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1
摘要:本论文概述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总结了根据授课对象不同采取分层次研讨式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效果,指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所需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研讨式;食品微生物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185-02
一、前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实现了食品生产的平稳增长,食品行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8.8%提高到2014年的10.0%,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食品消费需求将有刚性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会继续加快;产业将进一步整合集聚。食品科技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成为高校专业教育的重大课题。食品微生物学,是国内外食品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必考的重要课程,是食品类专业中联系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重要纽带。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湖南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学组,根据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不同层次的食科类专业学生实施研讨式教学模式,并不断总结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经验效果,以期在食科类专业教学中推广,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素质。研讨式教学,起源于德国大学,到第20世纪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目前逐渐在国内高校推广[1]。对大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了独立自主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此外也促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2]。因此,研讨式课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讨式教学在不同层次学生中开展的研究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不仅是食品类专业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与饮食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拓宽它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探究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的亮点、热点、基本点等,都需要深入地研究分析。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涉及食品相关专业的多个层次,如湖南农业大学校本部一本学生、国际学院二本学生、东方科技学院三本学生。因此,必须根据各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态度、目的和习惯等多方面入手,了解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所以,食品微生物学教学需根据学生不同,教学目的是不同的,采取不同的研内容和形式等。
1.针对一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学生对待学习的主体意识直接决定着其学习的行为和效果。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一本学生学习基础扎实,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自主和自控能力强;对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非常关注,对行业动态了解甚深,视野非常开阔,且危机意识强。因此针对一本学生,可以展开文献式、进展式、热点式、案例式等形式的研讨教学。以文献式、进展式研讨为主,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优势,既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引领学生走向科技前沿,又能扩充课堂的知识容量,拓展学习内容。关于文献式、进展式研讨,国内外还没有太多描述,但在国内外很多研究生团队中这种模式被采纳的很多。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也可以参考这类方法,教师提供相应的中英文优秀科研论文或者前沿进展资料,学生就文献发表认识探讨。培养学生阅读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同时接触教材以外的新知识,加强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热点研讨则结合前沿科学和社会需要,激发学生及时关注社会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设计与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相关的微生物宏基因组学、营养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肠道微生物、生物防腐剂等进行研讨,开阔学生视野,与时俱进,培养创新意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环境,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热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会局限于课本和资料,不会形成学习优秀却性格自私而冷漠的情况。同时,本课程通过部分案例的引入,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角色,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鉴于一本学生知识掌握牢固,自主学习能力强,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案例式研讨可以设置较为复杂的案例,如以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解决工厂食品腐败问题,建设某已发酵食品生产线等为案例,充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一本学生的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新颖前言,学生自主学习程度高,老师以引导为主,课堂教学师生都收获颇多。
2.针对二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国际学院的二本学生,普遍家庭条件好,学生个性鲜明,聪明灵活,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但个性懒散和自控能力较弱,对学习的兴趣不能持续,知识掌握凭个人喜好,部分感兴趣的章节或者科目知识掌握牢固,部分趣味性不够的章节了解不深。因此针对他们,展开以热点式、情景式、案例式研讨为主。热点式研讨可以进一步发挥这一层次学生思维活跃和表现欲强的特点。同时,对一些趣味性不强的知识点,设置情景式研讨,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克服懒散、自控能力不强的缺点,为获取知识提供充足的场景设计,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高教学成效。如粮库储藏中防霉技术、生产车间的微生物控制、草莓蓝莓等水果采摘后的保存,甜酒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等情境设计,从而让学生主动掌握有害微生物的控制。而案例式研讨主动是培养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合适难度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如设计家庭剩饭剩菜的处理、超市酸奶的选购、面包的制作等案例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的来说,热点式研讨在这类学生思维活跃的基础上,以启发为主;情景式研讨在这类学生学习兴趣不一、自制力不强的条件下,以带动、强制式为主;案例式研讨,综合考虑实际问题和理论支撑,充分考虑学生懒散又活跃的特点,设计合适难易程度的案例,课堂教学老师以引导、参与和监督为主,教学效果良好。
3.针对三本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研讨式教学。三本学生,较之一本、二本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课堂参与和互动程度不高,且这类学生家庭条件好,学习和生活的依赖性强。针对这类学生的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既要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又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针对他们的课堂主要以专题式、实验技术式研讨来巩固基础,以情景式和案例式研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题式研讨: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分为专题研究和讨论,在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中可以注重专题讨论,老师引导全班就相关专题进行研讨,然后进行总结归纳,如可以把微生态与食品酿造、微生物与机体免疫、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章节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同时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与实验紧密相连,理论联系实验,进行实验技术研讨。如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计数、菌种鉴定等相关内容可以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提高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程可以把热点问题、特殊案例引入到情景模式中,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的角色,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如设置酸奶的制作技术、粪便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等案例或热点,启发学生关注书本外的知识。总之,针对三本学生的课堂,老师以主导教学、参与研讨、启发思考和监督执行为主,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总结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尝试采取新的教学方式:研讨式,让学生参与到授课中来,并养成乐于探索研究、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本教学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尝试了文献式、进展式、专题式、热点式、操作技术式、情景式和案例式研讨形式,受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喜爱,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教学改革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效果评价一时难以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既要合理设置课程考核项目,又要在学生中展_广泛调查,以学生的成长收获来评判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2
