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951
一、互动教学策略简介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交往、沟通,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算不上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早在孔子时代,早已有部分内容是和互动教学的理念相关,甚至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先导。互动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成长。作者希望,能够在初中的音乐课堂上利用互动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能够有良好的互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开展音乐课堂的目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二、采用互动教学策略的错误现象
尽管有不少教师能够认识到互动教学法的优点,能够在课堂上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尽管如此,在课堂上依然出现了不少错误的教学现象,以下是作者总结出来的几个现象:
(一)课堂气氛过于活泼
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难免会让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起来。而一般的音乐互动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与教师一起互动,做相关的音乐律动,而不少同学却借此机会制造出异常“热闹”。除此之外,有部分同学在互动的时候,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甚至有些同学没有专心上课,只顾着埋头做自己的事。
(二)互动活动缺乏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互动活动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没有抓住这些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互动活动,并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到乏味、烦闷,对于开展音乐课堂的教学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并未能够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而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监理良好的关系,才能够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进度。但在实际的活动中,教师并未能够调动起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令同学们乐意、自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就是因为教师未能够唤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也未能够对学生加以引导,缺乏一定的交流,才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活跃性,令教学工作的成效不大。
(四)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
尽管如今我国大力推广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进行教学,但不少教师却错误利用多媒体教育软件,改变了音乐课堂的本质,或者是令学生过于沉迷教学资料,却对书上的知识点不重视。
(五)师生缺少课堂外的交流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而随时改变教学方法。而大多师生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外,课余时间极少接触,这对于教学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互动教学策略指的并不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更多的是需要师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在准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能够抓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三、正确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采取互动教学策略
要如何才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正确采取互动教学策略,是所有初中音乐教师的新课题,能够恒却采取互动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迎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针和理念。下面是作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的几个意见: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阶段,音乐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基于其自身的音乐晋商能力,以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为核心,以音乐的鉴赏和聆听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为发展的大致方向,主要包括了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认知和聆听这两个方面。鉴于现时部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为低下,教学能力并不高,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和校方可以通过组织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的音乐教学能力,建立校内“新老教师”的交流合作关系,并且加强音乐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其独特的教学风格。
其次,教师要注重课余时间与同学们的互动,通过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产生互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心中与教师间的距离,还可以树立教师亲切的形象,令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与教师产生信息双向的关系,无形中提高了课堂互动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互动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在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时可以更加贴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实际。
(二)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
不论是什么学科,提问在教学环节中是一门艺术。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那么教师就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通过巧妙地设计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去。例如,在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可以首先创设一个情景,然后通过向同学提出问题,发生互动。如首先播出音乐和相关的视频,向同学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情为什么能够如此动人等。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入互动活动中,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三)营造和谐的讨论气氛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上台进行讲解。音乐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鉴赏艺术眼光和能力,通过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相互帮助提高鉴赏能力,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上台讲解而了解到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学习教科书上的音乐知识外,还需要多引用网络资源上的资料,围绕音乐的本质,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音乐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再现心中的审美创造和艺术感知。
四、结言
