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1

随着主体教育思想在教育界地深入,许多教师已在自主学习研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自主学习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关注。福建省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上海中小学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等等。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积极意义:

①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选择的机会,学生对教学进度可以提出建议,学生与教师一起设计教学方案,学生对教学过程可以适当调控,同时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

②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好的教学气氛的前提条件是互动、民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发展欲,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从而使师生都体会到教学是一种人生的良好享受。

③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增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主体型课堂教学设法使学生主体参与,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

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教学需要承赖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是它们二者谐振的有效机制。非智力因素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传统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当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融入教学而实现自觉、自主地学习时,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⑤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社会性,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合群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社交技能。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方法步骤:

1 课前导学

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引导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载体:导学提纲教学案一体化个体二次备课优化各种教学要素(主要是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

1.1 创设问题情境。

1.1.1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知识体系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来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带有明确的指向性。

1.1.2创设问题情境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集中注意力,使学习得以顺利开始。

②明确教学主题,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领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

③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状态价值,得到明确的意识信号,形成一种价值倾向,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④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智能水平,创设问题情境就要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

⑤创设问题情境的工作不但在学习过程中的前期要予以重视,而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加强,只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已。

1.1.3 创设问题情境应着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1.1.4 如何进行课前问题设置(课堂问题设置)。

①课前问题设置应紧扣大纲、教材和课程标准及高考命题改革方向,紧扣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和办法。

②课前问题设置要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出的问题要包含多种水平的层次,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不要太易也不要太难。

③课前问题设置要便于课堂上展开“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设置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去思考探求。同时便于在课堂上讨论,以便在师生之间进行多次质疑、讨论、交流和评价。

④课前问题设置要新而有趣,特别要反映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实际应用背景和有价值的史料。

1.2 激发学习动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1.2.1 激发学习动机,应达到下列要求:

①学生在情境体验和教师的诱导下,表现出具有情绪感受色彩的集中注意,并因主观奋发而导致活动的力度增加。

②学生在奋发的学习状态中对学习材料的区分和选择将变得易于进行。他们会对学习材料作出有意义还是无意义,重要还是次要的判断。这时学习的行为的方向和目标就具有决定的意义。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目标的激励,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向(认知内驱力)。

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

1.2.2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①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达到学习是学生的必需的目的。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用户体验;交互设计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广泛的共享性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形象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而多媒体课件要想体现出其优越性,关键在于学习者也就是用户的积极参与。要想把学习者吸引到多媒体课件的学习中,对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Jonassen(1988)所提出的,“课件的交互本质在于,它是学习者响应与计算机反馈之间的一种内在功能。如果这种响应包含了学习者对信息的处理需求,那么交互才变得有意义。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内容时持续有效地与课件进行互动,从而达到把学习者吸引到多媒体课件的学习中。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其设计方法更多的是以技术和教学理论为依据,基本没有考虑用户体验的重要作用,缺乏对用户也就是学习者个人体验的分析和设计。以下就从现有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分析和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的基本流程这三个方面对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1 现有多媒体课件设计问题

1.1 缺乏多媒体认知模型的构建,导致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和层次不清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和课后自学的辅助学习工具,其主要目标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分类组织和构建,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以及虚拟环境等多种形式来“直观、结构化”呈现教学内容。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很多是对教学内容简单的数字化,书本搬家,没有体现出多媒体课件多通道传递信息的特点。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结构和层次混乱,使得学习者不能通过课件的学习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内容。正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教授所认为的“PPT 的使用已成为一场灾难,是该抛弃它的时候了”。斯威勒教授认为很多人对于PPT使用,不但没有促进对其演讲内容的理解,反而会妨碍他们对演讲内容的理解。PPT只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经常使用工具之一,问题并不在于使用何种工具本身,而在制作时对它的使用方式。我就看到过一个讲授股票课程的老师,使用PPT制作的课件,将课程的内容配合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课程的结构和内容非常清晰。出现多媒体课件中结构和层次不清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在设计课件的时缺乏对学生认知模型的构建,也就是缺乏用户认知模型的构建。正如理查德・E・迈耶(Richard E.Mayer)所提出的“多媒体呈现的目的不是要把学习者淹没在大量的信息中,而是要帮助人们理解呈现材料中的那些重要的内容。”要想让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内容,就必须了解学习者的认知模型。从而通过认知模型来设计和制作符合学习者认知模型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认知模型的构建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构建。“认知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1967年Neisser在著名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如图1所示,认知心理学所研究的层次,通过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构建学习者的多媒体认知模型。从而设计出符合多媒体认知模型的多媒体课件,避免出现多媒体课件中结构和层次不清的问题。

