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评价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评价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评价意见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效果和意义。方法构建医学检验实习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制定《实习轮转记录》(学生用)和《实习考核要点》(教师用)。结果以形成性评价体系作为实习及带教的纲要,实习和带教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结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应用,有效促进实习教学管理,提高实习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医学检验;实习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化学、物理检测方法和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门实操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高校要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重点要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因此,在培养医学检验工作者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注重学校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实习阶段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培养的也不容忽视。目前,检验医学实习教育已进入“以能力培养为目标(Competence-basedEducation,CBE)”的阶段,有效实施反馈-矫正的教学评价过程是实现此目标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评价则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方法[1]。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进行,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2007年,李井泉全文翻译HersheySB教授题为“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文章,才进一步将形成性评价引入医学教学[2]。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研究发展迅速,论文数量逐步上升,引入形成性评价后,针对教学效果评价,即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提高与否的研究偏多,而对评价方案及评价体系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及值得广泛借鉴的评价模式[3]。为此,本文将探索制定医学检验实习中形成性评价体系,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质量、提高学生实习效果提供参考。

1医学检验实习中形成性评价体系构建

制定一套适合本科室实习生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是实施形成性评价、提高实习带教质量的前提。在临床检验基础的理论授课过程中,有学者进行了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反馈、矫正三个步骤,提高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4]。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有教师构建了包括卷面考核(终结性评价)、平时考核(形成性评价)和小组活动合作学习考核(形成性评价)的评价体系[5]。这些评价体系的制定,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有较显著的作用,对我们制定实习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实习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实习目的和进度,在实习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带教老师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双方都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达到良好的带教和实习效果。为此,我们在2015—2016年度实习生中尝试进行形成性评价,制定了适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提升实习生的积极性和实习效果。

1.1制定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以实纲为依据,根据不同层次实习生的特点,制定《实习轮转记录》(学生用)和《实习考核要点》(教师用)。两份材料均包括详细的实习内容和目标,不同的是教师用《实习考核要点》中会明确标识带教和出科考核的重点内容,方便带教老师有目的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在实习生入科时,《实习轮转记录》人手一份。内容包括各组轮转时间(细化到各岗位轮转时间)、实习内容和目标(明确哪些内容熟悉、哪些内容掌握、哪些内容了解等)、掌握情况(自评、带教老师评价)、带教老师签名。在实习过程中同学可以不断对照表格的内容进行自我评估,有重点的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实习,最终全面掌握实习内容。带教老师也可以根据《实习考核要点》及时掌握实习情况,调整带教策略,并按要点进行考核。

1.2定期评价

我们每季度收集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记录》,对他们的实习情况进行集中评价。先对表格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之后总结表格反应的问题,了解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在每组轮转结束后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进一步评价实习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每一轮的考试题目由带教老师从《实习考核要点》中随机抽取,不固定考试题目,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对未达到出科要求的同学要寻找原因,对症解决问题,必要时重新进行薄弱环节的实习,帮助其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

1.3不定期访谈

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除了定期对实习内容进行评价,我们还要关注实习生的思想情况、生活情况等,帮助他们解决影响学习的障碍,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开展这项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工作闲暇时,与同学聊天,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了解他们实习、生活情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负责实习生的老师建立实习生QQ群、微信群等,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交流,有问题随时,老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想法。对于问题突出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对于一些特殊同学,要给予多一点关注,让他们融入实习生的大家庭,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形成性评价不是为了选拔个别优秀学生,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不断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让大多数同学有所提升[6]。

2医学检验实习形成性评价的实践效果

试行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后,我们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有以下改变:

2.1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照《实习轮转记录》,可以随时对自己的实习内容掌握情况进行自评,有意识的主动对薄弱点进行实习,他们在实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有明显提升。此外,由于出科考试题目不固定,带教老师在考试前随机抽题,因此,同学主动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掌握。在动手操作方面,同学会利用工作之余自行练习。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知识点时,同学会主动翻书查看,积极性明显提高。

2.2实习生专业知识体系更完善

我们制定的《实习轮转记录》中不仅包括操作内容,还有理论内容。因此,同学会根据要求补充欠缺和遗忘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督促理论学习的效果。在科室,同学除了翻阅自己的教学书籍,我们在每个实习组内都准备了相关的指导书籍,同学可以随时查阅。最终,实习生不仅能完成一份标本的检验,还能对报告反应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合理解释,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带教工作井然有序

在我们试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除了制定适用于实习生的《实习轮转记录》,还包括适用于带教老师的《实习考核要点》,而且突出了重点带教和考核内容。这样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重点突出,有效引导实习生在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实习。同时,我们对实习时间的管理具体到每个岗位,这样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按时间进行实习和带教,避免出现虽然每个大组实习时间固定,但在有些岗位轮转时间长,有些岗位又没有轮到的情况。为每个同学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熟悉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

