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分析的概念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1

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定义为“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就具有重要性”。 审计上重要性的标准指重要性水平,即指会计报表中被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重要性概念的涵义:多角度分析

1、1法律上的重要性概念 重要性概念定义最早见于法律条文中,早在1933年的证券法405规则中说道其定义为“那些一个普通的谨慎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应当被合理告知的事实”。而后,根据美国的判例法(1976年,美国最高法院在Tsc Industriesv,Northeway Inc.)对重要性的界定,认为其定义为“如果遗漏的事实对于一个理性的股东在决定如何投票是认为其很重要这一点存在实质性可能,则其就是重要”。且给出了“实质性可能”的标准,即对某事实或信息来说,若当事人加以隐瞒或进行不当陈述,必须能够产生误导他人的效果,这样才可为重要情况。1、2会计上的重要性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谈到重要性指出“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定义为“重要性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就具有重要性”。可见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的描述完全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1、3审计中的重要性概念 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IAPC)1987年10月公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重要性定义为“信息的错报或漏报足以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所作出的经济决策,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此定义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关于会计中重要性的定义;我国在《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第1221号——审计重要性》第3条“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误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法律上、会计上还是审计上。虽然出发点略有区别,但大体界定相似,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定义重要性。而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都是各个方面的。例如股东、债权人、政府部门、中介分析机构、客户等。也许某项信息对股东来说是不具有重要性的,但对其信息使用者来说具有重要性,这时利益发生了冲突,而且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不能简单的加总。换句话说基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到底应该以谁的需求为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们所使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这一说法主要是为了涵盖所有的相关利益者。而实际上,我们主要应以投资者的需求和利益来衡量,其他人的需求在有条件的时候适当照顾。这样的选择有两点好处。其一,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加性;其二,投资者的利益具有可衡量性。投资者是会计报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这样的选择也符合管理学中的“二八法规”。 2重要性概念的标准:会计与审计、定性与定量重要性标准的确认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重要性没有标准,在理论上客观标准应该是存在的,只是人们还没有通过复杂的现象加以认识,从而找到影响重要性的各种具体因素,无法判定重要性的准确界限。这正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求平衡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因为影响供需变化的因素很多,要通过计算准确找到这一点,作出供求计划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在实践工作中,人们常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重要性标准加以描述。2、1会计上重要性的标准 在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2、1、1定量标准 当某一会计事项发生额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则应将其作为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事项处理。在我国会计实务中,重要性标准的应用随处可见。例如:分部报告编制考虑重要性。如:分部的分部收人(资产)占所有分部收入的10%或以上;报告分部的对外交易收人合计额占合并总收入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未达到75%的,应当将其他的分部确定为报告分部,直到该比例达到75%。在成本控制中·存货管理的ABC法,成本会计中,在产品按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按完工产品成本法等都可视为重要性要求的灵活运用。 2、1、2定性标准 会计事项一发生就可能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则属于具有重要性的会计事项。在实务中由于重要与否是相对的并非绝对,因此定性标准比定量标准更难操作,一般采用列举的方式来表述重要性的定性标准。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复合词;拼缀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31-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大量新生事物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就是与之相对应的新词(neologisms)。英语中不断出现的新词引起很多学者和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对英语中的新词从构词法角度进行了详尽的搜集和整理,也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新词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将在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英语中出现的有关“人”的新词进行分析,所选语料来源于wordspy网站,通过这一研究试图揭示新词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

二、概念整合理论

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是探索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的理论框架(Fauconnier & Turner,2002)。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是概念整合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各空间之间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对应连接。在概念整合中,类属空间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结构,形成类属结构。合成空间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类属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以及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而建立起的新现结构(emergent structure)。新现结构不存在于原有的输入空间中,体现了概念整合的创造性。概念整合中的任一空间都能随时得到调整,不但输入空间可以影响合成空间,反过来合成空间形成之后也可以影响并调整输入空间。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中关于“人”的新词的认知分析

