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1

看看我们的课堂:繁琐分析,比比皆是;机械训练,屡见不鲜。看看我们的课外:基础知识,做题;阅读理解,做题;综合性学习,仍是做题;名著阅读,还是做题。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语文领域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变成试题,似乎做题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固本,提高,培优;学案,练习,试卷;课课练,单元测,月月考、半期考……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语文学习的所有时间都拿来考试,似乎考分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变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初一就做中考题,八年级还是做中考题,中考前还是在做;训练序列混乱,梯度缺失,层次模糊。只有标准答案,答题套路,应试技巧。长期积累在哪里?生活感悟在哪里?活动体验在哪里?熏陶濡染在哪里?语文,已经和数理化没有什么两样了。语文老师啊,你是不是把语文教成了数学、物理、化学了?

对于很多一线的语文老师来说,语基、阅读是可以通过套路来训练的,而作文则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由于考场作文阅卷的局限性,作文判卷常常变成了批阅硬笔书法作业――作文内容的好坏几乎没有多大差别,真情实感、真知灼见退居其次,字数的多少、书写的妍媸、以及一些开头结尾的技巧倒成了首选。一份语文试卷又常像一份英语试卷,基础知识扎扎实实,人文特色虚无缥缈,读写能力几乎为零。语文老师啊,你又把语文教成了英语。

在课堂上,很多语文教师对思想教育不是不重视,而是非常重视,甚至过于重视。每篇课文都必须拓展延伸,每次拓展延伸都必须联系时事,联系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甚至说教。语言品味、思维训练倒是退居其次了。怎么感觉语文课堂上飘荡着思想政治课的气息?语文老师啊,不知不觉中你又把语文教成了政治。

零散的知识汇编,强化的记忆训练,甚至列举图解,死记硬背……没有思维的流淌,没有艺术的审美,没有文化的濡染,语文又和历史、地理、生物有什么区别呢?语文老师,你又把语文教成了历史、地理、生物。

当然,这是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常见景观,一到上公开课就大不一样了。精彩纷呈的课件里,美轮美奂的画面,缭绕不断的音乐,令人眼花缭乱的视频……声、色、光、影俱备,令人震撼,令人陶醉。但是,殊不知视听感官的享受反而会冲淡探究思维的延伸,扼杀语言品味的深入。语文老师,你真行,又把语文教成了音乐,美术,甚至教成了信息技术。

耕种语文的土地,却播撒别人的种子;没有比这样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更可悲的了。然而,我迷糊了,迷失了,语文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还是需要教成“数学”。语文应以抽象思维为骨,以形象思维为肉。不进行扎扎实实的逻辑推理训练,怎么能保证抽象思维品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形成?还是需要教成“英语”。没有了厚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基本技能,语文就是无本之木,无基之塔,无源之水。没有一砖一瓦的积累,语文素养的万丈高楼又从何处立起呢?还是需要教成“政治”。没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人文濡染还叫什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又如何统一?文道又如何和谐呢?语文教师还担负着教化苍生的社会重任,又该如何在每一节课里落实?还是需要教成“历史、地理、生物”。没有知识的积累、整合,创新,能力又从何谈起?还是需要教成“音乐”“美术”。没有艺术审美,哪来语文魅力?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独特艺术。如果再用艺术的手段展示语文的艺术魅力,不是相得益彰,美上加美吗?还是需要教成“信息技术”。没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参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语文课堂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教学效益一定会大大降低。

现在,只有回到最朴素的问题――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包含其中。生活的外延有多广阔,语文的世界就有多广阔;生活的内涵有多丰富,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根深方叶茂,树大必生荫,土厚山自高,水到渠自成。其实,只要把所有学科的内容、思维、方法、特色加起来,就是语文的整个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2

首先节假日是值得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假日,可充分利用。新课程中专门有“年节风俗”的内容。哲学家常说,一滴水中见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的确如此,即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每逢过节的风俗、吃饭穿衣的习惯,仔细探究起来,几乎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都蕴藏着我们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况且,语文教材、诗词歌赋和文学名著中,涉及节日文化的内容不胜枚举,有的甚至直接以节日为载体,如诗文中经常写道的重阳节,让学生了解重阳的习俗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诗文。

