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仿古建筑的特点

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1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

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

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

2.中国古代建筑与易经的关系

《易经》是中国符号学的起源,其中的八卦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了一个符号,象征一定的信息,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深受《易经》的影响,因此极具符号及象形优势。中国古代建筑中蕴藏着一种建筑符号信息,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祈年殿的造型就是以天阳之数“九”以及“九”的倍数通过扇环形展开的,这天阳之数“九”也就来源于《易经》乾卦中的“九”。

3.中国古代建筑与风水的关系

阴阳五行说,是中华民族通过观察和思考建立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想观念。其中的风水学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北京紫禁城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色彩方面,故宫的宫墙以及柱子使用红色,象征着光明正大;屋顶采用黄色,象征中央,故宫东部的屋顶使用绿色,象征生命力,向上生长,因此皇子都居住在东边,西宫作为太后的专属方位,象征清净,天安门至墙门不栽树,其意义为南方属火,在此不利于有木材建筑。中国人选择了土木作为数千年不变的建筑材料,认为土木是有机体构成的,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动是永恒的,静是相对的,立柱和横梁的连接都是采用利于抗震,这充分地体现了老子所提倡的“以柔克刚”。

4. 中国古代建筑与中庸思想、国家的宗法制度的关系

中庸是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这一点与“恒久意识”是相互连通的,在人格思想上并不注重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追求执两端而用中的温顺谦和的君子之风。将中庸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则表现了中国人追求内涵的特点。中国建筑往往将建筑的精华放在最里面,最隐蔽的地方,通常在前面仅仅只用朴质,中华民族那种传统的内向型性格特点就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重视内涵的特点。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不仅可以找到中庸思想的影子,还可以看到宗法制度对古代建筑的影响。在古代中国,宗法制度兼有政治权力和道德制约双重功能,即使是经历改朝换代,家族依旧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单位。以家作为基本单位,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有着以“住宅”为原型的特征。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切建筑形制均是由住宅发展而来的,一切均以住宅概念为原型。中国的住宅却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员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宫是皇帝的住宅,至于商店也是“前店后居”、是商人的住宅。总之,似乎没有一种类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无关的,而且,任何一类建筑似乎都是由住宅发展而来的。

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现代设计;仿古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文章对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仿古建筑的定义及设计要求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特点分析

1.现代设计中仿古建筑的概念简述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褒贬不一,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

2.仿古建筑的特点简述

仿古建筑通俗点讲既是用现代的施工工艺体现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们知道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论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层结构;故而现今的仿古建筑多以单层和多层为主。众所周知,现代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所以在仿古建筑中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

(1)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鉴于木结构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现今建筑中已经不提倡使用;而构架制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极为相似:传力途径明确,主体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这就说明框架结构是最能体现古建筑精髓的结构形式。这也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2)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只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

(3)中国古代建筑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所特有的形制,它既是梁和柱之间传递荷载以及承担抗震作用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为一体的精华所在。随着现代结构形式及建筑材料的发展,斗拱这一重要的结构构件应用在仿古建筑中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质性作用,而仅仅作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装饰构件。但是它作为古建筑的代表性构件是不可或缺的。

三、仿古建筑的定义及设计要求

1.仿古建筑的定义

仿古建筑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

2.中国古建筑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从古代文献记载,绘画中的古建筑形象一直到现存的古建筑来看,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3.仿古建筑的设计要求

如今的仿古建筑物大多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是木结构,为了使得建筑物在装饰之后的外观效果能达到模结构的程度,仿古建筑物在结构设计时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模数要求和构件定型化

建筑物中各个受力构件的大小和形状都要满足古建筑的模数的要求。其他各传力构件也要严格按照古建筑物中各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来确定。

(2)屋面造型要求

建筑物屋面各部位的变化要明显,对其构造也有很高的要求,构架体系可使用步架和举架的方法进行处理,以达到屋面坡度越往上越陡峻,越往下越平缓的效果,将中国古建筑独特的一面完全展现出来。

(3)在建筑结构中有许多构件具有独特的装饰作用,主要包括斗拱和雀替两种:

①斗拱

在斗拱中有一个方型的底座叫做斗,上面的船形木块叫做拱。斗拱是古建筑中一种独特的型制,处于柱子和木结构梁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屋面的荷载、加大屋檐挑出的长度、以及吸收地震的能量等。对于如今的仿古建筑物来说,斗拱主要起着装饰的作用。

