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1

一、生物化学考查目标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它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手段研究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各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试图用化学的观点来揭示生命现象。农学考研大纲对该学科的考查目标为:

1、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化学考点解析

新大纲考查知识点同2013年大纲要求,明确考试内容有糖类、蛋白质、核酸、酶、脂类等各种生命物质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和性质及代谢过程。

以下是对大纲中各考点进行的解析及复习要点:

1、生物化学概述

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简史。

2、蛋白质化学

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掌握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等电点和光吸收性质,理解氨基酸酸碱性,熟知20种常见氨基酸的分类及三字简写,尤其是20种常见氨基酸的三字符表示,应引起考生高度重视;掌握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蛋白质层面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构特点;掌握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紫外光吸收特征、变性与复性;理解和掌握蛋白质抽提原理及方法、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蛋白质的定量方法。

3、核酸化学

了解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理解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RNA的分子结构:tRNA的结构、mRNA的结构、rRNA的结构,并掌握每种结构的特点;掌握核酸的一般性质、紫外光吸收特征、核酸的变性与复性;重点掌握核酸的分离纯化步骤及方法。

4、酶

了解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以及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理解酶的活性中心、酶的专一行和高效性机制;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理解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同工酶、维生素和辅酶的概念;重点掌握酶的分离纯化步骤和常用方法。

5、糖类代谢

了解生物体内的糖种类和名称;掌握单糖分解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掌握糖异生的反应历程。

6、生物氧化

理解并掌握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的抑制剂,尤其是电子传递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电子传递的抑制剂以及抑制剂发挥作用的阶段;掌握氧化磷酸化的类型和机制、线粒体穿梭系统。

7、脂质代谢

掌握生物体内的脂质、脂肪的分解代谢方式(酶促水解、甘油的降解和转化、脂肪酸的β-氧化分解);掌握脂肪的生物合成过程:甘油的生物合成、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熟悉甘油磷脂代谢历程和固醇的合成历程。

8、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掌握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掌握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和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9、核酸的生物合成

掌握中心法则;掌握DNA的生物合成(原核生物DNA的复制、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逆转录、DNA的损伤与修复、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掌握RNA的转录及加工、RNA的复制、RNA的转录调控。

在今年大纲的DNA的生物合成部分,将2013年的"反转录"替换为了"逆转录";返观2012年大纲,也是对"逆转录"做出了要求。反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有一点细微的区别。逆转录是指RNA类病毒形成自己的DNA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以RNA为模板形成DNA的过程,强调的是生物自然发生的过程。反转录是指在进行基因工程过程中,人为地提取出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的信使RNA,并以之为模板人工合成DNA的过程,强调的是人工进行的过程。从2012年至2014年,考查的重点由自然合成转为人工基因的合成,再转为自然合成,这是一个历年波动幅度较大知识点,也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紧密相关,大家应引起重视。

10、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掌握多肽链的合成体系;掌握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过程;领会并掌握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以及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通过历年考题特点及以上知识点归纳总结出考点知识为: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结合以上各章节知识点详细解析及重难点归纳,对该学科在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总结归纳为两个方面:

1: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该学科基础概念理论较多,以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直接考查为主。例如,常考的知识点有:氨基酸、核酸几种物质结构书写、命名、特点;氨基酸两性判断,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和性质;酶作用机理;糖类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过程中能量、酶的相关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重视。

2:实验分析论述部分的总结

实验作为必考内容,考生应着重主要实验的复习,同时注意对生理与生化容易结合的实验进行总结复习。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2

论文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创新

论文摘要:结合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和创新性实验等,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

生物化学是介于生物与化学之间重要的边缘学科,是物理、化学等理论与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所产生的交叉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验为一体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知识密集、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记忆性强、实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生物专业学生分配就业时所遇到的困难,本文针对传统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生物化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1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

1.1结合学科发展前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生物化学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实时更新内容。讲到基因表达时,可介绍我校主持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研究进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家蚕基因组研究方面已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建立21世纪“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里程碑。并把有关基因组草图的基本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

1.2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

生物化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讲授理论课时,可通过联系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生活常识了解生化问题,激发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如脂类代谢部分,可以介绍目前世界肥胖人数已超过16亿,肥胖易引发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死因,再结合脂代谢机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饮食平衡营养控制肥胖。另外,可以通过设问方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短跑后人会感到小腿酸痛?为什么不能常吃生鸡蛋?为什么加卤水可以制豆腐?为什么多吃糖会发胖等等。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既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拓宽了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1.3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成倍递增,涉及的许多概念及反应过程非常抽象,尽管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仍然感到概念模糊和难以理解。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集声、像、动画、音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容量大、视觉效果好、简明生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等优点。

