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估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我评估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我评估总结

自我评估总结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形式;方法

要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明确关键控制点,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状况,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一种好的方法。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 Self Assessment,简称CSA)是指由内部审计人员召集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员工直接参与考察和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和恰当性的过程,其目的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特点

1.有效进行“软控制”的评价

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可以甄别现存信息沟通过程的成功之处与潜在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表现出对“软控制”的强大评价效力。

2.提升控制环境

一般操作人员通过参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提高了控制意识,激发他们认真设计和执行控制程序,做到了全员评价、全员控制,实现了内部控制的质的飞跃。

3.使内部审计更具效率与效果

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把审计人员从对立者、 监督者转换为企业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使审计工作深入到组织的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提出的改进建议更具成效可行。

三、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形式与方法

1.主方法-专题研讨会法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是组织专题研讨会。指审计人员把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评估小组,解答他们就内部控制的过程提出的问题,共同进行研讨及评估,达成共识,然后根据评估和集体讨论来提出改进建议出具评价报告,并由管理者实施。

(1)采用专题研讨会法的四种形式:

①以完成目标为基础:强调实现业务目标的最好途径。

②以评估风险为基础:强调列举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

③以加强控制为基础:强调现有控制措施的运作情况。

④以改善过程为基础,强调所挑选的、作为过程链组成因素的活动。

(2)专题研讨会法的应用程序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以下步骤进行:计划――沟通――研讨评估――结果反馈。

自我评估法的应用首先要制订详细的计划,包括:评估的目标、内容、参与的人员、召集自我评估的地点、时间等等。在审计过程中采取自我评估法时,评估的目标和内容应当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的需要加以确定。然后根据自我评估的目标、内容,结合组织行业特性、组织文化、管理风格、员工素质等灵活选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参与的对象,并选择适当时间及地点做出完整的控制自我评估计划。

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开始之前,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积极与参与评估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于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目的、内容及程序。

组织者按照计划召集相关管理人员召开专题讨论会,进行评估。并组织好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内部审计组织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那么主持人、协调人及记录人就应当由内部审计人员担任。如果管理层自行组织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内部审计应当凭借其在控制方面的知识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方法方面的熟练技能协助其开展,并根据管理层需要承担相应职责。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结束后的反馈是很重要的一项程序,记录人员应当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以及评估结论等记录于工作底稿中。根据这些汇总的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改进措施,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参与内部控制评估的相关管理人员,以便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2.其他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管理分析法。

(1)问卷调查法

是指在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向组织相关管理人员收集意见的一种方法。相比专题讨论会法,调查问卷能在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基础上收集到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见等相关有用信息。

为确保该方法的效果,采用调查问卷法时同样也需要进行事先的计划、沟通以及事后的反馈。事先计划的关键在于调查问卷的设计,要确保其科学合理性。

(2)管理分析法

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或过程向相关管理人员收集信息,并将之与其他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评价的方法。在应用管理分析法时,主要由审计人员采取访谈、询问等方式向相关人员获取与内部控制评估有关的信息,然后将此类信息与审计人员通过查阅书面资料等方式得到的信息合并,进行综合判断分析。这种方式介于日常的内部控制审计与专题研讨会法之间,是一种比较经济实用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方法。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成功的自我评估要求大量的策划、组织、宣传、总结以及一些后续的实施工作等,这样更有利于研讨会的顺利进行。

2.选择合适的与会者

如果不能合理地选择与会者,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成效将大打折扣。就会影响对控制风险和控制环境的理解,进而影响重要控制的改善。

3.选择合格的引导者

一名合格的引导者,不仅需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现状,而且还要具有突出的审计能力和知识背景,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4.追踪风险的改进措施

研讨的参与者对识别的风险不仅能够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引导者要对完成情况进行追踪,以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自我评估总结范文2

1科普项目评估的性质和类型

1.1科普项目评估的概念和特点科普项目评估是评估者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实施前、实施过程中或己完成的科普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结果的相关性、效果、效率、影响及持续性进行的判断及评价,一般涉及项目的需求、设计、实施、影响和结果和效率或效果等五个评估维度。与作为经济建设投资主体项目投资决策基本依据的“评估”不同,科普项目评估具有如下特点。(1)非营利性。经济建设项目投资评估是以成本———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利润为目标的,而科普项目具有社会公共项目共同的特点:非营利性和追求社会效益。(2)学习性。科普项目评估不仅仅是对项目的相关性、绩效和成功度的简单评价,而要通过评估活动进行学习,获取知识与经验。通过评估过程习得的知识更具有权威性,从中所获取的经验更适合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因此,学习加责任就等于科普项目评估。(3)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与我国传统的缺乏系统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工作总结不同,科普项目评估采用社会学研究办法,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规范、科学和有目的的评定活动。(4)目的性。它是对特定目标下的一组科普任务进行评估,是为了取得特定科普成果而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活动。