1.2 缺乏行为模型的构建,导致多媒体课件增加冗余信息

有些多媒体课件一味追求形式的丰富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有的课件中文字效果、图像(动画)、声音等色彩丰富,页面的颜色有时超过了四、五种,同时还插入大量动画内容和图片,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产生了大量的冗余信息。理查德・E・迈耶(Richard E.Mayer)对冗余效应是这样解释的“它指任何从动画(或插图)加解说的呈现中进行的学习都由于从动画(或插图)加解说再加与解说相匹配的打印文本的呈现中进行的学习的多媒体情景。”由此可见多媒体工具的过度使用不但不能使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课程内容,还会给影响和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出现多媒体课件冗余信息过多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用户行为模型的构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其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如图2所示。因此,要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出现冗余信息,构建学习者的行为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2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1.3 缺乏用户需求分析,导致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不好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多的交互形式层出不穷,从简单的人机互动到被广泛应用的虚拟现实环境的模式。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多媒体课件在交互模式上缺乏创新,有些也不能满足学习者对交互的需求,还停留在简单的人机交互模式上。还有些多媒体课件在交互模式上很丰富,但却忽视了课程的内容,没有能够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出现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不好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前期缺乏用户需求的分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群体是学生,学生是这个产品的消费者。如果没有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产品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分析

要体现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上的优势,关键是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学习者能否积极投入到课件学习过程中,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的交互性是如何进行体现,Damarin(1982)曾经列出了一系列课件的交互功能,包括了:学习者的观察(watching)、查找(finding)、实践(doing)、使用(using)、建构(constructing)以及创造(creating)行为。良好的交互性实现,是离不开对于用户体验的分析。

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的层次分类,更加符合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中的观点,分别是:感官层面(Visceral level)、行为层面(Behavioral level)和反思层面(Reflective level)。根据其分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层次为认知层面、行为层面和学习者需求层面,以下就从这几层面对多媒体课件的用户体验进行分析。

2.1 认知层面

对于认知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了解知识的分类,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按照知识获得的心理加工过程的性质提出了关于知识的分类。JR安德森等人为,人类的知识可以分类两大类: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依据《认知心理学》一书中的定义:这两类知识之间的差别可以用两个短语加以总结:“知道怎样”和“知道那个”。“知道怎样”是指个体完成对某对象所使用的非语言程序性知识。无论何时我们反手击球,骑车或煎饼,我们使用的均是程序性知识。“知道那个”是指或多或少可以用一系列陈述句进行详尽描述的知识,当我们描述如何编电脑程序或解释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时,我们表达的是就是陈述性知识。

通过以上对知识的分类,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有不同的学习过程与规律。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和遵循不同知识的学习规律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依据知识类型和认知规律来分析的实现方法。

2.2 行为层面

用户行为研究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用户的行为,通过对用户行为的研究来更好的了用户、了解需求。在多媒体课件中,学习者通过使用课件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构建。针对多媒体课件的用户分析是指在获得课件使用量的基本数据的情况下,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用户使用课件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课程的知识结构相结合,从而发现目前课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设计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课件提供依据。用户行为分析应该包含以下重点分析数据:(1)用户使用选项,内向型的选型,用来停止或退出系统的行为,用户注册,系统设置,快捷键设置等。(2)用户使用课件浏览内容的数量和次数。(3)用户在不同时段的浏览量情况。(4)用户使用课件的流程,用来分析页面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这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用数据、模型去解读用户,还原出屏幕对面发生的真实的事情。

2.3 学习者需求层面

多媒体课件需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过程中,明确用户也就是学习者的需求是整个多媒体课件的起点。多媒体课件所面对的用户在年龄、知识层次和技术技能方面都基本相同。但是在个人需求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只有尽可能多的获取学习者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设计出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多媒体课件。而针对学习者的问卷调查对于需求分析更加高效和快速。

