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1
关键词:教师;德育教育;积累;潜移默化
道德教育是伦理知识的教育,它与科学知识不同,学生向教师学习的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是充满主观内在性的、主体选择性的观念体系。道德知识是附着于情感化的教师身上,吸引学生自觉地趋近和认同。所以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环节。那么,为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取得实效,教师在教育和引导中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一、重在实践,注重积累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重在实践,注重积累”。首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时刻以学生为根本,使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学习与课外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其次,以学校内的教育为辅,让学生从一点一滴来理解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使个人认识与社会道德评价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班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而这一切都需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但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的辨别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班干部起到引领的作用。鼓励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学,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班干部各尽其职,组织同学们进行有效的合作,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科任老师保持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选拔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忌讳的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变成对手的关系。那么如何将对手关系改为助手关系呢?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我认为首先班主任要有多设助手的想法,要使每一名班干部成为助手,要把每一名学生当作助手。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负责一定的事情,大家都为班级负责,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努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才华,为班级争荣誉,重新塑造自己。同时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从严要求,不断克服缺点,积极向上,他们的才华显露了,人格美了,形象改变了,信心也回来了,从而达到了思想转化的效果。
三、让诚信教育发挥作用,从而优化环境
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理解诚信,践行诚信。
1.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内心的震动。
2.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
3.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学为人师,身体力行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率真地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特权,遵守校规校纪是必需的,以强化管理工作。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作。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同时更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时刻发光。
参考文献:
1.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2.名师谈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培训资料.
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2
关键词 全科医学 见习生 德育教育 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三个坚持”之首,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预防医学见习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高专”)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融入医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下一阶段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具有意义深远。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医高专”的教学基地,开展了全科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作者就免疫规划教研室对见习生的带教经历,对“医高专”见习生的德育教育讨论如下。
1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包括全科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医药高等学府,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同样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凡行医者首先应懂得医德无价的道理,医道乃人道与仁道,需始终坚持以济世救人为本,其仁爱之心与无私精神远远在物质金钱之上。行医者须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2]。
1.2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德的作用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界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医德情感,更加注重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协调作用,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和重要环节,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应增强医学见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
1.3 新医疗环境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今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情绪,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将一些患者及家属视为潜在投诉者的心理客观存在,这种不信任甚至对立的医患关系是不正常的。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进一步强调医德教育更显必要。
2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带教导师制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带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崇高使命感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辈子的。在见习生的带教中,我们采用导师制,要求带教老师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师带教制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中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为人风范,将老师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养规范化
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期间,我们将德育贯穿于实践和训练的始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明确规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其中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针对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医德评估的内容,将见习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治学态度列为考核内容、并在分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以提高见习生的道德素养。
2.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灵魂的净化和提升,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中应注重双向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授制转向小组讨论制。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见习单位真实的榜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参观和实际调查,使医学生在理论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态度、品质和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2.4 开展自我教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其服务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4]。医高专见习带教可通过见习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从自身实用角度,真实体会、理解和感受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并通过合作扮演培养医高专见习生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进行体验式教学
带领学生下农村社区基层,参加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感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病人关怀,健康教育等,构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医德作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于人的思想观念[5]。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在这个阶段的医学生中建立,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及以后工作中医德医风的成型和巩固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见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且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高等教育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艳.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谢光荣. 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0): 4-5.
[4] 程瑞峰. 全科医学概论[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12.
