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德育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德育建设方案

德育建设方案范文1

论文关键词 社区安全 安全设施 犯罪预防

在城市功能分区中,住宅区是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其是城市人栖息之地,承载着城市人的家园,是人休息和娱乐的重要处所。社区的公共性和相对开放性特点为犯罪份子实施犯罪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社区内偷盗、抢劫等行为时有发生。社区安全问题维护事关人之基本生活环境的维护,是社会管理的重大问题。基于社区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实务界和学界纷纷展开了探索和研究,已有的经验和成果表明,社区安全设施的建设对维护社区安全和提高犯罪预防之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区安全对犯罪预防之作用

(一)社区安全与犯罪预防之关系

犯罪预防是现代公安管理的重要内容。犯罪行为不仅归结于犯罪人自身好逸恶劳的本性或其凶残的本质,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生具有复杂的社会因素,犯罪人之教育背景、家庭情况及社会风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公平的实现情况等都影响着犯罪行为之发生。当然,作案环境的相对宽松亦是诱发犯罪的重要原则。而社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特点,政府对社区的日常管理事务很少介入,公安人员一般亦不进入社区巡逻。而对大多数社区特别是大型社区而言,基于为社区成员提供方便的原因,社区管理者往往不对进入该社区的人员予以严格盘查,从而使得外来人员可以较为轻易地进入社区。两方面的原因结合,社区自然就成为了犯罪行为高发的地带。基于此,强化社区管理,提高社区安全维护水平,当然就成为了预防犯罪行为发生的良好途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犯罪预防手段和措施逐步往前拓展,犯罪预防理论从强调及时发现和制止犯罪苗头到从注重根本上改变容易滋生犯罪的环境。这种情况之下,加强社区安全管理无疑是改变犯罪所发生的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犯罪预防绩效的提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之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采用,大大地减少了人之劳动力的支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把人从体力劳动和重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物质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更新生产领域的技术流程,技术力量还渗透到了生活领域,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和更为安全的生活环境。社区安全设施即是在此种背景下出现的,社区安全设施之建设,即是将安全技术领域的最新产品用于社区安全管理中,用以提高人们生活之安全度及其安全感。换言之,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之必要性在于,一方面,这种建设适应了物质技术的最新发展,其能够将大部分投入到社区安全防护的人力资源从该项工作中解决出来以进行其他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因而代表了物质文明发展和人之解放的潮流;另一方面,社区安全设施建设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社区安全防护工作的效率,改善犯罪预防的效果,进而维护社区成员之人身财产安全。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犯罪份子之犯罪手段也向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从技术设施上提高社区安全防护的水平亦是应对犯罪行为向高技术方面发展的需要。

二、社区中犯罪预防的新理念

(一)被动预防向主动预防转变

传统的社区安全防护是一种被动型的安全防护。如在九十年代之前,防盗门窗和围墙是主要的防护设施。但这种防护模式具有被动性的特征,其只能对犯罪人之犯罪行为予以消极地应对,而不能予以积极的制止。豍随着安全防护和犯罪预防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部分防护技术表现出了某些主动性的特征,如有些实体屏障本身增加了防入侵探测和报警的功能,这些安全防护设施在面对犯罪行为时并非消极地应对和承受、抵御犯罪人之侵害,而是主动发出警报以有效吓阻犯罪行为之继续进行。这些设施之应用,实现了犯罪预防从被动预防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二)人防、物防为主向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转变

传统社会中的社区安全防护主要以人防和物防为主。所谓人防,即是在社区中安排人员以定点值守、流动巡逻等方式加强对社区的控制,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物防则是指为社区和家庭生活区域设置实体屏障,从而隔断犯罪人与社区成员及其财产的接触,避免社区成员及其财产成为犯罪行为之作用对象。围墙和防盗门即是物防的典型代表。当然,物防设施仅有暂时阻碍犯罪行为达成其目标的效果,其不能根本上制止犯罪行为的继续进行,如果犯罪行为持续作用于物防设施,物防设施可能将不堪重负。所以,在传统社区安全防护中,物防必须跟人防相结合,人防中其中起着主要作用。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防护技术,诸如电视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系统、面部识别系统、住户报警系统等现代技术被应用到社区防护中。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且与原有的人防措施和物防措施防相结合即产生了巨大的效应,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及社区管理者预防犯罪的绩效。

