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途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德育途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德育途径

中学德育途径范文1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策略研究

一直以来,笔者都在思考学生德育要怎样展开,有时我们把教育放在课堂上,以知识的理论强调让学生懂得道理,可往往达不到真正的实际效果,因此,应当把德育的培养真正与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就福州发展的特点来说,由于德育教导在课程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让素质教育发扬光大,把德育融入真正的生活实践中。

一、福州市中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大力发展德州市中学生教育的情况下,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虽然在学生的德育上很用心,但是却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成绩。德育教学要在大环境中彻底打开,就需要面临改革与进步,对于这方面笔者针对于现存的问题与障碍总结一下。

1.德育的教育理论多过实践

我认为,现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最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德育的知识理论太多,但是真正执行的内容很少。比如,在开展思想品德与相关的道德教育课程时,一些与德育有关的内容已经被照搬到课堂中,甚至为了中学生的应试教育,把它当成一种考试的途径,学生不能理解其中的精髓,也不能真正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道德文化。所以从形式的出发点上就是错误的,德育在德州市被落实到书面上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思考以怎样的模式带入到学生的心中,我们面临第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上的错误。

2.德育教学缺乏实际性

我们知道,现在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都比较早熟,他们面临的社会状况也很多。所以德育内容不仅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同时也要发展它的改革点,这个问题是德育在展开上去发一定的实际性,比如,我们会根据课程目标和中学生教育指导方面的内容在各个中学展开德育心理教育。但是,这种方式却往往达不到真正改变学生身心状态的实际成效,我们也没有引起学生对于德育方面的高度重视。

二、福州市中学生德育的策略研究

1.有效并积极地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让德育教学达到效率化,应该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这几年非常流行的慈孝活动,它是结合中国儒家发展的文化特点,带领学生一起孝敬父母和长辈,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敬老院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中的道理。这几年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德育教育观,但是具体落实在做的方面还需要彻底规划。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上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那么可以举办一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此来提升德育教学的效率,所以实践活动的本质其实在于行动,适时的引导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放在德育的首位,在了解现在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沟通与指导。比如,这几年在福州市举行过好几次有关学生身心问题的座谈演讲,其中的参与者有老师和学生,正在演讲的老师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互动,针对现在学生的内心发展特点帮助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由于时代的发展,让现在的中学生情绪比较浮躁,因此德育的教育是提升一个学生的全方面身心素质,让他们拥有强大的内心抗压能力,完善心理综合素质是对德育未来开展的有效途径。

3.结合时展特色拓展德育教学内容

在德育上,我们要拥有与时展相吻合的创新特色。比如,现在的社会事件很多,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已经影响到了中学学校的教育发展。我们可以以社会热点出发在现有发生的事件中找到反思,针对时事对其进行德育,我认为这样会更有时效性。除此之外,也应当与网络途径充分结合在一起,开展德育的网络资料库,建立师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平台,科技在发达的同时我们发展教育,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让教育真正达到实践目的。也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紧密起来,德育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开拓点,结合当下的发展去努力,我们不仅仅要展开实践路径,同时也要展开网络途径,打开科技面,让我们地区学校的发展更加创新化。

如果我们用心观察,不难发现其实在福州市德育的展开上有一些需要改善之处,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打开封闭的教育模式,真正把新元素加入教学中,从而为中学生树立一定的正向标准,让他们在健康且充满积极阳光的环境下成长。

参考文献:

[1]林官鸣.思想品德课“有效提问”的现状与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孙伟柳.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德育“革命”[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3]张中饶,谭智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应对途径探析[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冯永刚.网络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及调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中学德育途径范文2

关键词:语文 新课改 德育教学

德育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新课改也要求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那么,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又有强烈思想性的语文课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我在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此做一番浅谈。

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将德育立足于:一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三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所以,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1.挖掘教材中富有思想因素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精选的现代文。有的体现对生命的感悟和尊重,有的体现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有的是对美的弘扬,有的则是对丑的鞭挞,有的体现对自然的喜爱,有的则体现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嘲讽,又有的是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思考……无论是哪一类作品无不包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充分体会这种体验就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文言文和古代诗歌中的情感教育

文言文和古代诗歌是我们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和瑰宝,而选入我们教材中的更是精华中的精华。我们可以利用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教给学生珍视友情;利用李白的《月下独酌》使学生明白即使生活再苦闷,也要放飞自己的精神;利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使学生懂得忧国忧民……

3.介绍写作时代背景进行德育

如教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不是马上与学生共同进入阅读、讲解,而是先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事件的经过作详细介绍,突出主人公刘和珍被害之时的情景,突出主人公不畏特务卑鄙的行径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使学生在所学之余能怀着一份对烈士无限崇敬和对敌人无比憎恨的心情去阅读课文,自然从中感受到一种振奋,促使自己产生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强烈愿望。此外,介绍作家的生平事迹、介绍有关文学常识等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他们对我们伟大民族的热爱,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热爱。

