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的创造力越来越强,社会和人们的复杂因素越来越多,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方法滞后、党务及政工队伍不稳、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量,团结一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不足,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重要性

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中哟啊的意义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同时,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思政素质,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找出问题所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具体方法,增加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团结、调动积极性和凝聚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统一思想,使职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2.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服从各服务于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像抓经营、抓效益那样可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成效或轰动效应,但对每个人的行动都起着根本指导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动力作用,同样,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起着保障作用。当前,创新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共识,作为实现企业统一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进行创新。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文化互相融合碰撞,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导向、方式、方法上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式、新局面、新环境的要求。

1.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

创新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目的在于探索新知、推动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求实态度和变革求新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因此,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要树立创新意识,要看到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观念、方法落后的现状。跳出传统的圈子,打破封闭的格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其次,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主动研究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引导市场经济。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研究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开辟出一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是要靠人去做的。因而一定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既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做到保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2.运行机制要创新

新形势下,要对思想政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与企业的管理。

一方面,要考核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所有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手段互相结合。消除单纯用行政手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因为单纯强调行政手段虽然一时见时效,但是却存在着后劲不足,缺乏长久效应。思想工作和行政手段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在研究、安排、检查、总结工作时,同时研究、安排、检查、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把定性变为定量,实行量化考核,并定期检查落实。同时,还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预警分析制度。做到对职工的思想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把化解矛盾做在矛盾激化之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渠道畅通,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及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能力,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政工干部的建设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情况,领导干部要自觉抓、主动抓。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决不能把这项工作视为份外事,更不能当成“额外负担”或不重要的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给政工干部相对集中的学习和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本领的机会。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要经常组织政工干部进学习,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4.创新企业文化、改进工作方法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文化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路子,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要继续搞好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建设等活动,努力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还要积极开展学习先进活动,注意总结和宣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激励作用辐射到社会生活和各个领域的不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总结

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要勇于实践,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局面,在内容上、方法上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才能确保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参考文献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2

一、把握形势要求,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机构编制工作

一是创新理念谋划工作。机构编制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人手紧。我们将全面激发改革管理的生机和活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方法来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和掣肘。树立“一盘棋”思想,善于运用辩证的思维,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严控机构编制总量与保障重点工作需要的关系,最大限度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率,坚决做到精简、统一、效能。当前,机构编制工作已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直接面对具体的矛盾问题,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我们将坚持开门搞改革强管理,积极借鉴各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扩大社会参与度。

二是规范管理机构编制。进一步提高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完善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要求,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零增长”的同时,处理好严格控制和满足事业需要的关系,把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向基层、向亟需加强的领域倾斜,不断提高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益。找准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定位,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不断创新机构编制工作,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方法和路径。

三是提升部门服务形象。一是建章立制,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则,强化“每位同志都是最后一道关口”的意识,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激发出人人有分工、处处有任务、“全办齐上阵”的干事创业热情,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形成规范有序高效、执行有力的日常管理机制。二是主动服务,提升部门形象。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把机构编制融入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设身处地为基层、为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坚持“服务上门、送政策到家”的工作作风,并使之成为工作常态和工作自觉,积极认真沟通、耐心宣传政策、细致沟通解释,引导单位积极转变观念,优化编制使用,提高工作效率。

二、构建“一盘棋”格局,形成“一张网”制度

(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自觉把机构编制工作放在全局中去思考和谋划。重新修订《县机构编制委员会议事规则》,凡涉及机构设置、加挂牌子、职能划转、编制调整、人员调整、拟定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申报计划事宜,全部提交编委会研究,任何部门都不得擅自审批机构编制和绕过编制部门请示机构编制问题。编委领导对编委会的召开高度重视,每年平均召开编委会6次,编委会的议事决策职能进一步凸显。构建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全县机构编制工作“一盘棋”格局,真正建立起了编委主任一支笔审批、编委一家行文、编制部门一家承办的“三个一”审批制度,实现职能配置科学化、机构设置最优化、编制配备精简化。

