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证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证研究范文1
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得到的成就而前进的。”[1]由此可见,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其研究方法是紧密相连的。在目前的会计学科中,自从实证研究方法得以承认并应用于会计学科中之后,它与规范研究方法之间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事实上,这两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都是进行会计分析的方法,是当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既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分析方法。[2]基于此,本文从概念的界定出发,比较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同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今后如何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选择提出些许建议。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 会计理论
笼统的说,会计理论可以概括为:从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会计一般规律。[3]知名学者陈美华这样以为,会计理论也称会计理论系统,是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边界及运行机制的概括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4]我国会计学奠基人阎达五教授在《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一书中指出:会计理论是能够揭示会计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能够预测并且指导会计发展的知识体系。[5]
由上述相关介绍可知,理论界并未对会计理论的定义进行标准化,与此同时,各个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上定义中总结出关于会计理论的下列特点:第一,会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即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进行概括、归纳综合得出来的;第二,会计理论是用于指导会计实务的一般规律,即这种会计的规律性普遍存在于会计实务当中,并且应用于会计实务;第三,会计理论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要素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原则等等。
(二)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主要借助于演绎法来推导出会计概念、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等,进而对会计实务进行指导。会计研究人员更注重政策改进和应该做什么,而不是分析和解释现行的或可接受的实务。[6]
这种研究方法基本的思路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它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结合一定的主观思想,通过价值判断,概括得出一般性的原理,然后经过分类、汇总,最终揭示其规律性。会计规范性研究并不注重“是什么”的问题,而仅仅是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的宗旨就是会计理论远远高于会计的实务,并且强调其应被用来指导会计实务,而非解释会计实践中的问题,并且还不会受到会计实务的约束。
(三)会计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是借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经过一定的观察、实验、分析,对已经事先确定的假设进行假设检验,从而求得近似正确性结论的一种方法。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命题、设定假设检验、建立模型、采集数据、分析检验、解释结论等。
由上述的介绍可以总结出,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注重实际。它通过分析、解释现实的会计实务数据等,来寻找其发生的原因或是对已设定的假设进行检验,而不是凭空想象而已;第二,不采用价值判断的方法,而是采用客观中立的方法来对其所依赖的会计理论进行有效性的检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主观的干扰,进而得出客观中立的结论。
二、 对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分析
在会计学科的有关理论研究中,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既相互联系又对立统一,两者共同存在于会计分析方法体系当中,而不是完全独立、彼此分割的。下面就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简要探讨分析:
(一)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比较
1、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1)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优点
对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研究比较早,理论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理论建树也是相当的丰富。并且,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显现了其长来已久的优点,主要有:
首先,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相对来说是普遍的。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会计基本概念的研究,也可以用于会计基本原则的研究,还可以进行应用理论的研究。
其次,会计规范研究方法能够保障有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理论的建设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其推理的结论是独特的,从而可以保持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科学性,避免理论上的漏洞。
最后,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可以指导会计实务操作。由规范性研究方法得出的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从而为我国国家制定统一的法律规范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实现了对具体实务操作的统一,进而提高了对我国会计界的管理效率。
(2)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缺点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在有其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有:
第一,在利用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研究会计理论时,在制定规则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一个目标,从而降低了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准确性。
第二,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所采用的某些会计和审计实践规范,不是建立在可识别的经验观察或方法的基础上的。即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只是代表一些人的个人想法,缺乏可识别经验以及有关的数据的支持。
第三,研究方法缺乏准确性。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侧重的是定性的分析,无论是利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进行理论研究时,都是对事物的定性分析而忽略了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不关注会计主体的本身行为做法因素,忽略了会计信息是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结果的,只是将不同会计环境中不同利益个体机械堆砌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出堆砌在一起适用于各种个体的论断。
2、 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1) 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优点
首先,会计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关注“是什么”而不仅仅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所看重的是事实实际,而不仅仅是主观上的抽象,是采用客观中立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价值判断的方法。
其次,会计实证研究方法使用大量的客观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增强了客观的说服力。这种方法采用与时俱进的定量分析技术,获得精准度更高的实证分析结论。
最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对实践工作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就是说,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通过系统的收集数据来获得现象和做法的证据。
(2) 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不足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虽然具有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所没有的优越性,但它自己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它本身也有一定缺点,最主要表现在下面:
第一,会计研究人员的教育背景、社会人际关系以及生活观和价值观难免会夹杂在实证研究的过程当中,这多多少少会对实证研究的客观性、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其所使用的理论模型和所研究的课题的选择带有主观性。
第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有时候会过多的强调数据的模型化。这种模型化的盲目性,是“为实证而实证”,经常会选择性的忽略掉一些次要的因果关系,从而简化模型,导致一定的系统偏差,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降低。
第三,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在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也就是说,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建立在以往的大量的数据当中。这使得得到的数据是过去的数据,得到结论是与过去相关的结论,这种结论未必能够对未来的预测产生很好的解释作用。
第四,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总是试图用有限的数据得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从而实现对现实的解释作用。这种思想指导下得出的结论难免会带有一定的概率性或者偶然性,从而降低了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精确程度。
(二)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联系
新的会计理论知识的获取,是会计规范研究和会计实证研究完美融合的产物。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地方:
1、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是互补的关系
会计理论研究中的这两种方法虽然存在着重大不同,但是二者并非完全相互排斥的有你无我的关系,而是相互关联,彼此补充的关系。实证研究方法虽然建立在大量的客观的数据基础之上,但是其进行假设检验、模型选择、数据选择、结论分析与预测等都离不开规范性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同样地,如果只有规范研究而没有实证研究相辅助,则缺乏客观的事实支持。
2、 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无论缺少哪种研究方法,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论都是不完善的,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认识这两种不同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才能使得会计学科的相关研究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是它们从不同的层次和不一样的角度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运行规律进行反应。
三、 目前会计研究方法中的主要运用
在现实中,有多种多样的问题出现。正如哲学上的方法论所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对于不同的会计理论问题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考虑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一)会计规范体系的建立需要侧重采用规范会计研究方法
会计规范体系包括法制方面、道德方面和会计准则规范方面等多种具体的规范形式。会计准则体系的制订过程,需要以抽象地基本原理作为基础,进行有关的概括、汇总及归纳研究。通过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人们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内容、制定程序和层次结构及基本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会计规范性研究方法
就目前而言,我国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尚不完善,仍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对这些制度的制订,理论界主张以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利用会计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逻辑一致性。
(三)资本市场的研究需要侧重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大量数据的涌现,使得资本市场上出现了难以依靠规范法单独解决的问题。而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出现无疑为这种难题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对股价和会计盈余的资本市场上相关信息关系的研究,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已经成了众多学者探求解释资本市场如何以及为什么对会计报告作出反应的无可厚非的选择。
综上所述,在现今会计理论发展过程当中,会计规范研究方法与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是互相依存、彼此渗透的关系。会计规范研究方法是基础,而会计实证研究方法是结合一定的规范性研究进行的,需要有会计规范性研究方法的支持。总之,规范性的研究对于会计实证方法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细致的理论分析,才能对问题有所识别和认识,进而明白其中的作用机理,从而明白变量之间的关系,为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缺乏相关的理论的分析,盲目的进行建模分析,只会得到一些无意义的统计数据 而没有实质性的实际意义,甚至会对理论研究产生误导。所以,在今后的研究当中,一定要结合两者的优点,共同应用于实际的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 袁 迎. 论会计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和规范会计研究[J]. 财务会计,2012-01(下):21―22.
[2] 许腾晖. 对会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争议的科学哲学思考[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I.
[3] 章道云. 论会计理论研究[J]. 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03,22(1):55.
[4] 陈美华. 会计理论系统研究[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8.
会计实证研究范文2
关键词:法务会计;专业承诺;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36-04
大学生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由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四个部分构成。情感承诺反映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情、愿望;继续承诺反映大学生出于自身素质、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而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规范承诺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的规范和要求,留在所学专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理想承诺反映大学生认为所学专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1]。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离不开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大学生专业承诺是反映大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综合指标[2],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专业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重要的心理基础[3],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4]、学习生涯管理[5]、学习效果、专业满意度[6]。法务会计作为法学专业的特色方向①,旨在培养能够综合运用会计、审计、法律知识,解决法务会计实际问题,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研究旨在研究法务会计本科生的专业承诺状况,探寻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为法务会计教学与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346名法学(法务会计)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20份,其中男生68人,女生252人,大一66人,大二107人,大三72人,大四75人。为了比较法务会计学生与法学学生专业承诺水平,选择169名法学本科生用相同问卷进行调查,其中男41人,女128人,大一53人,大二50人,大三30人,大四36人。
工具:采用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7],该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即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共由27个题项构成,每个题项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点记分,得分越高说明专业承诺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27。本研究中Craonbach a系数为0.927。在本量表的基础上,笔者加入了一些人口学变量以及一些有可能影响专业承诺的题项。
数据收集与处理:采用不记名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并当场收回。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的整体状况一般
由表1可以看出,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间值3),整体水平不是很高,规范承诺水平最高,继续承诺水平最低,其中情感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高于中间水平。