一、以考试说明为本,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生物试题,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
1.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把握复习的大方向
以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变化,更着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强调了知识间的综合性。因此,加强对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复习教学的重点。
2.认真研究近两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体会高考的命题原则,把握复习的深度与难度
把握复习的深度:生物学科高考试题以从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将避免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命题上“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反对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以及简单再现,提倡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方面热点问题的关注;它意味着试题要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的题目,将更多的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或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或通过提供的知识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本,没有必要追求超出课本以外的知识点。
把握复习的难度:教育测量理论认为,对试题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考试的目的。如果考试的目的是用于选拔和录用人材,就应该努力使试卷的难度值接近录取率。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年年递增,录取率不断提高,这就必然要求适当降低试题的难度。另外,从支持和鼓励高考改革的角度出发,试题也不宜过难,应定位在中等水平左右。
那么对于在高考命题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题型、新的角度、新的背景,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知识迁移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这一问题应如何对待?
我们只有在复习中重视知识结构,着意各知识间的关联点,在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多提出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生物科技热点,抓住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中着眼于偏难题的训练,只能是浪费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二、注重应用,把握热点
高考是以选拔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但又要建立在中学教学的基础上。要选拔真正的优秀人才,必须注重考生在灵活应用知识方面的考查比重。这点实际上要求新一轮的高考生物试题,是对经过了多年的研究、探索所形成的生物试题的风格和特色如何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因此,强调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强调考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许应该成为新一轮高考生物试题应继续保持的特点。强调运用,怎样将死的知识考活,这也是对所有高考科目的试题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对于困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诸如当前旱涝灾害及洪水灾害的生物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途径,人口、农业、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都可在试题中反映出来,突出生物学在信息、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把握全球重大的自然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在试题中得以体现,历来是生物高考命题的一项原则。这样的试题既突出了生物学科的实用价值,又强调了它的杜会功能以及它在所有国民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中学生物教学的正确导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更高层次来看,对巩固生物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有现实和深远的巨大的示范效应。例如用生殖、遗传的知识,可以回答有关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过程和原理。掌握了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回答有关"人类基因组"的一些问题。又如有关环保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检测,如何治理等,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的实例。
三、认真研究实验问题,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如:要明确实验的主要8个步骤:目的、原理、对象、条件、步骤、对照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所涉及的考点:主要分三大方面。(1)按认知层次;(2)按实验过程来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原理和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设计实验步骤等);(3)按生物实验对象的结构层次和知识范围等。
四、帮助学生总结答题技巧
1.首先从大量题目信息中,捕捉相关的学科信息,归纳成学科中的问题,再通过对知识点的串联、并联、迁移、转换、分析、综合等方法加以解决。
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
第一,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例如换一种方式表述条件、将图表转换成文字、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2.灵活解题。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例如“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的实验题,并不能与教材中某个具体实验对号,它所考查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实验步骤是否具可操作性,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能否有效控制实验变量、排除干扰实验的因素等。
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3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要注重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学习
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等联系起来。
二、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联系
生物学教师,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尽可能联系、类比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三、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加强学科内知识点概括、综合、归纳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知识网。可以将教材知识结构重新组织,分成这样几个单元: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
2、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关注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生物学的热点,主要是指哪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问题,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而不是指偏、难、怪的内容。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联系实际则是指将生物学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
