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1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品德健康发展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和激励的功能,是学生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强化学校德育功能折射出优秀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德育功能校园文化 情感陶冶校风
校园文化是一个特定性的区域性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校园的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因此,了解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把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同时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风貌。
一、德育功能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成为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德育功能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是一种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行为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能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完善人的主体人格。校园文化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认知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精神文明和德育特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广泛而有益的兴趣爱好,追求高雅新美的文化品位,塑造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健康成长。
(二)规范行为功能,校园文化是由校内师生自发组织创造和享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师生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文娱活动的水平。一方面校内师生在校园文化当中生活,必然受到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明文规定的或无明文规定的等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另一方面,受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会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融入到群体之中,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三)陶冶情感功能,情感陶冶是指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是直接的理论输入,而是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活、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艺术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进行的。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能够使学生丰富的情感合理地释放出来。通过墙报上的《弟子规》《三字经》、小报《雷锋精神》、壁画《锦绣山河》等形式把德育内容展示出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朗读诗歌、聆听音乐、欣赏画展、观看电影等,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被校园文化所展示的风采中鲜明的导向所感染,从而激发欲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娱乐精神、优化素质,逐步成为一个在衣着服饰、言谈举止以及理想追求、心灵品格等方面都符合学校教育要求的合格学生。
(四)实践锻炼功能,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也是学校德育的主体。学生在校园中接受学校德育的同时,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使之具有了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功能。校园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大舞台,为学生创造了各种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从中可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组织管理、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自主、自我调控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内部潜能。
(五)凝聚激励功能,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在师生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方面,更体现在师生参与和创造校园文化的交往活动过程之中。在校园文化的实际活动中,学校的好人好事、决定决议、时尚风尚以及社会新闻、时事政治等,都会通过校园中的广播站、黑板报等形式迅速传播开去,并在学生中产生共鸣,形成联动效应。只要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占领了学校阵地,就能抵制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净化育人环境。
(六)生态性功能,首先表现于它可以在受教育者思想上树立一种崭新的人生观、自然观、环境观,二是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合理调节人类自身的行为,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一代“大自然善良公民”,树立全社会“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新风。
在一定意义上讲,学校德育功能创造的成果折射出优秀的校园文化。也可以说,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德育功能的引导下开展起来的,学校德育赋予它以核心内容和本质特性。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改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德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潜在的功能尽可能地发掘出来。
二、学校德育功能折射出校园文化的几点看法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一些学校教职工缺乏对校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仍不完善,有些制度没有得到实施;硬件设施建设不全面;有些学生对文学文艺活动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有些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但又得不到及时疏导;在个别学校甚至出现了健全人格培养方面的空白,致使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屡有发生。本人对强化学校德育功能折射出校园文化谈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一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状况、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学校领导的态度和导向有着极大的关系。怎样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呢?首先要提高认识、积极引导,使之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其次,教职员工认真落实德育大纲精神,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态势,从体制上保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再次,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管理和引导,把握校园文化的功能、层次、结构、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整体上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整合效应。此外,要教育全体教职工都肩负起德育的责任,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二)加强学校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学校的各种建筑和设施,都应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既要体现艺术性给人以美感,更要富有教育意义使人从中受到感染、教化和启迪。同时,完善各种咨询教育体系,包括学习咨询、心理咨询、发展咨询等,使之成为学生健康发展和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体系。苏霍姆林斯基曾就校园环境建设说过这样一段话:“无论是种植花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校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在目标。”
(三)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文明健康的校风,推动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校风是学校的精神面貌,是折射一个学校德育功能的面镜子,是由全体师生长期努力、集体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隐性的精神状态,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治学风尚。学校应当高扬主旋律,抓好校园政治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通过严格的常规管理和纪律约束,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优良校风。