表1法学(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达成一致[8]。规范承诺得分最高,说明法务会计本科生认同本专业规范和要求,认识到自己学习该专业的使命;情感承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较高,能形成积极的专业动机,更加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理想承诺水平处于中间值,说明学生对该专业能否发挥自己的潜能与特长,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持不确定态度;继续承诺得分最低,说明该专业学生对以后是否愿意留在该专业学习和工作持不太确定的态度。法务会计本科专业承诺的上述状况,分析其可能原因有以下两点。
其一,学生对法务会计专业方向了解有限。21世纪初,国内部分高校才逐步开始探索法务会计人才培养,被学生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很多学生认识到该专业方向发展潜力,愿意努力学好该专业方向,但对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了解不深,因而影响学生对该专业方向的认同度和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积极性,表现在专业承诺总体水平虽然处于中等偏上,但整体上并不是很高。
其二,尚未成为独立专业,影响学生对该专业方向的正确判断。目前国内高校的法务会计教育,是在法学或会计学下设的一个方向,虽然其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的法学或会计学有很大差别,但并不是独立的专业。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对未来职业发展前景的判断,对该专业能不能真正被社会所认可表示出担忧,对以后从事具体何种性质的工作以及考取哪个门类的研究生不太确定,因而其继续承诺水平得分最低。
(二)不同性别、生源地、文理科学生专业承诺的水平差异不大
以不同性别、高中时的文理科、不同生源地为分组变量,分别就专业承诺各维度及总体状况进行差异比较(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男女生、文理科学生、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专业承诺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
其原因如下所述。其一,性别角色对该专业认知影响不明显。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女生的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水平比男生高,而男生的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比女生高,但总体上男女生的专业承诺差异不显著,这与吴兰花[9]、谭雪晴[10]、舒刚[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由法务会计的复合性所决定,男女对其认识上很少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对其了解多是通过外界渠道而得知,因而其专业承诺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其二,生源地对学生的专业承诺影响不显著。来自县镇的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高,城市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这可能是来自县镇的学生对法务会计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他们由县镇一级地方来到城市,对自己的将来充满希望,比城市学生更加遵循学科规范,更愿意去接受它。 其三,文理科学生各有所长。法务会计的课程设置上,既有文科层面的又有理科层面的,文理科学生可发挥各自所长,因此其专业承诺水平差异不显著。
表2不同人口学变量在专业承诺及各维度上的状况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参差不齐
对各年级的专业承诺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可看出专业承诺的四个维度及总体水平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
表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承诺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多重比较中数字1、2、3、4分别代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p
法务会计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总体水平呈现从大一至大三逐渐下降,这与连榕[12]、罗亚莉[13]、谭雪晴[14]等人关于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不同的是大四的专业承诺水平最高,大一次之。其原因可能是:其一,大一学生对新的大学生活充满学习热情,大三学生有迷茫。大学生刚考入大学,是人生的新开始,对将来的大学学习充满希望和信心,且学校在入学后进行了相应的专业思想教育,他们的学习相对比较主动,积极性较高。而大三的学生一方面课业任务重,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感,对教学常有不满意的情绪,时有逃课等现象。另外面临 “分流”的困惑,一部分学生选择侧重于法学方面的课程,如准备司法考试;一部分学生选择侧重于会计学方面的课程,如报考会计从业类的考试。这样的课程选择是体现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有益尝试,但是,若学生对专业了解不深刻,却容易在面临选择时产生对专业认识的茫然和无所适从,因而直接影响其对专业的正确判断,甚至对以后是否能从事法务会计相关工作表示出了担忧,进而影响了其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愿望。
其二,大四学生对本专业更热爱。一方面,大四阶段,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阶段,学生对专业更了解,对专业定位也更准确,在就业上比传统法学就业形势更好,逐渐认识到法务会计的魅力所在,因而更自信,认为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另一方面也提示大一、大二、大三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根据本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最不了解所学专业,大四的了解程度最好,其次是大三和大二,这进一步印证了学生对法务会计的认知程度,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逐渐清楚该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情况,进而巩固了自己的专业思想。
(四)法务会计方向与法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差异比较
对法学和法务会计学生的专业承诺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情感情承诺、规范承诺和总承诺水平上,法务会计学生的得分比法学学生的得分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表4法务会计与法学专业学生在专业承诺各维度上的差异比较
法务会计本科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显著低于传统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法务会计学生专业学习任务重。由法务会计人才需要决定,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修完相应的法学类、会计类、审计类、数学类等课程,这样势必比传统法学类学生要修的学分多,其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可能会削弱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影响其专业承诺水平。
其二,法务会计学科属性的困惑。 法务会计作为新兴的专业方向,一方面有研究分析其发展的可行性[15],另一方面,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在我国发展又有其发展的局限性[16],如在学科设置上法务会计究竟从属于法学还是管理学,给学生感觉既学法学也学会计学,但两者学得都不够精通,因而影响其对未来专业发展及职业去向的判断,进而影响其专业承诺水平。
其三,选择的迷茫。经访谈及开放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到大三其实已经面临专业上的“分流”,见上文所述。而传统法学专业的学生并不需要面临这些问题,专业发展体系已比较成熟,他们有很清晰的专业认知,且文科类的课程相对来说较轻松,因而专业承诺水平比法务会计学生高。
(五)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因素
在本研究中,设置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预期、对所学专业与自己兴趣的符合程度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氛围等题项,以便考察这些因素与专业承诺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以上五个项目与专业承诺总水平的相关系数在0.543―0.715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关系,以专业承诺总分为因变量,以上面所述项目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以上五个项目是专业承诺的有效预测变量,对专业承诺均有显著预测能力,共可有效解释专业承诺66.2%的变异量。从每个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专业承诺最具预测力的为“与自己兴趣的符合程度”,其解释变异量为51.2%,其次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氛围、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预期、对所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的了解程度,预测力分别为8.7%、3.7%、2.2%、0.4%。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β值来看,五个变量对专业承诺的影响均为正向的。
