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专业的知识

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1

 

建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来看,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单位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毕业生不能马上顶岗作业,适应期较长,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差。例如,在建筑企业,因为有的建筑工作要在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下进行,这就要求建筑专业培养人才应是面对施工现场的技能型人才,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样的培养模式离不开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

 

一、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建筑专业教学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应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实习实训,搞好实习实训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并加深最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操作各种仪器,合理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施工与造价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培养具有建筑技术工人应有的品质和素养,严格遵守规程,以及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要达到以上各项要求,笔者体会是: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先进而实用的教材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建筑教材大多具有高专教材的特点,理论性较强,也比较陈旧,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建筑专业并不适应,因此根据中职学校建筑实习实训课的教学特点,编写适合建筑企业生产需求、突出技能训练、易学易懂的实习实训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导生制”教学模式

 

“导生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导生制”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在具体的建筑实训中,教师优先选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出具备不同专业技能的导生。然后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的实训活动在一位导生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是建筑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建筑专业的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是实现建筑人才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将建筑专业学生实训与就业紧密相连,学校主动与建筑企业加强业务上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到工地上接受实训,从锻炼学生阅读施工图的能力开始,由专业的技工带领学生在施工现场进行建筑作业的实训训练,建筑工程项目完工后引导学生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在建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学校加快实训场地的建设,为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训打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实现学生实训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掌握建筑知识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创新型和综合性的建筑内容进行实训或开展建筑实训技能竞赛等,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实训内容上的开放,还应做到实训场地与实训器械的开放,实训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开放实训场地,为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建筑实践活动提供便利。开放式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实习指导是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习指导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是完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指导教师通过讲课、示范操作、指导、考核、总结等形式,使学生在实习中获得实际操作技能、技巧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此对每个分课题进行实习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三段指导”教学法进行,在入门指导过程中对每个分课题教学应按指导中的内容详细讲解,并按标准动作进行示范操作。指导教师的讲解内容要具体,方法正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示范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包括目的、重点、方法,一定要边示范边讲解,示范中有讲,讲中有示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在实习之前,要检查学生实习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操作姿势是否正确,设备工具使用是否恰当,劳动组合和工作位置是否合理,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要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对建筑专业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利于中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和职业性人才。我国中职建筑专业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在发展中我们要结合建筑专业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促进实训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建筑装饰 实践项目教学

一、引言

我国对建筑装饰类人才的高等教育主要可分为两类。高等院校中的建筑设计专业,以理论研究、艺术设计、整体规划为教育目标。另一类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建筑装饰专业,以培养建筑装饰实际应用型人才为主,教育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是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和单项技能,进一步强化形成综合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即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点对于建筑装饰专业尤为重要。当前,建筑装饰行业的良好前景和学生良好的就业出路促使高等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与装饰相关的专业,然而由于师资、设备、实践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该专业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本文通过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训室教学展示来说明硬件条件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室

建筑装饰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建筑装饰材料、艺术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于建筑装饰实训室的布置充分考虑了这些方面的需求。实训室中央大厅为国际装饰材料、施工工艺体验馆,设置十个展台展示高端装饰材料,全场采用专业灯光设计营造了极强的艺术氛围,使参观学习者一进入实训室就被环境所感染。大厅设置了石膏雕像和科教成果展示区,并在大厅周围分设5个小型展馆,依次介绍如下:

1.整体卫浴体验馆

该厅装设了浴缸、洗漱台、干蒸房、座便器和小便池,全面展示了卫浴场所的主要情况,厅内地面和墙壁均贴设墙砖、为方便展示地下管道,地面为玻璃材质,可直接观察到下水管道的布置与融接工艺。

2.整体软饰体验馆

主要展示地板、墙纸、布艺、挂画、配饰等,并在展馆中间设置研讨区。地面采用符合地板整体布置,墙纸布艺等展馆四面布置,并在墙面展示电路布置。

3.整体木作体验馆

主要展示门窗、隔墙、吊顶。地面采用全实木地板,四周展示依次布置有石膏板隔墙工艺区、板材展示区、衣柜工艺区、书桌书柜书架工艺区、挑板工艺区、窗套工艺区、门套内门工艺区等,并在馆中设置研讨区。

