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探究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探究的特点

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1

RV:右室;AO:主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LCCA:左颈总动脉;RSA:右锁骨下动脉;RCCA:右颈总动脉;DAO:降主动脉;MPA:主肺动脉;LPA:左肺动脉;RPA:右肺动脉;LSVC:左上腔静脉;T:气管A:解剖图, 左侧的左锁骨下动脉从肺动脉发出, 与主动脉无连接;B、C:CDFI示左锁骨下动脉均未与主动脉有明显相连

讨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主动脉囊发出6对腮动脉弓与背主动脉相连, 由于该区域的血管变化复杂, 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比较大,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易发生多种先天异常[2]。左侧主动脉弓发生某一断退化闭锁而右侧相应血管保留, 形成右位主动脉弓;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血管退化时形成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 (本研究占56.9%) ;左颈总脉动脉与主动脉起始段间血管退化闭锁时形成右位主动脉弓并左无名动脉迷走 (本研究发现1例) ;左锁骨下动脉动脉与降主动脉间血管退化闭锁时形成镜面右位主动脉弓;若两侧动脉弓均未出现某一段的闭锁, 则形成双主动脉弓。

一、动脉导管的连接与血管环的形成

理论上左位动脉导管、右位动脉导管、双动脉导管或动脉导管缺如均可出现, 但本研究中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大部分为左位动脉导管;镜面右位主动脉弓中, 右位主动脉导管居多, 也有文献[3]报道左位动脉导管较右位主动脉导管更多见。在合并法洛四联症时可能会出现动脉导管缺如。右位主动脉弓其动脉导管位置、连接主动脉的部位可不相同, 部分形成血管环 (指围绕气管和食管所形成的血管环) , 因此动脉导管的位置、走行及连接关系是右位主动脉弓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 (1) 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 左位动脉导管与从气管和食管后方绕行的左锁骨下动脉连接形成血管环, 该血管环为胎儿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环[4], 若右位动脉导管连接降主动脉或者动脉导管缺如则不形成血管环; (2) 镜面右位主动脉弓, 本研究中左位动脉导管均与左无名动脉动脉连接, 未形成血管环;有文献[4]报道左位动脉导管与降主动脉连接时可形成血管环;当动脉导管缺如或右位动脉导管连接降主动脉无血管环形成。因此, 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大部分会形成血管环, 镜面右弓则大部分无血管环形成。有些血管环会压迫气管和食管, 造成出生后反复的呼吸道压迫症状或消化道症状[5], 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 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合形成动脉导管韧带, 对气管和食管的压迫程度较轻, 且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而双主动脉弓所形成的血管环, 因其空间狭小, 且生后因左心系统血容量明显增多进而主动脉增粗, 对气管及食管极易形成压迫[4]。因此早期诊断血管环, 并进行产前预测可为围产期管理提供帮助和指导。但有研究[6]报道右位主动脉弓左位动脉导管或韧带也是隐藏的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所以产前发现此类型血管环仍需注意产后是否产生压迫症状。

图2 右位主动脉弓并左无名动脉迷走解剖图和声像图

LV:左室;RV:右室;AO:主动脉;LIA:左无名动脉;LSA左锁骨下动脉;LCCA:左颈总动脉;RSA:右锁骨下动脉;RCCA:右颈总动脉;DAO:降主动脉;DA:动脉导管;MPA:主肺动脉;LPA:左肺动脉;RPA:右肺动脉;T:气管A:解剖图, 右侧的主动脉弓第一个分支为右颈总动脉, 第二分支为右锁骨下动脉, 第三分支为从降主发出的左无名动脉, 借动脉导管与肺动脉连接;B:声像图, 因位置关系仅见绕气管后方的左锁骨下动脉与动脉导管形成血管环2

二、合并畸形情况

本研究中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双主动脉弓较少合并其他异常, 镜面右位主动脉弓中大部分合并其他异常。在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右位主动脉弓时, 要注意有无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 尤其是镜面右位主动脉弓。有研究[7]报道右位主动脉弓可合并13-三体、18-三体、21-三体或22q11缺失等染色体异常, 特别是伴复杂畸形时染色异常的概率较高, 因此产前超声诊断右位主动脉弓后应该建议孕妇行相关染色体或基因检查, 以达到产前超声指导优生优育的作用。