1.本研究的新词汇来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也高速发展。与此相关的各类新词汇也应运而生,而人作为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身份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其新的特征,英语中因此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人”的新词汇。本文所指的“新”是指1996―2012年这段时间,研究所用的语汇来源于英语新词网站http://,该网站已开办近20年,积累了大量英语新词。网站收录从1996―2012年间的新词共计5475个,词汇包括经济、文化、语言、科技、社会学等,其中在社会学类词汇中关于“人”的新词共有433个,在所有类别新词中占有比例是最大的,占全部新词的7.9%。通过对这433个新词进行构词法分析后笔者发现复合词和拼缀词分别占45.7%和29.3%,是此类新词中占有比例最大的两类词,对这两类新词进行认知分析显然对于理解新词的认知机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本文将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这两种类型表示“人”的新词进行认知分析。

2.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表示“人”的英语复合词。复合法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造英语新词的构词法,但复合词的构建机制又是十分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两个单词的意义相加。当然有一部分复合词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两个独立单词的意义拼合,比如新词“career coach”就是职业指导或职业咨询师的意思。但英语中很多复合新词的意义往往是更加复杂的,比如“pancake people”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做煎饼的人”,而是指在信息时代涉猎各个领域而不是专注某个领域的一类人。理解复合概念的过程也是创造新概念的过程。下面以新词“barking head”为例来探讨用复合法创造新词的认知过程。

“Barking head”指的是“狂吠政论家”或“大声且粗鲁发表评论的评论员或专家”。该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首先建构起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建构了大声叫嚷、吼叫的人头的心理空间;输入空间2建构了狂吠的狗的心理空间。两个空间的相似特征“野蛮、粗鲁、偏见”投射到类属空间,而在合成空间形成的新结构就成为“持有偏见粗暴发表评论”,这样新的意义就产生了:大声且粗鲁发表评论的评论员或专家,如下图所示:

这一意义建构过程也遵循了概念整合的转喻压缩原则,即输入空间的某些成分往往通过转喻等压缩手段进入合成空间。这里的“人头”经过转喻映射,代指这样一类人,其理据是人头在人体器官中的重要性,故而经常成为人的代称。比如英语中的谚语“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人智慧胜一人)就是用“head”一词代指人。采用类似认知机制创造的新词还有“shouting head”,“robo-signer”等。

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表示“人”的英语拼缀词。拼缀法(blending)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构词法,是把两个词同时进行裁剪,或截头去尾,或只裁剪两个词中的一个,保留另外一个,然后把两部分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如“many”(male + nanny男保姆),“celesbian”(celebrity + lesbian本身为同性恋者的女名流),“frenemy”(friend + enemy伪装成朋友的敌人或互相竞争的同伴)。拼缀词结构紧凑,把复杂的概念压缩在一个语言单位里,研究拼缀词形成的认知机制对于我们认识词汇语义心理构建过程具有普遍的意义(周启强、白解红,2006)。下面以新词“screenager”(屏幕少年)为例探讨用拼缀法创造新词的认知过程。

“Screenager”是由“screen”和“teenager”两个词拼凑而成,汉语可直译为“屏幕少年”。新词“screenager”的语义建构可以用概念整合理论中的简单型整合方式来阐释。在简单型整合网络中,一个输入空间包含特定框架及其角色,另一输入空间包含无框架组织的元素,跨空间映射将角色与元素进行匹配。该词的创造过程首先需要建构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screen”这个概念,该空间包括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等角色;输入空间2输入“teenager”这个概念,该空间内容为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一元素,跨空间映射在角色与相应的值之间进行匹配后,合成空间中便形成了“屏幕少年”这个新词的意义:经常坐在电视和电脑前、对各类技术信息领悟能力较强的年轻人。通过类似的概念整合还可以创造例如“nico-teen”(nicotine + teenager会抽烟的十几岁青少年)等新词。

四、结语

人类社会活动的多样性造就了社会主体“人”的复杂性,各类关于“人”的词汇的创造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部分英语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主要对复合词和拼缀词进行了认知分析。但本研究涉及到的新词数量十分有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的新词类别也不够广,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在新词分析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2]周启强,白解红.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王文斌.翻译与概念整合[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心觉;心觉概念;意象;意象图示

