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言文字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言文字研究

语言文字研究范文1

关键词:郑樵传统语言文字研究民国语言学史

薄守生老师所著《郑樵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一书即将问世,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中国古代学者之治学,往往并不严格地区分学科,更不刻意把眼光局限在今人所划分的某一学术领域之内。拿郑樵来说,作为宋代学者,他兴趣广泛,著述颇丰,所涉猎的领域包括史学、经学、音韵、文字、训诂、考据乃至文学艺术、天文地理、草木虫鱼等诸多方面。从他仅存的几种著作来看,郑樵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在史学方面,因此后人在研究总结中国学术历史时,往往更多提到他在史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而对他在传统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成就关注相对不多,论述也比较零散。

然而,在郑樵现存的著作《尔雅注》以及《通志》中的《七音略》《六书略》中,都有对文字音韵之学的研究成果和贡献。郑樵处在“疑古”“变古”之风大盛的宋代,其社会的、学术的背景和他个人的治学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以上这些,都值得今人仔细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对于整个宋代的语言文字研究来说,如果缺了对郑樵成就的系统研究和总结,恐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郑樵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一书的面世值得高兴,这是原因之一。

薄守生老师对古代语言文字学很有兴趣,近几年对民国时期的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下过不少功夫,有些心得在本书中有所体现,对此,读者自可通过阅读该书去了解、评判,此不赘述。除此之外,更可贵的是,该书作者思路活跃,能够在当今学术发展的新的视野与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字学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的性质进行反思。

中华民族是很早就注意训释研究自己语言的民族,是世界上语文学发展得很早、成就很辉煌的民族。虽然以往有古代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是“经学的附庸”的说法,但至晚在东汉时代,文字学、“雅学”、方言学、语源学、训诂学都已经建立并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系统性,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后经宋至清,除了原有的领域继续发展,不断有新成果出现之外,音韵学、古文字学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应该说至晚到乾嘉以后,传统语言文字学早已经独立于经学之外,说它博大精深是绝不为过的。西学东渐之后,西方现代语言学随着各种新的学术思想传入我国,使我国的语言文字学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与现代自然科学面对客观世界相比,语言这个研究对象毕竟具有更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西方语言学是以西方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为基础在西方的学术背景下产生的,而不是以汉语为研究对象,也不是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土壤中产生的,所以它与古代乃至现代汉语的实际语言现象结合时,难免遇到种种困难。因此,今天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就有如何洋为中用的问题,如何借鉴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成果的问题,或者说如何看待西方语言学以至现代科学与传统语言学的关系的问题。薄守生老师在自己的这本书中谈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郑樵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一书的面世值得高兴,这是原因之二。

语言文字研究范文2

关键词:中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对策

一、语言文字能力现状原因分析

1.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方式存在偏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应当说,课程标准对汉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评价办法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比较科学合理的,但中学教学并未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因此也就没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原因在于:

第一,应试教育导致基础教育中对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陷入盲区。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特别是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许多学校把语文教学重点都放在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上,重知识轻应用,重理解轻表达,重文学轻实用,造成很多高中毕业生只会写格式化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不会写简单的小论文和应用文。有的高中毕业生连写张请假条也会错误百出,存在格式不对、语句不通、表述不清等问题。“写请假条”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为什么高中毕业生不会写呢?问题就在于考试不考写请假条。中考不考,高考也不会考,于是学校不重视,老师也不重视,教学过程中一带而过,学生就不会自觉地去练习,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写了。调查数据显示,有37.6%的学生对自己应用文(如通知、请假条、计划与总结、调研报告等)写作能力“不太满意”或“不满意”。

第二,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条件。一是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部分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许多语文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甚至有的老师还在用方言授课。二是教学条件不完善。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量的综合性语文应用和实践机会,需要教师投入一定的精力,组织一定量的活动,学校提供一定的设施,学生分出一定的时间。调查发现,有41.35%的学生反映中学没有自己组织的文学社团,31.95%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创办学生自己的文学刊物,28.2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

第三,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比较薄弱。“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52.25%的大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61.28%的高中毕业生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有28.26%的高中毕业生认为中学阶段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不太重视”甚至“很不重视”,只有9%的中学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大多数学生每天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只有1~2小时,不太喜欢或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8.91%。

2.学生在培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字能力方面缺少实际行动

“中学语文能力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在中学阶段并不十分注重汉语言文字的训练。有60.15%的高中毕业生表示在中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朗诵比赛,62.59%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演讲比赛,72.18%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辩论赛,72.74%的高中毕业生没有参加过读书报告会。有60.1%的人表示在读书报告会上积极发言“做不到”或“比较困难”;有39.66%的人表示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太做得到”甚至“比较困难”。能经常阅读名著的学生只有18.23%,经常写随笔(日记)的学生只有20.11%,经常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只占20.56%,有57.89%的学生从来不投稿。

