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美术设计;特性

美术是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门类之一。首先,美术教育从感性方面就具有审美趣味、人文内涵、情感表现、信息传载等特质。其次,在理性方面又涵概和涉及了如数学、地理、物理等多种学科常识。以《新课标》的全新课程理念为依据,我国各地中小学校纷纷尝试教改,美术课程教材的科目编制由原来专业美术内容的具体设置转换为以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为主的三大块内容。在《义教美术课程标准教参》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指导下,要熟练掌握美术课堂设计特性。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特性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特性反映了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师有关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如将要达到的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将采取的各种教学措施等均已反映在了教学设计中。因此,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认真思考,全面规划,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更好地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从趣味性引导到审美性

趣味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在具体活动中体味乐趣。二是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如审美趣味等。在这里谈的是让中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味乐趣。美术作品本身具有审美特性,创新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审美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审美活动要随堂处处可见。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契机通过欣赏-体验-感知-评述—评价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创设多元文化情境,通过文学情境、音乐情境、游戏情境等,进行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增加学生兴奋点,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兴趣。运用灵活教学手段,以游戏、互动等活泼的合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体味乐趣。一堂好的美术课,是美术教师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能从兴趣出发诱导和激发学生从产生兴趣,之后到产生审美的体验和感知,再到产生探究的兴趣,最后使学生达到主动的创造。

2.从教育性延伸到人文性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传统基础教育中情感教育存在着种种偏失,忽视了情感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价值和人文功用。新课程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是对传统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情感教育偏失的一种矫正。优化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美术教育的载体。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美术教师应普遍思考如何将美术的教育功能与人文相联系。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在进行中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时,运用跨学科教学方法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如美术与自然科学、美术与社会科学等,来进行横向拓展性教学尝试,以求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成为有深度文化内涵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才观。根据学生实际能力,让学生鉴赏艺术作品,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接近艺术,打破对艺术的神秘感,让艺术从神坛上走下来。

3.从悟性到创造性

人类是通过创造不断进取和发展的。创造性是创新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高表现。创新美术教学设计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思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的过程。由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引发的教学活动风格多样,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它为启发学生的悟性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印度大文豪泰戈尔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摒弃陈腐的习俗、单调乏味的惯例,不断给予儿童机会,使他们透过所达到的惊异之心挖掘自身无限潜能”。潜能即潜在的能力,悟性是人先天具有的潜在能力。它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过程,是感知到觉悟的发展过程,它是“人”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基础。悟性的发展是要靠后天的教育来逐步养成的。悟性是产生创造的前提条件之一,有了“悟”才能创造。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教育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美术教师通过具体优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悟性。只有在不断的启发和培养下,才能够使学生的悟性得到更快的发展和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由单向思维方式向发散性思维方式转换。

4.从情境性到联想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重培训质量提升走内涵发展之路——海淀区提高中小学干部培训质量的思考与实践闫华明,何雪艳

"和谐发展教育"引领下的办学实践张佳春

浅谈学校管理中的"魔方"效应——和谐催生学校新发展刘成奇

做个"三光"好校长史峰

教育人生路上的幸福行者王宇华

学生的发展:师爱与教育智慧的融合北京教育(普教版) 吴琼

永不停歇的思考引领我成长陈争

个人成长与教学研究同行任宝华

互动空间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引领的现状调查——基于C小学的田野研究胡江霞,万进峰

让优质教育陪伴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做有层次无淘汰"的教育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在特色中谋生存在特色中寻发展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小学