所学专业与自己的专业兴趣越符合,专业课的教学氛围越好;对所学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越了解,就业前景预期越好,其专业承诺水平就越高,学生对所学专业就更热爱,更愿意付出相应努力。其中专业与自己兴趣符合程度对专业承诺的影响较大,若符合自己的兴趣,学生就更愿意为之积极主动付出努力。同期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0.1%的学生认为选择该专业是因为符合自己的兴趣。专业兴趣不是静止不变的,可以在后期的不断学习中培养。调查中发现大四学生认为该专业与自己专业兴趣符合程度比大一要高,因此,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特别重要。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对法务会计越了解,对其人才培养方案越了解,其学习往往也越主动,也越认同所学专业,进而更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课堂教学氛围也影响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兴趣还不是很明朗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若教师注重课内课外专业学习引导,会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好奇,逐渐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氛围,也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喜爱程度,大学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学习中,对于专业的看法和认同程度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甚至会逐渐一致[17]。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毫无疑问,只有对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有希望,才会让学生产生专业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三、提高法务会计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建议
(一)做好专业认知教育
根据上文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对其专业承诺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因而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生对法务会计专业方向的了解。做好招生宣传,利用招生契机做好学生入学前的专业认知教育,尽量使学生在选择该专业时真正了解该专业,进而调整自己的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入学后在不同的年级阶段进行主题鲜明的专业教育,如大一阶段,进行专业认知教育,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大二阶段,进行相应的选课指导,区分核心课程和拓展类的课程,以方便自己根据课程性质进行系统学习;大三阶段要做好职业生涯指导及考证指导,针对学生专业选择分流上的困惑给予指导;大四阶段要做好毕业论文指导和相关就业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该专业方向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阶段性的专业认知教育和指导,不断培养、调整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法务会计作为新生事物,被社会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群体或企事业单位宣传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加大人们对法务会计的了解力度,进而使该专业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二)优化课程设置,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专业的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专业承诺水平,提高教学氛围,首先要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法务会计核心和特色课程,适当减少低效率的课程重复和叠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专业承诺水平。其次,加强实践教学。在本研究相关的开放问卷调查中,有近60%的学生表达出希望学校能加强法务会计实践教学,须加强课内课外实践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法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努力营造良好学风,树立优良学习榜样,教学相长,形成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以优良学风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承诺水平。
注释:
①法务会计目前在国内尚不是独立的国民教育专业,国内高校一般在法学或会计学专业下开设法务会计方向,专业名称为法学(法务会计)或会计学(法务会计),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都是培养具备法学、会计学、审计学等知识的法务会计人才。本研究中,为方便起见,将法学(法务会计)方向简称为“法务会计”。
参考文献:
[1][3][7]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
[2][8][9][1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4]段陆生.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
[5][17]张浩.大学生专业承诺与生涯管理[J].华东经济管理,2005,(1).
[6][16]严瑜.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10][14]谭雪晴,江新华等.农村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调查――以湖北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11]舒刚.西南大学农科大学生专业承诺的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会计实证研究范文3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
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大潮的推动下,为了更好的为国际资本和贸易市场服务,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准则的制定和更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欧盟于2005年起要求其境内的上市公司采用IFRS这一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使得IASB拥有了一个重要的支持群体。同时,欧盟的这一决定也如催化剂一般促使其他国家加快采用IFRS的步伐。IFRS的成功的转轨并没有回答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究竟怎样。这一问题有待后期的实证检验来为我们提供相关的经验证据。本文从IFRS与股权投资者和IFRS与跨国资本流通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
一、IFRS与股权投资者
Armstrong et al. (2010a) 通过分析2002年到2005年之间欧盟16次宣布可能采用IFRS的事件来检验股票价格在短窗口期的反应。研究发现在宣布可能采取IFRS的前后三天,市场累计异常收益显著为正,由此证明投资者认为采用IFRS为利好消息。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在采用IFRS之前信息质量较低和信息不对称性较高的公司而言,这种正面的反应更加明显。最后,研究还发现如公司属于成文法系辖区,则累计异常收益显著为负,表现出投资者对于较弱法治执行力的质疑。 Joos et al. (2013) 研究了2007年到2012年间美国资本市场对SEC宣布的十三件与采用IFRS相关的事件产生的反应。研究发现对于那些可以从采用IFRS中获益多的公司而言,投资者的正面反应更加显著,而对于诉讼风险较高的公司反应不显著。 Prather-Kinsey et al. (2014) 与Joos et al. (2013) 选取了同样的研究背景,但是重点关注持有美国存托凭证 (ADR) 的公司。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于这些持有ADR的公司有显著的正面反应。
二、IFRS与跨国资本流通
Covrig et al. (2007) 研究了全球25, 000家持有非美国公司股票的共同基金持股情况,发现采用IAS之后,海外共同基金的持股比例显著增加。Khurana et al. (2011)对2003年到2007年间33个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进行研究,发现当这些国家采用IFRS之后,显著降低了美国投资者的本国偏见,而对于未采用IFRS的国家,美国投资者的投资偏好无显著变化。Shima et al. (2011) 进行了与Khurana et al. (2011)相似的研究,但采取的样本期间为2003年到2006年。研究发现美国投资者的本国偏好仅仅在那些执法力度较强的国家显著降低。Bruggemann et al. (2012) 通过研究在欧盟2005年强制采用IFRS后,法兰克福股票市场股东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散户的交易数量显著增加,表明采用IFRS对个体投资者而言是利好消息。Florou et al. (2012)通过对2003年到2006年间机构股东的全球投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与没有强制采用IFRS的国家相比较,机构投资者在强制采用IFRS国家的数量和持股比例均显著增加。Yu et al. (2014) 研究了在采用IFRS的过渡期间海外共同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化。研究发现与未采用IFRS的国家相比较,采用IFRS国家的海外共同基金投资金额显著增加。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有关采用IFRS的各种实证研究并没能明确的告诉我们采用IFRS后资本市场预期的种种利好是否真正得到了实现。但十年间实证研究丰硕的成果至少揭示并强调了IFRS的采用其影响是不仅是多维度的,而且极为错综复杂。希望日后此类研究的不断深化成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发现和了解采用IFRS带来的各种影响及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
参考文献:
[1]Louis Lowenstein, Financial Transparenc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You Manage What You Measure, 96 Columbia Law Review (April 1996).
