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音乐教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1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作者:鹿培培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2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高中音乐 教师学生
高中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德智体美劳”是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作为美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高中生美育培养的关键要素。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利用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及其内在美,让高中学生获取美的熏陶,提升审美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养成。为了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目标,打破传统教育对音乐教学忽视,大量资料显示,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发挥有效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的涵意
体验式教学,意指于教学活动中构建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及机会,重现或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于学习活动中尽量亲身经历情景,且于此过程里实现认知与理解的构建,进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与意义”。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破除了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展开感知、学习、理解、体验及领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体验式教学环境下,需由师生共同努力完成。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及实现对师生有如下要求:①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转换好与学生同为教学主体的自身角色,于教学活动中,要先了解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有关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关键,如此方可令学生于学习活动中获取音乐教学特有的美的体验。②对学生的要求。师生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习活动当中学生需采取主动思考及发表看法,摆脱等待教师讲解,勇敢地将切身体会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更深入理解与认知所学的新知识,充分发挥积极能动性,与教师教导相配合,与实际教学目标相结合,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流行元素引入教学活动中
浪漫、追求美好事物是青少年突出的特点。在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勇于摆脱音乐本的束缚,不妨将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歌曲及歌星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教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及歌星,将其与教学有机相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如此,即让学生可以充分接触流行音乐的同时,又让学生在新知识下充分体验、理解音乐的魅力。在引入流行元素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歌曲及新知识进行展示,采取包括“语言、情感体验、歌曲演唱及角色扮演”等模式,实现学生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及把握,让学生由音乐中感受到作品原作者的内心世界,深深感染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二)利用多媒体等创设情境教学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若仅仅是依传统的语言及黑板书写的模式展开,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可是,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以多媒体对所说的知识及歌曲进行“音、画”播放,尤其是播放普遍受到学生喜欢的歌星的演唱视频,则学生的情绪将立即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抓住,此时,教师便可依视频的发声、及举手投足展开新知识的灌输。高中音乐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及加深学生来对音乐的理解及把握。通过情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真实及完整的情境,可以重现生成知识的背景,让学生们于情境体验里体会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由学生所学的文学及历史知识展开体验式教学
若想提升学生音乐欣赏水平,首先要懂得音乐教学务必遵循循序渐进的音乐教学手段,要由表及里的逐层深入的展开音乐欣赏教学。要让学生由“喜欢”听音乐,至“用心、用情”来听音乐,至对音乐的“分析、理解及评价”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及理解能力。利用学生已然学过的“文学、历史”知识展开音乐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高中音乐教村内的《白毛女》选段,初中时学生就学过《白毛女》的课文,对歌剧内的故事情节及人物遭遇有深刻的了解及掌握,当老师播放《北风吹》选段时,学生们立即便会想到张灯结彩、热闹的春节,当学生听到杨白劳选段后立即感受到剧中人辛苦一年却无钱过年的凄苦。如此,教师利用此体验式教学模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合作体验式教学模式展开音乐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可充分利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探讨。小组成员可以对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表演模式、演唱技巧等进行讨论。小组合作式体验式教学模式,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议论的机会,每位学生都在合作式教学模式中对所学的音乐知识展开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说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弥补了教师课堂提问中,仅仅是片面的少数学生有回答问题的状况。此种体验式音乐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音乐鉴别水平,提升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熏陶及升华。
体验式教学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美好追求。学生在“追求美好、体验美好、赏欣美好”的过程中,可喜的是能够积极配合教师音乐教学活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情趣、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妍.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特征和应用价值探讨[J].国际论坛,2008,(04).