4.分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进行德育

如《雷雨》一文,引导学生分析周朴园、侍萍、鲁大海等这些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肖像、表情、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当时旧中国工人阶级要求人权,普通老百姓悲惨命运以及资本家的狠毒凶残、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从而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生活的强烈感情。

5.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例如讲解《离骚》,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的生平理想,了解楚辞体的文体特点,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一名句,理解屈原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为解决人民的疾苦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通过课外阅读进行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样,课外阅读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引导学生去读,同时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收到实效。可能有些学生会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书,有些同学会沉迷于武侠、网络小说。这样我们就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利用教师设计组织的各种语文活动进行德育

我们在实施教学时,要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这样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我自己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组织一些课内活动。如课前五分钟讲演、诗歌朗诵、成语接龙等活动,既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从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提炼写作主题,表达爱憎分明的感情。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途径可谓多种多样,但只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得法,必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德育途径范文3

关键词:中学 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1

当前,社会经济、政治、道德、文化以及精神等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在这种变化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新时代的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中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发挥受到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单纯的语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的政治化,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等等。因此,该文对中学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进行了探析,有利于语文学科中道德教育的

发展。

1 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1.1 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正确深入理解学校道德教育内涵,是开展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前提。首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当今,中学道德教育中,要着重突出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传统,开展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其次,进行理想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理想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再次,幸福观教育。当今的青少年普遍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对于幸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社会的影响,当今社会存有一些不健康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因此,应加强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幸福观教育。同时,进行生命道德教育。生命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展生命道德教育,有效改善学生对于生命认知的不足,这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对中学生要进行挫折教育,使中学生获得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1.2 道德教育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德育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道德要求。就语文学科来说,首先,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教材因而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新理念,这是促进道德教育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也为今后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开展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其次,以中学德育目标为指南。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因此,语文学科教学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也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再次,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完善和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使课堂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开展和落实好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

2 道德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

2.1 学识素养的要求

现代语文教育对教师的学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和教学论,从中获得教书育人的理论指导。其次,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研究语文教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再次,加强实践性能力的修炼,提高自身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表达以及教学应变等能力。

2.2 心理素养的要求

语文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实践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到自信、乐观,角色定位正确。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向,对待学生友善。其次,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以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再次,教师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尤其不应在学生面前流露出因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与挫折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除此之外,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具备高尚的道德风范,才能为学生树立堪称表率的楷模,以自己的示范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

2.3 道德素养的要求

首先,强化教师意识,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要有法制观念,自觉地法律法规。其次,强化改革意识。当前,语文教师要可持续发展,要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强化实践意识。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锤炼意志,使自己的修养意志逐步坚强起来。

3 中学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

途径

3.1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语文教师应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的道德情操。首先,通过学习学习作品,学习作者的伟大人格。如学习鲁迅的《孔乙己》、《阿Q正传》等文章,让学生体会作者疾恶如仇的品格。其次,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如通过学习《荷塘月色》可对学生迸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背影》、《纪念白求恩》等文章,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3.2 重视语言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多样内容的语言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中的字、词、句,使学生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姿。同时,加强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在语言教育中,书法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书法教育本身就是传承传统文化,它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3 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情感品质和情感的教育活动。语文学科具有突出的情感性,即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格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语文教材中。比如,以“母爱”题材为例的作品,就在于情感真切浓郁,以情育人,使学生受到作品中所流溢的崇高情感的熏陶。

3.4 加强语文课外活动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讨论、辩论会等。其次,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阅读有着重要的德育意义。比如,阅读《史记》等名著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文化;阅读《读者》等可以对提高学生的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次,重视传统文化传播。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参考文献

[1] 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中学德育途径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内容 实施途径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存在一些误区,比如重视智育而轻视了德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采取的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的方法。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写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教师在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后,学生的自尊心或者爱心有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一般不予关注。学生处于敬畏教师的心理,会在课文或者通过其它的途径进行摘抄,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复制,但是最后教师采取的都是默认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有所忽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学内容

1.人文主义教育。少年儿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想象与理想色彩编制而成的童话故事,应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想象,通过想象、模仿去慢慢感受和理解新的事物,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

2.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国家大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从课堂上、书本里或者生活中感悟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解《王小二》一文时,文章中塑造了王小二这个人物机智、勇敢的一面,更加具有说服力,要让学生从中理解小学生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可给学生播放申办奥运会的场景,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国家的强大以及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语文德育的核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这种道德教育观渗透到学生思想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让学生自己总结读后感,教师再进行补充,培养学生主动去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先人后己、遵纪守法和学会感恩等良好的道德行为。

4.理想情操教育。理想情操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小学生思维正好处于活跃的时期,对成人的世界会充满很多好奇,教师在语文德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5.行为规范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充满着幻想,知道上进和敢于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但同时令人担心的是少年儿童缺乏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身边各种思想和氛围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会讲诚信和讲道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探索和质疑的态度,独立自主,爱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教导孩子正确地认识电视与网络。家长往往担心孩子上网会学到很多坏的东西,所以不让看电视、不让上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是一个网络的信息时代,人人都离不开网络,通过上网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事情,可以与别人实现更近的交流。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或者由家长陪着学生一起看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实施途径

