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社团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社团管理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1

一、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社团管理机制落后

在我国高校内部,学生社团通常挂靠在相应的院系,直属于校团委管理,虽然学生社团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机制落后,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审核日常活动程序方面,一般需要所挂靠院系团委书记、团联合会、校团委负责人等环节进行一次签字审批,从审批时间来说,整个审批过程通常花费一周的时间,漫长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的时效性。第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作为学生社团的主体,学生社团工作理应由学生自己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但是,高校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活动都是由学校团委指定。高校依然延续“保姆式”的管理,并且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社团扮演“使用机器”的角色,落后的管理机制打击了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同时影响学生社团作用的发挥。

(二)执行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存在偏差

今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普遍建立了社团成立审批制度、考核制度、经费制度等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这些社团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完全没有遵照社团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导致执行规章制度出现偏差,例如,社团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按照新制度的规定,会员费用一般控制在二十元左右。但是,有些社团在制定会费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团会员的权益。根据学生社团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学生社团经费的作用主要用于社团章程规定的活动,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私自侵占、私分、挪用社团经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社团经费私用的现象。

(三)学生社团运转不顺畅

在学生社团运转方面,当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运转不顺畅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首先社团内部意图传达不通畅,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大的社团中尤为突出,由于人数众多,社团领导层的意图难以传递给社团成员,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统一全体社团成员的思想。其次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时,会遭遇各种外界的阻力,例如院系不重视,以及活动经费受限等。另外,一些高校由于有多个校区,与主校区相比,其他校区的学生社团运转难度更大。在社团建设方面,由于分校区都处于探索阶段,导致社团管理面临运行不规范、发展目标模糊等问题。

二、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在高校学生社团中,社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人员流动大,缺乏稳定性等,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求学生社团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学生社团需要综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自身需求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实施本社团的章程,并要求社团成员严格遵守。为了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正规化、制度化,通常情况下,要求学生社团建立内部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参照学生会的制度流程,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并且保证工作机制覆盖外联部、文讯部等,明确各部的分工,各司其职,在一定程度上共同推进学生社团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

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发展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在高校教育育人系统中,学生社团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协助高校组织开展一些德育教育工作。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逐渐加大,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学生的自主意识、法律意识都在逐步提高。通过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对此,高校各级党团组织等需要高度关注制约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体系中的作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同时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高校来说,在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帮助学生社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强化自身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社团的组织活力,推动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

在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方面,利用座谈会等形式,为社团成员创造交流的机会,增进社团成员之间的感情工作交流。另外,作为学生社团的社长、副社长等组织者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淡化社团的概念,与社团其他成员加强沟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社团其他成员和谐相处,平等交流,共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营造社团内部一片团结的景象。借助当前流行的微信、微博等工具,不断拓宽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途径,丰富交流内容,帮助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三、结语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2

关键词:体育社团;学生;学校;管理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承担起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体育社团仍旧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将直接的决定着体育社团能够更好的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问题分析

(一)体育社团管理理念滞后。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在体育社团管理方面的局面已经被充分的打开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是行政管理为主的老旧管理理念,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出现过多的隐性干预,最终导致体育社团自主管理跟不上。

(二)体育社团监督管理缺位。

高校的体育社团本身就属于学生自发组织的,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社团必然会在管理经验上有所匮乏,所以这时候对其的监督管理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针对体育社团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管理缺位现象。

(三)社团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社团管理当中管理制度是高效管理的保障,虽然当前很多的体育社团都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可操作性上并不强。另外社团管理还涉及到财务管理,体育社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纵观当前的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最大的问题就是配合和整合性较差,没有细化、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经费管理制度,也尚未与相应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接轨。

(四)相应人员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

在体育社团当前涉及到的人员管理对象主要有社团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这些人的人员规划、配置、激励、考核等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社团的潜力和能动性,使得整个社团目标更好的达成,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不难看出其在该方面的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规划,相应的机制建设的也不够完善,在人员培养方面严重的不足,针对社员的管理较为困难,针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没有可行的激励措施。