2.4加强实习生和带教老师的沟通

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有很多沟通的环节。在一季度一次的集中评价结束后,我们要和所有实习生进行座谈,给他们反馈评价的结果、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还要听取他们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不断督促我们进行改革。同时,我们也要定期与带教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实习的动态,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老师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完善带教管理。此外,利用现有的交流平台,QQ、微信、邮箱等,跟同学、老师及时进行交流,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样不但拉近了老师与同学的关系,也掌握了同学在实习中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便于更好的进行管理。

2.5增强实习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检验科实习生学历层次较复杂,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怎样使他们既能牢固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又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并且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是我们形成性评价开展的又一重要目的。经过试行,结合同行的经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成绩评价中比例,改变了考试方式单一、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状况,利于提高实习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在实习中加强团队合作精神[7]。

2.6达到学生实习的期望,实现科室和学生双满意

实习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和学习专业技能的关键阶段。同学来医院实习,除了有学习的目标,还带着一些其他的愿望[8]。比如,通过优秀的实习表现,获得优秀实习生等荣誉称号,为今后找工作、考研、出国等打下基础。在形成性评价体系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学生的这些诉求,通过平时的座谈、交流等,全面了解学生的表现,在评分表上有所体现,为实习结束时评比提供客观依据,使真正优秀的同学脱颖而出。

3本次形成性评价的不足之处

在我科引入形成性评价体系后,在实习带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3.1形成性评价体系内容有待完善

虽然我们在借鉴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经验,结合我科的情况制定了该评价体系,但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评价内容尚未包括对学生除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能力的考察。比如,某些同学创新能力强,在实习过程中,发现某些手工操作的不便利,自己发明了小的装置,替代了以前的操作,为实际工作带来了方便。这样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在评分系统中有所体现。再如,有些同学领导能力很强,在医院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率领大家夺得了好的名次,为科室和班级争了光。这样的领导才能我们也应该在评分系统中有所体现。

3.2考评方式有待量化

在目前的形成性评价体系中,我们只对每个专业组实习内容设计了总的评分,没有细化到每个知识点和操作技术。这样不利于更客观地反应每个知识点和技术的掌握情况。此外,对于考勤、专业知识以外能力的评分等缺乏相应的量化考评,使一些有特殊能力的同学在评分体系不能得分。这样在最终进行全面考核时缺失了部分考评数据,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平原则。

3.3缺乏激励机制

在执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这一年里,同学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条件的限制,实习结束时,我们按学校的要求,只将个别优秀实习生报送到学校,由学校进行奖励。这样对大多数认真实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是有些许挫败感的。这也不利于他们今后工作中长久的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后续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工作中,我们将补充激励机制,使每一个优秀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被大家认可的。综上所述,在医学检验这门实践性学科中引入形成性评价,可以促进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实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带教老师的带教和管理,使整个实习过程井然有序。最终使实习生圆满的完成实习,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对我们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实习管理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磊.形成性评价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3):533-535.

[2]HERSHERSBELL.医学生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J].李井泉,译.中国全科医学,2007,10(4):285.

[3]蒋敏丽,徐森明,莫颂轶.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医学教育中应用现况与分析[J].高教论坛,2016(1):95-97.

[4]张海燕,李晶琴,许子华,等.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中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7):2695-2697.

[5]冯辉,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8):1172-1175.

[6]李斌,苏燕,杨文杰,等.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6(2):3-6.

[7]胥振国,蔡玉华,蒋斌,等.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融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12):117-119.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2

【关键词】医疗机构信誉;评价;监管

为加强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建立医疗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医疗机构监管水平,促进行业自律,确保患者就医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医疗机构信誉等级并作出评价,实施不同监管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水平,通过公示医疗信誉等级,为群众推荐优良的医疗服务环境做出贡献。

我们四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全市医疗机构实施信誉监督管理工作,采取日常监督、集中考评等方式,对参评单位按统一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医疗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对每一监督项目评价,据此对医疗机构进行信誉度分级,确定卫生监督所采取的类别和频率[1]。在规范执业许可准入审查和管理的同时,加强执业许可后续监管,根据日常执业情况决定信誉度级别及监督的频率,两者相互制约,密不可分。信誉度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度对获得等级的医疗机构进行复核,凡违反关键监督项目,或年度评审分值达不到标准的,则采取取消或降低等级的办法;对于轻微的违规,如果能够在限定时间内整改并达到标准要求,则可保持其原等级不变[2]。