三、产前超声诊断及鉴别

产前超声于四腔心切面上, 右弓右降时可见胸主动脉位于脊柱中线右侧, 而在发现心轴偏移、心内结构重大异常时应留意主动脉弓的位置是否异常;3VV及3VT切面可见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 观察动脉导管走行、大动脉的分支走行和血管环的形成情况, 是诊断右位主动脉及血管环的基本切面;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可显示主动脉、动脉导管走行及动脉分支情况;降主动脉冠状切面, 可观察降主动脉、动脉导管和迷走血管的位置关系, 在高位还可显示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的走行, 该切面是明确右位主动脉类型的关键切面, 对右位主动脉弓与双主动脉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8], 在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走行时, 可在动脉导管一侧显示迷走的锁骨下动脉连于动脉导管, 而双主动脉弓在此切面可见三条血管与降主动脉连接, 左位动脉导管时动脉导管位于左侧主动脉弓的外侧。

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或左无名动脉迷走、镜面右位主动脉弓出现左导管连接降主动脉与右弓占优型双主动脉弓可根据其不同的结构特点和超声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如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迷走与镜面右位主动脉弓:前者大多数有血管环形成, 第一分支为左颈总动脉 (后者为左无名动脉, 有分支) , 左锁骨下动脉为最后分支, 其起始位置较无名动脉低且与降主动脉连接 (冠状切面形成Y字结构, 后者无) ;双主动脉弓与右位主动脉弓并左锁骨下动脉动脉迷走或镜面右弓 (右弓左降并左位动脉导管) :双主动脉弓在3VT切面可见3个弓 (分别为左、右主动脉弓和外侧的动脉导管弓) , 而后两者仅显示2个弓 (右主动脉弓与左动脉导管弓) ;双主动脉弓在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可见3根血管与降主动脉相连, 而后两者仅2根血管与降主动脉连接, 后两者或因左颈总动脉或左无名动脉与动脉导管、降主动脉距离较近, 易误认为左侧主动脉弓, 因此明确左颈总动脉或左无名动脉是否与降主动脉连接是鉴别的关键。

总之, 右位主动脉弓其形成各异却紧密联系, 了解不同类型右位主动脉弓的结构特征, 有利于产前超声表现的观察和诊断, 3VT与降主动脉冠状切面对于诊断和鉴别右位主动脉弓类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际工作中, 受胎儿大小、胎位、羊水量、孕妇腹壁条件、诊断仪器、认知程度等影响, 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仍有一定难度, 易发生漏误诊, 因此需要超声工作者不断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Cl A, Gng?rdk K, Yildirim G.Perinatal outcomes andanomalies associnated with fetal right aortic arch[J].J Turk Ger Gynecol Assoc, 2012, 13 (3) :184-186.

[2]郭丹, 林卡莉, 李启华.主动脉弓的解剖及胚胎学发展的研究现状[J].中国循环杂志, 2013, 10 (6) :475-476.

[3]李胜利, 欧阳淑媛, 姚远, 等.先天性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围产期结局[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1, 8 (8) :1675-1689.

[4]耿斌, 张桂珍.临床儿童及胎儿超声心动图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6:519-520.

[5]王新霞, 栗河舟, 王铭, 等.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及合并畸形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6) :922-924.

[6]郭健, 李晓峰, 刘晖, 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2, 20 (6) :628-631.

[7]解左平, 金社红, 朱亚芳, 等.产前超声诊断右位主动脉弓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 23 (7) :95-96.

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21-02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被广大幼儿园教师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是,笔者观察了很多科学探究活动,发现由于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要求、价值把握不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目标窄化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三个核心目标:热爱探究,有探究能力,认识周围的现象和事物。但是,在很多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往往把学习科学知识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其余目标都不被看重,这无疑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曲解、窄化了课程目标。

2.内容不当

目前,幼儿教师在选择科学探究内容时能兼顾社会要求、幼儿需要和科学发展特点,特别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但是在选择科学探究内容时却忽视了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幼儿园老师过分依赖教材,没有自主开发适合本园幼儿的园本课程。