3 用户体验设计方法的设计基本流程

通过以上对多媒体课件现有问题的分析以及用户体验分析,对多媒体的交互设计归纳和总结出一个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基于用户体验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流程图。

以上的设计流程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上,依据课程进行分析后可以设计出符合用户学习需求的课件,从而达到使用课件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构建知识的目标。避免因缺乏用户体验分析而盲目设计课件的所出现的问题。

4 结束语

对于基于用户体验的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的方法依旧在探索和研究阶段,从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上有很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是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多媒体课件交互设计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更好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上,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表现力、良好的交互性和极大的共享性。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E・迈耶(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闫志明.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及其定律[J].电化教育研究,2008(6):1115.

[3] 李红真,杨占力.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过程存在问题与应对[J].中国成人教育,2011(21):162163.

[4] 杜婧,李绯.网络环境中多媒体课件交互性研究及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8588.

[5] JohnB.Best(美)[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 周德.IPTV交互界面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0.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3

摘 要:全景介绍顾客满意度测评的方法研究体育服务管理问题,首先对顾客满意度概念、内涵、背景和满意度评价做了详细说明,提出在体育服务领域的研究意义,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SEM)为例,用较大篇幅对满意度测评的方法、步骤和计算作了讲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对体育服务业的服务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关键词:体育服务;顾客满意度;测评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612-04

A Research the Management of Sports Service Based 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LI K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Service industry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with the change from product economy to service economy. So researches on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service industry are significant. The sport service develops fas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port service is facing a great chance and challenge as 2008 Olympic Games were held. In the introduction to customers' satisfaction, the paper first explains the concepts, background and satisfaction appraise, and then us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to illustrate the methods, procedure and calculation.

Key words: sport service; customer satisfaction;evaluation

1 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

1.1 顾客满意度概念和内涵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简称CS)的产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恶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的竞争优势,开始尝试性地了解顾客对目前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情况,并以此作为服务质量改进的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日本本田汽车公司也开始应用顾客满意作为自己了解经营情况的一种手段,并且更加完善了这种经营战略。[1,2]

顾客满意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其涵义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和扩充,我们归纳学术界对顾客满意度的定义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状态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度,认为顾客满意度是顾客对购买行为的事后感受,是消费过程所产生的一种结果[3]。比如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顾客根据消费经验所形成的期望与消费经历一致时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4];是“一种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是伴随或者是在购买过程中产品陈列以及整体购物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5];Kotler (2002)则认为,顾客满意是“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的效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是感知的效果和期望值的差异函数"[6]。即

满意(Satisfaction)=期望(Expectation)- 结果(Result)

另一种观点是从过程的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事后对消费行为的评价。如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经历至少与期望相一致时而做出的评价";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所购买产品与以前产品信念一致时所做出的评价";顾客满意是“顾客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对产品所形成的期望质量与消费后所感知的质量之间所存在差异的评价"[7]。这些学者们认为,在顾客满意的内涵中,评价过程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从过程角度对顾客满意的定义囊括了完整的消费经历,指明了产生顾客满意的重要过程。这种定义方法引导人们去关注产生顾客满意的知觉、判断和心理过程,比从状态角度的定义更有实用价值。

本文认为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意义在于:1) 使顾客最经济地使用服务资源,明确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服务企业的经济收益;

2) 找出最具潜力的顾客群以及他们的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发展针对性的服务对策;

3) 找到影响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核心因素,以求更多的忠诚顾客;

4) 明确自身服务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识别顾客隐含的、潜在的需求,利于服务创新和持续改进,转变经营战略或经营方向,从而紧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1.2 顾客满意度测评和建立指标体系 本质上讲,顾客满意度反映的是顾客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来源于顾客对某种产品服务消费所产生的感受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对比。也就是说“满意"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服务业者不能停留在自己对服务、服务态度、产品质量、价格等指标是否优化的主观判断上,而应考察提供的产品服务与顾客期望、要求等吻合的程度如何,这就是对服务对象,即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测评[8]。

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CSI)是满意度测评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由于顾客期望、质量感知、价值感知、顾客满意度、顾客抱怨和顾客忠诚均为隐变量,都不是可以直接测评的。我们需要对隐变量进行逐级展开,直到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测评的指标,这些逐级展开的测评指标构成了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会使企业更准确的了解顾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问卷,直观,客观反馈顾客的要求和意见。