1 组织检查,评定等级。每年年初,采用全市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已注册的国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民营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体诊所由市卫生局组织卫生监督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与评分;实施医疗机构卫生监督信誉化管理,凡发现医疗机构年内有一次违法行为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必须降低一个等级,且取消本年度优级评审资格。信誉度等级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级为诚信执业示范医疗机构,良级为诚信执业医疗机构,差级为不合格医疗机构[4]。

2 审查结论的判定。根据评分标准,关键项目全部达标,标化得分在90分以上的信誉度为优;关键项目全部达标,标化得分在60~89分的信誉度为良;关键项目不达标,标化得分在60分以下的,信誉度为差。 根据卫生监督信用评价管理的有关原则,结合实际,确定不同的监督方法[3]。卫生监督机构对信誉度优级的单位实施简化监督,每年监督1~2次;信誉度良级的单位实施常规监督,每年2~4次;信誉度差级的单位要进行重点随时监督检查。(监督频次不包括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专项检查)。

3 等级评定和公布。根据统一评定结果,综合日常监督、动态管理情况于每年12月底,评出该年度参评单位优、良、差三个等级,并向社会公布等级评定结果,向医疗机构颁发全市统一制作的“等级标志”。对获得优级医疗机构给予表彰,对评为差级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到期仍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查处。

4 归档:检查情况、评价情况、等级认定和相应监督频次的日常情况归档,建立医疗机构信誉评价档案,作为卫生监督部门监测医疗机构信誉走势的依据[5]。

参考文献

[1] Jose A.Lopez,Mare R,et al.信用风险模型有效性的评估方法探析.国际金融研究,2002,(9).

[2] 文忠桥.信用风险度认量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2002,(11).

[3] 李乐波,尉晓红,朱晖.《现代经济信息》医疗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研究.CNKI:SUN:XDJZ.0.2009-12-109.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3

【关键词】中式菜名英译;翻译评价体系;跨文化交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热播,中华美食在全球范围内再掀热潮。菜肴名称能够折射出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饮食文化,好的译名对宣传中华饮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吸引外国食客,实现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经过调查,中外餐馆中的中式菜肴英译名,却鱼龙混杂,引得网民热议,褒贬不一。由于菜名的翻译目前尚未有统一评价标准,中式菜肴英译无法规范,这使得弘扬中华美食文化进程常因匪夷所思的中式菜名翻译而裹足不前。本研究经过大量资料查阅,文献梳理,发现前人对菜名翻译的探究多在于翻译技巧,并未对中式菜名英译优劣与否的规范标准体系做探讨。欲弥补这一不足,本研究拟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式菜名翻译评价体系。

一、理论框架

中式菜肴的命名方式多样,内涵丰富,所以要研究中式菜名的英译,必须要有系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课题组经文献梳理、理论研究,搭建以下理论框架以指导本研究的实证研究和评价体系构建:

二、实证研究

课题组进行实证研究的目的有两个:1)了解英语食客对中式英译菜名理解中存在的一般规律;2)基于该规律,构建具有指导意义的中式菜名英译的评价体系。

在分析大量中式菜名英译案例后,课题组设计了针对英语国家食客的英文问卷“Questionnaire on Foreigners’ preference about Chinese dish translation”和针对中国食客的中文问卷“中国菜名翻译现状调查”,各回收有效问卷500份。

鉴于中国菜名英译主要是为以非汉语为母语的人们提供便捷,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华美食文化,因此在进行问卷分析时,课题组主要分析英语问卷,以了解英语使用者对中式菜肴译名理解、满意程度等,中文问卷调查结果则作为辅助参考,辅以分析译名不足之处的原因及预期译名的效果等。在对收回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之后,课题组总结出影响外国食客们对英译菜名的理解和满意程度存在于两方面:译名的语言形式和译名的涵盖内容。以下是本次问卷中的一些案例。

(一)语言形式

文本形式最直观,但国外食客对其有何要求?通过调查可知,核心要求是简洁,其次是忠实于原文的文化信息,如下表所示:

根据图1可知,55.32%的外国食客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译名。受众对形式简约的追求受到目的和思维方式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在英语使用群体眼中,菜名最直接的目的是让食客有可借代的称谓。如果译名冗长,不便使用,这个译名便失去了其作为菜名的意义,不利于其发挥跨文化交际在美食文化沟通上的“桥梁”作用,若受众连菜名都无耐心读完又怎么食用,自然也无法传播美食文化。另一方面,是集体的思维程序使然。在西方宗教、历史文化、教育体制、政治制度等多方影响下的西方人思维模式多直接,实际,不喜转弯抹角,不似中国文化追求婉约,钟爱委婉表达,西方人更希望看到菜名便对自己所点之菜一目了然。若是译名过长,还须字斟句酌细细品读,食客便失去了点餐的耐心转而选择“短小精悍”的菜名。

