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1

关键词 工程分包结算 内部审计 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分包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形式,对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程分包的同时,如何规范工程分包结算行为,提高工程分包结算的准确性,成了工程分包结算的主要内容。基于工程分包结算的实际需要,以及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对提高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识到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并结合工程建设分包结算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审计措施。

二、内部审计的价值分析

在目前工程建设领域,积极开展内部审计不但能够规范工程结算行为,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内部审计的实行,内部审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采取必要的内部审计手段,企业在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在资金结算行为和结算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依据和可靠的手段,使企业的整体效益得到了较多的保障,对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内部审计有效控制了企业的资金支出。在内部审计中,对企业的资金支出有着明确的审计要求,企业只有合理控制资金支出,才能满足内部审计需要。在这一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企业在资金支出方面建立了预算制度等多种审查制度,达到了控制资金支出的目的。

(3)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采取内部审计措施,企业对经营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通过内部审计查找出漏洞,并根据漏洞建立起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和有效抵御经营管理风险和资金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三、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工程分包结算中开展内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目前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取得的效果来看,距离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算工程量的审计不够准确。结算工程量的审计,应获取图纸以及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按规定方法和程序对分包工程细目进行逐项计算、汇总,然后与分包结算工程量进行比对,审核其是否存在差异。但是从目前分包结算内部审计来看,在审计过程中,工程量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不准确因素,对内部审计结果造成了影响。

(2)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缺乏统一标准。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审查结算综合单价与分包合同约定是否一致,除合同另有约定外,综合单价的调整应参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确定。但是从目前工程分包的内部审计来看,缺乏统一的标准是导致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难以取得实效的关键。

(3)合同外计量的审计力度较小。程分包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合同外工程量,这部分工程量也是导致建设单位增加预算的主要原因。但是从目前工程分包内部审计来看,对合同外计量的审计力度相对较小,不能达到有效审计合同外工程量结算金额的目的。

(4)主要工程材料的审计不规范。在工程分包内部审计中,主要工程材料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关键。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主要工程材料由于消耗量和剩余量不明确,并且有些材料的剩余价值无法统计,导致了主要工程材料的内部审计不规范,存在审计失误的风险,对于这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方法应对和解决。

(5)分包往来账目的审计,缺乏基础资料支撑。在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中,分包往来账目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内部审计的整体效果。但是在实际审计中,有些分包单位在往来账目上无法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证据材料,导致了分包往来账目的内部审计因缺乏基础材料支撑而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四、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的主要对策

基于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以及内部审计对工程分包结算的重要意义,如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当前工程分包结算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的整体效果:

(1)按照合同内容核对工程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在工程量的核查过程中,应以合同内容为主,并做到以合同核查图纸,以图纸确定实际工程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

(2)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中,采用统一的审计标准。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中,为了避免出现多重标准,应根据结算实际和内部审计需要,采用统一审计标准,并加强对结算单价和总价真实性的审计,避免多重标准造成内部审计结果不准确。

(3)加强对合同外工程量的审计,提高内部审计的全面性。由于合同外工程量的客观存在,以及合同外工程量在核算中容易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在合同外工程量的内部审计中,应严格依据图纸及相应的见证材料予以认定,对没有依据的合同外工程量不予确认。

(4)认真核对主要工程材料的剩余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规范性。考虑到主要材料剩余价值认定困难的特点,在内部审计中,应对主要工程材料的剩余价值进行认真核对,并采用统一规范的标准核对剩余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规范性。

(5)加强对分包往来账目基础资料的核查力度,以原始材料为准。基于分包往来账目缺乏基础资料支撑的问题,在内部审计中,只有加大对分包往来账目基础资料的核查力度,才能解决此问题。如果存在没有相关见证材料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账目不予认定。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过程中,只有按照合同内容核对工程量,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在结算单价和总价的审计中,采用统一的审计标准、加强对合同外工程量的审计,提高内部审计的全面性、认真核对主要工程材料的剩余价值,提高内部审计的规范性以及加强对分包往来账目基础资料的核查力度,以原始材料为准,才能保证工程分包结算内部审计取得实效,进而满足工程分包结算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为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丽荣.如何对施工企业进行内部审计[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4(01).

