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数字化管理

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1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概述

通常定义下的数字化档案,指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产生的一种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具体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用数字代替档案中的文字记录、图像记录、声音记录、视频记录等档案记录方式,对档案资料进行传输,使档案资源能够得到快捷的利用,实现档案资源在一定区域内的共享。高校档案主要记载的是高校的教学、科研及重大事项等实践活动内容,其中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记载内容,内容比较繁杂,高校档案使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之后,大大提高了高校档案的管理效率,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提供技术基础,进一步促进高校整体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高校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高校档案管理使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数字化系统建设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技术能力比较薄弱,高校档案数字化处理技术的水平偏低等原因,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接下来就对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高校内部机构数据库不兼容。

我国大多数高校目前都使用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建立了各类档案数据库,基本上实现了档案数字化管理。但是由于高校各管理部门的内部机构比较复杂,使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时没进行沟通,各自为政,所以导致高校部门使用的管理系统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系统不匹配,致使数据库连接时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档案数据库建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档案部门和学校其他部门分别建立自己使用的数据库,这类数据库的标准化程度相对比较低,而且信息记录的也不全面,并且各部门之间可能会出现数据库重复建设的问题,对数据库的使用和资源优化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数据库里的数据信息也不规范,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的利用只有在自己部门的管理系统中所使用,高校的各部门之则不能共享档案信息,无法满足其他用户的需求。

2.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存在安全性问题。

由于数字化档案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的,因此,档案信息、数据传送是依赖互联网和校园网来完成的,它的优点是传递速度快捷、便利,但容易泄密和丢失数据。所以,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虽然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评价指标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能够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把握分析,但是对于数据泄露和丢失等问题却难以发现,对高校档案的安全保护问题造成困难。

三、解决高校档案运用数字化管理出现问题的措施

由于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要提出解决措施。解决高校档案运用数字化管理出现问题的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是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在高校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数据库的结构标准化的规范化体系的确立,是高质量建设档案数字化的坚实基础,也是数字化档案能否实现最大范围共享的前提。各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发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的同时,要汇同学校其他主要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开发使用兼容性比较强的档案管理系统,要紧密联系学校各部门的实际,建立实用性、可靠性强的数据库,要有更新和控制功能。对有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系统进行完善,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和档案全文数据库,对档案自动检索系统以及对档案全文信息的链接起到决定性作用,并能实现网络共享。

2.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所以高校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指导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使管理人员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强化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对高校档案数据安全保护意识,确保高校的档案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增强高校档案数据管理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是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要加强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安全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高校的档案中包含着高校长期以来重要文件资料等内容,一旦泄露,就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建立数字化的评价体系,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评价,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另外,要保证高校档案数据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是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保障。高校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档案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学校重大活动等各方面的真实记录,对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虽然给档案管理工作带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为高校的档案信息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要加强对高校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管理,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者:樊丽君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档案馆

参考文献

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 高校档案 数字化 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档案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文献历史记录。高校信息化的管理,对档案馆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推进电子档案,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要求。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搜索效率,它强大的社会功用已经让人们从中受益,因此许多高校都在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

1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1档案数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人们以最快的时间得到最准确的信息,并迅速地做出反应或决策,时间就是效益。人们有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尤其是在面临重要事睛、重要变故时,此时会需要调动相关信息并及时查阅,上至国家机关、决策部门,下至学生、普通公民对档案信息的需要量都在日益增加;信息量大,内容复杂,这些情况都不是原始的档案管理所能应付得了的,这就迫使保管和提供信息的档案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改革,从而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传递信息现代化、服务功能社会化。档案的服务职能由传统的分散性、单独性、区域性日益转变成综合性、系统性、全局性。

1.2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传统的以文字、声音、影片等为介质的档案信息转化为以计算机多媒体为载体的电子信息资料,有效实现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这样,不仅减少了档案的管理经费,而且方便所需信息的及时查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既免去反复复印资料而带来的财力、人力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办事效率;又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有效实现了资料的及时归档,方便保存和再次使用;从而使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传递、流通,让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办公地点就可以随意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料。

1.3档案数字化加速了档案信息的交流、传递和共享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档案信息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文件的制作工作与检索工具的编制大体相同,可以使用同一个系统软件对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以文件制作为基本的工作平台。计算机作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WEB服务器,用于档案部门在网上进行档案查询的主要工具,也可以通过局域网、区域网等展开档案的电子检索工作,从而使信息在各部门间传递、交流和共享。

