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管理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18-01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对中职教育提出崭新要求。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强化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普遍诉求。中职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中职教育受传统教育管理意识束缚影响较重,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短板和缺陷,针对性展开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中职教育教学管理者,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传统学籍管理制度
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是让所有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助力。由于很多传统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直被沿用,导致教育教学管理出现滞后和偏差。学籍管理就是典型代表,一般中职学校规定,学生需要在校学习三年才能进入社会实践,开始就业。这样的规定过于呆板,很可能会造成教育时间的浪费,如果因此耽误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还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从学籍管理入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今中职教育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就业方向有差异,学习内容和技能培训都不一样,灵活地调整学习、实践、就业时间段,不仅能够提升教育教学效度,还能促进学生学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如果废除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可以在学习阶段就业,在就业之后还能够重新进入课堂学习,这样便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提升学生就业率有帮助,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品质也有促进作用。如果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调整为不超过两年,也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实践机会,减轻学校教育教学的压力。
二、协调文化课技能课关系
中职文化课为学生学习知识打造基础创造条件,而技能课则是历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二者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文化课和技能课并不是隶属统一操作主体,关于文化课技能课孰轻孰重的讨论在所难免。从就业角度而言,技能似乎成为重要支撑点,但文化课不能删除。为协调好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关系,学校方面应该做出积极调整。
首先,要确定技能课的重要地位,围绕技能培养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习内容穿插文化课内容。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学校要向技能课倾斜,对文化课要进行整合优化,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增加技能课的课时数,或者是开设其他专业延伸课程,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其次,要注重文化课与技能课的配套,文化课为技能课服务宗旨不能变,在文化课内容选择时,需要全面考量技能课的实际需要,如果要培养导游技能,在文化课方面就需要多设计普通话、礼仪等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能够有效协调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造条件。再就是要给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供个,学生学习专业、学习悟性,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对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学习要求也呈现个性化,学校要根据现实条件,为学生创设文化广场、读书角,提供图书、视频,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进行自由实践操作训练,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三、强化职业素质教学管理
中职教育侧重技能教育为主,这是职教工作者的共性认知。但中职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专项培训机构,中职教育教学还面临更多教育任务和使命,职业教育不仅能给社会提供大批专业性人才,还要确保这些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品质,要让每一位中职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和谐的建设者、促进者。因此,对学生展开职业教育时,不能只看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塑造,为社会输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操作技能培训需要经历较为复杂的过程,这也是中职教育特点决定的。一般技术技能操作培训,在工厂企业只需要几个月便可以达成,但在职业学校则需要几年的时间。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还要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做基础,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操守、道德修养、思想意志。因此,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为实现教育目标,学校要对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更新升级,对师资力量进行整合优化,对教育教学环境进行改造。为提升实践操作品质,学校不仅要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还要与工厂企业单位协调沟通,为学生争取更多实战机会,这对培养学生全面技能有重要帮助。
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改变传统学籍管理制度、协调好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强化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旧有体制进行整合优化,形成崭新管理体系。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育教学意识,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2
一、教育理念的转轨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也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为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树立先进、超前的教育观:关心学生个体人格的培养,注重学生素质、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的能力:我们应看到,我们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教会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效能”,“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千教万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切实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应常读教育杂志,多写教学札记,听讲座,勤吸纳,开阔眼界,丰富阅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我认为应当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它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放活学生的嘴和大脑,让学生用自己的嘴说她们想说的,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它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使其懂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发展多元思维,“同读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必要时,教师亦可“无中生有”,有意制造矛盾,刺激学生心智的兴奋点。变“直通”为“曲致”,“逼”她(他)们探究。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时,我们可设计以下问题:愚公是移山对还是搬家对?山最后是被神仙背走的而不是由愚公移走的,能说明愚公的做法正确吗?本文是在提倡一种不切实际的傻干精神吗?……策略二,活动激活。语文教材自身的特点使语文学科具有可参与、可挖掘、可发散、可创造的优越性,而学生又多是聪明的,她(他)们的集体智慧是难以估量的,只要我们的教师提供机会与平台,建立学生充分参与创造活动的机制,相信他(她)们的表现是非凡的。如辩论赛、分角色表演、语文知识竞赛评比等。不管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双基”平平的学生,都可能取胜,以至成为喜爱语文、学好语文的契机和开端。
三、教学手段的更新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日新月异,电教、多媒体、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功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更应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电教、多媒体、互联网集声、形、光、色,融知识性、新颖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优越性,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促进学生从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四、教学情感的转化
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语文教育更是如此。过去,我们总认为:工作认真、态度严肃,整天板着脸孔上课,学生一看到就很害怕,从不跟学生谈笑,一发现学生有点小问题,就马上批评或训斥,在学生中表面威信很高的教师是好教师。其实,学生是最不喜欢这样的教师,他们所喜欢的教师是:尊重他们,把他们当成具有独立人格,有尊严的未成年人,平等地与之相处。教师对学生来说,虽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有优势,但人格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只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创造能力。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只有克服高高在上的思想,抛弃“命令式”、“强迫式”,实行有效的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才能开展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场合的多样化
