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等级划分规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等级划分规则范文1
设计者的认识误区:
考评体系的设计导向就是
只看“评分”,不看“绩效”
有这样一家公司,对员工采用了“关键任务”考评方法,在考核表中详细规定了考核项目名称、行动计划以及输出结果,还设定了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结果描述(如时间、质量等),指标的绩效得分由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评分后按照6:4的比例综合计算得出,上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评分。
乍一看,这个考核方法好像设计得很不错,然而,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例如某项关键任务,指标的满分(标准分)设定为20分,在实际考核评分的时候,领导可能会给这项任务评20分,也可能评18分,不同的领导也会有不同的评分。那么问题就来了:20分或18分,是表示这项工作完成得优秀,领导比较满意吗?17分或10分,是表示这项工作完成得一般、合格、还是良好呢?显然,从分数上,员工无法确认自己的这项工作到底完成到了什么程度,也无法获悉领导对这项工作任务的目标和期望,更无法知道领导对这项工作的完成结果是否满意。最后,员工只能通过领导的评分猜测领导的满意度,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中将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绩效的评分或者说是领导评分高低的偏好上,失去了对任务本身过程、结果及改进的关注。以至于有些员工在面对18分而不是19分的评分时,琢磨着:这一分的差异是不是代表我这项工作完成得还不够好?久而久之,员工自然就会认为绩效考核就是考核自己与领导的关系――与领导关系好考核分数自然就高,关系不好分数自然就低。因此,出现“绩效考核就是一种形式主义”和“绩效考核就是上级用来扣罚员工工资的工具”等误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其实就是很多公司的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者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的一大误区――绩效考评体系设计者所设计的考评体系的导向是考核“评分”,而不是为了提升“绩效”,即忽视了绩效评分规划和绩效评价等级的设计,从而给管理者/考评者传递了一种错误的考评导向。
考评者的认识误区:
考核评分就是管理员工的“指挥棒”
某公司对员工采用了“行为态度”考评方法,设定了详细的行为态度考核指标,明确了每项指标的定义和评分标准,并在考评时结合员工的日常关键事件/行为记录材料进行评分。然而,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领导往往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或者综合比较部门所有人员的表现后,再将某一个人的所有指标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评分,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行为态度指标逐一考评,从而导致“员工自认为表现好的行为指标而领导评分却很低,员工自认为表现不好的行为指标而领导的评分却还不错”等情况出现。结果,员工对这种考评方法和领导的主观评价结果非常不满意,同
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这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为绩效管理的考评者缺乏“公平、公正、客观”的绩效意识和考评态度,认为绩效考评就是管理员工的“指挥棒”,怎么给下属员工评分由自己说了算,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色彩,违反了绩效管理的原则和制度规定。
问题解决之道:体系需要
科学的设计,考评需要正确的态度
按照指标的性质来分,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的绩效得分,可以通过采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统计核算出指标的实际值,然后对照目标值和指标得分的计分规则综合计算得出。只要绩效指标的目标值和计分规则设定合理,绩效数据真实有效,那么通过计分规则计算出来的绩效得分就可以合理地确定该指标的绩效结果/等级。所以定量指标的考评结果比较客观。
定性指标的考核评价是由领导个人进行主观评价,而不同的领导各有各的评价标准和喜好,所以往往带着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对于定性指标的考评方式,不仅要科学地设计出“以绩效而非分数为导向”的考评方法,还需要考评者具备正确的绩效意识和考评态度。
一方面,在设计定性指标的考评方法时,首先要对考评指标进行界定和描述,明确定义绩效指标的具体内容。其次,界定绩效指标的目标结果以及绩效评分的标准和规则,如采用“等级描述法”对每个定性指标的工作标准分别进行分级描述,并确定各等级的绩效标准和评分规则,此方法要求事先对每一个定性指标的目标结果和评价标准进行详细描述,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还有一种“标准等级择一法”操作比较简单,即对定性指标的绩效结果划分统一的绩效评价等级,并详细定义每一个绩效评价等级标准,然后将其对应一个相应的绩效分数或分数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员工可以通过领导评出的指标评价等级或者评分所对应的指标评价等级,获悉该项指标的目标完成程度以及上级领导对该项指标绩效的满意程度,从而促使员工个人精力和注意力专注于工作绩效本身的改进和提升上。
需要注意的是,指标绩效评价等级的数量和分数标准,应当与员工最终绩效等级的数量和分数标准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考评出来的绩效结果与员工的实际绩效出现偏差。最后,对所有管理者/考评者制定统一的考评管理规定,要求管理者/考评者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和采集员工的日常行为表现和关键事件,考评时必须以这些材料为评分依据,并严格对照指标的定义和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分,同时对不按规定考评的管理者/考评者采取相应的监察和处罚措施。
等级划分规则范文2
关键词 复杂性;学业评价;CAS学业评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6-0019-04
An Evaluation of Design and Practice based on CAS Theory//Ouyang Ming, Zhao Tingting, Bai Xiaohui
Abstract For a complex academic evaluation, only to use the traditional standardized test is not enough. The problem of complexity with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plexity science to solve more suitable. The author attempts from the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 theory explore design an evaluation, and try to have them used in the practice of academic assessment.
