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1

鉴于现代建筑的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深入,本文对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从耐久性和安全性着手,说明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趋势;通过材料和技术等方面说明了其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可行性措施,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字: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 重要性,可行性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modern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 unceasingly thorough,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from the durability and safety to show its has irreplaceable function and trend;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shows its feasible developmen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this kind of problem solving has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

Modern building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在面临这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面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因此人们在发展各个领域的同时,也在积极改善并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都在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同样在针对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向上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对现代建筑的节能环保处理一直是关注热点,此举不但能够有效的避免和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资源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意义。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和研究,以符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节能环保技术概述

1.1发展现状

对于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方面的开发和利用,主要是指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绿色建材的应用两个方面,其中世界各国都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这一方面,美国作为先进国家的代表,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最为成熟,不但开发出多种低有机粘合剂,同时提出了环境标志和环保标准,这对于环保建筑的研发有着重要意义。1996年,美国在屋面防水片材工业中,对于单组分丁基胶液体胶粘剂的使用率降低了8%。加拿大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其所提出的Ecologo计划对于刨花板的TVOC作了建议性最大值限制。德国提出“蓝天使”环境保护标志计划;瑞典提出地面材料试验计划;丹麦则提出认证标志计划等。这一系列举措都有利的对建筑行业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日本对绿色建筑的开发非常重视,由于其地理限制和资源匮乏的原因,所以在建筑节能方面,至今已经开发出环保产品超过了2500件。日本东陶公司已经研制成能够有效抑菌和防止霉变的保健型瓷砖;铃木公司也开发出能够净化空气的预制板等。

我国在90年代开展比较广泛的研究和宣传,经过多年努力,节能环保意识已经深入民心,这对于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要性分析

2.1耐久性标准

建筑的耐久性要求是节能环保型建筑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保证其能够实现,即保证建筑具有一定的工作寿命,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尤为关键。同时,耐久性要求对于建筑的节能环保性提出了挑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对建筑材料进行认证和检查,保证质量。而在建筑技术上,不能够童工减料,吸取国际上先进的理念,同时,为防止建筑的耐久性不足,在建筑过程中还要适时进行检查和维修。

2.2 安全性标准

对于节能环保的安全性来说,是指建筑在建成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其结构等方面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在结构设计规范的过程中,要遵循材料的客观性能,并借其独有的性能进行结构设计、功能设计等。其中要总结两大因素,即结构能够承受的载荷量和其受到瞬间抗力的大小。同时,在开发整体牢靠性和美观性等方面,也要求建筑的节能环保特性,例如建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是否能够保持初始的美观等。

三.可行性分析

3.1材料应用

对于节能环保性材料来说,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节约向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低能耗、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小的材料,同时还应该具有无辐射、无放射、无污染,对人体无伤害的建筑材料,并不断开发。由于这样的材料使用,能够改善建筑的性能;室内、室外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体的健康。例如,澳大利亚学者成功研制的一种真空玻璃,有效地避免了在冬季热量的散失,不但改善了冬季的室内环境,同时也减小了对资源的消耗。我国有关学者也成功研制出了一种低辐射的节能玻璃,并投入使用。这对于有效吸收太阳的有害射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还起到了一定的节能功效。

3.2技术应用

除了采取新材料以外,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建筑新技术。在这一基础上,必须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必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当前利益的考虑,更是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利国利民的工程。对于节能环保型建筑使用新技术来说,要贯穿于建筑从设计到论证,再到施工并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采用先进的设计观念、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先进的维护和保养技术等,综合考虑到在使用过程中对于风力、水力、温度和阳光等因素。例如我国有关专家和学者提出的一种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新技术,能够合理改善室内的温度,对于环境破坏几乎为零,同时又不需要化石资源的消耗。

在节能环保型建筑的研发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措施保证。对于国家来说,需要有政策和财力的保证;对于学者来说,需要进行深入的开发和研究;对于施工者来说,要保证建筑的质量与设计相符,不能偷工减料;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加强管理,并以管理制度执行。

结束语

鉴于节能环保性建筑的日趋重要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其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于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蔡丽朋. 国际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及其认证[J].新型建筑材料.2006(1)

[2] 姚雷.贾开武.李晓芝. 节约型社会与绿色建筑材料[J].山西建筑. VOL.34.No.9. 2008

[3] 陈卫华. 吴美琴. 论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江西科学. VOL.25.No.2. 2007

[4] 程微. 图书馆建筑节能环保建设刍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

[5] 张波.张建新.蔡伟. 低辐射建筑节能玻璃研究进展[J].玻璃与搪瓷. VOL.36.No.6. 2008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2

1.1项目策划的内容

按时间阶段的不同,项目策划分为构思策划及实施策划。本文着眼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项目构思策划问题,是项目启动的基本依据。其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定义、项目定位、项目的系统构成等内容。