3.过程僵化

许多老师错把《指南》中提出的探究过程的基本环节当成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去掉。无视学生的需要,固守僵化的探究模式,导致科学探究活动成为走过场,隔靴搔痒,蜻蜓点水,缺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投入真正的探究活动。

4.评价简单

一些幼儿园教师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和活动后进行适当的评价,但是评价略显简单。对幼儿的表现要进行多元评价,评价的内容至少包含三个方面:评价教师、评价探究活动、评价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目前,更多的评价还只是评价幼儿,评价的方式也比较简单,口头评价居多。

二应对之策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明晰科学探究的目标

为了防止把科学探究活动变成知识传授课,首先必须进一步厘清幼儿科学探究的三维目标: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情感和态度。这三个目标其实就是科学探究过程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相互作用。科学知识和经验目标指向的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结果,这个目标的实现要蕴含在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之中。由于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来认知的,主要获得的是感性经验,而科学知识和经验是理性经验,如何引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由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教师要想方设法选择生动有趣的探究内容,让幼儿乐于探究,促进自身发展。比如,可以灵活安排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制作、讨论等。如果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没有得到准确的科学知识,教师也不要求全责备,毕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注重指导幼儿掌握科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科学情感和态度。科学方法与能力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是让幼儿做科学研究,而是在观察、提问、思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思维、科学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启蒙。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也要有所侧重。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幼儿教师不能简单地评价,要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动手、动脑,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材料和智力支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完成活动,促进探究能力的提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其实就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一步认识自然和社会,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态度。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好奇心,只是这种兴趣常常是易变化、不稳定的。因此,需要幼儿教师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创新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多与大自然接触,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此外,教师还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幼儿多问,认真倾听和对话,让幼儿在活动中把天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和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

为了尽量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选择合适的内容,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留心观察幼儿的兴奋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具体的、有趣的、适宜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开展“空气的秘密”活动,我们用镜头捕捉了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表现的一幕幕,我们还引导幼儿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的探究和思考。通过对这些活动资料的分析和思考,从儿童视角出发,注意拓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了“空气在哪里”“空气的作用”等探究主题。不是所有的科学教材都能用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内容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比如,科学教材中的一些陈述性知识,如植物的外表、树叶的颜色等,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观察来了解相关知识,像这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为了探究而探究。而那些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方法类内容,就应当设计为科学探究活动。比如,“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方法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的物理现象,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了解并掌握了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所以,科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此外,教师在选择探究内容时,还要考虑好情境创设和材料支持。首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契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教学方式。比如,在“神奇的水宝宝”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欣赏教师课前精心制作的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感受水的神奇变化,在这样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会变得更加强烈。其次,我们还要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品种全、数量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爱上科学探究活动,因为儿童的智慧表现在手指尖上。比如,在“膨胀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让家长参与其中,和他们一起想方设法,共同搜集和制作多种多样的探究工具,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玩得高兴,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探索到了科学道理,学到了科学的方法。

3.设计合理的探究过程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立合理的探究过程,引领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指南》告诉了我们科学探究活动的几个基本环节,比如,提出问题、观察探索、思考猜测等等。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探究过程的广度和深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切不可把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当成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以幼儿的学习为中心,合理取舍探究环节,设计适宜的探究过程,让探究活动少一些牵强附会,多一些清新自然。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模式,但不能模式化,不能所有的科学探究活动都是千人一面。我们要根据探究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调整探究环节,真正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解放儿童的口、手、眼和大脑,让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不固定时间,不限制内容,让幼儿沉浸在探究活动之中。同时,让幼儿真正动起来,加强伙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多维交流,让幼儿的需要随时得到满足和强化,让探究活动更自由、更开放、更多样,真正贴近幼儿的内心,让他们乐于探究。重视过程,淡化结果。我们要按照幼儿的学习节奏,“牵着蜗牛一起散步”,鼓励幼儿提问和发现,用适当的“教”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既要强调动手操作,也要强调动脑思考,真正让探究过程有思维含量。只有让幼儿有思考地全程参与探究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科学性的。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是跳跃性的、随时性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边做边想、边想边做,不断假设、探究、验证,动手与动脑互为促进,保证探究活动的良好效果。

