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育的特点

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 特点;创新策略

一、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

(一)教育管理理念多元化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达到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高度统一,因此,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广泛运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目的是通过对人的管理,使人们的素质得到提高,即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在管理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师技能,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如此。“校本管理”是我国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提出的有我国特色的校园管理经验。校本的意思就是以学校为本位,学校是管理的主体,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说学校可以通过自身内部的管理机制,来完成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校本管理往往意味着学校的管理权被下放至学校自身。

(二)教育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当今世界,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提高,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整个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生产力的提高在校园里的表现更为明显。不论是授课还是日常的考勤,从学生选课到教学课程的进行,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学校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计算机的应用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效率。在学校管理当中也是如此,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了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以及虚拟与现实交汇所产生的差距,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管理理念的先进化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需要先进的管理经验来引导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被全社会所借鉴。同样,先进的管理经验也会被学校所借鉴。教育管理在很多方面与社会上的管理是相通的,许多社会先进管理经验稍加变通即可以应用在教育管理上,这就使得高校的教育管理经验也在与时俱进,进行着先进化的进程。

二、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措施

虽然高校管理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新特性,但是这些新特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高校的教育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一)推动校本管理,增强以人为本的精神

校本管理将学校的管理权大部分下放到学校,校长掌握着相当程度上的管理权。所以高校校长应该充分地摆脱过去受上级指令操作管理学校的局面,充分地利用自己手中的自,将整个学校的管理放到战略目标上来,由过去的关心某个放面转向对学校事务的全面管理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校本管理的目标。同时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地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地引进绩效管理以及绩效工资等多种激励方式,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学校的管理部门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地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尽量的为学校员工提供人文关怀与方便,将以人为本切实从口号落实到实际中去。

(二)继续推动管理理念与手段的现代化

高校的教育管理也需要现金的管理理念的支持,高校要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教育管理理念的提高。要积极地关注社会新型管理理念的出现,积极地展开相关的研讨以及论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推动学校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来促进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朝着未来的先进管理模式看齐,着力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打造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充分地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促进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追求教育管理的和谐

和谐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人们发展的一种合理模式。高校的教育管理也要追求管理的和谐。和谐的教育管理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构建。一是校园内部的和谐,校园内部管理可以通过完善校园的规划建设,增加校园的人文气息,改善员工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的方法与手段来完成。二是校园的外部和谐。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地提升学校自身的素质建设,积极地同外部单位搞好关系,树立一个良好的外部形象。同时要积极地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多参加一些相关的社会团体活动或者自己积极主动地与社会相关单位或者兄弟院校合办一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外部形象与知名度。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与校园文化层次。学术水平及校园文化层次的提高都会为高校带来较好的外部和谐因素。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合作,共同实现校园教育管理的和谐局面。

总结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管理理念多元化、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教育管理环境人文化三个方面,高校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对教育管理手段进行创新,使教育管理更能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需求,同时促进高校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悦,熊建练.略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

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2

 

从学生文化素养和心理素养的实际出发,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学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手段;立足现实职业情况,借助成人教育机构,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成人高校学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一般成人高校的门槛不高,实际录取分数较低;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起点低,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较多。教师要想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处理好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性不大;学生由于基础差,上专业课听不懂,上思想政治课又没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使德育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2.集体观念弱,组织纪律性差。现在的成人高校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从小备受呵护。特别是部分家境较好的学生,父母的过分溺爱、从小娇惯使他们养成任性、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个人占有欲强,不喜欢别人分享他们的物品,也不会去主动关心他人。

 

成人高校本身的特点是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在学生思想建设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够,学生形成的不良习惯没有很大改观,法纪观念淡漠,违纪事件时有发生。

 

3.专业设置不适合综合素质的需要。我国成人高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专业提升教育,它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成人高校实施特殊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现代职业快速转换的需要。

 

而现在所谓的人才,已不仅仅局限于高超的技能,对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便包含职业道德素质。成人高校坚持专业为导向,吸引了大量学生,体现了学生与社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和形势的变化。因此,成人高校的就业便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较高的就业率,就要适应市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成人高校德育教育改革和实践思路