Key words complexity; Academic evaluation; CAS academic evaluatio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uthor’s addres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China 650091
1 学业评价的发展现状
学业成就评价从20世纪初的教育测量运动开始到现在近百年里基本经历了较为清晰的4个阶段,即:教育测量、以目标为本的教育评价阶段、目标参照的教育评价阶段和人本化的教育评价阶段。从整体上看,学业成就评价的发展从一个简单的数量化测验开始,经过教学目标为中心的阶段,从单一数量化测量的漩涡中走出来并逐渐转向较为全面意义上的评价。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学业评价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总的来说,其指导思想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评价方式仍然以传统的学业评价为主,以考试成绩代表学业成就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存在“评价内容单一、评价主体单一、追求合作而忽视竞争”等弊端。因此,重新寻求一种注重学生学业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业评价机制迫在眉睫。
2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学业评价提供一种 新的视角
传统学业评价具有标准化程序,为了便于预测和控制。传统学业评价利用大样本寻求统计的通则,排除个别的教学状况和现象。然而学生所具有的活性、主动性以及评价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评价的过程是充满灵动和不确定性的过程,整个评价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和控制的。由此可见,以简单、线性思维来审视学业评价问题的传统学业评价,面对复杂的教育评价问题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需要找到另外一种新的思维方法来重新审视学业评价问题,以便更好地实现学业评价的功能――这就是复杂性思维方式。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逐渐在自然科学领域认识到简单思维的局限性,于是复杂性思维开始兴起。其中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是复杂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引领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复杂问题,为学业评价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1-3]。本文在CAS理论视野下从学业评价自身的复杂性出发,以全新的视角审视现状,认识人及整个评价系统的复杂性,设计学生学业评价。
3 CAS视角下的学业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3.1 CAS学业评价简介[4-6]
从CAS理论的视角来看,学业评价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它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主体的适应性、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系统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注重竞争机制。具体来说,CAS学业评价系统具有3个方面的复杂适应性特性:1)学业评价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智能主体;2)考察学业评价系统时需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3)学业评价系统注重合作与竞争机制。
3.2 CAS学业评价的设计
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涉及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任务的设计、评分规则的构建、评价活动的开展、评价结果的达成和反思等问题。其基本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1)制定评价标准。CAS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具体表现的评价,所以,首先涉及的必然是评价的内容,诸如教学或学习目标。只有确定了评价内容,评价才可以顺利进行。其次是评价标准,明确而清楚地界定学生行为的评价标准对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两方面中评价内容通过讨论比较容易实现,而评价标准涉及多方面因素。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注意4个方面:①评价标准应该是简练、明确、向学生公开并适于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②评价标准应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提出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尽量防止出现重知识、轻能力,忽视道德培养的现象;③制定的评价标准应该符合客观灵活的特性;④评价标准的数量不宜过多,一般10项以内为宜。
根据CAS理论的认识论特点,知识是客观的,同时也是生成的、涌现的,而不是静止的、离散的。所以,CAS学业评价制定的应该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参照。
2)设计评价任务。CAS学业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周围环境的适应度。所以评价任务的设计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才能体现学业评价系统的开放性。另外,在CAS学业评价中比较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竞争协作能力。因此,设计评价任务要注意:①选择合适的任务形式,通常可以用项目调查、模拟表演、科学实验、作品创作等;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出既有意义又能联系教学目标和接近现实生活的任务;③教师要用清晰明了的语言表达评价任务,向学生介绍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最后教师将任务评价标准告诉学生,以便学生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
3)建构评分规则。评分规则是在对学生的行为或表现进行评价时,制定的用以凭借的有等级差异或带有权值的标准和说明。通过评分规则得到的分数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其他学生的情况,进而更客观地自评或他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更好地适应任务和周围环境。评分规则有整体评分规则和分项评分规则,这两种评分规则各有其优缺点和它们适用的范围。对于某一任务而言,两者可以同时使用以增强评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使用者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使用。一般来说,制定评分规则应遵循5点准则:①根据评价标准制定出评价要素,并对其进行客观的描述;②根据所选的评价标准确定各要素的等级,一般来说,3~6个水平层次的划分比较易于操作;③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等级水平,并赋予每个水平以一定的分值,并将分值与相应的等级水平对应起来;④向学生展示有代表性的样例作品,让学生根据评价规则对提供的样例进行评价;⑤根据学生和教师讨论的结果,不断改进评价规则。
4)组织评价活动。CAS理论认为,系统成员被看做具有目的性与主动性的“活的”主体,这种主体间、主体与环境间进行的反复相互作用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因。因此,在学业评价系统中,学生组织过程要依照CAS理论中主体之间合作和竞争两种联系机制,让学生、小组之间在既合作又竞争的情景下完成评价任务,使得学生在自身能力、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其所在团队系统也得到进化。由此说,评价活动的组织过程体现了CAS理论“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的核心思想。
5)达成评价结果。在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将获得的评价信息告知学生,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成评价结果。在讨论评价结果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地进行评价,要支持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6)反思评价结果。学业评价系统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本身的优化是一个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所以,得出评价结果并不代表评价活动的终结,而是要不断循环,不断完善。教师要能够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和有待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得失,明确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确立以后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实现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当从评价结果中认识到教学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在反思评价结果的同时,师生可以根据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评分标准和评分规则进行修改,不断完善,以便下一次评价活动更有效地进行。只有评价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才能越来越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求。
3.3 CAS学业评价的适用范畴
