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1
体育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的新模式。目前,各大中小学已有了电化教育手段,很多学校实现了全覆盖,这一变化,给学科课程带来了一场革命,堪称为素质教育的一支强心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新技术使用出现了滥用或者完全不用的状况,新技术在教学中如何恰当运用,已经成为老师们近年来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每一个老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总结经验。充分整合课堂教育资源,把教学系统中各要素进行合理调整,使之互相结合、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最大效用。通俗地说,就是将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作为认知工具,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有机结合,以达到学习知识与能力培养双重收获。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也要与现代教育技术,特别的网络技术相结合,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使得学生掌握一些通过单纯讲解或者单纯师范不能够很好理解,或者容易忘记,不宜轻易掌握的一些体育知识或者体育技能。因此,信息技术如何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也是每一个一线体育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优势
首先,体育课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能够创设快乐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体育的魅力,开扩学生的视野,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学都需要通过身体实践来完成或者实现,老师的讲解比较抽象,学生由于模仿能力各不相同,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掌握,而当老师讲解动作难点的时候很多同学并不能认真的听讲,因为单纯的讲解是枯燥无味的,而老师的口头描述根本无法激发他们对体育之美的热情,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美的探究和追寻的欲望,效果令人失望,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做做样子再无兴趣。而这时候,要是能够借助教学新手段的信息技术,使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图像,声音,讲解为一体的网络视频,立即可以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带来美感,学生看到视频中体育之美的画面,很难不去尽力模仿,无不趋之若鹜。比如,健美操教学,要是老师单纯讲解,很多学生看着老师呆板的动作没有几个真正会感兴趣,老师为了给学生把问题讲解清楚,还得分解动作,学生们在老师讲解之后很难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然而要是健美操教学使用网络画面学生们看到健美操录像之后那种对美的钦佩和追求的欲望促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跟着节奏做出优美而完整的动作。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老师要是现场演示,学生们可能跟不上节奏,要是老师动作太慢可能达不到效果,这时候,要是老师可以把演示动作录像,然后以慢动作演示给学生,再配上老师的现场讲解,学生不仅印象深刻,也可以更快的掌握相关动作。这些对于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体育之美的追求,教学自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使用中学生的认知优势
少年儿童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对于抽象、理论化的东西缺乏兴趣,作为新的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正好符合了少年儿童这一天然的优势,完全满足了他们对于直观形象的事务乐于接受的心里特点,让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体育课所要求的技能和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视野,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让学生们欣赏到世界上最美、最强、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体育,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享受体育之美,让他们对体育充满兴趣。让他们勤于锻炼,强健身体,争取把自己锻炼到他们自己心目中的美的形象,渴望做出他们所看到的美的动作。
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提供直观材料,带给学生形象直观的、生动的画面,通过信息技术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我们还可以做到把复杂的教学动作化难为易,通过观看动画,或者慢动作视频,让他们看清楚正确的姿势,看清楚动作的轨迹,提高学生的人之效果。比如,少年儿童对于复杂的一连串的动作接受起来很困难,如空中动作、连续动作等,而当你把动作分解开来在视频上,慢慢展示的时候,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他们突破体育教学的难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提高他们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到恰当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很有潜力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是他仅仅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在分解高难动作,欣赏体育之美方面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然而在教学中,要是使用失当则会造成课堂混乱。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最大特点是容量大,要是体育教学中过于追求大容量,很容易造成学生专注于或者说教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一新的手段,严重影响师生交流。还有体育教育大多数时候是在操场,游泳馆等开阔场所进行,教师的有效组织和良好的师生互动永远是核心,因此体育教学中新技术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是这一新手段带来良好效果的最基本保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能力是教育永久性的主题。在体育教育中,学生心里生理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实践操作中师生互动和学生天性的发挥永远是第一位的,要是依赖新技术让每一个同学都掌握极其准确的动作要领,让每一个同学都做得很完美,显然是不现实的,要是老师不能正确认识这一点,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的运用,不仅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反而会使得体育课这一学生们较为喜欢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是所有的体育工作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恰当结合,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习、成长,得到信息技术这一新手段的帮助。信息技术最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给体育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丰富教学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滥用这种新教学手段,也不能不用,要恰当安排,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思考、总结经验,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包括体育教学在内的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让网络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美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整合
近几年,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惠民兴教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使得教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依赖性更强,更迫切。广大英语教师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逐渐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1.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时,教师应从网络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中,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网络资源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融音、像、形于一体进行听说训练,这样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全方位地使语言思维与表达实践相互融合,突破了传统教学只能设置声音场景的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可在设定的画面、文字、动漫中获取知识,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还应将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例如,在教time这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有重点地呈现4个时间段的钟表画面,随即依次呈现相应的表达法,即直接读(从时到分)和到读法(从分到时)。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这些内容。