图2显示,51.06%的外国食客选择A,既简洁,又忠实于本道菜食材,证实了上面的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C译文虽然很长,但选择的人也很多(42.55%),这一点其实反应了外国食客对中国菜名中文化元素的关注。

(二)涵盖内容

菜名的最基本功能是让食客了解他们吃的是什么,英译的中式菜名也不应该例外。其次,许多中国菜名文化寓意深刻,所以英译时仅仅着眼于语言形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关注菜名的文化内涵,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据图3,73.8%的调查对象认为译名务必要反映其食材。对于菜肴食材的了解,对西方人至关重要。但中式菜肴常常食材丰富,配料繁多,若一一详译,则严重违背了西式思维对语言形式简约的追求,所以内容一般只体现主食材,如果是特别口味的菜肴会将体现酸、甜、苦、辣、咸的配料名也译出,便于不同口味食客选择。不过,在调查中我们得知,对于菜名内容上是否表现了烹饪手法,外国食客们倒并不在意。西方并不像中国在菜肴制作上讲求繁复工序,虽然也有耗时费力的大餐,但大多还是方便快捷的食物为主。反观中式烹调,方法多样,精于运用火候,且做法精细,刀工见长。若是在菜名上反映巨细,国外食客,实难有耐心看完菜单。

此外,64.6%的食客认为中式菜肴译名须传达文化内涵信息。访谈结果表明,多数外国食客知道中菜名有文化内涵,他们认为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很好途径。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些菜名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或是寓意深厚,菜名字面既不反映菜肴原料,也不反映其烹调制作方法,若要道明其含义,需要诉说一段历史、解释其美好蕴涵,但翻译过细又会违背简约原则,所以要综合考虑。将寓意融入菜名,这是翻译菜名的一大难点,常须舍形或舍音而意译求神似,在涵盖寓意的同时须注意简洁性,以达到让国外食客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其背后的文化魅力,真正做到弘扬中华文化。

三、体系构建

在构建中式菜名英译体系之前,我们首先要对中式菜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基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的外国食客对中式菜肴语言形式和涵盖内容的理解程度,本研究将中式菜肴分为三大类:

(一)知名传统菜肴:中华美食传入西方早有历史,一些传统中国菜肴因远传海外已久,已有广为国外友人接受的直接音译名,少数不仅有音译名,还有类似西方菜肴可与之相对应。

(二)普通家常菜肴:在普通用餐场合,人们点的多是家常小菜,中文菜名比较直白,基本只体现主要食材,如土豆丝;有时也包括烹调方式,如番茄炒蛋;或体现菜肴形态,如紫菜汤。

(三)深层寓意菜肴:许多中国菜名吉祥典雅,人们常用菜肴原料名称或者其色、香、味、形或音的特点为其取一个吉祥如意或美丽动听的名字。此类菜名直接反应人们喜爱、情感和愿望。

根据以上分类结合问卷分析及实践调研,笔者归纳出下列中式菜肴名的英译一般规律,并构建出相对应的评价体系。

第一,知名传统菜肴,采用音译替代法。

(1)直接音译:一类是传统菜肴,根据汉语拼音,粽子直接音译为zongzi;,饺子jiaozi,豆腐tofu,还有汤圆tangyuan;另一类是早年间广东华侨传入西方,则根据粤语名称音译,比如云吞/馄饨被根据粤语发音音译为won ton,炒面chow mein,及点心dim sum,烧卖sui mai,锅贴guo tie等等。这种直接音译是翻译中异化的体现,在外国食客理解和接受的同时更受中国食客喜爱,如下图4显示。

(2)同等替代:很多中华传统美食传统美食在西方有类似的“兄弟姐妹”,翻译时也可从归化的角度出发,用相似的西方菜肴名称来翻译,比如饺子dumpling,汤圆sweet dumpling和包子bun等等。

这样看来,对于此类中式菜肴的英译,因其已多为西方食客熟知,考量语言形式的权重需大于涵盖内容的权重,而简洁明了又是英语菜名的主要特点,食材原料则是食客关注的核心,故其评价标准可以设置如下:

第二,普通家常菜肴,宜采用直译法,即译文语言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其形式。

(1)反应食材配料:食材一般只体现主材料,如糖醋排骨译为sweet and sour pork,海鲜河粉译为sea food with rice noodle,紫菜汤为seaweed soup;配料一般体现于口感上,如香辣虾spicy prawns,臭豆腐被译作stinky tofu,酸辣汤为hot and sour soup。这些译法虽然简单,但却符合西方的菜名构成,类似于fish and chips(鱼和薯条),apple pie(苹果馅饼)。