2高校目前档案管理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1基础建设方面,数字化设备严重短缺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等数字化信息的系统,数字化对基础设施的标准要求很严格,数字化的设备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可靠性、易更改性与长远利用的原因,档案馆必须配备与之相匹配的数字化设备。由于经费不足,资金的约束导致了数字化设备的种类是有限的,计算机只能处理简单的输入、输出、打印和普通检索、电子档案存储等层面,也只能购买平板A3扫描仪、缩微胶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简单的设备。相当一部分信息不能转化为数字信息,例如图纸档案由于大幅面扫描仪价格昂贵,许多档案馆承担不起这项费用,堆积如山的图纸档案只能在库房中静静的等待机遇,很多历史档案也在存放和翻阅中变黄、破损了,这些都迫切需要解决。

2.2信息资源方面,不能正确划定信息资源的范围

部分高校,只是按部就班的把各类向社会开放的档案通过扫描、缩微等方式录人数据库,或是把保管档案的库房纹丝不动的转变成存储档案信息的数据库。这样都是对信息化的片面理解,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档案信息资源都有必要以数字形式存储,数据库所要保存的应该是利用率高的档案信息,否则既会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也会加重数据库的负荷,影响数据库的正常运转。

2.3专业人员匮乏,攻关能力薄弱

数字化需要信息、人才、设备三者和谐运作才能顺利完成,人才是数字化的保证,技术再先进,也必须靠人才掌握和运作。档案馆是一个清水衙门,人才招聘相对于其它地方来说比较困难,导致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问题突出:(1)人员的背景专业和业务水平是单一的,各方面的人员比例不合理。(2)信息意识薄弱,不具备有针对性地快速挖掘信息的能力和对潜在的信息的超前预见能力和前瞻性。

3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3.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打好档案数字化的工作的根基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有计划并稳妥地进行设备的投资更新,如在计算机的硬件设施、软件更新、安全设备上。至于软件的开发,应由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出面,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有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软件,加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资源转换和共享,提高利用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2人才队伍建设

素质提高的关键在知识水平的再提高,用新思路引导、新体制鼓励、新方法培训、新知识灌输,在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素质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踏上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新路子,建设数字化队伍。

人才构成原则:一是多样化原则。即人才的背景专业和业务水平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要使各方面的人员有合适的比例。二是精干原则。数字化档案馆是多种高新技术的应用部门,人员队伍应少而精,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协调原则。档案馆的内部关系应该能做到知识互用、能力互补、职能协调。四是动态原则。人才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技术的发展需要及档案信息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或变化,使机构内的构成关系经常处于最佳状态。要求档案人员要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包括档案学、文件学、计算机应用和英语知识等。

3.3数字化资源的范围

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档案管理

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 +”从民间智库提升为国家战略,把“互联网 +”比作“风口”。对于新形式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从思想认识到工作实践,都需要主动适应和迎合新的变化,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让档案管理工作更有效率、更为精确,促进档案服务朝着数字化、网络化迈进。

一、互联网 + 档案的目标与实质

1.存储介质由纸质向电子、数字多媒体、网络等等多元化介质互补融合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是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档案数字化之后存入电子介质,就有了比传统档案管理更加丰富的组织形式。文字、图像、声音、画面都可以轻松地组织到一起,从而更加清晰生动地还原真实。数字化档案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其可以利用网络。各个不同地方的档案信息通过网络互联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大而可靠的档案数据库,统一进行保存、管理。同时它也可以为有档案需求的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查阅修改等服务,从而打破了档案“久居深宫”的状态,更好的达到提升管理,服务社会的目的。

2.档案信息的特点由真实性可靠性进一步向综合性完整性转变。在档案网络化转变发生之后,管理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综合性。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系统、层级文件审批系统等等各种系统相结合,使得档案管理员从单位内部办公文件的归档整理到单位之间人员流动文件审批的各个过程都可以快速清晰地在网络档案系统当中进行处理。同时文件处理、审批、交换的流程都可以在系统中有完整的保存。在文档的整体组织框架中也可以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分层次的管理,使各部门进行分别的管理与汇总,从而提升了提高资料保存的完整性。