在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指导,学生对汉语言文字训练的方式方法也了解得不够,训练不够系统。调查中,有19.74%的高中毕业生表示自己在中学时期虽然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但却不知道该如何训练,有11.28%的高中毕业生则公开表示自己不太重视口语表达训练。

3.我国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测评体系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有一份由权威部门的专门用于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能力评价的方案,因此无法确定培养、训练的真正目标,也就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汉语言文字能力水平。标准不明,则目标不清,训练就会迷失方向。

二、意见与建议

1.加强宣传和引导,让教师和学生真正重视汉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语文水映在一个人的能力上,表现为语言文字能力,能准确完整地表达清楚一件事情,反映在一个人的素质上,表现为文化素质的高低。这些当然包含直接反映在实际工作能力上,直接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2.中小学应从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出发,探索学生汉语言文字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语言文字研究范文3

翻开人类社会发展史,无论是中世纪的欧洲文明还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曾经与民族语言文字的改革和普及联系在一起。在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远自秦汉后至唐宋,乃至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清朝康熙、乾隆时期,也都和汉语言文字的统一、革新与普及相联系。其根本原因是,语言文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基本工具,语言文字的普及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当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这个被世人看好中国的时代,不仅国人,就是外国人也必然需要汉字,与汉字文化交流。

特别是我国这样人口众多、文化还相对较落后的大国,自身的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将直接决定我们在未来的世纪竞争大潮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民族文化素质问题说到底是识字水平问题,我国在本世纪末要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说到底首先是要解决识字问题。不解决这个最基本的文化工具问题,便谈不到建立吸收现代文明的渠道;,也就不可能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中华民族就没有希望!

中国教育改革近半个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史无前例的辉煌,但是,两个基本的难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一个是校门内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一个是校门外的新文盲“屡扫不止”问题。当然,问题不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但是,从文化教育根源的自身分析,说到底还是识字问题解决得不好。何以见得?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下功夫从根本上想办法去解决汉字难认,汉语难学的难题。这一点可以从小学四年级识字2000个,五年级达到2500个这一语文教学目标得到佐证。换句话说,只有到四五年级才脱盲。这就带来两个直接的不良后果,其一是,错过了培养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期,以致于大多数孩子进了初中仍然没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这就是学业负担重的根本原因。小学三四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分化的产生的文化原因就是看不懂相应的教科书内容(前者如数学应用题,后者如平面几何和物理课本等)。其二是,孩子上学多年识字不多,迟迟没有解决渴求知识、认识大千世界的需求问题。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家长,辛辛苦苦供孩子读书二三年还不能发挥索取生产信息和现代生活信息的助手作用,挫伤了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为辍学、为新文盲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基本的仍然是识字问题。识字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拖现代化的后腿。简言之,识汉字少慢差费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给后代一个像样子的交待应该承认,尽管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的汉字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尽管多少代人也曾经做过种种尝试,但是,汉字难认,汉语难学的问题始终没有较好地解决方法与途径问题。直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普及,使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这一代人结束了汉字难认,汉语难学的历史。能够在一二年内使学生轻松地突破2000个常用字的大关,具有初步阅读能力,终于有了给后代一个像样子的交待。

这个交待来之不易,有些探索已近40年之久,两三代人的心血倾注其中。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这项事关民族振兴大业的小课题,多方、反复研究与实验,并于199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作全面调查,促成了1994年小学汉字识字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召开,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题词:国民识字率是一个国家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会后我们总结了当时全国现存的全部20种识字方法的改革经验,并在掌握全面资料的基础上,展开了比较研究,探索了汉字识字教育基本的规律性认识,归纳如下:

1.小学汉字识字应作为小学低年级教学重点,大多数新教学方法的识字量能达到1700-2000个。

2.识汉字要从汉字固有的特点出发,按照汉字识字规律,综合汉字音、形、义三个信息源的内在统一性,设计相对集中识字的方法。

3.识字本身不是目的,识字最直接的作用是学会阅读。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识字同阅读、写作联系起来作系统的课程、教材改革,才能发挥好的识字教学方法的优势。

4.小学识字不是孤立的识字问题,所有新教学方法都重视以教育学、心理学、汉字学、语音学的基础理论作指导,从汉字象形、会意等特点出发,把识字过程设计成为识字教育过程。

语言文字研究范文4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字词教学的现象,很多教师没有把字词教学作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加以研究,而是以教师教会学生认识字词、学生储存字词为主,在“反正字词中考不会考”的影响下,造成了学生对字词的轻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当下中学生学习字词的情况其实并不太乐观。首先,中学生们并没有较小学时积累更多的字词量,甚至连小学学过的也不记得,在平时的交流和作文中无法用丰富的词汇量表达,错别字成堆。其次,对一些常用词语或成语的用法并不能很好掌握,在语言实践中词语运用能力较差,在各项测验中错误率较高。