尽管互动教学模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但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动教学模式的有点,扬长避短,加上其他教学方法的多方教学,必定能够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国的栋梁洗涤身心,树立正确、高品质的艺术鉴赏和审美眼光。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1
[2]于春霞.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对应之策[J].新课程研究.2011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2
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关键。音乐这门课程在考试中不占分数,但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还是感兴趣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工作中不是单一地教给学生音乐的音谱知识等,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让学生读懂音乐并能陶醉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入手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推动整个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情感作为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这种情感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
我校由于是一所农村中学,因条件受限,音乐课堂教学远远达不到课改环境下所追求的音乐课堂教学情境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音乐课的轻视等不良情绪致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很难再教学中得到体现而造成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关键,而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为此,我提出了《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实验方案。下面就谈一点我的分享:
1、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情感教学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的重要作用,作为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审美全过程的心理线索,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兴趣是学生逐步开始认识音乐价值的形成,这样的教学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这种兴趣形成,人的内在需要和音乐追求的价值目标就会不断的完善。
3、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在教学中可以与高科技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和人格的伟大,伟大的作曲家们不但传播操作音乐的技术,也在用他们的爱、热情、爱国主义、团结奋进的情感陶冶塑造者创造音乐人。
4、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讲解音乐的相关知识,相关的音乐背景文化,相关的音乐要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理解音乐的功能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理论依据
1、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音乐的情感教育必须放到音乐教学中的首要位置。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教育可以通过音响、来激发人们的情感,是人们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
2、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感知和领会美事审美教育的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值入比其他任何艺术都要有力,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
3、音乐教育论
只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音乐教学,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才有精彩的表现和创造。情感是一切音乐以及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学会聆听优美的音乐,等于走进了音乐的天堂,在那里能发现无数的音乐宝藏。
三、实验假说
音乐课采用情感教学:用优美高尚的音乐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育和培养学生,是他们能够逐步提高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情感体验、分析判断与评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及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是他们不仅有美的心灵,而且还能够按照“美”的旋律去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生活。同时采用情感教学策略还可以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审美施教力,使音乐教师的审美素质达到“师”与“范”的贯通,“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最大的特点与弊端就是,它过度地专注于对音乐曲目本身的教唱,而忽视了音乐想表达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最常见的模式无非是直奔主题地对选定的曲目进行一句句的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这种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不仅仅没有将音乐教学的精髓表达出来,其枯燥乏味的特点更加不符合豆蔻年华的初中生们的性格特点。长此以往地以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达不到音乐教育的效果,反而容易扼杀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准备与实验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注重情感体验,自主探究表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音乐和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来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学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更高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内、课外学习气氛融洽:在音乐方面的特长生越来越多,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表现,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研讨,
其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优秀的、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常常都有着或者有趣,或者意境深远,再或者独具人精神的文化背景与创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向学生进行关于这些信息的传达比教授他们音乐内容本身更加重要与宝贵。所以应该首先将初中音乐的教学内涵化,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艺术化和实用化。而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最能体现课堂内涵,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以及老师的教学激情与创造力,做好了这一环节的设计,音乐教学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遵循音乐的体验性原则
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离不开体验。在音乐学习中一定要时刻的让学生真正的去体验感受音乐,这样才能直观的好好的感受音乐作品。
2、遵循音乐的活动性原则
爱动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遵循音乐审美性原则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学一定要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审美教学时音乐教学的重中之重。
4、遵循音乐主体性原则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循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5、遵循音乐愉悦性原则