3.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在档案与网络紧密结合的条件下,可以迅速而又方便地进行各方面的信息采集并将其纳入单位内部局域网的建设中,使得信息在整个网络环境当中能够被快速的共享。达到简化工作流程、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达到资源的高度共享,加强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沟通交流,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乃至整个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目的。

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互联共同、资源共享格局尚未形成。当前,教育系统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缺少相应的交流学习,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统筹发展的观念欠缺,各自为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严重,无法实现资金共享、技术互补、资源共通。

2.档案管理安全性能较低。目前,高校档案管理各环节间所使用的安全防护软件不配套,在短时间内需频繁更换安全密钥,安全防护软件自动升级不频繁,档案管理各环节流程衔接不紧密,易在信息交接时出现安全隐患,导致管理网络陷入瘫痪。

3.管理人员规范意识、技术水平欠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直接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互联网+工作进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要求。加之对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的缺乏,导致工作人员管理意识不强,不能实现自我提升。

4.档案管理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高校档案管理除了安全软件防护,还应有完备的风险评估体系,以此来防范档案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规避安全漏洞,拿出应对风险相关应急方案。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体制,导致档案管理风险的发生。

5.管理模式标准化、规范化欠缺。不同高校所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五色杂陈,导致档案分类差异万千,导致全国高校档案衔接不畅,增加档案统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压力。

三、档案管理“互联网+”的思考和探索

(一)打破思想藩篱,创新思维

档案工作者应培养互联网网络思维,特别是移动网络思维,善于将自身工作与网络结合来开展工作。在“互联网+”浪潮下,要积极应对新形势,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公众平台提供档案服务,利用网络开展远程业务指导、教育培训、经验交流、学术交流等。利用网络组织档案工作志愿者进行开放档案的编目、关键词著录、编研等工作,延伸档案工作臂膀,壮大档案队伍。在档案服务方面,形成网络创新思维,解决伪“互联网+”的倾向。

(二)加强数字化建设,进行数字资源整合

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应注重纸质档案数字化,强化互联网、新媒体信息的收集、整理、归档的意识,对互联网信息、新媒体信息的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此外,在政府部门牵头下,档案机构应共同协作,建设全国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平台,真正将互联网与档案融合,不断完善“互联网+档案”的资源建设,逐步把全国已上网开放的档案信息集中收集起来。积极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平台或传播渠道把档案信息传播到公众中去。目前,国家档案局网站已经开通“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但内容有待丰富与补充,要构建一个涉及内容更广泛的信息利用平台。

(三)换位思考,建立用户思维,实现高效查询利用

在建立“互联网+档案”模式中,档案机构应建立用户思维、产品思维和平台思维。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是此模式下的重要问题。互联网+档案可以形成一个档案信息供给平台,平台的良好运作可以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2015年1月,温州市档案局及县(市、区)档案局(馆)正式推出“智慧档案”,实现跨馆服务、异地查询。此外,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打造档案服务评价平台,从大数据中获取档案服务评价信息,促进档案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把档案机构的服务对象进行细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做好互联网下档案信息安全防范

在传统档案安全问题中,主要涉及档案实体安全及信息安全。在“互联网+”时代,档案的安全防范同样存在于这两个方面。保存时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技术路径进行解决,在“互联网+档案”模式下,主要安全问题突出表现为信息泄密问题。在“互联网+档案”的模式下,档案利用的便利性与档案泄密的高发性是一对主要矛盾,所以,在该模式下,对档案利用者的身份认证及权限设置是个关键点,只有实现对档案利用者的身份有效核实、权限准确分类,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随着档案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平台可实现与公民身份证系统的有机嵌合,实现对档案资源的实名查询,根据身份信息确定应用权限分类。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主趋势是实现信息及数据的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加快各类信息平台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数据“打架”。

“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机遇,在电商行业看来,互联网时代,具体的产品或服务是竞争力的核心,如何吸引用户的眼球、增加用户的黏性及提高用户的转化率是关键。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样适用,“互联网+”档案信息管理和信息高效服务,对于档案事业的发展来说真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陈广群,林慰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广场,2010(4).

[2]王兰成,刘晓亮,黄永勤.论互联网新媒体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档案与建设,2014(1).