所以,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字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字词的教学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七到九年级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热爱,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而在培养语言能力的时候,同样也发展了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

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字词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2.研究字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

3.研究字词学习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勤于运用。

课题研究步骤

1.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词语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还帮助我们理解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社会有多么复杂,词语便有多么深刻。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个人语言的丰富程度往往同他的思想和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联系着。以词汇而言,一个人掌握的词汇的多寡,是在总体上反映他所掌握的概念(实词)的多寡和他对概念与概念之间多种关系(虚词)的理解的深浅的。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下,词汇积累越丰富,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越深广,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越细密。从人的发展的高度认识词语教学的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词语教学怎么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词语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强记、理解、领悟及运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词语的时候都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这和教师教学的教一路丢一路的方式是离不开关系的。我们在责怪学生总是记不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在教学方面有欠缺呢?

许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在开学之初先把课文上的生词短语做个整体统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本学期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联系学过的知识来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又要注意运用综合归类法,在学完几个单元的生词后懂得归纳总结,将词性归类、近义词归类、反义词归类等等,从而加深印象。这种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做法,是需要不断坚持和倡导的。应该说,除了一些最普通的基本词以外,一个中学生的词汇积累,如果每学期能以150个到200个的数字递增,10个学期积累的数字已相当可观;至于平时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还不计算在内。但这毕竟只是设想,我们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向“语文教学科学化”的目标努力,加强词汇教学的计划性,使教和学双方都能心中有数,就决不是毫无意义的了。

3.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语用学理论视野下的词语教学,不仅仅是教音、形、义等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词语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要遵循。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词语,最重的是要让学生能形成有效的词语运用的经验,包括一般理解和变式练习。让学生直接感觉到词语在具体语段中的存在,即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中的例句,以此为范例指导学生由模仿起步,学会运用。

4.注重课外延伸,努力开发生活中的词语教学资源

语言文字研究范文5

一、关于字幕组的概述

(一)字幕组的概念

字幕组,指将外国影视作品的对白翻译成简体或繁体中文字幕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团。①本文所述的字幕组行为亦采用以上的概念进行分析。

(二)字幕组兴起的因素分析

1、本土影视作品题材的匮乏

近年来,大多数的影视作品题材缺乏创新,没有新意。甚至出现了许多对于经典作品的无限翻拍循环中,导致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而外文影视作品的许多题材相比叫来说,往往给予观众更多视觉和文化上的享受,大多数观众对于外来影视作品都持追捧的态度,但由于受到版权因素影响,许多作品没有办法在电视上进行播放,只能通过网络播放,这就催生了字幕组的兴起。

2、传统译制片的局限性

传统的译制片,由于其引入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性,往往缺乏流行因素,并且语言上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无法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网络字幕组由于其组成团体大多以年轻人为主,其在把握个性需求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译制片。因此,大多数的观众开始追求网络字幕组对于影视作品的字幕行为。

3、现行法律上的认定模糊

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法中对于著作权的保护行为限于盈利目的,对于许多“不以盈利为目的”字幕组行为,在法律上无法给出其是否侵权明确的界定,这使得字幕组在法律灰色地带的夹缝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二、对字幕组行为的实质法律分析

根据当前我国法律的分析,字幕组侵权行为主要是构成对当事人著作权的侵犯。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与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结合字幕组行为的分析,其并不构成对作者身份权的侵害,其实质上更多是对财产权利的侵害。

那么字幕组在视频上添加字幕的行为构成了对影视作品的创作,应该认定为是其自身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字幕能否被认定为受我国著作权保护的范围之内呢?对于这个问题应当对其字幕行为做创新性分析、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以及其是否属于智力成果的分析。

(一)字幕作品的著作权分析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其合受到保护范围的作品应当具有独立性特征,简单来说就是要求该作品具有创新性,独特性,而非对其他作品的复制和翻版。针对字幕组的行为,首先对字幕组的可创新性进行分析。诚如前诉,大多数的字幕组行为是根据原视频原音加以主观上对内容的理解而进行的理解,可以说它是基于对原作品之上的二次创作,字幕的创作可以认定为具有创新性特征。

根据实际情形可知,字幕组所添加的字幕文件并非一次性的使用,大多数的字幕会被添加到视频上并最终上传到网络供大家欣赏,字幕亦可以被单独保存为格式文件被反复的使用,因此可以认定其符合可复制性的要求。

最后,关于字幕组的作品做智力成果分析,大多数人认为,字幕组添加字幕行为只是根据原片进行听力的重述,只是机械的活动,缺乏智力成果的认定要求,然而实际中,当字幕组添加字幕并非一般人能够完成,它需要对原片不断的重复收听,并作记录分析,最后为了保证作品的灵动性还需要对作品进行主观创作,最后对应原因的时间点进行同步的翻译制作。

综上所述,字幕组的字幕文件应当可以认定为受著作权保护的权利范围的范围,我国著作权法的第10条第1款第7项又规定了著作权人享有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②那么显然字幕组在未经过原有版权人的同意之下,私自将作品进行翻译并上传到网络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对翻译权的侵犯,应当构成侵权。那么字幕组的行为能否被认定为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范围内呢?