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是一个多指标的结构,运用层次化结构设定测评指标,能够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表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内涵。有研究者(Dadkhan K M,ZahediF,1993)将测评指标体系划分为四个层次较为合理[9]。每一层次的测评指标都是由上一层测评指标展开的(表1),而上一层次的测评指标则是通过下一层的测评指标的测评结果反映出来的。由于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是依据顾客满意度模型建立的,因此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内容基本上对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适用的。

建立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主要是设定测评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和四级指标。三级指标是一个逻辑框架,在各行业原则上都是可以运用的。对某一具体产品或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关注点具体选择,灵活运用。测评指标体系的四级指标是由三级指标展开而来,是顾客满意度测评中直接面对顾客的指标,它是和顾客满意度测评问卷中的问题相对应的。

1.3 满意度测评步骤

顾客满意度的测评可以分为:制定数据收集计划、设计问卷、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完成报告等几个具体步骤。

一般来讲,体育服务顾客满意度的测评人群是针对场所的外部顾客,对行业整体状况的顾客满意度测评可以不做限制(如本文顾客满意度测评)。

抽样方法包括分层抽样或配额抽样方法。以体育服务项目的满意度测评为例,根据不同体育服务项目要求,应设计不同的抽样方法和方案。针对要调查的顾客满意度项目,确定要调查的顾客范围; 对可能参与测评的顾客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尽可能明确识别顾客的属性、类别、分布和变动情况,以便准确选择满意度调查对象,评测各类顾客的满意水平。确定抽样方案还应注意抽样样本的数量要适宜。通常情况下,调查顾客满意度所需要的成功问卷为250个,能保证百分制满意度95%信度区间在±2之间[10]。

数据收集完毕之后,需要剔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包括量化、权重分析和满意度测评模型分析。本文着重介绍满意度测评模型分析的方法。

1.4 满意度测评模型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数据中的内在关系可通过显著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这里将经常采取的因果关系模型分析法作一介绍。

因果结构关系分析是一种从观测变量或变量群间的协方差结构或相关结构出发,积极地定量地探讨和确认因果关系模型的分析方法[11]。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有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因果关系模型在顾客满意度的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结构方程模型(SE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就是一种由多种统计模型综合起来的因果分析型模型,因素分析法、路径分析法都是它的一个特例[11,12]。图1是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的示意图。

图中,椭圆表示潜在变量,方框表示观测变量,单向箭头表示因果关系。ξ表示外生潜在变量,η表示内生潜在变量,λ表示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作用系数,γ表示外生潜在变量对内生潜在变量的作用系数,β表示内生变量之间的作用系数。δ1、δ2为外生潜在变量的两个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ε1,ε2,……,ε14为内生潜在变量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ζ1,ζ2,……,ζ5为内生潜在变量的测量误差。

依照因果关系路径图,可得到各观测变量的测量模型,以及各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各潜在变量间的结构方程式为(观测变量略):

协方差结构为:

S=J(I-A) -1P[(I-A)-1]′J′(A、P计算式略)

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效果检验可用AMOS 5.0实现,其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操作,提供非标准化和标准化的估计结果。规定模型中每个潜在变量对应的测量指标中的一个系数为1,相当于规定潜在变量的度量单位与对应测量指标的单位相同;规定外生潜在变量、内生潜在变量的观测变量的测量误差系数为1。

还要根据检验结果分析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修正,重新进行参数估计,得到标准化解。

从AMOS输出的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可以看出各变量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有利于找出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顾客满意度测评的结果分析可以有三种方式:1) 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2) 结构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 顾客总体满意度及各分项满意程度计算。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选择体育服务业中较具代表性的健身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抽样地区选取基本代表全国平均体育消费水平的天津市[13]。调查根据天津市健身机构的服务情况,选择20所健身机构的运动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健身机构的遴选根据中国百科网(省略)提供的天津市健身机构名录随机选出20所,根据规模和分区位置做了微调补充。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法,受访者从每所健身机构随机选择调查25人,共计500人。有关情况见图2、图3。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现场发放,部分通过邮寄方式回收。问卷共发出500份,回收491份,回收率为98.2%。经过筛选和剔除,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