一、引言

心觉,“与其它诉诸外在形体感官的视、听、嗅、味、触五觉并列”,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人们思维或意识的一种心理活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对“心灵觉悟”这种意识形态和心理现象的语汇表达形式。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而心觉概念表达包括悟、觉、明白、清楚、理解、聪明、觉悟、糊涂、愚钝、光、灯、昏、暗、醍醐灌顶、把握、领悟、清醒、知晓、知道、dawn、wake up、enlighten、see、know、clear、brilliant、smart、illustrate、master、drive home、catch on to等等语词。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心觉词是人们心智活动的反应。心觉词在心智过程中的反应可以分为语前思维阶段和语言思维阶段。从语前思维阶段过渡到语言思维阶段的发展过程的理论基础是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依据图示表征进行范畴化,即,体验、互动意象图示范畴化、概念化语义。经由概念,人类的心智活动从语前思维阶段过渡到语言思维阶段。在这一理论中,意象图示是分析心觉词汇生成的核心要素。因此,该论文将分析意象图示是如何引导人类的心觉语言从语前思维到意象思维最终到语言思维的。

二、意象图示基本理论

Lackoff和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将“意象”和“图示”两个概念结合而成“意象图示”。意象作为心理学术语,指一种心理表征,指人在某物不在场时,在心智中还能想象得出该物的形象。这是在没有外界具体实物刺激输入的情况下,人在心智中依旧能够获得其印象的一种认知能力。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是一种只包含少数构成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意象图示在人类的活动中是不断出现的。它产生于人类的具体经验,但由于人类可以把它映射到抽象概念中去,因此它可以被用来组织人类的抽象概念。

根据心智哲学的属性二元论,意象由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构成。“意”是其“心理属性”,“象”是其“物理属性”。意象的心理属性是指“感知对象在感知主体的心理中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属性”;意象的物理属性来自于表象,是认知主体通过身心对外界物象感知后的心理图景。一个意象的生成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图示身心互动的结果;意象的意义通过意向性指向语言现实。

意象涉及心象、语象和物象,分别对应于心理世界、语言世界和外部世界三个世界。意象生成的关键在于心与物之间的互动模式。Gibbs认为“意象图示一般可以定义为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①Gibbs提出,意象图示是人的自组织系统中的捕获器,像平衡、源―路径―目标、抵抗、垂直等图示都反应了一个系统中出现的稳态点。在经历了感觉和知觉认知后,主体凭借想象的认知能力,对感觉和知觉进行心智抽象,思维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身体活动,进入意象思维阶段,不需要通过身体的实际发生来激发思维。

三、心觉概念词汇的意象图示分析

心觉是抽象的大脑智能活动,其语义势必通过隐喻认知手段依托其他具象事物得以传达。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媒介,寻求事物的一般特性,使人们对事物的描述控制到最少却又大体有效地程度。以下将从意象图示理论分析心觉概念词汇的意义形成过程。

1、意象图示分类

意象图示不是具体的形象,而是抽象的认知结构。它脱离了具体的、丰富的形象,只包含少数构成成分和简单关系的结构。常用的意象图式是有限的。Johnson 在他的的《心中之身》 (1987) 中提及了 20多个基本的意象图式(按照惯例意象图示使用大写字母):CONTAINER(容器),BALANCE(平衡),COMPULSION(能力),BLOKAGE(阻塞),COUNTERFORCE(抵抗力),RESTRAINT(限制),REMOVAL(移动), ENABLEMENT(启动),ATTRACTION(吸引), MASS-COUNT(集聚-计数), PATH(路径),LINK(连接),CENTER-PERIPHERY(中心-边缘),CYCLE(循环), NEAR-FAR(近-远),SCALE,PART-WHOLE(部分-整体),MERGING(合并), SPLITING(分离),FULL-EMPTY(满-空),MATCHING(匹配),SUPERIMPOSTION(叠加),ITERATION(重复), CONTACT(联系),PROCESS(过程), SURFACE(表面),OBJECT(物体), COLLECTION(集合)。