二、导致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

例如体育社团活动是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的,但是当前很多的高校并未给体育社团专门的活动设施及场地,所以体育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必须向学校进行场地和设施的申请,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体育社团也是需要在没有教学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对于社团的影响及发展都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之所以产生这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高校的相应部分对其管理的不够重视,既无法在其经费及场地管理、制度管理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也无法在相应的指导教师管理方面给予政策和支持。

(二)社团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社团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社团的管理及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社团管理都是由学生处、校团委来负责的,并且采取的是任命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容易会导致出现负责人服务意识差、很难获得社员认可及支持等问题的出现,那么最终导致的就是体育社团凝聚力不足,社团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够。

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管理及制度的规范不可分割,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社团管理仍旧笼罩在行政化的管理阴影之下,这样的管理方式与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性质的体育社团是相违背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足从外部来看导致了社团的管理和监督问题,内部来看社团成员组织、管理及分工混y,表现为社团成员退社、活动盲目性、积极性不高。另外很多体育社团都陷入到了短期的规划而无长期规划的困局当中,这些都会导致体育社团在总体规划上欠缺,社团成员活动参与性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具体对策

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来说管理是保障,科学化的管理能够促进社团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制度机制、活动及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及整合管理。那么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性的进行改善,那么具体的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高校的相应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社团重视程度:首先作为高校来说应该在经费支持上有所侧重,保证体育社团能够有足够的经费及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那些经费相对较为充足的社团可以利用经费支持去提升活动的层次,从而吸纳更多的社团成员;其次,高校在体育社团活动的设施及场地需求方面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减少社团在场地及设施方面的费用;第三高校还应该对指导教师方面给予合理的配置,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社团管理当中来。

2.对社团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体育社团管理机制应该具有整体性、教育性、政策性及可操作性,那么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对学生培养机制进行完善,在社团中针对骨干社团成员开展有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对骨干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出骨干学生在社团当中的号召及凝聚的作用。其次还应该建立起体育社团激励机制,在该激励机制当中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政策激励及竞争激励两种,前者是针对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一种正向激励政策,后者是针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的激励;在激励当中要注重社团成员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教育与管理行为的内化双重作用。第三,加强体育社团党建管理,实际上在我国的高校体育社团党建工作还在尝试阶段,甚至有的还处于空白状态,那么我们可以将党的建设教育渗透到活动当中,从而去有效的激发社团成员的兴趣及积极性,保证党建工作实效性。

3.加强体育社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校体育社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首要任务应该对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工作,建立科学化的人员考核及评价体系,做好指导教师在精神及物质双重的激励。其次注重指导教师的职业化培养工作,一方面在指导教师的分工上要细化,另外一方面在学术性的咨询、管理等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

4.注重以服务为导向的体育社团发展方向的定位:社团管理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在社团当中在思想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那么高校的体育社团定位则应该注重以服务作为导向来发展,将为学生服务作为其工作的归宿,从社团成员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参与,另外高校体育社团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的服务好学生的工作,并做到管理、教育及服务的整合。

5.注重社团品牌活动的打造:品牌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入社,那么作为体育社团来说应该结合学校的情况、该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从而促进社团的更好发展和进步,当然一个具有了品牌效应和特色的社团活动是可以一届届传承下去的,使得高校的体育社团更具生命力。

总结:

我国的体育社团管理最近几年发展的较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人员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团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够导致的,实际上做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制度上、从培养上、从重视程度上等各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3

关键词:高校社团;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68-02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领导下,由大学生根据共同兴趣爱好, 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自愿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 经过规范化审批后建立的,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开展相关活动的学生组织。

一、高校社团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并按照一定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众性组织。社团活动是大学生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的展现。社团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成员通过具体活动历练自我,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各高校来说,学生工作是重中之重。因此重视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是适应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促进新时期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改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社团管理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近年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高校学生社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但是社团发展的瓶颈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1.社团内部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运作不规范