[2]苏燕.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普通高校音乐教学[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S1).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3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因材施教
自古至今,从先贤、大家到普通的教学工作者,都一贯提倡、努力践行因材施教,使之成为了一条普遍遵循的教学原则。不同门类的学科、不同类型的教学平台、无数差异的受教群体和个体,提供了异常丰富、发展变化的“材料”,使之成为一个永远值得探究的课题。因为声乐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合作性、实践性、操作的主观性以及不直观性,因材施教对于声乐教学无异于一条生命线,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每一节声乐课,以致每节课上半节课和下半节课,学生的反应都很难准确预知,必须根据学生每时每刻的变化进行不同的教学,教师使用什么方法、选什么样的练声曲、选什么样的作品、对施教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办法等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声乐教学要同时面对几十、上百的学生,因材施教的实施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探索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因材施教方法和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研究人士尤其是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
全面、准确地识“材”,客观、系统地
梳“材”,确立因材施教的落脚点
首先,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声乐及音乐基础综合状况是很不理想的。学生录取批次为第三批a类或b类,为最低批次,且不对学生进行任何的专业招生考试,只要达到分数线的学生有学习相关专业的意愿,就可以入学。学生怀着对艺术或音乐的兴趣而来,抱着“学成后能当个音乐教师”,或找个从事与艺术相关的工作的意向而来。从学生资质角度分析,他们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但缺乏对学习音乐及音乐技能的规律和困难的基本认识;对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方向目标清晰;年轻,接受能力强;对自己的音乐能力有较“低调”的认识,一般不会过于好高骛远,学习会比较努力。但作为学习音乐的人才,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文化及综合素质偏低,声乐基础知识、对声乐的认识几乎为零,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相关音乐知识和音乐能力,如乐理、钢琴、视唱、音乐欣赏和艺术综合修养偏低或完全缺乏等等。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充分考虑施教的“材”,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才”?即我们常说的培养目标。以音乐教育和表演艺术(音乐方向)专业为例,主要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歌唱和音乐教育技能,为小学、幼儿园、青少年宫、地方剧团或企事业单位提供合格的教师,成为有一定音乐特长的文艺人才。遵循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必须与歌唱实践同步进行。
其次,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也是必须要全面认知的“材”。学制三年,对于声乐教学显然是很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要提升学生声乐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声乐教学很特殊,它可以有大方向的教学计划或规划,但因为声乐教学的个体差异性,教学过程千变万化,不宜对教学过程做很具体的实施性计划。人们常说“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声音”,很形象地道出人的声音差异性;加上学生的领悟力、文化素养、音乐素养、气质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千变万化的教学问题面前,准确地判断学生的优缺点,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次,当今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的课型,一年级多为合班教学,一般为10~20个人1班,亦可以5~6人1组实施小组教学。2~3年级时,班型逐渐缩小,三年级多会采取针对个别学得好的学生进行小课教学,以选修课的名义开“专长班”;
又次,在课时分配上,以10个人、2节课连上为例,90分钟加上课间,分配到每个学生只有10分钟。包括给学生练声、听学生唱、找出问题,讲解原因,布置新的任务,10分钟显然是捉襟见肘的。
最后,在教学内容上,10个人10种状况,就算按学生的能力或嗓音条件就近分成4个小组,1次课要对至少4首不同的作品进行指导,是很难做到的。教师常常在午间和下午放学后还在给学生上课。
教学元素的内容适应于“材”、分解适
度于“材”,确保教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练声及演唱一定量的声乐作品,理解科学的发声原理,掌握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质量地演唱一定难度的声乐作品,对声乐作品有一定量的掌握和积累;培养相应的社会应用能力,科学发声和歌唱的能力,科学、客观的声乐鉴赏、审美和评价能力;一定的声乐和音乐表演和指导能力;熟练的小学、幼儿园音乐教学能力;自弹自唱能力;声乐自学能力;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授课形式(1)合班课。用于声乐理论教学及最基本的声乐发声实践教学。比如:认识歌唱器官和它们在歌唱中的功用、歌唱的发声原理与特点等。歌唱的任何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经历“自然不自然自然”的过程。因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一个星期就能掌握,有的学生可能一年也不一定能学到“皮毛”。因此,在合班课里不适宜对学生要求过高,只需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或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的示范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并掌握所讲授的概念和原则,教学目标就达到了。比如讲吸气的位置,学生能从理论上知道,气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吸到什么样的位置就够了,至于学生能否做到,不宜做过高要求。(2)大课。大课一般用于初级声乐教学,以10~15人为宜。建议教师按学生的声乐基础程度、嗓音条件和特点分成3~5组。练声环节集体开声,时间以10分钟为宜,之后可1组继续练声,留下1组听第一组练声,其余组可安排自行练声,下一次课的练声环节由不同的组轮流做“第一组”;作品演唱环节每组作品相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挑选学生可能完成最好或完成最不好的段落进行检查,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即有明显优点或明显不足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听。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指出示范学生的优点或缺点,并讲解原因;教师可根据学生上课情况,按组布置作业,示范并讲解作业要求。(3)小组课。大部分高职院校用于二年级声乐教学。建议教学组织模式与“大课”相同,但各环节时间可以延长,讲解可更加详细。上面三种集体课,特别需要教师把握课堂观摩与旁听,利用有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声乐理论、实践及思维方法教育。(4)个别课。这是因材施教最能得到体现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练声、歌唱教学和作业讲解与示范。