(2)反应烹饪方法:中式菜的制作讲究火候,分文火(gentle heat),武火(high heat)和中火(moderate temperature)。而烹调方法至少有50种,如涮(instant-boiled),煨(simmered),白灼(scalded)等。此类菜名比如炒米粉为fried rice noodles,烤鸭为roast duck,水煮嫩鱼为tender stewed fish,烤乳猪则是roast pig,但不需要过于细致,若是用词过于细化力求精确,反倒给人以生硬、违和之感。比如蛋炒饭译作fired rice with egg即可,不须“准确”译为scrambled egg stewed with rice。

(3)反应菜式形态:形态体现于状态和刀工两大方面。状态如汤soup,略稠些如粥porridge等;刀工在中华美食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切碎(shredding)、切片(mincing)、切丁(slicing)等。此类译名有咖喱牛肉片slice beef in curry sauce,桃仁鸡丁chicken cubes with walnuts等。

这类菜肴命名以体现“内容”见长,而形式次之,在内容上,主要以食材原料、烹饪方法为主,文化寓意几乎看不到。所以在英译时,需体现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特点,结合调研结果设置分值分配得出评价参考表如下:

第三,文化寓意内涵复杂的中式菜肴译法。这类中式菜肴的命名往往借助了文化典故,民间传说等,并充分利用汉语言简意赅的特点,所以翻译时常常很复杂。具体而言:

(1)音译+意译:文化内涵丰富,常带有典故,比如“佛跳墙”为fotiaoqiang(assorted meat and vegetables cooked in embers),“叫花鸡”为beggar’s chicken(baked mud-coated chicken),寿县名点“大救驾”为dajiujia(Shouxian County’s kernel pastry)。

(2)音译+直译(+注释):如果是菜名中出现地名人名,如非被西方熟知(如北京烤鸭,译为Peking duck,不需解释,也知“Peking”是“北京”),则备注为妙,以免出现本研究问卷中(见下图5)贻笑大方的理解。

(3)直接意译法:多为民间特色菜肴,名称直观上不体现菜式内容,晦涩难懂,例如,“炸响铃”(deep-fried beancurd skin),“蚂蚁上树”(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黑白分明”(fried shrimp balls with black and white sesame seeds)。

(4)直译+意译:蕴涵美好祝愿的菜名,多出现于婚庆等特殊场合,外国人在食用时也会好奇这些形色各异的菜肴用意为何。若生硬翻译则不符合场合与菜肴所被赋予的寓意,原本带有浪漫色彩的“百年好合”,若是译成sweet corn soup with lotus 则难以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不妨根据原名的语言形式来取巧意译结合直译反应食材,译为sweet marriage(corn soup with lotus),则更贴合场合。

这样看来,这类中式菜肴命名要义不在于食材,而在于文化寓意,所以在英译时需以传递文化内涵为要旨,食材次之。而且在语言形式上,也需字斟句酌,体现高雅情调。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结合问卷调查,设置分值分配得出评价参考表如下:

晦涩内涵菜肴

四、结语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餐菜名的英译在为外国食客提供饮食便利、宣传中国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经过调查研究认为,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形似与神似不能得兼时,须依据菜名的具体特征适当取舍,从目的语语言者视角出发,尽可能传达中式菜肴的自身信息和文化内涵。

本文基于调查研究,探讨了英语食客在理解中式菜名时在语言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的一般规律,并据此构建了中式菜名英译的评价体系,希冀为中式菜名翻译提供参考。当然,本研究仅仅是个有益尝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仁为中式菜肴英译出谋划策,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学明.中国菜名分类及其英译方法[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4(2).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65.

[4]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年版.

[5] 黄芳.中餐菜单译法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7(1).

[6] 杨义豪,邓路等.中式菜名英译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7).

[7] 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8] 杨亚敏.中国菜单的翻译障碍及翻译方法[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4

[关键词] 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126-02

教学质量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质量是生命,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没有质量,高等教育就失去了根本。开展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研究,对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教学包括了课堂教学(授课教师、备课、课堂讲授、教学总结)、课堂讨论、辅导答疑、考核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环节。

没有质量标准就无法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是多层面、多样化的,学校定位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围绕科学的质量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合理、科学、可行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确定质量标准的实现需要的措施和监控手段,是构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1.1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为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按照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组成的有机整体。而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构建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教学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目标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信息的收集(包括统计和测量)、评估、信息反馈、调控等环节。依据培养目标,在制定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同时,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各个要素合理的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领导、教师、管理、技术和教学辅助人员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控制、监察、监督,以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效益,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节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2是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规模、水平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加快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既要有数量的增长,结构的优化,效益的跃升,也要有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是实现高校扩招后发展规模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建设更加开放化、现代化、高水平的、富于创新的、一个体制结构更加合理、规模效益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有力保证。通过建立全面系统、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从而创新机制、更新观念,办出特色,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方法