②雀替

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类似于三角形,在其表面一有雕有装饰的构件。其主要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辅助拉结和装饰等。

四、现代设计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

1.古建筑一直采用木构架为主要的受力体系,工程施工与设计主要以传承的经验、方法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的以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为主要受力体系的仿古建筑。为了对古建筑模仿做到形似,就势必遵照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权衡,另外还得符合现代建筑规范要求。

按照现代力学理论进行简化,运用现代计算工具进行建模、计算、分析。这样将给建筑和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之初,设计人员脑袋里已经有了即将仿建的古建筑形式,是硬山、歇山还是攒尖,是卷棚还是正脊,开间、进深各为几间,有没有外廊,屋面举折情况等等。

构想出要仿取的纯正古建筑具体情况,然后再根据古代建筑模数制度计算各种构件的几何尺寸,再根据简化结构简历结构模型,运用现代结构计算软件计算其内力,复核其截面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2.大屋顶结构设计

屋顶形式多样,有重檐歇山、十字脊、顶、攒尖、四坡。大屋顶的屋面板是由几段折板组成,在折板的转折点,按照建筑的要求,主要区域直接设置钢筋混凝土梁,局部次要区域梁高与板底有高差时,用砖墙填砌,对于一些不能加梁的区域,则按照构造要求设置弯折钢筋。外墙的封檐板因为尺寸的限制,不能用填充墙砌筑,则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内配置双层双向钢筋,分别锚入屋面板和屋面梁内。

3.斗拱和雀替的设计

笔者在考察其他仿古建筑时了解到:其斗拱大多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各级斗与拱之间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尺度较大时或座浆连接尺度较小时,斗拱在结构中为受力构件,这种做法的主要缺点是做工较粗糙、不美观而且前者由于构件数量太多、防腐和维修费用较高、后者受力不太可靠。应用现代设计,

雀替仅作为装饰部分,不考虑其受力则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定型模板在施工现场制作,主体结构施工时在相应位置留设预埋件。预制的雀替通过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额枋檐枋和檐柱焊接连接,木斗拱与混凝土的预制雀替都是作为装饰构件与主体结构不是一起现浇成型,但采取了上述方式与受力构件连接后,再经过油漆彩绘处理整个建筑物浑然一体,完全达到了传统木结构的艺术效果。

五、结束语

仿古建筑中,合理的应用建筑设计,可以在体现建筑的古典气息的同时,更好保证工程的质量,同时缩短施工周期,当然,还是很多可以深化的地方,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实践才行。

参考文献:

[1]钱小虎.现代建筑技术在仿古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07):17-18.

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仿古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仿古建筑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平面布局讲究中正含蓄,层次丰富,布局灵活多变,对称均衡。因此其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属于分工明确又互有承托的结构体系。比如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独创的斗拱结构形式,充分运用了结构突出和色彩装饰的手段,使得建筑物不仅造型庄重,更显得华丽非凡。在近代仿古建筑中,也采用了相应的仿古建筑形式,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色,同时又采纳了新型建筑结构的特点,在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实现了模数制和构件的定型化,对仿古建筑的整体框架结构设计到细部局部的设计形式,甚至是细部尺度和造型做法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方式中的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的主要结构方式得到了改良应用,而且其硬山顶、悬山顶、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和复合顶等屋顶型式也被更广泛的应用于中式别墅和中式风格建筑群天际线的规划应用中。

二、仿古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出于防腐及防震的建筑要求,目前阶段的仿古建筑已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替原来的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仿古建筑,属于内洋外中,外部要达到油漆彩绘之后与木构架相同的外观效果,但是内部要遵循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应规范要求,同时要兼顾结构抗震要求。因此,仿古建筑与普通的建筑结构设计相比,有显著的特殊结构要求。

1、严格按照古建筑结构体系模数要求和构件来定型化仿古建筑结构体系。仿古建筑结构设计中,各个受力构件的规格必须要满足古典建筑的模数要求,仿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和传力体系的构成首先必须满足古代建筑结构传力体系的要求,而各个各构件的尺度和形体应当完全仿照古代木结构中柱、梁、枋、檩的相应做法来进行设计。