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多种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如用ChemOfficeUltra8.03绘制氨基酸或核酸的三维立体结构,录制视频介绍几种层析法等实验性强的理论知识,运用Flash动态画面模拟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应以基础知识为主线,遵循内容精简、版面简洁、色调清晰,动画科学,切忌将它制成电子黑板。在图文并茂、视听一体化效果的渲染下,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微观图像宏观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1.4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施引导式教学,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然后以答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开展课堂交流。

在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参阅览室、视听阅览室、网络图书馆等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学,或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相互交流。

2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4号文件)的精神,逐步推广和实行本科生教育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双语教学,已成为培养新时期我国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和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是现阶段我国高等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条件。在生物化学的双语过程中,首先处理好现阶段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的关系,其次提高教师的双语执教能力。我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口语,组织教师到英语国家培训。另外要选择合适的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教材,采用循序渐近的教学方式,实现双语教学目的。

3开展创新实验,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具有一流的人才,谁就可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开展创新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有效手段之一。

3.1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整个实验环节,从试剂配制到实验的预试及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学生动手又动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2开展综合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由于课时和经费限制,很多学校主要开设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实验,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设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实验至关重要。如设计“鸡蛋清SOD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酶的性质、酶的分离及纯化关键技术、酶的鉴定方法等知识。

3.3全面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3

1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的主导学科之一,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诸如《遗传学》等的双语教学具有铺垫的作用,对推动和促进我国医学院校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这门学科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而这些最先进的信息多数储存在英文中,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我们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达,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这是单用母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的选择与应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课教师将现行的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讲稿,一是难度太大,二是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情况。

2.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老师未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其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2.3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原本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课时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在上双语课时打磕睡或看别的书,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请老师用汉语授课。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达不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到。

2.4教学时数不够双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时不够充足,由于课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语传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等用英语讲完之后,还要用汉语对其中的难点作进一步解释,这样就延长了教学时间,使得原本一个学时(40min)的内容至少还需增加10min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3.1选用适用教材生物化学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搞好生化双语教学的重点。目前,由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为煌煌巨册,价格昂贵,学生难以承受,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原版教材,结合国内现行教材,编辑出合适的生化双语教学教材,并在上课前两周发给学生,将重要而常用的专业词汇列举出来,标出音标及中文翻译,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理解以及课后复习。

3.2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双语教师短缺的现象,以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进行双语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困难,所以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口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部分教师到外语院校进行集中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我校组织过两次此类培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3探索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双语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进行[4]。可以针对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如英语水平整体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而针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英语授课的时间和部分章节,以保证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首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3.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双语教学中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食品生物化学;学习能力;教学实效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食品安全、酿酒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相关专业的学习、研究提供通用的语言和方法,在学科体系中有承前启下作用。食品生物化学内容抽象、繁杂;知识点联系紧密,综合性较强;复杂的代谢反应环环相扣难以理清;是较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一般思路开阔但缺乏持之以恒的坚持;表现欲强但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较差;理想远大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课程特色与学生特点都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其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助其成才。

一、结合专业兼顾学生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

《食品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及知识容量要求有较多的学时(笔者认为理论课时至少应在60学时以上)才能比较详细、系统的讲解,实际情况是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生化的理论学时在40-50之间,甚至更少。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保证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又要照顾学生深造的需要,必须对内容进行筛选,分清主次。《食品生物化学》内容可分为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控、分子生物学三大块。结合食品类专业的后续课程和学生需求对内容进行如下安排:大分子物质结构与功能部分是讲授的重点,但要突出蛋白质、糖、脂类化学,核酸化学略讲;物质代谢部分有策略的讲解:不细讲每一步反应机理及每一条代谢途径,重点在途径的整体性及途径间的关联上(详见本文三(二)内容);结合考研的需求分子生物学部分简略讲解;以应用实例为切入点适度介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前沿知识与技术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具体到每个章节,学时分配上应偏重于难点、重点部分,对于较易理解的知识模块,教师用启发式或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内容即可。单次授课容量由少增多循序渐进,力争做到让学生前期不厌学,后期能跟上。开始的2-3次课内容不易过多,这是因为学生对生化知识生疏,对老师教学方式、方法不熟悉,过多的内容易使学生手忙脚乱,进而厌学。随着教学的进展,教师可将进度加快到学生能接受的水平。

