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内容 重点

2004年参加工作,多年从事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学。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致力于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工作。2009年始主持学校教研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几年的教学中,跟学生的交流日益频繁,逐步自我完善,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学生成绩进步是最好的体现,2010年秋季,所授科目取得了学校同级同科第一的理想成绩。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既赏心悦目,又卓见成效。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完整流畅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姿的教学技巧,渊博的知识内涵,更重要的是师生情感完美融合。

以上,笔者自认有很多做不到,现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为例,只对三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及重点要求,谈谈小看法。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过渡吧,这一阶段语文教学要注重以下三点:

教学以德育为先,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人的一生。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中,由“争吵”的原由,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让我们“更友爱,多宽容”,社会更加和谐;拿“撒谎”劝告学生要诚实,生活更美好。用“旧式表为什么会争吵”的疑问启发学生:不要用“旧框框”看待新事物,这样就会蒙蔽自己的双眼,看不到新事物的优点,创新的事物让社会发展得快呀!

语文教学怎么少得了诵读呢?读不仅是学习的基础,在读中学会表达,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享受生活,在读中感悟人生。诵读《钟表店里的争吵》,学生读准字音,认识、理解生字词;流利叙述争吵事件;用真实情感表现“旧式表”的情绪,感受生活的形形,更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不要拘泥于“旧框框”,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如何让学生读得好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对读有需求,在《钟表店里的争吵》一课中,钟表为什么争吵?它们的争吵对不对?这些问题就是读书的原动力。其次,读的形式要多样化,领读让学生辨正字音;自由阅读让学生融汇字词,粗通全文;齐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流畅性与美;分段读让学生得到自我表现;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情感;背诵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意境中。最后,诵读是情感的表达,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人生的升华。

当然,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词教学才是根本,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不要寄希望于学生的预习自学,字典也不能代替教师。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学习生字词的首要条件。变枯燥的字词教学为精彩的课堂,方法技巧千变万化,这是教育者经验和内涵的完美体现。笔者认为,各有各法,兼收并举。这里略举一二,不足为范。

拼音教学要多拼读,注重标准发音和正确书写。

生字认识要抓特点,如:“惯”之“田要出手”,“吊”之“口下毛巾”,“呆”之“口下顶木”,“谎”之“没一点正事”。

形近字比较好区分,如:“纽、扭”不同,“妙、秒”各一,“吊、呆”差异,“谎、慌”不一,“亚、业”有别等。

复杂字形要想象记,如:“衡”可谓“行见大鱼头”,“慌”寓“心在荒山不安宁”。

现学现写自己查,在教师板书时学生也书写,就能马上检查自己的笔误,如“谎”字书写时,可看看“”是否写成“充”。

组词要各凭发挥,一字多词,可体现学生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还自由给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特点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既具有语文教学的语言共性,又具有小学阶段语言教学的特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发展能力,基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笔者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共性与特性两个方面出发,探寻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与情感性等方面特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鲜明特色与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性语言特点

“为人师表”,教师的语言与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将教师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重视自身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掌握规范性的语文教学语言,严格控制语言、词汇及语法方面的规范性,避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误读、读错、乱读现象。如某些区域受到地方性语言特色的影响,将“杭州”读成“黄州”,将“故意”说成“得为”,还有一些地方不能区分“zhi、chi、shi”与“z、c、s”,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不符合普通话的基本规范,教师无法为学生提供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造成学生无法区分词语的正确读音,也无法使用规范性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有效运用语言文字,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性语言特点

科学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关键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保持语言的科学性特征,保证字、词、句等方面语义的正确传达,情感的合理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等的含义、情感色彩及语体色彩等,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递科学性内容。如在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落花生”中“落”字是动词,引导学生将“落”换成“种”,并讨论两个动词互换的效果,这其实就是教师对题目的望文生义,缺乏语言应用的科学性,也表现出教师查阅资料、理解能力的缺乏[1]。在小学语文语法教学中,通常会出现有歧义、多余或缺失等问题的句子,教师必须通过句子基本结构的讲授,让学生掌握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形式,避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性错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实现小学生语言表述的简洁与准确。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动性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应用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语言的艺术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如在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时,学生无法深切理解“幽静”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一组语言:“冬日的夜晚、朦胧的月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的茅屋”的描述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幽静”的内涵,用动静结合的语言表述衬托幽静的氛围,以此引发学生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词语、句子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2]。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性语言特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性语言是“活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充满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感性色彩,当教授比较欢快的内容时,教师要能够通过情感语言的表述,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当教学比较严肃的内容时,教师应通过语气的变换,使学生表现出肃然起敬或正襟危坐的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调整自己的语言特点,通过自身情感的渗透与参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学生心灵震撼。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济南冬天的场景,或者展示济南冬天的各类图片,以此表达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情感,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通过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与现在济南的冬天对比,深刻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感受与体验,促进语文教学情感性目标的实现[3]。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变换与转化,形象生动地表现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感知与体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淄博师专学报,2013(2):11-14.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3

