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业绩考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年度业绩考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年度业绩考核

年度业绩考核范文1

关键词:发电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编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34

每年下半年或第四季度,是发电企业筹划下一年度计划紧张时期,年度计划的编制,不仅要依据集团公司下一年度的生产经营目标和电网的统筹安排,同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电力生产的特殊性,使得发电企业不能像其它普通生产企业一样,完全依据企业的规划来制定下一年度的生产工作计划;电力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工作计划必须与电网、上下游企业、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机结合,同时符合企业控股集团的整体规划。

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计划管理经验,谈谈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1 注重平时工作的积累

年度计划的编制,来源于平时相关工作积累。年度计划的编制准备工作,不是短短的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也不是纯粹拍拍脑袋就可以想清楚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日积月累,记录下来。

1.1 缺陷记录

在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针对那些需要结合机组大小修或需要增加预算,在短时间内无法根本解决的缺陷记录下来。比如,“锅炉部分蒸汽管道温度表管座因锈蚀需更换或加长”、“厂房漏水”等缺陷,需要结合大小修或增加预算才能实施的工作,要记录下来。

1.2 “安措和反措”的整改记录

制定安全劳动保护措施计划或者反事故措施计划时,要认真记录往年发现的一些对人身安全或设备安全存在着隐患而一时又不能整改的问题。比如,“燃机燃烧室温度传感器冷却水管漏水的安全隐患,需要进冷却方式进行改造”、“#1、#2发电机组下部阀门开关操作不便存在人身安全隐患,需加装检修平台”等记录。

1.3 备品备件消耗记录

设备部要认真统计上一年度的备品备件的消耗情况,并按设备类别和工作类别进行分类统计。通过统计可以很快的查阅到那一台机组消耗了多少备件?日常维护、机组大修、技改、反措等工作类别各自消耗多少备件?

发电部要认真统计上一年度氮气、CO2、氢气、水、滑油等大宗材料的消耗情况,要有比较详细的记录,记录大宗材料在每一次机组检修的消耗量、记录每年的计划检修次数和突发性的临修次数,这些数据的收集为了下一年度大宗材料采购计划、零星采购计划、备件采购计划的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1.4 节能、技改等方面的系统优化记录

平时工作中要认真思考设备持续优化的一些举措,对需要节能改造、技术改造的O备认真研究可行性方案,定期跟踪设备生产厂家定期的技术(TIL)文件,这些都是编写年度各专项计划的基础内容。比如,根据生产厂家“机励磁系统整流桥保险更换(TIL)”的技术文件,我们在编制下一年度技术改造计划时,就需要把“#1机组机励磁系统整流桥保险更换”的技术改造工作结合机组检修列入下一年度的技术改造计划。

2 计划的编写,来源于历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计划的编写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所以需要在总结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测算,才能使计划趋于合理、准确。计划编写的数据,来源于对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

下面,举例说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1 检修计划

我们知道,列入下一年度检修计划的,往往是一些比较大的或者说需要利用检修机会进行的项目,这就要在平时收集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对一些较长时间未能解决的缺陷以及生产厂商定期的技术文件(TIL)进行分析,哪些缺陷是可利用其它机会中完成,哪些缺陷需要结合机组检修才可以完成的,并把它列入检修计划项目中。

2.2 反措和安措计划

发电企业在平时安全生产活动中,都会发现一些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说需要改进的项目,针对这些项目,企业同样要做出分析判断:是否需立即整改或者通过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后待条件成熟后再整改,然后结合公司的经营状况决定整改的时机。那么,这些推后的整改项目就需要在下一年度的计划编制中考虑进去。

2.3 采购计划

发电企业初期,采购计划的编制往往“无从下手”,因为没有历史数据可以借鉴,只能根据其它同类电厂调研数据参考。需要经过几年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采购计划的编制才会越来越科学、合理。

2.3.1 备品备件采购计划

备件采购计划可以分两个部分:一是日常维护的采购计划;二是技改、反措、安措、检修特殊项目等备件采购计划。第一部分需要通过历年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判断,结合当年的生产经营状况编制;第二部分则完全可以做好,因为这些项目,都需要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编制当然包括备件的计划。

2.3.2 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

大宗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写,需要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例如:发电企业汽轮机滑油采购计划的编制。

有的发电企业简单的做法是参照上一年度的实际用量,这种编制方法显然不尽合理。正确的做法是:(1)掌握设备正常发电运行时的每小时平均消耗量和下一年度预计的运行小时数;(2)掌握每一次检修而清理汽轮机组滑油箱时的平均滑油消耗量、掌握每一次滑油系统的净化循环时的平均消耗量、掌握下一年度的计划检修次数;(3)统计历年来的滑油泄漏次数和泄漏量,经过概率测算下一年度损耗量;(4)测算滑油自滤净化系统正常运行时的平均每小时损耗量和自滤净化系统每年运行小时数;(5)测算其它可以预测的损耗。通过这五个步骤的分析,将可以编制出相对科学合理的滑油采购计划。