每一个意象图示都有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比如意象图示CONTAINER这种空间关系包含基本要素:里、外、边界。是因为这种空间图示始于人的身体是一个三维容器,由于人体的特点和地球的引力,人与外部世界的这种关系首先形成一种空间关系。如:in, out等词汇,人们从空间结构获得了这种图示,又将它用于对世界其他经验的建构,即将其他非容器的事物、状态等也看做是容器,并以此来认知和描述。

2、心觉概念基本意象图示

心觉概念的词汇族群中这些词汇代码的“原始指称对象是动物生理本能行为,或是天地自然常规表象,但它们都根植于人类对光的体觉,从而被赋予“光”的共性内涵,共享“光”的语义根基,构建了悟是光概念结构。”②意象图示在经验中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组合起来整体出现。基于“悟是光”这一心觉概念,心觉概念意象图示由PATH 和SUPERIMPOSITION的组合而成。

PATH 的基本意象图示如图1所示:

在自然世界中,发光或者反射光都是从一个物体出发,经由一定的路径,到达一个终点。因此,图1中的PATH意象图示可以表示光线这一物象。在抽象心觉意象中,表示的是想法、意见、理念、主意和道理等人的心智世界的“悟”这一概念。

SUPERIMPOSITION的基本意象图示如图2所示:

图2表示两种物体的叠加,在物象世界中即表示“光”作用于“某个物体”之上。由此延伸到抽象的心象世界中,表示某个想法、知识、领悟、观点或者判断作用于人的心智之上。

3、心觉语义分析

3.1 心觉概念中的形容词表义

形容词通常用于表示事物的特征、属性、性质和程度。心觉概念中的英语词汇主要有:clear,brilliant和smart。一下将通过意象图示理论分析此类形容词是如何从物象到意象再到语象的。

下图是此类意象图示的基本图形是,它是由多个箭头,也即多个PATH(图1)图形组成:

图3

图示表达的是brilliant的基本意义,是指“闪耀光辉的”,比如:

例1:At night these streets are brilliant with a pearly radiance of electricity.

夜里,珍珠般的电灯把这些街道照得一片辉煌。

当人们积累了足够多的关于物象关系的体验时,就会将这些具体的体验应用到其他一些相关的抽象的体验中去,应用具体的经验去诠释其他的抽象的经验。当用PATH的意象图示投射于抽象经验的认知体验活动时,PATH的意义也就投射进去了,从而在抽象的心觉体验中产生出隐喻的意义。智慧意识的领悟和明白如同光芒闪耀,所以出现以下的句子:

例2:She had a brilliant mind.

她头脑聪明。

3.2 心觉概念中的动词表义

心觉概念中的动词很多,比如see,know都是基于光的作用于人眼,进而延伸到人的心觉活动中去。在此选取一个较为复杂的英文单词dawn进行分析。比如,以下的例子:

例3:It was dawning as we left.

我们离开时天开始亮了。

“dawn”是“拂晓、天亮”的意思。具体的、具象的、物理的意象是,从黑夜转向白天的时刻,太阳光照耀大地,从黑暗转变为明亮,至此,光亮照射在世界万物之上的意象图示形成了;当人们的抽象思维中产生了,“由不明白转向清楚”,则会联系到具体的意象图示“光亮照射在世界万物之上”,指代“了解”、“悟出”,表示意识由“黑暗”转向“光明”和“明亮”。明白、理解的抽象概念可以由具体的词汇表达出来,在于意象的相似性,因为明白、理解的意象也是心智这一主体抓住了某个具体的知识、理念、想法和道理,在意象上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对某个事物(具体或抽象)的把握。

不同于“发光”的概念,此处主要体现为“照亮”,它的意象图示可归结为:

图4

3.3 心觉概念中的介词/副词表义

心觉概念中的动词表达有很多是V+Preposition/Adverb的动词词组形式。接在动词后面的介词或者副词通常表示的是空间方位概念。空间方位意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意象,前、后、左、右、上、下、中心和边缘等基本空间概念存在于很多抽象和具象的世界中。方位意象的来源是物理世界的空间方位。认知研究者认为,因为人类生存在这一物理世界的多维空间中,高强度的直接体验性使得方位意象延伸到很多概念之中。比如英文中的“up”,基本意思是:向上的、 在上面、在高处、起来、向上、由低到高。比如:

例4:They were climbing up a narrow mountain road.