一、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好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和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和看书做笔记积累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修改文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总之,尽量消除学生的依赖,培养其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老师要在课堂上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比如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背诵、散文介绍、组织学生来当小老师、编排课本剧、辩论、家事小法庭等等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又能联系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人文教育的作用。如:我上的《春》就是采用了由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来教学,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参与力都很强;上《皇帝的新装》和《羚羊木雕》的时候就编排了小短剧,学生也非常喜欢,同时还借入了辩论和法庭的环节,把内容进一步掘深,使学生听说读写中说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上完之后学生一直惦记。最关键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使集体的力量得到了升华。或许小学的有些课目也可以作这方面的尝试。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把写日记当成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根拐杖。有人说:“日记很小,只容得下我一个人;日记很大,又可包罗万象。”由于日记特殊的魅力,决定了日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乃至本领的特殊作用。记日记应是学生小学时形成的良好习惯,也需要在中学巩固、发扬好,使它成为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和个人的小天地。

二、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增加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强调预习、复习,指导学习的方法。有的老师指导预习方法很有成效,如“朗读课文三五遍,解决疑难生字词,不懂的地方画问号,通过练习找重点”,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由机械记忆到理解记忆的过渡,调动口、心、手、眼的四到位。多说、多读、多思、多写是学好语文的四个法宝。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

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教师就要使学生明确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讲精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精细阅读;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而跟小学一样把全部问题讲透讲尽,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去找寻答案。

四、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

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易有诸多不适应,适当复习一下旧知识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这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学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一、重视朗读教学的作用,发挥朗读功效

《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个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重视语文的默读以及朗读,要充分发挥默读以及朗读对理解课文知识、陶冶情操及发展语言的效用。”由此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朗读教学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苏教版),所选的文章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及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很适宜小学生进行朗读。朗读能帮助小学生领会文章内涵、感受文章的立意,进而受到文章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同时,朗读有助于小学生积累优美语言,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基于此,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重视朗读教学,充分发挥朗读的效用。

二、抓好学生朗读指导,重视重点语句

语文教师应以语文课文的体裁以及要求为依据,将课文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课文进行范读,进而导读,直至教读,加强对小学生朗读的指导,以激发小学生朗读课文的热情。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组织小学生进行分角色读、抽读或者是齐读,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其声、观其行,对于朗读入味儿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朗读错误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纠正,并教给他正确的朗读方法,提高课文朗读的质量。

在加强学生朗读指导的同时,要重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的讲解,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文的知识,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情感感悟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重视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将小学生分散的思维聚集在课文重点上,提高教学效率。以小学语文课本中《军神》一文为例,可以这样指导小学生“读出感受”来: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去朗读这个自然段,朗读时要读出感受来。(小学生开始练习朗读)

教师:哪个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得真情流露)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非常投入,以情动人,对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非常好。哪位同学还想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的敬佩?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充分尊重小学生对于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感情的独特体验,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时才能全情投入并乐于朗读。

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寻找朗读素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朗读提供丰富素材。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及收获,引起小学生的共鸣,激发其阅读的强烈欲望。教师也可将古今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穿插在课堂上,对于已听说过该故事的同学,与之探讨故事情节,以激发未阅读过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对阅读过该故事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其继续阅读。通过阅读交流,使班级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要趁热打铁,利用一个课时或者是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大家分享,将阅读中搜集到的优美语句或者是自己认为有内涵的语句朗读出来,读出自己的体会及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朗读出来,是激发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有效手段,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有利于扩充学生的语言积累仓库。

四、提升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进行朗读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感慨:“仅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一个月。”马克・吐温的话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小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激励,培养其朗读的自信心,引导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教师激励学生的语言不能太过笼统及单调,激励语言过于机械、匮乏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基于此,教师要学会用活泼新鲜、富有感染力以及自然生动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特级教师孙建峰对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励学生进行朗读具有丰富的经验,以其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激励学生朗读为例,学习孙建峰老师的激励语言。

孙老师:老师想倾听同学们美妙的读书声,在读书时要注意将苏格拉底的感情表达出来,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这是对全体小学生朗读的激励)

