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管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管理措施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问题;预防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昱(1988-),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物理,吉林工商学院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其存在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物理需要理论知识与实验相互结合,所以物理实验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许多高校都加强了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但随之而来的仪器设备、易燃易爆物、具有放射性和辐射物质等危险品也不断增多,如果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上的损失[1]。因此,物理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使学生能处在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中。

1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物理实验室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2]。在这里笔者简单对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进行阐述。

1.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较大

高校物理实验室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较大。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许多高校建立了种类繁多的物理实验室,例如,基础物理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等等,以此保证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范围,但与此同时,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实验室种类比较多,导致其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1.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

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进行不同种类的物理实验,因此实验室内部的实验设备也有很大不同,而且往往一个实验室内,就具有多种的实验设备。比如,在光学实验室中,就需要具备平面镜、凸透镜、光屏、分光计、钠灯、汞灯、氦氖激光器等多种光学元件,在基础物理实验室中,就需要具备压片机、电子天平、万用表、容量瓶、压力计、温度计、导管等设备。由此可见,不同实验室内的设备各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而且种类繁多,另一方面,这些实验设备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也有很大的区别。

1.3实验活动频繁,人流量较高

为了保证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物理实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高校中的物理实验室大多数属于开放实验室,除了教师教学时间以外,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自由的在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因此实验室内实验活动频繁,参与实验的人数比较多而且流动性大,同时实验设备也经常被使用。如果学生的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不足,或者学校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2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相应措施

2.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础条件[3]。首先,将实验室内的安全建设完善,对各个实验室做好防水、防电、防火的三防工作,必要地点放置灭火器和绝缘物件,在遇到触电、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通过这些安全设备能及时有效的制止安全事故继续恶化。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这些管理制度张贴在实验室内明显的位置,以此确保每位实验操作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实验活动,使高校物理实验室变得制度化、规范化。

2.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对学生进行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到实验室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在问题出现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学校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以切实的提高学生对安全技能的掌握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或者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要求,只有接受了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则不能进入,以此加强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常识的重视。总之,想避免实验室内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3排除一切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

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他们自身安全意识以外,还要及时的发现和排除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高校可以设立实验室安全员的岗位,安全员要对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查,检查水管和开关水龙头是否老化,下水道有无堵塞,电器安装是否符合规范,消防设施是否到位,实验室外的走廊是否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等,这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实验室内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结束语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证实验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4]。另一方面,实验室的安全环境也是进行人才培养和进行相关实验活动的基础条件。因此,希望各高校能通过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排除实验室内的不安全因素这三种方法,彻底杜绝物理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黄雄辉.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41-243,252.

[2]刘有旺,方茜,李雅林等.关于高校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766-767.

[3]李曦雯.高校物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4):191-193.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强化措施;管理方面

伴随着经济的飞跃,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和科研研发的时候,离不开高校国有资产的大力支持。因此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对高校发展状况有着一定的影响,高校应该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新时期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经济的发展,高校经济的发展也在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部分高校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意识不足,并没有将国有资产列为可以发展经济的行列,因为部分管理者认为国有资产无法给高校创造经济价值。

2.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在管理方面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上没有一个系统的划分。各个管理部门无法明确自己的管理任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比较松懈、散漫,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账目比较混乱,有些管理项目多算了缺漏了高校都无法查出原因。

3.缺乏科学管理

高校在管理资产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导致高校在进行资产投资的时候,对高校的国有资产了解不足,高校领导在投资的时候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以其他高校为参照进行投资。

4.资源浪费严重

高校在管理国有资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相关部门在购买相关教学仪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国有资产的可用额度,购买的仪器甚至是多余的或者质量不过关的。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产,还造成了货物的积压,使房产资源的利用出现浪费现象。