利用节日介绍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春节习俗中象征宇宙起源的仪式是燃放鞭炮,告诉我们春节的本质意义在于开端,春节实际上又是我们除旧布新表达美好愿望的时机。因而可利用春节让学生体会开端的重要性,教会学生在新年里有新面貌、确定新计划,也可以利用春节贴对联的习俗让学生搜集对联,尝试为家里写对联,从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现在回归传统也成为一种时尚,清明、端午、中秋已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也是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体现,利用这样的有利氛围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如鉴赏杜牧的《清明》一诗时,老师可带学生挖掘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在清明时悲伤忧愁的根源。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也可以以此教育学生感谢关爱自己的长辈,感谢培养教育自己的老师,感谢那些为社会各方面做出贡献的人们。

再如端午节,形式上是吃粽子、划龙舟,但在本源上却蕴含屈原的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在学习《屈原列传》时,加以发挥,让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乡的一些风俗习惯,最主要的是激励学生要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又可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既感受到屈原故乡特殊的风俗习惯,又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既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

节日文化中蕴含着很多语文资源。只要语文老师善于去发现、挖掘就一定能找到有助于教学的东西。

其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说:“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随着各地高考自主命题的推进,高考试卷中的地域倾向越来越明显,而《标准》中也说:“各地区、各学校的课程资源是有差别的,各学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这其实就是在要求教师应加强对本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信息。只有对本地区了解了,才能对本地区、本民族产生自豪感。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关注人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其实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中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浓郁地域特色的试题,尤其有自主命题的省份。2006年全国已有十六个以上省市实行自主命题,分省命题要以“发挥地方资源优势,体现地方特色”为主旨,因而各省命题人不可避免地要在高考试卷中打上自己地域的烙印,如北京市卷中出现的北京熟语:“大象的鼻子——能屈能伸”、“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等。重庆市提出要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在自然中生活》的作文题无疑是这一目标的反映。青海卷科技文选了《茶马古道》;山东文言文阅读选兖州府曲阜人颜衎;安徽卷现代文阅读选安徽省知名作家许俊文先生的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乡村的风》,语言运用题要求学生写安徽名人宣传橱窗介绍文字。现在允许一个标准多种教材,教材编撰者就往往会编排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新教材。有地方特色的试题也是理所当然的。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演讲教学;语文人生

人总要学会成长,学会用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如果要问,一个人的三观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很难有人能回答出来,但要说一个人学业生涯中语文学科对于三观的成长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反对,所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课文难度,又或者在教会学生人生道理上都有了跨越,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更加悉心去教导和用心去教学,思考出符合初中生的语文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是语文教学众多方法的一种组成,它意在强调语文老师在讲授初中语文时的精神风貌和交流技巧,用一种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初中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初中语文中运用的“演讲式”教学作具体介绍:

一、“演讲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演讲上的技巧融入语文课堂中去,因为演讲也是基于汉语之上,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处理,在技巧上有许多讲究。总体来说,演讲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共性,就比方说: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就会通过一些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言的转音停顿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疲惫的观众重新焕发激情;演讲者经常会用一些“口号万岁”,都是一种对文字的浓缩,旨在使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等,而将这些技巧就可以用到语文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刻意地去学习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更能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在演讲中,对于演讲者以及讲稿都有非常多的技巧,甚至形成了系统的规范,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演讲者就是语文老师,通过对自己声音的处理以及教学大纲的梳理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舞台,将语文课堂讲授当成做一场演讲,让学生享受到一场饕餮盛宴,整堂课都处在一种被引导状态,跟随老师的思路,被老师刻意去引导,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是一种特色教学,对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及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为了学生去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演讲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演讲是一门大学问,正规来说整个演讲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让演讲者和自己的讲稿都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状态,带动全场氛围,是一种严苛的要求,但是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此,演讲更像是一种魔力,拥有让全场观众呐喊的效果。演讲的成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讲者自身的个人魅力,包括对一些姿态或者声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讲稿的处理。由此可以类比到课堂,初中语文课堂要达到演讲氛围中所凸显的那种激情生动,也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需要老师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一调到底,而是要有变化,值得激情的时候就要激情,值得低沉的时候就要低沉,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改变,多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幽默式语言,使语文课堂不要变得那么呆板;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于自己每堂课教学大纲的处理,这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和上一节课联系起来?又怎样使课堂有意思?这就是对文字的处理,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在大纲上,要将整节课安排得有层次、有质感,使学生感到充沛,对于知识点趣味化,就比如:在古诗词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借用现代语言使一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白话,或者使场景变得有趣起来,加一些历史知识在里面等。只有语文教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将演讲融入语文课堂中,初中语文课堂定然能够焕发出演讲的魅力,充满激情与生动。