精致优雅立思想特色鲜明铸品牌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

为孩子的快乐人生奠基北京市第一幼儿园

骨干教师引领工程——教师成长的助推器李红

我与"九零后"共同成长李梦莉

帮助学生实现飞翔的梦想何亮

在"621"工程的滋养下成长张晔

网络教案编写新尝试陈华忠

一个"秃头"少女的沉浮宗春山

给孩子爱的机会赵江梅

都是母亲惹的祸张红

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秦海莉

班主任的趣味唐米米

我们把孩子领到哪里去——一节口语交际课引起的思考魏国民,蔡瑞山

挖掘课程素材追求人格全面发展——从《孔子与老子》的教学说开去陈长锁

探寻贴近生活的政治课程素材李蓓

校内外活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北京教育(普教版) 李玲

那一个拒绝表扬的小男孩冰儿

在细节中传递爱海鸥船长

一个人的战斗风来云往

让每个人找到阳光灿烂的童年袁树平

一起读书吧江泓

一本改变我职业生涯的书张文俊

畅游巴学园于乐乐

学校文化管理实践研究王志江,李真

谈学校管理中的"要事第一"原则刘卫红

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民族中学——学习温总理复信的思考田琳

感悟寓言中的学校管理智慧章立早

学校管理工作应注重三个"走向"吕赟

例谈校长管理的"公平"与"正义"史峰

成功,就是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王宇华

让每节课都精彩让每位学生都健康发展徐伟念

潜心学习用心施教王桔

在追求中蜕变蒋广秀

课堂观察为教学反思提供客观依据杜丽鸿

如何制定与表述课堂教学目标金付栓

用心灵感动心灵孙宜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房漪

给学生最大的宽容和最温暖的爱张琳琳HtTp://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卫征

引导孩子尝试哭闹之外的人际交往方式李崑

我的班主任"真经"马红民

组长竞选"三步"走王志刚

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发展郝显军

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发展唐翠萍

构建特色课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林乐光

"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多样性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 高笑旭

营造自主空间倡导自主学习黄佳佳

思维参与才是真正的主体参与刘永江

如何让教学指令语明确有效张妮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李杰

《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班会设计方案郑红梅

帽子与心的呼应梁婧怡

学校教育最缺的是什么?肖远骑

隗金枝: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心灵王宇华

精彩活动演绎成功教育隗金枝

从梦想到现实的跨越王俊英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王慧英

信息动态

科研与心理并行——双取向师训模式冯品钰

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学习"的探究吕惠芳

孤单的小鸟张渝鸿

性格软弱背后的家庭因素张渝鸿

杜绝伪沟通张渝鸿

班级管理中的生命哲学——参加学生毕业十年聚会时的思考光

孔子的"仁教"思想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李继阳

以德育引领促学生健康成长郭燕红

教育应从尊重学生开始瑞晓辉

注重内涵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田京生

力争把35中办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学校朱建民

"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课程设计框架北京教育(普教版) 黄鹏

让学生拥有走向世界的"通行证"王

让小鱼儿浮出水面透透气黄新民

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刘建华

你了解你的学生吗?李芳

生涯规划为自我发展导航屈文妍

应用社会热点新闻创设化学教学情境马红健

用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李燕

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生创造潜能曹晓梅

当课堂上响起了不和谐的笑声鲁燕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一、怎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什么是数学素养?通常来讲是通过数学教育、自身努力和实践认识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这种素养一旦形成将影响终身。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素养形成的根基,不是靠学生一节n两节课学习就能实现,也不是靠“填鸭式”教育就能教出来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来启发和培养,还需要多样式、多渠道、多方面去指引、激励学生在主动的学习、实践、探究、体悟中逐步提升。

1.改进教学方式,应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课程内容设计的层次性,例题布置的合理性,素材选取的趣味性,积极搭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让教材最大程度上的被学生吃透读懂,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夯实良好数学素养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小数除法》时,学生在解决“王鹏坚持晨练4周计划跑22.4千米,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的问题时,可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计算、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学用结合解释现象等探索式教学模式。

2.体现数学的多样化,把学与用有机结合。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本身就具有多样性,如何更好的将其多样性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更多需要考量的是,把学生引入到数学这个知识宝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入耳、入目、入心。那么怎样把握好这个度呢?数学的多样化,无疑将是吸引学生“耳目心”的一个亮点。多样化体现在学的多样化和用的多途径。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中,涵盖了小数乘除法、分数、因数与倍数等数学要素,还有一些需要通过数学来解决的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各类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储备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多探索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连乘、乘加、乘减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导入,引导学生做好课程的准备,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探索解题步骤、方法、技巧,最终目的是为了更直观的让学生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多在课堂中讨论、多在实践中运用、多在学习中积累,以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养。

