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歌曲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歌曲教学方法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音乐 歌曲 方法

1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发挥想象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曲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

2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

据新理念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我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

现在的音乐教材更富时代感,而审美教育的初衷一直没有改变:弘扬民族艺术,喜爱世界的多元音乐,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教学中,音乐教师除了基本的吹、拉、弹、唱外,如果没有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与学生随时沟通的语言技能,又怎么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以情激情,适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教师应该通过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学之中,既不是靠空洞的说教,也不是靠教师生硬的灌输。教师科学、技巧的诱导,适当渗透,往往会收到好效果。

在音乐课上,我尽可能的融入现代音乐气息,抓住学生审美心理,适时进行音乐情趣的培养。在民歌、民乐及相关教学中,我用多样的电教手段、优美的范唱、生动的讲解来滋润和打动学生心田。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我越来越注重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只要教师注意“以情激情”,就必定能引发他们的积极性,配合教师学习。这样,课堂上就会形成活跃、互动、民主的良好氛围,也就达到好的效果。而最直接、有效引发学生情感的关键,还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技巧性和多样性,以及基本功水平的高低。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充满热情,用心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以音乐动人心魄的音响美及旋律美、多姿多彩的抒情美及结构美,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音乐的“灵魂”、“流动的诗”,从心灵深处培养学生向上的健全人格。如: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先引导学生交流新疆维吾尔族的相关信息。接着,我请他们欣赏一段新疆优美景色的音像资料,使学生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而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玛依拉》,使学生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有“我要学”的兴趣。在教唱歌曲时,我启发学生用竞赛的形式识谱学歌。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了,歌也学会了。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处理歌曲时,我请他们分组讨论,找到最佳的演唱方式。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此时,我优美的范唱,又会使学生比较出他们演唱中的不足,用更准确的歌声表达出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结束教学时,我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与作品有了情感共鸣。用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也会更感兴趣。

4增强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体育教学方法 改革 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和途径的总称。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是体育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反映,是保证一定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受教学目的的、任务的制约,由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的。结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发现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形式比较单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势,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课程的目标。同时,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观念、新的目标体系和对体育课程新的认识,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和配套的教学方法,对改革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期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一、研究方法

我主要采用文献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查阅我国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文献和观察体育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对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作归纳总结。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育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事物本身及其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判断与看法。根据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各学科教学普遍追求的一种趋向,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同时,现代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也对培养学生注重参与体育的意识和兴趣,以及体育能力、锻炼习惯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主体性,其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改革,把教学方法设计的中心由教法转向学法,完成由教授向指导的转变;而在具体实施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心理活动变化,善于从体育学习的良性体验入手,激发学生运动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自主的、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仅要求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问题,而且要将教学方法设计的中心由教法向学法转换,由教授向指导转变。

2.注重体育学习全体性的实现。

“全体性”是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平等性,即每一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每一个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也有赖于“全体性”的落实。“全体性”在体育观念上强调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每一个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性方面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越来越注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所有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都获得成功学习和运动乐趣的体验,增强其进行体育学习的信心,在落实体育教学的“全体性”,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

体育教学方法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工具或手段,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总是以特定的教学形式体现,因而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但是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体育学习的全体性,教师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3.注重体育教学的认知性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是未来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而且终身体育的实现也要求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掌握体育学习、锻炼和身心养护的方法和原理,从而具有终身体育的能力。并且体育学习是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性认知,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简单停留在运动技能传授式的模仿、进行被动的体能训练,而是应该加强体育教学中的认知性学习。尤其是在球类项目中,这种认知性学习尤为重要,在进行教学时,通常是以学生对球类运动规律的领会和掌握为主线设计教学的,教师不再是用“分解―整合―分解―……―整合”的教学方法,而是从整体出发,采用“整合―分解―……―整合”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这个项目由一个完整的认识,并理解该项目中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4.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良性情感体验。

体育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是产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它对体育学习活动的引发、保持,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兴趣、良性学习循环的养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图重新审视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始动机,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包括体育教学方法在内),从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在学习需要出发,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内发性动机,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学习成功的快乐等良性体验进一步强化学习的动机,进而养成持久、稳定的体育学习动机。