与任何评价方式一样,基于CAS的学业评价也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适用范畴,它解决不了学业评价中的所有问题,如同学业评价解决不了所有的课程与教学问题一样。笔者认为,基于CAS的学业评价主要适用于形成性评价方面,旨在加深认识,从而改进工作和学习;如果将其用在判定学生等级、升学考试等方面,CAS理论的学业评价的优势可能就会变成弱点。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力图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限制条件选取适合的评价方式。
3.4 CAS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基于CAS理论的学业评价不应是一种纯粹理论上的建构,而应是实际的、具体的评价的应用。因此,本文选取云南大学07级A班的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以期通过观察与评析评价过程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1)实践背景。A班是一个由财务会计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市场营销教育专业组成的专业综合班,共有129名学生,男女生人数比例均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较好,每节课到课率保持在80%以上,学习气氛较浓厚。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今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能力,而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其实质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寻求方案和决策过程。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还不为人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要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所以要让学生掌握教学设计技能,不仅要知晓相关的教学原理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运用相关的教学规律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水平,必须要对症下药,了解学生教学设计水平现状。而传统、静态的考试无法实事求是地考查学生教学设计的水平。根据教学设计根植于实践的特性,以及在学业评价系统中主体之间存在的两种相互关系――合作和竞争,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上尝试CAS理论的学业评价,想通过关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的实践过程,发现学生教学设计和其他能力方面的不足,并以此来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和提高相关素质。
2)实践过程。
①CAS学业评价的导入。首先,在正式实施CAS学业评价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教学设计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走出以往传统学业评价的应试阴影,改变学生的学习目的,使其了解学习教学设计不仅需要知道相关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利用相关理论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技能,掌握教学设计技能是提高以后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次,让学生了解CAS学业评价的目的:用相对客观公正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教学设计技能水平;及时反映教学设计学习和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提供确实的依据,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方向性和具体性指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并且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力。
②CAS学业评价过程的规划:精心编写CAS理论的学业评价实施活动表,将实施评价的具体安排和师生活动及相关说明罗列出来,打印后发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在评价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③实施CAS学业评价的步骤。
a.告知评价标准。Grant Wiggins曾说过: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在重要的任务上表现得很好的话,那么一个你既不知道任务也不知道判断标准的评价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是非常愚蠢的[7]。因此,在实际开始进行评价活动时,必须先对评价活动进行解释,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评价的要求。评价标准:了解教学设计的一般操作模式和方法;能运用合适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绩效,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b.告知学生评价任务。首先,选择“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计算机的教育应用”一章做教学设计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计算机的教育应用概述、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其次,根据以上设计,制作完成一个与之配套的多媒体课件(PPT)。再次,作品提交要求:教学案例设计要符合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论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求满足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经济性;说明素材来源;考试作品提交的形式包括文字(电子版)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
c.告知评分规则。根据作品的形式和评价过程所涉及的内容设计3个方面的评分规则:教学设计案例评分规则;多媒体课件评分规则;演讲评分规则。
d.开展评价活动。按照实施计划开展CAS理论的学业评价,但并不是严格遵守计划,可根据评价过程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实施步骤。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现,及时搜集相关评价信息并做记录,根据评价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e.达成评价结果。教师搜集评价过程所涉及的所有评价信息,将其整合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包括各小组的分数和各小组成员的分数),并将评价结果告知全班学生。
f.指导学生反思评价结果。将每个学生的评价信息(自评、互评、教师的评价)汇总,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评价信息中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整理评价信息,作为完善下次评价的借鉴。
3)实践结论。通过对实践过程的反思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出CAS理论的学业评价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问题:①CAS学业评价占用了比较大量的时间,使学生难以兼顾各个学科的考试和复习,而由于教学时间较紧,会导致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计划;②由于学生数量较多,所以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不够充分;③由于学生平时缺少相关的评价经验,还没有从心理上摆脱传统考试方式,使得他们对新的考试方式一时难以适应,一般不能在第一次评级活动中有很好的表现;④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力有待提高,否则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评价结果不公平现象;⑤在实施CAS学业评价以前教师要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上加大力度;⑥由于评价过程设计与实施比较繁琐,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技能与组织能力都要求较高。
4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从CAS学业评价出发,设计基于CAS理论的学生学业评价并将其付诸实践,探索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界定该评价的适用范畴。鉴于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本实验研究只是对大学三年级现代教育技术学科CAS评价的一次尝试,其所作的结论效度只局限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对于是否可以推断CAS评价在其他年级以及其他学科的应用情况,还有待验证,本研究只提供参考。为了提高CAS评价的说服力和实用性,还需结合更多的实际操作。
参考文献
[1]吴兰平.教育系统及教育评价的复杂性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2]吴兰平,靳云全.复杂科学原理与教育评价[J].交通高教研究,2003(3):11-12.
[3]朱建业,史敦杰,王丽娜.复杂科学视野中的军校教育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3):66-68.
[4]欧阳明,白晓晖,高山,等.CAS理论在创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S1):148-151.
[5]陈禹.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及其应用:由来、内容与启示[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9(4):35-39.