他们正沿一条狭窄的山路向上爬。

相同的,在心觉概念中也有这样的一些词组。比如词组Wake up(醒来):表示stop sleep and get up。意指,唤起某人注意、回忆;使认识到,对意识的唤起。

例5:Do not wake the baby up.

别把孩子吵醒了。

四、结论

我们通过在现实世界中的身体经验(如感知环境、移动身体、发出动力、感受力量等)形成了基本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再通过隐喻,转喻机制的扩展和转换,就可形成更多的范畴和概念,特别是抽象的范畴和概念,形成了心觉概念词汇意义的隐喻性扩展。

意象图示赋予抽象心觉概念词语以意义,词语和结构的各种语义都可以借助意象图示进行分析。意象图式可以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能够组织起大量具有相同抽象结构的不同领域的人类经验。 词汇在抽象域的延伸是由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意象图示为隐喻映射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意象图示把体验行为与语言行为联系起来。意象图示是大量经验的抽象概括。我们的经验可以无数,但是意象图示的数量极少,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意象图示来组织和理解无限的经验。

参考文献:

[1]Lakoff,G.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5.

[2]Taylor.Metaphor of Education[M].Heinemann Education.1984.

注释:

①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p189

②彭雪华,《“悟是光”概念结构的认知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43卷第4期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迷思概念 创造性思维 概念转变 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45-03

为了帮助创新型人才更快出炉,同济大学于2006年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tudent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简称SITP)。目的是使本科生尽早接受科研训练、尽早熟悉企业、了解社会实际,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而“迷思概念”往往在大学生的科研活动中起到负面作用。所谓“迷思概念”是指一个人或者一群人依据自身经验所形成的一种自认为合理的概念,它是基于日常经验对事物或者现象做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与科学概念相背。在科研中把有悖于科学概念的“迷思概念”转变为“创造性思维”,应是实现SITP的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科研活动中“迷思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李雁冰详细地介绍了“迷思概念”在科学教育中的特点。在SITP中,以化学学科为例,本科生的“迷思概念”主要来源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片面理解、教学或者传媒的误导,与科学教育中的迷思概念具有共同的特点,但是也有特殊的表现,例如:

(一)独立性

许多“迷思概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属于个人私有。例如,个别同学认为“水蒸发之后就消失了;化学反应就是产生不可逆的变化的反应”等。甚至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迷思概念”。这些都是因为迷思概念将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加工进行解释,用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的理论,所以其概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质。

(二)普遍性

即使对于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许多人都存在迷思概念。例如,下面几个描述经常很多老师和学生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凝固和沸腾是一种化学反应”、“水具有溶解盐的力量”、“熔化和溶解是同样的”、“化学键能够储存能量”、“水蒸气分子比冰分子要轻”、“酸碱混合得到中性的溶液”、“打开化学键释放能量”等。

(三)隐蔽性

在科研活动中,学生的迷思概念(来源于生活,学习,文献,导师讲解,实验室组会,周围观察等)一般不会明显地显露出来,但是在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却往往自动地去运用迷思概念。比如,刚开始做实验的同学往往以第一次的成功作为范本,如果实验现象等出现差异就认为失败,而指导教师却很难帮助学生发现此类问题。

(四)易变性

迷思概念在刚开始科研活动的同学中体现出明显的易变性,容易出现也容易被纠正。针对易变性,正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科研理念,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起点。

(五)异质性

失败的实验往往预示着不一样的珍贵结果,“迷思概念”中也可能闪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学生们做SITP的目标明确,以实现目标为成功的标准,忽略了科研最根本意义在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反映出学生经验的褊狭或者思维的简化,创造性思维要跳出迷思概念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电脑病毒可以通过电源线传播”,因此关机后必须拔下电源,这个迷思概念里面蕴含着高压线中传输弱电流信号的可能。由此看来,理解并判断迷思概念的不同意义和价值在科研活动中对创造性思维是有帮助的。