问卷的设计通过前期顾客访谈建立指标集,后以电话访谈形式分别向健身机构经营者、体育专家和教师征求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权重分析后形成问卷。通过在津奥健身俱乐部组织预试,对指标进行了调整。间隔15天的重测信度检验R=0.91。

满意度测量问卷《天津市健身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问卷》(附件),使用5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采用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和不满意5级态度,相应赋值为5、4、3、2、1,受试人群直接在相应位置打勾。最后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满意度测评。

2.3 研究工具

通过对受试者顾客满意度问卷的量化分析,本文对天津市健身行业的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由于工作量的限制没有对各健身机构或对各服务品种分别做满意度测评。此测评的目的在于运用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体育服务行业进行评价。

运用SEM分析技术和前文所述的研究方法,结合健身服务业的实际特点以及可操作性,将测评模型包含结构变量确定为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宣传效果、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忠诚。并经过专家访谈,建立本研究顾客满意度指标集(表2)。

使用SPSS AMOS 5.0完成结构方程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效果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满意度测评结果

运用显著性检验分析理论模型,各测量变量、结构变量之间的关系正常。模型与数据的拟合效果总体上较好,回归系数的估计中,都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由AMOS得到标准化解见图4。下面对各路径系数进行分析说明。

3.2 潜在变量路径系数分析 从AMOS输出的模型中各变量间的标准化系数见图5所示。

一般系数在0.80以上,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影响关系。如图所示,预期质量对感知质量、预期质量对感知价值及宣传形象对感知价值的系数较低,可以推测顾客在健身服务前期望越高,服务后会感到失望;同样,公众心中的形象好的,实际服务质量会有一定差距。这个推测同部分学者的调查结果有相似之处。

可见,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实实在在地提高服务质量,以形成顾客较高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而不能过于注重宣传,以免形成顾客较高的期望值。

3.3 测量变量与潜在变量的关系分析 测量变量与潜在变量的路径系数见表3所示。可以对天津健身行业作如下推测。

1) 预期质量与效果预期、服务预期的强弱关系说明顾客对健身服务质量的预期较多的落在健身的效果上,其次是服务质量。

2) 感知质量与服务感知之间的关系强于感知质量与效果感知之间的关系。由于健身的效果不会立即显现的特点,实际上对健身服务质量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服务评价的。

3) 承诺的兑现的路径系数高于品牌,说明实践诚信比广告更有利于形成好宣传效果。

4) 感知价值与其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顾客对价格更为敏感。有好的服务质量还必须有合理的定价才能赢得顾客。

5) 顾客的实际感受与预期的差别是形成其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6) 顾客忠诚与再次服务、推荐程度及价格变化的关系系数都较高,说明顾客忠诚形成后对服务价格的变化不太敏感。

4 顾客总体满意度评价

调查数据资料经统计处理,得出顾客对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总体满意程度及各分项满意程度。可见,顾客对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总体满意度为59.7%,顾客总体满意度较低。

1) 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预期质量"满意度最高,达67.9%,表现出健身前顾客对健身服务的期望较高。但679%的满意度值较同行业均值偏低,其中分项“服务预期"又在三项中最低(65.9%),说明天津健身行业由于长期的低迷发展而形成的“服务恶性循环"已经造成顾客的期望值降低,严重影响了体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2) 二级指标中“顾客忠诚"的满意度最低,仅为52.7%,说明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顾客忠诚度有待提高。这同有些研究者调查分析(田里,2003)[14]中健身机构月卡、次卡的消费方式占多数所表明的经营者对顾客的维持能力差,在研究上存在一致性。

3) 16个测量变量中顾客满意度较高的分别为“总体预期"、“总体感知"及“品牌形象",同样说明顾客在接受完健身服务后的总体感觉还可以,但同时对“效果感知"和“服务感知"并不满意,这个矛盾可以推测是接受的服务没有新意、疲沓消极,且服务热情低下形成的无奈心理所致,也可以认为是造成对健身态度漠然比例较大的一个推理性解释。

4) 16个测量变量满意度最低的为“服务感知"和“承诺的兑现",说明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服务较差,不能达到顾客的满意。同时顾客对经营者的承诺难以认可,失去了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品质。可见,大力加强体育服务管理、打造诚信、重树形象是天津市体育健身行业的关键。