1.2科普项目评估类型

1.2.1预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按照时间顺序,科普项目评估可以分为预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预评估或前评估,是指科普项目计划开始实施前进行的评估,实际上是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即针对项目的需求、科普对象知识度等背景的评估。预评估的结果一方面可帮助决定项目如何实施;另一方面预评估数据可作为项目完成后进行前后对比的基准线。形成性评估或中期评估,是指在项目开始后到完成前之间的任何一个时点进行的评估,目的在于检查项目的设计或者评估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变更及其影响,诊断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寻求对策和出路。它通常是动态过程,着重于对比设计目标,找到问题加以修正,避免对低效科普项目的盲目投入。总结性评估或后评估,是在项目结束后,根据原目标和实际实施情况的比较而进行的全面系统评估,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估找出项目的优点与缺失,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提供经验教训。

1.2.2自我评估、外部专家评估与参与式评估根据评估者的来源,科普项目评估又可分为自我评估、外部专家评估和参与式评估。自我评估即项目实施者进行的内部自我评估,优点首先在于评估者是项目实施机构的成员,对组织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较了解,对科普项目实施整个过程较熟悉,对试验区的社会经济背景、文化风俗习惯较了解。其次自我评估的成本较低,在项目实施的每一阶段都可以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自我评估的结果和建议容易在执行过程中得以实现。因为评估者本人就是项目的执行人,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切身的体会。自我评估的局限在于:由于评估者是项目实施机构的内部成员,因此评估结果往往缺乏客观公正性。而且,即使自我评估很客观,社会公众也不容易相信其评估结果。专家评估可以弥补自我评估的不足。专家评估是指项目的实施机构聘请外部专家进行的评估,往往较为客观公正,并且更易于被公众所接受;专家的专业评估知识也可以增进评估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而且专家评估往往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效率较高。但专家评估也有缺陷:首先,专家评估的成本较高,因此也不可能在项目执行的每一阶段进行,更不可能对每一项目都进行专家评估;其次,专家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但对实施的整个过程、运行机制和当地社会文化背景并不清楚;最后,专家评估的结果和建议不容易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可见,自我评估的长处正是专家评估的短处,而自我评估的短处正是专家评估的长处。参与式评估是吸收受评对象(科普项目执行者)和项目受益者(科普对象)参与评估实施过程的评估。它要求项目管理者和项目受益者参与评估的领域、评估指标的选择、设计数据收集策略、搜集和整理数据、分析结果、将评估的信息用于目标实现的全过程。其优点在于突破了以往评估者完全以一种权威的方式出现在评估对象面前,所有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评估者手里,受评对象只有被动地接受评估,没有任何的发言权的情况。通过鼓励项目受益者或目标群体的直接参与,充分调动项目受益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评估的质量。与自我评估或专家评估相比,参与式评估能较好地避免为评估而评估的做法,能够取得预期的评估效果。科普项目选择何种评估类型,取决于评估的目的和具体情况,我们提倡采用参与式评估。

2构建科普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我国科普项目评估制度化建设的关键是确立指标体系,即用什么标准衡量项目成败,用什么尺度评价项目绩效,从哪些角度描述项目的基本情况。

2.1构建科普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构建科普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目标化。科普项目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科技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投入主体为激发、指导、控制、监督和调节科普活动,总是要为其设定一定方向、计划预期结果、规定预定目标,并使之成为科普项目的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既定目标构建科普评估指标体系可避免问题复杂化,减少有限的科普资源投入,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确定每个单项指标也应考虑其在整个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它反映的某个特定项目类型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其涵义和口径范围。

(2)科学性。指标体系总体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估的质量。设计指标体系应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科普项目的多样性和人的复杂性决定了定性方法对于客观地把握和描述科普项目是不可缺少的,也更符合科普项目的特性。而适当运用定量指标,又无疑能提高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在具体评估实践中,应当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规程,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最大限度地提高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正确揭示现象的本质。

(3)系统性。科普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内部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罗列。因此,设计指标体系应尽量考虑指标的有机联系,才能综合而全面地认识其内在规律。

(4)可比性。评估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比较判别优劣。所以,在构建评估指标框架时应尽量注意横向和纵向可比性,尽量选择含义明确、口径一致的评估指标。当可比性缺乏时,要灵活采用多样化评估类型,如自我评估和外部专家评估结合;预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结合;相对评估和绝对评估结合;单项评估和综合评估结合等,以创造相对可比性。

(5)全面性和效用性相统一。全面性要求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应尽可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科普项目全貌,以保证由此得出的评估结果能全面准确反映科普项目的状况及绩效。与一般评估不同,科普项目评估除要考察目标实现情况,还必须重视项目背景评估及与评估相关人员的需要和意图,尤其是科普项目实施对象的意见。在科普项目这种非正式教育中,实施对象被赋予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主观性,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往往与实施对象是否具有来源于兴趣的主观能动性直接相关,因此,科普项目实施对象的意见可能是评估活动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当然重视评估框架的全面性并非事无巨细一概包罗。“大而全”的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增加数据收集成本,还会由于关键性因素与一般性因素、体现价值的因素与不体现价值的因素之间相互干扰,影响评估的敏感性和区分度。因此,设计评估指标体系还应重视其效用性,尽可能抓住关键性因素,用尽可能少的指标反映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应采用一个主要指标作为类指标来反映意义相似的指标,并视具体情况筛选存在高度相关关系的差异性指标。

(6)导向性和可行性相统一。导向性要求所设置的评估指标发挥引导和标杆的作用,能为实施科普项目和提高科普组织能力指明方向,激励科普人员和机构朝着追求卓越的目标努力。可行性要求符合科普项目的特性,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现实问题,避免一味量化,罗列毫无意义的公式和数。