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采购计划,也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通过统计分析设备运行的正常消耗、因计划检修需置换的次数以及概算每年因突发异常的置换次数、每年预计泄漏量等等,来编制采购计划。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发电企业初期,大宗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可能存在估算不准确的问题,但只要能确保数据的正确收集和分析,以及历年不断的修正,在全年发电计划、检修计划确定的情况下,大宗材料的采购计划(包括化学药品、水)将会越来越合理。

3 计划编写要结合相关的制度、规程和标准

除平时工作积累下来的问题外,制定计划时还需要参考行业的有关规定、标准,以及企业自身的规程、制度。

3.1 检修计划的制定

制定检修计划时,要结合设备维护手册的要求、结合燃气轮机运行小时和启停次数所要检查内容、结合《电力行业的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中规定的发电设备大中小各等级检修的标准项目、以及生产厂家定期的技术性(TIL)文件要求,这些都是企业制定检修计划必须要遵守的内容。

3.2 技改计划的制定

编写技改计划要遵守企业技术改造管理制度的规定。比如:年度技术改造计划编制时,要遵守制度规定的时间提交经审议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要符合制度的规定编制技改的正式项目和预备项目等等。

3.3 安措和反措划制定

安全技术保护措施计划和反事故措施计划的编制,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人员要了解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法、消防法、电力行业二十五项反措……相关国家法律、行业标准、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企业制定的制度等,以及环保、消防、特种设备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3.4 技术监督计划的制定

技术监督计划的制定,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要求编制人员要熟练掌握各专业的技术监督行业标准,才能把设备的现状与技术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科学可行的技术监督计划,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4 计划的编写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年度业绩考核范文2

及镇属企事业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方案

2005年是我镇“真抓实干、再续辉煌,实现**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早日步入**经济强镇”的关键之年,为了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镇党委、政府决定继续对村(社区)和镇属企事业单位实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咬定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五大突破”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融城强县战略,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全面加速镇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二、考核范围

全镇11个村(社区)委会、各镇属企事业单位(包括垂直管理单位)。

三、考核指标(见考核实施细则)

四、考核操作办法

1、镇党委政府成立村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 ** **

成 员:** ** ** **

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年底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各办,统一检查验收,按各单项具体评分细则进行考核评分。

3、实行加、扣分办法:获县级单位表彰的每次所在单项(下同)加5分,获市级单位表彰的每次加10分。凡受市以上单位通报批评的每次扣10分,受县委县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5分,受县直部门、镇党委政府通报批评每次扣2分。

4、设置目标考核综合奖、单项奖和目标管理奖,并评选一定数额的先进个人一并表彰奖励。

5、除上述目标考核外,其他办不另单独考核。

五、奖励与处罚

<一>奖励:

1、综合奖。对综合目标考核中排名前6名的村(社区)委会授予“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

2、单项奖。对单项考核得分在前5名的村(社区)委会颁发锦旗,并分别奖励500元。

3、目标管理奖。对考核得分在前6名的镇属企事业单位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并分别奖励500元。

年度业绩考核范文3

关键词:业绩考核体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业绩考核在集团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促进子公司特别是子公司负责人更好发挥主管能动性的“杠杆”。考核一个企业生产、运营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方式,在履行社会职责、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如何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充分体现员工的权益,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评价子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业绩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加强集团公司管理短板的考核,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降本增效,规范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集团公司在管理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业绩考核的基本构成,旨在为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或项目部)考核提出参考的解决模型。

1 业绩考核构成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年度业绩考核体系由经营业绩考核子体系和管理评价子体系构成。经营业绩考核子体系用于考核子公司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是突出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体系,属于激励性指标体系。管理评价子体系包括专项管理评价与动态管理评价两部分,该子体系的评价结果主要反映子公司(或项目部)的管理水平,其作用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业绩水平的提高,属于约束性指标体系。

根据对子公司年度业绩考核结果,对子公司实施年度薪酬的兑现。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决定子公司负责人年薪总额,其中年薪的75%直接兑现,剩余25%由管理评价考核结果决定,实现综合管理业绩考核结果对子公司负责人薪酬的直接调控。即:子公司负责人实际兑现年薪=经营业绩考核年薪总额×75%+经营业绩考核年薪总额×25%×(管理评价考核得分/100)。