(二)合理使用范围的实质分析

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使用他人作品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制度。即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使用人使用原作品的行为可以被认定为具有免责性和正当性,因此在对字幕组行为的认定时,亦应当对其是否符合合理使用范围的实质分析。

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以合理使用他人作品其中明确了合理使用范围不得影响原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这说明虽然合理使用制度可以作为字幕组的抗辩理由和免责事由,但是其行为一旦对原著权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那么就不应当认定为合理使用范围。

现如今大多数的字幕组大多数可以分为两种:商业性的字幕组和非商业性的字幕组,对此应当对其行为做单独的分析。首先,商业性字幕组他们通过将作品进行翻译后上传到视频门户网站或将广告内容内嵌到视频中以获取利益。这种行为对于明显不属于合理使用范围之内。那么非商业性的字幕组行为呢?对此,我们应当对字幕组的字幕行为做深层次的产业链分析,大多数的字幕组并不从字幕中获利,但是实质上由于其上传到公共的网络空间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使用。因此,非商业性质字幕组虽然未直接从字幕行为中获利,但是实质上仍旧无法保证他人不利用其字幕进行商业活动。因此,我们认定字幕组的字幕行为无论其目的是否是以盈利为目的都不影响其对原著作权人的实质权利的损害。无法被认定为其行为具备合理使用的范围。

三、综述

经过对字幕组的行为实质法律分析,可以看出,字幕组的翻译行为本身不具有违法性,也并不对著作权人构成侵权。但是,由于其后的上传行为,使得其所译制的作品能够通过网络的公共空间在不特定的人群中进行传播、下载使用,那么这样的行为使得原著作权人的作品被无限的使用,同时部分的使用者未经过版权人同意将其翻译后的作品用于商业用途后获利,这给著作权人带来极大的经济利益损失,构成了对著作权人的权益侵害。虽然在著作权的使用中存在着合理使用的抗辩事由,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无法能够保证他人不利用其作品进行二次的传播使用,这使得著作权人的合法经济权益没有办法得到保证,因此字幕组的行为无法被认定为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能将《著作权》法22条作为其抗辩事由,因此当前字幕组的行为应当被认定为对著作权人的侵权。

注释:

① 薛文广.外文影视字幕翻译组侵权问题研究田.网络法律评论(第1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② 龚琳.影视字幕组著作权性质分析及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田.三明学院学报,2011.8(第28卷第4期).

参考文献:

[1] 薛文广.《外文影视字幕翻译组侵权问题研究》 网络法律评论(1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2] 龚琳.《影视字幕组著作权性质分析及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 三明学院报,2011.8(第28卷第4期).

语言文字研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自主阅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养成阶段,在该阶段进行自主阅读教学研究有利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自主阅读教学的特征

1.主体性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主要是阅读学习的主体根据明确的学习目标,对阅读内容和阅读过程进行的自主学习,所以自主阅读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教师在教学中给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对阅读知识进行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过程性

过程性是自主阅读教学的特征之一,主要是强调学生对语文阅读过程的参与,更好地体现自主性。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选择阅读方式、理解阅读内容等思维过程也是过程性特征的体现。同时,学生、教师、阅读文本之间的互动过程也体现了自主阅读教学的过程性。

3.开放性

自主阅读教学的开放性特征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教学目标,打破语文教材的局限性,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开放性。其次,是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其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阅读内容进行个性化、创造性、开放性的解读。最后,是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和创新

小学语文的自主阅读教学主要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主要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方式较单一,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讲解,没有自主思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的创新,而是用老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使得自主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2.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力度不够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老师更加重视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而对朗读的指导力度不够,限制了学生的朗读练习。

3.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贪玩的时期,在课下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做好指导工作,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数量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课外读物的类型给予建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评价

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自主思考、分析、感悟,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首先明确阅读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生字词,如何体会作者的情感等,这样学生能够更有目标性地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其次是完善教学评价,学生自主阅读不仅需要掌握阅读技巧,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其全面发展。

2.加强朗读训练,鼓励创造性解读

朗读是学生出声对文章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自主读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解读,根据阅读内容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解读。例如,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老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自由朗读等,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

3.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外阅读中都能够自主阅读,而且也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面。

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加强指导,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学生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宜双.刍议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J].新校园(中旬),2016(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