二、 SITP中“迷思概念”的发生机制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的本科生主要是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基本上刚开始接触专业课或者是尚未学习部分专业课,到实验室这个陌生环境之后,很多事物都是新鲜的。这为“迷思概念”发生提供了丰富的土壤。究其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高中阶段“迷思概念”的延续

很多研究表明,高中生最经常发生迷思概念的学习部分包括化学反应中化学平衡以及化学键的概念。例如,学生普遍存有与化学键相关的迷思概念:“分子是由独立的原子组成”、“只有两种化学键,即共价键和离子键,其他的都只是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键”、“极性共价键化合物中有带电物质”等。这些高中生经常发生的迷思概念因为缺少改正的契机,往往在大学生中也同样容易出现。

(二)实践中得到错误的示范

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基础实验,教学目的是为了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基础实验主要是验证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这类实验成功率极高,涉及的知识面较窄。因此,“化学实验很简单”、“化学实验非常复杂”、“科学与技术是同样的”等迷思概念矛盾地存在于很多同学思考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设计性或者综合性实验训练,开始SITP的大学生经常迷信于自己在实验室初期见到的各种操作等就是最标准的操作或实验手段,而且这类迷思概念还具有传播性,往往被当成正确的方法教给下一位同学。这些在实践中得到的错误示范因为不会造成大的问题,往往被老师忽略,形成根深蒂固的概念。

(三)文献和资料的误导

“文献中报道的都是正确的”,“我按文献做实验结果重复不出来,所以文献错了”这两个迷思概念非常普遍。学生阅读文献数量有限并且固执于文献的方法,迷信文献和迷信专家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证实文献中已经证明过的结论,难以脱离理论教学的束缚。

(四)教学的误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也会是一些“迷思概念”的起因。因为时机或者时间因素,教师通常把大量应该注意的事项或者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给学生,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等原因,不能够彻底或者完整地理解相关知识。一旦在其头脑中留下一些似是而非概念,往往转化为迷思概念。

(五)社会风气的误导

现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成为“迷思概念”产生和传播的重要途径。“读书无用”、“大学毕业就是失业”、“上学不如打工”等概念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缺少对于科研的执著和热情,参与SITP是为了学分或者奖励,从出发点上就是错误的。

“迷思概念”一经形成之后,往往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学生头脑之中,并形成相对固定的信念。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如果“迷思概念”形成程序性知识,它在科学教学中将很难进行概念转变。针对以上几种可能导致“迷思概念”产生的原因,在计划实行过程中,学校和导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等进行相应的理念性或者概念性的转变,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甚至科学发展观概念转变,从“迷思概念”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三、观念转变:从“迷思概念”到“创造性思维”

科学研究应该面对的是未知世界,是对未知的探索。创新性思维的缺失往往导致大学生创新行动的参与者不能得到必要的锻炼,经常属于实践性质的综合性实验,而这不是这个行动的初衷。那么,如何掌握并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以前的研究,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尝试:

(一)学校教育层面:首先要破除“读书无用论”等迷思概念,进行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的教学改革

首先,强调智力和思维的重要性,而不是不停地加强基础知识传授。智力是以思维为核心,而知识不是思维,它们是两个概念。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其次,打破学生在思维方法上的形式逻辑依赖性。在科研中,过于重视形式逻辑往往导致只重视结论。但是科学的发现并不仅仅是靠推理创造出来,而需要发现问题、开拓思维、突破传统概念框架,运用联想和想象触发灵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最后,应该破除传统思维的束缚,加强科学史的教育。破除学生面对科研问题时不爱钻研、不善存疑、不会分析、不勤动脑筋等顽疾。