其一,因为社团具有自发性的特点,很多社团缺乏约束性的规章制度,造成社团成员成分复杂,凝聚力下降。其二,许多社团忽视了社团新老成员的交替,包括社团资料、活动档案的转接,不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以至于不能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其三,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学生社团骨干面临“如何管理社团,如何带动社团,如何使社团持续下去的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当中耽误了社团的发展。

2.社团发展不平衡,活动价值不高

目前高校社团发展的普遍情况是文体娱乐类社团数量多、规模大、活动多,而科研学术类社团数量少、规模小、相关活动较少。相当一部分社团活动内容空洞,层次较低,图外在形式,重表面热闹,但却无实质活动内容。活动开展只注重规模,不重视质量,只重视影响有多大,不重视意义有多远。

3.社团受到诸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缺乏发展空间

第一,很多学生社团只限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有限的活动,缺少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第二,社团活动空间有限,缺乏活动场地,举办活动时,须事先向学校有关部门租借用场地,且经常因与其它事情冲突而更改地点时间,致使社团的活动不能按时地正常进行。第三 就是经费不足,社团经费来自三方面,一是学校拨款,这一部分微乎其微;二是各社团缴纳会费,会费缴纳多了会员不满意,少了不够维持,所以也是个棘手的问题;三是靠拉外联,依靠社会、企业赞助,当然这些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总之,社团经费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本社团的日常管理运作,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4.缺乏有效的指导力量

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学生社团发展周期短,优秀品质难以传承。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日趋多样化、开放化,社团性质也日趋专业化,很多负责社团的老师由于专业上的区别,对社团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加之学校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导致一些有专业能力的老师由于科研、教学等任务繁重,也无暇指导,仅仅是挂名而已。这严重影响了社团本身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这样的运行模式往往是培养了“精英”而远离了“大众”,打击了大部分同学参与的积极性。

三、高校社团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对待学生社团,把握时机,适时指导。根据目前社团存在的问题和社团自身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组织管理和发展高校社团: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有章可循。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大学生社团正常有序开展活动的保障,因此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是社团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实现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保证.也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蓬勃开展的保证。通过制定、执行规章,让每个社团成员明确社团的宗旨,了解社团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使每个成员有了自我约束、规范行为的可循之章;同时,公告社团章程,将社团活动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也便于校团委和其他部门规范管理。

积极探索创新,提升活动层次。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必须以反映和体现时代要求的文化作为社团文化的特征.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创新的社团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团文化,才是体现时展方向的社团文化,才是有活力、有发展前途的社团文化,才是学生、学校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社团文化。

博采众长,适当借鉴国外高校社团模式,为我所用。首先,严格学生社团获准成立制度,接受校方较长时间的考察。比如哈佛大学成立学生社团的条件要求发起成立社团的学生要向院长办公室提出申请,出具社团的章程,提交会员名单,聘请指导教师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其次,规范经费管理。国外很多高校社团规定任何收入不能为社团组织中个人所得,特殊情况下社团要支付会员必要的劳务费用或报酬均应当由院长办公室认可,学生社团每年必须要向学院院长办公室提供一份详细的财务报告,并接受一次财务核……等,因此,建议社团除会费收入外,学生社团还可以自主组织创收项目。

打造精英品牌社团和培养高素质的社团管理干部队伍。精英品牌社团的树立有助于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有助于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进一步推动高品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高素质的社团管理干部队伍使社团负责人和其他主要干部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组织协调能力。这就要求对社团负责人及其他主要干部定期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开展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社团,在这个大舞台上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素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凸显。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对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高校的构建,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邹丛阳.蒋妮姗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科学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0(1)

[2]牛俊红.浅谈高校社团建设[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5).