(1)项目定义:描述项目性质、用途和基本任务。

(2)项目定位:描述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项目定位依据,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3)项目的系统构成:系统的总体功能,系统内部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构成、作用和相互联系,内外系统的协调、协作、配套的策划思路、方案的可能性分析和依据。

1.2工程项目策划的方法

(1)工程项目目标规模的构想方法项目策划第一步的任务是确定目标,构想或印证目标的规模大小。工程项目的目标规模构想研究通常分为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前者是确定项目目标空间大小、高低尺寸、面积容积等物理参数,后者则是确定项目的规模大小和运行方式。在项目规模确定的同时,要对项目的性质进行论证。项目的性质是决定项目策划后继各个环节的关键,其确定多是由投资者与规划师共同制定的,项目策划人员只是对既定项目的性质进行论证和修改。

(2)工程项目内、外部条件的把握方法

同时,还要把握项目策划的外部及内部条件。项目策划的内部条件,是指项目自身的条件,包括项目的功能要求、使用者的条件、使用方式、建设者的设计要求、管理条件、设备条件,以及地质、水电、气、热、排污、交通、绿化等条件,其中以项目的功能条件、使用者的要求条件以及使用者的使用方式等三项为最重要的因素。对项目内部条件的把握,是考虑项目具体设计和方法的关键。项目策划的外部条件则包括为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其中直接条件是属于客观资料型的条件,如地理条件、地域条件、总体规划条件和有关设计规范资料集,项目策划可直接引用;而间接条件则是属于调查研究型的条件,如经济条件、市场情况、文化构成、社会条件、配套设施、技术条件等,由于没有直接或明确的资料来源,需要项目策划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把握。对项目外部条件的把握是为了使项目遵循总统规划思想,指定和修正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把握项目建设的宏观方向。通过对项目内外部条件的调查、分析,进而把握项目功能组合、使用方式、结构选型、风格造型、设备系统、建设周期、建设费用,这是项目策划得以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1.3城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前期策划

对城区客观存在的大量旧工业建筑,前期策划的工作主要是解决项目是否值得再利用、再利用的方向等问题。

(1)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判定思路

旧工业建筑广泛存在于城市之中。但并非所有的旧工业建筑均可以作为再利的对象,例如那些结构破损严重的旧工业建筑、在现有技术水准无法妥善保护并改造的旧工业建筑等,显然都不适合进行再利用。根据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已有实践来看,在确定旧工业建筑能否划入再利用范围时,应综合考虑是否具有技术可能性、现实操作性、情感价值、情感价值、情感价值等因素。必须客观地意识到,不是所有的旧工业建筑都可以再利用或是必须再利用;要坚决杜绝因盲目追捧而导致的非理性的、牵强的再利用构想及实施。

(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判定的技术依据

对于旧工业建筑能否再利用,尚需建立其适宜的评判依据。

1)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开展前提。此项工作,正是基本建设程序中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事实上,作为建设活动中、随时展而出现的新子类,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仍然适用普遍的项目管理原理,只不过是要充分考虑其既有的约束条件。由旧工业建筑这一物质载体的特征出发,再利用应从其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及文化价值等方面来加以判定;各方面可继续细分并设置指针,以达到操作层面的要求。

2)再利用的程度评价通过再利用可行性分析的旧工业建筑,尚需把握其再利用的程度强弱,以明确后续各项技术方案的背景条件。其再利用程度评价与再利用可行性分析紧密关联,实际上是前一阶段可行性分析的延伸和扩展。这里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分析、设计方案和经济要素等;更细的二级指标也随其而设置。

2城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促成机制

失去原有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如何能够在新的建设需求中,发现并适时把握其再利用的可能,是此类项目策划的核心工作。旧工业建筑的客观存在与发展的城市建设之间,除了其自发的、偶然性的适宜匹配之外,从社会系统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也需要施加某种外部作用力来促成其二者的结合。相关建设制度的补充及完善、沟通渠道的建设等工作,对于此类项目的促成有着重要意义。

2.1再利用项目策划的制度策略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活动,涉及到社会多方的不同利益。欲开展并顺利实施此项活动,首先要有执行制度的支持,以避免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力的情况。现行建设程序及有关制度的设置,是针对新建项目的,并未考虑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的实施。因此,应当明确已有制度对再利用策划的适应性,以此为基础,补充并完善现有制度。在现有相关建设制度中,与再利用项目前期策划直接密切相关的,主要有建设用地制度、建设规划制度等。

