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12-03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ZHANG Qian, FEI Jie, ZHOU Hao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is no excep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trainees from medical technical college. Tutorial system, training standardization,development of self-study and experience teaching are the important methods to cultivate noble medical ethics of the students which make the trainees to become a good moral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excellent technical skilled medical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raine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method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把“坚持德育为先”放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三个坚持”之首,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培养出对社会有用、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服务。
预防医学见习是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高专”)全科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将预防医学观念和技能融入医学生的知识、信念、行为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下一阶段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见习阶段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养成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良好品德具有意义深远。2011年起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上海“医高专”的教学基地,开展了全科医学生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作者就免疫规划教研室对见习生的带教经历,对“医高专”见习生的德育教育讨论如下。
1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1 卫生事业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
我国教育事业的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对包括全科医学生在内的人才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首要的人才素质,有了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医药高等学府,必须把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放在首位。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同样要求医护人员更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要有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和职业道德。凡行医者首先应懂得医德无价的道理,医道乃人道与仁道,需始终坚持以济世救人为本,其仁爱之心与无私精神远远在物质金钱之上。行医者须抱定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高尚宗旨,不怀私欲,不分贵贱,竭诚为人疗疾祛病,使濒危者起死回生[2]。
1.2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德的作用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家恩格尔明确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超越了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与疾病的简单化认识,在医治疾病与促进健康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3]。现代医学模式强调医学界对整个社会承担的责任,更加注重医德情感,更加注重技术与人道主义的协调作用,并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认知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见习期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和重要环节,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应增强医学见习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培养对患者的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
1.3 新医疗环境迫切要求加强医德教育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今医患之间缺失信任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医生存在不信任情绪,部分医务人员存在将一些患者及家属视为潜在投诉者的心理客观存在,这种不信任甚至对立的医患关系是不正常的。为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沟通,进一步强调医德教育更显必要。
2 加强全科医学见习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带教导师制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带教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具有示范性。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选择医学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选择了,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情去对待它。教师的言行举止,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加以模仿,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和崇高使命感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一辈子的。在见习生的带教中,我们采用导师制,要求带教老师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师带教制度、带教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仁慈善良的人格魅力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从中不但学会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为人风范,将老师作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2.2 德育培养规范化
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期间,我们将德育贯穿于实践和训练的始终。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明确规定知识、技能、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教学要求,其中包括了医德医风的内容,针对具体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哪些是该做,哪些是不该做的。在出科考核中也增加了医德评估的内容,将见习生的服务态度,工作态度、治学态度列为考核内容、并在分值中占据一定比例,以提高见习生的道德素养。
2.3 多样化教学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人的思想灵魂的净化和提升,需要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情感共鸣。全科医学见习生带教中应注重双向互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授制转向小组讨论制。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见习单位真实的榜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并适当组织一些现场参观和实际调查,使医学生在理论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人生观、价值观、态度、品质和行为发生根本的转变。
2.4 开展自我教学
全科医学是培养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其服务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4]。医高专见习带教可通过见习生换位思考,以角色扮演形式,从自身实用角度,真实体会、理解和感受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综合性、持续性、协调。并通过合作扮演培养医高专见习生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5 进行体验式教学
带领学生下农村社区基层,参加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验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感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定期的家庭访问,病人关怀,健康教育等,构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结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医德作为医学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医学生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服务于人的思想观念[5]。见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德观念形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良好的医德医风容易在这个阶段的医学生中建立,为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及以后工作中医德医风的成型和巩固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将德育教育贯穿到见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而且是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 高等教育学概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0.
[2] 李艳. 中国古代医德教育对现代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28(5): 52-53.
[3] 曹佃省, 谢光荣. 健康概念及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J]. 医学与社会, 2008, 21(10): 4-5.