2.1收集资料、调研规划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学术交流、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等形式,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掌握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修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到省内外有关高等院校进行相关调研,了解兄弟院校的相关信息,并撰写部分调研报告;组织专家、教授就“高等中医药教育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研讨,开展“国内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中医药院校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等内容的专题讨论。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行业内外的基本信息,建立和完善我院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为提高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服务。

2.2反复酝酿、修订标准

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调研、互访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初步完成了《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内容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考试环节质量标准及各本科专业毕业生质量标准等六个部分。并将初稿下发到各二级学院,由其组织教职工进行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后确定初稿。

2.3实践探索、不断完善

按照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要素及程序文件为主线,以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以教务等职能部门为主要组织机构,由院系两级共同实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修订、完善、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加强与院校间的互访和沟通交流,丰富《标准》的第一手资料,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从而有效地指导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全过程,有力的保障和监控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

3建立和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体会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科教学是基础,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学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构建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有力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极大地保障和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质量标准体系的实施,不仅直接深化了我院的教学改革,为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化、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依据,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提高了我院教学水平,为我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形成的《河南中医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办法》,对高等中医院校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且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出版社,2005.132-145.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5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在欧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验,目前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无锡、佛山等大中城市也已陆续推出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关于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运用特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可以正确定位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公众满意度,并为进一步提高满意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公共自行车;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9-0091-03

1 引言

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是指公司或组织在大型居住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客流集聚地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车站,随时为不同人群提供适于骑行的公共自行车,并根据使用时间的长短征收一定额度费用,以该服务系统和配套的自行车路网为载体,提供公共自行车出行服务的城市交通系统。由于交通拥堵、市民出行困难、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现在很多大中城市的“城市病”,受到以巴黎和哥本哈根为代表的西方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交通的影响,我国许多城市也开始重视公共自行车交通的作用。公共自行车是城市低碳交通、绿色交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但是公共自行车服务是一个新生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运行管理中不断完善。

目前,关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点布局、车辆调度、使用者特性和新发展方向等方面。如:Krykewycz Gregory R.(2010年)提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网点布局进行分析,来确定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主要服务区域 。Kaltenbrunner Andreas(2010年)等提出可以根据运营公司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各网点自行车的使用高峰期、数量等进行统计,进而对各个网点的自行车进行科学合理调配。Shaheen, Susan A.(2010年)提出目前发展第四代公共自行车系统还有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如安全性、有限的设施、费用以及技术等。Fuller Daniel(2011年)等的研究表明公共自行车系统受到大量居民的欢迎 。国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网点布局、车辆调度、运营模式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耿雪等(2009年)依据居住人口、商业特征等将调查区域进行分区,得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网点数量以及应配备的自行车数量。潘海啸等(2010年)提出公共自行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采用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来运营 。刘祖鹏等(2011年)运用运筹学得到最优调度路径来进行网点之间车辆的调度。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对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以及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的研究很少。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利用和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学者们的关注,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公众满意度评价,崔梦蕾(2011年)利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模型对公共自行车用户满意度进行计量分析;刘璐,李杨,徐国虎(2011年)运用 SPSS 进行因子分析来研究武汉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公众满意度。但这些评价都是从顾客满意程度方面进行定量评价,而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定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却很少涉及。本文将尝试给出公共自行车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因素集,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进行顾客满意度测评。

2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定量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公共自行车系统顾客满意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是从公共自行车本身条件、租车网点条件、服务条件三个方面建立。自行车本身条件从车子整体外观、骑行舒适度、车的性能三方面评价;租车网点条件含租车可得性、网点布局和数量和换车便利性三个指标;服务条件评价从乘车费用、开放租车时间、丢失赔偿标准、网点便民服务、租车可用时间、投诉处理时间十二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具体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公共自行车系统顾客满意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相结合。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y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它对人的主观感觉进行客观的描述,把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

2.2.1 构造判断矩阵

假设某层有n个因素,要比较它们对于上一层某一准则的影响程度,确定在该层中相对于某一准则所占的比重。(即把n个因素对上层某一目标的影响程度排列)上述比较是两两因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比较时取1-9九个尺度,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用a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影响程度的比较结果,则aji=1/aij表示第j个因素相对于第i个因素影响程度。A称为成对比较矩阵。

2.2.2 专家调查法

在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通过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各层次不同评价指标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的定量描述aij。

专家来自江苏省内的高校、科研结构、机关等,研究领域涉及管理、文化、园林、旅游、地理等,共发放征询意见问卷30份,利用yaahp0.5.3软件对每位专家给出的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剔除判断矩阵不一致的8份问卷后,对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另外22份问卷的数据求平均值,对通过一致性检验的12份问卷的判断矩阵中的数据求算数平均值,得到最终的判断矩阵。