4.开展多样有效的评价

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知识教学 探究精神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阶段有与其他阶段不同的特殊性。在幼儿阶段开展科学知识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做好幼儿科学知识教育。我们要认识到不能把幼儿阶段的科学知识教育与其他阶段的科学教育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模式开展幼儿科学知识教育,而要探索适合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的新模式。

一、幼儿教育为什么开展科学知识教育

(一)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

我们所提倡的幼儿教育并不是要幼儿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立足幼儿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此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帮助幼儿理解自然现象,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所以相对于那些死的知识,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就显得更为重要。幼儿教育的初衷就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意识,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开阔视野,拓展幼儿的探究空间。

幼儿的科学知识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具有新奇而快乐的直观感受。幼儿科学知识教育要带领幼儿游览新奇的世界,拓展幼儿探究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限制孩子的成长。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的内容重在孩子的生活感受,注重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启蒙性,而不是专注于知识的传授。目的是开阔幼儿眼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拓展幼儿的探究空间。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能使幼儿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敢于探索,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

(三)塑造幼儿良好的人格。

幼儿时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对幼儿教师来说责无旁贷。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良好人格塑造,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必须是无时无刻的,要把这样的责任放在幼儿教育的中心地位,特别是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往往由于专注对幼儿知识的普及,导致对孩子的性格教育顾不上,甚至出现对孩子人格培养不利的一面,教师要及时纠正。塑造幼儿良好的人格比教会幼儿简单的知识重要得多。因此,教师要强调对幼儿人格的培养,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良好品格。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带有很强的感彩。科学知识教育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内容,让幼儿对现实世界充满向往。

二、科学知识教育的定位

科学知识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知识教育的目标定位,对幼儿教育的整体目标定位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把握好幼儿教育方向,弄清科学知识教育的方向。

(一)科学知识教育的定位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原则。

1.确定科学知识教育的主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与经验。

幼儿的科学知识教育面向的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的内容必须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教师对科学主题的设定要结合幼儿生活周围的现象,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做到科学知识教育主题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新奇的、不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主题。

2.选择的科学主题要利于幼儿理解。

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能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但不是所有科学主题都适合幼儿探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主题的设定仅限于幼儿感兴趣而且能够理解的简单内容,有难度、不利于幼儿理解的内容最好不要涉及。太多地涉及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

3.选择适宜幼儿群体探究的学习内容。

幼儿园的科学知识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活动,教师要选择适合教师组织开展、绝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且适宜集体或小组幼儿共同探索的、有经验共享价值的活动。而对于那些内容虽然很有价值,但不适宜集体探究的,则可以建议家长在家进行。

(二)合理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不宜过难,便于目标的实现。

幼儿的科学教育面向的是低龄幼儿,对于他们不能提出过高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利于幼儿对知识的认知,不设置过难的目标,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指向一次预成性活动的目标要能够体现学习后达到的效果,能够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对目标达成度加以测量。

2.教学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幼儿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忽略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要寻找到教学内容和促进幼儿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适当给予放大,使得教学内容的设定在培养幼儿能力方面有所侧重。因为对于幼儿来说,设置过高的能力培养目标等于加大了幼儿活动的难度,对于幼儿来说只要结合教学内容侧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就可以了。

3.幼儿教育要着眼于未来。

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139-01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教育一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创造良好的科学活动条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促进幼儿主动探究。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由于传统科学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还会出现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技能的培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不厌其烦地讲解科学概念、知识,自己说得多幼儿动手操作少,甚至没有操作环节。因此,我们应从深刻领会《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入手,明确幼儿科学活动的目标实质,才能做到不偏离目标,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标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幼儿园只有紧紧围绕《指南》所提出的目标来开展科学活动,那才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时代精神的有效的科学活动。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

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指明了让科学活动贴近幼儿生活的重要性。让科学活动与幼儿生活相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因此,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应以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为教育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正确认识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地位

由于幼儿受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的影响,在探索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符合成人逻辑的想法或做法,教师不可否定孩子,更不可予以指责,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幼儿,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探究中思考,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结果,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时,请幼儿猜想: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到水底?幼儿可能会猜想出不符合现实的答案――“积木会沉到水底”“泡沫板会沉到水底”“铁钉会浮在水面上”等等,教师不要马上予以否定,应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试验获得正确的答案,切忌一味地灌输知识。