5.教会学生合作,培养学生通过公平竞争而进行有益的合作。

由于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较其他学科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因此,通过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助人为乐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运动本身就充满了创造性和可以创造的因素,在考虑教学方法时,教师要善于发掘体育教学中的多种创新因素,如动作的创新、运动规则的创新、运动形式的创新、器械的创新、学习方法的创新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现成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而且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体育知识和技术是如何获得的,设计必要的“发现”体育知识的教学环节,留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余地,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允许学生走“有价值的弯路”。

(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不同的教学方法总是以某一教学过程为依托的,因此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注重“传技”与“认知”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对一定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掌握一定的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为将来的生活奠定基础。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传授运动技能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而这种认知主要体现在身体认知方面,即身体运动性认知。因此,在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而且要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将来从事进行体育活动奠定能力方面的基础。

2.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时让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运动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避免因身体方面的差异而使练习后成绩的测定掩盖学生努力学习进步的可能性。由于教师对体育课的设计总是在具体的体育课的实施之前的,因此教师应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测总是通过学生的具体练习来检测的,学生的练习又总是在具体的运动场面之中,所以教师对运动场面的设计在教学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3.具有共同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

在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当中,尽管每个学生的目标不同,学习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即体育课要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解决某项运动的关键技术的技能目标,也可能是某些情感目标或认知目标,所以教师应根据统一的目标,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运动场面。

4.教学目标可达成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当中,每个学生由于身体条件不同,对于某些运动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同的,倘若在设计运动场面时,使得目标的难度是所有学生都能达成的话,即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运动有良性的情感体验,能够体验到运动成功的乐趣,这就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总之,我们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应该朝着“三个强调”、“五个有利于”的方向发展。“三个强调”为:强调学习的过程,使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强调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强调通过各种活动、各种途径让学生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五个有利于”表现在: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耿培新.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热点问题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8,(6).

[4]贾齐.简论体育学科内容确立的规定[J].中国学校体育,1997,(4).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学生兴趣 几个方法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学生兴趣影响因素

首先,学生自身需求影响。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认识比较正确、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然而,也有少部分学生不注重体育活动,未树立良好体育意识,怕受伤、怕脏累,参加体育活动,觉得浪费时间,因此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

其次,体育场地较少,器材步子。目前,中学生体育活动,对传统体育项目并不满足。对于新鲜事物,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兴趣较为浓厚。然而,因体育锻炼设备落后,体育器材缺乏,加上体育场馆缺少,对学生体育兴趣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少部分学生不注重体育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不能指导体育健身。在诸多体育课程上,体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形式化严重,且指导思想较为陈旧。由于中学生学习能力,存在显著性个别差异。在同一体育活动中,由于能力差异,体育锻炼结果也不同,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同。因此,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所选择内容应与学生水平特点相符合,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四,体育老师影响。对于学生体育兴趣,教师业务态度、业务素质是影响因素之一。体育教师仪表,可吸引学生注意,对学生积极性造成潜移默化影响,对教学效果、学生情绪具有直接影响。若教师衣着典雅,或仪表美,可启迪学生对美情感,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1]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学生兴趣培养的几个方法

首先,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重要内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强化教育诱导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通过各类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实现增知识、强意志与调感情,进而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爱度,使学生树立积极学习动机,正确学习目标,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2]

其次,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所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采取个性化、新颖性与独特性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教学形式组织方面,需注重教学方法竞争性与趣味性,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系统性,通过新颖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进而提升学习兴趣。在体育授课时,按照教材特点与中学生特点,结合器材场地实际,选择生动活泼,通过竞争性与趣味性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中。在篮球与跳绳游戏中,学生拿到球、绳子后,都想自由组织活动,可提供3min左右时间,让学生发挥自身才能,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分组。满足学生正常欲望之后,集中精力、思想,满足学生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学中练习,在玩中学习,进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改革,积极营造课堂气氛,方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体育教学应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就是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做到分层、分类施教,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每个班级由几十个学生组成,除考虑年龄与性别区别外,在体能水平与体质方面也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中,不论是心理素质、技术动作,均会轻易暴露出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共同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需考虑一般学生状况,考虑部分学生特点,按照不同学生状况,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体育大纲,不断提升新要求,使学生运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如三级跳远教学时,对于体质较好学生,三级跳远技术掌握较快,则跳远兴趣越高。若学生体质较差,怕累、怕苦,总是一旁观看,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处于该类情况下,需按照个体差异开展体育教学。