[3]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4

[摘 要]随着当代大学生活的不断丰富,高校的社团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学生的加入,高校社团活动是一个由学生代表自主建立的活动组织,它的成立,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带来了丰富的活动。每个在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并加入其中,在社团中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随着学校社团的不断增多,在管理层面就需要有相关的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合理有效的管理每社团,从而促进在校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社团活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6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1

1 高校社团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1.1 高校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学校过于陌生,对相关的管理制度不了解,也没有相关人员的详细说明,所以对学校的社团活动并不感兴趣。由于大学社团的种类很多,有些社团甚至采用骗学生的钱设立社团,在收集到钱以后就消失,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社团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学校要制定管理社团的规定,避免因社团骗取学生钱方面的事情发生,用相应的管理规定,为学生安全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1.2 高校社团活动资源缺乏,活动能力不足

社团的正常运行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在实际的高校社团中,由于社团参加的人数较少,在资金的收集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许多社团因为没有过多的流动资金,在社团的活动准备上,例如,表演的服装、道具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在实际中根本达不到。由于表演的道具、服饰不齐全,导致日常表演不能正常运行,学生因此对社团活动失去了信心。为了解决因资源缺乏引起的活动受限问题,社团应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以得到帮助。

1.3 高校社团活动管理及规划不完善

在高校社团管理方面,由于社团较多,学校在社团的管理方面不是十分重视。在每个社团的服务项目上,很多社团在项目管理上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所以现在好多社团都只是过于重视表面处理,没有深入开展,从一定程度上讲,缺乏其内涵。相关调查表明,现在学校社团活动普遍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因此,学校要重视在社团活动中的管理和规划,为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提供保障。

2 高校社团活动管理项目的规则

2.1 把教育放在首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出现了许多时尚的社团组织,如日韩舞蹈类社团的出现,这种社团就是学习当今流行的性感舞蹈,它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日韩舞蹈,将自己的魅力充分展现,从而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社团的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教育因素,大学期间的任务不像以前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考学,大学教育体现了全面发展,所以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学习生活中含有教育,在平时参加的社团活动中也要考虑教育的意义。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高校在进行社团活动的推广上要把教育放在首位。

2.2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学校的开设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样,在高校社团的开展,也是服务于在校学生的。在社团开展中,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原则,真正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项目服务中,要把学生的利益优先考虑。在项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实施体验者,从而体验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其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在社团活动的开展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3 高校社团活动管理的系统整合

3.1 设定相应的社团活动目标

高校通过多年的社团活动经验,在对在就业临问题的解决上往往有自己的策略。比如说,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一次性餐盒、大学生普遍都是“低头族”以及当代大学生都存在熬夜现象。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关指导教师要组织人员进行商讨,对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可行性的目标确定,从而在社团的管理上进行目标的指导。

3.2 社团公益活动的合理规划

随着学校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社团的公益活动较多。因此,公益目标明确后,相关人员要对社团公益活动进行相应的合理规划,在学校生活方面,对学生浪费粮食的情况展开调查,对调查过程进行合理详细的计划,对调查人员的分配、调查方法的采用、其他外界影响等相关事项进行合理规划,对公益活动的价值体现进行充足的准备。

3.3 实施资金筹集和设立团队

制订好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后,接下来就是对社团活动的资金筹集以及设定相对专业负责的管理团队。在资金的筹集问题上,相关社团可以通过向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申请资金,可以靠学校外面的赞助商,这些方法都能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在设立社团的管理团队方面,相关人员要对社团中有潜力的管理人才进行相对专业的培养,为了避免社团在管理中较为复杂化,因此,在项目管理阶层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能力。

4 结 语

在高校社团活动中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往往能体现出高校社团活动的内涵,因此,项目管理在高校社团活动管理中尤为重要。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要始终把教育学生作为发展原则,不断整合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高校社团在项目管理层面的应用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热电联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5

1.内部管理模式的缺乏

有很多高校社团的财务管理的设立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社团管理部门的整体不规范而导致管理的松散状态。另外,有许多高校社团还缺乏一些激励机制,而社团的发展仅是依靠管理者的策划以及学校的推动作用,缺乏社团成员的凝聚力,使得高校社团很难更长远的发展。此外,对高校社团的监督管理缺乏一定的实时性,更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制度以及专门的监督部门,使得高校社团的管理上存在误区,不能及时得到更正。