也可适当增加课时数,以加强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教学内容(1)选曲程度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情况,从基础做起,重视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学生正确的发声理念的建立,建立科学的、正确的歌唱审美观,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忌演唱能力不能驾驭的歌曲,否则会浪费教学时间,容易造成“成就”的错觉,其实一无所获,也容易引发“不良定型”。(2)选曲风格需要全面。高职院校的学生选曲,不宜按常规的唱法划分,并过早定论。鉴于学生的就业特点,选曲风格需要全面;学生唱歌的过程也是作品积累的过程,对声乐作品风格尽量全面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3)选曲内容要丰富。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体裁、不同演唱形式以及不同人群喜爱的歌曲都应在选曲范围内教学手法(1)示范与模仿。示范包括教师示范和学生示范,正面示范和反面示范。两种示范需要有效利用集体课的优势,要求学生在对比过程中进行思考,然后,教师再结合个体提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再进行改进,教学效果非常好。(2)一主兼顾。因为上课人数较多,声乐的技术问题和演唱的情感问题会同时出现,而且问题会非常多,按高标准要求,一个问题不解决都不能放过。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应抓住不同阶段学生出现的最典型、最普遍及最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声乐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教师需要客观地告诉学生还存在的其他需要逐渐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歌唱水平,巩固歌唱技术,又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认真、客观、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教给学生。(3)灵活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第一种是科学地、真实地叙述情况的语言;第二种是形容性、诱导性和比喻性的语言。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中,一定要多用“第二种语言”。例如,一个学生气息不深,不会用横膈膜向下和小腹扩张的感觉去吸气,要么就是“挺肚子”,如果教师总是说“横膈膜”要放下,没学过声乐或声乐基础不好的人都会很茫然。但是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的去吸气,学生会在“闻花”的动作中很快找到横膈膜下降的感觉。教师应该多使用类似这样的“第二种语言”。(4)要充分利用合唱进行声乐教学。基于高职院校声乐课班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声乐和视唱能力后,结合合唱进行声乐教学,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合唱中,不仅可以充分进行声乐教学,还可以同时进行和声、听力、歌唱审美、视唱、音准以及合唱指挥等技能的培养。
善扬其长,施教于短,把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课堂教学是基础,但“功夫在课外”。因施教之“材”的特殊性,一定要把培养学生较好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歌唱审美和评价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培养高职院学生声乐自我学习和练习的能力,一是要注重基础、基本功训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声乐学习循序渐进的特点和规律,拒绝好高骛远,防止出现“不良定型”。二是注重声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和理解,并学会灵活、合理地运用。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透明、清晰、准确、透彻及公开,切勿故弄玄虚,不得要领。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批评要客观、中肯、到位。学习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学习结束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及长处和短处进行详细、明确的指导,善扬其长,施教于短,为其自主学习指明方向。五是其他与声乐学习相关的能力要强化训练,视唱、练耳及钢琴配弹能力要跟上。自主学习的主要方法,一是自己练习,学生需要坚持每天进行自主的练声和练唱,且要求无论从技术上和情绪上与课堂教学尽量保持一致,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宜过难;二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地补充学生课堂学习和实践的不足,比如,学生参加课外的合唱或小组唱训练等;三是课外模仿,一种是视、听模仿,主要对象是大师的声乐示范课以及与声乐教学内容相当的歌唱家的演唱;另一种是“教与学”模仿,即学生互为老师,互相指导和评价。当过教师的人都有一种体会叫“教学相长”,将“教与学”模仿植入学生的学习中,既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又结合了学生的声乐学习特点,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声乐评价及审美能力;四是社会实践,适当地组织演出,不论规模,甚至可自组团队在校园为同学演唱,指导或参与学校及社会团体的演出和排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给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提出了新的难题。只有做有心人,全盘考虑学生的需求、人才的需求,遵循声乐技能训练的规律,因材施教在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课堂里才能得到较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晔,孙忠梅.因材施教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 [j].教育探索,2009,(11).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4
关键词 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研究性学习
《音乐教学标准》指出: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二、创设温馨的研究空间,激发研究动机,提高音乐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音乐同样如此。他们有喜爱音乐的天性,他们有探索音乐世界的愿望,而激发他们探索音乐愿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能把握好音乐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保护好学生们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真正产生对音乐追求的兴趣,激发探索音乐的兴趣和干劲,使其身心融入音乐实践之中,通过自主的学习观察和体验来认识音乐的真理、感悟音乐的真谛。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激发好奇心,培养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可采用“启发式”,激发兴趣,设置疑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打开学生思路、激发好奇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置疑、音乐名人轶事的介绍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同学们最喜欢什么音乐?谁是你最崇拜的音乐家或歌星?你为什么喜欢流行音乐?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延伸,学生们往往会提出课本上没有的、更多更广的音乐话题。从欣赏刘欢的《好汉歌》到中国的民歌,从谢津的《说唱脸谱》到传统京剧,要鼓励学生从流行歌曲“美”的感受中发现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可适时适量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事务的兴趣,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了解自己喜欢的明星入手,了解他们在乐坛的影响与成就。