2.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在网络查找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图片、歌曲,然后经过整理,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课堂变成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可听可视的动画,让学生觉得英语这种语言离我们并不遥远,从而可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作为出发点,让英语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形成用英语与其他人交流的能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达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观察、求异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在教Pets第一课时,我通过播放视频《动物们的狂欢》导入课堂。我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图片或叫声猜测动物名称,即刻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通过观看图片,倾听有关声音,再加上简单的合作练习,学生一听到猫的声音,便能脱口而出“cat”,听到马叫的声音便说“horse”,听到羊叫的声音便说“sheep”,听到狗叫的声音便说“dog”。学生很感兴趣,踊跃发言,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令我很是欣慰。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就能让英语陶醉学生,让学生感受其魅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多投资些时间和心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件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役。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应积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所学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中应本着创新和开放性的原则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加强思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学习英语新知识的渠道。现代教育技术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能有效渲染课堂气氛,并通过创设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庞大的信息量润物细无声的传授给学生。这一点是传统教学中单纯“听”这一媒体途径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教学更符合人的思维特点和思维习惯方式,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同时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激起了学生探索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有效地提高了其听、说、读、写的整体综合能力,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和高效课堂
传统的听、说的平面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现代英语课堂大容量高效率的要求。因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把视、听、思考结合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只有运用电教媒体,才能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几方面的训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某一事物时,感知的效果要高于单一的感知效果。例如,学习Asking the way 这一课时,我先出示一份本地的地图,让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为他人指路。这样借用多媒体技术,把地图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自豪感。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立体式艺术,因此多媒体教学成为一种时尚和必然,这是因为它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媒介恰当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它们的深度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呢?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看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前导入时融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人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人能生疑、激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和表现力,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如《安塞腰鼓》课前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上,一群头扎毛巾的汉子打起腰鼓的视频。腰鼓方阵喊出震天的号子,身后腾起一片沙雾,伴随着强劲的音乐,学生被眼前壮观的安塞腰鼓所震撼、感染,顺势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多媒体资源的恰当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问题情境中融合
学生主体性作用体现如何,取决于教师主导地位发挥的如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形成良好的表达的目的。在教授《沁园春・雪》时,我启发学生“为什么能发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学生通过在线网络平台,搜索相关资料,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了疑难。教学《故乡》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人物的变化更具体更直观。学生对人物的命运、作者对闰土的情感以及作品的主题理解更深刻了。再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巧设问题情境,“斑羚们是怎么驾起彩虹桥成功飞渡的?”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设想,为了渲染更加悲壮的场面,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观看斑羚飞渡的动画视频,学生为斑羚的团结奉献精神所震撼。多媒体的融合远比直白的文字表述更生动形象、更富有画面感,起到了激趣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拓展提升时融合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语文素养,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我在处理《背影》一文时,让学生通过QQ平台,来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和赞美。学生有的讲述了与父亲有关的一件小事、有的表达了对父爱不理解的懊恼和悔意、有的用诗歌的形式直抒胸臆、有的上传一张照片引发思念之情……。学生们的情感找到了表达和宣泄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家长的回应。再如教学《我的母亲》一文后,加入读写结合环节,让学生通过家校微信群写一段最想对妈妈说的话……通过QQ平台、微信等让亲情对话,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家长、教师三线合一,形成合力,沟通更高效,进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拓展提升环节时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如《送东阳马生序》授后,学生观看宋濂勤学苦读、虚心求教的动画视频,提升了学生的感悟理解能力;教学《皇帝的新装》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再现愚昧皇帝的动漫,让学生联想皇帝游行后会怎么样;读完《喂!出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环保的图画并附上有创意的广告语……这些环节的设计和手段的使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的宽度,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知识反馈时融合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因材施教 个性化学习 交流协作 创设情景