作者简介:

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4

1.国内研究现状

学籍数字化管理是教育信息化的子概念,是指在学籍管理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对计算机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所在。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的学籍数字化管理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传统手工操作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个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靠手工录入和管理。由于统计数量和管理信息量较大,容易导致数据混乱。再者因为学籍工作时间跨度大,很多工作需要靠工作人员凭记忆或笔记去完成前后工作衔接,稍有疏漏便会导致错误发生。

(2)高校内部信息化管理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技术逐步引入到了学籍管理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代替大部分手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由于高校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在信息查询、浏览和修改的功能需求上不够准确和及时,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依赖管理部门的具体工作人员。

(3)初级网络化管理阶段。

进入21世纪,网络管理平台上的学历信息查询系统开通,开始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原有技术硬件的全面升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学籍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学籍数字化管理发展很早,始于六七十年代,现在已经比较成熟。他们一般具有较大规模的、稳定的技术队伍来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到2002年,美国已经有超过82%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目录、课程教学大纲服务,有70.9%的高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注册服务。我国高校数字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在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应用过程中,各高校管理层对此概念逐步增强,投入也大幅度提高。但是受整体数字化程度相对落后、理论体系不够健全、经费短缺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国内高校学籍数字化管理建设较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不小差距。

二、有效管理,激发学籍管理团队的积极性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主体、学籍管理对象整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用模块化设定调节管理过程中的布局,使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者按布局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把传统的“作业”变为“管理”,教师由“被排课”变为“被选课”,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与学之间真正实现了双向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系统化设计,突显学籍数字化管理模块优势

数字化管理应尽可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客观情况,反映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学生成绩单、在校生名册、学生学籍异动信息(转系(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等)、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参赛获奖等)、学生处分材料,笔者认为这些都应纳入学生学籍数字化管理工作范畴中。因此,数字化管理模块可分为系统维护、用户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帮助用户完成对各类信息的查询、浏览、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每一个表格之间都存在关联,一经修改,及时更新。根据用户权限的不同,学生用户可以在网站上查询课程相关信息、历年成绩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等;教师用户可以查看到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各班考勤表、成绩单等信息。具体功能情况如下:

1.系统维护模块。

包括院系、班级、教师代码等创建、查询和修改等内容。

2.用户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用户权限管理中新建、查询或删除用户,并为其分配系统操作权限,用户只能根据权限进行相关操作。

3.学生管理模块。

该模块由学生信息维护、学生学籍异动、学生处分及奖励、统计查询报表等模块组成,实现学生档案的建立、修改、删除、查询功能。学生考勤管理实现系统内部录入,亦可由任课教师在有网络支持的情况下从网页录入,操作上更为灵活。

4.课程管理模块。

包括教学计划录入与执行、选课时间设定、选课门数限定、选课报表打印等功能。任何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必须以教学计划为前提,具备已开、未开课程的查询功能,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根据选课门数进行选定。课程设置管理实现课程基本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和查询功能,同时具备课表查询和打印功能。

5.成绩管理模块。

本模块由网上成绩录入控制、网上成绩查询控制、成绩录入、统计分析、成绩综合处理、等级考试维护等子模块组成,具备以学生个人、班级、专业、年级为单位进行查询和排名等功能。在本模块中,可以完成教师网上录入成绩的时间以及学生网上查询成绩的时间控制。

6.毕业管理模块。

包含了毕业成绩总表、毕业资格审查、学位预审查子模块,实现在校生、毕业生成绩单的查询、输出功能。可以查询每一位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资格情况,有助于提前预警;协助完成对每一位应届毕业生学位资格预审。

四、科学管理,事半功倍

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10-02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时代的世纪,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管理已经成为管理部门的迫切要求和目标。高校学生公寓既是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地方,又是学生交流思想、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公寓成为大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良好的宿舍环境能给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应以高效、优质的管理和服务面向社会、面向学生。本文将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将科学与管理相融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一、高校公寓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本质和内涵

1.数字化及数字化管理的概念

在了解“数字化管理”之前,首先应了解何谓“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指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数字化管理”是指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学生公寓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传输和运用,使学生公寓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管理模式。

2.高校公寓数字化管理的本质

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克服了指标化与物本主义化,改变了传统管理的价值取向,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在管理方法、内容、模式等方面不仅体现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更体现了高校公寓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文化底蕴。

3.高校公寓数字化管理的精髓与内涵

数字化管理的最优点是在管理和跟踪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方面的高效性。在高校公寓管理过程中存在两类运动过程,一类是人流和物流,另一类是信息流。其中,人流是指学生、教师和管理者的活动情况。物流是指各种生活、教学、管理器材的输入到辅助合格人才输出的变化过程。伴随着人流与物流,在高校公寓管理中要执行决策、计划指挥和调节等职能,而这些职能的实现都是借助固定信息与流动信息来实现的。这些信息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过程形成了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信息流。