5) “价格变动"和“推荐程度"的低满意度不仅表现出顾客忠诚度的不足,还说明顾客对健身项目价格变化很敏感,通过推出质优价低的服务项目,提高服务的舒适性,顾客忠诚是可以获得改善的。

5 小 结

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服务管理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顾客导向"的时代。

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顾客的感知(Gronroos,1982),其最终评价者是顾客而不是企业。由于服务业本身的独特性使顾客得以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如何管理顾客就成为服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管理的概念决定它一定是以维持和保留现有顾客为重点。与传统产品管理不同,服务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顾客满意和忠诚。

服务管理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顾客与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互动问题进行的,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顾客导向来探讨服务管理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Zemke & Bell(1990)指出有效的服务修复可以提高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忠诚度[15];主要的服务管理研究集中在寻找内部因素(如服务质量、员工满意度、内部服务质量等),和外部产出(如盈利、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其中Heskett等人(1994)的服务利润链模型受到广泛的关注[16]。服务利润链将内、外部营销相结合,从顾客角度重新审视服务企业长期的获利能力,它代表了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管理模式。

“顾客导向"已成为体育产品、体育服务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标准。建立在“顾客导向"服务管理上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也越来越被重视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格朗鲁斯.从科学管理到服务管理:服务竞争时代的管理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1999,1.

[2] 刘月,罗利.西方服务管理理论的演进[J].现代管理科学,2004(4):58-59.

[3] 马修•D•尚克.体育营销学――战略性观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7-28.

[4] 奈杰尔•希尔,吉姆•亚历山大,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测评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3-119.

[5] Jones, T. O., W. E. Sasser,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11):71-75.

[6] Philip Kotler et al., Marketing Moves: A New Approach to Profits, Growth,

and Renewa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2:115.

[7] D. K. Tse et al., Does culture matter: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executives' choice, decisiveness, and risk adjustmen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Journal of Marketing,1988,52:81-95.

[8] 刘金兰,顾客满意度与ACSI[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12-19.

[9] Dadkhan K M,Zahedi F,A mathematical treatment of inconsistency in the AHP,Math Computer Modeling,1993,18(4/5):111-123.

[10] 廖颖林.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在顾客满意度研究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5,18:7.

[11] 吴兆龙,等.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建立与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4,6:23.

[12] 陈琦,梁万年.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6.

[13] 金宗强.天津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35.

[14] 田里.对我国健身房的现状的调查[J].体育科学,2003,23(3):46-51.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研究

一、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意义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学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本科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科研能力以及实践操纵能力的验收。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成为检验高校本科教育任务落实情况的指标。随着知识共享渠道多元化的发展和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现象的出现,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存在着剽窃抄袭等问题。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 。

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论文开题时间滞后

目前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时间为第七学期后期到第八学期,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这个时候刚好涉及到考研和就业的准备关键期,导致了学生对论文选题的研究工作准备不足,这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选题草草,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了解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意义,以至于当后期着手对论文写作的时候,给定完成论文时间的不足迫使本科生将对课题的研究与对论文的撰写同时进行,这导致了课题研究既不全面也不深入,直接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本校本科生第一学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此时本科生已经具备了学科基础专业知识,能够对专业方向进行初步解读。到第三学年,学校又开设了部分专业课,这些课程已经使本科生具备初步选题的能力,但是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时间却在第七学期即将结束时或者第八学期,所以本科生一般在开题前一个月才着手进行毕设课题的选择和研究,这使得学生缺少对与课题相关文献的阅读准备工作,导致了学生对选题的盲目进行,最终影响论文的质量。

(二)论文撰写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强

本科毕业论文真正完成的时间期限较短,而学院各专业在开题之后只进行一次统一检查。对于有些导师,除了指导学生的论文之外还要承担一些科研课题以及教学任务,所以有时不免对本科生论文撰写的监督工作有些疏忽,再者部分本科生自我监督能力不强,仅仅在答辩的前几天才进行论文的研究,时间仓促,资料不足,这些问题使得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而剽窃和拼接他人的论文,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毕业论文验收形式过于单一