等级划分规则范文3
[关键词] 客户分类 RFM SOM神经网络 粗糙集 规则提取
客户价值分类是企业制定有效营销策略的基础。企业根据客户价值大小分配有限的营销资源,实施相应的客户保持策略,提升客户忠诚度,从而实现营销效益最大化。RFM模型是Hughes于1994年提出的,它依据三个简单的属性表示客户的价值,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分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客户以往的购买行为来判断客户对企业的价值,通过三个客户行为指标,即最近购买时间R(Recency)、购买频率F(Frequency)和购买总金额M(Monetary Value)来预测客户对企业促销活动响应的可能性,或确定客户的价值。本文利用衡量客户价值的RFM模型,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获得客户价值判断表的基础上,利用粗糙集理论提取客户价值判断规则。
一、利用SOM确定客户价值
1.SOM网络确定客户价值的原理
SOM网络竞争层的神经元是被组织成二维网格的信息映射单元,能实现样本数据的无监督聚类,在训练过程中反复地学习输入的模式向量,对于每个输入模式X=[x1,x2,…,xn]T,获胜神经元 j*及其领域内的神经元的权值都不同程度地被修改,使其在距离上趋近于该输入模式。训练结束后,竞争层的每个神经元的权值各自代表一类模式,从聚类的观点看,样本集就被分成了M类,每一类样本在一定的距离测度上趋于最小。
基于上述原理,以竞争层每个神经元的权值代表一类模式,根据客户价值的划分可确定模式的个数k。由于每个竞争层神经元权值代表了一种客户价值,由权值向量与原点的距离代表价值的大小,并据此确定所有客户的价值。
2.确定客户价值的算法
设客户价值数据集有m个样本,每个样本由R-F-M三个属性表示,即样本集为(s1,s2,…sm)。用SOM神经网络算法将所有样本数据分成k类,并确定每类对应的价值大小,从而实现所有客户的忠诚度。基于SOM网络算法的客户价值分类的过程可描述如下:
(1)根据SOM网络算法对客户价值数据进行聚类,得到k个竞争层神经元权值向量ci(i=1,2,…k)。
(2)分别计算竞争层神经元权值向量与原点的距离di(i=i=1,2,…k),存入向量D中,并根据di的大小顺序关系建立一个k维索引向量p,其元素pi等于即di在D中大小顺序号。
(3)确定客户的价值。利用训练好的SOM网络计算客户所属类别,即得到与其最近的权值向量ci,再用i去检索向量P,则向量P的第i个元素pi的值就是该客户的价值。
(4)对每个客户重复步骤(3),得到所有客户样本数据的价值,即客户忠诚度。
二、基于粗糙集的规则提取
1.粗糙集的基本概念
粗糙集(Rough Set)理论是由波兰数学家Z.Pawlak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处理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新型数学工具,它的主要思想是利用已知的知识库,将不精确或不确定的知识用已知的知识库中的知识来(近似)刻画。该理论与其他处理不确定和不精确问题理论的最显著的区别是它无需提供问题所需处理的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所以对问题的不确定性的描述或处理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
2.基于粗糙集的规则提取
根据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可以得出下列规则提取算法:
(1)求条件属性集相对于决策属性的属性核。
(2)根据属性核删除冗余属性,求条件属性集的最小简化,并删除重复实例。
(3)对于每个实例求其属性值的值核。
(4)对于每个实例删除多余的属性值,求取其最小值简化。
(5)删除简化信息表中的重复实例,总结出分类规则。
三、应用实例
为了对客户分类规则提取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对SQL Server 2000示例数据库Foodmart中1998年1月~6月共计18172条销售记录进行实例研究。
1.客户数据预处理
以客户为单位,提取其所有购买日期的最近日期(Recency),汇总其购买频度(Frequency)和购买总金额(Money)共三个属性,得到了6291个客户的汇总数据。将客户R-F-M属性分别量化成五个等级1、2、3、4和5,分别对应客户的忠诚度很低、低、中、高、很高,其中1为最低等级(对应的忠诚度最低),5为最高(对应忠诚度最高)。量化规则如表1所示,根据该忠诚度量化规则,对每个客户R-F-M属性进行量化,部分量化结果如表2所示。
2.SOM网络分类客户价值
将6291个客户聚成五类,分别对应不同的忠诚度。根据客户数据的特点,设定SOM网络的竞争层神经元个数为5,训练步数为3,客户忠诚度如表4所示。
3.客户分类规则提取
通过对客户R-F-M属性的量化,并用SOM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聚类,确定了每个客户的忠诚度,如表3所示,表中每个记录可视为判断客户忠诚度的一条规则。由于每个条件属性RFM都只有5个级别,因此理论上最多只有125个规则。属性R、F、M是条件属性,作为算法的输入,忠诚度Royal是决策属性,作为算法的输出。通过上述基于粗糙集的规则提取算法可以得到42条规则,部分规则如表4所示。
其中,“*”表示对应的属性对该条规则不重要。对该数量化表示的规则进行转化,得到最终简化了的规则,部分规则如表5所示。
4.结果分析
利用简化后的42条规则对6291个客户分别进行忠诚度验证,其中,正确判断的有6068个客户,正确率为96.46%。针对同样的数据集,利用BP神经网络,则只可获得90.65%的正确率,利用决策树可以获得91.34%的正确率。在计算速度方面,本方法大大高于BP神经网络。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在精度和速度上都是可行的。本文利用RFM模型作为客户分类的依据,采用SOM神经网络完成客户的细分,确定客户的忠诚度,得到了客户价值的判断规则,利用粗糙集实现了规则的简化和提取,为快速判定客户价值或忠诚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HUGHES A. M. Strategic database marketing[M].Chicago:Probus Publishing Company.1994
等级划分规则范文4
关键词:风险评估;信息安全;评估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1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tudyChen Liandong1,Lv Chunmei2
(1.Hebe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Shijiazhuang050000,China;2.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071003,China)
Abstract:The scientific risk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to the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the paper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has been introduced,and the variety of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Keywords:Risk assessment;Information security;Assessment technique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病毒破坏、电脑黑客等信息窃取和破坏事件越来越多,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进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依据,信息系统进行科学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发现系统存在问题,对于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一、信息安全技术风险管理