传统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主要是管理部门和管理者,通过自身所拥有的对资源的支配权行使管理职能,突出的是权利和管理,轻视了人性与效率。数字化管理则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思想,强调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重点突出的是效率和服务。没有效率和服务理念,就没有数字化管理,这就是数字化管理的精髓和内涵。

二、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内容和构建

1.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构建

(1)高校公寓数字化管理首先涉及的是数字化网络办公系统,即以基于校园网络载体上的网站作为管理服务的平台。

(2)数字化监控与核算系统。主要涉及水电用量、材料消耗、工作岗位编制、应聘人员竞聘上岗等方面的监控,涉及工作人员的上下班考勤、工作业绩考评、劳动薪资管理、月薪上报、月薪考核与发放、书写工作日志等重复性计算的核算、统计与归档。

2.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内容

利用网络摄像机视频系统监督公寓楼道安全情况,及时提供学生所需的信息查询和管理,包括房屋分配、住宿管理、统计报表等学生的基本信息查询和管理,形成公寓信息共享、床位分配自动化、门禁管理智能化、管理报表系列化的实时管理机制。

(1)公寓信息共享。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学生公寓实施网络化管理。使得管理者根据不同的权限实现公寓信息资源的共享。只要得到系统管理者的授权,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询房间数量、床位数量、用水用电情况、风扇门窗破损情况。只需轻松点击鼠标便可查知每位学生的具体在校情况。

(2)床位分配自动化。数字化管理可按照预先输入的指令计算机网络系统便可科学、快速地将学生自动分配到相应的公寓和床位 ,可达到高效、优质的效果。

(3)门禁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具备刷卡门禁功能,所以学生出入公寓需使用视频卡刷卡,值班人员可根据计算机屏幕随时显示刷卡人照片、姓名、院系、年级等相关信息。亦可防止不法分子入室偷盗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4)管理报表系列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报表功能。如:学生信息报表、公寓信息报表、公寓人员出入表、个人出入公寓统计表、外来访客出入报表、夜不归宿学生报表、退房报表、各院系违禁情况评比表、寝室环境评比表、毕业生信息查询表等。数字化管理系统对于解决长期以来学生公寓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有较好的作用。

三、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建立预警机制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休息的重要场所,公寓服务包括饮食、住宿、消费、水、电、暖等各种服务,任何一项服务出现问题都关系万千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避免事态的发生,采用数字化管理,可起到及时调控、合理监督、防微杜渐的效果。

2.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学生公寓管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的管理有水电、房屋等基本建设,小的管理有日常生活必须。数字化管理不仅提供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校园网络化服务,更使得管理工作比传统管理模式更为方便、快捷、准确。各个情况数据汇总统计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大的提高上报时间和准确率,避免了人工失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约了管理成本。

3.有利于实现人性化管理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有资料显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生公寓度过,因此,学生公寓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他们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实现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快捷、透明的服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实现管理的双向互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单向管理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4.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好的学生公寓会给人的视觉留下美好的印象,但如果管理跟不上,就会使学生逐渐淡忘这些美好的印象,甚至怀疑学校的办学水平,然而,如果学校公寓实现了数字化的管理,不仅能说明学校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头,也能充分体现大学的先进文化和育人本质,当然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显现。同时,学校公寓的数字化也会大大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进而使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四、高校学生公寓实施数字化管理的现实与困境

1.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数字化管理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

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广泛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的相关因素很多,影响的范围很大。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开展需要相关学校部门的协调配合。目前,高校存在单一行政化的管理需求与多元管理主体的矛盾。在协调各个部门时存在很大的难处。在实践中由于利益和服务上的多重矛盾,各执行主体参与意识不够,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严重阻碍公寓数字化管理的执行。由于公寓数字化管理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法制建设还没有跟上,许多相关政策和法规还没有出台,缺乏法制的保障和约束,投资上容易造成盲目,管理执行也将严重受阻。

