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自主能动性;主体性;实效性
一、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意义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不知到知,从知道较少到知道较多,是不能纯粹依靠“授予”或者“灌输”的方式的,必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挖掘其内心的潜力,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促进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对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具有现实意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有重要意义。
首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有利于创新教学模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丰富课堂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课堂授课效率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次,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有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真正从心底喜欢这门课程。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再次,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能够促进授课效率提升,从各个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生活化讲解,促进学生理解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生物课程的重要性,区分辨别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中,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课程内容的难点、重点以及结构等进行合理划分,并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案例,设计包含课程内容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巧设问题情境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讲解“细菌、真菌和病毒”这一课程内容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准备好相关案例,并引入问题情景,同学们见过林地上面生长的蘑菇吗?喜欢喝酸奶吗?你的同学朋友有人患过流感吗?为什么会患流感呢,知道细菌是怎么形成的吗?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分析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理解,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整个过程更多地强调问题,把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运用俗语、诗句等吸引学生兴趣,展现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学科比较枯燥,很多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并且知识点也不容易掌握,单靠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死记硬背,难于提高高考分数,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家都学过的一些诗句或者是俗语进行知识分析,这样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吸引其兴趣,促进知识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凤生凤、龙生龙”等俗语引入变异和遗传等相关内容。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经典诗句引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来讲解食物链方面的知识等。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把学生放在课堂主导地位,让学生自编练习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实效性,根本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自己出题的机会留给学生,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书本内容预习时所理解的知识点,出几道问题,把重要的知识点概括在答案内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抽检学生的习题,并当做问题提问,让另外一些学生回答,回答完之后,让出题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述,之后教师对评述进行补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有效开展生物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生物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生物学习中,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团队配合性,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教学模式。
例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生物老师可以联合其它班级上课的生物老师,两个班级组织一次生物竞赛,规定好比赛某一个章节的内容,也可以是某一个试验,看哪一个班级的学生最终取得结果教师比较满意,获得冠军的班级,可以由教师带着出去到远处游玩、踏春等。这样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当然,在提高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教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真正目的,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沈平.新课程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生物教学.2005年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106-02
伴随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使得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改革基础较差,相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使得生物教学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该科目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面对此种情况,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要全面反思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尽快推动生物教学的发展,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初中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固化
从目前来看,我国初中学校和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采用的往往是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存在,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成为“一言堂”,即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仅其学习效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此同时,因为学生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打压,长此以往,其学习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就会渐渐消失,从而使教学受阻。此外,由于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如果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学习过程中被磨灭,还会影响其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优势,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2.教学观念守旧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之所以会出现“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和教师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理念的影响较大;并且,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能够提高高考升学率,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向学生灌输“考试重点”,进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下降。目前,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只是在一味地讲解生物知识,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生物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从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此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其并没有在理论教学期间合理地安排实践活动教学,使得新课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能力的目标无法在生物教学中实现。
二 引发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理念强调的是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受此种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存有“向学生灌输大量生物知识就好”的教学观念,从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知识的动力和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例如,在生物实验课教学时,大部分初中教师使用的都是讲授法,并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就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在此种教学模式中逐渐丧失,从而对学生学习生物的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
2.教学手段滞后
正如上文所讲,目前初中生物教学采用的主要是“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长期使用此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从而逐渐放弃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对此,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减少此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从而尽量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生物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 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对策