信息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抵御各种威胁的侵害,确保业务保密性和连续性,使系统遭受风险最小化[1]。信息系统安全包括安全管理技术、风险评估、策略标准以及实施控制等多方面的内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是信息系统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包括建立、实施、操作、监测、复查、维护和改进信息安全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涉及策略准则、计划目标、人员责任、过程和方法等诸多因素[1]。ISO27001是英国标准协会的关于建立和维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ISO27001要求建立ISMS框架过程为:确定管理体系范围,制定安全策略,明确管理责任,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信息安全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2]。当信息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则可以循环实施、维护和持续改进ISMS,保持体系运作的有效性。
二、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风险评估能够检测系统面临的威胁、潜在的安全漏洞和脆弱性,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和整改措施,保障系统安全。完整的风险评估过程包括:前期调研,了解需求;制定项目计划,明确范围,确定各项评估指标体系,成立评估小组;识别并评估信息资产;估算威胁发生的可能性;识别脆弱点及其严重成度;进行风险描述,计算风险值,划分风险等级,得出评估分析报告;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进行风险处理。
风险计算描述如下:Risk=R(A,T,V)
其中R是安全评估风险函数,A是资产,T是威胁,V是脆弱性。由此公式可以计算风险值,估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以及风险对系统的破坏程度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下面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险评估,得到划分如下。
(一)基于技术评估和基于整体评估
基于技术评估是指对信息系统现有的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包括信息安全人员技术水平、网络防护技术、信息系统抗攻击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基于整体评估是从信息系统整体分析,确定信息系统所属等级,参照等级保护划分规则,在对系统定级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
(二)基于知识分析和基于模型分析
基于知识分析的风险评估方法是依靠评估者经验进行,采用获取专家评估经验,对评估指标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信息系统安全。基于模型分析的评估方法采用建模的方法,分析系统内部以及和外部交互时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从而完成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分析。
(三)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估
定性评估是指对评估对象各个因素进行相应价值的判断。需要评估者对评估对象进行定性描述,如只关注威胁事件带来的损失,忽略了威胁发生的概率,因此得出的评估结果主观性强,具有数量化水平低等特点。定量评估主要分析资产的价值,威胁发生概率和脆弱点存在的可能性,用量化的数据进行表示,但是量化数据具有不精确特点。综合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通常是先进行总体性质的确定,然后进行定量分析,在量化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
三、典型评估方法比较
下面列出几种典型风险评估方法,有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趋于定性分析,BP神经网络、风险评审技术方法趋于定量分析,还有一些综合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3]。
(一)故障树分析: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危险的各种初始因素进行分析,画出故障树,计算整体风险发生概率。特点是简明形象,逻辑关系复杂,适用于找出各种实效事件之间的关系。
(二)事件树分析:是一种逻辑演绎法,它在给定的一个初因事件的前提下分析此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事件序列的结果,可用于找出一种实效引起的后果或各种不同的后果,提高业务影响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具有自学习能力,能够实现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缺点是风险因素的权值确定较难,优点是有自学能力,问题抽象化,适用于事故预测和方案择优。
(四)风险评审技术方法: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研制时间、费用及性能分布,针对不同条件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预测,需多次访问,数据准确性要求高。
(五)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首先将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按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若干层次,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特点是减少了主观因素中的影响,需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适用于为决策者提供定量形式的决策依据。
四、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分析风险评估的流程,对风险评估方法整体从不同角度的进行划分,其中对几种典型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风险评估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相信以后还会出现新的,更加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宋晓莉,王劲松.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12:67-68
等级划分规则范文5
关键词:苦参;规格;质量;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151-03
Research Progress on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Sophora flavescens Ait.
Guo Weina et al.
(Bozhou Vocational Techical College,Bozhou 236800,China)
Abstract:Radix Sophora flavescentis,used commonl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had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commercial specification of Sophora flavescens in Bozhou medicine market,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market specifications were broadly divided into 5 kinds,some of which we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Pharmacopoeia.Based on this,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s were summarized by document retrieval,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class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Radix Sophorae flavescens.