二、有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思维能力处于一个定型阶段,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面对困难问题要大胆尝试、善于猜测的思维方式。

1.打牢数学基础知识,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解题基本步骤的重要阶段。引导学生打牢基础,需要让学生懂得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需要从学生熟悉的基本数学规律入手,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感受规律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并用这种能力感受良好的基础知识是打牢学习的基本前置条件。

2.鼓励大胆猜测。小学数学内容基础性较强,但是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中则注入很多鼓励学生猜想和探索的元素,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经验,充分发挥好学生的自助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丰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它涵盖了庞杂的数量关系、抽象的空间形式、特殊的符号体系、严格的运算公式、形象的图像语言等方面,各方面既不孤立存在又相辅相成。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教与学、学与用、用与动等多角度思考,要充分展现出数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人文性、教学思维的创新性,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进而提高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和可学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设计的指导功能,让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用处,体会到知识带来的自豪。

1.数学教学设计的趣味性。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体―――小学生来讲,呆板、枯燥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教学过程应结合学生思维特征、易接受的事情,将各种元素穿插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体味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趣味性的发掘要建立在教学设计创新上,创新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趣味性进行教学设计,趣味的设计要体现在课堂的分分秒秒,要善于通过讲解、体验、感知、评价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进行趣味体验。

2.数学教学设计的人文性。教育教学体现人文性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通过教育得到矫正,使一些偏颇的思想理念得到斧正。将人文性体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平台和载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基础教育阶段综合性强的特点,采取将数学与音乐学、数学与体育学、数学与文学、数学与自然学等进行横向拓展延伸的教学尝试,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3.数学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创新性是做好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应多围绕创新开展,一个设计模式讲几年,一个套路打好多遍,这样不利于教学技能的增长。创新不是花样翻新,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际经验,按照教学大纲相关要求,结合所教授学生的个性特征,把教与学两方的思路进行融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设计课堂学习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就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创新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悟性,摒弃陈腐的习俗、单调乏味的惯例,给学生自主的机会,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通用技术 实施措施 教学探索

通用技术课程是以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为载体,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牢牢地把握住学科教学总体目标。教学中要体现学科的特点。即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搭建平台,使每个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实践,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技术领域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无可非议的,但同时它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难点也是确定无疑的。为了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肩负着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责任和使命,我走进了通用技术课程探索旅程。

1.学校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措施

1.1 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制定学校的教学目标、学分评价标准。

葛洲坝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学分评价标准

1.1.1 学时评价(15分 )

(1)修满20学时,计15分。

(2)每旷课1学时,扣1分;每迟到3次,按1学时计。

(3)因故请假,后能补修满学时的不扣分;否则,按旷课处理 。

1.1.2 学习作业评价(10分)

(1)每学期作业数以5次为标准计算。

(2)评价作业以优、良、及格、不及格评定。分别记1分、0.8分、0.6分、0.5分。

(3)有缺交一次,扣1分 。

1.1.3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 (5分)

(1)课堂提问评价以百分数考评。

(2)课堂学习态度评价以优、良、及格、不及格评价 。

1.1.4 平时测验成绩――课堂作业(10分)

(1)平时测验成绩,其中考试成绩、设计各占60%和40%。

(2)平时测验成绩包括书面测试和设计案例测试 。

1.1.5 设计方案及作品评价(30分)

(1)设计过程注重设计过程的评价,凡是设计过程中有:信息筛选、知识的应用、思考的性质、方法的形式、方案的确定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给10分,每缺一项扣2分。

(2)能正确呈现设计方案再给5分。

(30能根据设计方案要求制作原型或模型再给5分 。

1.1.6 书面测试(30分)