二、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措施的方法

1.加强管理人员对高校国有资产方面的管理意识

高校应该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不能因为高校资产的增长而忽略了对资产的管理。要深刻认识到高校国有资产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研究的重要性,要深化对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理念,使高校国有资产资源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高校可以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高校国有资产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全程监管。这方面需要高校加大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技术将高校国有资产集中起来。将高校国有资产分门别类,负责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通过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大力投入,使高校相关管理部门意识到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2.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应该明确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项目。其中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项目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高校的房产、地皮等不动产,流动资产包括高校的教学仪器、教学设施等资产。高校在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时候,应该将高校的所有国有资产都包含进去,不能出现遗漏或者划分不清的现象。在管理人员方面,应该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所有权和管理权,使管理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对管理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防止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谋取私利或者直接挪用公款。对一些犯错的管理人员要视情节的严重性进行相应的惩罚。对一些情节较轻的人员应该执行相应的惩罚,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教育。若其认错态度诚恳,并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良好,应该给予其机会。对于一些情节严重的人员应该将其送入相关司法部门,追究其相关的责任,通过法律途径,将高校的损失降到最低。

3.强化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

由于高校国有资产方面的项目众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漏算或者算错的情况。因此高校在进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应该与时俱进,采用一些科学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在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将大量的高校国有资产编辑成数据,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在进行资产核算的时候,可以从数据库中提取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国有资产计算。当然,数据库的信息要定时更新,因为高校国有资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管理项目需要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比如说高校教学楼里的教学设备,包括学生使用的桌椅、教师使用的仪器、实验室器材等等,这些辅助教学项目可能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对高校国有资产状况有个详细的了解。像这种比较管理模式便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大数据,高校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全面了解到高校国有资产的所用项目。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方面高校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当高校需要资产投资的时候,能够根据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对需要投资的项目全面了解,不会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

4.合理利用资源

高校在利用高校国有资产方面,应该合理利用资源。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帮助高校对国有资产的动向了解的十分透彻。相关部门在进行国有资产利用的时候,应该根据高校对教学设备的需求,合理的购买教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不能因为国有资产丰富而浪费资源,购买多余的教学设备。在购买过程中,应该对教学仪器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因为高校在购买教学仪器方面花费的资源比较多,若是其中出现几个质量不过关的辅助教学资源,相当于是浪费了高校国有资产。那高校在其他方面的资源利用就会缩减,而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发展。高校除了利用资源,还可以通过国有资产为高校创造利益,从而加大高校对教育的支持力度。高校可以开放一部分国有资产,比如说高校可以针对社会上一部分想要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开设一些培训课程,通过高校的教学设备对这些人进行辅导和技能教授。高校可以收取相应的教学费用,增添国有资产。当然,高校也可以利用教学仪器与一些企业合资开设项目研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新时期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措施方面的一些问题,高校方面应该引起重视。高校需要对高校国有资产资源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国有资产,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高校教育事业和科研研发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这需要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

作者:屠仓富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参考文献

[1]包银山.地方高校组织文化影响下的素质教育创新途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3)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优化措施

高校资产是高校进行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的基础,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率的标准。放眼世界,当下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因此国家也大大增加了对高校的投入。然而高校获得较大投入,却忽视了内部的管理。实际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资产的重复购置、闲置等问题,这大大降低了资产的利用率,造成巨大的资产浪费。这也是如此多的高校表示科研资金不足的重要原因。

一、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投入轻管理

高等教育的规模相较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的特点。为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国家不仅加大了政策上的支持,也不断加大了财政上的扶持,除此之外,高校还通过企业赞助、校友捐款等途径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然而,流入学校的资金并未得到有效分配和利用,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科研项目搁置或放弃,教学仪器得不到及时补充。这些现象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都时有出现,极大影响了资金效率。

2.传统的管理观念

要办好高校,不仅仅需要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要管理好整个高校的资产使用与共享。传统的管理理念使得很多高校在缺乏专业性管理的情况下随意处置资产,导致高校资产的分配和使用不合理,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3.资产产权界限不明