2、采用多种结构组合处理方法满足特殊型式屋面造型要求。由于仿古建筑的屋面变化显著,其造型要求特点突出难度高,因此结构构架体系可以使用步架和举架的处理方法。这样就能使屋面坡度形成趋上陡峻,趋下平缓的顺滑优美曲线,充分体现古代建筑各种屋顶型式造型要求。

3、部分古建筑中的结构构件退化成为装饰作用。古建筑中有大量的具有独特装饰作用的结构构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斗拱和雀替。斗拱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的建筑型式,位于木结构梁和柱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和缩短梁跨度的结构作用。对于仿古建筑而言,由于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建筑荷载承载已经全由主体柱梁承担,斗拱已经退化成为装饰,不再作为结构主要承重部件。雀替则用于额枋与檐柱相交处,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具有辅助拉结功能。类似于这些原先木结构建筑中作为主体结构或者辅助结构的部件,在仿古建筑中已经不再具有结构作用,而仅仅作为型式仿制的需要,仅存在装饰功能。

三、仿古建筑工程实例分析

1、南宁市观音禅寺工程概况

位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的观音禅寺扩建工程在原禅院的旧址上改建,扩建后更名为万寿观音寺,占地面积约15亩,是原有面积的三倍。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阁、卧佛殿、法物流通处、素菜馆等布置,整体仿唐宋建筑风格。

观音禅寺在寺庙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寺庙建筑格局上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观音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以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风格。观音禅寺主要的基本建筑,主要为两组建筑:前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为佛寺主体建筑。庭院布局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在闭型较强的建筑空间中,宽大的庭院,使用中灵活多变设计理念,适应性很强。

观音禅寺以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观音塔的位置位于全寺中心且独立。观音塔底座正四边形,底部为小池,整个塔浮于水面,造型精美。塔腹上面这四角飞檐,顶覆圆盘上下两层,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大雄宝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卧姿态如来佛祖,上层为五方如来,大殿两侧的墙壁上大面积的斑斓色彩墙绘佛教壁画“五百罗汉演教图”。殿前且有左右并立不太大的实心的双塔点缀。中国古代寺庙建筑重视色彩表现,屋不呈材,墙不露形。整个观音禅寺寺庙建筑以瓦红色为主,屋顶有金色点缀,色彩鲜艳明丽。

2、大雄宝殿结构体系

大雄宝殿位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仿唐建筑,其建筑主体结构体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仿木框架结构,屋面构架体系采用步架和举架复合的结构处理方法,屋面荷载通过屋面板传给屋面檩条梁,由梁架逐层往下传递,最终传给框架柱。由于这样的结构传递体系与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进行结构计算时,除了进行建模计算外,还要使进行复核计算,验证配筋梁是否满足结构承重要求。由于殿内相临柱子之间的跨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采用了转换梁系,采用复合梁系共同支撑其上的柱子和屋面梁架体系,最终达到仿古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性结构的完美协调统一。

3、仿古建筑群屋面板的设计

在整个观音禅寺的建筑群中,部分只有一层的仿古建筑,其结构构造较为简单,但是又需要采用仿古建筑的屋面设计,因此为其设置了独特的木结构与框架结构结合的单层仿古建筑结构。本方案中大胆提出了木结构屋面设计,由望板和椽组成木基层,既保留了仿古建筑的屋面板截面形式,也能满足单向受力要求。由于板肋之间的距离很近、肋高较小,而且不同的屋顶造型复杂多样,考虑到屋面板的举折模板铺设难以控制,因此在结构设计中采用控制板底标高来控制高程。在屋面施工时,采用预制椽子在现浇混凝土板的方式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为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部件受力不超限,需按照施工堆叠前和堆叠后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强度、抗裂和挠度的验算。

4、仿古建筑群斗拱设计

在大部分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中,斗拱和雀替是作为纯装饰构件,不考虑其受力,与主体结构分别浇筑成型。屋檐荷载通过斗拱上方的现浇混凝土桃尖梁、斗拱中间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传给剪力墙下方的额枋斗和拱,装饰性斗拱必须在桃尖梁施工前安装就位。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主体结构浇筑时留设的预埋件与额枋和檐柱焊接连接。采用这样的建筑结构,结构型式简单,细部只需要经过油漆彩绘处理,就能使整个建筑物外观浑然一体,完全达到木结构的艺术效果。

但是在本方案中,选用了装饰性构件和受力构件结合的设计及施工方式。雀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而斗拱系统全部采用现浇斗拱,斗拱在结构中实际为受力构件。采用斗拱作为受力体系,既实现了对出檐的处理,也减少的撩檐檩的断面高度。在角科斗拱的老角梁处理上,设置了暗梁,与斗拱宽度一致,这样不仅仅实现了长梁的出挑,也控制了受力均衡,加强了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有着独特的结构方法和布置规模,在进行仿古建筑设计时,应取长补短,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主体结构,同时吸收传统中国古建筑结构设计的精髓,不仅仅在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和局部装饰设计中达到仿古的效果,更需要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对计算机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才能提高仿古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庄清贵.实例谈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施工[J],中华民居,2011(07).