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3
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德育有机结合
德育在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更多还要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制约。德育主要是通过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榜样的示范及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道德行为主要依靠自我约束,同时也与法制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就有体现。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可以有效促进自身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因此,学校应当注意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组织举办如主题班队会、辩论会、讲座、征文、展览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应当强化平日的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遵守规则的养成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填补法制教育空白,扫除学生法律意识的盲点,使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营造氛围,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青少年法制教育是全民法制教育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所学校和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针对部分中学生法律意识不够强和对法制教育课不够重视的情况,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积极筹备,多做宣传,切实将法制教育开展起来。
第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利用法制教育宣传栏、橱窗、黑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阵地,大力宣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法制教育的目的、意义人人皆知。第二是营造法制教育氛围,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月活动,拉横幅、贴标语,并适当借助多媒体,使法制教育工作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学生每天置身于校园之中,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努力营造法制教育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法兴趣。只有学生重视法制教育课,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三、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要注意防止法制教育内容单一化和方法简单化。老师如果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就会使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为了提高法制教育的质量,我们要在丰富法制教育内容、改进法制教育方法这两方面下功夫。
1.根据教学需要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精心组织法制教育的课堂内容,用好法制教育教材。从学校整体看,法制教育的内容可以细化到不同的年级和时间段,要做到年年有主题、期期有重点、月月有目标。如七年级的学生主要以规范行为、安全教育为主,学习《宪法》《国旗法》《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八年级学生以青春期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为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民法》《食品卫生法》等。九年级的学生以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为主,学习《刑法》《国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兵役法》《消防法》等。
讲课时,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典型案例或事例,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事例学法、说法。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在用头脑记忆法律,更是在用眼睛看法律,用耳朵听法律,用心去思考法律,逐步学会明辨是非。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讲述一些社会常识,教学生学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我们也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内容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多进行学科渗透。如在语文课、政治课中,教师可以结合《水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对学生进行爱护水资源、森林资源,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2.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法制教育的方法
坚持面授为主、自学辅导为辅,采用集中学习辅导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思想政治课、心理活动课、班会课、校本课程等渠道,传授学生法律知识。在学习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基本需要,看到学生个性及生活环境的差异性,以研讨式、探究式、辩论式等活动为途径,进行鲜活的法制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认可法制教育,并主动参与法制教育活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所谓“请进来”就是加强学校与司法机关的联系,邀请相关的专业司法人员上台讲课,做法制报告。所谓“走出去”就是将学生带出课堂,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如少年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假期普法班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可使法制教育内容丰富生动、形式新颖,利于增强学生学法的兴趣,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电视片和电影、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法用法有奖征文活动、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四、立足学校,优化法制教育的效果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层面的配合参与。我们要把法制教育当作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网络,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社会环境,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依靠法制教育骨干教师,积极带领广大班主任老师参与法制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多研究、多交流法制教育内容。
要把法制教育当作德育工作的重大工程来分阶段实施,七年级重点抓过渡,八年级重点抓防止分化,九年级重点抓全面合格。例如,八年级的法制教育重点是“青春自护我能行”。这一专题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中可能会对学生造成的侵害因素入手,让学生认真分析造成这些侵害因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应该如何正确防范。我们要通过课堂分析、课下调查实践、探讨交流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面对外界可能会发生的侵害时,要把握好自身的可控因素,这是防范和规避外界侵害最重要和有力的措施。要多与老师、家人沟通,掌握自我保护的正确方法和途径,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4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中寻找情感渗透的最优化
传统德育工作普遍缺乏趣味性和灵活性,教条主义倾向较强,若能向C合实践活动课程借鉴,采纳综合实践活动更具活动性、体验性等区别于一般学科的实施方法,有助于让德育的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实现德育工作方法的创新,首先要解放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让从事德育的主体通过对大量研究数据的阅读,从头脑深处放弃对传统灌输式说教做法的坚持,并且对体验式新型德育工作理念有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大胆尝试的勇气。德育工作者可以多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正面管教理念的传播本身,运用的也是体验式讲学方法。摒弃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及时更新德育理念,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目标中提炼情感技能的契合点