被考核的子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年薪,其分配系数为1,其余员工按照各单位规定的分配系数进行兑现。对经考核确认其经营业绩上升幅度较大,经营业绩全面协调增长特别显著的子公司,集团公司可酌情另行给予子公司负责人特别奖励。

2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子公司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实行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的考核制度。子公司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引导子公司负责人经营行为,以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子公司盈利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以及获现能力,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实施奖惩。

(2)按照子公司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经营规模、资产总量、企业基本状况和主营业务等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地分类进行考核。

(3)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子公司负责人经营业绩同激励约束机制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采取由集团公司总经理或其授权代表与子公司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签订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的方式进行。年度业绩考核责任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考核期限、考核内容、考核与奖惩、双方的权责、责任书的变更、其他需要规定的事项等。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设计的原则:

(1)按照集团公司统一战略实施的要求,适应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体现适度规模的原则。

(2)按照规模与效益协调增长的要求,体现突出效益的原则。

(3)按照出资人(股东)对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要求,体现重视价值创造能力的原则。

(4)按照鼓励各子公司国际竞争性业务领域加快发展的要求,体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以公历年为考核期。

子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分值及权重:

3管理评价子体系

管理评价的对象是集团公司各子公司,管理评价反映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子公司实行管理评价与经营业绩考核相结合形成企业业绩考核评价制度。管理评价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战略引导原则:按照围绕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引导子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要求,以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原则、着力提升子公司日常经营管理能力和战略管理能力,以持续协调发展为原则、着力提高子公司科学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分类评价原则:按照子公司所属的不同企业性质,分类设计各有偏重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现“分类考核、分类管控”的原则。

(3)强制约束原则: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要求,坚持子公司负责人年薪兑现同管理评价这一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年度管理评价以公历年为评价期。年度管理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一致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差异化原则、独立性原则。其中:差异化原则指按照集团公司所属控股子公司性质、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等特点,实施动态管理评价差异化指标设计原则。专项管理评价内容及权重:

子公司管理评价体系表

4、考核结果的使用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年度管理评价的得分结果与经营业绩考核得分相结合,决定企业评级。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按分类评级,根据子公司的考核排名结果,分别评为A、B、C三个级别。

评级综合得分=经营业绩考核得分(百分制)×75%+管理评价得分×25%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年度管理评价的结果作为子公司主要负责人任免的考评依据。子公司年度管理评价得分低于70分时,将对子公司主要负责人下达责令整改处理意见。

结束语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特别对子公司负责人的考核,现属于探索试运行阶段,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考核层面,企业规模和企业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团公司可对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分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原则、动态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根据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适时增减考核指标或调整考核权重。选择有效考核方案,确保绩效考核实效。关于各项考核指标的解释、得分和奖励计算方法,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详述,各集团公司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设置考核的上下限,根据考核得分给予较合理的绩效奖励。

根据部分集团公司实际考核的情况及运行情况看,业绩考核体系较好的弥补了过去单一的经营(经济)指标考核的弊端。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与管理指标考核体系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更好提升企业效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程岩东论集团公司管控

年度业绩考核范文4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制度创新;对策及建议

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总理强调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中央企业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任期经营责任制,各地也都要对所监管的国有企业实行严格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可见,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出资企业实行经营业绩考核,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必然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开创性,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

一、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出发,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国有企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发展速度、结构、效益的统一,既要有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肩负着经营好国有资产、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任,要自觉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结构调整缓慢,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发展中存在大起大落现象;少数企业亏损严重,部分企业能耗、物耗过高,成本费用增长过快;少数企业管理薄弱,决策程序不规范,盲目投资,资产负债率过高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国有企业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企业管理和资源配置水平,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促进国有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障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利的保障。加快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搞好经营业绩考核工作,无论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是对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良好的导向和约束作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考核方法,优化指标体系,健全考核制度,形成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业绩考核对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方向和企业经营行为的导向功能。概括起来,业绩考核有“五个导向”作用:一是对国有资本有保值增值导向作用;二是要把企业引导到加强战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上来;三是要把企业引导到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上来;四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来;五是要把企业引导到节约能源资源和提高增长质量上来。发挥好了业绩考核工作的上述导向作用,业绩考核工作就能够较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就能够成为国有企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助推器,也就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这样从制度上为国有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提供重要保障。

(三)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是引导和激励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树立正确业绩观,在追求效益最佳化、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企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加注重科技投入、自主创新、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促进增长质量的提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职工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出资企业共同肩负的神圣职责。要做好保值增值的事,管好保值增值的人,关键是加强监督和管理。没有考核,就谈不上监管。过去,企业负责人“任命没有任期、任期没有目标、目标缺乏考核、考核和奖惩不挂钩”等问题普遍存在,导致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不落实、经营质量和效益不高。实践充分表明,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做好业绩考核工作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增强企业负责人的利润和资本回报意识,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机制,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资产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业绩考核与收入分配挂钩,实现激励和约束同步,更好地体现效率和公平,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当前经营业绩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一)关于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的确定问题