[2]张福萍.仿古建筑结构设计实例简介[J].煤炭工程,2003(09).

[3]康丽娟.某寺庙混凝土仿古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实例[J].建筑结构,2011(S1).

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园林仿古建筑;时间;空间;时空观

中图分类号:TU986.4+6

文献标泌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7-0054-02

1 前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华大地山川的钟灵毓秀,历史文化的厚厚沉淀,孕育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园冶》说:“古式何裁,时宜得致”。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园林传统是时代所需,是当今有历史背景的城市规划发展重点,有如上海豫园商业区和上海青浦大观园、杭州市运河西历史街区、苏州市观前商业区等都是园林仿古建筑群的成功典范,它们是城市旅游、休闲、餐饮和购物天堂。时间在奔跑,优秀的园林仿古建筑历史留给我们不仅是敬仰、观瞻和朝拜的空间,而且是旅游休闲和科研考察的空间,更是创造财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无限空间。时间酝酿着空间,空间融化了时间,这就是时间与空间亘古不变的情缘。

2 时间与空间的分析

所谓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而空间则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延展性。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范围,以及同他物的位置关系。一切运动着的物质都有其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空间并非客观实体,其观念来自于知觉体验,而体验又伴随着时间而流动。两者相互渗透,奇妙无比。

走进上海大观园(始建于1984年),沿着西北方草木葱郁的花径前行,穿过熙熙攘攘的“商业街”,迎面是一座高约8m,三门单檐的木牌楼。柱脚是雕刻着莲花的须弥座,上面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特色的斗拱――飞檐长、翘角高,神采飞扬,气度不凡。牌楼上方正中额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 “太虚”意味天空;“幻境”是指梦幻之仙境。使你尚未入得园中,临门便有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悟出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味道来,让人在充满梦幻、充满诱惑的时空里穿梭和享受。大观园的整体建筑艺术风格为明末清初的江南式样,建筑形式简洁而不尚繁琐。整体比例恰当而富有韵律感。全园在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大格局中,形式各异、韵味独特的“园中园”实现皇家宫苑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和谐统一。以大观园仿古建筑为代表所反映的历史结合现代建筑艺术、建筑技术和传统造园艺术的精华融于一体,随着年代的久远,它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将成为一种潜在的文化遗产(如图1、2)。

仿古建筑及其周边环境景观空间序列伴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显示出不同的景观意境,不管是白天或是黑夜、不管是春天还是冬天、任由晴天或是雨天,仿古建筑都要结合周边环境来呈现出美妙的意境。仿古建筑空间是通过具体的实物来到传达深远幽眇、耐人寻味的情调氛围,使人睹物会意,触景生情,从有限的空间环境中感受无限丰富的意趣。“曲径通幽”、“随曲合方”、“步移景异”、“虚实相生”等都是建筑空间的经典之作。“纳干顷之,收四时之烂漫”,将空间意识转化成时间过程,营造出一个广阔自由的审美世界。

3 园林仿古建筑的时间

3.1园林仿古建筑的历史和起源

一直以来,仿古的年代和仿古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模糊色彩。实际“古”无明确定义,明末清初、清末民初都是历史,都可以称为“古”。其实仿古建筑是以一定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历史资料作为重要参考的,多数仿古建筑都是中国唐宋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仿古建筑真正兴起的源头是之后,它的兴起由三方面的给力推动: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运用;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对本国建筑的研究整理;当时官方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支持。仿古建筑有区别于文物建筑。可以说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在建筑形式上较忠实地模仿传统文物建筑,并保证建筑外观基本上反映传统文物建筑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均反映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是近现代的建筑作品。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来讲是属于文物建筑修复的范畴。