初中音乐课不是一门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课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3
【关键词】初中;流行音乐;教学
引 言
流行音乐主要以通俗、简单的语音语调为主,通过对各个阶层实际学习生活内容的分析,确定流行音乐实际的受众性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对实际的音乐内容进行分析和认识,在引入流行歌曲的时候,需要重视音乐实际的思想内容,充分展现流行歌曲的特点,提升对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合理的角度完善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的认识标准。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初中音乐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强烈的局限性,受国家教材规范影响,教学内容往往以民族经典的歌曲为主,初中生对于这样的歌曲没有较高的热情,对实际的内容难以理解,这直接影响音乐效果的学习性,缺乏有效的音乐元素融合性,造成音乐教学存在强烈的弊端性问题。
(二)教学观念陈旧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音乐进行深化的认识,分析实际音乐流程的艺术特点。根据实际艺术分析标准,准确的建立良好的科学指导思想,敬爱其那个音乐学习方式和方法,逐步完善音乐教学特点的关注性,加强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展。如果单单依照音乐教学课本进行教学,就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学生的积极性状态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积极性不足的现象,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需要准确的衡量学生的积极性状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充分展现音乐学习的激情,完善音乐教学的策略分析标准。
二、音乐流行性策略分析
1.流行性音乐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不可以放弃传统音乐的教学。因此,可以采用融合形式的音乐教学,通过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将流行性音乐与传统音乐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音乐内容。通过准确的分析歌曲实际的内在含义,更好的完善表现实际的音乐思想意境。
2.正确认识音乐的学习方法
学生应当正确的认识学习音乐的方式和方法,对流行性曲音和曲调进行分析,明确语音语调中的表现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认识,确定学会的选择性标准,以正确积极的学习心态,充分展翔正面的流行音乐特点。例如《时间都去哪了》曲中的词句,充分表现出时间过去的飞速流逝,表达一种深刻的思维感受认识,让人深思,感受其中的正能量,提高学生对于自身梦想的拼搏。
3.选择适合学生的流行歌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特殊性阶段,对流行音乐往往需要选择适合的曲目,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状态。学生在良好的音乐状态下,逐步完善身心的发育,启迪思想。在音乐的渲染中,加强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这正是流行音乐学习的正确意义。例如《朋友》中周华健充分表现的深刻内涵,用歌曲将友谊的重要性表达出来,歌颂友谊的思想意境。《隐形的翅膀》中通过歌词描绘,展现不屈不挠的努力奋进的精神,这是一种传输正能量的方式,更具有直观的接受特点。
4.教学思维的拓展
流行音乐的教学是教学思维发展形式的新拓展,通过教学多种方法形式的分析,传达具有深刻内涵的教学信息意义。从流行音乐的教学中,分析利用其实现的辅助教学特点,逐步拓展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教育意义。学生的多媒体教学主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习提供良好的捷径,不断完善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学习技巧和艺术特点,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思维。
5.歌曲需要掌握的教学比例
在流行音乐教学中需要对课程的比例进行分析配置,按照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准确的分析实际流行音乐可以发挥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方法,合理的分析教学思维特点,对可能存在教学盲点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认识实际客观对待的标准要求,不可以盲目的教学,而是需要对教学课堂引入的相关音乐思维内容进行分析,足够完善学生的理解效果,提升教学多内容,多融合性的教学方式。
6.提僧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
加强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理论学习效果。根据学生自身实际能力标准水平,明确实际流行音乐的特点,在学习中可以使用吉他、电子琴等乐器,让学生充分感受流行音乐的特点,不断完善音乐课堂的多样性,提摄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育中需要流行音乐的教学,通过流行音乐的教学,将现代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相互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认识流行性音乐教学的审美特点。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引入流行音乐,以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品鉴标准,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素质水平,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教育发展途径,彰显具有音乐教学的思维特点,推陈出新,引入良好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构建良好的教育发展途径,确保音乐教学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及时处理,对相关问题和相关方法进行解释和处理,确保实际音乐教学策略发展的合理性和进步性价值意义。未来初中生音乐教育需要结合流行性音乐的发展特点,结合初中生学习思维的认识标准,加强多角度、多思路的音乐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好的展现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小丽.如何有效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7).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4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80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现代教育面临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音乐教育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音乐在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中的作用。不过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初中音乐教学需要除旧换新,通过优化音乐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音乐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用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想要将音乐的魅力传达给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深刻。