目前大多数采用的是目标考核办法,考核目标值主要是根据企业现有的业绩基础,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加以确定的,重在纵向比较,企业的业绩主要是看企业超额完成考核目标值的程度,容易导致企业在上报考核目标建议值时留有较大的余地。在确定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时,总体上要求企业“自树目标,自加压力”,上报的目标值原则上要符合“两个不低于”的要求,即不低于前三年实际完成值的平均值,不低于上一年实际完成值。大多数企业上报的目标值能够满足上述条件,但是随着企业近几年由于整个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较好,企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之后,按照上述原则来确定考核目标值的难度在逐年增大。如何与监管企业博弈确定合理的考核目标值,是一项十分艰巨、困难的工作。

(二)关于如何更多关注企业价值创造的问题

目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都比较注重利润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核,大都使用了两项基本指标,即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应当说,在现阶段强调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很重要,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利润指标并非至善至美,也存在一些缺陷。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财务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认为,在传统会计制度下利润为正的企业并不一定真正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利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资本经营的效率和价值创造。如国务院国资委在2006年组织了一个EVA

专门小组,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部央企2005年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测算。结果发现,在测算的183家中央企业中,2003年净利润为正的企业有156家,亏损的有27家,但EVA为正的企业只有49家,为负的企业占到134家。

(三)关于经营业绩考核与战略规划如何有机衔接的问题

考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了避免企业负责人短期行为的产生,要在实施年度考核的同时,更要实施任期考核,把企业战略规划和任期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但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中央企业还是省属企业,战略管理都相对薄弱。以中央企业为例,在2005年之前,约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有较为完整的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根本没有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其余三分之一的企业介于这二者之间。

(四)关于中长期激励约束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从经营业绩考核实践看,目前考核的激励手段主要偏重于短期激励,中长期激励措施还未真正实施。只有少数省份在这方面研究了一些制度和办法,大多数还处于前期学习和调研阶段。

(五)关于考核方式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相衔接的问题

这几年地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绝大部分已改制为多元化持股企业,集团公司本部的改革改制也在不断加快。如何适应这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依照《公司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合理做好国有控股及参股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对企业业绩考核的职权划分,研究出台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的考核办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六)如何正确对待经营业绩考核结果

一是正确认识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的关系。由于国有企业行业分布宽,规模大小不一,基础条件不一,要切实引导企业负责人树立正确业绩观,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结果固然重要,正确对待和运用考核结果更为重要。年度考核是任期考核的重要基础,但又不是决定性的。年度业绩考核结果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那就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任期考核目标。二是要正确对待兄弟企业的考核结果。国有企业大都分布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处于不同行业,行业内部客观上也有较大差异,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对标,多看、多学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切实提高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业绩。三要正确对待自身存在的差距。业绩考核制度的建立,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更高的业绩目标和工作要求。要求处理好纵向比和横向比的关系,进一步开阔视野,着眼于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查找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差距,深入开展对标挖潜,取长补短,不断做强做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为指导,加快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对策

(一)积极稳妥处理好几个关系,提高经营业绩考核的质量

提高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质量,核心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企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要求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至少要保持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的水平。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体制资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有利条件和因素,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是处理好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关系。要求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的考核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历史包袱多、企业办社会负担重、潜亏挂账数额大等问题,通过深化改革、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分离办社会职能、清产核资等措施,近几年的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但问题还远没有解决。在考核时,消化的历史包袱和潜亏挂账部分,在经过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可考虑视同当期业绩利润。

三是处理好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经济效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没有利润的增加,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核心竞争力的内容,除利润的增加外,还包括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资源占有和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等更为丰富的内容。从出资人的角度,不可能对所有的指标都进行考核,只能选择出资人最关心的指标。但作为企业,一定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将涉及到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企业,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奖罚分明。

四是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国有企业所处的地位决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出积极贡献。但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所监管的企业资产都是经营性资产,是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成本、讲回报,在创造企业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构建股东满意、社会放心、企业发展、职工高兴的和谐企业。目前存在着一些片面性的倾向:有的企业偏重于社会效益,放松了对资产效益、资本效率的追求,个别企业甚至提出“最好不要考核企业的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有的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这些倾向都是偏颇的,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必须加以纠正。

(二)加快完善考核体系,切实发挥业绩考核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

围绕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激励约束体系和信息管理体系。具体为完善“五个体系”,实现“五个结合”。