4.整体厨房体验馆

主要展示入水水管、墙砖、包管和吊顶。地面采用地砖铺设,水管的布置和走向、材质都直接可见并了解施工工艺,方便参观。并安装了整体厨柜。

5.国际家居设计馆

模拟行业内装饰公司,设置了家居设计接待、家居设计、中期服务客户等功能,旨在让学生了解公司经营各个环节,熟悉业务流程。

三、实训室的实践教学

实训室主要作为学生的参观、装饰建材展示和结构、工艺了解之用,对于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在实训室就能直观全面近距离的接触工程实际仿真环境。

整体卫浴体验馆的作用是向学生展示卫浴所需考虑的关键问题。管道和防水是卫浴中的核心问题,采用防水层和防水瓷砖是必要的方法,管道的布置和走向这一在常规教学中教师难讲学生难学的关键问题,通过展示可以快速的让学生领会。其突出特点表现在透视展示,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表面装饰也有所接触,因此平时不易查看到的内部管道成为了核心因素。

整体软饰体验馆主要作为材料展示和装饰方法的讲解,尤其是不同材料出现在同一场合的对比效果,对比讲解和说明,效果明显。装饰材料的教学掌握最有效的方法是接触实际材料,而多种材料的对比教学和展示,有利于学生对于材料的直观认识。

国际家居设计馆同时还模拟了家居的效果,既展示了家居的各个部件,又突出了整体设计、整体施工和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实际参观和真身感受的效果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兴趣。这种设计参考了瑞典IKEA(宜家)展示方法,并结合了实训展示方法的开放性,实景展示最大的优点是直观、有效。

整体木作体验馆除了展示内门、板材、衣柜、书桌、门套、窗套等家装部件等的实际效果,还集中展示家装需要的材料包括石膏线、石膏板、板材和装修用板材,这一展馆既有展示教学功能,又能在教学中讲授这些装修材料的应用方法和布置技巧。

整体厨房体验馆主要展示了整体厨房,尤其是紧凑型厨房的布置。当前家庭尤其是小户型房间对于厨房的紧凑型要求极高,通过实际展示教育学生节省平面面积和立体布局的技巧,全空间的设计理念渗透到各个部分。

实训室贯彻总体布置的思想和立体布置的观点,如地板在各个展馆不同的布置,分别展示了地板砖、防水瓷砖、复合地板、实木地板、地毯布置;如吊顶分别展示了防水、防污、光亮效果和温馨效果等多种功能和效果的布置方式。

四、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班上同学都分别完成了综合实训六个系统项目作业,并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了知识、团结、协作、勇气。通过实训室进行项目作业交流,展示同学们的能力,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专业教师评议,使学生博采众长对项目活动有新的认识,通过领导和教师评议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总之,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全面发展高等职业类教育,培养优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建立综合全面的教学体系和实训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即能上岗工作,还能达到上手快,干得好,无须毕业后再次进行岗前培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顺华.企业对高职建筑类人才的素质需求探析――以建筑装饰企业为例[J].四川建筑,2010,(2):27-28.

[2]唐春妮.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美术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四川建筑,2009,39(5):9-10.

[3]何隆权,邓军.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9,(06Z):24-25.

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3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本文阐述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043-03

建设背景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建筑业从业人员人数将达到310万人,仅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就达10万余人,按照技术与管理人才要达到30%的要求计算,则需要3万人。而现有技术与管理人员约1万人,实际缺口为2万人。按5年培养计划估算,每年急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总量为4000人左右。所以,作为豫西高职教育集团依托单位,我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三门峡市及黄河金三角地区建筑企业培养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和各种高技能人才的责任。

总体建设目标

针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建筑行业高技能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重点做好实训项目的开发工作,切实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培养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向区域建筑行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同时带动工程造价、监理与测量等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形成面向河南省乃至周边地区建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区域同类高等职业教育中产生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深化“行校联合,课证融通,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本专业和三门峡建筑业协会、三门峡市定额站、三门峡市安监站的友好合作关系,组建由教师与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按照“入门、专项、综合”三个学习阶段,重构课程顺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带动课程的全面实施;建立专业、行业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动态评价人才培养的质量,检验专业建设的成效。

按照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本着校企“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以下建设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前两学年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辅以一定时间的校内外实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项能力。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适时安排实训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重点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一学年顶岗实训,重在培养学生的专项技能。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实训指导书和顶岗考核表,专任教师负责巡回检查,行业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指导、监管并提供考核意见,保障顶岗实训效果。

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力求做到“课证融通”,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 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职业资格认证(二级建造师、质检员等)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并融入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毕业时可取得建筑行业类的相关证书。