Key words:Sophora flavescens;Specification;Root;Matrine
中药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药用历史悠久,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1]。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中药苦参来源于豆科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的干燥根[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具有燥湿、杀虫、利尿、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2-4]。在医药、卫生、保健用品及农业领域均有应用。目前关于苦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领域,旨在评价药材和开发新药。而药材的商品规格作为市场流通的表现形式,鲜有报道,因此笔者对亳州药材市场的苦参商品规格进行了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查阅对苦参药材质量评价进行综述,以期为苦参商品规格制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1 苦参药材商品规格
1.1 苦参地下部分形态 苦参为多年生植物,草本或亚灌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张萍等人对北京市怀柔区的苦参进行实地调查,指出:苦参的地下系统包括根和根状茎,根状茎上生有芽及向地上生长的茎[5],这一特点与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类似。随后王军等人对我国多处苦参进行调查,包括河北灵寿、山东蒙阴和淄博、安徽大别山等地[6],结果有两种情况:分布于北方的地下部分具有根状茎,且根状茎占根系的较大部分,此类根系的根相对较细,直径为3~5cm;而地处安徽大别山的苦参则没有根状茎,此类根系的根比前者粗壮,直径可达9cm。由此可见,苦参的地下部分由根和根茎组成。
1.2 苦参商品规格
1.2.1 入药部位调查 由于苦参地下部分复杂,对其药用部位的表述存在争议,药典规定以根入药,长期以来,苦参的药用部位一直被认为是根。张萍等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搜集样品54件,经鉴定均为根和根茎入药[7]。笔者对亳州药材市场的苦参进行调查后认为:苦参的入药部位主要为根,只有少量根茎。其中根的直径差异较大,图1A所示为直径1cm以下的根,肉眼看不到明显的异常构造,图1B中苦参药材的中央均有凹凸不平的异常构造,且随着根的增粗,异常结构也越加明显,,研究报道:苦参根的异常结构是由于中央产生了异常形成层片段,进而形成异常维管束[6]。苦参药材的根茎与根相比,断面皮部极为狭窄,主要为木质部,中央可见白色泡沫状的髓部,髓部直径约占横断面直径的1/3,如图1C。
图1 苦参药用部位调查
1.2.2 商品规格等级 药材的商品规格与内在质量密切相关,而关于苦参商品规格分级标准的研究报道较少,调查显示:亳州药材市场的苦参以野生资源为主,主要来源于内蒙。商品规格按大小分等,大致有5种情况:直径3cm,枯朽部位较少(图2:D)直径>3cm,但枯朽部位较多(图2:E)。调查结果与药典描述存在以下差异:(1)药典规定苦参加工时除去根头和小支根,饮片直径为1~6.5cm,但市场药材直径可达9cm,直径小于1cm的根也同等入药,这些与药典规定不符的饮片规格是否为根头和小支根尚有待深入调查。(2)药典描述“苦参断面的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调查显示,苦参断面的异型维管束均为不规则散在。有研究报道:苦参断面呈同心性环列的结构是由于韧皮纤维束断续排列以及由维管形成层、口径较大的导管群、异常薄壁细胞环带干燥后形成[6],因此同心性环列的结构不属于异型维管束的范畴。(3)直径3cm以上的苦参饮片断面多存在枯朽现象,这一现象在药典中未见描述。(4)市场苦参存在少量根茎,与药典规定的药用部位不符。
图2 苦参商品规格调查
2016年出版的《安徽省中药饮片规格等级手册》[8],苦参有两种规格等级划分方式,规格一依据直径将苦参划分三个等级,一等品直径3~6.5cm,二等直径1.5~2.5cm,三等品1.0~1.5cm;规格二苦参分统货(过1mm孔眼的筛)、2毫筛(过2mm孔眼的筛)、4毫筛(过4mm孔眼的筛)、6毫筛(过6mm孔眼的筛)几种。
2 苦参药材质量评价
2.1 外观性状评价 《中药大辞典》载“苦参,春秋采收,以秋采者为佳…以整齐,色黄白,味苦者为佳”[9],《中华本草》载:“以条匀,断面黄白,味极苦者为佳”[10-11],《道地药材图典・三北卷》载“以根条均匀,不带根头及细根,外皮较细者为佳”[12],图2规格A根很细,规格D和E断面枯朽,因此质量较差。
2.2 基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的质量评价 生物碱作为苦参的主要药用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多种功效,其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由于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作为药材质量控制依据,也是目前苦参定量分析的主要成分[13]。药典规定: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总量不得少于1.2%[1]。研究报道:(1)苦参野生种与栽培种在外观性状和含量方面无显著差异,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并不能将二者区分[14],二者药学也无显著差异[15]。内蒙产苦参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高于河南和河北[16],与亳州药材市场产地一致;(2)秋季采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16],说明苦参的最佳采收季节为秋季,药典规定为春秋二季,但市场药材均为野生,具体采收时期难以确切调查;(3)苦参根中不同组织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17]:韧皮部>木质部>髓部>木栓层,此处髓部据文中描述为根中央的异常构造,结合商品规格,随着直径的增粗,异常结构比例增加,说明苦参药材质量并非越粗越好,同苦参的韧皮部和木质部比例也可作为评价苦参药材质量的性状依据;(4)苦参地下各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3年生>2年生>1年生[18-19],且3年生苦参才能达到药典规定标准,且3年生地下各部分含量为:二级侧根下部>二级侧根上部>一级侧根≈主根>地中茎>茎芽[18],此处地中茎应为根茎,一方面说明根的含量高于根茎,另一方面说明根的直径与两种生物碱含量呈负相关。
3 展望
苦参作为我国大宗药材,年交易量大,野生与家种资源均有流通,商品规格混乱,多种规格与药典规定不符,因此苦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亟待统一。苦参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华北、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但药材品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东北平原,太行山脉,秦巴山区既是苦参主产区,也是苦参的适宜种植区。在我国晋东南地区建有苦参GAP种植基地,建议在规范化栽培基础上立足产地、年限、不同部位、直径、不同组织比例等因素建立苦参商品规格标准,使苦参商品规格划分标准更加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
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是其产生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中药品质评价一般以化学成分为主要依据[19],而化学成分的积累和植物的内部构造密切相关。鉴于苦参的根系特征及亳州药材市场苦参商品规格现状,结合目前研究成果,建议开展基于“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评价苦参商品质量,建立多维度苦参药材质量评价系统,进而为推动科学规范种植、药材GAP制定、显微及理化鉴定、提高药材质量、客观评价药材品质及苦参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李丹,王平全,张楠森.苦参碱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草药,1996,27:308-311.