 

1.以现实生活为原点,融通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教学琏。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预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我国成人高校的教学用书上提到“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的趋势。”①社会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具备专业素质的技术人才,而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特别是需要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希望耗费不多的培养费用从本企业内部就能选拔出自身发展需要的可用之才,社会、企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给成人高校的教育带来一定压力。

 

成人高校除了要保障学生学到一定的实际技能,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综合素养,因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固然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要场所,但并非唯一场所,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一定联系之中的,要想取得德育教育工作较好的实效性,必须融通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教学琏,使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

 

2.改革教育方法,广泛宣传,努力扭转成人高校的不良影响。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使社会对成人高校学生是考不上其他学校的差生的思想得到扭转过来,切实解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对成人高校毕业生的歧视,逐逐渐消除长久以来人们形成的一些旧的观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宣传对学生的思想形成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的教育者几千年前就知道这个道理。国家应该在法律、法规上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形成有利于成人高校学生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成人高校德育工作取得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高校作为实施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而学校氛围对于成功的实施良好的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提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专业课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特别是德育课教师的教育琏条的衔接。专业教师由于注重的是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没有过多要求,可能造成学生无意识的模仿,破坏整个德育教育过程。另外,家庭因素也是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环节,对个人素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被孩子接受,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家里的“太子”、“公主”,从而养成了他们万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不认同德育教育理论,也接受不了德育教育。所以,学校要想取得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立足学生的思想实际,融通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整个德育教学琏,才能使成人高校的德育教育取得成功。

 

3.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德育教育手段。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对人的素质提高、社会全面进步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成人高校的学生正处在接受新生事物、新知识的最佳时期。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同样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的迅速普及带来了网络资源的丰富和网络资源共享的便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掌握了网络技术即是掌握了一门新的学习方法和生存工具,成人高校的学生在利用网络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接受了很多新的知识。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在网上学到更多自已想学的知识。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不需要用真实的身份,能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大家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也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以就业教育为基点,是我国成人高校的德育教育的钥匙。适合社会的人才不仅要技术过更,还要有优秀的工作品质,这也决定就业教育应作为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点。首先,必须从职业道德教育入手,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是开启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钥匙。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是评价一个成人高校成功与否的关健,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其次,针对目前社会提出的复合型人才、技能与创新同时兼备等理念,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实施德育的环节中加入相关的行业职业法律、法规,职业案件的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让学生了解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应该遵守哪些行业规范,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养,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

 

再次,针对成人高校的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保障。针对就业实践环节实施德育教育,可以成为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方式。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感受到在学校应该学习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技能知识,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综合知识。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与技能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学校要立足学生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德育教育的途径,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特点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与现实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积极拓展多种有效途径,以便较好地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特点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有爱国热情,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可以说,学生的政治方向主流是好的。但也必须看到,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社会经济利益格局的分化和思想文化空间的拓展,导致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的客观现实,以及所出现的一些负面现象所产生的影响。致使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

1.在大学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

2.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3.渴望情感需要和异性接触是一种普遍现象。

4.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贴近大学生的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交往实际和大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实际和热点问题,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促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康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其实效性。

1.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努力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围绕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拓宽学生公寓管理渠道、创新公寓育人新模式。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要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过学生工作经验且热衷于辅导员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直接进驻学生公寓担任“公寓辅导员”。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党团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学生公寓的楼长、层长以及宿舍长,协助“公寓管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共同构成大学生公寓自律委员会。有助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深入性;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集群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成才的意识与能力。

3.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重要平台。⑴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站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不断增强针对性,不断提高艺术性,不断提高点击率。⑵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⑶建立校长电子信箱、在线互动、心理咨询等网上交流平台,及时掌握校园网舆情,敏锐捕捉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的问题,及时消除负面影响,确保学校稳定。⑷要培养一批网络教育的大学生骨干,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展正面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⑸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校园网BBS的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⑹要组建起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工作的需要。