(1)建设用地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旧工业建筑所依存的土地在其建设之初,不论其获取土地的方式是划拨或是出让,其建设用地属性均为工业用地;当纳入再利用范畴时,其建设用地性质多将发生变更。按我国目前有关要求,不论政府投资或企业投资,其获取建设用地之前,其项目投资方向均须通过审批、核准或是备案。在国家现有土地政策的框架下,理顺旧工业建筑建设用地的关系是解决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第一步关键工作。由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进程看,目前大量进入再利用考虑范围的,多是在改革开放前的工业企业及其厂房,其用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基本上属于行政划拨用地;这种状况,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城市土地使用权管制政策并不相融,因而成了制约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重要障碍。根据现行法规,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前,必须先经过政府批准,并要向国家上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土地收益;由此导致了与之连带的房屋所有权转让、使用权的流转等也受到限制。这种规定从根本上制约了再利用项目的主动构想和酝酿,使得旧工业建筑的原业主将采取或将其部分房屋租赁而获利、或听之任之闲置等与可持续初衷相背离的短期行为。由此导致了本来潜在的再利用活动,连萌芽的机会都被扼杀,更无需提及深入策划了!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对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这一综合活动,土地性质转换问题的解决,必选要政府由上至下理顺关系、确立相关制度。要从法规上承认划拨土地使用权是一种使用者可以支配的财产权,以达到促进划拨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盘活存量土地资产、调整建设用地结构的目标;如是,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才有了根植的肥沃土壤,才可能进入良性的主动发展,策划也才有了依据。

(2)建设规划制度的分析及建议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在我国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的法规体系中,土地属性决定了其附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即在工业用地上的建筑物其使用功能必须是为工业生产服务的,而不能擅自改变用途。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中,在解决了工业用地的土地属性变更后,土地上附着的原工业建筑也应转换并具备的新的建筑功能或用途。通常旧工业建筑所在的城市区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已规划为商务区、居住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等性质。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之该地块的使用权尚在业主手中,其工业用地属性并未能及时变更。可见,在完成旧工业用地变更和新项目按新规划条件建设前,用地属性与城市总体规划间存在实际的矛盾。土地的用途与其附着建筑功能应当是保持一致的。与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旧工业建筑改变功能以达到再利用目标的状况,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关联的规划管理制度,则应以理顺、疏通为指导方向,而不是限制、堵塞。城市规划部门从大的方面进行方向性控制,而不是细化到具体方案,应按宏观调控的思路来加以把握。

2.2再利用策划的渠道策略

为了促成旧工业建筑与城市建设需求的结合,应当创造条件,以增强社会系统中这两项事物的交集区域。参照发达国家在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领域的经验,为创建必要的联系渠道,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建筑登录制度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首先要求应使其免遭被拆除的厄运,因此应建立必要的法规使旧工业建筑的存在合法化。国外的建筑登录制度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即将有一定价值的旧建筑物广泛地做成目录,通过对目录的公证促进对其保护及再利用的制度。建筑登录制度将旧建筑与现代生活连结了起来,对于防止建设性破坏、开发性破坏、保护城市特色和个性的延续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应该说,这属于形成联系渠道的建设制度创新,是对我国目前建设领域此项空白的弥补。针对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广阔前景,应当建立旧工业建筑的登录制度。通过登录制度,一则可以把握旧工业建筑的有无、多少信息,二则为确定可能的再利用意向提供了最迅速、最全面的候选基础,使得二者的匹配选择有了良好的联结。

(2)灵活多变的鼓励措施

为了保存旧建筑的价值,减少再利用初期的建造成本,各国都相应出台了一些基金鼓励和减免税收的制度。如英国对所有建筑的保存和修复,其所上缴的附加税只是新建房屋索要上缴税金的15%;而对于登录旧建筑的改变用途或是重建,更是无需上缴附加税。除了税金上的减免之外,政府每年还掌握着大量专用基金,用于修复和保护旧建筑。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也有类似的税收鼓励机制。与欧洲一样,美国联邦政府也实行了减免税收和资金奖励的政策;还成功地利用公共资金吸引私人投资,较好实现了对旧建筑的再利用。以上种种做法,均对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需要政府制定并出台有关政策及文件,来刺激并鼓励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深入开展。

(3)多层次的实施体制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建设工程,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都很难独立完成,因此必须建立广泛的多层次合作实施体系。进入再利用范围的利益相关方,主要有政府、原使用权所有者、再利用执行者、区域居民等等,必须给予妥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保证其实现多方共赢。

(4)多专业合作与公众参与

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涉及到多门学科的内容,要建立一支多专业合作的队伍共同完成。除了这些专业技术活动外,同时还注意充分尊重公众的意见,即让众多的市民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改造措施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去。对我国目前现阶段而言,公众参与还显不足。这有待于进一步的建设和培育,以期积极发挥民众在再利用活动中的积极、能动影响作用,并有助于顺利实现建筑新功能的二次认可。