(三)网格化的防护

所谓网格化管理,即是指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设置相应的管理员,由管理员综合管理社区安全事务,从而使管理员之责任得以明确。网格化管理把管理员派遣到各个风格区域中,提高了社区安全管理体系的反应能力,但这种方法将整体性力量化整为零派遣到个网格中,其削弱了事发网格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竖因而,网格化的管理必须配置相应的巡逻机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之时避免削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平面向立体转化

传统社区防护方式是一种平面式的防护,在这种防护方式中,围墙成为了这种方式最主要的防护手段。即是说,在传统社区安全防护模式下,安全防护设施往往设置在地面,并以屏障的方式存在,通过屏障

的设置而隔断犯罪人与犯罪对象的接触,从而起到维护社区安全和预防犯罪的效果。而随着安全防护技术和理念的发展,平面式的防护体系为立体式的防护体系所替代。现代防护系统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平面式的围墙和防盗门等,还包括设立在空中的电视监控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等设施,这些设施与围墙、防盗门、出入口控制系统等相结合,将组成一道立体的防护网,对社区安全予以全方面的防护。

三、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提升犯罪预防绩效

基于社区安全防护实践及其理念的新发展,现代社会安全防护效果的实现和犯罪预防绩效之提高,当然需要从技术设施和物防设施方面对社区安全防护体系加以完善,建构严密的社区安全防护网络。

(一)技防设施

1.周界报警系统的建设

周界报警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将社区与外界隔离的主要手段,俗称“电子围墙”,周界报警系统的建设将在社区地域范围内为社区成员建构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空间。为提高社区范围内犯罪预防之绩效,有条件的公安机关或者社区管理者应当在在社区围墙上安置周界报警系统。常用的周界报警系统一般由红外线发射器、接收器和报警器组成。红外线发射器不间断对围墙周边发出红外线,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红外线发射器所发生的红外线经反射后为接收器所接收,进而触发报警主机,报警主机并迅速将相关信息传送到安全管理人员手中,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从而及时制止犯罪行为的进一步实施。

2.电视监控系统的建设

周界报警系统只能针对翻越围墙等异常情况产生作用,如犯罪份子不采取翻越围墙的方式而是采取乔装打扮的方式混入社区内,那么这道防线就相当于“马其诺防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之下,即需要其他防范系统对社区内部情况实行实时监控,这种系统即是电视监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亦是安全防护领域中的重要设施,其通过摄像机及其辅助设备直接对重点区域加以监控,能够将该地区之情况实时传送到安防人员所在的控制室。一套电视监控系统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摄像机,对多个重点区域特别是社区内交叉道口等部位进行重点监控。而一套系统的操作仅需一人即可完成,即是说通过这套系统,一人即可对整个社区的重点部位实施监控。因而,这种系统的应用亦能提高犯罪预防的绩效,公安机关或相关社区安全管理者亦应当积极建设这种系统。

3.保安巡更系统的建设

保安巡更系统是人防与术防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人起着主要作用,然而社区安全设施的建设亦不能因此而忽略保安巡更系统的建设。保安巡更系统以智能卡及识读器为基础,配合相应的保安巡更系统软件,实现用户对所辖场合的巡更管理功能。豏我们认为,人的因素毕竟是安全防护的第一因素,因而公安机关或社区管理在在进行社区安全设施建设时亦不应忽略保安巡更系统的建设,进而使人之效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出入口控制系统的建设

顾名思义,出入口控制系统即是设置在社区进口和出口并对进出人员进行识别和对外来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的设备。出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即是识别进入社区的人之身份,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外来人员进行重点登记。出入口控制系统与周界报警系统都是社区防护的第一道防线,两者的区别在于,周界报警系统之功能在于对非法入侵者进行预警,而出入口控制系统则主要对以正常方式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检测,并识别出来外来人员。

(二)物防设施

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技术和适用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则必要要与物防设施配合起来,在社区建筑规划过程中注意不留安全死角和合理设置实体屏障,从而才能促使安全防护和犯罪预防绩效的最大化。

