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和德育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和德育教育

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咨询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激烈的竞争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有过硬知识储备,也同时要求其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就必须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人的个体性,德育教育侧重于人的社会性,离开个性心理谈德育或者离开社会谈心理健康都是难以想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许多方面具有很多的共通性,弄清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区别

1.内涵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指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教育指对学生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

2.目标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个体属性,目标在于寻求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即内心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学校道德教育,具有社会取向的特征,它要求个体服从于整体,具有高度的约束性。

3.方法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求在充分尊重、理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最好能保持价值中立。道德教育中,要求学生以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为评价自己行为的依据,因而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联系

1.面对的挑战相同

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一元化的知识不足以解释所有事实,而多元化的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同样令人无所适从。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可以在这些方面给学生以帮助。

2.教育目的相同

在学校里,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通过知、情、意、行四个层次帮助学生解决人生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关注的问题密不可分

道德教育关注的思想问题从实质上说属于心理现象范畴。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等都是外部影响与学生内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通过思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某些心理障碍也要借助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才能排除。

4.遵循一些共同的教育规律

无论道德教育还是心理教育,都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都要按照先进的教育理念、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价值、重视个性发展等为教学原则,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育的作用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德育新模式的形成

目前的德育教育往往把“禁止”作为立足点,其结果是,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始至终做主体,让其在活动中去实践、思索、选择。因此,为了充分体现德育中的主体性原则,就必须变原有的保姆式、管教式德育为开放式、自主性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思考、探索和自主选择、自我管理。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挥情感的作用,有助于德育效能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心灵感化的教育。而现在的德育工作居高临下的说教多,以诚相待的交流少;批评多,表扬少;缺乏人情味。师生之间唯有建立深厚感情,老师讲的道理学生才愿意听,教师的帮助学生才乐于接受。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人格,有助于德育目标的实现

要实现德育目标,培养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必须从塑造健康人格的心理教育抓起。正如黑格尔所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有德,只有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求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

四、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于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以德育目标为导向,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可以说,德育目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以德育目标为导向,克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目标偏低、境界不高,甚至庸俗化的问题,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和德育功能的良好实现。

2.设置与德育相结合的机构,完善教师的复合性的知识结构

为保证教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机构。同时,要完善和优化德育教师和心理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之相结合,让心理教师更好地为德育教育工作服务。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主动塑造完善人格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教育,它关注的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学科知识的内化,是各种心理机能的完善。根据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作理论分析和实际指导,以达到陶冶心情、排忧解难、启迪人生、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

4.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可行方案

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切实手段。它帮助学生分析遇到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减轻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决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活动、咨询与自助密切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通过积极努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更好地为德育工作创造出良好的心理环境。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必将成为学校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美艳.浅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唐松林.论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J].人民教育,1994年10期

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2

1、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高职教育必须是结合自身的基础和目标来制定,也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也就是毕业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在工作中认真刻苦、愿意从基层干起、具备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然而,根据相关的调查分析显示,如今较多高职院校的前身都是从前优秀的中专学校,由于转变的时间还不够长,其中较多的德育教育者便是中专学校中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工作之中难免还脱不掉中专德育教育的桎梏。由此看来,在整个德育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设,而是沿用了类似于本科教学模式,然后进行了稍许的加工和浓缩,不但没有对高职教育的特色进行突显,更让高职的德育工作走入教育误区。

2、忽略了传统文化中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人生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但有人的内在和外在的价值认识,更包括了价值实现等问题的理解。然而,由于近些年来的部分文化鼓吹,让不少“快餐式”文学作品以商业的模式席卷了整个文化市场,对含蓄文学、严肃文学等作品造成较大的冲击,更是由于快餐文化刺激性强的特点,这种急功近利的观念中,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湍急的文化潮流之中,流传千年的儒家哲学反而被利益至上的思维所冲淡。