一是抓紧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把坚持完善基本指标与优化改进分类指标相结合。要牢牢把握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定位,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关键绩效指标,抓住出资人最关心、对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最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下功夫引导和促进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改善薄弱环节,加大科技投入,注重资源节约,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考核指标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把考核当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要进一步完善目标值的确定方法,确定的目标既要使企业能够达到,又要具有挑战性。要在坚持“同一行业、同一尺度”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对标工作,掌握并运用好国际、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这“两把尺子”,推动企业追求卓越,创造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内部的情况也很不一致,健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要从实际出发。

二是抓紧完善考核组织体系,把业绩考核与强化经营责任制相结合。要自上而下层层建立业绩考核的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制度,形成自上而下的“目标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激励层层链接”的组织体系,形成国资监管机构被监管企业下属企业基层岗位的责任链条,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层层传递好、落实好。

三是抓紧完善考核方法体系,把继承完善与借鉴创新相结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企业内部的情况也很不一致。继承完善考核方法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推行能够体现行业特点和战略方向的“精准”考核,尽可能把考核的共性要求和企业的个性特点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分类考核和分类指导的水平。要在保持考核办法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考核理念和方法,大胆探索和创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成功道路。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把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等绩效管理方法引入业绩考核体系,积极研究把上市公司市值纳入考核的方法,不断增强企业负责人的股东回报意识和资本成本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如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都比较注重利润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的考核,大都使用了两项基本指标,即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利润指标并非至善至美,也存在一些缺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资本经营的效率和价值创造。

四是抓紧完善考核激励约束体系,把业绩考核与奖惩任免相结合。重点在规范,关键在考核。要坚持年度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紧密挂钩,任期业绩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紧密挂钩,逐步建立起短期激励和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体系。对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业绩优秀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和贡献相称的薪酬和奖励;对超额完成个性化指标的企业负责人,给予单项特别奖励;对困难企业实现大幅减亏、扭亏为盈的企业负责人,给予特别奖励和重用。

五是抓紧完善考核信息管理体系,把业绩考核与动态监控相结合。要认真做好经济运行动态分析工作,抓紧建立健全财务信息、风险防范的监测体系,依法加强财务监督,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为提高考核质量和水平畅通信息渠道。要推动建立会计、审计、统计“三计”协调统一、有机衔接的出资人财务监管机制,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约束、事后整改的全过程监控。

(三)完善业绩考核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配套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工作的监督制度,维护考核工作的严肃性

一是要扎实做好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值的确定和报送工作。当前,国有企业要围绕“十一五”规划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年度目标,也是第二个任期考核期间。要求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三个三”的业绩考核工作体系,即在考核主体上建立决策、咨询、操作三层架构,在考核目标确定上抓好事前摸底、指标选择、目标值确定三个环节,在执行过程中坚持季度分析、情况通报和跟踪督导三项制度,把业绩考核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国有企业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深入分析本行业本企业面临的利好条件和不利因素,未雨绸缪,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地确定年度及任期考核目标,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报送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审核确认。

二是要切实加强业绩考核动态监控。搞好动态监控,对确保企业圆满完成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都至关重要。要把经济运行监测和业绩考核动态监控结合起来,注重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企业经营业绩责任书执行情况的跟踪,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指导、督促企业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和任期考核目标。

三是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工作。要深入总结推广业绩考核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边实践,边总结,深交流,广借鉴,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业绩考核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第二个任期考核时,紧密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完善目标确定机制、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与董事会评价办法和其他制度的配套衔接,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谈话制度,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实施精准考核,引导国有企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机制。

四是建立业绩考核工作的监督制度,维护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在加强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强约束和惩罚。对因重大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完不成考核目标的要降低薪酬收入,对不胜任岗位要求的要予以调整。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进一步树立业绩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首个任期考核(2004-2006年度共3年的任期考核)结束,严格经营业绩考核契约管理,维护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共有15位央企负责人任期考核不称职而被免职。

五是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业绩考核队伍,是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考核工作的重要保证。

六是出资人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有资产损失责任制度。在第二个任期考核周期中,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将与董事会的评价办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和其他制度相衔接,实施精准考核。

总之,建立健全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需要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业绩观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提高业绩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实践,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春波. 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评析.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02).

[2] 杜萍,王兰. 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的现实选择[J]. 求实,2004(S4).

[3] 余振昌. 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难点与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2005(03).

[4] 金波. 建立在EVA基础上的经理人激励制度探讨[J]. 特区经济,2004(11).

[5]孙克新,王晓艳. 薪酬规划中业绩衡量标准的评价[J]. 财会月刊,2004(24).

[6] 郝冰. 论完善国有大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制度[J]. 煤炭经济研究,2005(01).