2.2构建科普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

在科普项目评估制度化建设起步阶段,设立统一的项目评估指标易于操作,便于实施。但科普项目类型丰富多彩,为其增加了难度。通过对国外科普项目评估实例的比较综合分析,我们以投入、产出、效果、满意度和影响力五项指标作为科普项目评估指标框架的基本内容。(1)投入指标。即项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指标。例如科技周所投入的资金、参加主办单位、工作人员数等。(2)产出指标。即通过项目的投入直接导致的成果。如科技周设立了多少活动点、参观活动的人数与人次,编写了多少科技周活动宣传材料等。(3)效果指标。即科普项目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要求评估人员在制定评估计划时必须从以下方面全面了解该科普项目的设计目标:一是认知,即项目设计者试图通过该项目向科普对象传达哪些科学知识和理念;二是情感,即项目设计者期望项目实施使科普对象对科学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意识发生什么改变;三是动作技能,就是设计者希望科普对象在何种程度上参与人和科学之间的互动。(4)满意度指标。一个科普项目呈现给目标群体的不仅包括所传达的科学概念、科学思想,还包括传达采用的形式和手段,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目标群体获得的科普体验。(5)影响力指标。科普项目的长期影响是各项指标中最难以测度的,因为这往往是潜移默化、不断积累,且由多因素造成的。但不能因此而忽视评估测度长期影响。

3科普项目评估制度化的实施机制

3.1科普项目评估实施的方法实施科普项目评估的焦点和难点都是如何获取准确的相关数据,而其途径是由科普项目评估指标框架的五项指标决定的。(1)衡量认知目标的达到程度,主要考察科普对象通过参加科普项目到底学到了什么,不仅包括了解科普对象事实学习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获得的探究和解释科学现象时所需的高层次科学思维能力有无进步。事实学习涉及项目所传播的科学概念,可从以下几类问题中获得数据:科普对象是否知道项目设计者试图传达哪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他们认为该项目的主题是什么?认为该项目传播的知识点有哪些?也可就项目的知识点直接提问。考察科普对象获得的科学思维能力则相对困难,需要综合使用多种评估手段,精心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解释问题而非简单重复科学概念的问题。如考察儿童对重力和空气动力学有关概念时,评估人员可设计如下访谈问题:A.当你骑自行车时,为什么下坡容易上坡难?(可圈选多个正确答案)a)因为向上困难,向下容易;b)由于重力的作用;c)因为在高处时难于做事;d)因为坡是斜的;e)因为地球拉着你;f)因为下坡时风更大。B.解释你如何能更快地骑车下坡。a)俯身以减小空气阻力;b)弄湿地面,使道路光滑;c)更快踩车;d)换档;e)直立,以便风推前进;f)使身体重心偏向自行车一侧。评估人员还围绕四个问题设计了访谈结合动手型活动,考察儿童探究和解释科学概念的能力:A.材料/弹跳,提供材质不同的球,演示其弹性不同;B.陀螺/潜望镜;C.动物分类,提供一套动物卡片,基于动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动物分成纲、目和科;D.地球科学,准备一个地球仪,告诉他们一些科学家在研究地球,以弄清楚有关地震、河流、水循环、湿地以及地球季节、气候、大气和海洋学等方面的情况。可以让儿童模仿科普电视表演和说明,询问孩子们是否知道有关事情的情况,调查孩子们运用的基本概念哪些来自科普活动。(2)衡量情感目标的达到程度,可以用两种办法间接获得通常无法直接调查科普对象科学态度、科学意识变化的数据:一是请科普对象自我评价,联系生活经验谈论参加该科普项目的收获,或者让他们选择愿意从事的各种科学类或非科学类的活动,选择他们喜爱的书籍或电视节目,从中获取他们对科学的态度变化的信息;二是请科普对象周围的人来评价他们在这方面的变化,这特别适用于评估儿童科普项目,父母和老师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3)衡量动作技能目标的达到程度,重点放在研究科普对象的行为,观察了解科普对象在项目中完成了哪些交互活动。如在有互动展品的科普展览类项目中,考察:展品是否易于操作,参观者能让该展品按设计者设想的那样工作吗?如果存在不同途径去探索或用不同部件,参观者能发现并能正确操作吗?参观者对展品的使用是否突破了既定的使用方法?(4)衡量满意度目标的达到程度,可请科普对象从内容、形式和手段几方面评价项目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美感,了解他们最喜欢该项目的哪个方面或哪一部分,原因如何;如有工作人员,可评价其服务情况。(5)衡量影响力目标的达到程度较难,可借鉴英国Beta技术公司对英国工程委员会“妇女进入科学与工程”(WISE)项目的评估:通过向100名参加过WISE活动、现己进入大学理工科深造或已从事科技工作的女性进行口头问卷调查,了解WISE项目是否影响她们后来的求学和职业选择。

自我评估总结范文3

尼克尔(Nichol)和麦克法伦-迪克(Macfarlane-Dick,2004)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七项反馈原则,用来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调控。有效反馈原则可以:

帮助解释什么是好的学习表现(目标、标准、期望值);促进学习者自我反省、自我评估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状况信息;鼓励与教师、同学的学习对话;鼓励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豪感;有利于学习者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绩;有利于教师制定新的教学任务。

二、技术支持评估在七项有效反馈原则中的应用

原则一:有效反馈原则可以帮助解释什么是好的学习表现(目标、标准、期望值)。学生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学习进程首先要清楚地理解达成学习目标的标准是什么(Sadler,1989;Black & Wiliam,1998)。在学术背景下,理解学习的目标意味着,学生头脑中的任务目标与老师设定的目标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自我调控的标准是由学生头脑中的标准确立的而不是由老师来确立的。然而,大量研究证明,老师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评估标准并不完全吻合。

在网上学习环境中,解释任务要求(标准、目标等)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发表不同等级成绩的评估标准。然而,很多研究证明书面文件很难清楚列出评估标准。复杂的学习任务,其标准很难清晰的说明,而且老师更多地认为应当是默认的、无法表达的(Yorke,2003),因此,需要可以补充网上学习标准的策略。其中一种策略是提供网上讨论区,鼓励学生对评估任务及标准进行提问和讨论(Palloff & Pratt,2005)。

原则二:促进学习者自我反省、自我评估的发展。学生发展自我调控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为其提供机会实践对自己学习各方面的调控(Pintrich,1995)。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监测自己的学习意图与实际学习表现之间的距离了,这种监测是学生有意识学习的一种副产品。然而,为了系统地建立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老师需要创造出更多有组织的机会使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和进行式监控。自我评估任务与其他一些可以鼓励学生对自我学习进步的反思的活动都是很好的方法。

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学生可以辨别出能够应用于实践的评估标准以及相对于那些标准对自我学习做出自我评价的能力(Boud,1986,2000)。因此以上提到的原则一已被看作是有效实施原则二的先决条件。网络环境为自我评估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与工具,其中最常用的是在网上创作并监控网络客观测试题,学生可以用来监测自己对某一话题或领域的理解(Bull & McKenna,2004)。参加网上测试的学生通常会得到一个总分或自动生成的评价作为他们理解程度的反馈。尽管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的自我调控,它有一定的局限。网上评估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学生通过模拟进行互动,这种形式比客观测试更紧密地联系着学生的自我调控观念。在模拟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迅速、动态的得到自己行为的反馈(Thomas & Milligan,2004)这种反馈对学生来讲更加清楚,其与具体目标和标准的联系也更加透明。

原则三: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状况信息。研究表明,老师不仅在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估、自我改正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在为学生提供外部反馈中,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反馈来检查自己内在的学习目标及评估标准,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及时提高不足之处。实际上,老师的反馈可以证实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在网络环境中,老师可以对大量的学生进行反馈。丹顿(Denton,2001)创作出一种电子反馈系统帮助老师对学生作出反馈报告。这些报告包括综合评论、标准评论(针对于具体问题)和个人评论(针对于个人)。标准评论体现了这一系统的省时性,另外,电子稿要比老师的手写评论清晰可辨。网上反馈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并没有研究证明究竟是哪一种反馈意见最有效。多数的研究关心的是反馈要及时、要针对高水平学习、不能带有审判式的语气。

原则四:鼓励与教师、同学的学习对话。如果外部反馈是用来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那么,学生必须理解、消化最终能够使用它来评价自己学习的结果,否则很难看出,它如何成为改正行为的基础。但是,有研究表明,学生并不理解所看到的反馈,因此很难应用它进行有效地改正。对外部反馈的理解的一种方法是使反馈成为一种对话而不是一种信息的传递。由于目前班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老师只有使用网络电子设备才有可能实现与学生的对话。支持传统反馈方式的同时,电子反馈可以创造出新型的对话与评估方式(MacDonald,2003)。网上会议和公告栏,可以使老师轻松组织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这种不同步网上讨论有两大特点,一是讨论以书面形式进行,二是前后的讨论有时间差。这样学生可以在发言前认真思索组织语言,这是课堂讨论无法做到的(Lea,2001)。另外,这种形式可以记录下来每位同学的讨论,使其永久保存,成为可以反复利用的资源。

原则五:鼓励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豪感。动机、自豪感和自我调控是紧密相连的。网上评估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Grebenik & Rust,2002;Bostock,2004)。首先,学生们使用网上客观测试题时,可以私下自我评估而不需要与其他同学比较,这一点与另外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那些研究结果证明,如果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自我提高而不是与其他同学竞争、比较上的话,他们的动力极强。另外,学生可以多次进行网络测试,研究证明这一点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动机:学生可以多次测试来提高自己的实际水平(Grebenik & Rust,2002;Bostock,2004)。