3、整个社会环境向德育教育提出了挑战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的,一方面是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丰富了人民生活方式和文化视野;另一方面是因改革深入所带来变化并不能满足人民与日倍增的需求,既定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已经在改革浪潮之中,巨大的身份转化所带来的彷徨、困境以及迷惑。这种心理上、生活上、精神上的多重压力让人们产生了巨大的逆反心理,削弱了其对社会和国家的信心,产生了背离德育教育的负面情绪。

二、高职德育教育效果弱化的应对策略

1、职业教育的特色德育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便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自己,树立合理的人生观,建立科学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因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整个学习阶段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今后的职业生涯所开展的,因此,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便是现阶段学生的主要目标,德育工作便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根据职业的特点、需求、道德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促成职业道德的形成。这是需要贯穿整个素质教育阶段的教育思路,不仅仅是思想道德层面的,也应当是包括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的。可以通过组织文化艺术节、主题阅读竞赛等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实际经验和人际交流,引导学生为人处事。

2、体现高职德育教育的观念创新

转变高职德育教育者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虽然传统教育方式让学生过于循规蹈矩,导致其思维僵化,同时又缺乏个性和创新意识。但是这些个性敦厚、性情温婉的学生反而更容易受到德育工作者的青睐。因为不可否认的是这类学生确实存在不少闪光点,然而,他们却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新世纪的高职毕业生应当拥有科学的理想规划、合理的价值观、端正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平等、正义、团结、守法;自尊自爱自律,诚实守信;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平等观、正义感和团结合作精神;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情绪自控意识。

3、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之一,其对于人生价值的内涵、标准等问题的理解和阐述都十分丰富,理由充分,论述完整,是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尤其是在当代的学生普遍对传统的道德、是非、荣辱等观念认识不足时,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应当及时帮助这些学生走出迷失的环境,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正确处理与同学、老师以及社会人士的关系。首先要建立独立自主的意识,然后需要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始终坚持正确的原则,坚守个人底线。将思想和道德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为了理想的实现,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学校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传播正能量,把握好德育工作的脉搏,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坚持正确的德育工作方向不退缩,这样才能提升德育教育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三、结束语

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国梦;高职语文教学;德育功能;隐性德育

中国梦的实现与高职教学改革,特别是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关系十分密切。用中国梦指导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其重要的德育功能,进而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好地培养“德艺双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鼓励当代大学生“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1中国梦为高职语文教学指出了新的改革方向

中国梦不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强梦、世界梦、和平梦,而且是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幸福梦、文化梦、道德梦。中国梦不但指明了国家建设的方向,指明了人民追求的方向,而且指明了行动发展的方向,指明了个人拼博的方向。同样,中国梦也指明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用中国梦指导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其重要的德育功能,进而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让他们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艺双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类的基础课,高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与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与职业特点结合起来,进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的语文教师,应该心怀“铁肩担道义”的精神,把中国梦的思想与理念贯彻到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去,把中国梦变成每个学生心中的梦,把中国梦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去。基于中国梦视域以及党和国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方针,高职语文课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必须把每个学生个人梦想的教育渗透到中国梦教育中去,而且这一定会成为全民族追求与实现中国梦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2高职语文课程具有天然的隐性德育功能

隐性的德育功能是指“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会起潜移默化作用”,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教育功能。高职语文课程本身就具有天然的隐性德育功能,中国梦视域下突出高职语文的德育功能是完全可行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知识积累、认知欣赏、审美教育、素质提升、能力培养等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经典名篇的解读、分析、探讨、学习与欣赏中实现的,其隐性德育的导向功能、启发功能、育人功能也都是在这些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品的阅读、探讨、学习与赏析,学生不但可以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而且作品中的内容、思想、观点、价值判断与行为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学生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也是最有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且要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工作的实际,并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这些优秀文学经典的内容、思想、观点、价值判断与行为方式等具有德育功能的成份产生认同。

3中国梦视域下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3.1教材是实现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最好载体