3基于棕色地块治理视角的城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

棕地是相对于“绿地”的规划术语,是指曾经用于开发建造、但是又被遗弃的荒地,无论受污染与否;城市中的旧工业区,正是棕地中的重要一类。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的促成与实施,需要资金的投入及制度的支持。由棕地治理成功案例中获取的有关资金、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可为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因此,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与棕地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此类项目本身恰是城市棕地的治理途径之一。

3.1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与棕色地块治理

随着城市扩张,土地这一有限资源越来越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曾经用于工业和商业活动、只有清理后才可重新利用的土地,谓之棕色地块。在我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城中村、棚户区、旧工业区等各种形式的棕色地块问题。若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则不仅去除了城市建设中的恶疾,更为新城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在审视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这一活动时,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社会系统中,与其密切相关的正是日渐受到社会关注的城市棕色地块的治理问题。旧工业建筑这一对象,是与土地密不可分的,所谓房地不分家。因而,论及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实已隐含了其所附着土地的再利用。这对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有限的建筑与土地资源同时获得新生,正是一种最佳状态!可见,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事实上是城市棕色地块治理的一个子类。它在侧重建筑功能置换的同时,也完成了棕色地块的治理,堪称事半功倍的绿色工程!

3.2棕色地块治理的启示

美国的棕色地块存在历史已超过半个多世纪,其治理工作也随之跟进,至今已取得一定成绩,目前已形成了由参与者、法律保障、资金保障等作为主体的管理体系。借鉴其成功经验及取得的显著成果,为更好地促成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项目,应认识到:

(1)意识层面的重视决定了实施的主动性意识形态是无形的,但其对事物的推动作用却是巨大的。在逐渐主动、自愿地认可并接受了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时,相关工作的开展就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当从上至下形成共识、主动探求旧工业建筑的各种再利用机会时,这项活动将会取得卓越的成就。目前我国建设行业内,对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已进入一个让人欣慰的阶段,各地不断涌现成功案例。

(2)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参照美国棕色地块治理的经验,从联邦政府到地方环保局,从政府部门到非政府组织,参与者广泛,且各参与者能很好地协作成为一个整体,充分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我国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是在要解决地块治理之外还附加了建筑功能置换的要求,更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等多方的积极投入和参加。

(3)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需要资金保障缺少资金是棕色地块治理的最大障碍,美国棕色地块的治理资金来源途径多样。借鉴其经验,在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问题上除了政府的投入之外,应大力开发社会经济团体的投资。广义上看,再利用当属一项社会性事业,所以调集并充分利用社会上的资金不仅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同时,更是对政府部门此类资金短缺的一个有力补充。

(4)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体系作后盾责任明确是美国棕色地块治理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有各方参与和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框架来划定各方责任和义务,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我国目前此项活动的正是缺乏这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是制度不适用,成了再利用的重要障碍。

4结语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可行性分析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迅速增加。建筑能耗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消耗之一[1],发达国家建筑能耗一般占到社会总能耗的40%左右,中国的比例也在30%左右。太阳能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2],在太阳能应用方式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研究热点,发展和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BIPV的特点及发展进程,并从广西百色市的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现状以及能源形势等入手,初步探讨了在广西百色地区实施BIPV的可行性。

1 光伏建筑一体化特点及发展历程

1.1 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特点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组件替代建筑的某一部分,把建筑、发电和美学融为一体,相互间有机结合,在建筑物的护结构表面布设光伏阵列产生电力的一种绿色建筑形式[3]。

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分为独立光伏系统和并网光伏系统。带有蓄电池的可以独立运行的PV系统是独立光伏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与电网相连,并向电网馈送电力的光伏发电系统。从长远的角度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更有优越性。因此,建筑物光伏市场正在从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3]。

1.2 BIPV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4]

美国政府积极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的实施,有“百万屋顶计划”、“光伏建筑两集计划”等。国会也通过了“节约能源房屋建筑法规”等鼓励新能源利用的法律文件;在经济上也采取有效措施。因此,美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极为迅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建筑产业化体系。

德国是世界上应用太阳能、实现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强国。有“光伏黑洞”之称的德国,鼓励居民住宅与公共建筑覆盖光伏发电设备,其国内2005年一年安装的太阳能电池组就占了2006年世界安装总量的一半。1990年首先开始实施“一千屋顶计划”,在私人住宅屋顶上推广容量为1~5kW的互用联网光伏系统。

日本很重视光伏和建筑相结合的技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顶”计划,预计在10~15年内,在日本民用住宅的屋顶上安装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将达200MW。为此,一方面日本政府拨出80亿日元巨资用于大规模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资助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公司进行开发研究。如三洋电气等公司还推出了多种非晶硅电池与建筑材料相结合的产品。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建筑起步较晚,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对落后,但中国政府一直都在鼓励应用诸如太阳能等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于2009年宣布对BIPV系统进行补贴,额度为20元/Wp,相当于补贴了BIPV工程建设费用的50%。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我国已完成并正常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10~15MW,2010年,京沪高铁上海虹桥站太阳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688kW,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项目。