(四)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贯彻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思想,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校园文化不是一种围墙里的封闭文化,必须与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密切结合,形成一股正向的“合力”,方能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效,产生互动效应。具了解,诸如北大、清华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校,在双休日、节假日已成为了父母们带着孩子旅游的热点。这恰好说明优秀校园文化对社会的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样,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各种社会思潮、各种时尚潮流都会在校园引起震荡。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加强它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如邀请教学、艺术、政治、经济等领域卓有成就的人物(特别是从本校毕业的同学)为学生做报告,或是主动争取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开展一些活动,既为学校开展课余文化活动起示范和推动作用,又能让学生了解围墙外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
学校德育功能真正折射出的校园文化。它既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始终与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不断提高学校德育成效的大有潜力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是折射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载体,依托这个载体,学校德育能够更加实实在在和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校园文化也是折射学校德育极其有效的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学校德育能够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使学生的德育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效;校园文化还是折射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学校德育更加符合知情意行发展的教育规律,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的功效。
[注释]:
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途径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是一种专属的文化形式,其很全面的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思维行为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所以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加强实现途径研究,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高职的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1.过于强调硬件设施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办学力量以及办学的规模逐步扩大,高职的发展建设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现在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是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却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设,这样就会造成校园文化的功能的不健全,同时,硬件设施不具有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理念以及规划。
2.建设和管理缺少人文的关怀。现在,高职院校中,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生开展精神文明的活动很少,学生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并没有感受到人文关怀以及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3.活动开展的内容单调层次较低。高职的校园文化缺乏针对性,是局限的、片面的。更多的是呈现出娱乐化的趋势,课外活动的开展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并且层次较低,内容单调。
4.经济活动的因素弱化了育人功能。学生受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很大,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误导学生的错误思想,影响了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二、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1.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学生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进取心,同时校园文化可以扩大学生的交流圈,扩怀,帮助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形成健康的心理。
2.规范学生的行为,形成认知导向。在校园文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及老师一定会受到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种种规范的制约以及要求。这种规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习惯。
3.增强团体协作精神,强化集体意识。校园文化的开展要求学生注意互相之间的协作,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个人的发展要求,学生必须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团体的协作精神并强化了集体意识。
4.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各种各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合理的释放丰富的情感。同时校园文化具有审美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审美情趣。
5.帮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打下基础。
三、实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的路径
1.强化精神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要确立好正确的指导思想,把握好正确的导向以及价值的取向。应该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文明的主导,让高职学校的师生自觉的抵制腐朽和落后并且抵制消极的外来文化。其次,要帮助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最后可以运用先进人物的比较典型的实力进行宣传教育,强化高职院校中精神文化的建设。
2.强化制度文化的建设。在高职院校中,各种制度能够形成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有强制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等特点。首先,要正确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使人文精神在原则性的基础上体现出来。其次,依照教育的规律,要注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任何活动都要从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从而为学生制定出“量身定做”的规章制度。最后,应该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管理工作,要保证制度的公平和公正以及严格的执行。从而可以形成具有人本主义特点的全面的协调发展的高职校园文化制度。
3.强化行为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是通过行为文化的形式进行开展活动的。第一,应该充分的利用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要以及个性特征来进行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和创新。第二,应该积极的去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时代特性的文化元素,按照水平高、层次高以及品位高的要求进行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内容。第三,应该掌握好活动开展时机,利用那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纪念日或者隆重的节日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决心和态度。
4.强化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的物质方面应该加强的是对基础设施的优化,提高硬件设施的人文内涵。第一,应该注重文化的艺术性以及思想性,既要有规划,又要融入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味。第二,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建设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网络文化的方面,首先要加强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交融的研究;其次,应该加强制度建设以及监管;最后,加强网络文化的服务功能的发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
5.加强舆论宣传的建设。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离不开舆论的宣传。首先,把办学的理念、制度规则、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大力的舆论宣传,这是高职校园文化的精神主体。其次,应该加强引导宣传媒体,让媒体进行广泛的传播,从而增强与人的可持续性,让高职学生在舆论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和熏陶,所以一定要加强舆论宣传的建设,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四、结语
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克服并且消除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出现的不利因素,在教育功能上要加强德育功能的发挥以及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建设,做好相应的规划,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华.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探索, 2015(05).
[2]李世清.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22).
[3]肖锦山.高职院校体育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06).