3、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可多采用引导式教学。例如,复习细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导式,什么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有哪几种方式?每一种方式有何特点?细胞分裂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何意义?细胞分裂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何联系?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一步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串成链、连成网。在一些跨学科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热点的内容中可以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在探索性的实验教学中应多采用过程式的教学。在高三的复习中,尤其要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识图、实验设计和操作、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因为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会考查到。
四、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真正弄懂实验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设计的科学依据。要让学生掌握整个中学阶段生物学实验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对比实验法、单因子实验法等。同时应增加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实验,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要注重教学反思
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4
【关键词】关键词微生物学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微生物学是一门以独特技术研究微小生物的学科,就课程本身特点而言, 内容繁杂枯燥,逻辑性相对较差,而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如何把握专业特色,,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难以观察,使得微生物的形态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微生物离不开显微镜,而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上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只能通过照片;研究微生物的生理、遗传等微观世界的内容时,只能借助一些挂图或推理,很多东西需要靠想象来理解;因此学生课堂吸收率较低,需要花费较多的课外时间来消化课堂上的内容。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模式得到改变,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的手段,扩大了视野,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得原来靠想象理解的东西变得一目了然,实际上降低了课程内容理解上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吸收率;还可以增加课上的信息量,提高课时利用率。多媒体辅助教学所造成的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奇妙生动的微观世界,充分调动了学生多方面的感官机能,提高了对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病毒增殖”章节,将病毒的增殖过程以FLASH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通过短短几分钟观看动画的过程,学生对病毒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既掌握了病毒的形态、结构、组成,又掌握了病毒的增殖过程等,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多媒体教学重复性好、利用率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既减少了经费开支,又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业务。
二、归纳对比式教学
微生物学知识点较多而凌乱,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点,四大类菌的菌落特征等。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需要对其进行归纳对比,比较异同,这样才能使知识层次更加清晰,便于学生抓住重点,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
三、启发式教学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讲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时,先告诉同学通过染色后,菌被分成了两类:呈现紫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呈现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学生会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此时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接着讲细胞壁的构造,引导学生自己从中找到答案。这样可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前后所学的知识,并且准确掌握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这一知识点。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摆脱课堂知识的枯燥乏味,提高了知识的可接受程度。
四、“热点问题”教学法
热点问题是媒体报道最多、也是大家最关心、最深入人心的问题。对于那些与微生物有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如能“趁热打铁”, 则可引导学生用已知的信息建立联系, 获得知识。如禽流流行时,在讲到“病毒”章节时,先简单描述禽流感的流行概况, 此时同学们表现出兴趣浓厚、互相交流, 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大家思索和讨论: 禽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 此次流行的型别是什么, H和N都是什么含义, 针对禽流感采取什么措施等,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互动的教学情境, 既可使同学们有目的地去学习, 又可活跃气氛, 调动思维,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又如,讲到“伴孢晶体”时,可简单说明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和“生物农药”, 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
结合热点问题进行教学, 因图片丰富、内容详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而深受学生欢迎, 这种授课方式, 既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 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五、实验教学与课程相配套教学法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要联系生产实际,让学生了解实际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作用以及研究方法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为了保证实验的上课质量,达到预期目的,学生的实验课采取分小组的形式进行,通常是2人一小组,10人为一大组进行,保证人人有全过程动手的机会。实验课时告诉学生,制片如制作优秀,可被拍摄保存下来,并将引用到下一届学生理论课的多媒体课件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5
关键词:二轮复习 热点专攻 系统化 专题教学 分类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43-02
在高三生物的复习过程中,经过了一轮系统的复习,对于教材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于主干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和深化。二轮复习,则进入了复习的关键期,是一轮的浓缩。在本轮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建构一个多维化的、系统化的生物知识网络,在错综复杂、繁索无序的知识点中找到纵横关系,去粗取精,化繁为简,轻松地掌握重点,准确地捕获考点,用最高的效率对知识体系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归纳分类总结。
笔者在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对于二轮复习中热点题型方面有一定的探索和总结。高考命题主旨是:依据考纲,但不拘泥于考纲;源于教材,但要高于教材。考题注重基础,贴近教材,但主干知识年年重点考查的就是我们所谓的热点题型。
1 图形类
1.1 概念图类
概念图是从图示形式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其主要目的和作用是直观而形象地理清生物学概念之间的独立关系,从属关系,使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系统化,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策略:
(1)识别图中概念和箭头,通过箭头方向找关系。
(2)寻求图中知识契合点,快速找到知识迁移。
(3)根据信息提示,具体分析作答。
1.2 图解类
图解类就是以基本理论知识为载体命制的一种信息,处理分析迁移题,有示意图,模式图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解图的能力。
教学策略:
(1)读图,识图,提取有效信息――找桥。
(2)将信息与教材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架桥。
(3)析图,解图通过联系,将问题与信息知识连贯――渡桥。
1.3 系谱类