综上而言,初中语文课堂“演讲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将原先沉闷、呆板的语文课堂加入一些演讲元素而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更加主动,愿意去听老师讲课,因为有意思!因为有激情!因为更像是艺术!

参考文献: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4

记得刚到马寨中心校报到那天,拖着行李匆匆赶来的我还没进会议室,就被臧校长叫进了办公室。那番谈话我至今还记得,也就在那一刻,我从一个即将上岗的小学语文老师变成了初中语文老师。这里面包含着马寨的实际情况,也有臧校长的期许厚望,也有我的跃跃欲试。

我是幸运的。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七年级语文组的两位老师,贾金瑞老师和张永龙老师的的悉心指导下,我们一起备课上课,一起讨论教学教法,一起预设课堂情境,这个过程很忙碌很充实却也不觉辛苦。是的,合作才能共赢,我始终相信“一加一大于二”,团的力量是无穷的。走过了一个学期,真心最感谢的是他们两个。

语文组每周一次的教研会几乎也总是按时进行。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听课、评课,作为一名新老师,最重要的事学习,因此,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我从语文组其他老师那里也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记忆犹新的是今年的冬至,记得那天下午的第一节,校长和全体语文老师听了一节我的公开课。由于第一次上课太紧张,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有些出彩的课堂环节也没有进行,自己觉得是比较失败的。但在评课的时候,大家的态度都是在包容我,除了指出课堂上的一些不足之外,更多的是鼓励和期许,语文教研组的同志们都暖暖的。校长也一直在鼓励我,相信我一定会越来越好!

学校的各位领导以及每位老师都很亲切,大家对我的态度也很友好。各位领导都很认真,我们的校长、赵主任、卢主任、张书记都非常用心。开学之初我们就集体去开封进行了一次培训。在培训中,我感受了马寨一中同志们满满的爱意和凝聚力,当然,在学校生活中也是如此。学校也会举行一些工会活动,一方面丰富了老师们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大家彼此间的感情,在这里尤其要感谢我们的高主任,每次都忙前忙后,像个姐姐一样。

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大家的课都各有特色,在听完其他老师的课后,我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思考。

自己带的是七年级五班和六班,七年级学生比较乖,也比较单纯。很喜欢一句话,老师要把孩子教得像孩子。所以,我尽量会让他们保持自己的天性。六班的孩子很听话,很有纪律性,高主任带得也很好。五班的孩子比较活跃,给很多老师的印象就是爱接话抢话,但这不正是他们聪明的表现吗?班里整体比较浮躁,班主任吕翔宇老师也很用心,一直在对症下药,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管理。作为副班主任,我也不断从他身上学习。了解班里同学的家庭信息背景,在课余时间,会找一些同学谈心,做好他们的心理工作。在管理班级方面力求公平,尽量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奖罚分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平时成绩还不错的五班和六班,期末考试的成绩不是太理想,这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我自己也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总结,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这个学期,感觉自己对于教育教学有了一定了解,但还不深入,需要学习的东西依然很多。做得不足需要改进的有:

一、多学习,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及时做好反思和总结;

二、认真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关注再多一些;

三、学习一些教育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5

关键词:语文学科;作文教学;三维构建;缺失;构建

据笔者调查,当前苏南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种种尴尬与无奈,其中,突出的表现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这种三维结构的缺失。就此,笔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

一、作文教学三维结构的缺失

1.教师――作文教学三个主要环节的割裂。

作文是一项审慎而耗费脑力的劳动,需要充足的时间,可各初中学校在课务安排上,都没有专门的作文课。这使得语文老师无法利用整堂课进行专门的作文教学,只得把作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指导、作文、讲评割裂开来进行,使本应连贯的作文教学,支离破碎。