[2] 金莉.基本建设工程结算审计方法初探[J].审计月刊,2014(07).

[3] 程士臻,刘佩琦,李景祥.工程竣工结算中高估冒算现象的成因[J].山东审计,2013(01).

[4] 张立仁.浅析确认施工企业营业收入及纳税时间的多种做法[J].审计理论与实践,2014(08).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2

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方向。刘家义审计长曾说过: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有助于审计群体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有助于指导审计实践,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审计国家理论。审计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发挥经济运行大系统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都有着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审计法》规定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文化要在“免疫系统”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规划、培育、建设。

以思想建设为起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廉政建设为动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文明审计的转变。

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的根本追求,要大力推进文明审计,要强化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的审计理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先进的文化净化心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在勤奋奉献中享受“为民而审、为国而计”的愉悦。

审计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内敛走向开放,积极主动地宣传审计职能作用、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科学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实绩,审计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风采,充分展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面前,使审计影响力和权威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以人为本,重视审计机关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和审计人员队伍状况,争取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来作为物质保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适应新时代的审计手段。时刻把广大审计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3

关键词:工程决算审计 高校 现状 做法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34-01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基建投资的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20世纪末开始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基建工程越来越多,高校基本建设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建设工程预决算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也给国家和高校造成了很大损失。如何充分保护资金使用安全,依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现状

1.1?工程决算审计周期长,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高校领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决算”的现象,对工程决算管理意识淡薄,这是导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滞后的主要原因,工程组织者关心的往往是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交付使用的时间,同时,领导换岗频繁,工程项目竣工使用后,就没人过问决算审计工作了,以至于某高校工程竣工使用后六、七年工程决算审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严重加长了决算审计周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效率。

1.2?高校基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由于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高校新建、扩建规模迅速加大,而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无法适应基建投资的大幅增加,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并且一人多岗;项目财务管理人员也多只是财务会计,缺乏基本建设投资的专业理论,不懂工程经济,对项目建设经常停留在表面的工作上。如:某高校工程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修费、配套设施等支出,由于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这些费用被直接摊入工程成本,造成资产成本与实际成本严重不符,而且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随意地将非本项目的维修费、更换配件等摊入工程成本,人为地增加建设项目的成本,也影响工程决算审计的准确性。

1.3?高校建设工程决算的事后审计,影响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审计贯穿了建设工程全过程,包含了决策、设计、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及后评价阶段,由于很多高校还从传统意义上认识工程决算审计,认为是工程竣工验收后才进行的一项工作,这种事后的静态审计监督,就难免存在许多缺陷:审计工程开始时工程已竣工验收,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设计变更、工程签证等已不能再现,双方遇到争议时,无法提供详实的记录和图片。同时,审计人员多对施工程序、新工艺、新材料不了解,没有深入现场,实地取证,被审计方无法认同审计结果,导致审计久拖不决,延长了审计周期,而且时间越长久越无法核实,严重影响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质量。

2 如何提高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质量

2.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审计制度,在项目实施前明确项目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克服项目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依据“谁主管项目谁负责审计工作”的原则,从工程一始就把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分级管理。在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未完成以前,项目主要领导及管理人员不得调离,善始善终地做好决算审计工作。

2.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做到审计客观公正

建设工程决算审计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繁杂。要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严格审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实现每个环节的造价控制,并将审计结果公开核对,做到审计客观、公正、透明。