[2]Nobes, C., 2006. The survival of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under IFRS: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36, 233C245.
会计实证研究范文4
【关键词】会计稳健型;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
纵观国内外会计稳健性的研究,会计稳健性影响会计实务至少500年,由此可见会计稳健性在实务中的重要作用及深远影响。然而广泛研究会计稳健性是在20世纪90年代各国会计准则中使用了公允价值计价后才兴起。国外最早提议对稳健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的是Watts(1993)。但由于稳健性的计量方法没有进展,在后续几年中一直没有出现系统地检验稳健性的文献。直到Watts在1997关于会计稳健性度量文章的发表后,这种状况才有了极大的改观。企业竞争很大程度上源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竞争,因此对确定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正日益成为理论界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由于制度缺陷以及社会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公司外部治理无法成为公司治理的常务性的控制因素,而内部治理作为一种防患于未然的事前机制,能够直接有效地实施及时性的战略调整,并改进公司管理效率。而股权结构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处于重要地位。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
Basu(1997)提出盈余-股票报酬计量法(AT),这种方法认为市场回报是经济收益,而会计盈余是对经济收益的确认,并且由于可验证性的要求都会导致市场价格先于会计信息,则会计稳健性就意味着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反应更为及时充分。因此,Basu采用反回归方程构建了盈余-股票报酬计量法[1]。
盈余-股票报酬计量法目前成为被引用最多的稳健性计量方法之一,然而也不断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Ball和Shivakumar(2005)指出AT模型无法从应计中的随机误差(例如错误的存货量)和某些盈余管理(例如过度计提准备)中将盈余中的暂时性收益或损失分离出来,且Basu模型只能识别暂时性部分是否存在,却不能识别它们的确认是否及时。Givoly,Hayn和Natarajan(2007)认为AT的稳健性计量存在有严重的计量错误问题,一些与稳健性无关的不企业信息环境特征(例如披露政策、回报计量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事件等等)会影响稳健性计量,若对这些特征进行控制,就难以可靠地计量会计稳健性[2]。国内研究者使用最为广泛的还是AT模型,但杨华军(2007)认为在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环境下,股票价格难以充分反映企业好消息和坏消息,利用Basu的模型得出的结果可能存在局限[3],因此使用Basu的模型要慎重。
Ball和Shivakumar(2005)提出的应计-现金流关系计量法(ACF)方法。应计项目的随机性会导致两种不同时间序列特征的现金流,即时间序列上负相关的现金流和正相关的现金流。这是因为某一年度的现金流出并不意味着企业价值的降低,未来会带来更多的现金流量,负相关的现金流会使得现金流中包含更多的噪音,对于这种现金流,会计应计的作用是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中的噪音[4]。Ball和Shivakumar(2005)采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好消息”和“坏消息”的替代变量,提出了应计-现金流关系模型。
张兆国,刘永丽,李庚秦(2012)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进行了比较选择,对其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研究表明,从可靠性看,AT和ACF这两种计量方法的可靠性较高,具有比较优势。这些研究结论的启示意义在于:在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中,需要选择AT、ACF等可靠性较高的计量方法[5]。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计量方法的评述,ACF计量方法突破了AT计量方法不能在非上市公司应用的局限,拓宽了会计稳健性的研究范围,因此在本文中打算选用ACF计量方法。
(二)提出假设
1.股权集中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会计准则、管理层的动机、经济制度、政治等。然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和治理效率的提高成为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有效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从股权结构两个角度研究对会计稳健性的不同影响。
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是股权结构的量化体现。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用来反映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会提高了大股东收集信息和对人进行监督的激励,大股东考虑自己的利益,有足够的投票权改变经营者行为,并可通过会计契约约束经营者行为。由于稳健的会计信息要求将经济损失在会计盈余中及时反映,所以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控制力的增强,必然会降低会计稳健性。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低。
2.股权制衡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分析
在企业中,除了控股股东外,还有一些持股比例较多的其他股东,由于他们投资较多,与企业有较大的利益关系。当企业存在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的其他股东时,第一大股东的行动就要受到制衡,其他控股股东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主动监督第一大股东的行为,也会互相监督,并积极参与公司决策,从而公司所批露的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就会增强。
因此在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不能参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时(即股权制衡度越高时),他们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要求企业提供稳健的会计信息,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高。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2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所有A板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鉴于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的差异,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IPO当年的会计盈余与其他年度存在较大差异,剔除当年IPO公司;由于有的上市公司在研究期间内,中间有年度或月度数据缺失现象,我们也同样剔除这些数据残缺的公司,以保证研究区间所有公司数据齐全连续。最终,本文共获得1851个观测值。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实际控制人信息、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自国泰安开发的CSMAR数据库。
(二)变量和模型
关于会计稳健性的测量方法,使用较多的有盈余/股票回报计量模型(Basu,1997)和盈余/应计计量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在2007以后年度剧烈波动,导致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波动较大,如上证综指从2007年的最高点6124点跌至2008年的最低点1664点,后又反弹至2009年的最高点3478点,绝大多数公司的股价都剧烈波动,因此使用盈余/股票回报计量模型可能会带来偏差。为了避免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本文采用盈余/应计计量模型,即:
其中表示t期的应计项目除以年初的总资产,t期的应计项目等于t期的营业利润减去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表示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期初的总资产。为虚拟变量,当小于0时,取1,反之取0。由于应计项目与经营现金流呈负向关系,a预计为负;若会计信息具有稳健性,则收益的确认更可能基于实现原则,损失比收益能更及时确认,而及时确认损失会减少应计项目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负向关系,则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
模型1用于检验股权集中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模型2用于检验股权制衡度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对于模型1而言,若显著小于0,则表示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会计稳健性越低;对于模型2而言,若显著小于0,则表示企业的股权制衡程度越低,其会计稳健性越低。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因变量:表示t期的应计项目除以年初的总资产,t期的应计项目等于t期的营业利润减去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自变量:表示t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期初的总资产;为虚拟变量,当小于O时,取1,反之取0;表示t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表示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控制变量:衡量公司规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等于公司当年年末的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Givoly et al.(2007)发现,会计稳健性与公司规模呈反向关系,即公司规模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衡量公司是否亏损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若公司当年亏损,取1,否则取0。
从表1可以看出:Acc的均值-0.02427小于中位数-0.01654,说明Acc的分布是左偏的,符合会计稳健性的特点。而Acc和CFO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差不大,这是由于在选取上市公司数据时候,对极端值已经进行剔除,以减少极端值对回归分析结果的影响。DCFO的均值为0.1550,说明样本中近15.55%的公司经营现金流为负;控股股东持股比例TOP l在在0.3616左右,说明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处于控制地位;Loss的均值为0.1605,说明样本中近16.05%的公司是亏损的。
三、实证结果
股权结构和会计稳健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R检验,拟合优度大于0.5,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做回归分析有现实意义。
由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的会计稳健性产生了负面影响(TOP1*CFO*DCFO的回归系数为负),且sig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企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会计稳健性越低;H10*CFO*DCFO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H10系数越高,代表股权制衡度越低。而股权制衡度越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低。
四、结论
本文采用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借鉴盈余—应计计量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的模型,将衡量股权结构性质的变量引入模型中,并加入控制变量来考察股权性质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低,与假设1一致;股权制衡度越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高,证明了假设2。
参考文献:
[1]Basu,1997.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4(1):3-37.
[2]Givoly,D.,Hayn,C.and Natarajan,A.2007.Measuring reporting conservatism The Accounting Review,82:65-106.
[3]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7,1:82-93.
会计实证研究范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稳健性 经济后果
一、研究假设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89)在其概念框架中对稳健性定义如下:“稳健性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运用判断作出必要的估计时,判断过程应包括一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新会计准则中把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明确提出“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新会计准则适度提高了我国会计的稳健性。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夫・泽夫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认为:“经济后果”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张晓楠、崔大同(2008)认为企业是一组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员工、消费者的连接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是全体利益参与者博弈的结果。可见,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国内外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以及审计机构的利益产生影响,使其利益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从而,本文的第二个假设如下:
H2: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国内外投资者以及债权人产生的经济后果。
二、模型设计与样本数据
(一)会计稳健性模型与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盈余―股价模型(Basu)检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模型(1)为盈余-股价模型:
EPSit / Pit-1= α0+ α1×DRit+ β0×RETit+ β1RETit×DRit+ εit
(1)
模型中变量的含义:EPSit代表第i公司第t年度的每股收益;Pit-1代表第i公司第t-1年度年末的股票收盘价;RETit代表第i公司第t年度经过市场均值调整后的股票累计年度收益率;DRit代表虚拟变量,当RETit大于0时,DRit取1;当RETit小于0时,DRit取0;ε代表随机误差项。
在模型(1)中,股票年度累积报酬率变量是经过市场年度报酬率调整后,并根据它是否大于0来区分好消息和坏消息。因为股票的回报率在样本的各年度之间波动比较大,我们为了控制年度差异的影响,将其用市场年度报酬率修正来区分好坏消息。在模型中,负的股票超额年度报酬率表示经济损失,即“坏消息”,而正的股票超额年度报酬率表示经济收益,即“好消息”。因此,可以用β0来度量会计盈余与正的股票年度报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用β0+ β1来度量会计盈余与负的股票年度报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会计盈余对于“坏消息”的反应程度;那么 β1就衡量了会计盈余对于“坏消息”的敏感程度比对于“好消息”的敏感程度的增量,即通常所说的稳健性系数。如果稳健性系数 β1大于0的话,会计稳健性就存在。因此可通过检验 β1是否大于0来判断会计是否存在稳健性。另外,( β0+ β1 ) / β0可衡量稳健性水平(敏感程度)。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于锐思数据库。对于模型(1),随机选取了2007―2011年沪深股市A股1 500家公司,为了确保数据的可比性,每年选取的1 500家公司样本是一致的,即样本的总容量为7 500。模型中使用的股价为每年年末的股票收盘价。本文对模型(1)中的样本进行了以下剔除:金融企业;年末未公布股票收盘价的企业;未公布每股盈余的企业;最后,2007年的样本容量为1 303;2008年的样本容量为1 401;2009年的样本容量为1 388;2010年的样本容量为1157;2011年的样本容量为1 238。
(二)会计准则经济后果模型与数据来源
本文建立如下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经济后果模型:
Y = C + β1NMP + β2SP + β3LI + β4UOFC + μ (2)
其中,Y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本文使用会计稳健性作为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新会计准则第一次将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这便形成了新旧会计准则的明显差别。其次,新会计准则较旧会计准则多项条款的变化体现了会计稳健性的适度运用,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用会计稳健性系数作为替代变量更具有说服力。再次,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股价的变动、债务水平的变化,企业的盈余管理以及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有着密切的关系。NMP指报告企业自身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对管理当局产生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限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通常用利润操纵程度来计量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程度= (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年初资产总额。SP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根据资本市场理论,会计信息会对股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市场有效假设,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股东产生的影响可以采用股价作为定量变量来分析,我们用股价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投资者(股东)产生的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LI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债权人产生的影响。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债权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债务水平的变化上,将债务水平的变化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的定量变量来分析,用期末负债总额减去期初负债总额来衡量。UOFC指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国外投资者产生的影响,采用实际使用外资额作为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国外投资者产生的影响的定量变量。
我们使用模型(1)中得出的数据对模型(2)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了使得到的结果更有效,在选取模型(2)的样本时仍然使用模型(1)使用的样本公司,即模型(2)每年所使用的样本是和模型(1)中所使用的样本是一致的。
三、实证结果分析与模型检验
(一)会计稳健性分析
1.描述性统计。对所有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出从2007―2011年EPS/P即上市公司的盈余回报的偏度为-6.54,呈现明显的负偏性,说明2007―2011年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
2.回归分析。用β0来度量会计盈余与正的股票年度报酬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即会计盈余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用 β1衡量会计盈余对于“坏消息”的敏感程度比对于“好消息”的敏感程度的增量,即稳健性系数;用( β0+ β1 ) / β0衡量敏感程度。2007年RET的系数β0为-0.0031, β1为0.009 54,且显著性水平为0.009 2小于0.01,稳健性系数大于0,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另外,敏感程度( β0+ β1 ) / β0为0.003 54,敏感程度不高,说明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但是稳健性不高。2008年 β1为0.091,敏感程度( β0+ β1 ) / β0为2.065,会计稳健性比2007年有所提高。2009年 β1为0.022,敏感程度( β0+ β1 ) / β0为6.5,较2007年和2008年有较大的提高。2010年β1为0.056 65,敏感程度( β0+ β1 ) / β0为2.02,虽然较前三年有所下降,但仍表明我国会计具有稳健性。2011年 β1为0.036 4,敏感程度( β0+ β1 ) / β0为3.215,具有会计稳健性。由上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会计的稳健性是有所提高的,通过稳健性系数和敏感程度显示了新会计准则会计稳健性的适度应用。
对2007―2011年这5年数据的回归,得出β1的的值为0.001 9,敏感程度( β0+ β1 ) / β0为1.575,虽然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程度相对于对“好消息”的反映程度的倍数不是很高,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是有成效的,即我国会计的稳健性有所提高。
(二)新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对模型(2)所使用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果,显示企业非正常操纵利润的标准差(274.93)较大外,因变量和其余变量的标准差均不大,其波动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2.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和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外投资者之间的Pearson(皮尔逊)相关关系,我们选用会计稳健性系数来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得出如下结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与企业非正常操纵利润成负相关(- 0.006),即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越稳健,企业非正常操纵的利润空间越小,但是其显著性为0.650,明显不显著,因此该结果不可信;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与股价的相关系数为0.516,而且其显著性小于0.000 01,说明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投资者产生经济后果,并且成正相关,即随着会计稳健性的适度增强,投资者更加有信心;新会计准实施的经济后果与债权人的相关系数为-0.001,相关系数非常小,但是显著性为0.969,其结果极其不显著;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经济后果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的相关系数为0.812,相关系数非常的大,显著性明显小于0.000 01,即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会对国外投资者产生经济后果,且其影响非常的大,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国外投资者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导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额增加。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投资者、国外投资者产生正面的经济后果。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会计的稳健性是否提高作了回归系数检验,得出我国会计的稳健性呈现适度提高的趋势,并选用会计稳健性系数来作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经济后果的替代变量,得出如下结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投资者、国外投资者产生正相关影响,而对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债权人的影响不显著。
(章雁为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鑫鑫为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王跃堂.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基于沪深股市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12):31-40.