1.社区空间布局与犯罪预防

社区空间布局与犯罪预防亦有重大关系。建筑物作为物防设施的重要组成,其空间布局如何直接影响着社区安全的维护。具体而言,社区在其空间布局上如果死角较多,则安全隐患就较大,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必亦较大。如楼与楼之间的夹角、小巷和电梯间即可能成为社区安全死角,开发商在进行社区规划时,就应当避免将这些死角设计为个别住户出入必经之路,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德育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策略方法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effect,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lection and engineering general layout began, until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should be made more campaign plan, choose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reasonable economy the optimal design of, or to the existing design scheme is optimized, so it can more reasonable in economy.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design optimization strategy method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工程设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具创造性、经济性和思想性的阶段,是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技术和经济上对拟建项目的实施进行全面安排的阶段。工程设计对于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工程造价以及在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有关专家分析,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筑工程全寿命费用的l%以下,但是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到75%以上。当一个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确定以后,大到工程规模、建设规划、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小到建筑用料、构件配件和设备的种类型号及数量基本上被决定了,工程项目投资方案也基本定型。因此,在做出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对提高工程投资效益、降低建设工程成本,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的途径。

1.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优化设计工作的监控

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配套文件之一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已由建设部颁布施行,它的实施将对控制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但《办法》中规定的审查主要针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收费、建设手续、规范的执行情况、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缺乏对方案的经济性及功能的合理性内容的审查要求。因此,为保证设计方案优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主管部门在执行《办法》的同时,还要制定设计方案优化的评定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增加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和审查力度,对各阶段设计成果进行全面审查。既要审查技术可行性,又要审查经济合理性。具体来说,“初步设计”可由规划部门审查,“技术设计”由业主会同上级主管部门和有关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审查,“施工图设计”由建设主管部门属下的审图中心审查。第二,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设计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通过资质管理、人员注册、设计招标、图纸审查等环节来规范设计市场,力求减少无证设计和越级设计。三是利用主管部门的职能,不断总结推广标准规范和标准设计,适时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为设计方案优化的进行提供良好服务。设计单位在向业主提供“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时,业主应通过合同约定让设计单位同时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总概算”、“修正总概算”、“施工图预算”,以便为主管部门考核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业主作相关决策时提供直接依据。

2.推广标准化设计

标准化设计又称定型设计、通用设计,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组成部分。各类工程建设的构件、配件、零部件、通用的建筑物、构筑物、公用设施等,只要有条件的,都应该实施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的优点有:设计质量比一般工程设计质量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3.建立必要的设计竞争机制

为保证设计市场的公平竞争,设计经营也应采用招标投标。

3.1作为业主,应明确设计招标虽需多支付设计费和增加前期准备时间,但设计方案优化可节省更多的投资。为此,各地首先应成立合法的设计招标机构。

3.2各地方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规定,确定项目设计招标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必须进行设计招标。

3.3业主对拟建项目应有明确的功能及投资要求,必须编制完整的设计招标文件。

3.4招标时应对投标单位的资质信誉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

3.5应组建健全的评标机构和制定合理的评标方法,这样既可保证公平竞争,又可对业主在项目建设上的随意性加以限制

现阶段,建筑设计虽有各种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但建筑构件、建筑配件的构造做法仍需设计人员人为确定,并在此基础上手工计算出构件所承受的各种荷载。荷载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结构布置形式和构件的形状大小及材料用量,从而也就直接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例如商品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构造做法为:板底粉刷,现浇结构层,板顶找平层。通过适当改变施工工艺,构造做法可改为:板底局部批腻子,现浇结构层随捣随抹光,这样既简化了构造做法,减小了荷载,又实实在在地节约了人工和材料,降低的工程造价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充分说明,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仅仅是总体和全局的优化,还体现在细部构造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做到设计方案优化,也是设计单位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设计单位欲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经济收入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改变以前设计过程中不算账,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变为“算着画”。并通过室主任、总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层层把关,确保设计既满足功能要求,又力求经济合理。

4.实施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限额设计是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限额和工程量先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各分部工程而得到的,通过层层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与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标准、工程数量与概预算指标等各方面的控制。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克服和控制“三超”现象,使设计单位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管理,能克服设计概预算本身的失控对工程造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4.对设计人员实施奖惩

4.1 惩罚措施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并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惩罚,可以使设计方懂规矩、辨是非,促使其改过,具有一定的警告作用

4.2 激励措施在设计委托合同中,明确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利益激励能更好调动设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实施有效的激励,可以激发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自觉提高工作水平与质量。

4.3从思想上端正设计人员的态度,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1)建筑设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在处理建筑设计事务中,坚持客观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加强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诚信教育,必须让每一位建筑设计人员都明白,一流的专业技术不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唯一条件,而一流的道德水平才是建筑设计人员完善境界的基本要素。