2.2.3 使用和法计算权重

根据最终的判断矩阵,利用线性代数知识求出最大特征根以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通常有和法、根法。本文采用和法近似计算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从而求得权重。取判断矩阵A的n个列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重向量,即:

2.3 评价方法及结果的确定

公共自行车系统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众多,评价因素往往带有主观性,将每个评价指标作模糊等级划分,设计关于公共自行车系统顾客满意评价标准,然后由研究人员收集相关资料,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3 无锡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评价实证

3.1 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简介

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年多的时间,为无锡市创造出了更加绿色、环保、经济的生活方式和出行选择,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诸多便利。目前无锡市已有160多个租赁点、2000多辆自行车,覆盖了大型社区、商场、医院、景点。无锡市公共自行车分属两家公司,使用不同的系统。爱派克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家进入无锡市场的公共自行车管理公司,目前共设立了103个租借点,运行的1950辆公共自行车分布在滨湖、南长、北塘等地。与爱派克相比,江苏宏溥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共自行车的租借点主要集中在崇安区,已建和在建的3Q公共自行车租借点共有89个,投入车辆1225辆。两家公司的系统互不兼容。

3.2 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定量评价

依据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对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公众满意度评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展开调研,调研时间为2013年1-3月,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调研分两阶段进行,第一次在2013年1月8日到19日进行,发放67份,第二次在2013年3月8日到9日进行,共发放33份。调查区域为无锡市滨湖区、南长区、崇安区等几个城区,分别在学校、景区、医院、主要街道等地的自行车租借点和办卡点进行调研。根据抽样调查公众打分后的结果和上述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评价权重,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评价如表4。

从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公众对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整体上还是满意的,对公共自行车系统是持支持态度的,但在整体满意的同时,在租车网点以及服务上得分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无锡市公共自行车分属两家公司经营造成的,目前虽然技术上能实现兼容,但由于背后的利益问题未能实现通借通还,这给公众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智能租赁终端(供车辆租赁者通过刷卡实现借还车的设备)还有待改进,偶尔会出现无法借车和无法还车等问题;还有公共自行车管理公司员工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未能给公众提供满意的服务。

3.3 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公众满意度提高对策研究

3.3.1 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实现公共自行车通借通还

在完全的市场化模式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运营、维护等完全市场化运作,政府仅仅充当监督者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背离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公益属性,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公共自行车的系统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费用也相对较高,若由多家企业共同运营无法实现一个整体就更不利于其发展了,所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模式要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式。当前,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系统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推进两家公司的合作,实现系统兼容,自行车通借通还,让无锡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真正起到便民、利民、舒缓城市交通的作用。

3.3.2 加强统一规划,提高系统整体布局的合理性

对于整个无锡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网络要有长远的、全面的规划,包括网点布局,网点数量,投放自行车数量以及自行车道路的规划。可以通过专家座谈会,并向全市公众征求意见,确保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分布合理,公共自行车投放数量充足,方便公众出行;同时还应该规划出覆盖市区主干道的专门的自行车道,以便使公共自行车使用者有安全方便的道路可骑。

3.3.3 加大研发力度,以良好的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江苏宏博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3Q公共自行车智能服务系统在无锡市进行推广,偶尔会出现无法借车或者无法还车的现象;还有对于某些区域的客流量是单向流,会出现有些网点的车不够用而有些网点的车因满位无法还车。无锡市作为全国物联网中心,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条件,所以今后要加大在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技术方面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出更好的系统,运用智能技术,依托计算机网络和GPS定位系统等先进技术,对各网点的公共自行车实行全面动态监控,科学合理地调配各个网点之间的公共自行车辆数量,使公众随时随地有车借,随时随地有车位还车。

3.3.4 加强培训,提高营运公司员工服务水平

从实证分析中得知,无锡市公共自行车公众满意度评价中,关于“服务条件”方面的顾客满意度低于总体顾客满意度,无锡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公司的员工特别是客服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公司在招聘时就要选择素质高的人,其次要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并且将所有服务人员进行编号,公众在遇到服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时可以向公司投诉,公司将根据员工的表现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提高公司服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龚迪嘉,朱忠东.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机制[J].城市交通,2008,(6):27-32.

[2]潘海啸等.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J].城市交通,2010,11(6):40-43.

[3]Krykewycz Gregory R, Puchalsky Christopher M, Rocks Joshua.Defining a Primary Market and Estimating Demand for Major Bicycle-Sharing Program in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October,2010:117-124.

[4]Kaltenbrunner Andreas, Meza Rodrigo, Grivolla Jens.Urban cycles and mobility patterns: Exploring and predicting trends in a bicycle-bas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J].Pervasive and Mobile Computing.August,2010:455-466.