二、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可帮助学生掌握生化知识

(一)实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有效动力,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方法。食品加工、看病治病、健身美容等日常生活都有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结合授课内容将这些知识适时穿来,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必需氨基酸与食品营养价值相结合,面包的疏松、弹性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相结合,减肥与物质代谢相结合等。通过这样的联系不但使生化知识经久难忘且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学生主导课后总结、课前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动画、视频的有效组合使教学更直观与灵活,但授课内容却不能系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知识间逻辑层次也不清晰。故此,老师们一般在每次课结束前亲自总结授课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性。如果每次课让2-3名学生作一次“小老师”,描述授课内容,总结难点、重点,分析逻辑关系,不但能督促学生认真、用心听课,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前复习一般采用的提问方式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如果摆出“擂台”让学生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不但能促进学生课下复习,更能刺激学生开动脑力、查阅资料以提出有水平的问题。这种学生主导的课后总结、课前复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表现欲,在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起到了拓展思维、提升语言组织能力的作用,为了保证课堂的实效性,总结与复习时间不易过长且与平时成绩相关联。

(三)开展自主课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对生物化学内容中较易理解的部分可采取自主课堂的形式授课。例如维生素部分,内容简单、有序,网络资源丰富,生活实例较多,每一种维生素可独立成篇。因此,可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负责一种或几种维生素的讲解。要求学生自制课件、自己讲解,但教师对讲解的内容、课件提前把关以保证自主课堂的实效性与严肃性。自主课堂的开展可提高学生对文献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知识的梳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多途径、多方法,对学生“授之于渔”

(一)生化理念与思维的建立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及理解能力

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归纳总结能力较弱,个人认为帮助其建立生化理念、培养生化思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结构、性质、功能间的关系“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而性质是功能的基础。”该理念贯穿生物化学整个知识体系。因此在讲解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时,通过反复强调、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其内涵。该理念的建立,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活性的改变、代谢的调控、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抽象而具体的知识。物质代谢部分反应众多、途径交叉是生化的难点,但不变的定律是代谢一定与机体状态相适应,这种思维模式能帮助学生理解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与调控。生化理念的建立、生化思维的培养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生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整体性、系统性概念的建立可提高学生联系、分析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代谢部分,途径多,过程复杂,反应与反应之间、途径与途径之间是点点相连、环环相扣。学生要记住每一步代谢反应是非常困难的。结合食品科学类的课时安排、专业特点及考研需求,在授课时采用“纲举目张”的方式:强调每一代谢途径的整体而不是每一步具体反应过程与机理。如在讲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时会首先给出如图1。这样简单化的代谢途径因脉络清晰而便于学生记忆,此为“纲”。在具体讲解每一阶段时要求学生重点关注该阶段发生部位、关键性中间物、最终产物、重要的调控酶及所催化的反应(此为“目”)。糖代谢所有途径讲完后,以6-磷酸葡萄糖为中心点用一个简图把各途径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复习、总结,不但强化了代谢的整体观,更有利于深入分析糖代谢间联系与调控。利用代谢与机体相适应的理念,通过糖代谢的总图,分析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与调控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代谢途径的生理意义及调控方式。用先总后分再总的方式推进,通过多次重复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是生化的难点。如果以三羧酸循环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一个三大物质代谢的轮廓图,再以科学饮食和减肥为切入点,将三大物质代谢联系起来既能避免代谢的繁琐与枯燥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机体的整体性及知识间的关联性,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从细节着手理解基本概念的内涵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生物化学名词概念比较多,要牢记这些费时、费力。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老师一些小技巧的使用可帮助学生有效记忆。一些概念要教会学生从字面理解,如变构酶:变为“改变”,构为“结构”,联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该名字的含义基本就清楚了;一些名词要强调几个关键点,如呼吸链:要求学生注意呼吸链的位置、包含的物质及作用,加上一定的文字组合就可记住该名词;一些名词需理解个别字,如“酶原”、“维生素原”、“糖原”等,对“原”字的理解是关键,结合“原”的意思“最初的、开始的”,这几个名词的内涵也就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避免了死记硬背,引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提升其记图1忆力。