孙老师:这位同学的朗读使我们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境,看来这位学生是婉约派的苏格拉底。(学生们发出爽朗、欢快的笑声,这是对一位斯文、温柔的女生的激励)

孙老师:这位同学用洪亮的声音将苏格拉底的话读得铿锵有力,看来这位同学是强壮派的苏格拉底。(学生们听后欢欣鼓舞,这是对一位粗犷健壮的男生的激励)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孙老师对于不同学生所使用的激励语言是不一样的,其激励特别自然贴切,活泼生动,且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样不仅能增强小学生进行阅读的自信心,同时引导小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正确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2.刘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电教(下).2011.(08).

3.邢杰.又闻朗朗读书声――谈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教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8).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5

[关键词] 新课改;电教媒体;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71-1

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讲授教学手段,而且激发了学生学校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这里就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合理应用电教媒体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局限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走进情境,调动不起学生学习兴趣,更延缓了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其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电教媒体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开创了语文教学的崭新局面。多媒体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课堂后,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工具,多媒体之与传统媒体,它无疑是先进而高效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明确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必须对多媒体合理的使用。在这样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

三、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着重抓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讲授与总结这三个重要环节,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就如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所教课文的实际情况,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导入,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教学有很多方式方法,现择要介绍如下:1.音乐激趣导入。《卢沟桥烽火》一文记叙的是“”的经过,在线了那段令中国人不能忘怀的历史。但是学生里这段历史比较久远,所以为了能使学生进款进入血丝这篇课文的状态,我从先是播放一首《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让同学们跟随激昂的旋律走进那种历史情境,接着我便顺势简单讲述“”之前的大背景“九一八”。立刻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探究这段历史的学习兴趣;2.创设情境导入。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

(二)助力讲授。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主题、提示中心的作用;2.借助课件,突破重难点。《黄河的主人》、《安塞腰鼓》等课文,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民俗知识,所以学到处给学生播放汹涌黄河之上行进的羊皮筏子的录像,同学们就有一种切身感受,便于理解黄河的主人艄公的高超技能;3.借力多媒体,长文短讲。在学习《天安门广场》理解天安门广场的方位图时,我采用长文短讲的方法,出示天安门的建筑物方位图和一张简易方位图,学生一下子就能理顺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的位置;4.作文课中,唤起学生思绪。有时候,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会在作文课中唤起学生写作思绪,拓宽学生写作思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欲望。我们班在学习作七《给老师的一封信》中,适时播放学生和老师一起经历过的情景照片,把学生引入情境,勾起温情回忆,拓宽写作思路。

(三)升华总结。课堂结尾往往是总结中心、点明主题、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重要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课堂教学总结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朗读欣赏。如《夹竹桃》一文,总结时适时适度地播夹竹桃的各种形态的图片以及月光下的夹竹桃,让学生欣赏品味夹竹桃的韧性和引人无穷幻想,再通过配乐齐声朗读又把学生带入到夹竹桃旁,使学生对夹竹桃无与伦比的韧性、无与伦比的引人幻想的特点理解的更为透彻,也更深入的理解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

2.巩固升华。如学习《钱学森》一课,讲读后,投映相关影片。学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认真思考,纷纷发表见解。通过热烈讨论认识到:钱学森的科学力量是巨大的,他的爱国情怀是令人刻骨铭心的。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3.拓展延伸。在学习知识关联性很强的课文结束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此时多媒体课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古诗《示儿》时感受到路由强烈的爱国情感之后,趁热打铁,拓展延伸,出示路由的其他爱国诗篇,为学生们的古诗分类积累理清脉络,也在爱国情怀感染下便于更快的记忆。在学《最后的姿势》时,感受人物形象和舍己救人精神情感升华之后,顺势出示在汶川地震中更多想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使得学生顺畅的积累素材,受到教育。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要讲出语文味的同时还要适时地借力于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厚实后学生的课堂积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蔡慧琴,饶玲,叶存洪.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A].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丛书[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4]谭文丽,文莉.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校本研修热点丛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应用

G623.24

微课在当下教学中逐步推广开来,主要是由于多媒体技术不断成熟,从而促使PPT与视频等影像技术在教学中广泛\用。微课是通过对教学所需的内容做微视频、或者PPT文件来达到课程教学形式多元化、内容丰富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质化。