我国政府拉动光伏产业和自主创新的政策日臻完善,各方利益逐步协调,将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同时,还会推动我国太阳能科技快速跨入国际前列。

2 百色市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可行性初探

2.1 太阳能资源条件

百色市地处广西西部,位于东经106°07′~106°56′,北纬23°33′~24°18′之间。根据中国太阳能资源带[5]分布图(见图1),将全国划分为四类地区,百色市属于三类地区,为太阳能可利用区。相关资料表明,百色市的太阳能年平均日照为1906.6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约4578.68MJ/m2,相当于156.43kg标煤热量。

百色市各月的太阳总辐射量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百色市的太阳能利用具备较好的资源条件,其太阳辐射量有明显的月变化,一年中以2月份最少,从3月份开始逐渐增多,6月开始明显增多,尤以8月份最多,9月以后逐月下降,5~10月为太阳辐射丰富的月份。

2.2 建筑条件

百色市市区面积约370200万m2,城区建设面积约3252万m2。全市398万人。纵观广西建筑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被动式发展阶段(1949-1983年)、改革与适应性发展阶段(1984-1992年)、快速扩张与自我调整阶段(1993-2000年)、稳定发展阶段(2001年以来)。进入二十一世纪,广西建筑业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广西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来,百色市建筑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能不断吸收新的产品和新的设计理念,有利于较好较快地推广和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进程。

2.3 城市品位和定位

光伏建筑一体化在百色的实施将充分提高百色整个整个城市的高科技含量,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同时,光伏建筑一体化所体现的清洁、绿色理念与享有“广西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的百色城市形象非常符合。光伏产品的应用强化了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增强人们的清洁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符合百色城市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具备条件的风景区,如果能够较好地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可有效节省铺设电缆成本,降低因铺设电缆、电线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取得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4

关键词 不同热源;采暖;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K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6-0109-02

在热能供应范畴中,凡是将天然或人造的含能形态转化为符合供热系统要求参数的热能设备与装置,通称为热源。当前,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采用的热源有:热电厂、区域锅炉房、核能、地热、工业余热以及太阳能等,应用中的热源形式又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最为常见 。

1 常见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热源形式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除了最主要的热源型式: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外,还可以利用工业余热、地热、热泵、太阳能等。

1.1工业余热

工业余热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排放物料所含的热或设备的散热。工业余热的利用,根据余热的载能体不同,可分为气态余热利用、液态余热利用和固态余热利用几种类型。如:可燃气体、高温烟汽、乏汽、工业产品的物理热等,都属于高温和非洁净的载能体。

1.2地热水供热

地热通常是指陆地地表以下5000m深度内的热能。目前开采和利用最多的是地热水。作为供热的热源,地热水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在不同条件下,地热水的参数如:温度、压力等,以及成份会有很大的差别。地热水的参数与热负荷无关。对于一个具体的水井,地热水的温度几乎是全年不变的,地热水的参数不能适应热负荷变化的特性,使得利用地热能的系统变得复杂。地热水热能被利用后通常就要被废弃。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其能位,就要采用分级利用地热水热能的利用方式,使系统复杂和费用增大。

1.3核能供热

核能供热是以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它是解决城市能源供应,减轻运输压力和消除烧煤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一种新途径。:核供热堆是一种以输出显热为主的核能系统。可用于城镇居民供暖和综合利用。作为核电的补充,它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城镇环境。核供热堆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系统简单,运行可靠,可以建在靠近居民稠密区,节省显热远距离输送的昂贵费用。

1.4热泵

热泵是当前我国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源的节能装置。可以把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源(如空气、土壤、水中所含的热能,太阳能,工业废热等)转换为可以利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部分高位能的目的。

1.5太阳能供热

由于太阳光普照大地,太阳能资源不会受地域的限制,处处皆有,也无须开采和运输,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太阳能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是非常难得的。据相关文献报道: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大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准煤热值,其能量总量属于当今世界上可开发的最大能源。太阳能供暖系统是利平板集热设备采集太阳光的热量,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热导循环系统将热量导入至换热中心,最后分散将热水导入室内采暖系统的过程,最终实现供热。