5结束语

设计方案优化,是确保工程造价更趋合理和经济的先决条件。设计方案优化,既要把握全局和总体方案的优化,又要关注建筑细部设计的优化。通过设计方案优化来控制建设投资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在设计实务中,工程设计人员应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要求的倾向,又要反对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要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以提高价值为目标,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系统观点为指针,最大程度上确保设计方案优化,从而最终达到节省建设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耀俊.浅谈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J].建筑经济,2009

[2]伍晏,夏萍,周以大.运用价值工程法则,优化方案设计,合理降低建筑造价[J].建筑施工,2009

德育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安全监督;转型;创新;监督方法

一、转变观念,创薪思维方式

1.由“巡游式监督”向“常态化监督”转变

以广州市为例,由于工程项目多、监督执法人员不足、监督方式单一、监督技术手段落后等原因,据初步统计,工程项目监督频率目前平均在“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的水平,甚至有的项目监督频率为“超过6个月检查一次”。对工程项目而言,这种监督方式就像“巡游”,巡游过后必然形成很长一段“监管空白期”,监督效率必然低下。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改进监督方式,缩小“监管空白期”,实现常态化监督。

2.由“单向执法型”向“双向互动型”转变

目前,各地的监督检查都是“单向执法型”,即由监督执法人员到施工现场抽查、排查隐患,实施处罚;而企业方面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检查”状态,监督工作效率极低。

因此,监督检查必须向“双向互动型”转变,即在现有“单向执法”的基础上,增强指导服务和交流沟通。通过加强监督执法人员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日常联系和互动交流,帮助施工企业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加强监督执法人员与监理人员的日常联系和互动交流,落实“监理报告制度”,总监向监督员及时报告项目上的安全动态,充分发挥监理的现场监管优势和“协防”作用。

3.强化对企业安全行为的监督执法,让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平时能够有所作为

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企业,监督执法人员不是企业的安全员。因此,在施工安全监督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开展施工现场安全实体隐患排查(抽查)工作,同时,更应注重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监督执法,督促并指导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到岗履职,改变当前这种“监管部门着急、企业无动于衷,监督执法人员现场排查隐患,项目安全员、监理人员平时无所事事”的局面。

4.强化“事前预防与过程控制”

主要是督促企业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注重事前预防和对隐患的过程动态控制。

二、改进监督方式,现场执法检查与远程监控相结合

1.除了传统的现场监督检查方式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微信、视频监控、云技术等实现远程监控,一方面提高监督工作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震慑企业,促进企业全面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事故发生。

2.远程监控方式可采用集中监控(由专人通过“监控中心”实现)与分散互动监控(由监督员通过个人电脑或专用手持设备与工地“互动”方式,实现对各自分片监管项目的远程实时监控)。

3.远程监控对象、内容

(1)集中监控:项目部“三类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点名);三级教育、平安卡培训(考试)活动情况;大门口值班情况;泥头车出入登记、冲洗、装载情况;塔吊、电梯等重点部位安全监控等。

(2)分散互动监控:安全实体抽查及隐患整改情况跟踪;塔吊安拆、顶升加节,电梯设备安拆,防护棚搭设等危险作业时的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监理旁站实时监控;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抽查(点名);“三类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点名)等。

三、改进监督模式。完善和落实内部监督机制

两手抓:对外,抓施工安全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建设、监理),强化和落实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内,抓安监机构监管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管责任意识,规范监督行为,提高日常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杜绝不作为、乱作为。

1.日常监督实行组长负责下的专业分工与主监员责任包干模式。按照“事事有人管”原则,落实监督组内部岗位分工,明确细化工作任务、签订责任书、强化监督责任,制定和完善《监督工作规范》,推行监督工作标准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高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

2.层级监督实行“行政主管部门督查”与“安监机构巡查”相结合模式,形成“管理链”,环环相扣,促进各级安监机构加强内部监管,进一步强化监管责任,减少监管漏洞。

3.检查方式采取“飞行检查”,在不预先告知企业的情况下,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检查、巡查和督查,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监管常态化。

4.探索建立安全报告制度,形成“互动长效机制”。

(1)监督员与施工现场的监理、安全员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全监理和企业安全员的作用。