一、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运用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运用微课已经被在职教师所熟知,其作用与意义已经受到广泛认可,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课本与板书平面教学的局限性,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让教学内容呈现的更为生动形象化,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上仍旧存在一定误区,首先认为微课制作繁琐,会延误传统教学习惯的效率,仅仅的停留在将知识大量快速告知学生视为课程教学高效性,忽略了学生兴趣与知识吸收效率才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其次,微课教学资源运用不合理,对于广泛的网络资源缺乏运用的技术与识别的能力,同时在课件的制作上也缺乏专业性支持,从而导致教师不愿意运用微课;其三,将教学仅仅的局限在课堂内容,没有意识到微课运用可以引用在多种场合,尤其是学生在家学习期间可以进行微课内容的分享学习;其四,部分教师懒于微课制作,往往选用了不合适的网络微课内容,微课设计制作缺乏针对性,学校方面也缺乏在相关资源上的要求与制作投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

(一)微课应用基本原则

微课应用并不是盲目性的,需要确定一定目标,达到一定教学效果与目的,清晰的注重在学习体验与效果为中心。首先需要保持其微课内容的时间短小、选题范围小的方向,充分的彰显“微”的特点;其次,需要充分的关注学生主置,满足学生学习所需与学生兴趣,内容全部围绕教学内容展开,避免脱离教学内容产生跑题情况,充分意识到微课是为课程教学服务;其三,需要保持一定的统一性,要让微课内容的画面与文字内容做对应,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二)微课应用时机选择

微课的应用时机较为多样,并不一定刻板的规定在课程的某个阶段,在不同时机下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性。在课程开始时运用可以有效的构建教学初步情境,让学生注意力逐步的集中在课程内容上,是学生注意力逐步转移到课程中的过渡作用。在课程中进行使用,尤其是在学生注意力与兴趣度下滑时运用可以有效的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打起精神继续进行后续的学习;而在课程尾部进行微课,可以对课程进行回顾与汇总,具体与微课内容有密切联系。同时微课可以到家长互动平台中,让家长播放给学生看,尤其是在假期中运用较为合适,达到一种远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微课运用时机需要得到充分的了解与把握,让微课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需要依据课程微课运用时机的需求而提升微课内容制作的针对性。

(三)注重教学重点的掌握

微课是将课程40分钟要讲述的内容浓缩到5至10分钟左右的文件内容,因此内容要注重重点把控,不能将所有内容都纳入到微课内容中,更多的注重精华的提炼。精华可能是课程教学中文字难以理解的意境、形象等内容,或者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主题内容。要保持精炼,忌讳广泛。例如在诗文内容学习中,可以运用网络上关于诗文的动画或者其他视频内容,在《静夜思》中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诗文所传达的意境,让学生对纯文字的内容有更为形象的感知与情境的体会,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程学习中,提升对课程的兴趣度。尤其是在诗文学习中,学生感知能力较弱,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会有更强的知识吸收效果。

(四)注重微课资源的管理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基本的备课管理,在课程开始前应该做好微课的制作与资源采纳,避免临时抱佛脚。学校需要对微课资源做一定的管理投入,鼓励教师进行资源的共享,必要情况下需要收集有关的微课资源,形成微课资源库,从而便于教师在实际课程中做便捷高效的运用。要为教师提供一定微课资源网络平台,让教师日常可以在资源网站中去搜寻自身所需的微课素材。在更多时候,微课并不一定需要教师频繁的制作,在网络资源中,更多的视频或者相关资源都可以运用在微课中,因此可以多摄取相关资源,提升微课准备制作的便捷性。部分网络微课资源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特别的制作。但是如果教师掌握视频编辑或者PPT等软件制作的要领,进行适度的视频内容编辑或者文本编辑,其设计的针对性会相对更高,应要积极的鼓励教师进行微课制作技术的学习。

(五)注重情境建构

在教学中需要构建一定教学情境,这种情境一方面可以通过微课内容本身来构建,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做必要的引导。这种引导是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者行为表现来让学生有直接的感受,从而有效的进入到教学氛围中,被教学情境所笼罩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联想能力。教师适宜的引导可以有效的为微课的展开提供一定基础条件,让学生在情感与注意力上得到一定专注效果。情境的构建也需要对学生由此充分的掌握,包括微课的制作都需要了解学生情况,依据学生兴趣爱好或者只是吸收能力做针对性的制作与选择,从而有效的提升微课运用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比例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教师没有形成一种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微课制作准备会提升教师教学负担。因此,需要给予教师教学更宽松的环境,必要情况下应该大力鼓励教学中微课运用的行为,从而促进微课资源与经验的积累,让微课运用不断成熟化。

参考文献:

[1]叶和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76-76,7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