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3
【关键词】初中德育班级文化教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总体精神风貌,可以对学生产生激励、规范和引导等作用。班级的文化不能够只流于形式,应该发挥其原有的功能和意义。要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将班级文化内涵渗透到平时的德育教化过程当中去。古来贤之,都注重道德的重要性,一个人良好的行为操守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的形成会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笔者认为,正确的处事态度是在学习生活中的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初中的班级文化中渗透德育的教化功能,以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情操,教育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命运。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化的功能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处事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品性会是我们受益终生。学生步入初中学习之后,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孩子们因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困难,形成的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初中生的德育宣传教育引导,运用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行与道德操守。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德育的教化引导作用,将宣传德育的教学任务落实到实处。教师应在班级里加强德育宣传工作,提高全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有利于为我国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国的整体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德育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应该有针对性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一些德育的相关例子,利用各种具体的案例来教导学生们明辨是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学有所得并可以学以致用。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初中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和约束,加强德育教化,通过宣传增强初中生的道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让他们懂得为人师表的意义,促进本班学生在未来学习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形成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初中生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言行。教师应以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为契机,组织各种班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班级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闪亮舞台。教师在班会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的引导与教化,促进班集形成正确的风气,推进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监督。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班级文化活动中,有利于让初中生从内心去感受班级文化内涵,进而形成优良的班风班纪。
二、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创建当中去。比如,班级黑板报的绘制,可让学生分组轮流完成,每一期都有特定的主体,在班会上可以上绘制成员进行展示与解说。或者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朗读优秀文章,然后交流感悟,让学生自主的获取德育教化知识。良好的德育教化工作可以规范本班学生的品德和操行,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追求更高的思想文化境界。教师在引导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班级规范的落实,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自觉维护本班班规,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笔者认为,出现了挫折个困难并不可怕,坦诚、承认错误、承担脆弱才成长,学会敞开心扉、互相理解,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沟通的作用,沟通的最高境界便是无言的理解,那时静默的温柔注视,是寸寸感动尊重的瞬间。
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以德育人,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班级的整体管理效果。教师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充分的调动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实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研究小结
班级文化建设少不了具体的班级口号,它作为班级和学生的不断为之奋斗的目标,对学生成长有教化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在不断完成一个一个小目标时最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大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为师生创设了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了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使得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处,有效的促进了班级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小剑. 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 消费导刊,2007(4).
[2] 陈国梁. 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06(4).
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4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高校核心竞争力与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而且能够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强调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优化,对于高校发展而言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德育功能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文化品牌;品牌构建;德育功能
【基金项目】
本文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立项项目研究成果。校园文化品牌是校园所具有的无形资产与宝贵资产,并能够对校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引导作用、为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应当重视挖掘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德育功能,并重视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进行探索,从而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品牌的育人价值。
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德育功能
随着高校对自身校园文化品牌构建给予了更高的重视,近年来,许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社会声誉的提升,而且也对高校德育工作发挥出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品质发展发挥导向作用。
在校园文化品牌构建中,为了实现预定的品牌构建目标,校园就必须对自身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而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满足的过程中,也会引导大学生群体的道德品质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事实上,无论是校园学科教育还是文化建设,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发挥出育人功能,虽然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导向作用具有着直接导向与间接导向的区别,但是在转变大学生群体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如学校为了深化学生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围绕社会主流价值观内容与社会中的热点话题等,定期性开展“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群体所具有的思辨能力,而且能够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平台的基础上渗透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并推动了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
(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能够为校园德育教育与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近朱者赤”道明了环境对个人修养发展所具有的深刻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也离不开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校园文化品牌的构建,包括物质文化的构建、行文文化的构建,精神文化的构建等,其内容有包括高校建筑文化、硬件文化、环境文化、师生言行、高校价值追求等,这些内容同时也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对这些环境进行优化的过程,既是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发展的过程,也是为校园德育教育与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创造良好文化氛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能够向学生传达出强大的正能量,并强化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并缓解自身的各类压力,由此可见,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德育功能的发挥,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如学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定期开展以感恩教育、爱心传递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校园形成了弘扬大爱的文化氛围,这对于学生人文关怀心态的培养发挥出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路径
(一)强化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意识的强化,是校园文化品牌得以成功构建的基本前提。随着高校扩招与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各个高校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而要在这些竞争中脱颖而出,高校就必须突显自身特色并争创一流,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则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意识的提升,不仅是针对高校领导或者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部门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针对高校全体教职工与大学生群体提出的要求,这是因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校园领导与相关部门的参与,更离不开教职工与大学生群体的参与,因此,高校应当强化对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视,并重视校园文化品牌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从而确保高校全员树立较高的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意识。