比如在教学《茉莉花》一课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精彩的导入:大屏幕上呈现了茉莉花的图片,碧绿的叶片、洁白的花朵,似乎让人闻到了阵阵清香。正当学生陶醉之际,轻柔的音乐响起了,一个优美的女声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茉莉花开》。美丽的画面,婉转的旋律,深情的朗诵,静静地流淌在教室里。学生沉醉在这恬美的境界之中,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跟着小声朗读起来。笔者轻声说:“天地间美丽芬芳的花朵数不胜数,但是唯有茉莉花最惹人喜爱。因为它不仅外形高雅,更是表达了人们对纯真情感的美好向往。”就这样,笔者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学习之中,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活力无限的音乐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音乐教育不仅是歌曲的教唱,而且要净化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从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真心的流露,感受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比如在欣赏《樱花》这首日本民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首歌曲蕴含的情感,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欣赏情境:画面中樱花绽放,一朵朵,一簇簇,如同红霞,又似锦云,流芳溢彩,美不胜收。粉白的花瓣,柔软细碎,幽幽的香气,淡雅迷人,学生在这醉人的花香里,迷失了自己。然后笔者问学生:“这首歌曲反映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大多数学生觉得是人们在欣赏樱花时的喜悦之情,还有少数学生,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凄凉与伤感。可见,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获得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三、让流行音乐走进课堂,提高音乐的课堂效果
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积极向上,他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感受,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流行音乐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中学生的情感需求。如果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能将一些流行音乐穿插于其中,一定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音乐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唱《儿行千里母担忧》一课的时候,涉及我国的国粹――京剧。京剧这种传统戏曲,有很多学生不喜欢甚至是厌恶。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气氛,笔者利用流行歌曲《说唱脸谱》进行了导入,通过里面的歌词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我国的古典戏曲。这样不仅帮助学生驱除了对京剧的乏味感,还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5
据本市学者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初中校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歌曲教学现状如下:①由于教学时间、生源结构、歌曲难度等因素,许多学生和教师存在畏难情绪,教师们未能很好的完成两个声部教学,以完成主要声部为教学目标。②课堂中缺乏有效训练,合唱歌曲的教学未能达到和谐、动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师应重视常规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选择正确的策略进行教学,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将对影响初中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策略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今后教师们在合唱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教学提高合唱教学效率。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学习者因素
分析学情共性和差异性才能在教学中选择切实可行且高效的教学策略。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在意识形态、生理状态上都跟小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可以用问卷调查、音乐素质测试、谈话等方式对每班的学生的前在状态和潜在状态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例如:笔者对Y校6个班级进行音乐素质测试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两项分析:第一项进行总体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同,思考合唱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哪些方面是需要强化训练?合唱教学应当怎样分组?学生是否具有开放式教学的潜能等。第二项可以进行学生音乐基础知识、音乐能力水平的系统差异性分析。
例1是针对音乐素质测试卷结果好、中、差的三个班级进行问卷和访谈的调查分析。
例1:
Y校抽样三个班对音乐课学习状态调查分析
(一)学习态度与动机
调查显示,58%的学生认为音乐学习只是为了娱乐,至于学成什么样并没有太多要求;6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合唱教学;38%的学生认为合唱教学是有意义的。
(二)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80%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不适应音乐课本的歌曲;16%的学生认为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相比,难度加大许多,歌曲不好听,不想学习。
(三)音乐学习习惯
调查显示,85%的学生参与演唱并能够对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68%的学生愿意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活动; 30%的学生认为自己完全认识乐谱;10%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与音乐的创造活动;76%的学生有小组合作的意识,愿意于他人配合合作。
(四)合唱学习经验调查
调查显示,35%的学生从未参与过合唱或者从未有过合唱经验;63%的学生没有经过系统阶梯性的合唱训练。
(五)课外学习音乐方面
曾经或现正参与课外音乐学习的学生比例高达44%,其中多数是以乐器学习为主。这部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例1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已奠定了基本的音乐知识,他们对自己喜欢的音乐乐于参与,对不感兴趣的音乐极不情愿参与。教师们可以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测试,对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现有音乐知识结构、音乐学习习惯、音乐学习兴趣、合唱学习经验等方面调查分析,激发合唱学习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做到高效且有针对性。
二、教学者因素
(一)教师的学习背景直接影响着合唱教学的过程及方法
教师的学习背景指是否经过专业的音乐素养训练、学过合唱指挥、是否有很深的专业积累、专业学习是哪个类型的音乐学习。例如:高校学习声乐专业的老师会比学习器乐的音乐老师更加注重科学的演唱;曾经经过专业合唱梯度训练的教师,会有意识的在课堂中渗透合唱教学,对合唱歌曲进行系统的规划教学,由易到难,会更加注意音乐的和谐。教师的合唱教学过程与方法的选择与其就职前的专业知识获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合唱教学的组织与处理
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经验等。教学能力直接关系着过程的实施和教学生成的策略调整,教学经验则影响教师对学生和音乐作品的判断。
三、教学内容因素
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师教学策略选择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对2012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合唱教学歌曲进行分析分类。
(一)苏少版初中音乐合唱歌曲基本情况列表
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茉莉花一》、《我和你》、《念故乡》、《欢乐颂》。
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爱星满天》、《我们在一起》、《杨柳青》、《彩云追月》。
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愛我中华》、《赶圩归来啊哩哩》、《桑塔.露琪亚》、《献给老师的歌》。
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踏浪》、《划船曲》、《钟声嘀嗒》。
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光三叠》。
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骊歌》。
(二)苏少版初中音乐合唱歌曲分类
1.根据情感、速度分类
(1)属于曲速稍慢抒情类的有:七年级上册《我和你》、《念故乡》;七年级下册《爱星满天》、《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献给老师的歌》;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