(1)书面测试能够考查学生系统掌握通用技术基础知识和运用通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书面测试试题应采用较灵活试题,能给结合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核,全面考查学生整体技术素质。

1.2 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4-6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葛洲坝中学通用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

高二年级( )班 技术课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

1.3 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1.4 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宜昌市葛洲坝中学第四届“科技、艺术、体育”节举办的“鸡蛋载物”比赛活动,科学载出智慧。

1.4.1 “鸡蛋载物”――探析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试验活动方案。

(1)比赛材料:三个矿泉水瓶盖、三个生鸡蛋、一块木板(材料自备)。

(2)试验步骤及要求:

(2-1)将三个生鸡蛋竖立在三个矿泉水瓶盖上;

(2-2)用一块木板盖在三个鸡蛋上;

(2-3)将准备好的物体放在木板盖上;

(2-4)观察、分析鸡蛋受力及结构稳定性情况;

(2-5)统计成绩(物体重量)。

1.4.2 参赛时间:2010年10月18日下午三、四节课

1.4.3 比赛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

1.4.4 参赛对象:葛洲坝中学高二年级全体学生

1.4.5 活动规则:

(1)参赛要求:每个班可以派三只队参加比赛,每队限报两名队员;

(2)比赛成绩:稳定在鸡蛋上、且没有鸡蛋破损状况下物体的质量;

(3)奖项设置:比赛分设团体和个人奖项,团体奖项以班级为单位,累计三只参赛队的成绩设冠、亚、季军;个人奖项以参赛队为单位,设一、二、三等奖各3、6、9名。另对结构创意新颖,设计方案独特设立创意奖若干。

1.5 能够按照本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中不是用教材教,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师自己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能反映时展的教学案例,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教学,如结合学校机器人竞赛制作等活动。

1.6 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2.学校通用技术试验室方案设计构想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环境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的平台,是通用技术课程基本物质条件。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环境包括教师备课环境、教学活动环境和学生技术实践活动环境。教师备课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制备及其各种教学准备活动所依托的空间环境和物质设备环境。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工作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为了科学规划,尽早实施,确保高中课程改革顺利进行,设计我校通用技术试验室方案。

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必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通用技术课程最低学分为4分;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考虑到经费、场所、设备等因素,建议学校先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即先配置两个必修课程的内容,即《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试验室。根据当前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实际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学校的特色与未来发展,综合了学校教育经费效益最大化以及开设此课程的目的,以60人的标准来设计。科技创新资源包――本套教学具基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专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科目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和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内容能满足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在《技术与设计1》课程通用技术实验室1――制作与技术试验室中,采用十人一张实践台,两人共用一套工具。这样可以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设计1》“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在《技术与设计2》课程通用技术实验室2――创新与探究实验室中,采用十人共用一张大的圆形工作台,教学模型按照教学大纲配置必要的教学器材,供学生了解基本原理;在拼接件方面采用两人一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技术与设计2》“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今后有条件的时候,再根据需要择机开设《简易机器人制作》、《电子控制技术》等选修课程。两间必修实验室《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加一间准备间工作室预算为60万左右,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本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期最适合学校教学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需求。

3.积极主动地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3.1 通用技术教师要具备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向专家型发展,因此教师不光要会学习、会创新、会评价,还要会总结,善反思。做一名反思型教师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3.2 整合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尝试。当前我校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劳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虽然混合在一起设置了一个综合实践教研组(其中还包括音乐和美术课程),但彼此之间基本没有联系,每次开展教研活动虚有其名,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三个学科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三个组的教师人数都很少(目前总共才3人),如何打破目前人为的划分界限,编成一个类似如技术教研组形式进行管理,并组合相关教师互相借鉴、促进,共同配合形成合力,既有益于教学,也利于在创新大赛等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个学科有许多共性且有许多需要互相配合的地方, 特别是在培训学生参加创新比赛活动等方面,老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合作有分工,共同组织教学,有利于形成“小学科有大作为”的局面。