系谱类题型是遗传题有的题型,以方框圆圈线段等表示遗传信息,亲子世代,婚配关系等遗传学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遗传学规律的理解、应用、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策略:
判断显性:无中生有必为隐,有中生无必为显,隔代相传多为隐,代代相传多为显。
判断遗传方式:如果是显性,父病女正非伴性,如果是隐性,母病儿正非伴性。
(1)写出系谱图中相关人员的基因型。
(2)计算概率。
2 表线类
2.1 曲线类
曲线类题型以直角坐标图形体现,通过横纵坐标信息提示,曲线的变化趋势,来揭示生物知识点中内在的联系,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策略:
(1)明确变量:依据横纵坐标提示和相关标注,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
(2)看清走势:通过曲线变化趋势,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3)抓住线点:上升线、下降线、稳定线、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起点、终点,这些都是关键信息。
(4)联系问题,解答问题。
2.2 表格类
表格类题型是生物试卷中常有的题型,突出特点是以表格的形式把有关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结果等呈现出来,表格中能蕴含大量的信息。全面考查学生对表格的处理、分析、提取、概括的能力。
教学策略:
(1)识表:明确表格记录的各类信息,分类归纳。
(2)审表:明确行列标题,找出各种变量。
(3)析表:依据数据,文字提示,找出行列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
(4)用表:结合问题,运用有关生物学知识,解答问题。
2.3 柱形图类
柱形图又称坐标直方图,是将数据直观化呈现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审图信息,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解答的综合能力。
教学策略:
(1)明确横纵坐标及直方图含义,找出有关生物学知识点。
(2)分析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与直方图的关系。
(3)推理分析,图文转换,正确解答。
3 情境类
该类题型的试题设计是以文字叙述为主,创设新情境,并同时辅以图象,数据等信息,问题的设置往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易发现,以文字描述层层展开。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策略:
(1)读取文字叙述部分的新信息,理解创设的新情境中的新知识――获取信息。
(2)结合问题,剔除干扰信息,提炼有效作息,找出生物规律――提炼信息。
(3)运用生物学方法,比较分析归纳等,将已有的旧知识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运用作息。
4 计算类
定量计算题取材主要涉及教材主干知识点相关考查。例如:蛋白质,DN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概率,种群当量,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计算,变相考查学生对生物相关概念,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策略:
(1)依据信息,确定考查的生物知识点。
(2)理顺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思路和方法。
(3)准确计算,注意单位。
5 实验类
实验试题历来是生物高考中重要的题型之一,加强对实验试题的研究,将有益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实验的命题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试题将重点考查结果,结论的推导,图表数据的处理,原理现象的解释,已有方案的评价与修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验思想方法的考查。
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明确要做什么。
(2)分析实验原理,找出涉及生物W有关知识、方法。
(3)确定实验研究因素,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4)设计实验步骤,注意原则。
生物学研究热点范文6
一、遵循大纲,紧扣课本,全面进行基础复习。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在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走向。在教学复习过程中,如何根据《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力训练,是每个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内容,比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这里的理解和分析都是内因的心理过程,人们是无法观察和测量的,如何把这些要求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观察测量的东西,生物学中图表类型及各自的特点,如何用其它表达形式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等问题,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对《考试大纲》进行细致的解读和研究。
坚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和保证。要立足于基础,也就是立足于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高考虽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但不是不考基础知识。考查的内容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现实生活和许多社会问题的解释和解决需要更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既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理化生学科特点决定的。生物科综合测试,无论学科内还是学科间综合都着力于联系现代科技和社会生产生活热点问题。试题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设问不拘泥大纲,在此方面体现的非常明显。因此复习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新教材已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主要还是放在了识记、了解、课外读等层次中,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需要我们予以提示。因此,我们无论是上课还是在设计习题试题时都特别注意创设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思想热点和科技发展情境,让学科知识尽可能由实际问题引出、贴近现实生活出题、结合生活实际设问,同时及时将一些有关生命现象的报道、动向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科技文章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如:复习基因工程等内容及时补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随时将最新消息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阅读讨论,此外环境污染、光合作用、固氮作用等都注重了与实际的联系,并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力。
三、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发现知识的过程是科学本身的基本环节。生物科学发展史是一部人类发现生命、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创造史,记录着人类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经典科学研究的范例、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动人事迹等,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需要具备的技术手段是细菌、小白鼠的培养技术和DNA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技术、DNA的提纯技术等,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另外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也均可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四、重视实验,加强实验能力。
实验考核是生物学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复习难点。实验能力绝不是短期内培养起来的,也不是靠训练几套实验题就能达到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每一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体会不同实验的原理、步骤,从中归纳出不同的实验类型。在实验的归类复习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和比较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教材中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方法渗透到新情境的实验设计中。培养学生领悟实验设计的思想,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验分析和操作能力,尤其是完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联系实际,关注现实,是高考生物试题的另一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时必须突出对实验的复习,通过复习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生物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生物科技发展的热点。目前,许多同学对于生产和生活相对陌生,特别是在城市长大的学生,对农业生产一无所知。平时要养成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关注人体健康,许多问题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
五、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六、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升知识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