3.2园林仿古建筑的发展和未来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在倡导“国粹”的呼声中建造了较多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仿古建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存在并将得到发展,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因素的仿古建筑与现代各类风格的建筑一样,使现代建筑形式和风格千姿百态,所以可以这样说:仿古建筑同样具有时代特征。

发扬优良传统、继承和创新优良传统是当今中国的思想观,仿古建筑能够可持续发展有主要三方面原因:第一,当地政府为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搞好具有本土历史文化特色的景点,以带动地方经济,在城市规划时特意构建的,例如岳阳楼沿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仿古建筑群(如图3);第二,对古建筑的衬托和补充,原有的古建筑都是帝皇达官显宦等封闭或者说是私有的,而现在在开放的国度里,为了适应商业和游人的需要而建的,例如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5.57hm2,其中开放面积约4.8hm2。4.8hm2开放面积中,仅2.5hm2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今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即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第三,对历史建筑进行重建,但保留其历史建筑风格,如正在筹建中的天津少林寺分院、蓟县盘山北少林寺的重建工程,北少林寺将以木构建筑为主,保留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内部则使用大量的节能设计与科技规划技术。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海拔几近万米之差,地域文化有别,建筑风格和形式有所不同。在仿古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上,不要单纯从形式上去模仿,而要保留发扬其精华,扬弃其糟粕。根据我国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审美习惯和科学的造园艺术手法,结合时展的要求和园林服务对象的变化,在园林建筑结构、形式和手法上不断进行改造创新,使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兼具民族特色、地方风格和时代精神。例如,黄帝陵的修缮和扩建,它可以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振奋华夏民族精神,激励子孙后代,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祭祖寻根者提供行为场所.此不失为一种仿古建筑的楷模。未来仿古建筑更多地从新材料、新技术和高科技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造。并且仿古建筑的未来能够从古建筑中吸取精华,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得其神韵,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4 园林仿古建筑的空间属性和空间次序

《老子》曾说:“凿户犏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现代建筑理论也说“建筑的主体是空间,空间是建筑的灵魂”,这里揭示了建筑空间的自然属性,这方面仿古建筑形式突出了阴阳变化、时空交叉的传统空间特征。仿古建适应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条件和民族审美心理,它以建筑的民族性及传承性,未体现仿古建筑形式的人文精神。从广义上来讲,建筑空间包括了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部空间和建筑的发展空间。这几个空间只有相互协调得当,仿古建筑才得以持续发展和创新。

园林仿古建筑的空间次序决定了园林的布局方式,建筑坐北朝南是建筑次序的体现,“先呼取景,妙在朝南”在园林中无论地形如何偏缺,建筑与庭院如何“随曲合方”,布局如何灵活,主要建筑无不在坐北朝南。厅堂建筑的体量较大,空间环境地亦要开阔,组合在庭院中的,则“筑垣需广,空地多存”,植物茂密则空间郁存,“倘有乔木数株,仅就中庭一二”即可。在景区中一般建于水面开阔处。临水一面多筑平台,特别是厅堂在池南,向水背阴,筑平台,即可作为建筑空间向室外的延伸,开拓活动之地,以衬托出建筑的主要地位。

5 园林仿古建筑的时空观

中国园林仿古建筑同古典园林建筑一样,可通过多种手法来达到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如采用“借景”的处理手法,它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互相因借,增强了空间的层次感,使得空间层次的变化错综复杂。另外,还常常重复地运用同一种空间形式,并与其它形式的空间互相交替、穿插,组合成为整体。如用廊子连接成整体,人们在行进的连续过程中,脑海里就有某一形式空间的重复感,让人们感到空间的再现,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国园林建筑即表现了时空观。时空观的表现或是意境、或是由季相变化、或是由地域文化背景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印象和迹象。

5.1园林仿古建筑的时空意境

为了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园林意境,园林艺术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沈复的《浮生六记》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月台,而实虚也”。两个字“活了”,此时此刻的空间景观意境会让人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和意犹未尽的感受。

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境界的创造。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境界的美。中国园林常用的山体、水体、路径、绿化与建筑的绝妙组合所形成的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常常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中国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都要服从于意境创造的要求,它们有助于扩大空间,更要有助于游览者的美的感受。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主要并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在于通过这些建筑,透过这些门窗,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通过空间借景创造意境的最好例子。