高校的资产产权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之分。二者的区别在于经营性资产主要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并具有保值、增值的的特点,而非经营性资产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国家的行政任务或社会活动。前者的产权不清晰将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如:有些高校为了弥补办学经费不足而置办校办产业,没有及时对学校资产的使用进行补偿。后者产权的不清晰将会导致权责不对称的现象,造成管理与使用脱节。而资产产权界限不清晰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未能按资产的不同形态进行合理配置,使得国有资产的权责不明、保护不力以及流转不畅;二是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不规范,使得相关的发明、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账实不相符合高校的账实不相符合主要在于对购进资产没有及时地按规定登记入账;对于处置的,没有进行及时地账务处理。另外,在资产分配和使用过程中资产的流失也是导致账实不相符的原因之一。

4.配置不合理

由于高校各部门之前存在着资金、人员的差异,配置不合理容易导致资产不足或过剩,资产到位不足容易导致项目无法开展,无法进行正常的科研活动,而到位过剩的容易导致腐败现象。总之,这会使得资产分布不均,配置效率低下。

5.使用效率低

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不科学的资产购置计划。高校资产是用来维持高校正常科研项目得以开展,盲目地借款购置或使用各类资金将会导致资产闲置或浪费,资产得不到合理利用,容易导致利用效率低下。

6.资产管理效益评估体系不健全

资产的使用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收入与支出应得到合理的配置,并且作为资产使用和处置的重要依据,因此进行资产绩效评价是势在必行的。然而,许多高校对于资产仅限于管理,而很少进行评估,如在科研、教学的资产成本核算、计算折旧工作的理论化与系统化方面得不到应用。

7.管理机构欠缺、管理制度不健全

如今,高校在资产管理这一方面主要由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负责,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资产的使用管理严重缺乏科学性。一方面由于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隶属关系不明确,缺乏相应的配合和监督;另一方面各部门间横向联系差,办事效率低下,管理制度被搁置,无法落实,造成资产流失严重。

8.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偏低

首先,资产管理人员的招聘没有像其他职位一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难以开展工作。其次,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得不到重视,从业人员没得到专业的培训,甚至导致相关人员在购置器材时对仪器的基本属性和使用率缺乏了解。

二、优化高校资产管理的措施分析

1.转变资产管理观念

一方面,重投入、轻管理的观念已不再适用于现代高校的发展,重投入而产出得少只会让高校的越来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必须要努力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实现少投入高产出,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切实转变钱重物轻的观念,要把实物、货币、有形资产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所有权把握好、掌控好,把使用权使用好、落实好,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人员,提升员工素质。转变资产管理观念是进行管理的基础,关系到资产管理是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转变管理观念要坚持从上至下的原则,涉及资产管理的全体人员都要做好转变观念的准备,树立各类资产的价值观,建立资产档案,增强产权保护意识。

2.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必须要建立资产三级运营管理体系,尤其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实现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首先,应该建立学校层级的资产管理的统一机构,由学校领导负责,接受其他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无论对经营性资产还是非经营性资产坚持统一的法人责任,坚持权责统一的原则。其次,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资产的登记、验收、保管、使用等,对于报损、转让、变卖等的规定也要进行详细说明。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必须要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是资产使用的重要保障。同时,也要加强资产使用监督,固定资产要严格审查明细账,检查是否有个人非法占用的情况。

3.明确产权关系,明确责任

明确产权关系是管理清晰的重要前提,涉及财产的使用、占有、收益、出资、让渡等权利,各权利之间应当保持明确的责任关系,以保证流转顺畅。产权关系在整体产权管理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只有明确占有者所占有的资产,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也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私人占有、资产浪费以及腐败的现象。对于非经营性资产有偿性使用的转型,各个高校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支付资产使用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提高资产使用率;二是对于校办企业,要努力实现校企分离,形成产业的独立运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产权关系也会发生动态性转变,这需要高校掌握好产权发展的度,把握产权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产权关系现代化,适应现代管理体系,如以租赁的形式出售使用权,即买方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高校资产投资的收益,也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