4.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必须及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进行挫折心理教育与挫折心理训练,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投入,改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条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安排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为培养心理健康、品质优秀的新一代大学生提供保障。

5.大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溶入社会环境、发展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合作共事思想 、保持健康情绪,促进学业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一是沟通,二是合作。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日常交往活动,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真诚与人相处,以诚交友,宽容他人;学会团队合作共事,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赞美,学会换位思考。

6.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既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也不能单纯去“堵”,而是要进行教育引导。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正确的恋爱是应对对方负责任的。面对失恋进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丧失理智,更不要走极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恋,更不要轻率的与网友见面,以免被“恋人”骗钱劫色,造成轻则失财失身、重则丧命的严重后果。

7.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高校的奖学金、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社会资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困助学体系,应以奖、勤、贷等“造血型”的帮困措施为主体,以助、补、免等“输血型”的帮困措施为补充,让学生因刻苦学习而得奖,因勤奋劳动而取酬,靠信誉而得贷。同时在“助、学、免”中感受到国家和学校的温暖。既要为特困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又要使他们自觉地培养自立、自强意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8.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高等学校要从新生入手,给予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指导,指导大学生根据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即要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发展方向,又要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备高等教育对人才发展后劲的需求和未来的适应性、提高择业竞争能力和择业后的发展能力。同时在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直接的就业实践基地,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要吸收社会上的专家学者、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使就业师资逐步走向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

参考文献:

[1]陈 光:《育人为本,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国教育》,2007.10。

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4

一、90后的时代烙印

每个时代的青少年都具有鲜明的痕迹和自己的个性特点。如70后的保守和思想传统;80后善于思考,不甘寂寞;而90后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期,物质丰富,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社会普遍认为他们在家受父母宠爱,好逸恶劳,不太考虑别人,缺乏挫折锻炼,逆反心理特别强等。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群体,之前我还不得而知。但自08年起当面对的学生开始不断被90后充斥的时候,我对他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首先,我看到的是具有很强自律性、独立性的学生。入学之初大部分学生即一个人前来;入学之后本以为我们遇到的是一群小皇帝,对学校生活一无所知。然而出生于网络时代的他们,早已“运筹帷幄”,在网上咨询好了各项大学生活“秘笈”。比如在百度大学吧,到处都是新生们的帖子。从咨询入校手续的办理、宿舍的安排,到学校的饮食、选课攻略应有尽有。“通过论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一位大学新生如是说到。实际上,不仅是学校的事情,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他们都善于从网络寻找解决方案。的确,我们忽视了网络的效应,这也是我们70后和80后所不能比拟的条件优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90后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善于挑战自己,个性张扬是90后大学生的性格“标签”。

二、90后的高校教育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现在的大学生缺乏信仰,思想幼稚,过分追求一种肤浅的休闲文化,迟到旷课,学习态度懒散等。而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确实发现这种思想的存在。其实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90后的身上,只是90后面对更多的社会诱惑,再加上不羁的个性,很容易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这就需要加强老师的引导。在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得知,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其实更加现实,对自身的需求也很清醒。他们认为大学课堂枯燥,教学模式一成不变,教学内容陈旧而且跟不上时代。有些老师习惯于把他们与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大学生比较,找出他们的毛病,而这些正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传道解惑对90后而言,仅仅是基本的要求,亲和力才是第一要素。“吸引我的,除了这门课本身,更重要的是老师这个人。如果我不喜欢,我怎么能上好你的课呢?”有些学生如此直言不讳的评价老师。这就为老师在大学里的能动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90后们对生活的要求虽高,但面对的社会压力也更多。因此,他们在技能学习、社会求生方面的诉求就会很多。如果现有的条件满足不了他们,他们就会另辟途径寻找出路,而一旦疏于管理,又很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如何改变教学模式,删减教学内容,增加技能培训等,发挥大学的塑造、培养功能等是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方面。