21世纪是信息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把其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部也作出了重大决策:“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目标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针对此种情况,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把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乃至多媒体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密度,创设适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基本工具,与英语学科的教与学有机地融合。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经过整合,原来的学科课程将会出现崭新的面貌。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英语学科;另一方面,英语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英语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它的出发点是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可能性,重新审视英语学科,实现整体优化。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同仁的关注与重视,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自然成了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棘手的课题。但迄今为止,对课程整合的诸多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是肤浅的、单薄的、零碎的。有鉴于此,本文将分析和讨论英语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并提出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说一下,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给教学带来的优势之处: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在讲解Australia一课时,我用电脑先向学生展示kangaroo和koala的视频资料,然后自然过渡到它们的原产地——Australia,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由于直观明显,学生自己就总结出了in the south/to the south/on the south的位置关系,而且由于课程图、文、声并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高,很多知识是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二、突出认知主体,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实施上,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制作课件,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地进行操作,按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因材施教。CAI的一对一的特点,能使学生总是处在不断的理解中,计算机总是根据个别学生的需要作出反应,按每个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路线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步调和教学方法来学习有关的课程,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所规定的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样既突出了认知主体,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照顾了差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其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古人云:好学不如善学,善学不如乐学。使用电教媒体是一种好方法。由于声、光、形、色、图的特殊作用,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和理解的欲望,学生能满怀热情、积极、主动、愉快地完成任务。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研究表明:人的感知对刺激的表现为:视觉占95%,听觉占10%,其他占5%。由此可见,视觉在人的感知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可以通过多种信息传输方式,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接受“刺激”,使大脑两半球都激活起来,从而克服短时记忆的局限,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化的艺术图像、色彩、音调的艺术美来增强教学美,可以把抽象的、深奥的、无形的科学理论通过精心设计教案,把科学理论同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艺术手法来体现教学,运用音乐效果来进行艺术渲染,所以可使教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心理学认为,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所以对活动的重大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
四、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
由于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学习存在差异。要想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备课时必须注意合理设置教学梯度,尽可能提供学习途径的选择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让不同思路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选择英语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课程整合,使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层次教学成为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五、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教师之间: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到咸宁听课,英语教研组做好备课工作:他们每个学校的教研组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上传到自己的教学网上,其他教师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学生之间: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师生之间: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因特网和其他信息源,组织和指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对某一课题的研究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并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学生的水平超过老师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老师的积累也是有益的补充,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六、突破时空限制,创设情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它提倡的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主掌握学习进度的方式。课件的形式以文本、图表为主,在视觉、听觉上给学生一种舒适的感觉,可以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尽管信息技术是我们当前着重强调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它的局限性。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适度作用”,我们不得不去面对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找到解决的方法。
一、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现代教育手段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为人师表,这是通过教师的一定行为和对学生的引导、约束来完成的,计算机是不能完成的。正如IBM总裁郭士纳所说:“网络确实是有用的工具,但它不能取代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好老师,也不能取代给子女支持的家长,更不能取代学校高水平的行政人员。”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二、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三、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主动性 优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广泛传播,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我们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辅助生物教学创造了条件,更为传统教学注入了新活力。生物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下面,我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材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生物学的教学中要经常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素材,创设情境,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比如教师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可以首先播放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生活的录像片段,展示它那笨拙可爱、憨态可鞠的形态,把大熊猫的可爱可亲的形象展示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且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知,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比如在讲《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欣赏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美妙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歌曲,让学生的思绪情不自禁地走进那美丽的大自然,领略大自然那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要,这样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导人了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形形的生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这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探索,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丰富多彩的生物物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同时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视频展示,加强直观,优化教学。