第四,教学评价。按照体育教学特点,为提升学生合作、团队意识,在体育教学中,需采取捆绑式教学,拓展训练评价可选择教师评定、学生自评与互评方法进行评价。在教师评定中,可采取课堂表现、出勤、感悟、交流等方面进行效果评定。同时,合理安排授课时间与授课形式。针对体育教学,按照学校实际状况,通过灵活组织形式开展,安排授课时间时,按照课程需求,选择最合适项目,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在节假日、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训练。在体育学习评价、鼓励中,需提升学习兴趣,按照学生水平状况与心理特征,不断创新学习情境,积极评价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技能,不断提升学生荣誉感,自觉面对各个问题。对于某些学生信心不足,动力较差,可及早给予鼓励,实施科学与正确评价,不断鼓舞学生。在体育评价中,需不断创新体育教学,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体育教学,逐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兴趣逐渐转化体育学习动机。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学习心境与学习兴趣,不断完善体育评价。[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教师需多方面培养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组织方式,使教师自身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更多体育知识,掌握更多体育技术与体育技能,不断培养学生体育习惯,为学生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柏松.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几点举措[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19):147-148.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4

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教师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范式。所谓“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与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阶段任务的驱动下分组探究,自主学习、自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计算机专业的许多课程,尤其是如PHP程序设计语言这样的课程,都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这些课程讲授的内容升级换代很快,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这一类课程的教学。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

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探索活动,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该课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在这个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开课之初,介绍PHP语言的地位,介绍总体任务

“PHP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是计算机工程系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既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技术基础课;又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课程,课程中讲授的“PHP编程语言”是毕业设计的主选程序设计语言。

在每个学期的开始,结合课本内容,我都要横向、纵向地介绍“PHP”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要学习“PHP编程语言”、为什么要学习“动态网站开发技术”、学习了这门课程能做什么、这种程序设计语言与同类语言相比具有什么样的特色,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通过设计、编写一个企业小型购物网站的实践练习,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

这样,学生从开始就了解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以及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将要面临的总体任务,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三、授课形式

“PHP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每周的课时安排一般都是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各占一半。

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因为含有大量的操作演示,没有时间让学生细细地抄写笔记。在选择适合的教科书和适时印发补充知识及教学要点篇子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不得照抄教学投影片上的内容作为笔记,而是在课本上勾画出要点或做适当补充。

对于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我会随即要求学生在书上划重点,重要的还要留作业抄写、甚至告知学生这是期末考试的内容。当然,在试卷中不会原样出现,而是通过实践问题灵活地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因为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学生往往专注于代码的编写而忽略理论知识,对灵活处理实际问题和下一步的学习形成障碍。完成作业和通过考试都是“任务”,作为高职院校,我们的学生既要学会“实战”还要知道“实战”的理论基础。

对于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知识,在讲解命令功能和结构的同时,还要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我总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实践演示。首先,在单个的浏览器窗口中演示练习型的小实例,展示效果。其次,提出一个实际的任务,动态编写一个简单的应用实例。

对于一些较繁杂的应用,我会演示一个事先制作好的实例,将其中的要点一一指出,并动态演示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运行效果。最后,我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命令的几种常用形式,并留作业、布置相关的上机练习任务。

2.上机实践。在上机实践课中,我总是首先提示本次课的主要任务、提示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点、教学实例在教师机的存放位置。要求学生,第一步:练习课本上的或补充的例题,掌握知识点的基本功能。第二步:阅读理解教学实例,然后模仿制作,完成实际应用任务。在学生操作练习一段时间后,还要讲解练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最后,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成果以及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鼓励创新。这样就完成了以“布置任务介绍方法实践操作,完成任务归纳结论”为顺序的教学过程。

四、布置“综合任务”,提高教学深度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还要有一定的深度。仅能够做习题,或完成一个个的小任务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使用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所以我特意编写了一个小型企业的在线购物网站,力争把学生所学的全部知识重点与难点都涵盖进去,完整地强调程序设计的思路、实现的方法。并且,网站的外观风格、实现手法尽量多种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将网站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在学期末,综合每人自己的各个“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有实用价值的企业小型站点。这样在任务的驱动下明明白白地学习,一步步地学有所成,为学生今后的实际应用和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

[2]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赵志群.从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谈项目课程开发中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职教通讯.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Matlab;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改革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 for Matlab and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based on task-driven

Wu Aip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ask-driven was drawn in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Matlab and control system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ontent of course was resolved into the task system, then the teachers lead students to learn new knowledge independent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pleting the tasks. 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major position in learning could be reflected and students’ enthusiasm about learning could be aroused . The effect of this method was very good.