自我评估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SA)应用

一、CSA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基层人民银行的应用

IIA《实务公告》提出的CSA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协调小组研讨班法、管理部门分析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三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基层人民银行CSA的一般方式是: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共同参与,运用调查、讨论和分析的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估。内审部门及其人员作为CSA推动者,根据本单位领导层要求及部门职责,参与评估过程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并与监督部门、被评价部门负责人组成评估工作小组,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测试关键控制点,根据自我评估结果出具CSA报告,提供并落实改进措施,推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1、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要确保CSA实现改善内部控制的目的,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十分重要,设置和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具备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一是科学确定评价指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五个要素。可将这几个要素作为整体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的一级评价指标,一级评价指标涉及的多个评价要素作为二级评价指标,二级评价指标包含的评价内容形成三级评价指标。如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要素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道德风尚、行为规范、激励机制、纪律约束等“软控制”方面;内部控制活动包括授权与审批控制、计划和预算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硬控制”方面。二是合理设置风险权重。指标风险权重设置根据同级指标中各项内容相对的风险危害大小和发生概率将高风险分配为20%及以上,中风险为10-20%,低风险为10%及以下,同级指标权重之和为100%。基层人民银行根据内部控制状况设置权重比例可以有所差异。

2、选择测试关键控制点。CSA推动者(内审部门)召集职能部门召开内部控制测评启动会,将内部控制评估指标和有关资料提供给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依据一定程序对本部门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形成部门自评结论,提供给内审部门。内审部门根据各职能部门自评结果,抽选部分关键控制点进行审计测评,根据风险大小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风险评估,测算剩余风险值,推断职能部门总体风险状况。

3、合理实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收集控制信息的有效方式。基层人民银行实施CSA,准备的问卷应当覆盖当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流程或者系统,然后将问卷发放给被评估对象或利益、责任相关人员。问卷调查法取得多大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否合理。基层人民银行在实施CSA时,可按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5个要素涵盖的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对内部控制分别加以描述,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得出各要素的评估结论,从而得出内部控制的总体概况,并对评估中发现的控制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4、召开协调小组研讨会。CSA经常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基层人民银行要正确认识研讨会的意义。研讨会方法并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会议,而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预备工作、研讨会、报告等一系列活动,是一种从代表组织不同层次尤其是风险薄弱环节的工作组中收集内部控制信息,召集尽可能多的业务人员共同分享信息、讨论问题的方法。研讨会在召开前,应根据内部控制测评和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小组讨论的主要议题,以便对业务运作及遇到的主要障碍进行讨论。

5、管理部门进行分析。除问卷调查或召开研讨会外,基层人民银行CSA还可以采取由管理部门(内审部门)进行分析的方法。管理部门(内审部门)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业务程序、风险管理活动和控制程序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可以利用问卷调查的成果,或通过对其他管理人员和主要员工进行询问、收集资料等渠道进一步加强信息来源的全面性,然后通过一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剖析出风险点和风险大小,并与领导层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分享这些信息,对存在的重大控制弱点或高风险的职能部门提醒关注,达到有效防控内部控制风险的目的,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6、形成有价值的CSA报告。中国内审协会制定的《内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审的控制自我评估法》中规定:“内审人员应当将控制自我评估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以及评估结论等记录于工作底稿中,并据此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编制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根据以上要求,基层人民银行CSA报告应追求准确、客观、清晰、简洁、富有建设性、完整和及时。

二、基层人民银行开展CSA应注意的问题

1、CSA环境的优化问题。CSA是对内审传统方法的改变,CSA的成功与员工的有效参与直接相关,只有在公开、透明、沟通畅通的管理环境中,CSA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当前,基层人民银行的内部控制环境并不处于十分理想的状态,因为受到价值观、行为观和不成熟CSA推动者的影响,CSA参与者认识到实施CSA可能直接损害上级、同事的关系,这有可能会导致CSA流于形式。如研讨会上CSA参与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考虑自己的想法,CSA参与者很难不考虑招致批评甚至损害其职业发展的风险而畅所欲言,使得研讨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要推动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营造一个重视员工价值、强调人本管理的内部控制环境,构建一个适宜开展CSA的环境,最大限度保证CSA参加者发挥作用。

2、CSA推动者的培养问题。CSA依赖于CSA推动者(内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相互理解,这对于在基层人民银行CSA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选择合适的CSA推动者是CSA成功的重要因素,CSA推动者决非简单地将大家召集起来开会,他能够在会议中激发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对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CSA推动者必须具备诚实、尊重他人等素质,善于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面谈技术、专业知识、推动技巧和组织能力以及分析总结能力,对内部控制系统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很显然,基层人民银行十分缺乏优秀的CSA推动者,内审人员向CSA推动者角色的转换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需要建立CSA的配套制度,首先要明确CSA推动者的职权,促使CSA推动者在实践中成熟。此外,所有CSA参与者素质高低都会对CSA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CSA参与者队伍,为有效发挥CSA的作用提供智力支撑。

3、CSA成果的利用问题。CSA成果是其价值的体现,基层人民银行应提高员工对CSA的认知度,实质要重于形式,切实起到为领导决策或被审计单位改进工作质量的作用,确保CSA取得实效。对于CSA中重要事项和重大风险发现,应考虑权限、重要性和恰当性,及时、适时地报送领导层、管理层或相关人员。应提高领导层对CSA的重视程度,落实CSA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加强对落实整改的跟踪和监督,以进一步规范业务程序,促进流程的更新,使之更具合理性,达到有效防控业务风险的目的。应不断总结CSA经验,运用CSA成果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内审的影响力,提高内审工作地位,并在CSA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更为有效的CSA方式,发挥CSA对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市内审协会,课题组.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内部控制模糊自我评价[J].中国内审,2010,(3)