2.3?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全面准确收集资料

要改变传统滞后的静态审计模式,推行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从项目决策阶段开始,对设计、招投标、施工、工程竣工结(决)算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事前评估风险,事中调查取证、事后清晰核算造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招投标是否合法,还要及时深入施工现场,审查项目是否按图施工、施工中有无偷工减料现象、深入市场了解材料、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在隐蔽工程掩盖前或变更过程中及时做好丈量、记录和图片,准确掌握各种有效信息,有效控制工程成本,为竣工决算审计准备充足的资料。

2.4?加强财务管理,为工程决算审计提供有效证据

财务审计要服从和服务于工程审计,在工程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财务审计组要配合工程组查账,借助财务资料来充实审计证据。财务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理解基建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主动、合理、及时地为建设工程提供资金,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工程竣工决算时应进行及时清仓盘库,做到有帐有物,账实相符,不多列、不漏列,更好地为工程决算审计服务。

3 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意义

3.1?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支付工程结算价款的依据,减少资产流失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依据。一些高校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装饰工程的分项工程委托给多家承包商进行施工,由于工程决算审计工作多年后才完成,一些承包商已转项经营甚至倒闭,致使已经支付的工程款项无法追回,建设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才能真实反映工程总造价和各分项工程造价的组成,依法支付工程价款,减少合同纠纷,有效控制投资,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并能准确反映工程的相关经济指标,完成工程成本核算。

3.2?加强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资产移交的依据,对有效控制建设投资起积极作用

工程决算能够全面反映建设投资规模和资产的实际成本,是正确核定建设单位交付使用、使用单位接收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递延资产价值的唯一依据。同时,通过对工程预算和工程决算的审计对比,分析投资效果,可以找出建设投资中的失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设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4 结语

及时、准确、完整地做好高校建设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是一项较艰巨的审计查证工作,是全面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一切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原则、注重方法,不断提高工程决算审计工作水平,有效控制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高校建设工程项目优质、高效、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社利同,等.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 卢晓东.做好高校基建工程预决算审查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J].财会研究,2003(8).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4

关键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审计效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75-02

1 明确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3年在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从而帮助组织实现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在其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防弊、兴利、增值是内部审计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其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增加价值和改善企业经营服务。

1.1 内部审计的地位

从组织模式看,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有三种:一是由监事会领导;二是隶属于董事会,由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三是在总经理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内部审计职权看,内部审计接受企业高层管理的监督与指导,并根据要求开展内部审计活动,向企业高层管理报告有关审计情况,有利于促进改善内部治理,从而帮助高层管理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提高管理绩效,具有检查、调查取证权,参与决策权,建议权,采取强制措施,通报批评,处理处罚权等。

1.2 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控制各组成要素是为实现企业预定目标所必需的条件。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具体作用主要包括:(1)监督控制作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促使企业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2) 评价、参谋作用。通过审计最终形成审计结论对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经营成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3)维护、增值作用。对内控系统各个节点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内控各个环节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为完善内部控制提供依据。对企业重点职能部门、重大资金、重要经济事项等进行监督,检查经济活动是否与企业经营目标保持一致,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发现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可以及时地予以纠正、制止和查处,预防、减少风险损失,以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从而帮助和促进企业实现目标,增加企业价值。(4)咨询服务作用。内部审计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和专业能力,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协调等服务,从而不断丰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容。

2 抓住施工企业生产技术、经济特点,合理有效开展内部审计

2.1 施工生产具有流动性、单件性,须追随工项目跟踪审计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都要随建筑产品所在现场的不同在不同工地、不同地区的承包工程项目之间进行流动施工,或在同一工地不同单位工程之间进行移动施工。各建筑产品都有其特定的用途、结构及建筑要求,都需要单独设计,并按单件组织施工生产,在生产过程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使用,始终不可移动,具有一次性。这一特性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深入施工现场,随着工程项目的建设跟踪审计,才能充分发挥监督服务职能。