(二)建立完善编办、组织、人社、财政“四位一体”协调配合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控制了人员的“进口”,提升了进人用人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一是坚持空编使用申请制度,严把人员入口关。实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使用空编申请制度。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参公人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先由编制部门逐级申报编制使用计划;

各单位出现空编需调整人员,先由编制部门对其是否空编进行把关,由编委统一研究后,再由组织、人社部门选调人员。通过加强空编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进人程序,杜绝超编进人。

二是完善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联合管控制度,严把财政供养关。不断完善人员调整审批制度、人员工资传送审批制度,促使机构编制与财政预算挂钩的制度和措施得到落实。每年年底财政局编制下年度经费预算,先由编办对各单位在职人数及离退休人数进行审定,加盖核定章,财政部门见到经编制部门审定后的工资预算表,才予编制下年度人员工资预算。这一做法已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固定下来。通过人员编制与财政预算联合管控,实现了编制与人员供养一体化,堵塞了各环节上容易产生的漏洞,进一步控制财政供养人数,节约了行政成本。

三是规范程序严格职数管理,严把科级干部配备关。出台《县干部选拔任用职数预审办法》,明确党政群机关、参公单位、事业单位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均需进行职数预审。县委在动议干部时,由组织部门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职数预审要求,机构编制部门进行职数、编制的预先审核,组织部门根据编制部门的审核意见选任干部。通过职数预审前置,进一步规范程序环节,有效杜绝了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的发生。

(三)活化存量编制资源,内部挖潜统筹优化。

一是动态调整,盘活编制。编制总量只减不增是硬杠杠,随着社会事业发展,基层人手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原则,向管理向创新要编制,坚持严格把关、集约节约、有度有序,出台《县事业编制零空编管理和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探索形成了“县级统筹、重点保障、动态管理”制度,推动编制资源向重点领域、基层和一线倾斜,解决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不断提高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2018年通过统筹调剂编制、鼓励政策性免职人员调整到乡镇工作、退休减员、分流到事业单位多种途径,共消化15个部门、83名行政超编人员,解决了困扰多年的行政超编问题。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3

(一)实践教学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的。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手段,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讲是由培养目标决定的,培养目标不同,教学手段也不同,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迟早会随之进行调整。根据1999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说明》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它对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

(二)实践教学是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性质所要求的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中具有明显的基础和导向作用,也是法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等与公共组织密切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作为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行政管理学的原则、原理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作为系统总结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的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行政管理学“贵在有用”。作为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行政管理学在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重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行政管理学这一鲜明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三)实践教学是解决目前行政管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培养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持续多年的,导致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断裂,因此,随着高考的恢复,我国各方面的高等人才的培养急需首先补上理论匮乏这一课。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行政管理学理论,开设行政管理学课程。行政管理学在研究和教学方法上以政治学作为价值取向,采用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教学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满足了当时一个新的理论和课程最初建立和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由传统的研究型、学术型向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转变。据此,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的学科调整中把行政管理从原来隶属于政治学一级学科转到了隶属于公共管理学,突出了行政管理学学科的管理性,即实践性。从学科的调整可见我国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变化。那么,作为行政管理学科最基础的课程《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突出其实践性。但是长期以来,高校行政管理学教学的软肋就是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学课应有的教学效果,也是导致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具体方法

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行政管理学的课程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决定了在行政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上必须进行优化和改革,其中首先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和优化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实践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是指以课堂为教学场所,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为了深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而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深化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堂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案例分析法。这一方法是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的,即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学的实用性特别强,它的重点不在抽象的推理,而在指导解决现实的社会公共问题,以及这种解决方法在其他相关情形下的推广。这一特性决定了案例分析在行政管理学教学工作中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2“.角色模拟”教学法。这一方法在于在课堂上人为地营造某种行政管理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行政管理角色,从事相应的具体工作。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去感受、领悟所涉及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涉及大量常规细节和现象、需进行较为复杂的综合方法技能训练的场合。行政司法、行政执法、公文处理、会议管理、机关物产材管理等内容非常适合运用这种方法。