[3]RYU S Y,CHOI S U,K IM S K,et al Invitro antitum our activity of flavonoids from Sopho ra flavescens[J].Phytotherapy Research,1997,11:51-53.
[4]苗抗立,张建中,董颍.苦参化学成分及药理的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69-73.
[5]张萍,李九丹.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苦参药用部分的商榷[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1):1597-1598.
[6]王军,谢晓梅,彭华胜.苦参根中异常结构的发育及药用部位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720-1724.
[7]张萍,李九丹.商品苦参中根茎药用情况调查[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1):2093-2095.
[8]周建理.安徽省中药饮片规格等级手册[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
[9]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83.
[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4分册[S].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
[12]王强,徐国钧.道地药材图典・三北卷[M].福建:福建科W技术出版社,2003.
[13]蔡少青.中药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的对策[A]//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 “全国中药关键技术研讨会” 资料汇编,2003:44.
[14]姚丽,易红,高慧敏,等.野生与栽培苦参生物碱含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1):3968-3974.
[15]朱晶晶,夏伯侯,王金华,等.栽培苦参与野生苦参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96-99.
[16]刘羽.不同产地和不同季节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测定[J].山东化工,2016,45(11):72-73.
[17]陈静,孙飞,孟江,等.苦参不同组织部位的生物碱含量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2-25.
[18]陈静,王淑美,孟江,等.不同生长年限苦参不同部位的生物碱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7):80-84.
等级划分规则范文6
关键词:桥梁检测和评估;工作分解结构(WBS);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加固;鉴定
中图分类号:U44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7-0194-03
1引言
交通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公路桥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内外桥梁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但是,早期建设的桥梁,标准低和承载力不足,逐步阻碍交通畅通,成为公路交通“瓶颈”。据全国公路普查资料[1],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公路共有桥梁321612座,总长13376415延米,互通式立交桥2338座,总长444980延米。,我国公路共有13303座桥梁被定为危桥,总长度为466887延米。据测算,若将目前的13303座的危桥全部改造,需投入资金112亿元。为了确保大型桥梁结构的使用安全性,减少或避免国家财产、人民生命的重大损失,进行大型桥梁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评估评价和加固已经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2现有桥梁评估方法
桥梁评估是桥梁维修和加固的重要依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桥梁的评估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在
桥梁的评估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在桥梁的承载能力评估、结构损伤和构件疲劳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在实际的桥梁评估中,对中小桥梁与大型桥梁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在大型桥梁评估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桥上建立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对反映桥梁结构状态的特性参数进行部分或全面监测,然后以监测数据与人工检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大型桥梁的安全性做出科学的评价。中小桥梁由于数量多,分布广,目前不可能在每座桥上安装结构状态监测系统,只能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手段,对中小桥梁承载能力做出评价。关于承载能力方面,目前采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基于外观调查的方法、基于设计规范的验算评定方法、荷载试验法[2]、专家系统的方法[3]和基于结构可靠度理论[4]的方法。以状态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5]、工作分解结构评估[6] 、模糊综合评价[7]等等。针对大型桥梁状态评估的特点,以及评价技术的现状,可考虑同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结合吉首市光明大桥的实际情况,在WBS分解的基础上采取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来对吉首市光明大桥进行评估。将WBS方法用于桥梁的检测评估中并配以编码系统可使评估工作条理性、系统性更强,便于将检测的情况与评定录入信息系统。而将WBS方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相结合,则使桥梁评估既便捷又科学,提高了桥梁检测评估的可靠性,最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加固。
3WBS方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简介
3.1 WBS方法简介
WBS是把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范围、合同要求)按照系统原理和要求分解成互相独立、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项目单元,将它们作为项目的计划、实施、控制和信息传递等一系列项目管理工作对象,通过项目管理将所有的项目单元合并成为一个工作整体,以达到综合的计划和控制要求。
现从桥梁普检的角度,阐述一下WBS方法在桥梁评估中的应用。桥梁检测从按照部位检测的角度从总体上可分为上部结构检测、下部结构检测、附属结构检测。上部结构检测主要包含上部主要承重结构、上部次要承重结构、支座、桥面板的检测;下部结构检测主要分为桥台及基础、桥墩及基础、地基冲刷、翼墙耳墙及护坡等方面的检测;附属结构检测则包含桥面铺装、排水设施、人行道及护栏、伸缩缝、照明标志、调治构造物的检测。将某桥梁的检测作为项目目标层,依次划分分项层及子项单元层,并进行统一编码,以便录入计算机系统,便于信息化。其分解图式见图1。