1.把握好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将德育渗透其中。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文本,因此,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德育的内涵。比如在学习陆游的《示儿》一文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人那种渴望家园统一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这种爱国之情。

2.设计一个正确良好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应该针对教师。只有在一个合格的考核机制下,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学机制。在语文教学考核中应该十分重视德育的考核。比如在学生的年终成绩考核中,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德育成绩按照比例进行打分;教师的年终考核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

3.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德育是在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单纯的一个人的德育是毫无意义的。教学实际上是两部分的结合,教与学,缺一不可。

4.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学生带去错误的信息,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好,就好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年儿童应该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校还是国家都应该注重德育的发展,为未来培养一批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昌花 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6,(5),56-58。

中学德育途径范文5

一、体育渗透的特征

“渗透”一词在词典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缝隙中透过。二是一种事物逐渐进入另一种事物中。 德育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具备以下特征

1.统一性。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并不是体育的唯一目标。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明确了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要与德育的密切联系。采用目标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德育教育。

2.学科性。体育课中的德育渗透绝不忽视其自身学科的特征。体育课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决定了体育课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各种运动训练方法和体育游戏为主要的身体练习。体育学习的效果是通过自身身体和行为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当然也有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些也主要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并完成的,这是体育课的主要特征。

3.潜在性。指教师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德育功能,利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两大载体让学生领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德育的存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渐进性。德育渗透是一种以景入情、动情之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个目标中对应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安排有计划、有层次的渗透德育内容,做到切合实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二、德育渗透的“点”、“时”、“度”

(一)体育课德育渗透的结合点

1.结合教材特点渗透

体育教材的内涵包括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学校体育包括田径、体操、武术、球类和体育游戏等各项内容。体育教材本身的内容都能够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密切考虑,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班级具体情况安排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完成任务时活用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有关跑的内容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这就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下功夫,让他们通过多媒体观看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场面,激发起刻苦训练,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在上武术课时,一定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增加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感情。

2.结合典型随时渗透

体育课中学生活动状态多变、情感、个性往往随时展现,教师不仅要为开发学生禀赋和潜能创造宽松环境,同时还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抓住典型加以鼓励和表扬,有效地渗透创新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

3.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渗透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对事物积极、热情、敢于自我表现的思想,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二)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

德育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里。例如:有些需要在地上做的练习,学生怕脏,不愿做,教师应先做示范带动完成动作。教师这种以身立教的渗透点,就会改变学生心里状态,这种渗透的"氛围"结合最佳"时机"就会产生积极效应。

(三)掌握好德育渗透的"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不可偏任何一方,又要抑扬有节,调度有方。例如:在韵律体操和舞蹈教材内容中应具体安排培养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内容;在民族传统体育里安排加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具体内容。

三、实践应用

1.任务讲解。每次上体育课时,教师应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或需要加强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等,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

2.区别对待。按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安排不同的难度和标准来加强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超越,从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严格执教,积极诱导。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更能懂得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要采用诱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进取、向上的方面转化,形成良好的学风。

中学德育途径范文6

【摘 要】三生教育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但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三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前进步伐,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将三生教育的教育方式应用到物理学中,对学生培养和提高生活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们掌握并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三生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再进一步提出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三生教育;初中物理学;途径

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物理学科中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与物理知识的接收是紧密相连的,是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浅析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物理学知识的传授。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

三生教育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德育范畴,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复合的概念,三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俗的讲就是一个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的本质即是一种人生教育,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具有实践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和个人与社会这三层的关系。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学的途径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实施的三生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方面着手,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三生教育,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的途径,并通过这些途径发挥物理教学的教育功能。

(一)物理课上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真爱生命和发展生命。要以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为基础,才能更好的认识人类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更好的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用生活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生命安全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在物理教学中最普及的知识是电力知识,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安全,如怎样安全用电和噪声的控制,碰到路人触电或者在家因手上含水而触碰电源产生的触电行为要怎样有效处理,这些都是关于安全教育的。

(二)物理课上的生存教育

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是关键,主要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物理教学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把握生存规律,学会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物理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了解许多自然现象,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造成的自然资源耗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如能源与人类环境、电子产品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如何安装避雷设施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电灯、各种家用电器以及电脑的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电力的知识都是从物理教学中得到的,如生活中用电的常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利用,又如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在物理学中教师对车速与刹车后滑行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传授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分析交通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普及了生存教育。

(三)物理课上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试验制作并展开调查并产生互动,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和动手的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生活教育的案例包括光的反射与折射、惯性、热学、电学、声学以及先看见闪电而后看到雷声的原因等,这些都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现象。其中电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热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海边及大森林一年气候宜人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界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最终理解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结束语

总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有各自的精神内涵,相互渗透又相辅相成,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依据。而物理学是一门生动的、人性化的学科,将三生教育渗透在初中物理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实现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并促进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全洪.初中物理教学与三生教育[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66-68.

[2]高雷.初中物理课如何开展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J].中学时代,2013,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