年度业绩考核范文5

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

 

一、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制度的背景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思路,并将其明确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然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最终也导致了委托问题的产生。国有企业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那么,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即“大股东”定位的国资委应该如何正确的评价与考核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实现出资人财富的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了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而言,没有国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考核,也就无所谓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代表的国资委,必须通过考核国企负责人的经营业绩来掌握国有资产的收益和保值增值状况,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的业绩考核,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国有资产运营质量和效率。其目的是要把国有资产经营的责任落实到企业负责人,对国有出资企业实现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进行考核。

二、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委托理论

信息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整个社会经济关系归结为委托—关系。即在执行契约的过程中人获得某种私有信息企业管理论文,而委托人无法获得这些信息,导致人的行为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国有企业出资者并不直接支配资本的运用,而是委托专门的管理人员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决定其资本营运。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经营者的财务目标会偏离出资者的目标。为了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经营者激励机制,而激励机制的基础问题就是业绩评价。

(二)超产权理论

泰腾郎(1996)、马丁和帕克(1997)等学者,以竞争理论为基础提出超产权论(BeyondProperty-Right Argument)。超产权理论认为企业效益主要与市场结构有关,即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有显著提高;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私有化后的平均效益改善不明显。国有企业是一种适应适应市场经济制度的产权安排,效率的决定与产权形态、组织形式无关,只与信息的充分程度有关,而信息是否充分,不是由产权决定的,而是由竞争决定的。竞争可以让企业经营者的努力与努力程度更加充分公开,从而做到更有效的监督经营者。

因此,根据超产权理论的观点,只有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经营业绩评价,将其置于一个相互竞争的环境之中,做到透明考核,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使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努力成果和最终的考核结果相符,才能真正的将国有企业处于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如果没有竞争,高效率企业的负责人和低效率企业的负责人都不会被淘汰,最终只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停滞不前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无法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激励理论

哈罗德·孔茨认为,激励是指挥与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摘要把企业负责人的报酬和公司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企业管理论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降低委托成本,最大可能的为股东创造财富。

三、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的现状

2004年1月1日,国资委颁布实施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二号)国资委按照此《暂行办法》以出资人的身份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这一业绩考核制度体现了:明确了评价主体是国资委———它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角色;考核对象是企业负责人;确定了“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制度规范;考核内容为年度经营业绩与任期业绩相结合。其中,年度业绩核心指标为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任期业绩核心指标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等。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全面推行,结束了中央企业负责人“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历史,使业绩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规范化和良性发展的道路。部分地方国资委也建立了相似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从而扩大了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发那位,促进了地方国有企业的发展。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第17号令)。该办法中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中的基本指标都没有变化,分类指标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综合考虑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加值将被引入业绩考核。新的《暂行办法》更加突出发挥业绩考核在国有资产监管中的导向功能,注重把考核导向的重点放到提高目标管理水平、推动战略管理、引入价值创造理念、提升可持续发展等能力方面。2010年1月1日又颁布实施了新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第22号令)。年度经营业绩指标仍然包括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但基本指标有所变化,包括利润总额和经济增加值,正式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一项业绩考核的指标。分类指标由国资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特点,针对企业管理“短板”,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

四、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偏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

一般情况下,财务指标无法涵盖影响企业业绩的所以因素,尤其不能涵盖那些对企业业绩具有重要影响却又难以量化的因素。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企业会计信息发生严重异常的情况(如数据失真等)或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提高的情况下,如果只偏重财务指标,所得的结果必然有很大的片面性。此外,目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多以盈利能力指标为主企业管理论文,这会刺激管理者操纵盈利指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在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管理者有动机操纵分母,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券和回购股票等方式,大幅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财务指标过分依赖会计数据,容易引起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不实。而采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评价,可以从外部环境和非财务角度对财务指标评价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考核程序不够完善

考核指标确定后,如何科学地确定目标值是考核能否达到效果的关键环节。实际工作中,考核目标确定主要依据企业历史数据,进行环比,并没有真正与企业战略、年度预算相挂钩,更不用说向行业标准、国际标准靠拢。为确保完成业绩指标,企业存在“雪藏”部分业绩的可能性很大。此外,还缺乏严格的动态监管机制,对企业经营的具体过程缺少关注。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不是目的,而是出资人履行权利,落实资产经营责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考核不仅是对考核期经营情况算总账,更要加强日常的动态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企业经营业绩动态监控,对于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三)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化