3.课堂讨论。这种方法是在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后,为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学生通过充分准备,师生围绕一个主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既可以达到形成共识、的目的,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针对“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历史沿革及其启示”“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困境与对策”“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路径“”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西方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就应该运用讨论的方法。

4.换位教学法。对于一些简单的章节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备课,然后在课堂上师生身份互换,老师随机点名,让个别同学以老师的身份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随时提问,老师最后作点评。这样,通过备课、讲课,学生把所学习的内容学懂、学透,提高了其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

5.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完成提出的某一“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任务驱动法包括以下三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布置教学任务、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进行成绩评定。“任务驱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使教师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实现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的转变。这一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二)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在学校的范围内进行的实践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学生课下的业余时间,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扩展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其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指导性自学。这一方法是通过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自学的内容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布置学生阅读与行政管理学相关的课外书籍,包括经典著作、重要文献、高质量的专业论文等,其目的是扩大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的教材内容的理解。二是教材中的一些非重点、非难点的章节,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就能理解的内容。如行政管理学当中的“行政决策”这一章,关于行政决策的定义、程序、类型以及行政决策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在管理学等课程中基本的东西都学过,因此,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布置学生自学,教师没有必要花大力气来讲,只是提示学生在把握的过程中注意决策同行政决策的区别就可以了。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行政决策体制以及我国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教授上。自学不仅达到了扩大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更主要的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思考的习惯。

2.科学研究法。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这种职能不单纯是要求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是高等教育的特征之一。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适当的科研工作。如以教学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布置学生撰写小论文,选拔基础好的具有刻苦钻研精神的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团体等,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和展示个人的才华。

3.模拟实验。在校内建立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各种行政管理场景和运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处于某种管理角色中,从而增进学生对管理知识和方法的认知,培养综合管理能力。

(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到真实的社会中去,实现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印证和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把学到的理论向实践转化,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社会调查。针对行政管理要解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专题调研,在调查中深入生活、了解社会,如行政管理学“行政组织“这一章,可以布置“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以绥中为例“”辽宁省大部制改革的困境及对策”等。人事制度这一章可以布置“辽宁政府雇员制”“辽宁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等。在调研过程中,学生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发袋徇卷、撰写调查报告等,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2.参观教学法。为了使行政管理学抽象的理论知识感性化,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巩固验证已学知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政府等部门去实地参观。参观法资源鲜活、生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学空间被极大地拓展,教学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参观访问作为课堂教学的直观印证,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非常明显。参观一般由校外实践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整理参观笔记,撰写参观报告。

3.实习。顾名思义,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以锻炼工作能力。对于应用性极强的行政管理学这一课程而言,实习具有一切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用。为了保证实习的实效,最好应在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进行。

三、问题思考

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和形式表明了《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非常多,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为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但是这只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讲的,而在实际上,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采用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行政管理学的实践教学尚属探索阶段,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地运用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构建比较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并不是说在每个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对每种方法都要采用,也不是某个教学内容都可以随意采用某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每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地运用各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方法中,从达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最基本的基础实践手段,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如实验、参观、自学;二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中层实践手段,如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讨论法等;三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而设置的高层综合实践手段,如项目驱动、科学研究法、调研、实习等。因此,应加深对各种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合理地对各种方法进行组合,构建比较合适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