2.社团发展缺乏准确的定位

高校社团要想有着更长远的发展,必须对组织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而在当今高校社团中所表现出来的是对外部的环境变化缺乏一定的认识,从社团的成立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对高校社团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未来的发展道路也缺乏准确的定位,并没有认清自身的发展处境,更无法分辨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缺乏一定的发展目标。另外,还有很多高校社团的组织管理缺乏对自身发展的认识,而且有很多社团的发展缺乏一定的目标,甚至将全部精力都放在社团的激烈竞争中,使得社团很难有着更大的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社团管理创新的建议

1.加强社团管理,突出社团的特色

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高校社团的管理还有待提高,为了让高校社团的发展更长久、更有特色,必须加强对社团的管理。首先,要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要以前沿性、可操作性、系统性等作为完善管理制度的主要标准,并且,要对高校社团的责任、权利等义务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可以对社团管理的权责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其次,高校社团应对日常的管理进行合理的规范,积极开展社团的日常化规范管理,可以为社团人员营造一个更好的氛围,在此过程中,要对社团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干部的身上,明确各自的职责,干部的行为对社团人员的影响极大,因此,对于干部的行为职责必须严格的要求,一旦发现社团干部的操作违反了正常的规范制度,或无所作为的干部,要对其进行及时的评优,或对其撤职让有能力的管理人员担任相应的干部岗位,这样可以调动团员的积极性。第三,高校社团不仅好搞好内部的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规划,这是对高校社团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以此来确定社团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以及主要的任务,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展社团的日常工作,充分提高高校社团的管理水平。

2.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加快高校社团的发展

高校社团的发展要靠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尤其是在开展活动时还需要活动场地的支持,也就是说,高校社团的发展以及活动的组织,都与学校的支持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要争取学校对社团的支持,主要是社团通过对自身管理的完善,再加上对活动方案的优化,要将活动方案的水平以及内在的涵义体现出来,这不仅是提高社团管理水平的基础,同时也是争取学校给予的活动场地以及资金的一种主要手段,这样才能加快高校社团的发展。其次,要争取一些企业以及政府的支持,这需要在活动方案上做文章,要寻求一些企业以及政府的可行性方案,这样才能得到一些企业及政府的赞助。总的来说,高校社团要想获取更多方面的支持,必须要从活动方案上进行完善,通过获取多方面的支持,才能让高校社团更迅速的发展。

3.创新管理模式,激发社团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发展模式也有着更多的更新,尤其是在管理手段上也有着更明显的创新,而高校社团管理的发展完全可以将这些条件利用起来,尤其是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更是提高社团管理的主要手段。首先,高校社团应对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抛弃传统的管理观念,引进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手段对社团组织进行相应的管理,高校社团可以通过网站的建设来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并设计多样化的网络论坛来吸引高校学生的参与,通过网络的参与来对社团活动以及社团发展进行探讨,不仅能邀请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进来,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对社团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尤其是高校社团在策划一些大型活动时,可以通过网络的优势进行宣传,并吸纳广大学生的意见,从中筛选出参考性的意见作为活动的良好建议,也就是说,社团以这种管理方式,将活动的策划权利交给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策划更能提高学生的期盼性以及参与性,另外,通过这种管理方式,还能有效地节约社团的日常管理成本,而且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对社团的监督管理中,尤其是社团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也能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具体的情况进行明细化、透明化,这不仅是对社团的日常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也是增设一项学生对社团的监督,让社团的管理更具规范化,以此来提高社团的综合管理水平。其次,要提高社团的运行质量,还需将社团的管理进一步扩展,要加强公益性的活动实施,这样可以提高企业以及其他的社会机构与社团组织合作,既能帮助社会做一些公益性机构,并引入到高校校园中来帮助学生,又能有效地降低社团的开支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这个职责意识不断强化的社会中,高校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更能充分的体现出它的价值,因此,在新时期下高校社团的管理模式应进行有效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社团有着更长远的发展。