让幼儿自己操作探索并不代表教师什么也不用管,教师应教给幼儿探究的方法,如调查、测量、实验、讨论等等,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探索内容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探究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体现幼儿自己的操作性,这才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关键。

四、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丰富、适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准备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热情,能帮助幼儿完成探索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可操作性强、开放性的操作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究。

总之,教师要“蹲下来”去看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的实际情况,把控好材料的难易程度,选择适宜的操作材料,促使操作活动顺利开展,真正做到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学习、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将科学活动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幼儿园科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集中科学活动,集中科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形式,而偶发性的科学活动则是一种较为自由随意的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兴趣、保护幼儿的童心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将科学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科学教育的作用,促使幼儿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幼儿天生充满好奇,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各个教育领域中进行科学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六、实现良好的家园共育

众所周知,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作用,让家长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还要提醒家长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包容孩子与成人不同的科学想法和行为,鼓励并支持孩子进行探索、实验,培育幼儿心中科学的种子。例如:幼儿园可利用家长会或家长座谈会,就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如何支持幼儿科学活动等问题进行讨论;组织家长学习《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及教育建议;向家长发放科学教育的宣传材料等。

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拆装活动;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一、通过创设有趣、丰富及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激发幼儿对拆装活动探究的求知欲。

(1)拆装活动内容的选择:根据大班幼儿的原有水平、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投放一些在幼儿身边感兴趣的、有探索空间的拆装材料内容,幼儿可进行自由的选择拆装活动。我们把科学活动室划分为四个区域:探索宫、自然宫、小巧手、建构宫。每个宫投放的材料不同,探索宫是声、光、电、磁;小巧手是利用常用的工具进行拆装;建构宫提供了有趣的管道、奇妙的齿轮、轨道、拼装各种车等。

(2)拆装所用材料如何收集和投放:

收集方法:①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自己不断动手和寻求别人的帮助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拆装材料。②家长和幼儿共同随机收集,把家里废旧的物品拿到幼儿园,我们常年设有废品回收箱,幼儿与家长一起参加到收集活动中来。在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注重丰富性以及层次性,需要提供不同材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材料,满足幼儿在拆装活动的需要,使幼儿获得满足感。另外,对拆装材料要及时的更换、更新,使材料更吸引幼儿,幼儿更乐于操作。

(3)拆装活动的形式:①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我们会组织全体、分组以及个人的形式进行自主探索操作活动。如在拆装电话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观察后操作,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特点。也可以通过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操作,与其他幼儿合作发现问题的本质特点。 ②活动形式具有趣味性。各种活动的形式一定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操作创设一定的情景,培养幼儿善于发现、乐于动手、专注探究的学习品质。

(4)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进行多样化的拆装活动:如: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发现小车上的螺丝生锈了,就可以把螺丝拆下来,清洗干净后重新安装上。

二、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在拆装活动中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在拆装活动中观察和发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动手来解决问题”。由于幼儿受生活经验的影响,依靠他们自已去主动发现问题是非常不实际的。所以,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比如在《拆装电话》活动中,我以问题“仔细观察电话,看看电话上面有什么?你想知道电话里面有什么吗?”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用什么办法能把电话上的数字拆下来?”“还有哪些数字没拆下来吗?为什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请各小组进行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让幼儿自己发现失败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拆装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