学生们自主研究“刘德华在乐坛的影响”、“梅兰芳在戏曲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影响”,学生感悟到梅兰芳的名气和影响,远比他喜欢的歌星更有名,从而探究流行音乐的优势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远不能和这些大师的作品想媲美。另外,学生利用课余实践研究“当今流行乐坛歌星的成就与贡献”,与“王洛宾在音乐史上的影响”、“西方流行音乐概论”、“动漫与游戏音乐”等做对比性研究。学生感到现在许多流行音乐正在吸收传统音乐的精华才变得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什么音乐,只要是好的都会成为经典;学生们认为流行的也好,经典的也好,传统的也好,民族的也好,只要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有生命力的就是好的音乐。在研究中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了音乐,课堂上涌动着探索与研究、动力与兴趣、快乐与激情,使学生乐于走进音乐的殿堂,领略到了真正的音乐,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旋律。
2.利用网络研究环境,激发研究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网络与视听技术的发展使音乐欣赏变得空前开放,我们已没有理由再让高中音乐欣赏课作茧自缚。在教学中可把学生带进计算机教室,把音乐欣赏带进网络世界;把电脑和组合音响接驳,充分利用校局域网、因特网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教材某些章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开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对音乐审美小课题进行研究。学生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因特网上查找资料,下载、视听音乐作品;在局域网上共享资源,开辟论坛,唇枪舌战、刀光剑影;有甚者建立网站,直接在因特网上和外界合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音乐欣赏与文学、史地、哲学、美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将音乐欣赏与研究性学习、“网上冲浪”有机地巧妙结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世界带给教师。
三、创设音乐创作空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5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都要求在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的授课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感悟音乐、享受音乐和通过学习能通过音乐来表达自我。从这一个角度来讲,在现代的教育中,减少了以往的那种纯功利性的目的,现代教育应该更加突出教学过程的作用,突出学生的地位,做到“以生为本”,而不是“以成绩为本”。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还要认清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注重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切记一言堂或者满堂灌。高中生虽然还年龄尚幼,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有他们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方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做到知己知彼。同时,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与老师一样都是课堂的参与者,所以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学会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不可歧视和辱骂学生。音乐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课堂,应该实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效的路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开学第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或者原创歌曲进行唱歌介绍,一下子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也喜欢上了音乐这门课。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围绕着教学内容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必定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改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资源
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充分的考虑学情,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教师要依据学情,突出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以教助学,以学促教。对于音乐作品来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不同的人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也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每一位高中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所处的环境,作为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音乐的解读必然也会不尽相同,为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尝试与想象。如在学习《青春舞曲》的伴奏节奏的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原版的音乐演奏,然后给学生准备了铃鼓、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现有的心情进行即兴创作,自由创作,当然也可以依据原版的节奏进行表演。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十分宽松的环境,结果学生确实也创作了一些不错的富有特性的节奏。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应有的知识,应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做到学活学用,学以致用,势必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与时俱进,使用多媒体技术