[2] 冯巧根.会计准则国际化中的权益失衡及其对策[J].会计研究,2003(2):9 -12.
[3] 张然,张会丽.新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理论变革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损益信息含量变化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8(12):39-46.
会计实证研究范文6
关键字:管理会计 上市公司 非理
较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然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觑,但是,目前来看管理会计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并不是很全面。有些上市公司坚持传统的会计模式,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没有运用管理会计,也有些上市公司虽然购买了管理会计的系统,但许多管理者或许对管理会计并不熟悉,所以不够重视管理会计,也没有将管理会计应用地很全面。管理会计不能得到全面的应用有很多原因,管理者的非理是其中之一,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所以我们将对管理者非理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进行研究。
一、管理者非理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背景
行为财务学认为,从情绪、偏好等心理方面的视角上进行详细周全的考虑,公司的管理者实际上与市场上的投资者一样,同样也会受到其影响,形成认知上的偏差,从而出现非理性的行为,而资本市场深受这类非理的影响。在研究发展到近几十年以来。Roll(1986)是“狂妄自大”(Hubris)假说的创始人,他开创性的将管理者非理性的观点引入到财务研究之中。同时,非理性的行为缺陷普遍的存在于包括管理者的大众群体之中。其中对这类心理和行为缺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较为全面的说明的就有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和继他之后的Amos Tversky。并有Shefrin(2007)对这些心理现象进行了分类,即为偏差(Bias)、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和直接推断(Heuristics)。其中的偏差是一种引起谬误的一种诱因,对管理者产生的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四类偏差,其中包括过于自信、过于乐观、控制幻境和证实的偏差。
二、管理者非理影响上市公司管理的影响
目前,管理者非理性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分析上,当然,管理者非理性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从众行为、短视偏差、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证实偏差等。管理者非理性的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是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研究,而管理者过度自信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决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相关研究普遍认为,企业决策不能总是满足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原因之一即管理层过度自信等非理的存在。而这些非理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应用产生影响:
1)影响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内部控制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在企业经营的状况上,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直接为企业顺利运营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的有效运作,所以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是反映内部控制效果的一个最主要方面。根据Griffin和Tversky(1992)的研究,人们在面对难度更大的问题时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而企业的经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一系列的关系紧密的环节和内外部条件和因素,这加大了经营管理的复杂性。管理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决策行为时,由于自我归因偏差以及控制幻觉等的影响,往往会高估自己对企业的掌控能力,而低估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
2)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是反映内部控制效果的一个方面。Keren(1987)研究发现人们在其专业领域往往会表现出比一般人程度更高的过度自信,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管理专业方面可能会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而且由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委托关系的存在,委托人同人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产生,在相应的制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容易使财务造假、窗饰财务报告等财务管理的舞弊行为有机可乘,进而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可靠性。
3)影响财务报告的合规性
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该过程中各环节上的经济信息以及管理信息等的传递、接收、处理、应用及反馈,反映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情况,并进一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的进行。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会对企业运营状况抱有过度乐观的心理,从而易导致对控制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忽略,企业内部管理中重要信息的有效沟通会受到影响,企业运营过程中应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传达以及强化实施都会受到影响,而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松懈的企业运行环境,也会引起企业运营过程中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忽略,从而降低企业运营的合规性。
四、理论基础及实证研究
(1)对于融资方面(资本结构)来说:
1资产负债率―用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表示;
2短期资产负债率―用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的倾率比率来表示;
3长期资产负债率―用非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资产的比率来表示;
4债务期限结构―用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债务期限结构比率来表示
(2)对于预测方面来说:
1成长性―用托宾值表示;
2公司盈利能力―用公司总资数产账面价值的对值来表示
(3)对决策方面来说:
1三年期内样本公司发起并购达到3次及3次以上并购―是取0不是取1;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率
三、结论
与管理会计不同的是,国内对管理者非理性的学术研究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在这一领域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界有关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理论研究主要分几个方面,一方面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引介和评论,如薛求知等(2003)著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虽然有一些国内数据的实证研究,但书中内容都以引介国外的研究成果为主。另一类研究就是运用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赵学军等(2001)通过分析一个大兴营业部从1998年初到2000年底间近一万个投资者的账户,对中国股市的“处置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事实上,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课题,以国内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的有关管理者非理的实证研究少之又少。我们深知,管理者非理性的行为对管理会计应用造成的影响理论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
参考文献:
[1]谭艳.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优化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职称论文.2009
[2]杨公遂 孙 .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 山东社会科学 . 2010年第11期
[3]《企业高层管理者战略决策风险行为研究》 作者:孟冬妮 2011.12.01 博士论文
[4]《行政决策的非理性维度研究》 作者:苏曦凌 2011.04.01 博士论文
[5]《考虑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企业投资风险约束模型研究》作者:庄平 2011.03.01 博士论文
[6]《论决策过程中的非理》 作者:余晓钟,冯杉 2002.05.30 期刊
[7]《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会计选择行为分析》 作者:黄儒靖 2005.10.02 期
[8]《经理人心理偏差导致企业非理性投资行为研究》 作者:盛虎 2010.12.01 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