Key words: Matlab; teaching method base on task-driven; reform of teaching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习是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一门必修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该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上机操作掌握控制系统计算及仿真的Matlab函数命令,并能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调试。巩固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该课程与多门课程交叉,理论性强,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工程背景,目前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学效果并不好,主要问题体现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该课程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优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其实施过程通常包括:设计并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交流评价等环节。教师提出任务后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去探索,教师只点拨或引导。其学习内容更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名学生都有成就感。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任务的目标性,让学生在若干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实践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教学任务设计和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化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任务。任务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应局限在书本上,要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Matlab控制系统仿真教学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我们教研课题小组的同志认真梳理控制系统课程体系,分析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由简到难地将课程分成Matlab基本功能任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其转换任务、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任务、控制系统校正设计任务4大任务模块,其中前两个任务模块是单元型的,难度比较小,包含一到两章的内容,每个单元型任务由多个子任务构成,每个子任务都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完成。第三个任务介于单元型任务和综合型任务之间,每个任务由基本知识点和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系统,研究各参数的变化对系统的影响。这些任务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成问题,在课堂上能完成,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通过查阅以往学过的知识点也能完成任务,只是所花的时间要多些,但经过自己努力能完成任务,学生感到很有成就,觉得自己有潜力可挖,自信心大增。最后一个任务是综合型、开放型的,任务的解决也有多个角度和多种方法。为了便于学生入手,任务分为4~5个子任务,各子任务难度逐层递增,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讲授任务要点,提示学生可能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并鼓励学生综合应用新旧知识,运用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甚至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新任务,完善任务体系。

下面是笔者设计的教学任务实例。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G(s)=K/(s2(0.2s+1)),试对系统进行超前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校正后满足:(1)在单位加速度信号作用下的ess20 rad/s。不限定方法,只要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即可。

任务给出后各组学生立即展开讨论,进入了任务分析阶段。有的说应该采用bode图设计法,有的说采用ltiview工具箱更直观,有的说ltiview工具箱虽然直观,但添加环节太麻烦,不如采用Rltool根轨迹设计工具方便,还有的学生说PD调节器也具有超前校正,也能用,在Simulink环境下也很直观。有的说为什么限定超前校正?我要采用滞后校正试试。由于该任务要在课堂上完成,很快学生开始按各自的思路做起来,在书本上寻找自己需参考的知识点。大约10分钟后就有学生举手说做好了,该学生采用的是Rltool根轨迹设计工具凭借自己所掌握的添加零点和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而试凑成一个超前环节(10s+1)/(0.001s+1)接入系统,能很好地满足上述两个指标,笔者表扬了他对理论知识学得很透彻,提示他思考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大约25分钟后,除个别学生错误地采取滞后校正没能顺利完成,多数学生基本做好了,而且都能满足要求。不管什么方法,只要做出来,笔者都会进行表扬,并让他们演示一番,简单讨论一下优点和不足,绝大多数学生都很有成就感,积极性得到提高。顺势笔者让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本任务中教师为何限定采用超前校正,为什么采用滞后校正效果不太好,让大家去体会超前矫正和滞后校正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使用场合。以下是大多数学生采用bode图设计法的解题过程。

(1)为满足稳态误差ess

(2)先判别原系统Wc是否满足要求

K=10;n1=[1];d1=conv([1 0 0],[0.2 1]);

s1=tf(K*n1,d1);figure(1);margin(s1);hold on

figure(2);sys=feedback(s1,1);step(sys)

从图1可知Wc=2.94,不满足要求,且系统阶跃响应呈发散状态,不稳定。

图1

(3)计算超前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K=10;n1=[1];d1=conv([1 0 0],[0.2 1]);

sope=tf(K*n1,d1);wc=20;

[Gc]=leadc(2,sope,[wc])

得到:

Transfer function:

8.246 s + 1

……

0.0003032 s + 1

(4)验证校正后的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图2

K=10;n1=[1];d1=conv([1 0 0],[0.2 1]);

s1=tf(K*n1,d1);

n2=[8.246 1];d2=[0.00030321];s2=tf(n2,d2);

sys=s1*s2;

figure(1);margin(sys);hold on figure(2);sys=feedback(sys,1);step(sys)

从图3可知Wc=20,满足要求。

图3

3 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与归纳是总结、反思与巩固阶段。学生各自完成任务后,立即组织交流,相互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得到的结果。这样做一方面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开阔思路,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评价可以采用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相结合,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

4 结束语

在Matlab控制系统仿真实践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入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尝试和创新,进一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秀滢,王建新,彭静.Matlab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2):104-113.