同其他学科一样,初中生物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仅可以为提升初中生的动手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供一定的推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初中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有着过重的功利心,对学生卷面成绩过度重视,而忽视生物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能够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改革生物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对于贯彻新课改要求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先要对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思路进行认真的研究,从而找出新课改真正要实现的教学目的;而后,教师再结合当前生物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对此,教师应该要尽量学习相关知识,不断地完善自我,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这一教学规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的探究学习中提升学习效率。
2.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加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拥有更多动手的机会。例如,教师在讲解与蝗虫有关的生物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亲手捉两只蝗虫,然后将一只蝗虫的头部完全浸入水里,将另一只蝗虫的腹部完全浸入水中,观察哪一只蝗虫会先死掉,并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运用这些生物知识。此外,对于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生物实验,即使学生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教师也应该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而自己只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在学生操作失误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点,这样就能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快速地掌握生物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培养起创新性思维。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不能够仅仅依靠“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以及“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当前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的个性需要以及兴趣特点来选择所要使用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等方法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从而提升生物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通过将生物课本中一些枯燥、单调且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片、音乐和视频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生物教学,以便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
4.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
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突显出来,还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能力。因此,无论在讲解何种内容的生物知识时,教师都应该要尽可能地缩短自己讲解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思考、发现和学习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解苔藓、藻类和蕨类植物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总结这三类植物的特点,然后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便可以更好地归纳本堂课的主要知识点,从而更加快速全面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讲,受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影响,初中教师要想保证当前生物课程教学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其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就一定要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加强学生应用各类型生物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此外,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各项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为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定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飞.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
[2]朱飞.重庆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实验教学;教学案例;重要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75-04
一、重要概念的提出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首次提出“重要概念”,提出让学生通过掌握重要概念来把握生物学科本质和核心内容。初中生物课程共有10个主题,每个主题下设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下设支撑它的核心内容,重要概念共50个。其中,有些重要概念容易理解,如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些重要概念比较抽象、微观,如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这些抽象的概念,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或者展示模型图片的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其深刻理解。
二、实验对促进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价值
生物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实验教学恰恰是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进行科学探究过程。初中生物新课标更加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教育教学功能。生物学科中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重要概念,需要借助实验使其显性化和具体化,比如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个重要概念可以借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加以展示;另一方面,在生物教学的某些环节需要借助实验帮助、促进学生理解概念、知识。
综上所述,借助实验促进初中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有的重要概念比较深奥,可以借助实验剖析概念要素,理解概念内涵,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发展规律;有的重要概念借助实验可对学生理解某些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当然,这两种情况的实验形式要灵活选择,可以是演示实验,可以是验证实验,还可以是探究实验,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实际去确定。
三、借助实验促进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1 骨的结构与成分
教材分析:《骨的结构和成分》是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八章《生物的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形成》中第二课时内容,是在第一节学习动物运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动物运动的形成,为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本课先让学生观察长骨的内部结构,分析其作用,建立长骨是一个中空的坚实的生活器官的概念;再通过探究鱼骨的成分,增强对骨的成分和特性的感性认识,推测骨的成分与特性的关系。然后,介绍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成分是动态变化的,从而使学生增强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并为学习运动打下基础。
学生认知分析:
1.知识方面:
学生已有知识:已经知道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并且对骨的坚硬性有一定认识。
待解决的问题:骨的内部结构;骨是否是生活器官;骨的成分和特性。
2.能力方面:
学生已有能力:按实验要求、步骤进行操作,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
仍需训练的能力:根据实验材料、用具等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小游戏引课:老师说出肱骨、股骨、尺骨等骨的名称,学生两人站在讲台上,其中一位根老师说的骨名称快速在另一位同学身上指出来,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评判。
教师提问:从形态方面看,刚才我们说的骨都是什么骨?学生答:长骨。
长骨在人体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适应的,是什么样的结构使长骨具有这样的功能呢?这节课就来学习骨的内部结构。
请学生观察已经锯开一段的长骨:
观察方法:一看二摸。
观察顺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骨的结构和功能。
展示图片并提问:
1.姚明的长骨中是黄骨髓,为什么还能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如果配型相合,从那里取骨髓?
2.青少年为什么能够不断长高?
3.骨折后愈合的骨是什么结构?
4.为什么老人比小孩更容易发生骨折呢?
过渡:老人比小孩更容易发生骨折是因为他们骨的特性不同。下面我们来学习骨的特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鱼肋骨,感受骨的坚硬和弹性。
为什么骨既坚硬又有一定的弹性,这和什么有关呢?
你知道骨里有什么物质吗?
展示骨粉的营养成分表,学生从中里获取信息,归纳骨的组成物质有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
提出假设:骨的成分对骨的特性有决定性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骨中含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物质,是二者共同决定骨的特性,还是其中之一决定骨的特性?我们该如何进行探究?