4.对高校社团进行合理的定位

高校社团就是一个大集体,至于集体的发展以及是否有着较好的凝聚力,都要归结到社团的管理上,合理的管理才能有效地促进社团的发展,因此,社团的管理应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以及高校的状况,来寻找相应的发展机遇,对社团管理进行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社团管理迅速的发展。另外,社团管理的创新可以对一些社团发展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其经验渗入到自身的发展中,通过不断的吸取经验,对社团进行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影响力以及号召力等,才能促进高校社团的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高校社团管理范文6

【论文摘要】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自主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当前学生社团的发展存在着短期、无序、零散现象,因此,规范管理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前提条件,科学引导是促进学生社团有序发展的必要保证。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内学生社团越来越多。学生社团对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学生社团是一道不可缺少的独特风景。但是,热闹纷繁的社团活动中也时有不谐之音传出,应当引起学生工作者的注意。

1.学生社团的无序现象

学生社团多是学生自发建立的,有时一夜之间,会出现几个社团,一张海报的张贴之时,就是某个社团成立之日。有的高校对学生社团管理严格,制订社团管理办法,社团的成立、变更、注销都需要登记。有的高校由于扩招,已无力顾及学生社团的管理,究竟有多少学生社团,社团属何种性质,社团内部管理如何,既无统计,也无指导,完全是一种自生自灭的无序状态。

2.学生社团的短期现象

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应时性社团,因一时流行或一时兴起建立了社团,结果时过境迁,社团也就不存在了;二是社团负责人的时限性,负责人毕业了,社团也“毕业”了;三是社团建立的随机性,本来建团就无基础,一旦话不投机,互不欣赏,大家便会各奔东西,社团也随之消失。

3.学生社团的功利现象

由于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的组建也会带有功利色彩。有的学生没有当上班级、学生会干部,就通过其他途径为自己寻求一个表现的机会,认为组建社团一样可以表现自己。有的学生认为,组建社团可以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做好了可以入党、受到表彰等。给自己找一条表现途径,这本无可厚非,但人为地加入功利色彩,则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是一种过分的表现欲。

4.学生社团的小团体现象

三人五人一个社团,几十人一个社团,文化、艺术、科研、体育分类不明,无章程可循。尽管多数社团的组织是规范的,但也的确出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小团体社团,有些社团成员全是同乡,是实质上的“同乡会”。有的社团成员间重私人感情、讲朋友义气,这些小团体会直接影响班级和系科的正常工作,在评先、评优活动中产生负面影响。

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对学生社团进行规范管理和科学引导。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社团特征有清醒的认识。

1.学生社团具有自育性

学校一切工作都具有教育性,大学教育是灵魂教育,“是一个让你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地方。”大学生的培育方式分为他育和自育。学生社团是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很强的自育性。一是社团有集体主义培养功能。由于现在高校上课普遍使用流动教室,班集体已失去了某种固定基础,按时入教室,准时离课堂,互相之间缺少交流的机会。同学几年,叫不出名字的现象每每存在。而学生社团联系紧密,团结较好,形成了一个新的整体,大家为这个集体的建立和发展付出努力,集体的整合力和凝聚力也因社团而生。二是培养了协作精神。一个社团是一个“团队”,无私的协作、帮助是社团精神的表现,“一切为了我们的社团”,是社团成员的共同心声,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以求得本社团以最佳形象立于校园。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社团成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在社团的基础活动中也有所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班级、学生会组织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有益联系,既锻炼了社团成员能力,又完善了他们的人格。

2.学生社团的自主性

学生社团的初建,完全源于学生的自发行为。部分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对某一学科的共同偏爱,都会直接促成一个社团的建立,他们之间的约定也都是出于自发、自愿。从学生社团建立的实质来看,学生社团是学生自信、自立的直接产物,是独立于班级、学生会之外的自发组织,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诸如社团章程的建立、社团的发展规划、内部管理、经费来源、活动内容的确定、社团负责人的选拔以及社团成员的吸收原则等,几乎都是自主完成的。此外,学生社团成员大多来源于学生,活动又是在学生之中,所以,社团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志趣、愿望和“喜怒哀乐”的最直接“展板”,社团成员也因其学生身份可以和周围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便迅速、生动地反映学生自己的心声。院系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仅仅体现在引导上,而不是在领导方面。