三、90后的创新意识

鉴于张扬和独立的个性,90后大学生们从一开始就对大学校园生活充满着期待,不愿意循规蹈矩,随波逐流,梦想在学习之余能有展示个人能力和突破自己的机会。而创新创业便成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的新风尚和不少大学生的现实选择,成为学生秀出自己的最佳平台。从每年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表现也是最积极和认真的。尤其是答辩准备环节,为了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些学生甚至废寝忘食。而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学生们也总是能标新立异,取得优异的成绩。针对90后这方面的诉求,我们应当打破课堂的壁垒,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秀场。

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素养 服务 高校管理 人性化

高校教务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窗口,是面向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行管理和维护的重要部门。因此,教务管理工作既要对师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管理维护,又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依据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素养,本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积极实践“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人性化的高质量管理。

1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教务管理工作中的有些环节具备琐碎性、重复性的特点,但并非简单机械的劳动,需要教学秘书具备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方法,挖掘工作中的规律。教学秘书需明确各个学期开学准备阶段、开学阶段、稳定教学及管理阶段、期中、期末阶段等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特点,熟悉工作流程。从而体现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的结合,保证工作杂而不乱,井然有序。

教务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学分管理、课程安排、选课、补缓考、考试巡查、试卷整理等各方面的工作,教务管理工作还要旅行“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兼顾中间环节的解释”的职能,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工作耐心细致,处理问题思路清晰,保证工作规范运行、不出差错,提高工作组织、安排和下达的准确性。

教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时除了要准确到位,还有很强的时间节点要求。比如,上海大学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借鉴西方高校的管理理念,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的创新管理模式。四学期制中的每个学期的选课都有每一次的时间结点,教务管理工作要求对学生提前安排选课会,把选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解释和指导。教学任务下发落实到学院;教学评价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院长和教务处;考试周考试科目的核对、监考人员和教室的安排、试卷的印刷和回收整理等工作,这些都有时间结点。教务管理人员要把该做的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提前完成。

考虑到高校教务工作的如上特点,教务管理人员除了常规工作,遇到紧急事件时要果断,杜绝和防止教育教学事故的发生。总之,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在工作中做“有心”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以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地求新求异, 提高管理水平和成效。

2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

2.1人文素养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教务工作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进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教务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有很多的接触,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非常重要。具体落到实处,就是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调查和反馈,学会认真倾听、全面了解师生的各种心理需求,对师生理解、尊重和关爱,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从长远的角度,也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虽然工作中有分工,但是很多的工作需要团队的合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关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务管理队伍的人文素养,辐射到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奠定基础。

最后,增强服务的意识。高校教务部门本身既是管理窗口,更是服务窗口,因此教务管理人员既是管理人员更是服务人员。一旦离开了对师生的服务功能,教务管理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全体师生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2.2 专业素养

(1)知识的准备。教务管理工作是一种管理活动,因此教务管理人员有必要了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包括教学管理知识、课程管理知识、学籍管理知识、考试管理知识等。此外,懂得高等学校管理理论,熟悉教务管理的流程,能运用系统的理论进行教务管理。

(2)几种能力的具备。21 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也是计算机发挥其巨大作用的时代。教学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网络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工作效率;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学校诸多部门、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才会更好实现管理目标;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教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养,平时的工作要求传达文件精神、接受家长、教师和学生来访和咨询,因此,良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是工作的重要手段。

总之,高校教务工作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管理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广大师生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把学生工作渗透到教务管理工作中, 真正做到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总结和反思,逐步提高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人性化管理,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述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71-73.

[2]余婉娜.高校教务人本管理刍议[J].管理,2010(7上):161-165.