当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媒介和辅助教学软件应运而生,这些技术在一线教学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其中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就迎来了高中音乐课的教学革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以往那种常规的传统课堂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局面,它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体验化和情景化教学,把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具体化,另外还可以实现声文图茂,多角度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就拿高中音乐课堂中的音乐欣赏课来说吧,过去由于教学技术的滞后性,对于一些音乐欣赏课来说,很多的教师都是通过编故事、画板画、直接讲授等方式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枯燥泛味的诠释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很多的高中生对音乐欣赏课都是冷淡忽视,或者是在而不听,视而不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改变了这一现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现可视化教学和直观教学,通过专题片的播放,大师的讲解,名人名家的专访,音乐作品的解读等来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梁祝》,英台抗婚这一桥段的鉴赏时,先由大提琴演奏出旋律下行的封建势力主题,然后播放影片《梁祝》相应的视频选段,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自然就可以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祝英台反抗的主题中,小提琴强烈的切分节奏,旋律上行,表现的是英台抗婚不嫁,同样也播放视频选段。通过多种知识诠释方式的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由此可见多媒体的使用确实为高中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高中音乐教研范文6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戏剧表演;戏剧教育
一、高中音乐教育与戏剧表演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与普通学科相比,有着特别之处,就是主要从感性入手,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而戏剧表演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既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为保护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在高中教学中落实好音乐与戏剧教育的教学策略
1.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事实证明,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教学的展开,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效果。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无拘束的欣赏与讨论。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氛围。因为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有限,很难进行个人的音乐鉴赏与创作。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合作来提高各自的音乐水平。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可以集思广益,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从而进行鼓励。最后,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有效交流的途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教师可以从较高的角度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准确地判断出学生所想,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教师也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如果缺乏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能进行有效地交流。对于音乐教育,只有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共鸣,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所以,音乐教师要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并且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从课堂上真正地用心去倾听与体会音乐,与同学、教师进行大胆地讨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甚至都会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尊重,也能够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
3.提供进行戏剧表演的舞台
许多学校由于办学条件限制,在经费、服装、场地等诸多方面都不能有效地满足戏剧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音乐教学以及戏剧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音乐学科的投入,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地从硬件与软件方面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也要针对音乐教育特点,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戏剧表演的舞台,让对戏剧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充分的展现自身的才艺,并且在展示自身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锻炼与升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音乐学科来讲,更是如此。兴趣是学生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的前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紧跟教材,建立有效的教学计划
高中的音乐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对基本功的教育与锻炼。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高中音乐教材,编写有效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符合大纲规定,又要突出重点,通过一些细节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音乐的发展。高中学生由于独特的层级,有着对音乐独特的爱好与审美。教师要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流行因素,从而吸引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并且一些贴近生活的电视主题曲、游戏主题曲等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开展,要求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光停留在基础知识教育的阶段,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也要转变自身观念,积极运用新式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对音乐的兴趣。
(3)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将计算机与音频、视频、网络融合在一起的一个教学工具。其强大的功能能够满足音乐教学的大部分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音乐教学也要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进行素质教育改革。教师要针对新的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艺.从演奏中感知音乐世界:适合高中音乐课堂的演奏模式[J].中国教育创新导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