四、利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

(一)实验内容体现“应用性”及“综合化”

生物化学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实验项目的选择以“应用性”为主,实验技能即要包括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又要体现生化技术的应用,为此在具体的实验内容安排上以综合化的实验为主导。如“免疫球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综合性实验,将蛋白质的提取技术(盐析、有机溶剂沉淀)、脱盐技术(透析、超滤、层析等)和分析技术(包括分光光度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技术柔和在一起。通过训练,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大分子物质制备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应用了当代的主要生化技能与手段。同时通过教学组织,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从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逐渐延伸到基本方法、基本策略思想的学习上来。

(二)实验设计体现

“主动性”及“全面性”为了全面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并调动其主动性与创造性,要求自行设计“核酸提取与鉴定”的实验方案并讲解。为了保证课堂实效并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把关。学生查阅资料可将核酸的微量制备技术(包括有机溶剂抽提、高速离心、多聚酶链式反应)和分析技术(紫外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技术)学会、吃透,使学生对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验准备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抽象的实验内容具体化和直观化;通过讲解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训练在确保实验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实验的复杂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方法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建立教学反馈交流机制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如此,一切教学手段都应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在期初、期中、期末各安排一次与学生交流、反馈。方式可以以面对面进行也可以以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期初的交流主要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习惯以及对生物化学课程的要求与期待,通过了解学生制定本学期授课的基本内容与课堂设计;期中的交流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内容的深浅、进度的快慢是否适合学生,学生能否掌握及理解,通过交流调整教学内容与手段;期末的交流是进行总结及反馈,为下次上课做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由QQ、微信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回答或解决。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生化的学科特点、老师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也作出适当的调整更好的掌握生化基本知识与技能。面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理论性强、内容繁杂的生物化学课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力,创建和谐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但有助于学生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金环,连艳鲜,王永芬.应用型本科动物生物化学核心课程建设[J].生命的化学,2015,35(3):438-441.

[2]张鸣放.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9(3):1-4.

[3]吴建成,陈平,李志林.应用型本科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的主线[J].大学教育,2016(7):17-19.

[4]熊伟,左绍远,等.对医学类本科专业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反思[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91-594.

[5]邓详宜,李婵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体会——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J].生命的化学,2014,34(3):419-422.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生物化学;漫画;概念图;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1

医学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生物化学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抽象、复杂、基本概念多,学生往往难理解、难记忆,是一T让很多学生“头痛”的科目。因此,如何将枯燥而庞杂的知识形象化、清晰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该学科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漫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直观生动,诙谐幽默。近年来,它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用,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重难点讲解,新课的归纳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在新课导入中,利用漫画创设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概念图最初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Novak, J.D.)教授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1]。 它将概念和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教师利用概念图可以对每次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掌握整体知识构架,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并促进知识的迁移[2]。笔者抓住漫画和概念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将漫画和概念图进行巧妙地结合,采用漫画“引”,概念图“结”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一、漫画与概念图结合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 明确“引”与“结”的主题

要实现漫画与概念图的有效结合,首先必须明确漫画导入与概念图整体归纳的共同主题,即两者联系的结点,做到课堂设计的有的放矢。主题的确定很简单,往往是章节中的重难点。如《脂质代谢》一章中,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既是章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明确好这一主题,便可针对性地设计漫画,绘制概念图。

2. 借画入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成功与否与导入的好坏密不可分。相较于常用的导入方式,如问题导入、案例导入、故事导入等,漫画导入显然更引人入胜,吸人眼球。它不但可以轻松地将问题、案例或故事进行整合,而且赋予它们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借画入题的第一步是对漫画进行选择。漫画的来源途径广泛,可以来自教材、参考资料、网络或是自行创作。在众多的漫画素材中,应选取与授课重难点最贴切的素材,不能只是为了引出课题或是创设有趣的情境而滥用素材。另外,在漫画的构成要素中,除了图像,还有解说文字,而它往往是理解漫画内涵或是引出课题的关键,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解说文字的搭配和选择应比图像的选择更加慎重,除了能点化主题,还应简洁精练,最好还具有一定的幽默性。但是,切不可为了凸显幽默,哗众取宠而忽略其最本质的作用。如在确定好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这一主题后,笔者又从中以酮体这一重要知识点作为引入的突破口,选取下面的漫画(图1)进行了导入。