[5]Shaheen Susan, Guzman Stacey, Zhang Hua.Bikesharing in Europe, the Americas, and Asia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January,2010:159-167.

[6]Fuller Daniel, Gauvin Lise, Kestens Yan.Use of a New Public Bicycle Share Program in Montreal, Canada [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January,2011:80-83.

[7]耿雪等.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J].城市交通,2009,7(4):21-29.

[8]刘祖鹏等.公共自行车系统站点间调度优化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11,(1):39-42.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6

论文摘要: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是评价者以国家对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要求为基础,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对被评价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因素进行安全分析,寻找工程建设系统安全水平的限制性因素和系统存在的问题,选取能全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状况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工程建设系统总体施工安全水平,为制定事故预防控制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每年建筑施工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企业,在全国各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安全事故的频发给国家、社会、施工企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发展、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阻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1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施工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制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它具有描述、评价、监测预警、决策等功能。

1.1 描述功能。描述是工程建设安全指标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工程建设安全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等。

1.2 评价功能。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个尺度,从人、施工机械、安全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来衡量施工安全状况。利用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模型方法,对施工安全状态进行估量,明确施工安全运行的障碍性因素。

1.3 监测预警功能。监测预警功能是描述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系统的安全水平将通过安全评价指标表现出来,当对这些指标给定界限时,工程建设系统的安全状态就可以监测了。监测功能可以分为状态监测和目标监测。

1.4 决策功能。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设立的最终目的是对工程建设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价,指导安全管理人员依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水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指标体系的决策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

2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施工安全评价输入指标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是评价施工企业的安全制度、培训体制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的意识,细分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5个方面。

(2)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主要是评价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资质管理以及企业中人员的管理,分为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供应单位管理4个方面。

(3)安全技术管理。主要是评价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控制程度,分为危险源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6个方面。

(4)设备与设施管理。主要是评价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完善程度,分为设备安全管理、大型设备装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5个分项指标。

2.2 施工安全评价输出指标

(1)高处坠落(R1)是指操作者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的高处进行作业时发生坠落。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

①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

②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

③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

(2)触电事故(R2)电是施工现场各种作业的主要的动力来源,各种机械、工具等主要依靠电来驱动,即使不使用机械设备,也还要使用各种照明。触电事故主要有:

①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

②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

③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

(3)物体打击(R3)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物体从上面落下来,击中下面或旁边的作业人员即产生物体打击事故。最常见的高处坠落事故有以下几类:

①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

②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

③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

④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

(4)机械伤害(R4)主要指施工现场使用的木工机械,如电平刨、圆盘锯等;钢筋加工机械和拉直机、弯曲机等;电焊机、搅拌机、各种气瓶及手持电动工具等在使用中,因缺少防护和保险装置对操作者造成的伤害。其包括:

①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

②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

(5)施工坍塌(R5)主要指施工现场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土石方等因设计、堆置、摆放或施工不合理而发生倒塌造成伤害的事故。包括:

①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

②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

③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

2.3 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的关系

(1)高处坠落(R1)安全事故的原因

人员由屋顶、脚手架上、梯子上、结构上、梁的支撑上坠落(R1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危险源控制、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脚手架、建筑结构倒塌(R1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人员由地上的洞口、屋顶的空洞、没有护栏的楼面边缘坠落(R1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素质、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2)触电事故(R2)安全事故的原因

设备、机械、工具等漏电、电线老化破皮(R2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供应单位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设备安全管理;

违章使用电气用具(R2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

对在施工现场周围的外电线路不采取防护措施(R2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技术交底。

(3)物体打击(R3)安全事故的原因

工人受到坠落物的打击(R3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特种设备管理;

工人受到运动着的重型设备、吊车吊臂或其所吊物的打击(R3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大型设备控制;

工人受到私人交通工具的打击(R3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备安全管理;

工人受到掘进设备的打击(R34),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控制。

(4)机械伤害(R4)安全事故的原因

机械运动部件伤害(R4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检查测试工具管理;

建筑机械产生的巨大噪声、振动、灰尘等对人体的伤害(R4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

(5)施工坍塌(R5)安全事故的原因

基坑(槽)、边坡土石方坍塌,基础桩壁坍塌(R51),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技术交底;

现场临时建(构)筑物、脚手架坍塌(R52),造成的原因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供应单位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安全设施和防护管理;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R53),造成的原因有:安全检查制度、分包单位资质和人员资格管理、安全设备和工艺的选用、大型设备安拆控制。

3 结束语

安全既包括有形实体安全,如国家安全、社会公众安全、人身安全等,也包括虚拟形态安全,如网络安全等。安全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预知危险,二是消除危险,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