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般是学术型论文,而多数同学对于学术的研究兴趣不大,所以说如果勉强对不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话,就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所以高校应鼓励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论文模型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写好应用型论文。另一方面,虽然高校制定了对毕业论文审查的相关管理规范,但是论文的审查工作较为繁杂,繁重的审查工作必然导致审查质量的下降,最终造成答辩过程的形式化,而对论文的管理标准也只停留在字数、格式以及查阅文献量等制式化水平。验收形式的单一性和管理制式化也导致了论文质量的下降。

(四)本科毕业论文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通过参加本科生开题、中期和结题的答辩,发现本科毕业论文大部分还停留在已有理论和前期已有的成果基础上,缺乏真正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毕业论文选题与实际结合不紧密,没有真正达到在本科毕业论文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标。甚至有些学生是根据指导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老师需要的实验数据来立题和选题,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提升能力的角度出发。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实践结合各不相同,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学生论文选题与实践结合比例较高;基础理论研究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与实践结合比例就较低,而人文类的专业学生论文选题90%多的学生是理论研究型的,这就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真正胜任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三、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办法

(一)加强论文前期的准备工作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要高质量的完成毕业论文是需要长期的知识的累积和认真的研究态度。对此,建议学校应在保证正常课程的开设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开设与毕业设计相关的讲座或选修课,及早让学生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和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以保证论文高质量的完成。

(二)修改教学计划,开题提前

为了让同学有充足时间对毕业论文进行调研和写作,应提前进行开题。在本科生大三阶段,也即是在初步具备基本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够保障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时间上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回避了与考研就业准备关键期的直接冲突。时间上的充裕能很好的保证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完整进行,进而论文质量得以保障。

(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无论是从教育管理体制、大学学习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心理特征角度看都是势在必行的。本科生在整个本科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是处于基础阶段,而毕业设计却需要学生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能力,所以,对于本科生来说,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此时,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导师能够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对本科生进行指导,并且能够以宏观的视角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帮助本科生顺利地完成论文,而且还能保证论文质量。除此之外,本科生导师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课题经验开拓学生的视野,这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年纪一般为18~22岁左右,正处于青年初期到青年中期的过度时期,学生在这段时间内要完成作为一个成年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鉴于现在大多数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缺乏独自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自我意识及调节能力不成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再者,传统的辅导员制使得一个辅导员负责数百的学生,这也导致了辅导员不能时刻关注每个同学的情绪变化,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期间,本科生由于论文压力更易产生情绪不稳定的问题,这种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容易衍生出更多、更大地问题,因此本科生导师制势在必行,本科生导师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同学调整情绪,间接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

(四)论文验收标准多元化、健全验收管理体制

本科毕业论文不应将学术论文作为唯一标准,应该鼓励应用型论文的写作,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也要进行创新,而且还要在论文的评审和答辩方面加强管理,比如在论文写作结束后,参考指导教书评语,评审人首先进行评阅,通过后学生方可进行论文答辩,答辩结束后,再由答辩委员依照公正严谨的态度对答辩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首次答辩不通过的同学再另行组织进行二次答辩,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保证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五)搭建毕业论文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对是否完成实验的评判标准进行改革,将以前学生只须完成固定的步骤就能得到一定的结果转变为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支持学生自主创新,做好实验数据记录,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实验,不要求结果一致,最后再由导师点评,从而完成整个试验。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个性、科学态度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不拘泥于一种解决方案,自主寻找多种解决方式,通过多动脑多动手的实践训练可以解决本科论文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论文质量。

四、结束语

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能体现本科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是高校衡量自己教学任务落实的标尺,高质量的本科毕业论文对于校方和学生无疑是种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慎恒.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潍坊学院学报,2009,(3).