构建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岗位要求为标准,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方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围绕基本操作技能、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程及实训环节,并把质检员、造价员等岗位认证课程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整合课程结构,构成以文化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能为主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突出实训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过程(见图1) 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公共基础学习领域、技术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三大模块,把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将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情境划分,使理论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习领域教学模式的设计基于典型、完整的土建质检员实际工作过程,工作过程的采集、选取、序化由生产一线专家、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和专业教师共同研讨确定,将确定后的工作过程移入实训车间即教学性生产过程。专业教师将工作过程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提取,技术工人担任动手操作指导(师傅的角色),做到学生则既动脑又动手。

开发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和培养目标,突出能力培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按照能力标准设置课程。重点建设好“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4门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1)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以专业教学软件、工程案例、相关法规,完善建筑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并编写相关的特色教材。(2)建设多媒体资源库,包括自行研制的CAI课件、购买CAI课件、专业教学光盘、专业教学视频等内容,供教学与学生学习使用。(3)建设职业资格试题库,包含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等职业资格试题,帮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学资源上传到校园网,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便于学生课外自我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尽快消化所学知识。任课教师通过在线辅导答疑、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等方式增加师生互动和交流。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技能训练为保证,教、学、做同步进行,突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习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理论到能力的转化,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打造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由专任教师和建筑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截止到2012年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了22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教师总数40%以上,青年教师中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90%。通过进修、下企业锻炼等方式对专任教师进行培养培训。另外,通过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系,不断从建筑相关企业聘请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

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设计实训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训项目,并充分覆盖其他的相关专业,努力提高实训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并在原有实训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核心课程的需要,对与本专业教学有关的实训场所进行建设、整合和扩充。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过程监控办法及考核标准,实行校内外实习实训项目负责制。同时,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了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培养适应建筑行业所需的建造师、质检员、施工员、安全员、造价员等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人员要求,结合现有建筑管理专业,拟新增招投标仿真模拟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工程项目管理仿真实训中心,专用场地面积100㎡,投资60万元。这两个实训基地建成后,也可以满足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教学的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将教室延伸到施工现场。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导师加强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在现有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河南华盛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规范管理,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需要。

实习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要根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三年内要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质量检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程造价和招投标等实训项目的开发任务。在实训设备和师资配备上,要达到工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充分体现施工企业职场氛围。另外,在保证学生实训的同时,也可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的要求。(2)校内实训基地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校企合作的运作机制,发挥企业和行业的作用,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使实训基地既可以满足学生校内实训要求,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业务。(3)积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发挥高职院校的师资、科研优势,在行业领域内以高新技术和创新意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4)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师资(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运作中。实训基地的管理要体现信息化,有完备的对外宣传、内部管理和奖惩机制。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在区域内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基地。

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抓手,推进职业

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建筑行业后备军

从新生入学开始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教育,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在课堂学习和实训期间大量灌输建筑行业的职业特点,使学生摆正心态,在校期间就以一名建筑行业的职业人要求自己,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从内因上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同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培养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上述建设方案的实施,构建了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服务岗位,项目融于教学”的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条件,形成了教学优势和育人特色。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孟胜国.高职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07(9).

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4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迅速发展,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不能升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然而职校生的整体素质低下,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给职业学校带来了窘境,如何全面提高职校生的素质,使职业学校培养出现适应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当务之急,这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校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技之长的社会急需人才,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实践和尝试,特别是狠抓了学生的技能等级考核,深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 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突出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结合实践经验,制订出详细的教学计划,把技能训练摆在重要地位,明确建筑专业毕业生所应达到的技能目标,如技能类型、目的要求等等,从而制订出相应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

我们制订的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四会”:会测量、会绘图、会砌砖、会编制预算,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技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为此,我们调整了教学计划,增加了技能训练操作时间。在考核中,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划分出几个等级。例如,在测量考核中,把考核内容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应知部分考核又分口答和笔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应会部分即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的等级考核,包括“水准仪的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与校正”“经纬仪的使用”“测设一幢简易房屋”等等。

二、 落实措施,注重实践,让学生在训练中提高

有人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三流学生,智力素质差,是不可能雕的“朽木”。这种看法把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全部归结到智力差的因素上,为自己教育失败寻找理由,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职业技术教育除了具有普通中学的教育规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职业中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更应该学好专业课,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较高的动手能力。就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而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均有许多闪光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其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因此,我们应多方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在制定相应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寻求教与学的最大效果。