当下,德育工作的着眼点,已经从以往的管理纪律、抓好常规,发展为以人为本,着重发展学生社会情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众多学科当中为数不多的,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它与德育之间,可以有密切的连接和紧密的衔接。我们通过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社会服务志向。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通过家校合作、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途径,提升学生的个人责任意识、家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开展爱心跳蚤市场、模拟法庭等,培养同学间的交往能力,与父母亲人间的交往能力,与社会公众的交往能力;通过参与校内外志愿服务、观摩社会志愿者的工作、聆听志愿心得分享等活动等,树立面向学校内的服务志向,面向周围社区的服务志向,面向广大社会的服务志向。德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力点,依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德育目标中的部分内容扎实推进,德育的整体效能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助力之下稳步提升。梳理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目标,在其指导下开展系列活动,是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途径。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之外开发校本教材导向德育工作更深处
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凸显其德育功能,我校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开发了既有利于德育,又辅助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全套八册,与综合实践活动原教材配套使用。
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5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途径;方法
我校是县委宣传部确立的“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一年来,我们从舆论宣传、学生思想教育渗透、主题活动的开展、家校联动等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多方位舆论宣传引导,多角度思想教育渗透,多层次主题实践深化,多维度教育协调联动的工作途径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多方位舆论宣传引导,大力营造浓厚育人氛围
学校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主要阵地。思想教育必须要有一定舆论引导。一年来我校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创设浓厚氛围,使“24字”内容人知人晓、入心入脑。具体来讲,一是利用横幅标语、宣传板、文化橱窗、电子屏等手段,生动活泼地宣传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和深刻含义。二是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演讲、周末大讲坛、校报《太阳花》、道德讲堂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渗透到学校各种德育活动中。三是通过班班通电子白板等设备有计划地播放专题片、自制宣传片、公益片等,组织学生收看,浅显易懂地让小学生明白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如何践行核心价值观。四是精心设计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对学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校园文化。如《二十四孝图》《奥运冠军榜》《美德善行小故事》等,积极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的角角落落都成为无声的育人阵地。
二、多角度思想教育渗透,大幅提升师生文明素质
从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是学校思想教育及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我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讲堂活动相结合,分年级、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大力倡导“24字”核心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我校还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美德少年”“六好少年”“孝亲之星”“进步之星”等星级评选活动相结合,深入发掘和培树学生身边的优秀典型,引导师生自觉以身边典型为榜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深入挖掘语文、思想品德等教材中的深刻内涵,召开集体备课活动,找准教材思想道德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深入挖掘,精心提炼,透彻讲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查找”教育活动,大力倡导团结友善、友爱互助的良好风气。
三、多层次主题实践深化,切实促进师生知行统一
我校紧跟时代步伐,遵循教育规律,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向纵深发展。一是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文明新少年”为主题的倡议和签名活动。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努力做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践行者”和“带动者”的倡议,掀起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潮。二是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月”活动。对应友善、敬业、诚信各“主题月”内容,举办有奖征文、手抄报、剪贴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做实实践育人工程。三是集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文明行为习惯集中查评等活动,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气。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挖掘节日内涵,积极创新重大节日主题和形式,努力把“六一”“十一”“元旦”等节日办成“爱国节日”“道德节日”“文化节日”。五是积极开展精品读书活动,国学诵读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行文化沁润。六是开展“文明美德伴我行”活动,以文明美德立人。七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参与活动、亲身体验,使之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的道德情感。八是组织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逐步引导学生做到日行一善、时时行善,善行一生。九是组织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论坛,交流和分享各班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好做法、好经验。
四、多维度教育协调联动,确保培育工作全维强效
我校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培育工作网络,努力发挥“同频共振、良性互动”的教育合力。首先是发挥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培育工作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其次要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协同公安、所在乡镇等部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规范文化娱乐市场秩序,同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建好校外活动基地。再次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通过“家长学校”这个平台,让家长以身作则,以良好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品行修养给孩子做出榜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相信通过老师们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将会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一代接班人!