漫画中人物的夸张表情和内心旁白能迅速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再适时的提问 “为什么有人会呼出有烂苹果味道的气体?会是什么原因所引起?”,这样便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以饱满和愉悦的心情进入新的课题。

3. 以图结题

一节或一章乃至整个课程结束时,学生的头脑中往往塞满了零散的知识点和各种模糊的概念。此时,教师利用概念图对所教知识进行梳理、综合,呈现各知识要点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能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并产生合理的联想和推断,便于改善记忆力和推动创新思维的形成。如笔者根据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途径,按层层推进的逻辑顺序绘制了概念图(图2)。此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回顾甘油三酯分解过程中的所有重要概念,理清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强化理解。当笔者再次抛出问题“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酮症,为何?”时,学生还可以在原有概念图的基础之上展开推断和联想,进一步完善概念图(图3),并成功地解答问题,实现知识点的迁移与有效应用。

二、漫画与概念图结合教学中的建议

1. 注重漫画设计的灵活性

漫画素材的来源途径虽然广泛,但是与授课主题完全契合的漫画却极少,往往需要对现有的素材进行灵活地加工和重新设计。比如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与主题相关的图像素材,文字说明则自行设计。这样不但节约了漫画制作的时间,还能使导入更加生动,更加贴近主题。

2. 注重漫画和概念图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采用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漫画的应用可与问题、故事和案例等相结合,使漫画导入更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情境感。概念图的应用则可采取边绘制边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展开,促进师生互动,引发学生积极回忆和联想,并通过概念图以知识体系的方式对知识要点及其联系进行重新地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强化记忆。

结语

在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漫画与概念图进行有效结合,采用漫画“引”,概念图“结”的方式授课,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作为教师,漫画的设计和概念图的绘制让教师对整个授课内容的把握更加精准,知识脉络更加清晰,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并能推动教师实现知识点讲解的深入浅出和幽默诙谐,同时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而作为学生,诙谐幽默的漫画首先能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师生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并启发他们自主思考;清晰简略的概念图帮助他们理清了所学的知识要点及知识点内部的结构与层次关系,强化了理解和记忆,并能有效地推动知识迁移。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师生在生物化学的教与学中发现乐趣,培养对该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医学人才。

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范文6

1 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1.1 学生基础较差,主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多、理论深奥、大分子结构复杂、代谢复杂、内容抽象,知识点较多且繁杂,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教学的难重点增加,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难重点的难度也增加,导致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有畏惧心理,特别是近几年,生物技术专业招收的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学生来自于文科,化学基础较差,因此,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困难。

1.2 教学策略选择不当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图文内容,需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呈现,若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此外,《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通过实验验证上课讲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1.3 教学内容设置不科学

《生物化学》教材的编写顺序通常由静态生物化学开始,然后转到动态生物化学,再到功能生物化学,静是基础即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动态生物化学则主要讲述生物大分子的代谢,而功能生物化学则以结构为基础体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准确性。然而,由于学生对构成生物体的四大生物分子(糖、脂、蛋白质、核酸)在新陈代谢中的系统整体性认识不足,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不好。

1.4 缺乏有效的实验基础

《生物化学》不是理论科学,更多的是实验科学,需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对于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有较深的理解,从而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足,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使学生无法进行开放性和自选性实验,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实验基础。

2 对策

2.1 基于学生基础,调动学生积极性

文科生仅在初中系统学过化学课程,而《生物化学》课程许多内容是与《有机化学》等知识相联系的,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学习信心。

2.2 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

如讲到蛋白质互补作用时可联系生活实际提问“有的同学小的时候偏食,为什么家长会说,不能偏食,要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学生回答“要营养均衡”。接着,教师再问“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什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提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回答“氨基酸”。教师再问“必需氨基酸有几种”,学生进行回答,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解“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将生活常识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把复杂知识点简单化,极大提高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应认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 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充分体现学生主导、主体的地位,探索互动式与学生自主式教学模式,促进主动学习。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可应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法等方法,特别是PBL法,让学习者以问题为导向,学习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提问,重视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引入病例,比如糖尿病,利用学生对临床知识的好奇心,增加一些和临床相关的生化代谢知识,使其在临床实际中得到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物质代谢学习的兴趣,并且加深了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为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应优化教学内容,坚持“注重基础、紧扣专业”的原则,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要结合专业特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做到“强调基础突出主干、加深程度、加宽范围”。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