学生提出可把两类物质分开,单独地研究一类物质的作用。
提问:显然,鱼肋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难于简单分开,怎么办呢?
学生提出可以去除骨中的一类物质,研究剩下的另一类物质的作用。
学生根据实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以探究骨的成分与特性之间的关系。
演示碳酸钙粉末在盐酸中溶解的实验,展示小麦种子燃烧的实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鱼肋骨的作用。
提问:你知道在实验中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1.正确使用酒精灯和火柴。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4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新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及时和同学探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满足了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这就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了基础.另外,案例教学中,往往同一个案例具有多种解题方法,并不设立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对题目分析的透彻有道理,那么就会予以肯定.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为培养创新能力做了铺垫.
2.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学生一般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而案例教学中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将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探索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学习过程中和身边同学进行知识沟通和交流,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学生的自身观点得到肯定.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和身边同学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案例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的状况,将学生自身的学习放在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辅助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导演”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进行进行更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案例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和教师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为提高学习效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课堂开头巧妙选取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要选取案例进行知识讲授.案例选取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案例的选取不仅要具有创新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要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让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在生动真实的气氛中大胆质疑,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二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课程的时候,可以采用《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案例:美丽的可可西里,早晨起来一位老人习惯性的去狩猎,在帐篷的一角他发现了一只羚羊,于是老人拿起猎枪准备开枪,而那只羚羊并没有和往常狩猎中的羚羊一样慌忙逃走,而是慢慢地对准枪口跪了下来,并且流下了热泪,老人没有多想就开枪了,但是死后的羚羊却仍然保持跪下的姿势,很难拉起来,最后老人用刀子刨开了羚羊的肚子,发现原来羚羊的肚子中有一只小羚羊,此时的老人什么都明白了……学生看完后都产生了很大的震撼,被这种场景深深吸引了,通过这个案例的观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探讨无疑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恰当运用课后案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的运用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案例的运用时间和案例内涵,课前采用案例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而课后运用案例则更多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因此案例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设立课后案例的时候要将本章节所学内容涵盖在内,让学生通过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时候,教师在讲授完教材知识之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以动物世界作为案例,将课前做好的多媒体播放出来,多媒体上显示多种不同类别的动物,让学生进行动物分类,找出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动物和人的特征进行区别,允许同学之间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思考习惯.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学习,而且活跃了课堂氛围,较好地巩固了教材内容,为提高学习效率贡献力量.
三、总结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案例实施过程;案例分析
生物学是20世纪以来最受人们关注的学科之一,也是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要求一线教师必须转变以生物教科书为单一课程资源、以传授知识获取高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传统教学方式,通过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最终保证课程目标的更好实现。
我国当前的民族教育政策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这种变化也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偏向于特殊政策的转变,因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有学上”,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上好学”。在长期国家教育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地区的教学设施、基础建设、教学设备等已经基本得到改善,而民族教育的课程开发与设置,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问题日渐突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家统一的课程计划,在国家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中虽然就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反映,但毕竟是十分有限的,例如教材上所列举的部分植物资源是当地没有的,而当地主要的生物资源教材上没有,这就给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和缺陷。所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生物课程资源,尤其是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背景,充实目前初中生物学教材,将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与课程内容联系起来,使地方课程的内容联系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能够适应学生已有的文化基础和思维习惯,更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案例实施背景