2 联合多热源供热系统运行面临的问题

考虑到联合供热系统的运行工况,整个采暖期会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外置区域热源个数不宜过多,容量不宜过小。热网参数即供、回水温度是关系到整个系统经济与否的关键问题,选用要适当。对小型热电厂,外置热源可放在热网始端便于热网的工况控制与调节。对直接连接热网,考虑到热网工况的稳定性与热力失调控制,在调峰期,易采用截断式运行方式。对间接连接热网,易采用并联运行,且主循环泵可采用变速水泵,采暖期内一级网可质、量混合调节。对联合供热系统水力计算时,应分析各热源的投入顺序和工况。计算不同状况的水力计算后选择最不利工况为设计依据。提高供热系统自控水平是保证联合供热系统正常而又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措施。

2.1各种锅炉供热

2.1.1蒸汽锅炉

常见的应用方式有向集中供热系统的所有用户供应蒸汽的型式;在蒸汽锅炉房内同时制备蒸汽和热水热媒的型式,即生产工艺用蒸汽,民用热水。优点:系统的热能利用率高,节约能源;凝结水回收率高,水质易于保证,因而能较大地减少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换热站设在锅炉房附近,管理方便,运行也安全可靠。缺点:建筑和设备的投资较大。与利用热水锅炉直接制备热水的型式相比蒸汽锅炉需要定期和连续排污,热损失较大。

2.1.2燃油、燃气锅炉及其锅炉房

一方面,燃油燃气锅炉房不像燃煤锅炉房那样需要较大的煤厂、灰场;另一方面,燃烧产物比较清洁,无需除灰、除渣。设备少,操作简单。燃油燃气锅炉的燃料供应与燃烧设备简单,辅助设备少,操作管理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与同等供热规模的燃煤锅炉房相比较,燃油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安装、运行与维修都比较简单,基建投资、管理费用及施工周期都短。但是,燃油燃气锅炉房的火灾与爆炸的危险比燃煤锅炉房大,燃料的储存、供应系统和燃料的燃烧系统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锅炉房在设计与运行管理上均有更严格的要求。

2.2集中供热系统的其它热源

1)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如地下水、地热水、地表水中热能作为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的转移的一种技术。

2)生物质燃料供热技术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木屑、草类、垃圾处理残留物和农作物肥料处理残留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林生产中所产生的物质种类多,产量巨大,较常见的有:植物秸秆、玉米芯、稻壳、锯末等,利用生物质燃料供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 多种热源供热设计中的可行性分析

供热系统由于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其所消耗的能源形式也不尽不同,如:煤、电、燃气等。进行联合供热系统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时,必须首先确定它的设计原则和运行方式。通过相关文献报道:当前各种热源供热采暖方式中:均以耗能为主要指标,通过应用情况分析,从能源消耗的角度,把水源热泵与燃煤、燃气锅炉、热电厂供热、区域锅炉房等多种供热方案比较, 水源热泵的全年能耗均低于其它热源形式,其次,水源热泵的节能效益也最为突出。燃油、燃气锅炉供热形式尽管使用方便、供热效果良好存在一定优势。但是,从我国创造节能型社会、开发绿色能源的长远目标来看,节约能源已经成为现有我国提倡的最主要国策之一。加之我国燃油、燃气储量并不丰富,因此,基于能源消耗、环保绿色的综合布局而言,应提倡加大对水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力度,今后在加大以低耗能形式为主热源方案的集中供热系统将在经济、节能及环保方面占有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于薇.某污水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技术研究及经济分析[D].天津大学,2009.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5

关键词:地源热泵;空调节能

前言: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在经济性上和技术上都具有较大优势的解决供热问题的主要的替代手段,是一种绿色的用能技术。它与锅炉相比,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空调它的供暖成本不到锅炉成本的一半。文章通过以某宾馆的空调供热的节能改造为例,分析了当前应用于建筑空调供热节能方面的地源热泵技术,并且对它的经济性作出了可行性的分析,并且指出了地源热泵技术在节能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发展

地源热泵技术它是一种采用地球表面浅层的地热能资源进行高效、供热、环保、制冷、节能的系统。地源热泵是采用输入少量的高品位的电能,以此来实现低温热能向高温热能的转移。

由于循环水在完全封闭的地下管路中流动.故对地下环境无任何污染。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需分别设置冷源(制冷机)和热源(锅炉)。燃煤锅炉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中小型燃煤锅炉在城市中已被逐步淘汰;燃油和天然气的锅炉虽然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但排放的CO仍造成了环境问题.而且运行费用很高。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开采能源危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地源热泵技术采用的是洁净的可再生的地热能.是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技术。地表浅层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每年收集47伙的太阳能是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多倍。并且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是热泵很好的供热热源和供冷冷源地源热泵系统就是利用地下浅层土壤能量通过地下埋管管内的循环介质与土壤进行闭式热交换达到供冷供热目的夏季通过热泵将建筑内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对建筑进行降温冬季通过热泵将大地中的低位热能提高品位对建筑供暖。大地在整个循环中起到了蓄热器的作用。