[4] 程瑞峰. 全科医学概论[J].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0-12.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2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意识形态领域的王作,教育的周期长、收效慢、巩固难,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做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群体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下面就如何加强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认清教育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2―15岁,正处于成长危险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主要表现有:一直很听话的孩子变得不听话了,无端地对别人发脾气,做事爱我行我素,情绪容易冲动,对父母和老师的说教深为反感甚至仇视别人的管束,行动富于冲动和冒险性,有时非常自信,受到一点寸丁击,又表现为非常的自卑。这种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此期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个体的成长和生理的逐渐成熟,使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但在心理上,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又摆脱不了孩子的习惯和幼稚的行为,由于这些认识上的不足,容易对说服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在充分了解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发挥德育教育网络的作用,建立齐抓共管的教育机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紧紧抓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这三个重要环节、以学校为龙头,以社会为平台,以家庭为基础,建设时时、处处、事事关心未成年人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层层设防,重点监控,不留管理“真空”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对于初中学生尤其如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以学校为中心、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任务,以被动接受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所以,学校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首,制定德育工作的长期规划,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家庭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目前,有许多的家长不懂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子女: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或者溺爱过度,不但超不起好的教育效果,而往往适得其反。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普及科学知识,优化未成年人的家庭成长环境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这一点为大家所共识,由于初中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辩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没落、消极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政府部门就要加强社会综治工作力度,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出版市场及网吧的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以规矩定方圆
学校是初中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同龄人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是影响其思想变化的主要因素。由学校教育的特点所决定,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以规矩定方圆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学生能够“知而行”,减少行为的盲目性,危害性。同时对各项合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使学生明确叫“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积极引导,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
四、加强理想教育,重视现实行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和家长都充分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又是困扰学生和家长的一个现实问题。美好的理想,要建立在现实行动的基础上,学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学生集会、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人都要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通过不断勤奋努力,才有可能创造幸福美好的未来,要强调做事先做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看得见的行动争取美好理想的实现。
五、营造文明氛围,塑造美好心灵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思想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也表现出感性认识能力强而比较缺乏理性。所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以文明、高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去感染,感化学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学校不但要集中精力搞好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办好图书室、阅览室,要努力改善力、学条件,美化、绿化校园,加强卫生检查评比工作,及时制止乱扔垃圾、说脏话的不文明行为,要努力做到校园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预防各种安全事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3
一、利用小游戏引入英语情境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对一切未知事物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知识时会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知识的难度会逐渐加大,学生便会降低探索的兴趣,取而代之的则是畏难情绪,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成为英语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40分钟的英语课堂保持注意力时时刻刻集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开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相应的英语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游戏营造情境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游戏中,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有一次良好的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穿插“你划我猜”小游戏,用动作诠释run、walk、drunk、sit等单词,让学生从自己的动作中猜出具体的词语。教师与学生一起互动,参与游戏迎合了小学生学习的需要,既能活跃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收获英语知识,加深对单词的印象,一举两得。
二、穿插简笔画加入英语情境
利用简笔画加入英语情境是小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又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简笔画可以使“平面”知识变得“立体”,让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变得栩栩如生。同时,教师利用简笔画还能让学生利用形象的思维来对问题展开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够利用简笔画激发学生记忆、背诵英语单词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始终随着教师的步伐而走,不再分心。当然,教师利用简笔画可以降低学生区分单词的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单词比较级的时候,如果只用语言来讲述难免会词不达意,这时若用简笔画在黑板上书写,通过不断增加的香蕉来表达big的比较级bigger、最高级biggest,这样便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big和bigger以及biggest之间的不同。
当然,为了充分发挥简笔画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举办用简笔画表达英语单词的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简笔画表达具体的单词。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快乐记单词,还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最终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三、划分小组用表演还原情境
小学生的表现力和表演欲望是十分强烈的。但是在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填鸭式教学方式与单项讲解的方式较为突出,教师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利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长期下去便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教师可以利用表演还原情境,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为学生搭建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大显身手,增强自信。