2.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时代感的缺感。

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也存在严重的缺失,关键是“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时代感的缺感……原因有 (1)独立思考的缺席;(2)垃圾文化的围困;(3)进取精神的萎缩。当然也有生活经验的肤浅和表面化。” [1]造成了学生情感的迟钝和麻木,大量信息的干扰和时间的有限使学生缺乏阅读的积累,狭小的生活空间造成作文资源的贫乏,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

3.文本――作文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系列化。

作为教学的文本,作文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系列化,笔者认为,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作文教学部分是松散的,缺乏连贯的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逻辑性,更谈不上整体性、方向性,这也就造成大部分的语文老师没有参考的余地而无所适从。

以上三个维度的缺失,使作文教学效果甚差,造成了作文教学难,学生害怕作文,老师敷衍作文的怪圈。要彻底冲破这一怪圈,就必须探究新的途径,寻找新的出路,构建作文教学三维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作文教学三维关系的和谐发展

1.教师勇于变革,发挥龙头作用

(1)构建丰富的作文教学体系。语文老师首先要建构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对现有教材中涉及到的作文部分进行大胆的重组,按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层次进行作文教学,进行作文训练。

初中语文老师应该熟知初中三年的教材体系尤其是作文体系,要对这些片段零碎的部分进行筛选,归类,提炼,整理成型。例如可以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事物的思维发展规律,有步骤地进行作文训练,先在初一进行资源的积累,包括书本资源、自然社会资源以及每日练笔心得的自我积累。初二在积累的同时着重发现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丰富联想和想象。初三则重在体悟,把外在的资源内化为个性的资源,使两者能有机融合,形成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按照作文素材呈现的方式不同进行专题型训练,初一训练写人叙事的文章,初二在此基础上训练简单的说明文,初三可以加入简单的议论文和抒情文训练。还可以从方法上,如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多种形式的造句、改写、仿写、扩写、缩写等交叉训练,呈网络状形态。老师对作文内容进行重组,形成体系后,就能给作文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从而有助于学生个体作文水平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逐步提高。

(2)变重作文指导为重作文讲评。作文本是个性化很强的思维活动,讲究的是思维的发散、求异,但语文老师采取的传统做法是花大量时间在作文的指导上,采取求同的思维来指导学生,以老师的一种或几种思路和想法来代替几十个鲜活个体的思想,学生的思维严重受阻或僵化,毫无特色个性可言。

为了改变这种弊端,语文老师应根据自己作文教学的需要,改变策略,变重作文指导为重作文讲评。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改变原有的作文程序,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写,然后在习作中发现问题,采撷精华,寻求训练点。所以语文老师就得把精力花在批改上,“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点,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也有心理认同感。

(3)善用现代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如下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要充分利用网络易于发表便于交流的优势,解决学生作文发表难和一人评价读者惟一的问题”[4]努力挖掘语文作文教学与网络的重合点,做好前期工作,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指导学生搜索筛选有用信息,积极吸收,然后利用网络媒介,如利用校园网平台,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像BBS,BLOG,邮件等网络形式开展作文交流、评价,也可以开展网上专题创作,讨论,比武,辩论等多种方式持续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主动性。

2.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体性作用。

作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起一个引领作用。教师指引得当能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创造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作文,心中就要有“货”,“货”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学生的积累。夏尊说,作文即生活,作者应该从不留心,到留心,再到无须留心。要达到这种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要多方面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主动学习,指导学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多观察,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多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多发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除了从生活中要“货”之外,还可从书本中要,语文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从书本中积累素材。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勤练笔,尤其要培养学生写日记和周记的习惯。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定会有质的飞跃。有了这些源头活水,就会有“有清如许”的效果。