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3
关键词:大学语文;难点;问题;对策
大学语文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学生们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发展到现在在各大高校课程体系中所占分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学校存在严重压缩甚至取消大学语文课程的情况,这对于提升大学生语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传承母语文化十分不利。面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高校不重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等尴尬情况,要深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难点与问题,积极探寻有效解决对策,以改善当前教学境况,促使大学语文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大学语文教学难点分析
(一)师生问题与教材问题
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虽然希望提升个人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但是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重要性、价值认知等不足,对于个人自我主观效能评价也不高,导致了学习热情低下、课堂积极性不足等诸多问题,不利于高效、创新大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由于当前大学生学习更注重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关注其对于未来就业、谋生的价值,因此对语文本身的期待、实用性都偏低,导致了教学境况尴尬。教师方面,当前大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创新性不足、探究实践空间少、趣味性低等情况,学生们对于课堂现状并不满意,期望教师能够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课堂。教材方式,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教材兴趣较低,更喜欢一些文化性、实用性、特色性较强的教材。课时安排方式,目前不少学校都存在严重压缩大学语文课时等情况,这意味着在语文课程安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满足学生进步与学习需求。
(二)课时问题
大学语文教学中课时矛盾作为典型问题备受关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导致教师在课堂中缺乏足够得时间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虽然多种教学手段与资源提供了扩大课堂容量得途径,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显得时间紧、压力大,导致教学质量与效率受到影响,不利于全新、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大学语文课时的安排与划分同专业性质息息相关,语文类专业或师范专业等课时安排比重相对较高,对于教师而言需在把握专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拓展,当前很多高效课程安排偏科现象严重,导致大学语文授课质量下降。目前大学语文多数采用大班授课制,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授课模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活动的开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们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由于大学语文本身课程性质所限,不少高校内部对于语文相关教学活动交流偏少,同一些相关专业如古代文学、当代文学、语言学等相比,受重视程度不足,地位偏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进步与创新。
二、大学生语文教学对策探讨
(一)强化大学语文学科定位
大学语文目前教与学存在的不少尴尬问题都与学科定位不合理有一定关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学科定位导致定位无法统一,不利于学科目标的实现以及语文工具价值的发挥,从而造成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强化当前大学语文学科定位,要从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作品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体验、感悟等,让其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获得培养与锻炼,强化语文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技能,培养个人分析概括能力与发散思维,实现语言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完美结合,突出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提升语文学习实用性
当代大学生重视未来谋生与就业技能的学习,由于语文学习本身工具性、实用性不显,导致学生们学习热情低下,在后续语文教学改革中,要着重突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目标,从授课内容到模式着重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与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专门各种专门技能训练,做到与本专业有机结合,强化语文同专业之间关联性,联系学生未来就业与谋生关键技能点,应用各取所需、文同教异等策略,实现教学与专业技能得高度结合,满足学生提升个人人文素养与就业技能水平等目的。当前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意味着大学生就业需要比以往更高的读写技能,对个人语言运用能力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围绕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展开大学语文教育至关重要,便于进一步做好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让其更好的跟上社会发展步伐,提升个人未来就业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语文授课中学生们对于枯燥、刻板、无趣的授课模式缺乏兴趣,更倾向于那种非常规化、非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水准学生应用各类教法实现课堂创新已经成为必然,利用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巧妙运用各种教学资源与素材及别出心裁的教学方式调动、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实现对学生语文授课的精讲,有利于实现教法、学法的改进与创新。大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创新有助于极大的缓解从前的课时矛盾,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创新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更好可能性,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感悟语文人文魅力等目的。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文学鉴赏、阅读感悟、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实现对不同语文模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着重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其掌握合理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接触各种文学体裁、资料的过程中启迪个人智慧,利用不同教法的配合与刺激让学生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
(四)拓展学习空间
大学语文教学中课时矛盾的存在意味着如果仅仅只依靠课堂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与目标、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等方面将会显得力不从心,要在积极丰富语文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学生学习、实践空间,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围绕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发展与锻炼的空间,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为拓展大学语文教学空间,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高效整合,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论坛、网站、微信微博等服务课堂教学,建立专门的大学语文资源网站,整合相关教学资源与音视频等,联合国内同类高校大学语文精品资源网站等为教学提供便利,支持教学开展多样化授课的同时,让学生们有更多吸收先进资源的渠道,以便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为突出大学语文授课工具性与实用性,配套课程要积极组织类似于外国文学经典学习、国内现代小说赏析、演讲与口才锻炼、公务员写作、现代礼仪训练等专题活动,根据学生就业与个人发展需求开展教学,提升授课深度与广度,督促学生个人综合就业素质获得提升。另外,要积极应用国内外诸多经典名著服务教学活动的展开,将名著带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内外阅读、实践、探索活动,在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要积极联合语文课堂内外开展各类实践性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比赛等,在锻炼并挖掘学生个人潜在能力的过程中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服务。另外,针对大学语文教材,要积极组织选编特色教材服务学生学习,以满足当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彰显语文教学实用性,为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支持。结语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当前语文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学问题,强化大学语文学科定位,积极创新提升语文教学实用性,在改革教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探索,以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阳.任务教学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2,,09.