①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库。平时,要加强对现场安全监理和安全员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一个安全员同时兼多个项目”的现象,强化责任意识。②监督员与现场安全监理和企业安全员“结对子”或建立微信群,加强平时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把监督员打造成执法者、指导员、联络员、工地安全管理的“上级领导”,监督员要学会给项目部的安全管理人员派活、下达指令,搞好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安全员和监理的现场管理优势,把监理和安全员打造成为监督员的情报员、助理,把他们的工作当成监督员工作的延续,改变以往那种现场检查时监督员给企业当安全员,几个月才去工地检查一次,然后长时间不管的状态。

(2)建立安全报告制度。

①安全员、总监每周向对口监督员定期报告工作情况,重点将安全教育、平安卡、工人招聘动态、特种作业人员动态信息、劳务公司安全管理状况、危险作业施工等动态信息纳入报告内容,以利于监督员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加强比对、核查,大幅提高监督执法效率。②安监机构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管项目的安全状况和监督执法情况,为上级部门实施内部巡查、督查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5.工程项目实行“分类差别化”管理。

制定监督计划时,要根据项目类别、难易程度、不同施工阶段、企业管理水平等,实行“分类差别化”监管。

6.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突出监督重点。

(1)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有效性。一方面,对重大问题和隐患,特别是“屡教不改者”(即指出隐患和问题后不积极整改、不认真履职),要严格执法,绝不手软,例如:检查安全教育、交底时,发现问题要执法“零容忍”;另一方面,执法要务实,严格执法,但不等于见到隐患就开罚单,不能把执法权作为要挟企业的手段,施工都是动态的,任何工地有安全隐患或问题属于正常现象(特殊隐患除外),只要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就好。应该给企业一次整改的机会,监督员应该及时跟进,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杜绝执法文书要么不发,要么乱发的现象。

(2)抓重点环节:脚手架、模板工程、起重机械、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文明施工、泥头车管理、消防安全等。

(3)抓重点对象:重点项目,要抓轨道交通等重大投资项目和危险性较大工程,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重点人员,要抓一线工人(特别是劳务分包队伍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员、项目经理、安全监理(配备、到岗、履职)等。

(4)抓重点时节:重大节假日、台风多雨季节、重大活动期等。

7.认真落实《监督工作质量定期考评与内部责任追查制度》,开展事故工地内部责任倒查,强化监督责任,促进廉洁执法。

四、效果预测

监督员和项目部人员都有了新的任务和压力,大部分人会去主动多做点事情,去认真履职,才能做到有事情相互沟通汇报,使监督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德育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改革 发展 方案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5-000-01

一、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一)课程设置理念的改变

从传统课程理念中走出来,贯彻素质教育、新课标要求下的全面发展思想,深化教育理念的改革,以全方位、复合式的课程设计为基本,致力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双向发展。以健康教育教育为主,继而确保学生合理锻炼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精神状态和适应能力的提升。同时积极开展具体体育项目的培育,使高中生提前接受一定的专业项目知识积累,为进入大学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改变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育素养和专业文化知识,积极推动课堂教学课程的改进,依据我国体育专业要求,对高中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努力发展高中体育教育课程纲要的合理性,使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得到良好的积累;其次,将课余活动纳入体育教学中来,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自发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良好的结合起来;最后,在不能单一的进行传统体育项目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年龄、体质情况、兴趣等因素,进行课程内容完善工作。

(三)课程目标的改变

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是追求学生身体锻炼为主,而在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下,新形成的目标应当是:强化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加深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对高中体育课程的改革,实现学生心理素质、身体体育以、生存能力及团队意识的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升华

(一)开展男女有别的教学方式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机能和心理都正处在发育阶段。特别是女生,她们的身体形态在这一时期正处在不断完善阶段,由于生物学上的相关原因,她们在学习生活中会表现得极不稳定:行动上会出现动作的协调能力不高、耐力不足、动作相对迟缓等,而在精神上则表现为意志不坚定、易劳累、胆小、缺乏锻炼积极性等。而男生在这一时期却显得精力旺盛,对运动项目兴奋度较强。因此就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宜学生群体的项目和方式,对男女生进行区别教学。

(二)采用以学生自我培训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育方式

高中学生有比较繁重的文化课程学习任务,在学习期间神经比较紧张,且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因此他们在上体育课时,大多数希望自己的神经得到放松和休憩,希望自己在体育课上能够摆脱刻板的体育教育模式,毫无压力地上课。在这样的学生意愿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分别指导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自我。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校园师生关系体系。