三、观察幼儿的探究行为适度点拨,引领幼儿在拆装活动中深入的探究和发现。

科学教育原则中提出“为孩子们的探索发现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发现过程”。教师有责任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给予充足的拆装时间和空间,帮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但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还没遇到关键性困难、正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就急于介入,会让幼儿丧失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与兴趣;当幼儿在操作中遇到困惑的时候,由于教师没有及时胡进行介入和引导,幼儿会对操作产生烦躁的情绪,不愿意在进行探索。因此教师介入指导的时间是否适宜决定幼儿是否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比如:在《有趣的管道》中,我们发现,情景一:活动中的A孩子和B孩子同时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看到墙面管道已经铺满,于是A孩子决定建立一个空中管道,B孩子决定建立一个地面管道。在空中管道建立完成时,A发现管道虽然连接封闭,但里面是否连接通畅是观察不到的,于是重新连接利用2个弯管改变连接的方向,并将其中的一面管子安装上小喇叭,在管子的另一段向管道中吹气,如果喇叭被吹响,证明管道是畅通的;而B孩子在建立地面管道时,发现有一个回路连接不上,不能使管道封闭上,发现问题了就主动与伙伴寻求帮助,在两个人的商讨中拆除了小回路,重新连接形成一个大的回路,在回路的中央留出管道的出口,准备下一步的连接。情景二:c孩子和d孩子能进行合作游戏,并且有商有量,分工明确,两人都有较强的探究能力,而c能在探究活动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在连接的过程中,c幼儿知道要把底层连接稳固后再往上垒高的连接方法,这说明他已有一定的连接经验,在教师的介入引导后,c能马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说明他会融会贯通。而d幼儿的空间感则表现得不错,能选择则适宜的材料辅助c孩子的连接活动,懂得服从活动中不同的分工需要,使得整个探究活动中,从容有序。在管道的探究活动中,幼儿不断拓宽的自己探究的思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由的、自主的,探究管道的连接,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直接感知、实际探究和亲身体验积累了管道连接经验,从而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了探究能力,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四、注重分享交流,引в锥大胆表达拆装活动后的结果和发现

如果拆装是体验,那么拆装后的讨论和表达就是经验的巩固和发展。每次拆装活动后,我都让幼儿充分讨论,充分表达拆装时的感受和新的发现。如在《神奇的齿轮》活动后,幼儿会自发的得出一定结论:两个大小相同的齿轮转的速度是一样的,但是转动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小的齿轮能带着大的齿轮转,两个大的齿轮转的方向是一样。如在拆装《键盘》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讲解。

结语:

我们接下来会根据不同的群体、不同的探究情境,提供“结构多样”的材料。应尽量做到“以低结构为主、搞结构以及其他结构性材料为辅”的多种结构材料进行投放,达到激发幼儿进行多角度,广维度的探究品质,引发幼儿更为丰富的探究联想和探究行为。

参考文献:

幼儿探究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究;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

可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教育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而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并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是每个幼儿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教师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还应积极地去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去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纲要》中也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教师应适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因此,只有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帮助他们去构建对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首先可以从游戏入手,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科学活动内容之一的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也与孩子好动和好玩的天性相吻合,因此,教师应把理性的科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中,从而去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愉悦的体验中去接触科学、学习科学、喜欢科学。

比如在寻找春天的科学活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感受春天的主要特征。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爱上科学课,还能为他们的知识库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用提问艺术激发幼儿探究

启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提问艺术。有效的提问是有效引导幼儿积极探索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精心设计提问,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经验及认知特点,要了解幼儿对所学习的科学概念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师生间的问答中去帮助幼儿实现探索活动。

教师有艺术的提问可以把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可以激发幼儿去发现问题,促进他们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培养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问艺术去有效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精选探究材料引发幼儿探究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还需要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去精选探究材料,以引起幼儿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暗含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同时提供的材料

还应具有开放性,以让幼儿能自由地使用自己的操作方式去与材

料进行互动,并让幼儿有多种方法去进行有效地探索和发现,让他们能从操作结果中去获取科学探究和发现的经验。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对材料的设计及提供准备上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在选择材料时应做到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材料的科学性,还应在课前进行材料试验并有选择地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准备材料。教师只有对材料的特性了如指掌、有的放矢,才能在操作过程中减少干扰因素,让孩子观察和记录更仔细和清晰,才不会使课堂操作流于形式,从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

四、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平台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还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平台。因为幼儿生性好奇,他们在科学活动课上,会对观察的过程充满好奇从而提出各种问题,因为教师应及时提供相应的平台去为幼儿提供科学信息,并提供有效的实验操作等以解除他们的疑问,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心理环境,以激发幼儿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有创设有助于幼儿思考、创造的心理环境,才能更好地去提高孩子的探究能力。

总之,科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中外幼儿教育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去发挥出幼儿在科学探究

活动中的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扮演好自己教书育人角色的同时,还应掌握相关的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活动的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促进科学精神的养成,真正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对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

[2]钟玉芝.关于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几点思考[J].贵州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