合作市处于高原地区,有丰富的牦牛奶源,酸奶是大多数人家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而且很多人家都是自己做酸奶,所以学生对于酸奶的制作了解比较多。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安排的是甜酒的制作,但是在合作市基本不出产葡萄,学生对葡萄和用葡萄做甜酒比较陌生,而且材料的寻找也比较困难。所以用酸奶的制作来取代甜酒的制作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贴近生活。
二、案例实施过程
活动:酸奶的制作
1.活动目的:
①了解酸奶的一般制作过程
②理解微生物在制作酸奶过程中的作用。
2.活动设计:
①提前请学生准备新鲜的牦牛奶、白砂糖、家里吃剩下的酸奶一小杯。
②取一个大烧杯加入新鲜的牦牛奶加热煮沸4~5分钟,将玻璃瓶洗净并加热煮沸5分钟。
③将煮沸的牦牛奶放置冷却至温热(以不烫手为宜)后倒入玻璃瓶。
④将带来的酸奶加入新鲜牛奶中并搅拌均匀。
⑤将玻璃瓶盖紧盖子后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30℃左右),并用毛巾或者是其他厚物覆盖玻璃瓶。
⑥结果分析:8~12小时后打开玻璃瓶品尝酸奶。如果酸奶味道与平时所吃味道一样说明实验成功,如果味道不一样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
本案例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牦牛奶资源在当地特别丰富,而且酸奶制作在当地很普遍,当地人民对于酸奶制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选择酸奶制作能够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是紧紧围绕着教材,围绕着课堂教学进行展开的,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对接,其操作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体来看,在试验中首先要对牦牛奶和工具进行煮沸,让学生探讨其中的原因,学生对高温灭菌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要盖紧瓶盖并用毛巾盖住玻璃瓶,有助于学生对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没有使用高压灭菌锅、恒温箱等实验室工具,而是利用学生家里常用的方法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选择用煮沸的方法灭菌、用毛巾包裹玻璃瓶与学生家庭制作酸奶经历相似,增进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同感。将生物学知识融入生产生活当中,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学习不再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在活动中总结理论、规律,其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创造力;问题情境
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进行主动地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如何培养这样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努力:(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包括学生独立性、发散性思维品质,善于想象的品质,强化想象力训练。(2)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实际创造经验和体验,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等。笔者认为课堂作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主渠道,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创造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理论依据
1.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多种多样,同一种因素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创造性的思维。这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又包括:家庭因素、社会文化以及学校环境。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在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方面往往比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影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学校环境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教师素质影响青少年创造性的发展,民主型教师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2)课堂与班级气氛影响。(3)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影响。(4)评价标准影响。对于一个学习任务的达成,若评价落脚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而不单单关注结果或分数,那么这种评价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案例分析
1.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关联想,我个人查阅资料总结有如下几种方式: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空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在必修2生物教学中提起减I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的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植物的根时,可能会想到茎和叶。这就是所谓的空间接近联想。
(2)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弗莱明在做实验的间隙很偶然地发现培养在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不知何时被污染而发霉,而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也被杀死了,葡萄球菌只能在离霉团很远的地方生长。他立刻想到也许这些霉菌就是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克星”。
2.通过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就是平常我们经常所说的“举一反三”。
例如:教师提出“吃XX核酸补人体核酸”,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试简要说明理由。
此题的问题情境类似于“胰岛素能口服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要和其他生物大分子一样被消化分解,不可能直接进入细胞,但蛋白质水解后的产物氨基酸被吸收后可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吃核酸补核酸”问题的处理方法及结论就与“胰岛素能口服吗?”这个问题一样了。反思之后,学生对人体能否利用某物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不会盲目地相信一些基因广告保健品了。
3.加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敢于并勇于对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结论以及权威的结论产生质疑,并想方设法进行证明实践。
例如,脱氧核糖核酸的水解终产物是( )
A.4种脱氧核苷酸 B.CO2、H2O、含氮废物等
C.磷酸、4种碱基与脱氧核糖 D.核苷酸
解答本题时学生很容易受蛋白质、糖元等消化终产物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错选A,也可能由于审题不慎,受代谢终产物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错选B。事实上DNA分子组成有3个层次,其水解产物既不是4种脱氧核苷酸,更不可能是CO2、H2O和含氮废物等,而是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这与蛋白质、糖元等有机大分子不同。只有仔细审题,大胆质疑,才能思路广阔,充分运用题示信息,筛选出正确答案。
总之,高中生物不再延续初中生物的形态学层次的教学内容,已将研究与学习内容从直观转入微观,从而进行细胞层次,甚至是分子层次的知识的学习以及讨论生物界的共性问题或是物种的起源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问题。因此,生物学不再是一门只靠单纯的背诵、记忆就能掌握的学科,高中生物展示出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应有的理性魅力,需要学生以理解为基础,将知识升华,从而形成一种唯物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得到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张景焕.教育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