高校教育的特点范文6

慕课教育平台在最近的几年时间里广为流行,国外很多高等院校都抓住了慕课教育平台兴起的机会,纷纷在各大平台上注册账户,将该校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慕课平台中去,同时也达到了宣传本校的效果。外语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当前高校教育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如何面对慕课教学法是很多高校英语教学研究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1 高等院校英语课程特点分析

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高校英语课程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想找到符合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就必须先要了解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特点,对症下药,才能找到真正适合的教学方法。

1.1 持续性学习的语言特点

英语是一门课程同样也是一门语言,在当前各个国家联系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英语做为一门语言被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但是从我国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情况来看却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很多高校的英语课程都设在了大学一年级,而且是半个学期的课程,学生在考核合格后就不用再学习了,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就将英语彻底扔掉。这完全是错误的,英语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单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也难以满足英语的正常使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后悔没有持续学习英语,给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1.2 关联性的课程特点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课堂上,很多英语老师都认为英语不好的学生都是本门老师教的不好,学生没有学好导致的,这是错误的想法,将英语这门课程的关联性给忽略了。要想学好英语不单单是英语课堂上学习的,还包括英语的听力、文学欣赏、阅读、说等,这些都是能否学好英?Z的关键。尤其是英语听力,听力是学习的前提,只有能够听懂英语才能够去分析、理解,然后才是说,听说结合才能让英语学的更好。将课堂上的英语学习孤立起来是错误的,听说读写都是其学习英语所必须的。

2 我国慕课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2.1 课堂师生比例较大

当前各个高校都在进行扩招,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与之相反的是高校的教师资源却非常紧缺,尤其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很多高等院校的英语课学生都达到了几百人,一个教师对于几百名学生,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慕课则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解决了现在高校英语教师紧缺的困难,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资源问题突出

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种,硬件资源是指在教学中用的教学设备,这是我国所有高校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大大地弥补了在这一方面的不足。而教学资源中的软件资源是指用于学习中的各种辅助教材,市场上也发现这方面的空缺,大量出版了各种各样的辅助教材,但是这些辅助材料很少有符合大学生英语实际情况的,主要是因为国内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差,而这些辅助材料都是按照国际英语水平制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在这种背景下,慕课教育也很难取得很好地教学效果。

2.3 教师在应用慕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资源短缺是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一大现状,这种现状在传统教育模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即使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也难以解决教师短缺的困难。而慕课教学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但是教师在适应慕课教学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教师难以掌握慕课教学法的精髓,在应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很多问题,还需要对教师掌握慕课教学法进行培训,进而来提高其教学效果。

3 我国高校慕课教学法的探索

3.1 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法相结合

传统教学法在我国有着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历史,在转变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应该采用慕课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转变,这样不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老师也可以快速的转变教学方式,让慕课教学法发挥最大的作用。在转变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和老师的意见进行整合,进而来调整最适合中国高校教育情况的教学方法。

3.2 慕课教学资源的利用

慕课教学法是依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慕课教学的平台上应该实现对资源的丰富利用。一方面,高校在慕课教学的平台上应该建立该校的学习空间,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该校的空间内进行沟通与学习;一方面,在慕课教学平台上还应该有各种英语游戏系统,通过英语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慕课教学平台上还应该有专业的测评系统,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测评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根据学生的测评反馈来调整具体的教学方向。

3.3 慕课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

在我国传统教学体系中的评估体系是一种终结式的评估体系,也就是说只有在期末老师讲完课之后通过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而慕课教学应该构建新的评估体系,这种评估体系是自始至终跟随课程进展的,在过程中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薄弱环节,老师再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来调整教学方向;通过对老师的评估可以让老师找到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具体存在哪些不足,通过学生所提出的建议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3.4 课程设置以需要为主

(1)通用课程的设置。高等院校应该针对慕课教学法来设置通用课程,通用课程主要是与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向适应,每个学生都要进行通用课程的学习。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结合慕课教学的方法将英语课程中的单元、知识点制作成不同的微课程,学生除了在课程上进行学习之外,还可以通过慕课教学平台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程的学习,进而来弥补在课程上学习的不足。在线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来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知道学生如何进行下一节课堂的预习以及检查老师所留的作业完成情况。

(2)通识课程的设置。通识课程是区别于通用课程的,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美国等国家的一些风俗文化,学生可以对这些课程进行选修,在对通识课程的学习中来了解其风俗文化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来提高自身对于英语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