2.2 施工生产周期长、消耗大,尤须注重期中审计与多类型审计

建筑产品一般综合性强、体积宠大、结构复杂,加上施工生产受现场工艺及自然条件的影响,决定了其施工生产周期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务,消耗大。由于施工生产周期长、消耗大,为了防止效益流失,需加大过程控制,从而决定审计工作方式不能仅停留在事后审计,而应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实施期中审计尤为重要。同时应该针对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工程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治理等不同类型审计调查。

2.3 须以单位工程为对象,采用建造合同形式进行会计核算

施工企业在投标中标后所承建的工程项目要与建设单位签订建造合同,根据完工程度进行成本费用核算、收入确认,大多采用分期结算工程价款,工程完工后通过竣工工程点交、验收方式交付给建造合同甲方验收使用,并与甲方办理工程价款清算。建造合同根据实际成本费用占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认完工进度,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成本费用。为了反映生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项目部必须真实、准确、及时、系统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建造合同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做好建造合同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建立各种财产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报废、清查制度,建立、健全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各项原始记录和工程量统计制度,制定或修订工时、材料、费用等各项内部消耗定额;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核算具有可靠的基础;对于为完成合同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归集和登记,对于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必须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作为内部审计,为了考核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就必须注重以上关键环节的审查核实,对于生产建设过程中建造合同确认收益与项目实际盈亏情况存在脱节现象的,需要审计工作者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损益调整重新确认经营成果、债权债务。2.4 务须关注分包经营风险、劳务用工安全、规范化管理等审计内容

不少施工项目规模大,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难以由一个施工企业单独完成,很多工程项目需要由一个施工企业总承包后,再分包给其他施工企业共同完成,使其施工生产既有总体性又有高度的协作性。为了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要求,施工企业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施工队伍,同时增加了对合作商、协作商、引进劳务队伍的管理。因此关注分包经营风险、劳务用工安全、规范化管理等构成内部审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3 严格把关关键环节,控制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能,为单位领导进一步加强管理、科学决策提供言之有据、施之有策的报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审计质量,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 正确运用内部审计依据

内部审计依据是衡量和评价内部审计对象的合法、合规、合理性及有效性,据以形成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客观标准。既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依据,也包括企业单位自订的计划、预算、定额、合同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以与审计项目及审计目标密切相关的、适用的、具有正式书面文件形式的法律、法规、决议等为审计依据,全方位、辩证地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及问题实质,形成正确、可靠的审计结论和建议。

3.2 坚持审计程序,做到有条不紊

主要抓好审计立项、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查处、问题整改落实等各关键环节,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增多,审计机构要按照重要性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管理层和群众高度观注的项目进行审计立项。在实施审计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事先了解工程项目基本情况如:招投标情况、工程概况、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生产经营概况等;制定好审计计划、拟好审计方案,明确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步骤等做到有的放矢。实施审计过程中要按照审计计划和方案认真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可靠审计证据,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实质性测试等审计手段,审核内控制度有效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形成审计底稿,编写审计报告,作出审计决定。同时出具审计报告要严谨细致,叙述问题,分析原因和做出结论,都必须以事实作依据,不偏不倚,以提高其可信性;反映的数字必须是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并经核实无误,以保证其真实性;处理意见引用的法律、法规必须准确无误,以维护其严肃性;文字表述要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言简意赅,以体现其艺术性;审计报告报批前要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遵从其客观原因分析,以体现其灵活性。

3.3 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是作为企业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及治理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和发展的,其履行职责的范围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载体,审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审计内容综合运用审核、计算、函证、监盘、观察、询问、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以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和建议。同时面对审计力量薄弱和项目单位多、跨区域广的特点,要提高审计覆盖率,审计部门必须改变审计工作方式,要充分利用好计算机审计技术,大力开展远程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4 把握审计重点,突出经济效益

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要求,审计工作重点从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两方面入手,在审计过程中除了关注相关法规遵守情况及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外,重点考察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机械设备利用效率、材料物资采购价款合理性、管服经费责任成本落实情况、资金运转情况、劳务协作队伍验工计价情况等成本效益情况,保证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实现增值服务功能。