5.2园林仿古建筑的时空季相

园林仿古建筑常常要结合园林植物配置中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季相,它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仿古建筑特有的整体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熳时的辉煌,夏季荷花映日时的宁静,秋季硕果满园时的喜悦,冬季腊梅飘香时的稳重等。园林仿古建筑若能结合饱经风霜、苍劲古拙的古树名木,就能展现其峥嵘岁月里的历史风貌。可见,季相变化可让仿古建筑的空间里充满时间,让时间在空间里流动,让人们在时间里分享空间。

5.3园林仿古建筑的时空背景

园林仿古建筑的发展必须以地域文化为背景,立足于地方,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时”可视为历史征程、“空”可视为建设的空间和位置、“背景”可视为一定的历史资料或传说。一般来讲,影响园林仿古建筑的因素很多,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和地貌、水系、土壤等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因素中的经济与技术力量日新月异,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产生和运用,在色彩、质感、光影、仿真效果等等方面,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仿古建筑。另外,城市中深厚的传统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古老的建筑街巷等都具有宝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都可作为仿古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6结语

挖掘园林仿古建筑的空间首要从时间上着手,时间同时又给园林仿古建筑的空间朦上一层神奇的面纱,创建中国园林仿古建筑的空间必须还要尊重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与地域自然环境因素相协调,突显区位优势;造型独特、新颖有审美观光效应;传统文化内涵丰厚;功能完备,当代气派,高技术含量;周边环境生态配套,管理责权到位;经得起时间考验并能成为历史文物(如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上海豫园商业区和上海青浦大观园等前述精典建筑群)的“现代特色园林仿古建筑”。

参考文献:

[1]蒋欣.时间的空间一中国园林建筑的四维时空观[J].四川建筑,2007(27):19-20

[2]王弦.传统的复兴论一当代仿古建筑[J].艺术探索.2008(22):104-105

[3]李舜,王家民.谈仿古建筑造型设计艺术语言[J].山西建筑,2009(35):45-46

[4]马铁丁.仿古建筑与民族心态剖析[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997(4):56-64

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仿古建筑;传统与现代;文化寓意

一、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背景

在近代之前,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体系能够保持长期系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文明体系长期的持续性。中国史在秦汉的第一周期终结之后,接着便迎来了隋、唐以下的第二个周期,此后历代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长期认可,使君权神授这一主流价值观在民众中的根深蒂固。民间笃信皇权,接受并敬畏等级制度,继而谨守皇家所规定的各种礼制,这种对等级制度的效忠同时也反映在了建筑上,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也由于封建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往深度发展。

从19世纪晚期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多重内外因素的猛烈冲击下,很快走入解体,直接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殖民文化所带来的文化影响也迅速在建筑样式中有所反映,在文化侵入严重的地区,这种建筑上的冲击尤为强烈,天津、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的传统建筑样式的传承根基开始动摇,建筑样式的发展方向分出多支。除沿袭旧制的建筑外,部分建筑样式明显西化,部分建筑样式则倾向于中西合璧,这些新的建筑样式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随着文化的传播逐渐向内陆渗透,并不断发展和变异。

当时建筑发展的种种无非都是当时文化的外化表现。张岱年认为“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文化的积累性和变革性”[1],那么在这一时期之前,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处于积累阶段,而由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变革期。

除位于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状况下的建筑(如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外,木元素逐渐从建筑的主角沦为配角。而木元素在过去三千多年间,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及封建等级观念的重要传递载体(如历代建筑营造法式中大木作与小木作的象征意义及营造规矩),但从19世纪晚期开始,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产生分歧,使得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而其在建筑中的依附面也相应急剧收缩,传统建筑由于大众在文化认同度上的分歧而渐入颓势。这也从侧面反证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日渐低靡和萎缩的状况。

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史的发展历经周折,时至今日,已被一些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把定位中国由“传统”步入“现代”的新阶段,学术界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走向的争论也日趋激烈,分歧加大,出于对外来文化强势入侵的忧思以及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态度接纳性过高的反省,保护传统,重视“国学”文化之类的呼声也愈高。除继续跟进国际建筑发展潮流外,人们开始重视建筑样式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研究,因此,仿古建筑(注:此处所致仿古建筑不包括使用现代技术修复古建的情况——笔者)应运而生,它们通常取传统建筑之形,以现代技术和材料为实体媒介,来描绘历史意境,以再现历史,然参见仿古建筑样式时至今日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有把建筑的“传统”简单化回归的倾向。