3.3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需要开发与利用广泛和有效的课程资源。学校没有上好这门课的基础和条件,如果采取等、靠的途径是上不了通用技术课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积极创造条件上。即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胆的探索研究有效的通用技术教学方法。

3.4 《简易机器人制作》、《电子控制技术》是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开设的通用技术选修课。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与高技术接触的、运用先进技术和先进技术思想方法的机会,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高。根据当前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实际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学校的特色与未来发展,综合了学校教育经费效益最大化,在今后有条件的时候,根据需要择机开设。

3.5 要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省、市课程计划,参照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技术学科领域的特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上水平。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扎实实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关注当前的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确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教材不统一,差别很大。目前通用技术课程有四个版本的教材,各有优缺点。湖北省统一使用江苏版的教材,本教材内容新颖,案例更容易让高中学生接受,但过于散了。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是以广东版(脉络清晰)的教材为主,参照江苏版的教材,在知识点的安排上,遵循课程标准,尽量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我校学生接受。

4.2 通用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目前,在通用技术资源十分贫乏、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和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够等一个个难以逾越的困难和障碍的背景下,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验中专业知识缺乏,急需有关领导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

4.3 评价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的不同模块有着不同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而不同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其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评价、开展什么样的评价才更有利于学生、教师、课程的发展,才更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讨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 高中通用技术“新课改、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大连教育学院.

[2] 《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学分评价标准 海口华兴学校 石坚.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课题: 声乐小课堂之发声练习(一)——呼吸和放松

科目:音乐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人音版简谱(吴斌编著)

提供者:陈伟

单位:广东省南雄市第一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题属于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春景》中知识与技能当中的一个知识环节,通过这个课题的学习,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对于歌曲演唱的能力,学会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身体进行演唱,是歌唱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为今后开展声乐教学奠定扎实的技能基础。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对人体自身发声构造有所了解,树立正确的声乐演唱概念,掌握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理论知识。

2、熟悉科学的发声方法理论知识,掌握呼吸的不同的模式,气息的控制。

3、通过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激发学生声乐演唱的兴趣,运用自身的特点来表达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本课题主旨在于让学生对声乐演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掌握演唱时呼吸的正确方法,所以我设计在教学中采取教授法,模拟情景法,以及师生游戏互动等活动策略,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歌唱知识,从而热爱唱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声乐发声练习中的四种呼吸方式气息的控制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演唱的呼吸,自由切换不同的模式气沉丹田,吐气如拔丝,弱而不断。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老师:同学们你好!

二、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

分别展示美声、民族、流行三种唱法的演唱视频,进而介绍在声乐演唱中呼吸时演唱的第一要素。

老师提问:

视频里的歌唱家们在歌唱时有哪些特点?(从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两方面来分享)

小结:

声音洪亮悦耳震撼人心(听觉感受)

面部表情丰富嘴型夸张(视觉感受)

同学们:您好,您好,陈老师您好!

学生回答:

震撼、夸张、嘴巴张的特别大......

通过视频同学们对于声乐演唱的兴趣,同时作为第一步的了解

三、知识学习

(一)人体发声构造及原理

老师讲述:

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吸时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而在声乐演唱时,就要求我们要将气息下沉至腹部以下(肚脐眼下三个手指的位置),让气息更深更足更有力度。

老师小结:

擅歌者必先调起气,气乃音之帅也。所以唱歌时要使用正确的呼吸才能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更动听更悦耳!

学生提问:

老师,我们平时唱歌经常被别人说不好听,气喘吁吁的,可是我们讲话的时候却不会那样,这是为什么呢?

要求学生知道自身发声器官的具置,便于在课后练习时自我检查和调整

(二)声乐演唱中的基础呼吸方法

A:闭口呼吸法

a:慢吸慢呼 b:慢吸快呼

B:开口呼吸法

a:快吸快呼 b:快吸慢呼

学习小窍门:

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或者想象自己在饭桌前闻着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散发出来的香气)

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学生回应:

哦,原来说话和唱歌用的是不一样的呼吸呀,那我们也要学习歌唱的呼吸。

学生回应:好!