4.规范绩效评估体系,提高使用率

如今,各高校都会以各种方式向国家、企业争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这说明高校并不缺资金、人员的流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会使得高校使用各方面的资产去从事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因此,一个健全的评估体系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财政主管部门应对高校进行及时的资产绩效评估,做好合理配置资源的工作,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注重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带来社会效益,也能给高校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体现在绩效评估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完善体系前,要健全资产购置、登记、使用、评估等方面的制度法规,能够做到有规可循。在一个完善的体系下,管理人员越能够按照规则办事,避免出现资产随意处置的状况。

5.优化管理队伍,加强职业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优化管理队伍旨在增强管理的专业化、科学性,这意味着资产管理每个环节的效率都将得到提高,如在科学仪器的购置上就不会忽略应有的指标,造成资产浪费。同时,奖惩激励制度应被应用到资产管理中,因为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制度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率。新形势下,做好资产管理的工作已成为高校良好运作的重点,成为高校维持日常管理运营的重要保障。如今,时代的变化迫切地要求高校转变资产管理观念、健全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逐渐明确产权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

参考文献

1.张武.论国有资产管理对合并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扬州大学学报,2000(3).

2.李侃,纪静.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若干顽疾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3.李国助.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Z1).

4.索俊颖.浅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5.吴民.论如何使高校资产管理不再成为高校发展的瓶颈.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6.宋鑫超,尹思懿.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员培训提升高校资产管理水平.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

7.邵渊韬,周景明,张武标.两级管理体制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转变为富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高校是培育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场所,而教学管理对于高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大多数高校还是采用我们认识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此种模式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和问题,已经不能够符合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因此,本文将仔细分析高校教学管理中现存的问题。

2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管理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其思想观念决定着整个高校教育的基调。纵观我国目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其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够紧紧的跟随社会时代潮流的变化。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定位具有偏差,仅仅把自身当做管理者,态度时常居高临下,而不是深入课堂,深刻的了解学生和老师们的需要来进行教学管理,忽视了教师和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角,从而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这样教学管理模式之下的教学效果和管理的预期之中的目标值会存在严重的偏差;另一方面,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缺乏应有的素质,高校往往缺乏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或者培训过于形式化,并不能真正的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导致其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从而教学管理模式过于落后,不能够培养出真正对于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2.2教学管理机制不科学

教学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纵观我国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现状,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隐患。一方面,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责权利不分明,管理机构冗杂。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为了方便教学和管理,高校常常有许多学院组成,并且院系是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但是在职责和权力的划分上,教学管理的权限往往集中的学校的管理机构,各个院系缺乏基本的教学管理权限,因此对于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的状态,及其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势必会弱化;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学管理考核工作缺乏科学性,高校针对教师的考核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重视科研却缺乏教学水平的要求,从而导致教师对于学生的讲课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够所有人做到传授知识;而且对于教师的考核标准,缺乏时代性、社会性,往往是根据本校的教学状况和现状出发,而不是从和其他高校的对比中或者未来整个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缺乏时代性和先进性,从而很难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3高校专业设置缺乏稳定性和清晰度

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并且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变大。为了迎合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许多高校纷纷开始扩招和增设社会需求的热点专业,由此造成了很大的问题。一方面,由于高校不断的增设新的专业和扩招,或者是学院之间的合并和分离等,这都会导致教师必须不断的开设新的课程或者增加新的工作量,由于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有限,随之带来的便是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各个高校为了不断增加生源和在竞争激烈的教育行业占有一席之地,纷纷设立新专业增加学校的收入和影响,从而导致许多高校存在不同的院系专业相同或者相近,这样一反面造成了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会造成学校资源和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因此,我国高校必须保证其专业设置具有稳定性和清晰度,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教学具有高质量。