[2]耿娟.浅析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
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动手和动脑相结合,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等。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小学阶段培养尤其重要。
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76-02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我们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探索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老师讲的很苦,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很差”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切实推进有效教学,这也是高中语文有效教学必须探索的环节。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语文高效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构建和谐平的教学环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除了基因,就只有环境因素了,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教学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研究学生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宽容。宽容就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于苛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允许并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建立师生交往的互动和对话的平等、民主的教学关系。是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高效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高效教学对于教师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要素,有效教学必然要从教师这一要素抓起。作为一名教师,有效地准备教学内容,教师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再度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整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才能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同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对于高效教育的基本。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材想点子、做文章。每课的教学目标应不求全而求精,集中一点打攻坚战。对不同的文体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授课程序:对篇幅长短不一的文章,可运用长文短教、短文长教的方法。一句话,要始终抓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从有效教学过程来看,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能够有效“指导”。即通过讲授向学生传达思考问题的方法,再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教师讲授也是必需的。教师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高效教育方面,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反而要更加重视,只有重视教师的作用,只要教师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是的高效教学有效开展起来。
三、高效教学对于学生的要求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欣赏.。现代教学还要求应确立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评价自己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语文学习方式。主动性是自主学习基本品质,学生主动的语文学习有内在需要,一是学习兴趣需要,另一是学习责任。突出表现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高中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把个人竞争转换为小组竞争,以小组活动为主全异质分组之下的团体之间合作互助,由教师或学生设计学习,分配语文学习任务和控制学习进程,有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
语文合作学习实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开放、创新。学习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重视学习任务的设置,把握活动过程的舒展,关注合作学习的评价。
四、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
新学期德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 高中数学 教育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079
教育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师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向标,教师在教育理念的宏观指导下,精心拣选每一节课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同的教育理念所导向的教学效果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在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上是应该秉持严肃负责的态度的。新的时期,教育部对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指导主要归向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方面,要求数学教师在坚持数学科学精神的前提下,更加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本篇文章,即列举几项新时期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简单阐述一下本人的诠释和践行方式。
一、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教育教学理念
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新时期提出的一个核心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将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发挥到极致,但是并不关心学生本身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实现,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做的就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记录公式或者是作答题目。这样学生就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消磨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也难以得到基本的增长和提升。其实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身是不矛盾的,二者是完全可以兼顾并存、相互包容的。1.教师在数学知识方面比学生更加充足,在学习方法上比学生更有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自然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统筹权力,这样有益于集中实现课堂的高效。但是,学生作为课堂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在备课和进行授课的时候必须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感受在其中,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走。学生对自己哪个数学公式没有学好、还需要教师再次讲解也是最为清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通过一定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切身需要。2.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益于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因为学生能够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思路,比较全面地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3.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对学生学习潜力和能力的一种肯定,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支持,也会进一步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给教师提出一些教学建议的同时更加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所以教师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时候非但没有丧失自身的教学主导权力,而是还树立了自己的教学威信。
二、进一步完善评估体系的教育教学理念
评估作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常常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后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不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估,都是基于前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的,因而具有对于总结经验教训和全面认识自我重要的价值作用。但是,之前的评估模式过于形式化,在真正评估的内容和方式上不够客观和系统,导致未能取得客观准确的评估结论。1.完善现有的学生评估模式。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评估一名学生的时候,常常将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估内容,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学生其他方面诸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等不但是影响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名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方面。新时期的教学精神指导高中数学教师在评估学生的时候要具备综合的眼光和全面的价值取向。2.建立客观的教师评估体系。学生评估教师模式的客观转变要求主要是基于评估的具体内容提出来的。大多数的评估答卷中,主要考察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教态和教师的作业布置形式,但是对于教师是否关心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师生互动等并不关注,这样就意味着教师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足够了。但是事实显然不是这样的,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时刻将育人当作己任,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的和谐成长。新时期的教师评估体系必须具备全面、客观的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够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得失有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
三、切实关注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大趋势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倾向于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这样就相对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实成绩只应该是教师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学生的实际实践能力是更加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的。因此,新课改专门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明确要求。在客观教学实践和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带着学生通过动手的形式亲身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而且还可以保证学生在成绩和能力方面并驾齐驱、和谐发展,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总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应该得到高中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尝试多样化的途径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四、努力发现学生优势,激发学生潜力的教育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