各地国资委对其管辖地区的国有企业都采取了统一办法,统一考核的方式,但由于企业所处行业不同,规模不一,发展阶段千差万别企业管理论文,所有企业共同运用一个考核办法,按照统一的考核体系和标准进行业绩评价,很难做到合理科学的考核。处于不同环境的国有企业业绩其结果的差异可能来自于行业差异,而不是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差异。如果国资委不区别所辖企业在垄断性领城与充分竞争性领城的巨大不同,而以‘一刀切’的考核指标来奖惩,科学公正的目标肯定会打折扣。现有考核指标容易出现“鞭打快牛”的问题,各个企业行业、规模、现实条件、市场环境和业务起点等都不一样,但面临的基本考核指标都是一样的。实际考核的结果,往往出现效益好的企业因起点高而达到的绩效得分不高、起点低的企业绩效得分反而高的现象。

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的改进建议

(一)对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评价改进的必要性

效用是指对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满足的一个度量,可以解释一种经济行为是否带来了好处。国资委所辖的各个国有企业有其自身性质、所处行业以及竞争状态等的差异,同时目前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评价基本上都采用了统一的考评办法,缺乏差异化的评价,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有一些就职的偏向,导致一些没有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出现了人才缺乏的现象。因此,国资委只有对当前的业绩评价体系做进一步的改进,才能够让在不同国有企业中任职的负责人获得的效用在同一条无差异线上,使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获得相同的效用,以遏制有的国有企业人才缺乏的现象,促进国有企业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改进的建议

1、重视对非财务指标的运用

非财务指标可以弥补财务效绩评价导致的短期行为,有利于实现企业长远利益最大化。非财务指标的设定考虑了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等与企业战略密切相关的因素。同时,非财务指标受会计政策的干扰较少,也能够更加顺应现代经营环境的需要。非财务指标的外延比较宽,但大致可分为客户、员工、市场、内部业务流程、创新、社会责任等方面。在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业绩评价时可以引入一些诸如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技术创新、社会生态环保等的指标,将其与财务指标相结合,才能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给出综合全面、科学严谨的评价,克服国有企业短期行为。

2、完善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考核程序

国资委应对国有企业负责人报送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严格把关,了解是否存在低报目标值的现象。国资委在核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同行业、相同尺度”的原则企业管理论文,结合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周期、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等,对其目标建议值进行严格审核。此外,应加强对考核具体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建立相应的动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激励被考核者超额完成目标。

3、促进考核体系的科学化

了解各个行业以及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进行业绩评价的前提,国资委在制定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引入差异化业绩评价的策略。在制定具体的考核方式时应当考虑被考核企业的特点、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等因素,并结合行业的差异,建立能够满足不同需求主体、体现行业差异的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应明确规定每种具体权重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情况,并要求评价者在公布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时,充分披露所采用的权重体系。

4、构建基于EVA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求建立一种符合资本效率有效发挥的新型激励机制。即要在保证所有者财富增加的前提下,将价值创造的部分奖励于经营者。EVA是经济增加值的英文缩写。它是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它可以全面地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反应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是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关键驱动因素。目前新出台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已在年底考核的基本指标中引进了EVA指标,使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一步的客观化、合理化。各地国资委也应根据当地的情况积极的引入EVA指标,在对其经营业绩做客观、公平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王化成.企业业绩评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毛程连.国有企业的性质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Z].2009,(12).

【4】徐敏.出资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7.

年度业绩考核范文6

 

T国有公司总部全员业绩考核体系建立探索

李燕

(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22)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深入改革,现代企业全员绩效考核的实施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大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绩效考评体系,许多时候流于形式。本文以T国有公司为例,对现行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业绩考核 体系

 

一、T国有公司总部全员业绩考核体系的现状

T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投资集团,随着近年来公司效益的好转,新进员工陆续增加,在年初进行新一轮的三项制度改革,对整个集团总部人员的岗位进行了重新调整,总部员工换血率达到50%以上,原有的业绩考核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改革后的实际工作需要。主要体现在:对考核目的认识不清,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平均化严重;考核结果应用仅在于评优评先,与薪酬激励挂钩不足;缺乏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沟通和反馈,对工作业绩改进不足;考核周期过长,不利于及时反映考核情况等等。

二、推进全员业绩考核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通过调研和征求多方意见,T国有公司决定推进集团总部全员业绩考核改革,实现将绩效薪酬工作与岗位目标计划管理制度、激励分配机制结合起来,使集团总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体职工的不懈努力下得到持续提高。 

1.通过计划逐级分解和考核,促进集团公司经营计划和工作计划的实现。

2.通过考核合理计酬,提高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绩效考核促进上下级沟通和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

4.通过考核规范工作流程,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

5.通过评价职工的任务绩效、能力和态度,帮助职工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全员业绩考核体系的构建