[2]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人民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研究[J].中国内审,2009,(8)

[3]张增林,蔡云泉,朱志坚.内审如何量化内部控制自我评估[J].新会计,2009,(8)

自我评估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电路分析;教学质量;教学互动;自我评估;提高

作者简介:罗伟华(1983-),男,湖北荆门人,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4)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06-02

作为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的“电路分析”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多、理论抽象、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和掌握的程度极大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熟练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如何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打下良好的电路理论分析和设计综合基础,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有关如何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也有一些研究。[1-2]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并进行自我评估,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三步走:预先设定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适时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的预设定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教材,[3]首先要明确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由于“电路分析”的内容比较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课程要求也存在一些差异。如笔者所教的学生为一年级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三相交流电这部分内容就不做要求,相量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此外,他们还没有学习如何求解高阶微分方程,对于二阶电路这一部分,就只能做简单的分析介绍。

“电路分析”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很多内容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在听课时容易产生疲劳感,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能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保证课堂的生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动态电路时,介绍电路的充、放电过程时,可以结合空调的制冷/制热过程、相机闪光灯的闪烁等进行讲解。

“电路分析”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都需要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掌握,能融会贯通。比如基尔霍夫定律,这是整个电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必须要让学生能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运用。还有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定理,如电路中的等效、叠加定理、置换定理、戴维南定理等。这些知识点将始终贯穿于电路的学习分析中,如果能让学生把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点都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也就达到教学目标了,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估

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应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估和总结,以便改善教学质量。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自我评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堂实际教学情况

“电路分析”中的知识点非常多,而其前后有一定的连贯性,这需要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老师要在讲新内容的过程中不断地回顾前面讲过的知识点,同时需要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比如网孔分析法,实际上是基于KVL来列写得到的方程组,节点电压法又是基于KCL来得到的方程组。又比如分析动态电路的三种响应,为什么要对电容的电压和电感的电流分析列方程,主要是基于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性质——连续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能比较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并能较快较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则表明课堂教学情况较好。

2.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态度问题,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有些课后习题需要学生能独立思考并举一反三的。如果学生能较为规范并及时、准确完成课后作业,表明学生学习“电路分析”的态度较为端正,且能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意味着课堂教学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反之,如果学生的课后作业较为糟糕,抄袭成风,则反映出课堂教学没有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3.课后与学生的交流

利用课间休息的空隙或课后答疑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课堂讲授内容的节奏与方法,能较为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要求。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清楚地了解老师在教学上的不足和特色,也能较为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对整个课堂情况的掌握,并能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考察,教师对教学质量可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自我评估,并能较好地总结出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特点和不足。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进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教学方式,使教学质量更优。

三、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教学效果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阶梯效应。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之后,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力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或改进课堂质量的主要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堂教学内容要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电路分析”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要激发大部分同学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考虑选取一些生动的实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生活中有许多与电路分析理论相关的实例。例如在讲动态电路的三种不同响应时,就可以联系路灯的变化情况来讲解。当路灯接通电源时,路灯并不是立刻达到最亮,而是逐渐变亮,这就属于零状态响应问题。当路灯断开电源时,路灯也没有立刻熄灭,而是逐渐变暗,这就属于零输入响应问题。此外,也可以将许多事例与电路分析理论进行类比。例如,讲基尔霍夫定律时,KVL可类比为大家绕操场跑一圈回到原点,这期间虽然消耗了很多能量,但做功为零。将各种实例不断引入课堂教学中,就能让学生保持兴趣来学习和消化,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重逻辑,轻计算

“电路分析”课程主要是从理论上教会大家怎么去分析电路,电路分析中的计算都是些基本计算,即电路分析方法才是这门课程的重点,而电路分析中的计算则属于次要部分。要让这些方法能很好地被学生接受,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时采用恰当的方式,注重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如讲授戴维南定理时,就需要把置换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逻辑性讲解透彻,这样学生就易于理解为什么一个单口网络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在重视电路的逻辑分析上,进一步强调计算,这样就可以把整个电路分析弄得非常清楚透彻。

3.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对比

“电路分析”课程的知识点非常多,但是这些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部分内容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注意各部分的联系,适时进行对比分析、归纳联系,帮助学生理顺思路,便于理解。如第一章学习的基尔霍夫定律,贯穿于整个电路分析中。第一部分电阻性电路分析中的有关定律、定理以及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后续部分要学的动态电路的分析。通过这种不断的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加深对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的理解,也有助于新内容的消化。

4.例题、课后习题的选择要得当

“电路分析”课程中的许多定理,都需要结合例题来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在选取例题时,也要尽量有针对性地选取有代表性的例题,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例如在讲戴维南定理时,可以先讲解简单电路的等效,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较为复杂电路的戴维南等效。同样,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选择恰当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应该仅仅是课上老师讲解过的题型,还应该包括少量的老师没讲到的题型,这样除了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点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5.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课堂教学质量除了要求保证教师的讲授质量之外,还要看学生的接受程度。[1]学生的接受程度又容易受到他们的主观情绪的影响,比如对教师的形象、仪态以及教学态度等的主观评价。因此,课后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多一些好的主观印象,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会相应有所提高。另外,课后的一些交流,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难题,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全神贯注于课堂上,并注重与教师的教学互动。

四、总结

“电路分析”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基础课,需要学生能很好地去掌握,也要求教师在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情况下尽量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能使得整体教学质量保持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预先设定教学质量的目标,然后对教学质量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估,最后再采取相应的手段来改进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高质量地完成“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庆义,晋芳.提高“电路分析”教学质量的若干体会[J].中国电力教育,2011,(36):200-201.