1、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技能训练项目。

是否有动手能力是衡量技术学校毕业生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前二届毕业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先定出测量、预算、制图、砖瓦工艺、钢筋工艺、抹灰工艺等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四项技能进行训练。在具体操作上,学校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条件,如测量的技能训练,学校的仪器室随时向学生开放;砖瓦工艺训练,学生随时可到实习场进行砌砖、扎钢筋、制作半成品构件等,这样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学生们一有空就往实习场地跑,开展自己确定项目的训练。过去那种空余时间东跑西窜、无所事事的现象不见了,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2、 组织技能竞赛,促进技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我校从2000年开始,每一学期都组织一次技能大比武活动,建筑专业有测量、砌砖、制图、预算等等项目。竞赛时,每种技能比赛每班随机各抽3-8人参加竞赛,每种工种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集体奖按年级各取一名。明确比赛规则,以测量比赛为例,我们规定了比赛要求、操作内容和方法、评分标准,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通过激烈紧张的技能大比武,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技能标兵,学生的技能整体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

3、 走生产实习之路,提高学生技能操作的实践能力。

学生掌握技能,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多动手勤用脑,反复练习、逐渐积累。课堂学习、小范围的训练和大范围的操作实践,与技工要求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呢?走教学与生产实习之路,是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经。为此,我们常常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在建的教学楼工程,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建筑工地去实习,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叫学生测量学校的地形图,使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技能都得到锻练。通过生产实习,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实战经验,使他们一出校门就能顶岗上班,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 加强等级技能考核,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职业学校能否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各种相应的技能等级考核细则,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技能提高,重视对学生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毕业时,建筑班的学生在专业方面至少掌握了三项以上的技能训练项目。

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5

关键词:

建筑构造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建筑技术课程,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或室内设计专业)开设它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室内设计能力。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在修完课程后建立比较系统的建筑构造技术观念,初步了解建筑组成以及建筑各部分的设计要求,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创作中能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来进行室内设计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的定位。但在建筑装饰专业开设此门课程与其它工科类专业应有所区别。

1.学情背景分析

1.1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紧张的状况,录取入学的学生普遍中考分数较低,而且他们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了解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有的学生认为只要热爱美术或者喜爱画画就能学好这门专业。殊不知建筑装饰设计一门是社会性很强,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既涉及艺术又关乎技术等多个领域,课程面较广。所以,鉴于建筑装饰类专业的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2就业分析

从我校多年的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建筑装饰专业(或室内设计专业)的中职学生的就业主要有这几个方向:设计师助理、施工图绘图员、施工现场助理等。在学生中,计算机绘图软件AUTOCAD熟练掌握的同学会出任绘图员职位,并在绘图员工作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逐步走上设计师岗位;而有的学生能够能吃苦耐劳,构造及施工知识掌握较好就会走上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岗位。在熟悉施工流程、质量控制与规范,了解材料性能后还可以逐步走上项目经理的岗位。

但是,在一些企业的反馈中显示,有不少的同学在面试和试用初期,除了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外,对于建筑、装饰的构造做法,甚至装饰施工图的绘制存在不少的障碍,只会做一些抄图的工作,而无法胜任施工图的绘制工作;而跟工地现场的同学也表现出对技术和材料知识的陌生态度,只能在工地上重新二次“学习”有关构造、施工、材料的相关知识。

学校的专业知识教学与企业的需求不能实现“无缝对接”,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吗?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较大,关乎到多个课程的教学。但笔者就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谈谈教学的体会及引出的思考。

2.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教授建筑装饰专业(或室内设计专业)的建筑构造课程的教学任务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以及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下降。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中,了解到建筑装饰专业的中职学生原先的学习基础较差,空间分析推导能力较欠缺,并且很不善于主动思考。另外,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学习专业课程。与语、数、英、政治等课程相比,他们对专业课的熟悉程度为零,可以说十分陌生,因此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有些学生一旦感觉课程的内容稍有难度,便会厌学,采取放弃的态度。由于建筑构造课程的学习存在学科的相关连性,这门课程学不好,便很容易导致此专业相关其它学科——例如装饰构造、室内设计、装饰施工等课程的学习也会出现教学质量不理想的效果。