(三)活用以点带面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不管是体育理论还是实践都与高中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在国家“培养全面性人才的口号下”,高中体育教育的改革也应当积极探寻与其他科目课程相联系的道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以学生感兴趣的某个专门项目为发展基点,引导学生进行其他体育项目的兴趣和了解;以专门的体育教学为基点,拓展、加强学生对诸如英语、语文、历史、生物等其他科目的知识积累和兴趣培养,将高中体育教育发展成为全方位培养高中生素养的摇篮。

三、高中体育教育制度的革新

(一)优化人才资源配置,革新管理体系

高中体育教育管理体系是高中体育教育的保障,对高中体育教育有着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制度冗杂、人才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尚且十分明显,这难免会造成对高中体育教育活动管理和监督力度上的不足,指导意见有所偏移的现象。对此,应当积极考虑人才的专业性,尽量做到专职专用、专业对口,将体育人才划归体育指导管理部门,实现人才的学为致用;而在制度上,应当科学地思考和改善,使规章、条款清晰化明朗化,让高中体育活动在进行时有参照和约束依据,从而更加合理地开展。

(二)教育评价体系的整改

高中体育教育评价是对高中体育教育的评鉴和总结,是对一时期高中体育教育现状的反映。如果在评价时只注重学生整体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学生身体素质好坏,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下的进步性,就无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客观了解学生的努力程度。因此,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和课余表现、实践,以及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等做出全面地考核。使评价工作趋于合理化、公平化,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 王占春.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教材改革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7.

[2] 陈国成.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

德育建设方案范文5

一、高校学生安全事件的种类

高校学生安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身安全、政治安全、心理安全、学业安全、财产安全等,即凡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生学业顺利完成的一切不安全因素都列为安全范畴。

1.人身安全。高校学生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或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受到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行动自由权方面的威胁和风险。主要类型有:人身伤害、自杀或他杀、食物中毒、疾病传染、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生活用电伤害、设施故障、火灾事故等。

2.政治安全。大学生政治安全是指因政治思想错误或政治行为过失而导致的对大学生的政治伤害。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动摇不定、政治信仰危机加剧、政治行为失控等,他们不能坚信唯物论和辩证法,被宗教迷信所迷惑,甚至误入歧途迷信,如陈果自焚;有的则直接参与非法活动, 如非法游行示威、罢课,违法上访等。

3.心理安全。大学生心理安全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心理状态、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焦虑、神经衰弱、自卑、嫉妒报复、心理变态、精神失常等,造成的主要后果为:学习效率低下、人际适应困难、精神颓废,消极对待人生、自伤或他伤等,如马加爵杀人案。

4.学业安全。大学生学业安全是指因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大学生不能正常完成学业和学业荒废。主要包括: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学;因旷课、学习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其他活动的关系或心理问题,而导致的多门课程不及格、留级、退学等。

5.财产安全。大学生财产安全是指因防范不善而导致的大学生所带的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的丢失或受到损坏。

二、学生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①社会转型矛盾影响。社会学研究表明,人均GDP1500~4000美元这一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集中显现期。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社会公平正义缺失、大学生就业困难、社会底层上升遭遇“天花板”等社会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困惑、迷茫,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体制性的问题时,更多时候表现的是无奈和妥协。一旦某些特定事件发生,大学生中积聚的某些负面情绪极易以此作为突破口,形成“井喷”现象,酿成大学生安全事件。②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把我们这个星球变成地球村的同时,也被一些人称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社会上利用互联网(包括QQ、校园BBS、个人信箱等)煽动、组织不法活动、制造不稳定因素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作为知识群体,对网络的适应性强是优势,但同时对网络产生依赖又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对北京地区十余所高校的五百余名本科生进行抽测,表明被试者中网络成瘾者占到6.4%。许多大学生面对网络的诱惑缺乏自制力,沉湎于中不能自拔,甚至出现了因为迷恋网络而退学、犯罪等极端现象。可以说不良的网络使用习惯是酿成部分大学生安全事件的重要原因。