(一)考核类型、考核周期、考核对象、考核维度

根据考核对象性质的不同,考核类型分为:部门考核和个人考核。部门考核是对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进行的考核;个人考核是对集团公司除集团公司领导以外的全部职工进行的考核。

考核周期包括季度、半年度、年度绩效考核。其中,第四季度、下半年度考核结合年度考核同时进行。

季度考核的考核对象为全体普通职工,半年度考核的对象为部门副总经理,季度考核和半年度考核的考核维度都为100%的任务绩效。年度考核的对象为部门总经理及以下集团公司总部全体职工。

考核内容包括绩效、态度和能力三个维度。部门中层任务绩效占60%,能力绩效、周边绩效、态度绩效、管理绩效各占10%;部门员工任务绩效占60%,能力绩效、态度绩效各占15%,周边绩效占10%。

(二)考核指标的选择及确定

考核分为关键业绩指标(KPI)的选择和工作计划完成效果评价指标(GS)。关键业绩指标(KPI)是指可量化的影响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衡量考核对象主要工作完成情况的指标。工作计划完成效果评价指标(GS)主要用来衡量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对长期性、辅、难以量化的关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

以下列举集团总部薪酬管理岗员工的季度考核指标:KPI指标:KPI1,下发集团公司所属企业负责人2012年基薪标准的通知;KPI2,协助财务管理部完成集团财务决算专项说明中的工效挂钩和企业负责人薪酬专项说明;KPI3,完成集团公司薪酬管理总结;KPI4,归档备案所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GS指标:GS1,按照人事管理制度将档案及时归档,管理有序;GS2,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测算集团本部年金方案等;

(三)考核人的评分权重

部门总经理考核人类别及权重:分管领导占60%,各部门中层占30%,普通员工占10%;部门副总经理考核人类别及权重:部门正职占60%,各部门中层占30%,普通员工占10%;

普通职工考核人类别及权重:部门正职占20%,部门副职占70%,普通员工占10%;

(四)考核应用

部门总经理(主任)年度考核结果为年度一次性考核得分。部门副总经理评分取上半年和下半年得分平均值。普通职工评分取四个季度得分的平均值。

1.考核等级的评定共分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等级。各等级人数占部门总人数比例为: 优秀0-20%,称职80-100%,不称职0-10%。

2.根据个人季度、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得分计算相应的个人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绩效薪酬,其中年度绩效薪酬的分配按各部门根据考核评分结果自主确定的个人绩效薪酬分配系数与考核得分两项进行。绩效薪酬分配系数最低为0.85,最高为1.15。

绩效薪酬的具体分配公式如下:

季度、半年度:

个人绩效薪酬=个人得分系数×季度、半年度个人绩效薪酬基数

个人得分系数=个人考核得分÷100

年度:

个人绩效薪酬=个人得分系数×年度个人绩效薪酬基数÷100

个人得分系数=个人考核得分÷100

对季度、半年度、年度应分配绩效薪酬余额按部门职位层级进行统筹分配。

3.依据考核结果的不同,集团公司做出不同的奖惩决定。各部门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的人员作为当年集团公司总部先进工作者的推荐人选,并优先列为深造培训的对象。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为“优秀”的职工,岗位工资上调一级,年度考核一年为“不称职”的职工,岗位工资下调一级,取消年度奖金分配的资格。

(五)申诉及处理

考核对象如对考核结果持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人力资源部提交申诉书,人力资源部接到申诉后,应做出是否受理的答复,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告知申诉人。

四、实施要点及注意的问题

T国有企业总部通过以现代绩效考核理念为指导,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施要点及注意问题如下:

(一)明确考核目的,推进真正意义的全员考核

在员工考核过程中,要改变业绩考核只关人力资源部门的认识,人力资源部门只是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才是绩效管理的主角,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绩效管理的对象(被考核者),又是其下属绩效管理的责任人(考核者)。从考核指标的设定、考核评定、考核结果应用、考核结果反馈等等,都需要全员自上而下的参与进来,只有这样,业绩考核的过程和结果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信任。

(二)考核指标设置要少而精,并动态变化和调整

在考核指标设置过程中,要明确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公司目标、部门目标分解到个人目标,根据时间变化确定考核周期内的关键性业绩指标和共性指标,通常以3-5个指标为宜,而且这3-5个指标要能够反应考评对象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以确保能够跟上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考核结果要与真正做到正负激励挂钩

考核结果的应用是业绩考核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人情味较浓,出于各种原因没有能够真正的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正负激励挂钩。避免这种现象,在绩效考核工作中一视同仁,采取强制分步法,民主测评确定优秀等级,避免出现大锅饭的现象,才能发挥出绩效考核的真正作用。

(四)加强绩效反馈和沟通,促进业绩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