自我评估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本科教学;自我评估;教学改革

2003—2008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首轮评估。此轮评估采用学校自查、专家进校检查和听取汇报的方式,运用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等7个一级指标共19项二级指标来评价各校本科教学水平,对于促进各高校重视本科教学、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和加强了各校开展自我评估的实践。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合格人才。2006年,我校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的首轮评估,并以各项指标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本着迎评促建的宗旨,我校在评估之后继续发扬自我评估的优良传统,坚持以课堂教学评估为核心,不断完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倾听广大学生的声音,并根据评估反馈,有针对性地推动自主改革,为更好地保障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们简要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的实践,以期与兄弟院校开展交流。

一、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评价的核心环节

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无论是评价标准、评价方式,都有着多种选择,甚至不同的选择都可以说出其自身的理由。从教学质量的结果看,我们可以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自主搜寻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人格修养、社会贡献等方面;从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看,我们可以评估教师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条件、生源状况、校风学风等方面。

应该说,不同学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的不同,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与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特别是,一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所践行的教育理念、所采纳的培养模式和所注重的教学过程。因此,各个学校依据自身定位开展自我评估就非常重要。比如说,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我们认为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至少需要关注学生的五个方面:对民族、社会与国家的正确的认同感;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奉献意识;全面发展的学习、工作和创造能力;能够了解“世界之潮流,中国之大势”的宽阔视野;能够养成“行为精英,心为平民”的健康心态。据此,我们综合采取思想品德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践行“道术结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知行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以“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为主体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国内学习和国外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过程。相应的,我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自觉开展教学评估,就是要看我们的各种努力是否有助于实现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要关注学生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虽然教学质量评价涉及很多方面,针对不同学校所采取的评估指标和办法也应有所不同,但是,我们认为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是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首先,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重要结合点,对课堂教学的评估实际上代表了重视教学过程评估的倾向,这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或教学条件的评估是不同的。其次,课堂教学是各个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生大学生活的中心就是课堂,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影响。一般而言,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学分要占到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的80%左右。再次,课堂教学是教师系统传授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第四,课堂教学是师生接触、互动并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平台,对于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估,不仅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收获,而且可以通过学生反馈引导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第五,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有助于确立基本教学规范和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引导教师更多地投入教学,改变课堂教学因教师偏离基本规范而导致教学质量不均衡的现象,从而为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鉴于此,虽然我们也很重视评估本科教学的其他方面,但是始终坚持将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估作为自我评估、发现问题、引导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学生是主体。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估既要听取教师的意见,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比较起来,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而言,更加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是关键,因为学生是直接的、持续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也是教育服务的直接受益者。只要评估指标科学、评估准备充分、评估过程合理,我们应当而且有理由相信学生的整体评价。在我校的课堂教学评估实践中,通过学生参评、院系评估以及常规开展的听课活动(包括每年秋季学期举办的“听课月”活动),我们兼顾了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但是赋予学生评价更大的权重。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成效

正是基于以上理论认识,我们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认真组织自我评估。自2006年参加教育部首轮评估以来,我们更加完善了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方式,丰富了评估信息,发挥了评估对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

我校开展科学化、制度化的课堂教学评估工作始于1994年,最初采用21项评估指标,包括讲授内容、讲授方法、语言表达、教学环节、教学互动、课程考核、听课收获以及教学态度、教学纪律等等方面,通过发放评估表实施手工评估和计算机汇总分析。由于这种评估方式的客观局限,我们开始只是规定每个教师参评一个课堂,每学期评估约1000个课堂,参评学生约30000人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自2010年开始利用网络评估系统实施评估。评估指标经过完善设定为12项,包括了教学纪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课程考核、学习收获、教学态度等方面。采用网络评估系统后,我们的评估对象覆盖了本科所有课堂,每学期约2000个,参评学生约80000人次。

与传统的评估方式相比,我们新近采用的网络评估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一是评估范围扩大,覆盖了所有本科课程;二是学生评估时间充裕,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是以前评估时的100倍;三是学生通过网络评估系统查询评估结果,及时、方便;四是教师通过网络评估系统查询评估结果,并可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促进了师生直接、及时互动;五是教师可通过网络评估系统申诉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六是教师所在学院可通过网络评估系统及时反馈学生意见和建议的了解、落实情况;七是评估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八是避免了一些人为误差,提高了评估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我们所采用的评估指标也逐步完善。从1994年到现在,我们已经采用过5种版本的评估指标。大体上,评估指标演变的趋势是:更便于学生的观察,更具有可测性;更注重教学互动,注重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注重教学效果,反映学生学习的收获性;基于教育教学规律,评估指标趋于统一(除体育课外),使得不同类别课堂教学更具有可比性。