视频演示仪在教学中使用,可起到优化实物、标本、模型和图片等的演示。生物学教学中,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实物、模型能体现“直观性原则”的作用。但学生离得远,这样,实物、模型就显得太少。而运用视频演示仪能够由远化近,由小化大,可以更好地贯彻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下删的《植物的生殖》中“植物的有性生殖”的教学时,就可以在视频演示仪上对“桃花模型”进行展示示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很快地让学生掌握花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又比如教师在进行“观察鸟卵的结构”的教学时,可以在视频演示仪上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这样,学生就很好地认识了鸟卵的结构及其卵黄上的胚盘。视频演示仪真实直观地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如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用具的操作要领等,这样就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因学生多、课时有限等原因而导致的个别指导难的问题,使教师指导到位、学生操作得法。
3.音像播放,化静为动,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使信息传递形象化、色彩化、动态化,有利于强化概念、揭示原理、突出重点、分散和突破难点。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学教学中涉及大量新成果,而且常常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比如教师在进行八年级生物上册中《动物与人类生物的关系》关于“生物反应器”的教学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但它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媒体视频播放《生物反应器》录像,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学生边观看边思考,这样学生很好地突破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计算机以其丰富的功能,给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老师可以经常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配置功能,运用扫描仪扫描相关图片,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教学中所需要的相关图片,还可以将图片、动画资料、声音、文字等资料运用到制作课件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强化了直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使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教学环节以过程化衔接,课堂分析简洁明了,使教学过程实现了条理、层次和序列的更优化。在生物教学中,老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如环保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4.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
现代德育的核心范文6
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培养了学习兴趣,会使他们兴致勃勃,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出示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播放有韵律的音乐,就能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鲜明、生动的形象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顺利进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多媒体技术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进行“催化”,将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导入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显示,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一座美丽的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一天早上,猴妈妈为她的三个宝宝每人准备了一个饼,但要分早、中、晚三顿吃,猴妈妈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给了老大;老二看到了,它觉得一份太少了,需要二份,于是猴妈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六份,给了老二两份,满足了老二的要求;老三看到了,它觉得二份也太少了,最好是三份,于是猴妈妈就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九份,给了老三三份,同样也满足了老三的要求。”此时画外音和文字同时出现:“小朋友,从故事中我们看到老三吃了三份,那它吃的最多,是吗?”由于视觉、听觉同时作用,再加上故事本身对儿童又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一开始同学们就集中了注意力,又由于学生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学习热情高涨,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一起讨论了起来,并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2)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运用多媒体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例如:在《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猜想”、“转化”、“推导”等模块,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地探索新知。这时,教师可以从满堂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启发、组织学生主动学习,适当的反馈上,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彻底改变课堂教学或围着教师转的局面。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思维更加积极,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学氛围生动而活泼。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该出手时就出手。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走进了课堂,但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只有钻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多媒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盲目滥用,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它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每一种手段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合理运用,才能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比如通过实验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用多媒体模拟,因为实验是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
(2)简洁明了,避免花哨,喧宾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数学,利用多媒体设计的课件应简洁明了,尽量少用花花绿绿的图片,有的教师为了美观,采用了许多颜色、图片,学生的注意力是被吸引过来了,但却被图片所吸引,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3)精心制作,避免粗制滥造。在制作课件前,应钻透教材,精心设计。制作时,要尽量做到满意为止,不能凑合,特别是在细节方面,更不能马虎。声音也是课件制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采用声音的恰当与否,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