语文这门学科不但具有天然的人文特征,而且具有天然的求真、向善、向美的感召力。在编写高职语文教材的时候,不但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实际,而且要特别注重高职学生的特点,在突出人文性、工具性与高职性的同时,更加侧重考虑选进教材的那些经典篇目的道德力量。同时,还特别针对高职院校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的实际要求,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体现教学方法的启发性,为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厚重的人文素养基础。所以,自主开发编写的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完全打破了以往按文学史,或者按文体编写的格局,综合设计了“大学•大师•创新”、“友情•爱情•梦想”、“经典•仁爱•智慧”、“人文•丰碑•艺术”、“自由•品格•财富”、“眼光•境界•人生”和“写作实训•语文实践”等七大专题。这些专题均涵盖了读、写、听、说等各种基础技能的训练,并且做到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把高职语文所要传授给学生的最为关键的内容均作了缜密的安排。选文方面的原则是力求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类共同美德、涵盖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体现了高尚理想、人格力量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内容和时代风貌,体现了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

3.2教师是实现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执行长官

德育教育是语文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语文德育功能首席执行官的教师应有这样的意识与高度,挖掘语文学科潜移默化的、渗透式的道德教育、情感教育,严格遵循语文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备课的时候,力争做到有效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无论是作者简介、作品讲授,还是文学欣赏、读写训练等任何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应该充分运用灵活的方法、生动的形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全面渗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优秀经典中的通过教师最朴实的语言诠释过的带有德育力量的思想与观念。在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情与活力,从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状态下实现思想的升华。如果要让高职语文的德育渗透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一个教师的高尚情操与人格魅力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孔子曰:“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教师的高尚情操与人格魅力、语文教师身上“德技双馨”的素质要求就显得特别重要,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教师高尚的情操与人格的魅力对学生的品格教育虽然是无声、无形的,但这却是一种“大道”,教师人格楷模与道德楷模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德育渗透因素。

3.3传统文化是实现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厚重根基

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强梦、世界梦、和平梦,还是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幸福梦、文化梦、道德梦,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的滋养,那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深入挖掘蕴涵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光辉思想、可贵品格等并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中,才能夯实高职学生的文化根基,才能全面激活这股实现“中国梦”至为重要的力量。传统文化当中不但蕴涵着“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积极入世的立身哲学,而且蕴涵着“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这些非常可贵的处世准则。数千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高尚品质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可以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自从提出中国梦以来,并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比重;要积极运用传统的节日仪式等弘扬传统文化;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作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各类学校还要特别强调语文课堂应该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回归,充分利用优秀、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立志、修身、爱国、仁孝、勤俭、诚信等多方面塑造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中国梦视域下要实现高职语文德育功能当然要侧重中华民族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侧重传统文化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撷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性、思想性,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往往能够收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美德的重塑,让新时期的高职德育与高职语文德育都拥有了新的内涵,特别是中国梦视域下,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实现不但拥有了厚重的根基,而且出现了现代的元素,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共同构建现代高职学生良好完备的道德观,也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3.4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肥沃土壤

只有充分重视校园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大学精神、行为准则、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设施等因素,并与高职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校园文化才能成为高职语文德育功能实现的沃土。在中国梦视域下,语文教师如果要塑造学生纯美的灵魂,就要十分重视校园文化这片沃土的开发,特别是重视价值观念与大学精神的解读。正如民盟主席蒋树声所说:“大学精神应该是一个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难以言述,但是无处不在,到处可以看到,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以及好的学风、优良传统,综合起来存在一种大学精神”。现代大学的德育理念的根本价值取向就是爱国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自由精神等精神的全面确立,并通过这些精神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些精神当中,最具锋芒的部分是批判精神,因为批判精神不但是对“德育主体的精神彰显”,而且是“德育中的不可或缺的理性风格与探究工具”,不过,批判绝对不是吹毛求疵,其支撑点就是爱国精神,所进行的批判都是出于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并最终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中国梦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师在重视价值观念与大学精神解读的同时,还应该时刻注意结合校园文化的相关活动,依照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与大学精神,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3.5活动拓展是实现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实践路径