[2] .基于Matlab教学平台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1,33(3):76-80.

[3] 伍星,郝惠娣,翟惠荣,齐智涛.浅谈现代控制系统课程中的Matlab教学[J].高等理科教育,2003,51:43-47.

[4] 曾辉雄,叶春生,莫健华,樊自田.基于Matlab的伺服压力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锻压技术,2010,35(5):69-75.

歌曲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课程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7-0095-02

收稿日期:2014-06-20

作者简介:何 静(1987-),女 ,新疆阿勒泰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动物疫病防控。

1 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适应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动物疫病名录的调整、有关疫病防治技术标准、规程的更新)的新要求。把传统学科体系的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内容进行整合,以法律法规知识、生物安全处理知识为主线,构建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特点的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1]。从本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以及教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定位、设计。

1.2 课程设计思路

学校自2008年开始对畜牧兽医专业进行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企业、乡镇调研,切实落实毕业生回访工作,分析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洞察岗位需求变化,按照“以行业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工作所需确定教学内容”的理念构建课程[2]。《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教学改革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大的框架下进行的,结合新疆畜牧业的特点,研发了实用的特色课程,课程开发思路见图1。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大型畜牧企业(如草原兴发、光明乳业、阿尔曼乳业、特色养殖企业福海金勃鹿业有限公司、全国首家驼奶生产企业新疆旺源驼奶实业有限公司、做清真肉制品加工的富阳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各级畜牧兽医站及牧民家中进行调研,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与目前专业岗位需求有偏差的课程内容,并进行调整。

2 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2.1 基于地方畜牧业发展现状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定位

畜产行业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及课程骨干教师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并参照劳动部动物疫病防疫员、动物检疫员中级及高级工资格认证标准,结合阿勒泰地区畜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岗位能力需要,对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职业能力、素质分析情况见表1。

2.2 以地方畜牧业发展先现状为立足点,重组教学内容

利用地区畜牧业发展优势,做好工学结合教学

在工学结合课程的运行上,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实践上设置三个梯度、三种形式的渐进式教学。

2.2.1 单项技能 如单项传染病的预防、检测,屠宰动物单个器官的检疫操作等,这些单项技能大多操作简单、细致,能够在单个课时量、在学校实验室内即可完成。也可在进行理论讲授后即可开始实践操作,或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边讲授边操作。

2.2.2 以项目为单元的实训任务 这一层次的实训是放在学生的实训周里,学生会到实训场去做单项技能的综合实践,以一个个任务为引导,完成某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如能力模块三的兽医消毒技术,包含了消毒药物的配制、对畜禽圈舍进行的物理、化学等方式的一系列消毒程序。

2.2.3 综合实训 本课程的综合实训安排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中,让学生提前到岗位上去“真刀真枪”的工作,在春季、秋季的防疫工作中,安排学生随同防疫工作人员一同进入养殖场、下乡进村,进行实践锻炼。

3 以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为目的,建立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库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要能够完成将来岗位上的工作任务,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上,围绕岗位工作任务收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的一切资料,如屠宰检疫员岗位,要完成这个岗位的任务,那么就必须知道相关法规、认识检疫钩等工具,需要检疫票据单、检疫人员工作流程录像等,这些材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视频,让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岗位能力有个初步认识。

4 能力本位的课程评价设计

改革了考核成绩的评定方法,从单纯的卷面成绩改为将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和实验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评。

建立了阶段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效果评价体系。实验课占总成绩的30%,主要根据平时表现(10分)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分)进行给分。侧重平时实验要求,结合报告及各部分实验结果,每个实验独立评分,实验成绩为各实验成绩的平均分,实验课程独立评分,但计入该课教学课程分数。平时作业和小测验及表现(30%);实验操作技能(30%);理论部分期考(40%)。并分析考试成绩,制作各班成绩分布曲线,要求呈正态分布。通过分析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