3.文本合理开发,发挥基础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很多课文,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源头”,我们完全可以拿来用,合理开发,发挥基础作用。语文老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发现教材中以一当十的好文章,这些往往是经典名篇,要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多角度模仿,最后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吕淑湘认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例如写人的文章,初一的时候抓住巍巍的《我的老师》,还可以找来汪曾祺的文章,先从结构上仿,后从扣住人物特点上仿,再从谋篇布局,造词造句文采上仿。初二学写说明文可以《巍巍中山陵》来模仿,初三学写议论文可以《学问和智慧》为范本,当然还可以找出结构样式更严谨的文章辅助,从而让学生多视角全方位得到训练。在多种训练中,学生不但有意识地进行技巧上的模仿,而且作为主体的学生,还会自动融入自己的见解、个性、感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认知。从而将这种模仿逐渐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一种方法,一种技能,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技巧,又在无形中掌握了一种作文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只要我们做教学的有心人,精心构建作文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维的和谐关系,就能彻底扭转教师难教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局面,就应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栗金花.作文的陈式与创新[J].中小学语文教育论坛,2004(12):45-46.

语文老师的教学特色范文6

关键词:高职语文 改革 创新

高职语文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作为高职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上多创新,突出职教特色,这是目前及今后高职语文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其学习兴趣就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由于进入高职学院读书的学生成绩大多一般,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自我学习意愿不高,兴趣不浓厚,有些甚至对学习有排斥心理。这些学生正处于智力、心理和生理成长发育的多变时期,往往表现出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愿意表现、争强好胜等特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教师要采取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种现状,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新课堂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都是老师占据主导地位,课堂设计逐句逐段挖掘、分析,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和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更新观念,改变方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老师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引导和启发。通过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在高职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较少,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教学。我在讲课时,喜欢把大学语文课本分为几个专题,比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以每月不同专题的形式来开设讲座,而不拘泥于书本上的安排,这样给学生们有新鲜的感觉。每个月开设一个专题的讲座时,先让学生们自己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甚至可以拿一两个专题让学生自己去上讲台讲课,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上课的教室可以在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甚至电影院,贴近生活,使学生能深切体会到语文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另外,不同专业的学生其性格脾气及爱好特长也往往能体现出一种专业特色,如音乐专业的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泼、善表演,有很不错的音色和标准的普通话,在讲古诗词时,可以让音乐专业的学生唱出来,这样又方便记忆又能增强教学效果。美术专业的学生坐得住,善于用色彩、画面来思考,在讲一些唯美的诗篇或者散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根据想象把文章中的诗篇画出来。法学专业的学生逻辑推理性很强,在讲戏剧课程上,可以让他们来推理,让他们来编辑和创造。充分在教学中了解他们的特长,为我所用,大胆地选取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唱起来、跳起来、画起来、推理起来。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二、注重实用性教学

大学语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应用文写作上面。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传递信息、解决问题、实行管理而进行的写作活动,高职语文应结合专业课重点培养学生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方式中刻板的介绍格式、功能和写法让许多同学对应用文写作有这样的误区:应用文无非就是行文格式,内容呆板,枯燥乏味,没什么好学的。而实际上,应用文是今后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文体,是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高职学生最常用到的就是:请假条、入党申请书这两个文书。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文书开始,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力求让学生在实训中尽可能多地掌握各项应用写作技能。另外,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今后要遇到的文体进行选择性教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的文体写作。经济管理的学生,可以学习合同等经济文书写作,还可以加入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大学生实用文书写作等等。这些实用性文体写作的教学,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中提供帮助。

三、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素质

作为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念,不要照本宣科的重复备课和上课。要有自创的一套教学模式,我把它称之为“教学性格”。

如何来理解呢?首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老师上出来的课也应该不同,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来听课,而不是靠点到,不给平时成绩这些方式“捆绑”着学生来听课。其次,上语文课的老师应该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在“全世界都在说普通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的大氛围下,更加要求我们语文老师一定要夯实我们的语文基本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用标准的普通话上课时,好听悦耳,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特别是在制造气氛、渲染情景时,标准的普通话显得更加重要。第三,高职语文老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是个大染缸,浮华的外表总能吸引人,让人迷失。高职学生比其他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时间更多,因此,教师良好的心态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良好的心态可以让学生学会踏实做人、努力奋斗、处变不惊的品质,在充满坎坷的人生路上走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最后,高职语文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积累知识。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学生们从电脑、手机、杂志各种渠道都可以接触到新的知识,老师们也要跟上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获取信息的渠道,还要多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在专业知识上不仅仅是让学生信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人文修养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