在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明确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师生认识,避免误解和误导。我们始终强调评估本身不是目的,不是对教师进行“管、卡、压”,而是旨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不断推动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我们也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宣讲,努力使学生认识到课堂评估的重要性和严肃性,鼓励学生客观、认真、负责地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评估。对于评估结果和学生意见,我们也组织学院(系)一起,努力作出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反馈给教师,并鼓励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对话,共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掘网络评估系统的优势,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就实施评估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教学情况,以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加密切和及时,为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增强教学效果提供服务。

整体上看,我校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十多年来,我校课堂教学质量高位平稳,小幅提升(参见下图),广大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是满意的,教师们也受益于学生反馈而不断改进了教学过程,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教学互动环节,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有保障的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我校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石。

三、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全面倾听学生的声音

虽然我们强调并坚持以课堂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为核心,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本科人才培养还涉及课堂教学之外的很多方面,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评估。在我校开展自我评估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考察其他方面的教学指标。但是,在评估理念上,与课堂教学评估一样,我们还是强调直接倾听学生的声音。自2006年参加教育部首轮评估以来,我们除了坚持召开不同类型、不同范围、不同主题的学生座谈会,以听取学生对本科教学各个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之外,还于2009年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定期开展问卷调查的制度,并于2009年当年组织实施了首次“本科人才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基于对人才培养的广义理解,设立了9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基本学习条件、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课外学习、国际交流、就业服务和校园氛围。每个一级指标下面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总共77个二级指标。我们的调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各方面重要性的评价,二是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各方面满意度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基本情况、毕业后的计划、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等内容,我们设计了统一的调查问卷,由教务处通过本科教务系统组织全体本科在校学生独立自主填答并集中回收处理。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问卷10619份,回收问卷7886份,其中有效问卷7425份,回收率为69.92%,具有分析推断的价值。数据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我校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是比较满意的,其中,69.21%的学生对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是“比较好”或“非常好”,27.19%的学生评价“一般”,只有2.82%的学生评价“比较差”,0.78%的学生评价“非常差”。

在上述9个一级指标中,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是教学效果,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我们长期重视课堂教学评估的合理性。其他方面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专业建设、就业服务、校园氛围、基本学习条件、教学过程、课外学习、课程设置、国际交流。这样一种重要性的排序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的某种主观认识。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最满意的方面是“校园氛围”,其次是“教学过程”,再次是“教学效果”,接下来依次是:课程设置、课外学习、专业建设、基本学习条件、就业服务和国际交流。由此可见,当时学生对国际交流学习和改善基本学习条件是有着较多期待的。

从二级指标评价看,学生对我校教师的教学态度、专业水平、师德师风,对于专业排名、专业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设置,对于学习过程中的课外活动、同学互助以及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方面都是很满意的;而对宿舍环境、体育场地和设施、自习室数量等基本学习条件,对入学时的专业介绍、大学汉语课程设置,对于学校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对于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参加国外大学的交换生项目、与留学生同班学习和参加国际竞赛等方面,则表现出不太满意。

四、依据自我评估信息推动本科教学的自主改革

正是在以上以倾听学生声音为理念指导的自我评估工作中,我们既发现了工作的成绩,更看到了工作不足之所在。为了回应学生的期待,满足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保障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我们不断推进各项自主改革。

一是加强通识教育,改进专业教育,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自2006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本着促进古今、中外、理论与实践全面“通识”的原则,我们重点建设了“通识教育大讲堂”系列课程;本着加强原著原典阅读的原则,我们建设了原著原典选读系列课程;本着促进学科通识的原则,我们不仅建设了人文艺术、经济、法政、社会和理工五大部类通识教育课程,而且还从2010年起,依托五个学部每学期开办“学科通识系列公开讲座”,邀请学校著名教授主讲。此外,秉持“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重自主”的原则,我们还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方式。在专业教育方面,我们突出强调了作为专业基础的理论、历史与方法类课程建设,同时要求开设新生专业引导类课程,加强高年级学生专业能力养成的研讨课和实习实践环节建设,创造条件让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直接互动。

二是大力提升人才培养国际性。除了因应学生需求,不断扩大和改进留学生工作,扩大学生国际交流学习、联合培养和参与各类国际竞赛,加强全英文课程建设和双语教学等之外,我们于2009年正式建立了国际小学期(暑期学校)制度,将原来每学年春季、秋季两个学期转变为春季、夏季和秋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期4周,实行校院两级办学,主要是聘请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一流师资,面向校内外学生(包括招收国际学生),使用全英文教学,营造国际化的学习氛围。我们坚持“在地国际化、双向国际化”的理念,重点建设了中国研究、学科前沿与学科通识、语言培训三大系列课程,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我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

三是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改进学生学习。我们通过加强选修课课程资源建设,扩大学生选课空间,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精品课程信息化,为学生方便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我们要求各学院普遍建立导师制,并且设立助教制度,从2007年起,平均每学期给本科全校公共课、部分学科基础课、实验课配备400个左右助教,由此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密切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交流互动。我们还研究成立了“学生学业辅导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我们重视加强研究性教学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参加科学研究。依托教育部、北京市的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校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了学校和学院级的项目,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开展科研,训练创新能力。几年来,本着“与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相结合、与完善培养环节相结合、与创新学习方式相结合、与培育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我校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取得了良好成绩,初步探索出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的实施模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有关领导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