教师应改变跟读式教学和对话教学模式,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真正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利用表演还原教学情境时应注意学生的需求,尊重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改编教材内容,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表演,促使每个学生都开口说英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展示英语情境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大多数的教师都会采取口头教授的方法讲解教材内容。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从教师的口中以及教材中获取知识。而这些知识多半是死板的,灵活性较差,所以学生很容易降低学习的兴趣。多媒体可以集图片、声音、视频为一体,改变原本僵化和死板的教材内容,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多媒体还能让教材中本不生动的内容和文字变得灵活起来,并让学生将学习活动与多媒体营造的情境结合在一起,从枯燥的学习环境中走出来,进入一个相对愉悦、舒适的课堂当中,与周围学生融为一体。
再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情境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不断更新信息,提高能力。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4
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它们相互渗透,互相通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育和德育,智育和体育同等重要。
美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德育和智育过程是知识体系和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过程,在德育和智育过程中,个体所发展的主要是理性,而理性与情感对个体而言是同等重要的。美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性,它可以使个性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使个体的不良情绪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宣泄和升华。部分学生可以培养美术方面的特长,从而增强自信,达到“常善救失”的目的。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人生变得高雅与充实,在精神上有所寄托。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严重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支配,教育重心始终向智育倾斜。美术教育因一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艺术教育认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结果造成学校美育地位的严重削弱。传统应试教育中美术课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来完成它的使命,很多学生包括其他一些任课教师大都认为:美术课无非就是画画图,看看图片以游戏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认为美术可仅仅是其他学科的调节剂,只起到平衡身心,“换换脑子”的作用,而轻视了艺术教育的其他功能。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也得到了改革,但收效不大。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对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1 发展农村中学美术教育,首先要优化课程结构
美术学科的改革,是学校整体课程结构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保证七,八年纪的美术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增设九年级美术必修课。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不要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正确认识真善美,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其次是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活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2 根据教材因地制宜,制定教学侧重点
本着大纲的指导思想,在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对教学的侧重点和课时安排做灵活调整。就拿河北版美术课十五册来说,教学内容总共14课,涉及手工制作的就有6课,这6课内容分别是:庭院设计,面具制作,食品造型,民间剪纸,皮影,动画。课题不同,需要准备的材料也就不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难题:老师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准备材料,课到了上课时,材料备齐的同学却不多。问其原因,有的说材料买不到,有的说今天让买这,明天让买那,高考又不考试,家长不支持——没有材料的手工制作课,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课堂效果甚差,起不到动手创作,开发思维的目的。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相比,经济条件的限制,制约了美术课的正常进行。
针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改变教学侧重点,安排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用五谷杂粮做装饰画,用树根,枯草做手工艺品,在鹅卵石上作画等。这样既弥补了因材料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又使学生动手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还节约了经济开支,极受欢迎。
3 加强对美术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应试教育中,美术课被作为副课,一直不受重视。首先要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在未来竞争很强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人和创造。美术课对发展我们健康的身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作用,才能更主动地去学习。其次还要提高其他学科教师对美术课的认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联,在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就更证实了这一观点。多彩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艺术感十足的文字在一节课上的应用,无疑会使学生更关注学习内容,投入更大的热情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教师正确认识了美术与各学科的联系,才能从言行上表现出对美术课的不轻视,从而让学生也正确态度对待美术课。
4 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恶劣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沉闷,美好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兴趣大增。改变环境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在动手美化环境的同时得以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教室是学生的学习场所,要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在教室周围张贴名人名言或标语,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后墙可以设立各科学习园地,定期更换,举办班级艺术作品展等,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寝室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可动员学生自己做一些装饰品,装饰画来美化寝室,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会美术和生活的联系。另外,学校可定期举办校园艺术展,支持和鼓励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成立艺术长廊,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丰富师生课余生活。
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美术教师的素养
美术教师是美术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给予应当的重视,对美术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学校应开展观摩课学习活动,鼓励教师多交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高一级学校美术教学活动大赛或假期培训。美术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多学多练,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多交流,取长补短,还应钻研教材,根据教材提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搞好课题研究,以更优化的手段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5
关键词:父母;教育;子女;成长;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90-01