(二)明确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定位。
高校所开展的校园文化品牌定位工作,应当体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色与优势。一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需要体现出高校特色与高校优势。不同高校所具有的发展历史、优势学科、办学目标以及办学理念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而高校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中,需要对这些差异化优势与特色进行挖掘与呈现,从而确保校园文化品牌能够展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并具备更高的竞争优势,以便实现自身社会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提升;二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需要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与地域文化优势。地域特色文化与优势文化一般都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也展现出了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因此,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必要体现出自身品牌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重视挖掘地域文化体系中具有较高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来确保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德育功能的发挥。
(三)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形象。
校园文化品牌形象设计与树立,能够让受众更好地了解品牌内容,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并确保校园文化品牌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品牌形象的设计与树立,主要要求高校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做好校园文化品牌命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依托校园传统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以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为依据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无论是选择哪种方式,校园文化品牌都应当具有一个能够让受众产生快速接受和认同的名称,并体现出校园文化品牌的特色和内容;二是做好校园文化产品设计。校园文化产品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外化表现,在校园文化产品设计中,高校需要围绕整体的文化追求推动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从而强化校园文化品牌的吸引力。
(四)重视校园文化品牌管理。
对于高校而言,构建校园文化品牌固然重要,维护校园文化品牌也同样重要,因此,高校应当构建起完善的校园文化品牌管理机制,推动校园文化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在此过程中,一是高校需要加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投入力度,确保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管理具有足够的物质资源作为支撑。与此同时,高校应当整合校内资源,加大对校园文化品牌的人力投入,确保高校各个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促使高校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二是高校应当构建起校园文化品牌监督保护机制。监督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品牌与时俱进,适应高校发展需求与社会环境的发展,满足受众文化需求。保护机制则是推动品牌保护法制化,强调自身文化品牌中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维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作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果,推动校园文化品牌能够得以持续的发展。
作者:孟庆辉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南,张瑞.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社区文化节”三自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93~95
[2]史艳丽,彭细珍.高校图书馆建设校园文化品牌的实践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2:86~89
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5
关键词 校园文化;育人;教育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校园文化是一个特定性的区域性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校园的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我认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可以用教育、陶冶、凝聚、约束、实践十个字来概括。
一、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1.教育功能
学校德育工作可以定为“六大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首先能够让好的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逐步懂得一个现代人要讲文明、讲礼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其次,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远大的志向。再次,经历数代师生员工锤炼的富有个性的学校精神如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始终鞭策、激励学生,成为学生发展中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2.陶冶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4.约束功能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因此洁净优美的环境对师生有一种熏陶感染作用与约束作用。
5.实践功能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校园文化的意义及作用
校园文化在当今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的。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学生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2)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用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德育的文化功能范文6
关键词: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传承优秀历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礼仪道德,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能更好地塑造美的心灵,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一、用“校园之声”筑学生之魂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影响和决定着学校全体师生文化涵养的发展程度。鉴于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其育人功能。比如用校园广播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校内的新人新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学生的优秀作品来感化教育学生;利用课间活动播放动听、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歌曲,用美的旋律诱导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教师、同学、父母、亲友的尊重和理解;定期向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视片,学习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使环境建设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规范性,便能烘托出一种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更好地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精心布置室外墙面文化、走廊文化、班级园地、黑板报文化、草坪标语等,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成为教育的载体。进入校门,便能看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的发展”的办学宗旨,校训以及法制教育宣传标语;每个班级各具特色的班级公约、班风口号、黑板报、学习园地、新闻广角、图书角等更是琳琅满目。良好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学生,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三、提升文化内涵,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书是文化的标志,也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营造书香校园将促使教师、学生与书本为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开展读书活动,努力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领师生共同成长。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坚持每天都要有自己的阅读时间,每学期都要读几本好书,精心读好一本书,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体会,举行教师读书沙龙等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学生方面,要求学生每天利用中午的3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读书的活动当中,切实落实人手一本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经典名篇欣赏、学生优秀作文欣赏,讲故事,好书推荐,举行“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使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延伸文化主题,丰富教育活动
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恰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关情”。教室里、走廊上悬挂的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张贴格言警句,要求学生在爱国与成才的主题下,结合两个信念:只要努力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成才;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收集有关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等的格言警句,布置在教室内外,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人人参与,个个亮相”为宗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五、培养学生兴趣,开展艺术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