德育方法和途径范文6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 中职学生 途径
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学历化的社会环境,使职业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在人们眼中,中职学校是“问题学生”“边缘学生”的汇聚,这使我们的教学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英语教学工作。所以本人就目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和老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提高英语口语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研究表明,10―12岁之前,语言的理解和加工在整个大脑中进行,一个人可以轻松快速地吸收新的语言信息。中职学生大多数是16―18岁的青少年,从生理学角度分析,他们的大脑已经发生侧化,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中职学生大多数出身于农村家庭,文化基础较差,有严重的地方口音,这都导致他们在说英语时不敢开口说,怕说错,想说却词不达意等。
在中职学校里,不少教师围绕着教材,延续着“领读生词,翻译课文,分析语法,核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拒绝学习英语。课堂上教学活动得不到学生配合,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面对学生的启而不发,部分教师也不强求,随之学生也渐渐失去上课的热情和激情。
二、提高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一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自信心
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入“情感因素”,拉近学生的距离。课堂上对于学生偶尔思想“开小差”,不要视而不见,可以用眼神和手势提醒个别学生,轻拍其背,让学生有倍受重视的感觉。此外,教师尽量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半真实口语练习场景,充分利用教师的正情感迁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克服怕说英语、胆怯紧张的心理。关心了解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设计合适他们水平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建立起自信心。多鼓励学生背诵一些有正能量又朗朗上口的英语句子,增强他们敢说英语的自信心。对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尽量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缩小学生的缺点,真正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二)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
语言学家米切尔・威斯特曾说:“语言教育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就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在教学过程是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而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的意识。教师尽量让班里的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机会,因为学生在课外很少有机会去操练英语。知识的传授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家Bruner 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并获得知识的人。课堂导语虽然不是授课的内容,但是它有利于平稳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课堂导入语的语言应简单易懂,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短语或短句,并结合所学教材,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搬进课堂,增强趣味性,让学生能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就是要说得多。要让中职学生说得多,首先要让他们乐说。其次是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穿插在课堂中,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在英语绕口令的选择上要注意,要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最好是英语和中文都是绕口令。比如绕口令If you understand say “understand”; if you don’t understand say “don’t understand”; but if you understand and say “don’t understand”, how can I understand you understand, understand!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绕口令,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把它背下来,并抽几组同学进行比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这个过程中不能忽略了英语中 “边缘学生”,他们往往对于说英语自信心不强,羞于启齿,怕说错被嘲笑。为了能让所有的同学参与其中,允许学生有英文版、中文版、中英文版、粤语版、本地方言版的绕口令,允许学生有自己创新版的绕口令。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他们在课堂上敢说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学生们也往往乐于欲欲跃试,课堂气氛活跃。
(三)“i +1”教学理念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i +1”的语言输入假设,“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i +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原来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克拉什认为,当学习者理解了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输入材料的时候,习得语言就会发生。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的中职学生觉得自己现学的英语教材过难,且他们初中时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不会国际音标,不会拼读单词。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自农村、乡镇,说的英语很大程度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因此很多同学认为有学习音标的必要性。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来说,音标在他们眼里就是一道道鬼符,既看不懂又害怕。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下载一些国际音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发音,并跟着模仿发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观察者、纠正者,帮助学生掌握发音的有关技巧。学习国际音标就是要不断模仿重复,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最好配以手势加以练习。李阳疯狂英语的音标速成结合了这两方面的特点,很适合中职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英语著名语言学家威尔斯金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此外,调查研究表明,中职学生的词汇量严重缺乏,达不到用英语正常交流的词汇量,这为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所以要提高口语能力,增加中职学生词汇量是重中之重,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针对学生词汇量少这一状况,笔者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教学生一个简单的英语句子,并为其解读该语言背后所依附的文化背景,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进而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其次,笔者每两个星期给学生看一部中英文字幕的英文电影,要求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随笔记下不下50个的英语单词或词组,组织同学进行英语电影原声模拟比赛,让学生在半真实的语境中自然习得词汇和地道的英语表达。随后笔者和学生一道分享他们的“自然学得”,进行分析点评,并给予鼓励。其次,在学习词汇过程中,植入游戏成分,如单词拼读接龙,猜字游戏,单词“声东击西”。对于多音节比较难读的词汇,可以用单词“声东击西”的游戏, 如invitation,四个音节in/vi/ta/tion 分别把四个音分别节指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老师随机指向哪个方向,学生就发什么音,再串起来念。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便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对于中职学生学习词汇这块要软硬兼施,除了在玩中学外,还要强制学生牢记和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词组。
三、结语
中职英语口语教学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增强学生说英语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到地道得体的英语口头表达。在口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学习和实践,找出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大胆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培养中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燕.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于早期英语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5):314.
[2]李晓玲.“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2(7).
[3]范晓峰.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意识[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2(1).
[4]江涛如.谈谈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介绍西方文化[J].实践探索,2012(8):61.
[5]程国宇.合作型学习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与教育,2012:317.
[6]樊习英.英语口语探索[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