3.5 认真落实审计建议,促成审计成果转换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各种风险增多、公司治理加强及内部组织重整,内部审计工作应立足于推动改革、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需要,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加大对审计情况的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力度,对查出的问题和存在的漏洞,及时给予指正,督促整改落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3.6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渗透与扩展,加之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及管理型队伍模式的转换,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税务、分包、合同、财务等各种风险不同程度增加,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审计,还要熟悉公司内控制度、掌握验工计价、合同、税务等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实施审计并为企业管理服务。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的专业人才,还应配备信息技术、管理和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使内部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职业道德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职业道德水平;具有不畏困难、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的勇气;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政策水平,工作踏实,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的情操;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思想品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了达到目标要求企业应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和后续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考核激励机制,宣传典型,调动工作热情,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5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越发重视,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脍炙人口的热门话题。我国以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十分严重,这最终将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环境保护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而在环境保护中,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把控监督手段,环境绩效审计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将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内容、评价方法方面进行回顾和评述。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定义方面,陈正兴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对目标对象(即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经济活动按一定标准进行检查,对各方面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效果与效率做出相关的表示意见。这种观点是从对效率和效果方面进行了强调,指出了环境绩效审计的针对性目标。史晓燕等人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本质上归属于审计的一小部分,在研究环境绩效审计定义的过程中 ,应紧紧围绕环境审计的核心,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证据的收集,进而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所承担的责任做出评定。王恩山则从审计控制的方面出发,围绕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指出环境绩效审计是指由审计单位(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执行的,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承担者履行其职责的情况进行审查和分析,并对照合理的标准对受托环境绩效责任的履行现状和潜力进行综合评定,从而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其更全面有效地履行自身的受托环境绩效责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绩效的一种特殊的审计控制。这样的观点是“受托责任观”的一个具体表述,目前对此学术界也有较多认可。综上,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是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原则,按照一定的评价指标,对环境整治有关的项目和工程进行审查和分析,判断项目和工程是否合法合理,并提出一系列改善性建议,使相关项目与工程的开展更加顺利与完善的活动。

三、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

对于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陈正兴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即对环境决策行为审计、经营计划和目标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效率审计、内部系统控制审计、资源、资金利用效益审计等六个部分。其中,最直接能够观察出的是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益,这也是环境绩效审计所有效率、效果的综合体现。万玻的观点是,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除了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外还应该有环境性,这是对之前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王恩山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分为两大类,即本质内容和具体内容,并从受托环境责任入手,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将环境绩效审计的具体内容细分成八项加以阐述,其中将环境法律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合理性摆在了第一位,故法律与制度的健全对环境绩效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应当主要包括:对国家法律及制度环境的分析、对被审计单位具体环境政策的执行状况和预期效果的审计、对相关环境项目及工程效益的审计,以及对整体的环境综合管理系统的审计。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要保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统一,并注意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综合评判。