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偏多,他们一生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社会给孩子提供复杂多变的教育空间,学校给孩子提供知识殿堂的教育阵地,家庭给孩子提供耳濡目染的教育前沿。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个合格的优秀家长除了要注重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外,还要主动当好学校教育的助手,注重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特别要留心发现孩子在思维习惯方面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施教,我想其教育力度是会大大增加的。现今的孩子的思维习惯大多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固执性。孩子在思维时往往不能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及时采取灵活应变的措施,宜受条条框框的限制。(2)肤浅性。孩子认识事物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准确地预见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3)狭隘性。孩子往往在接触世间万物时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而看不到事物的反面,只能发现问题,却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他的思维不具备广阔性。(4)依赖性。孩子认识事物总喜欢依赖现成的答案和方法,盲从家长老师或权威的意见。(5懒惰性。他们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习惯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不善于用脑来分析大千世界。此时做为家长的我们便可尝试性地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正确地施行教育,其效果定会甚佳。
一、激发孩子“好奇”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科学家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孩子对周围世界的反应大致存在以下两种情形:一种是好奇型,好奇型的孩子好提问,他们遇事总想问个为什么;另一种是缄默型,对这种类型的孩子,做家长的就要积极与孩子沟通,引导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久而久之,缄默型的孩子的好奇心也就逐渐形成了,进而变成一个好奇型的孩子。家长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头脑中的一个个大大的问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思维,不断用客观事物刺激孩子的大脑,在发问中求取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鼓励孩子躬身体验
日本教育界提倡一种“余裕教育”,其内容的重要一点是利用周末时间让孩子去农业学校体验农村生活,直接参与实践。为了树立孩子的实践意识,养成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自己分析自己总结的思维习惯。家长可借鉴日本“余裕教育”的成功经验,鼓励自己的孩子直接参与学校或家庭内的各种有益的游戏活动文体活动和实验操作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从而克服孩子思维的固执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孩子的思维的灵活性,以适应孩子未来的发展。
三、指导孩子观察
大自然的花鸟草虫,山川,都可成为孩子的观察对象。观察是启迪孩子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首先要引导孩子喜欢观察生活现象,蜻蜓低飞,鱼浮水面,雷电交加等都要家长提醒孩子从身边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其次要指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善于观察,同一朵玫瑰,有的观察结果是花下有刺,而有的则是刺上有花。最后要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习惯,细眼看针,洞察秋毫。如此引导,便能让孩子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从而克服思维的肤浅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提倡孩子“质疑”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家长平时要提倡孩子对家长.老师或权威。理论敢说不,敢提出质疑,不盲从迷信或权威。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孩子已知答案,家长还要有意问一问,让孩子答出一个所以然来。第二种方法,家长可以采用故意反驳与孩子争辩,在孩子和家长的争辩中克服孩子思维的狭隘性,培养孩子思维的广阔性,让孩子学会既看到事物的正面,又看到事物的反面,从而善于全面分析.思考所遇到的问题。
五、引导孩子“独立”
当孩子提出问题,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时,做家长的千万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而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探索问题的答案。家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告诉孩子可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就能找到答案。(2)家长和孩子齐上阵,共同寻找答案。(3)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寻找答案。如此思维习惯训练,定能克服孩子的思维依赖性.惰性,培养孩子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进而培养孩子思维的独立性。
六、诱导孩子想象
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学 有效性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体育教学也是一样,体育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和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把握到把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进步。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要符合体育课特点
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身体练习是主要途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主要内容。教师要根据此特性,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2.1 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
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同的。如低年级投掷教材第一课次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课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的重复练习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投掷教学,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野鸭" 、"打标靶"、 "投远"、"投准"等这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既达到激趣的目的,又进行思想教育和环保教育,正所谓一举两得,寓教于乐。
2.2 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分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分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生动活泼、游戏性较强的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体育课不同于别的学科,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学生经常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自制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 注意力马上转移,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利用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喜欢节奏感强的练习,在队列练习中可以用口哨、掌声等进行,也可让学生自己喊口令,这样更轻易吸引学生,练习起来注意力更轻易集中。在进行活动时,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一兴奋起来往往就自得忘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连蹦带跳,甚至还有的出现在地上打滚,你追我、我追你的现象等等。这时,教师要利用在中,学生最想扮演的人物来调动其积极性,如在"老鹰捉小鸡"中想做老鹰,分组练习的时候老师要留意调配,适当安排好角色的替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醒学生遵守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教学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运用体育器械布局的环境美、队列队形的造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唤起学生的运动激情。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的投掷爱好。又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利用呼啦圈套在海绵垫上成一个岩穴,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但把握了团身的重点,又进步了学生练习的爱好和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
课堂学习中,不是每一个孩子在整堂课都能够畅通无阻的,因此在课的进行阶段和课的结束阶段,都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及时提出学生练习中动作的优缺点。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查以为"假如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假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要时常以"表扬式"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其树立信心,更好地投进到学习中。在对动作讲解时语言要生动、形象,如:"蹲踞式跳远"腾空步时手臂动作像一手拿镜子,一手拿梳子做预备梳头的动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像紧压的弹簧;"预备"时像拉满的弓;"发令"时像离弦之箭;"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动作就像鸭子伸脖子等。这类形象的语言只要运用的恰当,就 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效才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我们教师要脚踏实地立足于朴实的课堂教学,让体育的课堂教学在平实中见有效,在有效中见进步,在进步中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