[2]童绍玉,李秀寨,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

[3]徐建邦.对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4).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5

[关键词]提高 大学羽毛球 教学质量

前言:羽毛球运动既是竞技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备受大众青睐的健身运动项目。随着羽毛球的普及,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并很受大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羽毛球选项课教育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将对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现状调查

(1)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一般一个选项班一周才上一次课。而羽毛球具有运动技术性强,技术要求高,速度快,变化多,比赛竞争激烈的一些特征,一周一次的学习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在仅有的那一节课中把羽毛球的技术弄了个一知半解就下课了,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

(2)很多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羽毛球专业毕业的教师较少。这样的老师还存在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上课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一些教师只是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只重视学生的平均发展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羽毛球的兴趣,也难以提高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很多普通高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很多高校因为对体育课的不够重视,因此羽毛球的运动场地很少,随着普通高校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日益高涨,羽毛球的场地更是不够,这样更不利于羽毛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羽毛球运动场地设施是开展羽毛球运动的重要保障,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保证。

(4)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单一,固定。在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学中,老师还是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老师一味的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强调学生完成死板的技术动作,忽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忽略了学生对羽毛球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方法

(1)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合理利于时间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合理安排课的时间的同时,适当的增加或者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这个学习时间的增加,不一定非得在学校计划的课时内。比如可以开展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鼓励学生参加俱乐部的学习,或者是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羽毛球的小组比赛,通过课后的再学习,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整个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2)对于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的高校,可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校内的业务学习和校外的羽毛球技术的专门培训,通过这种学习-教学-再学习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年轻教师的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只有老师自身的专业技术得到提高,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才能很好的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3)提高学校有关领导对羽毛球选项课的认识,加强对体育场地的建设。场地好了,体育设施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开心快乐的学习。其次,我国体育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身体好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们才会更加顺利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紧张工作,并加入到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4)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大学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说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游戏,练习羽毛球的发球时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增加学生的趣味性。还可以设置情境:互动情境、对抗情境、赛事情境等,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悟羽毛球运动的魅力。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实现自身需求,并且发现自身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反“教”为“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才应该是教师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点,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后面学习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学生们才会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形式终生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羽毛球教学要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加强体育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系统性,体现出竞争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大学羽毛球的课题教学质量。通过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意识、爱好和习惯,让学生步入社会后有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基础才是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常春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羽毛球选项课教法新探[J];毕节学院学报;2011

[2]凌文杰,周振平.1994~2004年我国羽毛球科研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3]朱岩.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马行风.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实效性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4

[5]杨杏慈.论羽毛球运动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德育课题的研究方法范文6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起源于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目的是把课程设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校。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方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而目前现有的英语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各个学校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需求,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抑制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出发,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现有英语课程文化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课程文化资源的载体上,偏重于教科书,忽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文化资源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和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少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在高考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高考中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较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他们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惠州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加快惠州市发展的宏观策略,如打好文化教育和旅游两张牌。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厚,目前,惠州市还没有系统的地方风情英语方面的宣传资料。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基本理念中第六点中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

1. 界定:课题《高中英语读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旨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恰当地补充,如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新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等。促进教学,激发兴趣。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如阅读的背景激活策略)和模式、写作教学策略和模式掌握并不系统。学生对此也了解很少,影响阅读和写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校本课程。

2. 研究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将选拔、甄别式评价与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经验和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校高中30个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0个班。高中三个年级实验班承担时文赏析的任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本课题实验划分五个阶段:

(l)准备与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进行验证性实验;(2)实验探索与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扩大实验范围;(3)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前期的实验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交流阶段研究情况,反思研究现状,总结阶段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商讨下一步工作思路;(4)创新与升华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后期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初步形成论文、作品集;(5)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7月): 撰写结题报告 聘请专家评审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资料收集法;(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年龄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因而选择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

1.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节课便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如何记忆和扩充单词、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等,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贯穿于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2. 形成限时阅读教学模式,每周保证给予各年级学生适量的40分钟左右的限时阅读训练。高三每星期做限时阅读训练4-5份,基础年级每星期2-3份,有条件的班级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没有条件的作为课外作业。

3. 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作文相结合,高三年级确保每周一次书面表达练习,基础年级每两周一次。教师加大面批的覆盖面和频率,重点讲评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常用句型,通过督查和面批作文,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写作策略,从而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和训练效果。

4.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民间采风,撰写英语“惠州家乡的故事”,优秀学生日记、周记、随笔、家乡的故事、Project作品可在“惠州家乡的故事”网站上交流,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 精选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6. 创建以英语读写为特色的网络平台“惠州家乡的故事”,关于惠州名人名胜、风俗及地方风情的作品可在网上交流。让网站成为师生学习交流和向世界介绍家乡、推介地方文化的的互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