四、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环境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环境绩效状况的手段,其重点是如何构建一整套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关环境绩效审计方法,目前比较流行、且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是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辛金国阐述了对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的相关步骤:首先确定分析对象及范围,再找出与对应项目相关的指标,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用货币来衡量其影响。王恩山提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恢复和防护费用法、替代工程法、调查评价法等五个方法。汤亚莉等人提出采用环境价值链分析法,通过层次法确定权重,并分析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用γ值的大小来表示环境绩效。蔡春、蔡利、朱荣将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分为财务方法和非财务方法,并在财务方法中着重阐述为沃尔评分法、杜邦分析评分法、财务报表结构指标评价法、经济附加值评估法和平衡计分卡法,还提出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应该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权力运行状况、政策执行效果和制度合理性六个方面。在规范性研究偏多,实证研究偏少的状况下,刘沙沙通过实例研究提出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改进模型,提出了二十四个二级评价指标,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较合理地解决丢失信息的问题。江媛媛将常用的环境绩效分析方法阐述为主成份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放眼国际上的做法,目前欧盟的外部审计己经开始借用企业内部实行ISO14031标准的成果,这大大提高了环境绩效审计的成功率。标准中将环境绩效指标分为管理绩效指标和操作绩效指标,分别从组织管理和作业管理的角度进行评估。在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费用效益分析法在被广泛运用。但因为采用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异,故存在不同的具体方法。其中通常采用的有经济净现值法(ENPV)、经济内部收益率法(EIRR)和经济现值指数法(ENPVR)。在以上的各种方法中,笔者认为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作为评价环境绩效审计指标,DEA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展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其运用数学规划法比较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使评价结果能够充分量化,从而对决策单元的效率做出排序和评价。此方法不论是对环境绩效审计的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审计的意义和价值范文6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定义可以看出,“增加组织的价a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揭示了在现阶段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趋势,由“监督与评价”向“增值和改善”的转变,这也标志着内部审计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增值型内部审计阶段。内部审计部门是通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治理和控制领域,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组织中只有很少的部门为组织的管理层、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提供服务,内部审计部门就是这样一个可以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部门。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积极意义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和防止损失,增加企业价值。由于内审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经常性和及时性等特质,通过对内控、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查清风险因素和产生原因,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找出薄弱环节,提出强化内控风管的措施,帮助改进内控与风管体系,保障企业资产质量提升,预防风险,减少损失,提升节支增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经营各个层面,是保障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审计人员按审计程序,通过对经营目标、决策程序、管理流程等进行监督评价,检查经营运作过程是否科学、有效,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经营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出谋划策,提供解决方案;根据战略规划,提出前瞻性、建设性建议,改善企业的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帮助完成各项治理目标,实现内审的价值。

三、完善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方法

(1)树立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理念,提升企业价值。首先,要求我们企业内部审计要进行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将内部审计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的大局中去,全面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其次,要求内部审计应该以“提升企业价值”为工作核心,利用自身在企业中具有特殊的组织地位和拥有的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工程审计为企业提升价值的基础之上,内控审计和经营管理审计等同样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围绕提升价值来开展,应该把所有内部审计工作转化成企业价值量的形式来考量,牢固树立为企业增值的观念。最后,要求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最大效能。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一环,因而内部审计效能发挥如何也影响着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应改变旁观者的身份,从提升自身审计效能出发而努力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

(2)树立增加价值目标,重视风险管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应将增加价值当作关键目标,让企业内审活动更为贴近企业价值链。增值型内审增值方法主要有企业价值与审计价值增值,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增值。内审创造价值来自成本降低创造的直接价值,以及提升企业经营运作与效果创造的间接价值。内部审计应重视内审监督的价值定位、导向、调控及转化增值等的作用,积极更新内审理念、调整工作方式及思维转变,强化质量控制与资源配置优化,畅通内审监督程序,最大化的发挥企业的整体价值。企业内审管理应重视风险管理在整个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将建立良好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作为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首要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有能力也有责任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提供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和控制措施,帮助企业改进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3)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能使企业的监督机制得到完善和补充。通过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活动的监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运营效率,增加价值。审计工作能否做到客观公正是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企业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企业在组建内部审计小组时,应当参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由企业高层领导或者由董事会、监事会领导直属管理,使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保证,使审计工作在开展时不受其他职能部门的干扰,从而确保审计人员审计时能够做到充分的客观和公正。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最关键的特质。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较高,能够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增加组织价值。

(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要想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品德高尚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就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学习与培训、开展审计理论与实务研讨等,全面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思想素质、工作能力,不断适应新时期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要求。只有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为经营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审计成果的含金量和附加值,为股东创造更大增值服务。另外企业内部审计还要转变“监督者”的意识。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减弱监督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应把自己理解成是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一个分子,而不是一个旁观者,这样才能促进内部审计主动地投入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去,并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