(2)死记硬背式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基础课。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效展开,但是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灵活地将其运用到其它课程学习中,甚至无法与设计课的学习结合起来以用于解决实际的设计问题。脱节式的学习,便成了构造知识的简单罗列,从而导致课程间的衔接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担任建筑、装饰构造课程的同时也担任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任务,发现有很多学生在设计中基本上不会应用刚刚学过的建筑构造和装饰构造知识,设计的内容不是天马行空,就是空泛无实,基本上是把设计“画”出来的。

3.教学的思考

建筑构造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了该门课程而不能运用,那将说明是教学上的失败。尤其对于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首次就业岗位基本上是建筑装饰等相关单位的基层工种,技术知识的运用能力尤为重要,而设计创新的能力则是他们后续发展的动力。因此,笔者开始思考如何在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中行之有效地开展建筑构造的教学。

3.1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建筑构造知识的兴趣

(1)形象化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方式并行。在对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分析中得知,他们的空间形象推导能力较弱,而建筑构造恰恰需要的是学生应有敏捷的形象思维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就教材中的一些少有的三维形象图及二维工程剖面、大样图来引导学生学习的话,将会让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枯燥,没有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大量的三维构造形体--三维模型、实物图片、构造施工视频、现场照片、三维示图等,将抽象的二维图具体化,让同学们先弄清现实的建筑工程中各部件的构造原理是什么,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启发同学们将转换为二维工程图纸。在同学们掌握了一种建筑构造后,老师应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内,尽量地启发同学们引申出同一类型建筑构造的不同做法。

(2)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讲授得再好还需学生去消化、 吸收和巩固,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将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教学应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到学起来不困难,才能让他们有学下去的兴趣和信心。笔者认为可在建筑构造教学方式上,采用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讨论的方式来做作业,在一问一答间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另外,可在每一章节或每两章节的学习结束后进行小结性的测验,可采用开卷也可采用闭卷的形式的,学生在章节测验中相对来说会获得较高的成绩,这样也容易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而且也能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容易一些,也比较符合中职学生的思考模式。

3.2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维能力

建筑构造是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且建筑各部位的构造做法不会一成不变,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其构造做法也会随之改进。老师在教授建筑构造时只是把各部位的构造原理教给学生,但面对建筑各部位构造的种种变化,要依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自行摸索。因此,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才是授学生以渔,而不 是授学生以鱼。学生在学习建筑构造原理知识的同时,应努力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思考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时,可多列举一些同部位的构造不同做法的示例给同学们参考,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也可加强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千变万化不离其中的原理可衍生出多种的形态,慢慢形成学习构造知识的思考方式。另外,对于中职学生可用单体项目教学法取代项目教学,通过对各部位小的单项项目的构造作业反复练习,让学生易于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而不会让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完全脱节。

4.结语

建筑专业的知识范文6

前言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做出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的进行统一,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界限,使专业学员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掌握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能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职学校传统教育的弊端

1.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创新

现阶段下,我国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多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工作,缺乏教学创新,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对中职学校的教学任务发展造成了阻碍。

2.教学效率低,质量偏差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授课,教师岗位设置重复、授课知识交叉率高,严重浪费了教学人才、教学时间与经费,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3.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今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近年来,中职学校的生源量逐渐减少、生源质量不断降低。传统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也使得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具备应有的专业操作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企业的需求,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中职学校出现了生源短缺,发展困难的问题,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将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现状;有助于中职学校培养出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人才;有助于中职学校获取到更多的教学资源。中职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教学人才匮乏的问题,建筑装饰专业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协调学校内部结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教学人才、缩减教学开支、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解决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和人才匮乏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成为诸多行业的发展目标,中职学校要想在新的社会经济下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对于打造学校专业品牌,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1.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教学,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则强调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在教学时间和空间安排上,要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穿行的策略,在理论知识教学结束之后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的理论学习能与技能训练在时间上有机的融为一体。

2.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引导

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应强化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引导本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的就业定位,明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激发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

3.编写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大纲与计划已经无法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建筑装饰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学校要根据新的社会形势、新的教学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知识层次、人才定位编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大纲以及计划,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专业的大纲编写新途径。

4.培养理论、实践“双师型”教师人才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现离不开雄厚师资力量的支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意味着专业教学对教师能力要求的提高。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应加大对本专业教师能力的培训,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创新与发展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5.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系统,严格控制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理想效果,单靠创新型的教学大纲、积极雄厚的教师资源是不够的,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下,教学模式的改革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错误,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系统会减少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错误,对教师教学的合理控制和监督将会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获取量。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