(二)系统地规划和安排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式,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从总体上看,教学方法有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两大类。作为两类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更多地采用的是理论讲授法,因此,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考核等方面具备了许多经验,理论讲授比较规范和系统。而实践教学虽然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至今还没有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法,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或者变形走样。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首先对其进行系统地安排和规划。如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增加与实践性手段相适应的内容;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例,改变实践学时随意性的情况;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考试制度中,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从而使实践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三)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保障机制教师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方法运用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目前从事行政管理学课的教师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是直接从学校到学校,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到了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这种情况不仅是在行政管理学科比较常见,在其他学科也司空见惯。实践教学经验的缺乏严重地影响着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从而成为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瓶颈。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如有计划地让从事该课的教师到行政部门挂职锻炼、吸引优秀的行政领导干部加盟等。实践教学方法的成本比理论教学要高得多,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实践教学方法运用的前提,无论是实验设备的配置、实践基地的建立和使用,还是调查、参观以及实习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必备的资金物材的支撑,没有这些条件,实践教学无法开展。但是,从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分投入还有很大差距,部分学校甚至是空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必须在教学的硬件环境上下功夫。

(四)防止实践性教学方法目的化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模式改革问题的提出,实践性教学方法被许多学者和专家所关注,从而在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学课的教学改革中实践性教学方法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可贵的探索。但是也出现了一个极端化的现象,就是为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被异化为目的。而在客观上,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实践教学,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方法再重要,也必须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否则,过分地抬高实践教学的地位,忽视其实效性,就会使这一教学手段极端化。因此,正确发挥实践性这一教学手段的功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正确区分在教学内容上哪些内容适合使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实践性教学;其次,实践性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每种方法都有其适合的条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最后,检验实践性教学方法效果的唯一标准是教学目标的实现。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事业单位迎来了深层次的改革,在这一形势下,要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就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不但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还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机制上进行全面创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确保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应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满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一、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其工作理念应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提法不但符合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同时也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质量的重要做法。基于这一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应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单位员工,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但体现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同时表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应围绕员工这一基本对象来开展。因此,只有对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正确认识,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的重要手段。

(三)思想政治工作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出发,在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上应及时调整,以适应以人为本的需求,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契合单位工作实际,达到更好的为事业单位员工服务的目的。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

结合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实际,工作方法上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发挥、挖掘新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技术、信息渠道,广泛开展思想政治宣教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建设事业单位门户网站、开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手机报、建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公众微信号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新媒体方法。

(二)善于组织集中性的宣教战役。注重切合关键时间节点、重大事件、重要工作或迎合上级组织统一部署开展的大型思想政治主题宣教活动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集中性的宣教战役,通过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宣传引导等方式,向职工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趣味,营造浓厚氛围,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三)重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结合当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我们就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全新的认识,不但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事业单位的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还要积极发挥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在实效性上有较大提高,满足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需要。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应从工作机制上进行全面创新

在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过程中,工作机制的创新是关键内容,要想保证工作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要着力做好构建领导与检查机制。事业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领导检查制度,领导应定期下基层检查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鼓励员工和中层干部为思想政治工作献计献策。

(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要着力做好构建动力与激励机制和预警与防范机制。从事业单位工作实际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员工基本素质,提升员工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应认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应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构建动力与激励机制和预警与防范机制结合在一起考虑。

(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要着力做好构建各类信用与群众参与机制和构建疏导与养成机制。考虑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信用教育和构建群众参与机制及疏导与养成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要着力做好构建学习与培训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要想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就要充分认识到学习与培训机制的重要性,不但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于学习和培训机制相结合,还要积极开展学习与培训机制的构建,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实现工作方法的全面创新,就要从工作理念、工作具体方法和工作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既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开展,又能够取得实效,满足事业单位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 崔晓晖. 论加强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2] 陈永耀,朱爱国.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J]. 资治文摘(管理版),2014,03.

[3] 仪健翎,黄一兵. 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创新途径[J]. 湘潮(下半月),2013,06.