第一,高职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外都必须加强学生们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全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赏析、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基于这种指导思想,笔者所在课题组编写教材的时候根据项目导向的思路设计了专门的“写作实训”,每个项目都设计有项目说明、项目要求、基础知识、基本功要求、写作技能、模拟场景和实训任务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进行有效的实践与训练。除此之外,还特别编排了“故事会”、“赋诗填词”、“书香校园”、“即席演讲”、“书法技能”等合适在课堂中开展的系列的语文实践和训练内容,不但充分突出了高职院校能力本位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要求,而且可以全方位地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常态化的训练与实践,教师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在学生的课堂实践与训练中有针对地融入中国梦及德育的因素。第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好课内的实践活动,全面发动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在大学一年级时,结合大学精神及时进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结合语文课和各种语文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全校性的经典诵读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演讲比赛等。在大学二年级时,全面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全院性的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深度整合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之外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和项目,全面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与培养计划,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各种技能技术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全面成才。第三,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应将德育实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有效、广阔的德育环境,密切结合社会大课堂、生活大课堂,实行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或实践活动,到革命纪念馆参观访问,深入当地社区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实践活动中得到思想上与人格上的升华;另一方面是培养高职学生在平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经常性地关注身边人和身边事,把高尚的人和事写下来,记下来,并在班上进行交流。特别要善于借助高职学生到工厂,到企事业单位去实训、见习或实习的机会,要求他们写好实训、见习或实习的方案、计划、调查报告或实践报告等。这样做不但把语文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了,而且把语文课堂与日常生活真正融合起来了。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切身利益与前途命运,还与当前的社会、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德育渗透功能不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在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中国梦视域下的语文德育功能不但因此充满了时代气息,而且把素质培养、能力训练落到了实处,适应了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提出的培养“德艺双馨”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综上所述,在中国梦视域下把高职语文德育功能的实现作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是时代的要求,是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者:郭孔生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肖群忠.仁义信和民本大同———中华核心价值“新六德”论[J].道德与文明,2014(5):11-15.

[2]郭孔生.论隐性课程的涵义、特征和建设思路[J].辽宁教育,2012(11):21-23.

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4

摘要:小学是学生养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重要责任。为此,作为班主任根据平时开展德育工作的情况,提出几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和良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育方法;良好习惯

引言

德育工作内容主要包含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培养,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树立良好的品质道德,以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开展中找对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1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还不稳固,所以塑造能力极强。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能够有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也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在目前的德育教育开展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德育教育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它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其它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德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班主任,应该从多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包括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平时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可以反映出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教育才能更好的开展。

2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陪伴学生一生。行为习惯只有两种,[1]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相反,坏的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人生。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

2.1在多门学科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习惯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将预习、复习、思考等习惯与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在小学教材中,也有很多关于德育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小学语文《雷锋》这一课,利用这篇教材作为德育教育内容,把“乐于助人”作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通过各个学科的德育教育的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从而达到知识和道德的共同进步。

2.2从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两日就能养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练习重复培养形成的。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如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纠正学生的习惯。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入手。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平时的行为习惯,比如言行举止、表情等等。教师应该通过这些细节的关注,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一点点的纠正,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3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行为习惯是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的行为习惯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我们应该以身作则,通过做好身边的小事来一步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多与学生之间进行有爱沟通,发现学生的反常情绪应该立刻进行开导,询问学生原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听从教师的引导,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做铺垫。

2.4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是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影响力最为深远的教育,因此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光靠学校是远远不行的,还需要将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结合。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该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将学校的德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共同对学生产生影响。[2]作为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的家访或者召开家长会来促进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这样能够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方便家长在德育工作上配合班主任,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5科学的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在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一昧的运用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解。而是要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才方便小学生理解透彻,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性。班主任要改掉以前的传统德育教育方法,要学会创新,有机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比如,班主任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组织一些学生喜欢德育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理解透彻。比如:利用植树节安排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并告诉学生要爱护生态环境,珍惜自然资源。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和教师的讲解,无形中养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德育工作,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并实施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3,28:149-150.