不同的呼吸方法可以给予歌唱不同的帮助,也可以感受到气息在腹部的控制感

三、师生互动学习

(一)感受自己的呼吸

老师:

同学们,我们现在分成男女四个合作小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指令进行合作学习。

请将双手插在腰上,跟着老师的指令进行呼吸。闭上双眼,身体放松,嘴巴微微闭起,用鼻子进行呼吸。

第一组练习我们先进行慢吸慢呼

准备,三二一开始!

吸气 呼气

请问大家有什么感觉?

老师回应:

大家不要着急,吸气和呼气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气息吸足之后,要像春蚕吐丝般慢慢地把气息均匀的放出来,可以想象一下这种感觉,用手放在嘴边,感受的到微弱的气息流动,用我们的腹部来控制速度,慢慢练习就可以做到了。

很好,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接下来我们另外三组依次进行学习

(二)运用道具感受气息的流动

老师讲述:

现在请大家面对面站好,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将白纸放在距离嘴边一个拳头内的位置,平视前方,运用我们的呼吸方法来感受白纸的变化。。。。。

大家都非常棒,都基本掌握了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方法,我们已经向着学习歌唱迈出了第一步,祝贺大家!

(二)放松练习

a:打嘟噜练习

通过气息推动嘴唇震动,脱离颈部对声带的用力,做到解放声带,放松喉咙

b:气泡音练习

通过气息震动声带,有效的帮助声带做按摩运动,有效修复声带疲劳、受损,缓解声带充血红肿。

老师:

请所有小组两两组合一起练习,互相感受对方同学的气息,大家开始互动起来吧!

四、课堂小结

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老师: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声乐演唱中的呼吸方法,这对我们接下来学习歌曲演唱打好了基础,大家要一直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那么你们之后演唱就可以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五、课后预习

老师:

请同学们下课后回去预习用发声字母进行音阶演唱

(1)13243546 5—

Wuwuwuwu wu

Yuyue yuyueyu

Mimamima mi

(2)53423127 1—

Wuwuwuwu wu

Yuyue yuyueyu

Mimamima mi

同学们,下课!

学生回应:

老师我感觉我的肚子好像一个圆圈,前后左右一齐涨了起来,感觉肚子里面充满了气息。

学生提问:

老师,我吸足了气,但是却没有办法保持住,感觉一张口气息就已经跑出去了,一下子就不见了,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应:好!

学生回应:

Oh!太棒了,我们以后也可以把歌曲唱的更加动听了!

同学:

好的,陈老师,我们一定完成好课后预习!

谢谢陈老师 陈老师再见!

老师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学生分组进行互动学习体会,可以更快的感受呼吸的窍门,同时气息的控制可以帮助自己调整呼吸节奏,用薄纸作为媒介,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气息流动之后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客观的了解和掌握呼吸方法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三红小组互评推荐小组内优秀学员

2、四大班级小组评选小组内优秀学员再进行班级小组评选,选出班级小组优秀学员

3、班级课堂学习之星评选四大小组优秀学员最后评选,由老师选拔本课题优秀课堂学习之星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声乐小课堂之发声练习(一)——呼吸和放松

发声练习的基础呼吸方法

开口呼吸法闭口呼吸法

A:快吸快呼A:慢吸慢呼

B:快吸慢呼B:慢吸快呼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1.请简单描述这节课的教学或学习流程;

2.有哪些精彩的间;这节课中你最满意的地方或者让您最兴奤的地方?

3.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你期望的水平了吗?你满意吗?这节课有哪些问题没有解決?为什么?或者让你觉得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4.课堂上有出乎你意料的事件发生吗?你是如何解决的?

5.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字】信息技术幼儿教学启蒙教育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国少年说》如是说,少年如红日初升,道必大光,如河出伏流,一泻,其亦是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故而少年之启蒙为国之重,那么教师该如何在信息技术这种新环境之下对幼儿教学进行启蒙教育呢?