3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措施

3.1教学理念要时时更新,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管理理念的决定着整个教学管理的基调,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的理念,真正的以人为本。一方面,在高校的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一直扮演着主角的角色,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也必须以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必须要时时刻刻以教学为核心,规范和完善学校的咨询和反馈机制,允许学生和教师向学校的管理机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帮助学校做出真正的符合教师教学实际、学生学习实际的决策,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的目标。

3.2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关键之处便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建设一套实行社会时代的需求和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机制,从而创新高校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在专业的设置上必须具有统一性,该权利必须归学校所有,学校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和课程设计、就业方向等进行严格的归类,避免不同院系之间设置相似的专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浪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可以避免因为专业相似而出现院系合并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尽快实现学校和院系之间的两级管理模式,使院系不仅仅是基本的教学单位,也是基本的教学管理的主体。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院系基本教学单位和教师对于教学管理的主动性,也有利于实现职责的明确性,有利于教学管理的监督。

3.3适应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在高校中不仅仅要扮演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还要扮演学术管理的角色,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因此,一方面需要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其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从而保证其在工作中能够顾全大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适应高校的教学管理的创新;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入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掌握现在教育与管理理论及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且在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中能够做到统筹兼顾和组织协调能力,从而不断提升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杰出人才,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管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机制和管理人员等方面,因此,在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培养出为社会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黄金莲,龙飞,莫艳云.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5

(一)档案管理是系部日常管理的根本

档案管理是系部日常管理工作的根本,管理着全系部的重要档案信息,包括教学档案,学生档案,行政档案,甚至是未公开未申请专利保护的技术档案。这些档案记录着各项教学活动或科研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原始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原始证据。系部档案管理无序或零乱不规范都有可能给系部造成损失,例如,实验室实践数据等流失会造成实验结果泄漏,重则可能泄漏技术机密;会议记录丢失会造成领导管理层内部混乱,重则可能涉及人员任命机密;学生档案不详细或随意篡改,影响学生终身评价。因此,必须加强系部档案管理科学化,避免产生各部不必要的损失,影响系部的生存与发展。

(二)档案管理是系部信用管理的保证

档案管理是系部信用管理的保证,真实反应系部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和科研水平。档案是我国信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反映了一个单位或个人的信用信息。系部档案是反应系部真实信用的资源,一套完善的系部档案可以完整的展示该系部的自身诚信。随着国家信用体系的完善,反映学生或教师的系部诚信档案一直备受关注,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信用,社会科研机构希望信用高的科研人员参与企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因此,必然加强系部档案的信用化发展道路,时刻牢记系部档案是个人或单位信用保证的基础。

(三)档案管理是系部文化建设的供给

档案管理是系部文化建设的供给,展现整个系部的精神文明面貌。谈到一个单位的文化建设,肯定是从它的渊源历史开始的。要反映历史,只能从档案材料里找。系部档案是完整反应系部的管理水平,系部文化的提炼离不开系部档案,档案是历史文化的存在形式。因此,只有加强系部档案管理科学化,才能助推系部校园文化建设。

二、当前高校系部档案管理的主要困境

(一)系部档案管理不受重视

高校系部档案管理普通不受重视,大部分系部领导认为系部档案管理就是保管资料,整理整理内务的事情,差不多能应付就行。大部分系部师生员工也都认为系部档案管理就是管理管理学生或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资料而已,资料齐全与否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更有甚者,许多系部档案长期没人管理,灰尘满地;或者用兼职管理人员来管理,压根不懂档案管理知识,只负责开门,这些都大大限制了系部档案管理的发展。

(二)系部档案管理水平不高

高校系部档案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没有专业背景的档案管理员。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不懂档案管理的简单操作,不熟悉整个档案管理的流程,连基本的收集、整理、装订等技术都没有掌握。还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是由教工家庭兼职,没有文化,也没有时间认真归档,或档案收集不及时,不全面就归档,造成大部分档案不全,或数据处理方法不当,造成档案不真实,严重影响档案的信用管理。