(二)实验室层面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应该是最高的。即使“迷思概念”再顽固,遇到真知灼见时也应该能够被科学概念转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强培养。首先是导师,应该以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作为课题的研究方向,通过访谈和安排学生撰写实验计划等发现学生在面对课题时可能有的“迷思概念”,并从“迷思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思维闪光点的进一步认识与深入思考,从而启发其“创造性思维”。其次是周围环境,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进入了以导师和研究生为主的科研环境。细致认真的学生能够在无形中破除很多固有的“迷思概念”,改变对科研活动的看法,并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能力。最后是组会或者学术会议,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接受新知识与新技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与吸收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法门。

(三)个人层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迷思概念”也是一种概念,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入实验室,那么一个个迷思概念将被自己转换为科学概念。首先,依赖大量资料和文献的阅读,通过分析比较,应该能够破除“文献都是正确的”这类迷思概念,能够以批判和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解读文献;第二,就是撰写研究计划,要求能够跳出文献的窠臼,发展出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或者新实验。这个过程应该有导师的参与,指出不足与可能的方向。但是不应该越俎代庖,应该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为主;第三,在于做报告,通过学生亲口讲出自己的思路与具体的实验思想,进一步改变其固有观念;最后,在于动手,想得再多也不如实践,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把先前的一切构想变成现实。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开展与研究生科研活动完全不同,不能以撰写论文为目标,其重心应该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不是把研究生教育提前到本科阶段,而是锻炼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破除大学生中固有的对于科研问题的“迷思概念”,正确地处理“迷思概念”和“创新性思维”之间的矛盾。通过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力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雁冰,刁彭成.科学教育中“迷思概念”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5):65-68.

[2] 王秀荣,范林,魏锐.化学反应的阶段隐喻及迷思概念[J].化学教育,2012,(9):69-71.

[3] W. C. Galley. Exothermic Bond Breaking: A Persistent Misconception[J]. J. Chem. Educ., 2004, 81 ,(4): 523.

[4] J. P. Birk, A. E. Lawson. The Persistence of the Candle-and-Cylinder Misconception[J]. J. Chem. Educ., 1999, 76, (7): 914.

[5] M. Whitfield, E. Vitz. Demonstrating Void Space in Solids: A Simple Demonstration To Challenge a Powerful Misconception[J]. J. Chem. Educ., 2006, 83,(5): 749.

[6] 王亮功.以创造性思维为目的-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改新方向[J].科技导报,1998,(4):3-6.

[7] 陈静.高中化学“迷思概念”的转变[J].考试,2009,(33):180-182.

[8] 刘瑞东.高中生化学平衡迷思概念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06,(8):44-47.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是学生在枯燥的文化学习中的自我放松。传统的美术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日后的小学生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从各个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力求美术教学可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在新课改理念之下,一定要重视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价值。小学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始,同时也是孩子接受最初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而这一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孩子思想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新课改之前的教育模式多半是应试教育,而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应试教育模式中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逐渐显出其僵硬性的弊端,同时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活动当中,除了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同时能够使学生的洞察能力、记忆力等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语言的引导,使学生自己去感悟美术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形成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目前的社会是物质和文明共同发展的社会,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同时展的趋势相一致,满足了时展对其提出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新要求。小学美术教育应当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推动我国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

二、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说,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应试教育,在该种理念的影响之下,美术教学的地位很低,很多人对美术教学不重视,认为其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通常人们会认为美术教学就是教会小学生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但这些认识还只是很片面的认识。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之下,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由于学校不重视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因此师资力量不齐全,老师专业素质偏低;教学设备落后,无法顺利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活动一味追求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美术只是一门辅助的课程,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等等。

三、新课改理念下从新认识美术教学

学生学习应当使保持一个愉悦、快乐的心情,小学美术教学在这一方面应当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美术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画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勾勒出一条条魅力的曲线,绘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孩子的想象力是天生的,我们不应该去抹杀,而是应当让他们自由的发挥。

了解小学美术的教学目标很重要,其重在每样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其能在枯燥无味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培养一个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天真的,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内心做真实的反映,不会有丝毫的修饰。虽然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符合实际的现象,但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美术教学抛弃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转而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四、新课改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方法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美术教学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改变传统美术教学的不足,笔者有以下几点创新意见:

1.理解学生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想法。首先,要了解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日常心理,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其内心真实的想法,同时也体现了自己对学生的尊重。其次,在了解学生想法的基础上,放下老师的身份,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们交朋友,使他们将你当做知心姐姐或者知心哥哥,能够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向你表达,形成一个轻松、平等、欢快的教学氛围。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作为美术老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应当鼓励孩子发挥其创造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预孩子的思想。通过大量的研究,让孩子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表达自己内心的意志,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要注意自己在美术教学当中的地位,其不是教育孩子如何运用创造力,而是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会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其孩子的自身优势能够充分地展现。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动中,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学会尊重他们和理解他们。

2.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不需要老师的督促,自己也能够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都依赖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设。比如,在教授学生画太空场景的时候,有部分老师会请一些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宇航员头盔,假象自己在太空当中漫步,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在这样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到了内容。

3.重视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现在画纸上。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只要和美术教学的目的相一致,都应当鼓励,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其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想象力是基于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基础上形成的,这是学生对原来物体的自我加工,画作是他们内心的最真实想法,老师应当最终学生的这一付出,对其审美能力要给予肯定。创造力要求学生在美术绘画中具有创造性,其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各方面思维,对原有物体进行创造,有利于其逻辑思维、模仿能力、灵感的培养。

4.学会鼓励和肯定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无论学生创作的作品质量好坏,只要其是用心、认真的在创作作品,都应当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对今后的创作也更加有积极性。及时学生绘画出的作品可能与教师的期望有出入,也不要一味的批评学生,而要在了解学生的真实意图对其进行讲解,使学生不会丧失对自己的自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美术教师应当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灵活地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平等、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蒋乾杰.小学美术课改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师版),2007,(9).

信息分析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 稳心颗粒;老年;心律失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1.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081-02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nxin Granules in elderly arrhythmia patients

OU Wense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aoyao City, Gaoyao 526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nxin Granules in elderly arrhythmia patients. Methods: 60 cases of elderly arrhyth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nxin Granules and Propafenone were separately given for 4 weeks, the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wo group were 86.7% and 83.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6.67% and 16.67%,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Wenxin Granules; Elderly; Arrhythmia; Effect

心律失常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其发生率为100%,而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5%~10%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本文总结了稳心颗粒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8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62~89岁,平均71.5岁。53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9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17例合并脑血管疾病,13例合并糖尿病,11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全部患者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提示为心律失常,同时具有心悸、乏力、头昏、胸心前区不适等表现,且排除了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 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1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规律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血糖及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疗效标准评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于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1],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悸、乏力、胸痛等症状明显较治疗前改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17例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期前收缩的发生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了68%;对照组16例患者恢复了窦性心律,期前收缩的发生次数较减少了6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1例患者出现口干,1例患者出现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均自行缓解;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头昏,1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2]。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异常的自律性、消除触发机制、消除折返等机制发挥作用。普罗帕酮是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心梗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但是长期应用提高猝死风险和总死亡率[3]。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琥珀、三七、甘松等复方组成,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宁心复脉的功效,是抗心律失常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逆转心肌肥厚等作用,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4-6]。稳心颗粒的成分之一甘松含缬草酮,缬草酮具有膜稳定作用,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钙通道、延长动作电位和不应期、打断折返激动等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7],王凤梅、聂文书、李克乐等报道过稳心颗粒改善心律失常的确切疗效[8-10]。本研究显示稳心颗粒对改善老年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好,稳心颗粒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心肌缺血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双重作用,对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心律失常患者远期及预后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

[2]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8.

[3]张新军,黄晓莉,葛宁,等.稳心颗粒改善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及安全性的观察[J].华西医学,2004,19(4):563-564.

[4]李书超.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65-166.

[5]王静杰,刘庶珠,秦宝龙,等.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82-83.

[6]赵世明,卞淑华,李清秀.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119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191-192.

[7]王艳民.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2(23):3-5.

[8]王凤梅,王亚文.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5,27(4):302-303.

[9]聂文书,罗兴林,邓辉胜,等.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4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