一、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言教育

心理学家指出,1~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关键期、10岁以前是儿童外语学习关键期。由此可得出结论说,在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其语言功能将得到有益的发展,若是刺激不当,则会酿成悲剧。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对儿童的语音发展非常关键,刚开始基础打不牢固的话,发音不准,那么到以后就更难改过来了,例如四川、海南等地方语言与普通话发音差别很大,甚至有的地区直至现在还存在着古代的一些去声字的读法,这样学生的发声习惯就跟现代的普通话发音不一致了。而这些地方的学生,是在到了一定年龄后才接受标准的普通话语言学习,当根深蒂固的东西是很难被根除的,当纠正发音在她们看来成为一种不可能后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很快被粉碎,随之就是放弃。如何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错误发音的地方创建一个纯粹的普通话环境呢?这就得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了!那么具体如何来进行这些活动呢?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正确示范。普通话、外语发音过程中正确的发音口型是非常重要的,而唇、齿、颚等发音器官的成阻部位、口腔状况比较复杂,教师一个口型一个口型教给学生不仅要示范口型还要在示范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讲解,这是件异常艰难的事情,费时费力,而且有时候因为学生看不清楚标准动作导致体会不到气流的变换,到最后还是很难发对音。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这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模拟动画把那些具体部位动作正确演示给学生,而且可以一遍一遍示范,直到学生会了为止。

2、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拟态语言环境。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都知道要用直观的、有视觉色彩冲击和听觉感染力的物什来教学,这样比较容易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科学实验也证明,人类获取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直觉行动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无论如何直观还是静态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如果应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来授课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拟态三维空间,充分利用学生对视觉和听觉的依赖,让他们进入到语言的世界。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书面语训练。口语内容暂告一段落后就该进入书面语的学习阶段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软件来进行教学了,软件是用来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的,学生会在一定的情境设计下进行组词造句,根据完成任务不同程度会有不同的奖励机制,这样形成竞赛与奖励相结合方式的传统教学一下子就转移到新技术中了,激励了学生也减轻了教师负担。

二、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儿童的逻辑思维

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简单的模仿已经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了,这时候教师就该提出有一定思维坡度的问题,让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积极思考问题,然后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孩子获得简单的科学结论,使得儿童的逻辑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

1、 归纳分析思维的培养。数学的教学过程能够给幼儿足够的思维空间,延伸幼儿的学习空间,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养成多维多向思考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教学来完成发展儿童逻辑思维的任务。

2、想象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想象力的培养也是思维锻炼的一个方面,教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指导幼儿学故事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相配。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儿童肢体协调能力

信息技术利用可以用拟人化形式、多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来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快乐的游戏,同样的,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将一堂肢体协调课上的有声有色。如在幼儿学健身操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将有喜洋洋形象的健身操FLASH在电脑上播放,学生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喜洋洋来领跳健身操了,都迫不及待的一块跳,看着偶像跳舞的画面,听着悦耳活泼的音乐,幼儿不仅乐意参与学操,而且学会、学好的速度明显变快了快,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抽出身来纠正幼儿的动作,节约了教学时间却得到了更好的效果,一举两得。

但是儿童的父母与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父母在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进行教学辅导时,要让孩子尽量少的受到电子的辐射,根据学习长短来规定相应的使用时间。

2、.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学生观看、浏览的内容,由于此时的儿童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很低,当需要给学生自我控制计算机时,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有力的帮助与指导。

3、父母与教师从小要努力培养儿童应用信息技术良好道德、法规、情感、礼仪等。同时要教育孩子在上网的时候,不要泄漏自己年龄、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以免受到欺骗、恐吓、攻击等影响儿童身体、心理健康的不法行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教学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这项课题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关乎中国少年教育体制新模式,即使现在的应用方法还不甚完备,甚至有可能出现问题,但是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问题终会在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日臻完善中渐渐消失的,故而希望各位同仁看到此篇拙作后能对各位的教学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左秀兰《小学数学探究教育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