二、地源热泵在空调节能改造项目中的应用

某宾馆冬季供热使用燃煤蒸汽锅炉,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加上设备老旧、能耗大故决定放弃使用原有的燃煤蒸汽锅炉而考虑使用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冬季可供给空调用热水以及生活用热水夏天将地源热泵机组并联在原有的螺杆冷水机组上.增大原有冷水机组机组总制冷量为入住宾馆的客人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又可根据夏季负荷的变化改变冷水机组的开启数量,有效地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次改造主要涉及宾馆主楼、裙楼两幢主要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主楼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物总高度33.75m.总建筑面积 28100m2裙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高度23.80m总建筑面积 18832 m2,。空调冷源由设在裙楼地下室的冷冻机房提供。其内共计3台螺杆式冷水机组.总冷量4176kw.屋顶上设3台冷却塔空调热源由裙楼内锅炉房供给.经过汽一水换热器提供55/50oc热水。

2.1方案设计

根据宾馆提供的原空调系统设计资料.主楼、裙楼的计算总冷负荷为3676kw,总热负荷为2601kw。其中冬季热负荷包括空调用热水以及生活热水。使用节能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冬季供给空调用热水以及生活热水.夏天辅助原有的螺杆冷水机组。考虑在宾馆周围绿地上钻孔埋入土壤换热器。地源热泵系统带热回收系统,不仅可以在夏天得到免费的生活热水,并且增加从土壤中的取热量.有利于土壤的热平衡。因夏季已有3台冷水机组提供足够的冷量,故热泵机组的选型以及埋孔数量根据冬季热负荷来选择。

2.2热泵机组配置

根据上述的计算负荷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选用带热回收系统的克莱门特地源热泵机组2台(HFCR134a环保冷媒)。

2.3太阳能应用

为更好地利用能源,可根据当地条件将其它能源与地源热泵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根据青岛地区的太阳能辐射情况,见图2,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第四类地区有一定能源利用价值。

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板作为辅助能源白天依靠地源热泵供暖夜间利用太阳能集热板储存的热量由地热和太阳能共同供暖。这种组合形式比单纯使用地源热泵更为经济节能。根据宾馆的热水用水定额及入住率,考虑屋顶布置太阳能集热板的有效面积.布置 200m2的太阳能集热板。

三、地源热泵在空调节能改造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和经济可行性分析

3.1技术优势

根据宾馆原空调系统情况.本项目结合当今世界先进的再生能源技术采用了地源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太阳能集热板的组合方案,充分利用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空调能源.以先进的技术方案实现本项目节能改造目标。分析本项目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环保洁净。无燃烧少排放运用地热资源提高能效比.无冷却塔,减少冷却塔水污染,杜绝“军团病菌”对人体损害。

(2)节水省地。以土壤为源体吸收或放出能量,既不消耗水资源也不会造成污染:省去了锅炉房、冷却塔及附属的油罐、蓄热水箱等面积,节约机房空间。

(3)节能经济。能源利润率为传统方式的34倍.投入 1kw的电能可得到45kw的制冷或供热的能量。运行费用可节省1/21/3。减少电增容30%,可节约增电成本。利用地源热泵冬季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建筑物供冷.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机组可灵活地安置在任何地方.节约空间系统末端亦可作多种选择:无储煤、储油罐等生活及安全隐患。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专业人员操控。

3.2经济可行性分析

(l)投资估算。根据方案估算,其中机房部分报价包括阀门配件、管道及人工安装费用,不包括电气部分。水泵选配根据主机而定。实际报价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方案重新计算。

(2)费用分析比较。根据节能改造前后空调运行的不同情况.比较(冷水机组十地源热泵系统)与(冷水机组十燃气锅炉系统)不同情况下的运行费用.其中,中央空调系统按夏季运行120d,冬季运行 90d.每天运行24h;电价按0.8元/kwh,燃气按3.8元/m,计算同时使用系数按0.7计算。

(3)减排t分析。对系统改造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节能省电上.同时也要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在实质上地源热泵对大气环境并非零排放.地源热泵系统对大气的排放量来源于其所耗电能在火电厂发电时所排放的污染物.故严谨的减排t计算=燃煤锅炉排放l地源热泵耗电量的等值发电厂排放量。每年减排量为二氧化碳19科t。

四、结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的不断增强,在空调领域寻找清洁可再生能源正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地源热泵作为新型可再生能源.很好地满足了节能的需求.具有供能稳定可靠、不受燃料短缺和价格波动影响等特殊优势.并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清洁环保性能减排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实践,地源热泵在空调领域应用的技术可靠性、经济节能与环保性能已经在诸多工程中得到了验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军,张春雷,王健,陈涛,李新国,宋德坤.地源热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J]. 天津建设科技. 2003(05)