(三)系部档案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高校系部档案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大部分档案处在分散管理的状态。目前,全国高校的档案管理基本都是以部门为阵,教务处有教学档案,人事处有师资档案,财务处有财务档案,科研处有科研档案,系部有日常教学管理档案,但各种档案是分散管理的,且冗余重重复,甚至是不一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技术要点不统一,零散无序。大部分系部采用“信袋式”的管理模式,只管把档案装进档案袋,不管科学性,也不管是不是利用查阅。

(四)系部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

高校系部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大部分系部采用人工管理的方法,非常不利用查阅。随着计算机影像技术的发展,许多档案可以利用扫描或摄像的技术实现电子文件化,通常档案管理系统来管理和查阅档案,这有利用保护原始档案不受损坏,尤其是纸质材料。全国高校系部档案管理几乎没有实现现代化水平管理,偶尔有几个,那也是简单的电子化,没有充分考虑档案查阅的方面性,或档案管理的实质性。

三、改进高校系部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系部档案管理认识

系部档案管理是系部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应该加强系部档案管理的认识。系部档案管理在各项教学质量评估,就业评估,党建评估,师资水平评估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教学规律都起到调节作用。应该转变档案管理认识,不要传统的档案管理认识来看待今天的档案管理,一贯认为档案可有可无,任何人都可以做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认真营销自己,重新树立“档案管理人”的形象,心中牢记竞争意识,创新思维,多学习专业知识,使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水平来支撑教学、科研工作。

(二)争取系部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

系部档案管理要想引起重视,就必须争取系部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牢记系部档案资料为师生员工服务的宗旨。首先,积极主动争取系部领导的支持,多为领导献计献策,挖掘系部档案的信息价值,让系部领导感觉得到系部档案管理的存在,引起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然后,大力推广系部档案管理的营销推广,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服务窗口,实实在在的通过档案服务来帮助师生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为全系部的教学、科研、日常管理提供智力支持,营造出人人重视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档案管理员队伍

系部档案管理看似谁都可以干的工作,但实质上不同的人做档案管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只有认真负责、具有档案管理常识的档案管理员才能收集好,归类好,保管好系部档案。目前,大部分高校系部档案管理员都是由系部办公室主任或办公室工作人员兼职或全职,他们熟悉整个系部工作的流程,承担着办公室的大量工作。应该强化档案管理员队伍,定期开展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且鼓励档案管理员安于本职工作,待遇等倾向档案管理员,另应该保证档案管理员工作的继续性,尽量保证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提高所有教职员工的档案管理意识。

(四)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系部档案管理具有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也具有学校档案管理的独特特征。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改进高校系部档案管理方法,一定要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通过规章建制,严格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通过明确档案管理员的职责,规定档案服务的内容,明确档案查阅手续与档案归档等最终时间,建立非常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让系部档案管理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五)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系部档案价值可能不会像文物古董那样有价值,但系部档案却是反应系部一线教学、科研单位的一手资料。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与评估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质量评估,系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计划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要依赖于系部档案。应该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充分发挥系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系部档案为基础,做好系部档案的分析统计工作,探讨教学规律。还可以及时参与教学改革课题,提供大数据样本给相关的就业保障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深入探讨学生成绩管理,诚信管理,毕业生就业管理等方面的价值。打破传统档案价值利用的局限,向社会单位或用人单位或企业单位开放档案查阅功能,扩大档案服务内容,给系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一个新的局面。

四、结语

高校管理措施范文6

1.1人力资源配置问题

在不同性质与规模的高校中,会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相关培训,但是这些培训都是趋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对实际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帮助。由于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与培训流程的不完善,使得培训质量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另外,部门分工的不细致问题,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等,使得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投入与效用不相匹配。