3.学生社团的专业性

学生社团多建在院系、年级或班级中。一方面,各成员之间专业相通,彼此熟悉,联系便利,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有些社团依据现实条件成立,有的仅限于本班级、本系科中组建,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的专业性特点。另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使学生社团带有“从师”的印迹。在成立社团之初,他们会征求许多老师的意见,社团建立后,他们又会聘请德高望重或学有专长的老师做社团的顾问和指导教师,学生社团的发展与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密不可分。

4.学生社团具有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培养,应“具有思想上的创造性”。学生社团已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现在的学生社团活动已包含了对文化发展方向的展望,对艺术活动形式的进一步探索以及对科研活动形式的最新尝试,这些较以前的社团活动都有一定的提高。一些老社团,也时时注意以崭新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出现在师生面前,使老社团长存常新。这些,靠的就是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又往往会直接推动院系校园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5.学生社团的科研性

学生社团的科研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科研氛围,科研氛围浓郁的高校,学生社团的科研色彩随之而浓厚。各种类型的科研讲座、课题立项、学生协助教师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的科普宣传等,都是学生社团体现出的科研性特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社团都具有科研性质。

6.学生社团的服务性

立足校园、服务社会,是众多社团的组建原则和办团宗旨。义务宣传、义务咨询、义务传递信息、义务搬运服务等是完全意义上的服务,而文艺社团、表演社团、科研社团所进行的各类活动,更多地表现出服务的间接性,是一种以表演或传播为形式的精神文化辐射,是更高意义上的服务。

针对以上学生社团的客观特性,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已不容忽视。如何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如何使众多社团渐入佳境,需要学生工作者共同探讨。

1.建立章程、定期检查,注意学生社团管理的规范化

任何社团,都需要用一定的章程进行约束和管理,避免随意性,增强规范性。所有社团必需在以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开展活动,要建立社团管理的章程,要规范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做到有章可依。二是要注意对学生社团的科学引导。社团虽为学生组建,但不能听之任之,要注意及时加以引导,使组织措施具体落实。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尤其是一些表演性很强的社团,更要注意纪律要求。三是要注意对社团工作的检查、总结和评比。按照一定的时限要求,定期对学生社团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使社团各项活动上“道”上“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社团”、“明星社团”。四是注意社团的更新与淘汰。学生办团的积极性要予以保护,但也不能任其发展,对于一些时限性很强、管理不规范、活动不正常的散乱社团,要及时清理。

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注意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化

规范化与制度化有区别又有联系。这里的制度化主要指两点:一是社团的组织制度,包括对社团章程的认定、组建原则、活动形式的认可、时间场地的安排、经费来源的确定等,都必须按制度进行规范管理,讲求实效,实事求是,切实把好组建关。二是社团内部的管理制度,要帮助社团建立一套有序的、民主的内部管理制度,从社团负责人的选拔、确定到各社团成员的发展以及活动经费的管理等都要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3.活动公开、群众参评,注意学生社团的公开化

社团面对的是广大同学,社团的对外形象也是社团全体成员集体行为的直接结果。因此,社团的活动要公开,要做到广而告之。社团的自治和发展要通过活动公开实现,让大家参评,切实达到约束和提高的目的。

4.纵向发展、横向联系,注意学生社团的联通化

由于社团的建立多在院系或班级基础上,所以社团的活动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学生工作者,应有针对性地鼓励和支持一些优秀社团走出院系,走出校门,加强对外联系,在自身纵向发展的同时实现横向联系。这种横向联系也将打破专业和学校界限,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各社团在加强联系的过程中,也要切实从本社团的实际出发,向更高、更强的方向努力。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别人,促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