(2)、属于曲速中等至稍快抒情类,赞颂某种事物或者美好情感的有: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欢乐颂》;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赶圩归来啊哩哩》、《桑塔.露琪亚》;八年级下册《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
(3)属于欢快活泼,体现青春活力的有: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我们在一起》、《杨柳青》;八年级下册《踏浪》;九年级下册《骊歌》。
(4)属于中国民族调式的歌曲有: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我和你》;七年级下册《杨柳青》、《彩云追月》;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爱我中华》、《赶圩归来阿哩哩》;九年级下册《阳关三叠》。
教师们可以根据歌曲的音乐要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达到二声部教学的目标。
2.根据演唱难度分类
(1)属于音域跨度超过一个八度的歌曲:七年级下册《爱星满天》、《彩云追月》、《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爱我中华》、《獻给老师的歌》;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骊歌》。
(2)属于节奏复杂或者有变化音的歌曲:八年级下册《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阳关三叠》。
3.根据二声部创作类型分类
(1)复调模仿式。苏少版的教材中的采用复调模仿式的二声部歌曲中都是采用严格完全模仿的同度卡农形式,即模仿声部的音乐材料跟导声部的音乐材料完全相同,只是模仿声部追随导声部先后出现。在歌曲的演唱形式上是以轮唱的形式出现。属于此种创作类型的二声部歌曲有七年级上册《欢乐的啦啦歌》、七年级下册《杨柳青》。
(2)复调对比式。复调对比式是歌曲的两个声部旋律各具独立个性,旋律完全不同。复调对比式可以有好几种形式:
第一种,主题旋律与二声部旋律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旋律,各不相同或是以卡农形式出现的不同旋律的二声部。例如: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九年级上册《阳关三叠》、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以七年级下册《彩云追月》为例(例2),歌曲上下两个声部旋律节奏、旋律各不相同。
例2:《彩云追月》
第二种,主题旋律可以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中交叉出现。例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前半部分,主题旋律出现在第一声部,后半部分从让我来把主题旋律出现在第二声部。
第三种,加花形式。即在主题旋律的长音拍子上加入第二声部旋律。加花的旋律可以是主题旋律的重复、变化重复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旋律。
第四种,混合式,即将以上三种形式混合出现的复调对比式二声部。例如:七年级上册《我和你》。这首歌曲的二声部出现在第一、二乐句。第一乐句采用变化重复主题旋律加花式,第二乐句则是完全不同旋律的复调对比。
复调对比式这种二声部音乐保持了主题音乐的风格情绪,起到烘托与增强音乐趣味的作用。这种二声部的演唱难度也比较大,需要教师选择多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多加练习。
(3)固定音型式。类似于分解和弦式伴奏音型,是一种以固定的节奏不断重复为特点二声部,常用在具有活泼跳跃、舞蹈律动性格的歌曲中。例:八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乐曲的二声部是以固定的节奏型,不同的和弦分解进行的。
(4)双音同步型。这是运用最广的一种二声部形式,它的特点是两个声部的节奏整体划一(局部可以有微变),二声部完全是主题旋律音的下方三度、六度、四度、五度音程。音响效果能体现出音程协和的特点,较单声部具有较饱满的音响和声效果。
属于双音同步的作品有:七年级上册《念故乡》、《欢乐颂》;七年级下册《渴望春天》、《爱星满天》、《我们在一起》、《林中那间小屋》;八年级上册《嘎达梅林》、《爱我中华》、《桑塔.露琪亚》、《献给老师的歌》;八年级下册《大海啊,故乡》、《踏浪》、《划船曲》、《钟声嘀嗒》;九年级上册《故乡的小路》;九年级下册《同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骊歌》。
初中音乐教学策略范文6
关键词: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思维启发 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满的教育。”音乐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理念,而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究教学技巧。从视唱、听、动等几个方面人手,让学生深刻领会音乐、充分体验音乐情感,准确把握音乐形象,全面提高音乐素质。
一、注重视觉传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使我们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最佳时机和条件。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二、注重思维启发,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象的年龄,我们要鼓励学生对音乐多联想和想象。在课堂中试着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去听音乐,去感受音乐。只有当课堂充满充满着想象,开始有了生动活泼的气氛时,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情绪才会高涨,兴趣才会浓厚,思维才会活跃,接受能力才会增强。
在过去的观点中有时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那现在我却要鼓励我的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是很有好处的。这样的鼓励、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歌剧《卡门》,音乐雄壮、有力。教师先放一段试听,引导学生: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我们把音乐和美术这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才能。师点出有英武的斗牛士,也有高声喝彩的群众,画面呈现出一派热烈欢腾的情景……接着一步步跟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斗牛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示范,斗牛的动作等等,最后伴着音乐一起去感受斗牛场的氛围。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带着欣喜与渴望去听这个音乐。
那么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也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快速半音阶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等。
我在向学生讲解民族拉弦乐器时,在欣赏内容上作了精心的挑选和安排,使所选的乐曲既能充分体现该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又能使每首乐曲在情绪和音乐形象上有所对比。这样,整堂课的欣赏内容就丰富了。如在讲解二胡时,我将二胡带到了教室中,以最直观的方式用实物进行介绍,并用多媒体播放二胡现场演奏录像,让学生观看聆听几个音乐片段。学生亲眼目睹了二胡的外形和演奏形式,初步感受了二胡丰富的表现力。然后着重介绍并欣赏了由唐代著名歌曲改编的二胡独奏曲《阳关三叠》,这是一首抒发诗人王维对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含蓄地反映了古代人民在不合理的征戌徭役制度下的哀怨情绪。学生聆听了二胡那近似人声的优美柔和的诉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地描绘,使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同时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美的境界。我在此时又不失时机地抓住他们的表现欲望,以乐曲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创作活动。经过讨论、编排,学生们选派代表表达了对作品的不同情感:有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分离场面;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一幕;也有在音乐的衬托下有表情得朗诵同名诗……整个课堂氛围达到一个。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想说、想做”的氛围,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参与空间。
三、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表演意识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它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与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