二、中国当代仿古建筑发展的受限

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克罗伯·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中提到一点:“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2]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因而也必须具有文化的这一特质,代表现实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倾向。仿古建筑的建筑样式,单就形式而言,只要符合美学观点,是毫无问题的。从价值观倾向角度而言,它的建造和出现,是为了藉一复古的建筑实体来复兴一种建筑文化,但这种良好愿望是过于一厢情愿的。在之前对中国建筑样式与文化的历史关系的探讨中可析出,文化与建筑样式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造成这种一厢情愿有四个原因:

首先,文化平台缺失。现今,中国社会各年龄段、各阶层之间,甚至是其内部,价值取向都已千差万别。当一个传统的价值观在几十年后重拾,对于学术界的整理、归纳以及重新传播而言,工作都是相当庞杂和漫长的。对于大众,这种再认识和重接纳的过程更是不易。

其二,而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在现代时阶段经历了两个时间断层。可以说这两个断层使中国建筑失去了很多继承传统建筑的观念连续点,并阻断了传统建筑样式发展的连续性。

其三,材料工艺和建造技术等硬件条件的遗失使得仿古建筑难成经典。

其四,环境对于仿古建筑的包容性减弱。在寸土寸金的时代,古建筑都尚且凭其历史和时间带来的精神印记,在高层建筑、现代建筑的夹缝中喘息生存,而作为缺乏精神意义的仿古建筑,若安置的环境不当,即使尺度、建制与传统无异,也会与周遭环境产生不谐调之感,成为异类。

当文化观念的发展进度与建筑实体的发展进度发生错位时,人们对于仿古建筑的接纳度,环境对于仿古建筑的认可度都将大幅降低。在古代,传统建筑因为承载了全民的文化共识,才具备了精神意义,使人景仰、敬畏,建筑样式也由此得到认可和发展。但在今天,传统建筑制式随着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再认同和重新认识,还尚处于恢复阶段,对于大众精神共鸣的影响还尚未产生,所以还不能成为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文化观念的载体。但因传统文化的复兴仍前途未卜,而传统建筑制式中的很多装饰元素由于暗示的是封建集权的精神意义,也无法找回文化上的共鸣,所以缺乏精神力量支撑的仿古建筑在目前要想流行或是流传,仍是待解的难题。

三、中国当代仿古建筑设计的误区

除仿古建筑之外,一种基于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截取、变异和重组,并揉和了现代主义处理手法的新建筑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在处理手法上,此类新中式风格的建筑与后现代主义建筑不谋而合,以“破”、“立”的姿态出现于人前。但在思想背景上,中西方基于此形式的落脚点却有相异之处——虽然二者对于历史皆有隐喻的态度,但前者更倾向与以现代主义为桥,将传统与现实连接;而后者,则更强调对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探讨。同前面提到的仿古建筑一样,单就形式而言,这类新建筑只要符合美学观点,是毫无问题的,运用得当或出奇者,甚至有可能被广泛跟风复制,但其更迭也十分频繁。这种现象又恰恰反映了中国在这个时代一个较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快餐”式文化。该文化的特点是时效性强、刺激性也强、但更新率极快。

对于学术界对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呼吁而言,快餐文化是极有缺陷的,而对于建筑而言,这样的建筑也是极易被淘汰的。但相比仿古建筑,由于具有了与现实的切入点和关联性,这类建筑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更有优势。但需要认清的是,在使用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的同时,建筑在文化隐喻上的责任感更应胜过对设计元素炫耀性地摆弄。否则,这样的设计手法只能成为欣赏者眼中的趣味性符号,审美艺术中的新花样,没有精神指针,没有文化含义,不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亦不会赢得崇敬和尊重,更无法在历史长河中占有地位。

参考文献:

仿古建筑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某某地区;仿古建筑;预制斗拱;施工工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很多地方兴起了仿古建筑潮流,而在仿古建筑中,恰当的、富有创意的斗拱造型,可以提供醒目的天际轮廓线,并对整体形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之表现出独特的性格与风貌[1]。一般来说,仿古建筑混凝土斗拱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大,且形态较复杂,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斗拱施工方法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且工效较低[2]。因此,我们要找寻一种既高质、又高效的施工方法,既能保证仿古建筑的美观,体现斗拱的装饰功能,又能提高施工效率,减低成本。