3.2 桥梁检测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法
桥梁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评估,由于评定往往建立在评价者的知识水平、经验以及主观感觉上,掺杂着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有很多模糊的因素影响精确的评估。而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在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总的评价过程中设涉及到模糊因素或模糊概念的评价方式,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体系建立在模糊集合论基础上,同时其自身有严格的理论体系,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满足多因素、多级的评价要求,因此在WBS分解的基础上采取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来对桥梁进行评估将更为科学和客观。
对桥梁使用性能评估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病害或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现行规范的满足程度,具体定义为:A级,满足设计规范要求;B级,略低于设计规范要求,但不影响正常使用,一般可不作处理;C级,局部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已影响正常使用,应进行维修;D级,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但还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不致于立即发生危险,应采取维修、加固措施;E级,严重不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桥梁处于危险状态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必须立即采取安全措施。
用《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提出的结构损伤度DV,(DamageValue)的概念来度量结构或构件的损伤程度,其取值范围为0≤DV≤1.0。当损伤度为0时,表示结构或构件处于完全无损的状态;当损伤度为1时,表示结构或构件已处于完全损坏且不能承受荷载的状态。制定结构损伤度作为结构或构件的损伤程度度量可将结构损伤程度量化,例如将某一指标划分为“完好”、“良好”、“较好”、“一般”、“较差”、“极差”等,相应地赋0,1,2,3,4,5分值,具体评分规则见表2[3],部件损伤度标准化计算公式:dij=ERj/5。式中,ERj为评定标度。
选用的等级隶属函数如图2所示。
(1)
4吉首市光明大桥现状
吉首市光明大桥位于吉首市西环路石家冲路口至光明供销社路段,由吉首市建设委员会建设,由长沙铁道学院勘察设计研究院于1999年设计,由中国有色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于2001年施工建成。该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跨河桥,桥台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上部结构为混凝土箱梁,桥墩为混凝土桩柱式桥墩,桥长145m,桥宽18m,净宽14m。全桥共4跨,跨径3×40m+1×25m。光明大桥为城市公路桥,桥面设有双向两车道,两边各设有2.0m宽的人行道。
经检测发现,该桥使用近6年后,桥主体结构墩台基础未出现明显不均匀沉降变形,且未见箱梁跨中有明显挠曲变形;部分护栏出现不同程度开裂情况,两端桥台毛石挡墙存在水平裂缝,经分析,该裂缝出现的原因是挡墙长期受桥梁竖向及水平荷载作用而导致的。
5确定吉首光明大桥的技术状况等级
5.1子项单元损伤度的评定及项目损伤度的确定
根据检测情况,对各因素进行评价,吉首市光明大桥检测的具体评定见表2。
根据表2损伤情况,计算该桥损伤度DV见表3(各层次各项因素权重已在表中注明)。
5.2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
根据所得DV值,代入等级隶属函数中,按照最大隶属原则得出桥梁的相应的技术等级状态。
在本项目中,DV=0.3903,0.35
(0.3903-0.35)=0.403,取max(μB,μC)=μB,故评定该吉首市光明大桥的技术状况等级为B类。当整体技术状况评定为B、A类时,并不排除其中有评定标度ERj≥3的部件,仍有维修的要求。吉首市光明大桥经过检测评定后的处理对策见表3。
6吉首光明大桥的基本加固方案
根据光明大桥目前存在的主要的结构质量缺陷,对桥台毛石挡墙出现的裂缝采用结构胶灌浆封闭,然后进行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对桥台挡土墙采用加锚杆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图3为新增锚杆端头大样图[8](锚杆深度L待定)。
桥台毛石挡墙出现的裂缝采用结构胶灌浆封闭,然后进行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复合砂浆钢丝网加固的施工方法为:
(a)将混凝土板底面抹灰层凿除,必须凿至原混凝土面,对其砼表面进行整体打磨,对外露生锈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用压缩空气吹除尘粒,至充分干净,以保证新老结构结合良好;
(b)植销钉,待销钉固化后,配置钢丝网;
(c)用高压水将混凝土表面冲洗干净;
(d)在凿毛的新老结合面上刷素水泥砂浆二遍;
(e)抹高性能阻锈抗裂复合砂浆,砂浆强度比加固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抗裂阻锈配比:水泥为32.5级,中河砂,掺HPPC外加剂,占水泥用量的18~20%。
其中,植筋施工工艺如下:
要求:除注明外,钢筋植入深度为12~15d(条件许可时应选大值)。
顺序:定位-钻孔-注胶-植筋-固化
(1)定位:即按设计要求弹线,定出植筋位置;
(2)钻孔:在预定位置钻孔,孔径比所植钢筋大4-6mm;
(3)注胶:灌入结构胶,用专用灌胶枪灌注;
(4)植筋:将所需植筋旋转插入预定深度即可。所植钢筋外留长度为避免焊接温度对胶的影响,稍长为佳,且必要时可在焊接时在植钢筋根部放湿布降温。
(5)固化:固化过程不可对所植钢筋扰动,待固化后即可进入其它工序的施工。
7结语
桥梁的损伤评估是公路桥梁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WBS方法用于桥梁的检测评估中并配以编码系统可使评估工作条理性、系统性更强,也有利于比较准确给出维修处理对策和维护性修复加固设计方案。然而,继续探讨合适的评估方法,特别是研究能够适应大多数桥梁的综合评估方法,仍旧是今后评估领域研究的热门问题。
参考文献:
[1] 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未雨绸缪正当时――访交通部公路科研所副所长张劝全.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J],2004-02:5~8.
[2]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S].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3] 王学智.桥梁损伤评估及对策专家系统BEEs[D].上海:同济大学,2000.
[4] 姜海波,车惠民,钱永久.一座既有铁路混凝土梁的承载力可靠性评估[J].桥梁建设,1998,2:7~9.
[5] 肖辞源.工程模糊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
[6] 卜良桃,毛晶晶.基于WBS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的桥梁检测评估方法的研究.中南公路工程,2005,30(3):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