2.资金的短缺和设施落后限制了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数字化管理需要的投入很大。架设专门的通信线路、购置网络管理的硬件、软件和红外线报警设备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学校财政主要用于购置教学设备和教学相关事务,在国家尚无很大财政补贴情况下,普通高校很难有雄厚的资金对公寓进行数字化管理进行物质保障。因此,资金和设备的落后决定了高校数字化管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高校公寓数字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原本没有数字化管理专业,而数字化管理有属于新生事物,这使得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近年来,虽计算机技术知识普及较快,某些学校公寓管理员略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但离数字化管理人才的要求毕竟太远。绝大部分传统公寓管理员计算机操作比较生疏,根本无法解决学生在数字化设备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高校公寓实施数字化管理还需大力培养一批专业知识笃实、综合素质过硬的公寓管理员。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高校公寓管理中存在管理不够精细、随意性强的特点,而数字化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标准明确,业务流程清晰的基础上。如果在基础建设和相关管理远见尚未成熟时盲目实施数字化管理,就会遇到强大的阻力而走弯路,造成管理不力甚至导致管理完全失败的结果。

五、结语

尽管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尚不完全具备条件,但“以人为本、高效优质”的管理理念却指明了今后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实施高校学生公寓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是以成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现代管理思想为指导,对传统管理的各项内容与活动进行重新整合。推行公寓数字化管理是高校适应信息社会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需求,是一流大学进行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历史发展是必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应本着“以人为本、高效优质”的管理理念,尽快扫清阻碍实施高校公寓数字化管理实施的障碍,为学校和学生的稳定发展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公寓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彩云.当前高校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2]李航舟.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丁恒道,黄玉良.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五点网络[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4]侯建设.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李俊鹏,黄春蓉,等.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

[6]欧仁侠,陈洪斌,等.高校宿舍管理系统中电子设备的应用研究[J].信息传媒,2003,(18).

[7]林诗达.现代高校数字化管理的设想[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高校数字化管理范文6

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具有客观必然性,这种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用餐安全的需要。目前高校食堂最常见的经营模式就是社会招标承包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很多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一个主流趋势,但是也应看到这种模式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缺点,即很多承包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会违规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原材料,对于一些过期应处理的食品会进行再次的售卖,这给高校师生的就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几年频频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危机就给高校食堂的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来加强对食堂的采购、经营管理,这样能够保证师生就餐的基本安全。很多是平的保质期短,属于快速消费视频,必须要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合理的采购,避免积压。

2.师生就餐质量提升需要。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对于师生就餐质量的提升同样作用甚大,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师生安心教学、安心学习的头等大事,如果就餐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就会大大影响到其工作、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可以统筹安排上述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使各个工作做到有序开展,实现师生就餐质量的提升。

二、数字化管理渗透到食堂管理的环节

数字化管理手段可以渗透到食堂管理工作各个环节中。

1、原材料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登记原材料台账工作,既能够节省纸张,也方便传递、检查。利用电子监控系统24小时监控原材料人库工作

2、提高操作水平,控制原材料成本。一方面,要提高加工技术,搞好原料的综合利用。在粗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加工,达到并保持应有的净料率。其中,对粗加工过程中剔除的部分应尽量回收利用,提高原材料的成本;在切配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实际情况,做到整料整用,大料大用,小料小用,以及对下脚料综合利用。严格按照产品事先规定的规格、质量进行配菜,既不能多配或少配,也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凭经验随手抓,力求保证菜点的规格和质量。另一方面,提高烹调技术,保证菜点质量。在烹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产品相应的调味品用量标准进行投人,这不仅使产品的成本精确,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的规格、质量的稳定;提倡一锅一类,专菜专做;严格按照操作堆积操作,掌握好烹制时间和火侯,提高烹调技术,合理投料,力求不出或少出废品,把好质量关;在烹调过程中还应节约燃料,以便有效地降低燃料成本。3、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洗碗工、采购员、库管员、管理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时时监控食堂流动从业人员动向。

三、总结

加快推进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高校食堂而言,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引人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载体。没有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食堂信息化管理也就失去了基础条件。

2.完善相关制度。信息化的管理推进需要离不开良好制度的规范,如果没有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必然会导致信息化管理效果的大打折扣。在相关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涉及到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食堂内部管理制度,在食堂的内部管理方面,相关制度的制定应配合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在采购管理、卫生管理、服务态度等方面通过制定明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员工行为能够符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相关制度的制定应考虑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将员工纳人到的制度的制定中去,制度的制定不是食堂管理者单方面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