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5

一、加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根据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年轻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的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德育和德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小学管理;德育教育;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54-01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但是,针对当前小学教育的管理情况而言,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新课改执行后,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已无法完成适应新课程教学的理要求。所以目前小学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德育目标抽象。很多学校的教育对于当前社会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充分。特别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开发、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极个别教师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实际,只是形式化。同时,面对当前社会一些消极的信息影响,认为德育教育作用极有限,未能对德育工作深入分析。

第二,德育内容缺少科学性。社会道德的多元化和学校德育一元化问题产生了矛盾,在社会转型从而,新、旧价值观发生冲突,道德价值选择也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但是当前的德育内容缺少科学性,过于死板,而且德育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文件式、口号式方面,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作用。

2、小学安全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安全管理制度无法起到真正作用。学校管理人员的意识不足,缺少系统管理、危机意识,在管理中对学校安全事故管理只是处在事后的补救阶段,未能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同时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等,如门卫制度、值班传统等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第二,意识淡薄。一些学校虽然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安全演练,但很多学生、教师并不重视,未将演练看成实战。

第三,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不给力。校园安全形势和整体社会治安形势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从根本上分析,当前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校园四周的商业气息也越来越重,每到上学、放学的时段,各大学校门口出现庞大的人流群,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素。

二、优化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及安全管理对策

虽然目前小学管理工作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例如安全难度大、管理水平不足等。但是,只需要将德育教育运用到小学管理中,再加上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以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加大校园的安全管理,提升小学管理水平。

1、改革管理理念

第一,加大德育教育的重视度,将人本管理观运用到小学管理中。传统的小学管理是以工作为核心,主要突出的是制度管理,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且缺少管理的灵活性。因此,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要重视德育教育并以人为本,调动起教师的积极、创造和主动性,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重视德育教育,把人本管理理念融入到小学管理当中,并且给予教师一定的自力,这样则可有利于激发教师创造性,积极为小学管理提出意见,同时也可让他们更适应小学发展,以此满足小学管理需求,这对于提升小学管理的整体水平非常有利。

第二,推动民主化管理。小学民主化管理说白了就是由所有教师一起行使管理的权力,调动教师工程积极性。学生领导需要多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并且增加民主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且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以及运行机制改革,以此来解决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民主的关键在于尊重,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就是充分尊重学校的员工,形成民主、融洽管理关系,这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学校内部管理关系好了那教员职工就会积极参加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管理效率自然会提升。

2、加强小学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重视校风建设。需要重视校风方面的建议,减少、杜绝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一个学校的校风好与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等都有极大影响。良好校园建设可引导学生形成统一、团结的优秀品质。

第二,拟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学校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学校的管理现状,拟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求教师和学生去遵守,使其可充分明确哪些行为是需要推崇而哪些行为是需要受到处罚的。通过拟定这些规章与制度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不良行为所带来的是承担,需要承担不良后果。并且有关管理人员可清楚明白自己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及职责,认真、严谨对待每一项管理方面的工作,在有意外发生时,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快速反应,并且对意外单件进行认真、严格的处理,让意外事件发生和处理可对全校的师生、管理人员起到提醒作用。

第三,拟定安全预警系统。学校需要针对安全管理工作要构建相应的安全预警系统,并且对全校的教师与学生定期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工作。例如,需要构建起火灾、地震的防御系统,同时也要定期组织大家开展安全、逃生等演练。并且还要采取各种各样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结语

综上,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教育以及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新课程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加大对小学校园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管理方式,还给学生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覃春柳 .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 [J].学园 ,2013,(28):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