[4] 孙玉涛. 如何做好政治思想工作[J]. 民营科技,2011,02.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人文因素;挑战;反思;展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399-02

新课程为教师的角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在新课程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课程的研制开发者。这些将有助于教师专业意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但是教师角色的发展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规划。新课程的实施与原有的教育环境、教育观念、评价标准、教育者自身的条件等都可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将面临许多困难与障碍,而教师就是要面对这些困难,通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发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以及终身教育观念的知识逐步深化。要求教师不断地重新学习,接受在职教育,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教研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也刷新了教师的培训方式。展望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应当坚定地改革刻板化的统考制度、改革学校行政管理体制、优化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使语文新课程在课堂上生根开花。

1 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在实施新课改之后的语文课上,那种教师独演主角、学生作冷漠看客的现象少见了,那种贯穿课堂始终的滔滔不绝的“讲风”显著地减弱了,语文教师们普遍认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体验。在具体方法上,构建在人格平等、思想敞亮基础上的文本与师生多边交互对话,已成为教师们共同的追求。同时,语文教师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是课程的附属者和教材的“传声筒”,而是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人文、网络诸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引进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积极主体。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使语文教师对课程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真切“感觉”――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

2 语文教师的教研观念和方式

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课例的探讨,努力克服“教”与“研”相分离的“非校本教研”倾向,这已在语文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一种风气。大家自觉地意识到:教师即研究者。而且,这种所谓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方针与口号的简单阐释,也不仅仅是对西方教育理论的横向迁移,更主要的是对自己正置身其中的教学事件、教学现象和教学细节的自觉审视,是对日常的学校生活和课堂实践的有效反思。这种朴素而有意味的研究及其教育叙事、教学札记等具体方法,日益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愈来愈呈现出作为“校本教研”的鲜活生命力。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等文化先进的实验区学校,依托本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课堂为自己的实验室,以改善学生学习效率为根本目的,正在形成开放、民主和有效的规模化“校本教研”局面。

3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认知和行为取向,它高于课堂学习中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者的选择。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偏重于学生单向对知识的接受,价值重心置于客体的学科知识体系上;新课程注重的是对语文知识有意义、积极的自主性和发现性学习,其价值重心落在作为学习主体的“人”之上。具有重要价值导向的新学习方式的确立,标志着语文学习主体的崛起,并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耀眼的亮点。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智潜能的前提下还其选择的权力,还其听说读写思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以“生本文化”为表征的教学就归正为一种顺应学生身心和谐成长的促进力量,一种使学生心智进发、思维开放、心境澄明、视界敞亮的发展性力量;合作学习,则以其组织活动形式的开放性而见长,把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关系,有利于增进学习伙伴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指令型课程中互相敌视、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分享成功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同学”和“同伴”关系,让每个学习个体在欢愉、明朗、轻松的集体氛围中获得正常的同步成长;探究性学习,以强烈的问题性、探究性、亲历性和开放性为显著特点,最注重的还不是含有原创性的所谓“发现”,而是探究过程中殊为难得的生命体验――学生的求知欲在探究后更加旺盛、意志力在探究中获得砥砺、创造精神愈来愈趋向光大。

4 教师培训的方式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6

一、深化企业文化,加强精神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和财富。通过对文化活动不断创新形式,不断开展企业歌曲大赛、岗位练兵、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在员工中开展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题的大讨论,鼓励他们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并逐步发挥其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举办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开展企业文化课题研究,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活力。全面展示企业精神风貌,推动企业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落实基层建设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要求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要让积极向上的这种意识、这种文化成为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我通过将管理责任明细化、具体化,并建立了科学的制约机制,落实责任,不断加强对制度的改革,健全奖惩制度,将责任细化到岗位、量化到奖金,做到岗岗有标准、事事有规范、全员有考核,形成堵漏、挖潜、节支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先销售、维修,后行政、后勤部门稳步推进。在具体方法上,贯彻“平衡记分卡”的综合评价思路,从销售指标、客户评价、内部工作和工作创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每月召开部门会议,对各部门责任工作当月运行情况逐一进行讲评、排序,促使各部门变压力为动力。如针对个别工作人员运行中存在的服务不到位、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召开部门会议,查找症结,解剖“麻雀”,通过借用分析成果,指导改进了工作。

三、树立服务意识,真诚服务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