1.2人才流失情况严重

由于地域和高校类别的差别,使得一部分高校人才的才能被埋没,不能人尽其才,又提升了高校运营成本。一些高校过度在教师教学和教务工作能力方面进行培训,没有重视教师自身内在素质、修养和系统性知识的完善,使得人才的潜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另外,民办高校条件没有公办高校优越,导致了人才的大量流失,影响了教育水平。高薪选聘的高素质、高科技专业人才,由于没有给予符合其实际能力的岗位和职务,使得不能人尽其才,浪费了人才资源。

1.3需要改善工作环境

信息时代下,高校对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一些部门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不能熟练操作网络化办公设备与软件,影响了高校的日常运作。存在人员质量、数量与工作环境等问题,使得高校核心竞争力降低,也降低了高校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2.1知识经济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与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才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也强化高校教育水平。为实现最优人力资源配置,需要重视人才的选聘、晋升与裁员等各方面的问题,实行“有能者居之”、“各尽其才”的管理理念,增强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质量,使得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和充分整合与利用人力资源。

2.2市场经济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入,高校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高校间的竞争归结为人才的竞争,所以,需要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重视合理、科学的考核,完善管理、奖惩制度,并激励职工能够制订个人发展计划,推动职工完善自身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对职工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实施激励性措施,调动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职工和高校共同进步。

2.3国际趋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间竞争也趋向于国际化,战略视角下,高校需要改革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整合与利用大量的社会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经验与技术引进,充分整合这些有利资源,加以高效利用,满足高校不断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以此促进高校能够有效应对国际化挑战。

2.4大众需求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战略视角下,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点与发展需要,有效调整和提升发展能力,完善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制订高校差异化定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提升管理灵活性,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大众化需要。另外,为迎合高校内在发展趋势,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策略,整合与高效利用高校人力资源,提升高校综合实力。

3战略视角下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3.1树立战略人资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现阶段,需要树立基于高校人才战略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改革与创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完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要从转变职工观念出发,与时俱进,树立符合高校实际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另外,在完善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机制,制订完善的管理规划与实施方案,将不同的岗位明确分工,并制订阶段性、目的性、计划性的教学任务。为鼓励职工个人发展和进步,实施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激励措施,提升职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发光发热的积极性与潜力。

3.2构建战略人资开发机制,完善岗位聘任机制

不管是企业还是高校,竞争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训、开发与管理是挖掘和培养人才的关键。基于战略视角下,打造人才竞争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战略性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机制,重视每个职工的角色,挖掘他们的潜力,鼓励职工发展和进步。需要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和开发,完善培训与开发机制,使得职工能够在高校的大环境下逐步发展和进步,提升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避免人才“跳槽”或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还需要实施公平、合理的岗位选聘机制,使得对应岗位上有能力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各司其责,各尽其才。鼓励高校职工进一步完成更高学历学习,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学校给予学历学习补贴或创造机会,使得职工能够与高校一起进步,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3.3构建战略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不断满足职工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实施激励性的管理措施。战略视角下,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用人理念,构建战略性绩效评估考核机制,重视对人才潜力的挖掘,以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激励机制管理是战略视角下用人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建立基于战略导向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完善人才战略评估机制,有利于人才尽最大可能地发挥自身潜力。不同岗位、不同能力的员工都能得到公平的晋升机会、物质、金钱和精神激励,针对职工自身的特点、兴趣、特长与优势,深入挖掘与仔细分析,将其安排在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以尽其才,发挥职工优势,为高校稳定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3.4注重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推进分配制度创新

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创造力激发和提升的关键因素。一个人经常处在神经紧张和精神郁闷的工作环境中,难以发挥自身潜力,也难以做出成绩。战略视角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引导职工深入理解和领悟高校的运营理念和人才培育实现,提升职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还需要不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完善的薪酬体制,不断营造和完善人性化、柔性的管理环境,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改进与创新。还需要认真分析职工的精神需求,加强人文关怀,引导体验集体温暖,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满足,使得职工发挥自身最大潜力,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基础,也真正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