1 现浇混凝土斗拱存在问题

斗是中国建筑特有的标志之一。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其作用及功能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最初的结构构件转变成现在的装饰构件,斗拱在古建筑中多为木质,因木质易加工,也是斗拱在建筑中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构件[3]。如今大量仿古建筑的兴起,为保持其古的特色,斗拱的采用必不可少,但因各种原因,目前已经很少采用木质斗拱;而是采用混凝土仿制斗拱,替代其发挥装饰功能。因斗拱其本身构件的复杂性,现场现浇混凝土斗拱存在很多弊端。诸如受建筑结构影响大、工期长,支模难、走模、表面平整度差、斗拱倾斜等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外观不整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 某某地区仿古建筑斗拱施工工法

2.2 精选施工方法

考虑到现浇混凝土斗拱存在工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弊端,我们建议采用“预制砼构件+现场拼装”方式进行施工。此法有以下优点:第一、可提前在预制场预制,无需受建筑主体结构时间影响,工期短。第二、质量有保证;避免了在现场大量浇筑混凝土斗拱施工中出现的支模难、易走模,有麻面、棱角不直以及斗拱倾斜差等缺点。第三、成本低;沿袭古建筑的特点,仿古建筑中的斗拱的断面尺寸绝大部分均是相同,仅有长短及尾部的卷杀、收头之别,且工程量比较大,为此先将斗拱分解,按分解后的模型制作钢模,可提前完成混凝土斗拱预制构件的生产,并按类型编号,待养护达到龄起强度后,再运至工地现场安装,摆脱建筑结构的限制,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模板的周转率,而且采用钢模其外观表面凭证度相当平整,无需再进行额外的抹灰处理,直接可以在表面进行腻子、油漆或者彩绘作业,降低了综合成本。第四、整齐外观统一。预制场批量生产,质量容易控制,安装时可随时调整垂直度及整齐度,达到外观的整齐统一。

2.1 注重混凝土原材料选型

混凝土斗拱的高装饰性要求混凝土应当具备比较好的抗裂能力,就是要求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较小、抗拉强度较大、极限拉伸变形能力较大、热强比较小、线膨胀系数较小,从而不至于影响斗拱的外观性能[4]。因此施工过程中可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宜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一般采用425矿渣水泥代替了原来用的425普通水泥,可使混凝土的早期温升减少约3℃左右。

骨料粒径较大、良好级配,能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浆用量,降低干缩率。所以大尺寸的斗拱建议选用堆积密度大、级配良好的骨料。同时施工时可掺加早强减水剂减少同等强度下的单位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及拌合用水量,同时内掺一定数量的粉煤灰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反应,能有效减少外观裂缝[5]。

2.3 强化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斗拱作为建筑装饰构件对外观表面要求较高,预制部分采用钢模,因此,除按一般混凝土浇筑振捣要求外,我们还建议实行外部振捣,但振捣时间不宜过长,每面一般为2s-3s即可,以此提高表面平整度。

2.4 加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对其外观裂缝发展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养护期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其中心温度之差不大于25℃ ;湿润养护不少于14 d。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如遇风雨天气,应搭设防雨彩条布进行遮盖,同时周边做好明沟排水工作,防止作业场内积水,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6]。模板拆除后,应立即洒水养护,安排专人对混凝土养护进行检查,要保证在养护期保持环境相对湿度在80%以上,以减少混凝土干缩。

2.5 注重斗拱的安装

首先,我们会在拆解斗拱的过程中预先设计好结构与预制斗拱的连接件及连接方式,这里我们采用最简单的预埋直型钢筋搭接对焊方法;即在一边建筑结构钢筋施工时在预埋,一边在预制场浇筑斗拱时预埋。其次,待斗拱运至现场后再拼装焊接,最后浇筑少量封口的细石砼。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安装效率。同时如果构建大的话,我们对混凝土斗拱中间进行抽空处理,做成空心混凝土斗拱,减轻重量,提高安全及效率。

总之,只要准备充分,施工方法合理,技术措施得力,注重混凝土原材料选型,强化混凝土振捣,加强混凝土养护,注重斗拱的安装,就可以高质高效的制安出外形与传统木质斗拱一样美观混凝土斗拱,给仿古建筑以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从而为我国仿古建筑建设带来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德华.斗拱[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15.

[2] 罗洋,马家幸.斗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及应用[J].山西建筑,2006,32(10):133-134.

[3]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20-22.

[4]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