[2] 张群力,王晋.地源和地下水源热泵的研发现状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分析[J]. 流体机械. 2003(05)

[3] 曲云霞,方肇洪,张林华,李安桂.太阳能辅助供暖的地源热泵经济性分析[J]. 可再生能源. 2003(01)

[4] 杨大明.21世纪的绿色空洞技术地源热泵[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2(09)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范文6

1.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目的

和传统的建筑设计相对比,绿色建筑设计满足的层次需求比较多,这就让对绿色建筑的投资起点较高,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被投资者所青睐。但是就其生命周期成本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也就是说对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所降低的费用以及提高的生态功能进行综合的考虑。之所以要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生态功能和最小的使用周期费用之间寻找平衡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这样设计出的建筑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宗旨。

1.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准则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所体现的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和社会效益,无疑是可以让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促进的,但我们也知道,绿色建筑具有更广泛的主体需求,其层次性更强。与绿色建筑设计综合评价的目的相结合,经济型和适用性的统一,让主要的指标进一步的突出且指标之间要有可比性是评价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原则。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2.1系统工程理论

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各层级评价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是:横向的交叉和纵向的从属关系,经过对评价因素进行分类、分层后建立一个完备的、易于操作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定的方法计算选出综合性最好的方案。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让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又不让未来人们的满足受到威胁的发展方式,也就意味着进行适当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性评价重视的是建设多元化的需求,一如既往的对多因素的综合效益进行重视,实现人、自然、建筑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核心思想的体现。

2.3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

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价理论的主旨是把绿色建筑看成一个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以全寿命作为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物质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作为这个系统在技术经济上的指标。在绿色建筑体系中,它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有建筑投资和维护成本。根据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意义,综合性评价的过程为:评估目标的确立、相关评价要素的收集并进行数据化、分析指标与综合评价、下结论与改进建议等阶段。由于需求维度的目标比较多,所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比较适合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性评价。

3基于综合性能分析背景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

以总额和性能分析为背景的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对策,把建筑设计过程和设计深度作为基础,可以把建设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决策设计阶段、开始设计阶段、扩大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地域、环境、资源等性能的综合考虑,利用评价标准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同时辅以高科技软件分析建筑的主要性能,让绿色建筑的科学性、客观性进一步的提升。

3.1绿色建筑地域性空间组织模式设计优化

对绿色建筑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以传统的建筑设计为基础然后加上如地理、气象、技术、文化和环境等相关的参数,对自然生长的规律进行依赖是绿色建筑地域空间组织模式设计的优化原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地域元素,对人在绿色建筑中的感受重视起来,对设计优化主要表现在:优化设计技术、视觉形式、空间关系等,并与地域建筑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地方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研究、调查、转换等,以便于设计模式得以控制,绿色建筑的效果得以优化。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地质、大气环境、土壤等元素组成的。通过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进行考虑,确保绿色建筑能对地域风格和价值系统进行整体的体现,并以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让地域环境系统和谐相处的优化目标得以实现。

3.2绿色建筑设计流程的优化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准则,然后对现有的绿色建筑过程的设计进行优化:首先,对设计团队进行优化,由于组成绿色建筑设计团队的人员非常复杂,绿色建筑项目设计团队应该基于绿色建筑的目标,对配设计团队进行员工的配置,落实责任。第二,对决策设计进行优化,设置特殊的绿色设计团队然后进行绿色建筑启动仪式,如开展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分析,对绿色建筑的现场技术、设备、交通等进行深度的分析,不能止于表面,一定要深入本质的进行研讨、分析;第三,优化初步设计,对初步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的主要表现有:开展绿色建筑设计研讨会、规定绿色建筑设计的总要求、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审查指标等等。第四、优化扩充设计,优化扩充设计的过程表现在:开展绿色技术深化实施研讨会、对绿色建筑进行扩充设计、对扩充绿色设计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模拟(综合建筑能耗、室内的通风、采光情况);第五,优化设计施工图纸,优化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流程是:对绿色施工图纸设计进行深化、绿色建筑设计图纸完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要是参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模拟的校对、审核、会签)、施工图设计完工。

3.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优化

当前,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性能评价的系统主要包含的指标有:水、材料、能源、空气质量和其它指标该,但内容的评价系统、操作模式、结构、结果的表达和绿色建筑的决策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距离,很难满足设计师在优化绿色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分析绿色建筑环境的时候使用Ecotect软件,通过总结可以对绿色建筑综合性能评价指标进行获取,让每一项综合评价指标独立于彼此,可以对绿色建筑的综合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反应,根据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设置,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相关系数法、专家评分法等几个常用的定权方法,对权重的评价指标进行确定,通过采用Ecotect仿真程序对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TOPSIS算法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让获得的评价指标达到最佳和EcotectTOPSIS决策模型。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