2.高校内部原因

①高校扩招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时代需求。为推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举措。此举既满足了社会上大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又提高了人口素质。但由于高校扩招速度太快,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而学校各种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到位,导致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后勤管理、校园治安等问题频频出现,为学生安全事件埋下隐患。 ②学生管理体制的不适应。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老化、学生管理制度缺失,部分学生管理者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都是造成学生安全事件的隐性因素。加上近年来高等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思路不明晰,职责不明,学校出台某些与学生切身利益挂钩的管理措施时缺少充分宣传,不注重广大学生的意见,与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在管理理念上,某些高校职能部门站在学生对立面,不是“服务”学生,而是把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出了问题不敢直面学生;学生的正常诉求不能得到满足,而一旦闹起事来反而可以很快得到解决。因此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就是“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③预防突发性事件的机制没有形成。部分高校对突发性事件的危机管理往往缺乏制度性的设计,注重形式而轻实效;注重应急而轻预警。在出现学生安全事件时或事前毫无准备仓促应战,或事后推卸责任掩盖回避,缺乏整体联动及保障机制。

3.学生自身原因

当代大学生普遍出生于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带来的东西方文化的交叉与融合、多种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伴随着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在学习、思考、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自我维权意识与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但合作意识、自律意识相对不足、抗挫折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由于长时间受到家庭溺爱,遇到问题缺乏独立解决能力,此种现象被社会学家称之为“后断乳期”。表现在高校大学生中就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快速增长,因心理疾病导致的出走、自残、自杀、杀人等事件在我国高校呈上升趋势,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主要防控方向。据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对23所大学的抽样调查,23.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建立学生安全事件预防预警机制

1.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是建立学生安全事件预防预警机制的基础。 高校学生安全事件一旦发生,不论对学生个人、家庭,还是对学校、社会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都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积极预防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而学生安全隐患的提早发现则是有效预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①设立安全信息员。为了加强对学生安全问题的监 控,及早发现学生安全隐患,实现学生安全事件有效防范、及时遏止,高校应建立安全信息员制度。安全信息员分布在全校范围,形成学生安全信息监察网络体系。为便于监察、发现学生安全信息,学生安全信息员应设立在每个宿舍。学生安全信息员向班主任和学工办负责,在学校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学生安全信息员主要负责日常学生安全动态、安全隐患和突发事件的监督,掌握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形势变化期间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搜集学生安全信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包括宿舍成员沉迷网络、网恋、萎靡失落、关系紧张、焦虑反常、与社会人员交往频繁、使用劣质电器等)。在第一时间向班主任和学工办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安全信息和安全隐患。

②全员全程监察。高校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当树立学生安全意识,学校要出台学生安全管理规定,将对学生安全的监察作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岗位职责,引导员工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监察、发现学生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或相关管理人员反映,及时遏止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如在学生做酒精加热实验前,实验员发现某女生披散着长发,应及时要求她将长发盘起,以防在实验中引发烧伤;再如校门口保卫人员发现某学生经常在午夜后归校,应严格对其进行登记,并及时向学生所在院系反映,防止网瘾、网恋、不慎交友、酗酒、参与非法活动等可能情况造成的伤害。

③安全隐患排查。为充分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学业顺利完成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牢固掌握苗头性、倾向性的敏感信息,及早发现校园学生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及时建立健全安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突出问题,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单位应联动配合,积极开展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教育教学场所及设施安全检查。包括消防器材配备情况,设施完好情况,危险实验药品的存放、使用、登记情况等。 (2)学生宿舍的安全检查。包括楼道、走廊及其他通道的通畅情况,消防器材与照明设施的完好情况,违章用电情况以及卫生情况等。 (3)食品卫生安全情况检查。包括食堂防蝇、防鼠和消毒设施设备,食堂从业人员健康证,校内小卖点、小吃部的食品卫生情况等。 (4)学生外宿及校外租房情况。重点排查走读学生的手续办理情况;学生经常性晚归情况;学生通宵在外、夜不归宿情况;学生在外租房情况等。 (5)学生参与传销情况。重点排查毕业班学生、实习学生的校内外异常表现情况,随时掌握外地实习、外出联系工作学生动向,仔细甄别学生是否加入传销组织、参加传销活动。 (6)未按时返校学生跟踪调查。节假日期满后,对未返校的学生积极进行联系,了解其去向和不能按期返校原因。对于去向不明且无法联系的学生,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通知学生家长。

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测试。采用公认的信度和效度较高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如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统计分析出哪些学生存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全方位建设学生安全事件防控体系

学生安全是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高校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学生安全管理机制,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畅通学生安全信息渠道,实现学生安全事件有效防范、及时遏止,切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①加强组织领导。高校成立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负责人,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团委、宣传部等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领导全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研究制定学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和学生安全防范措施,研究决定学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意见;学生处侧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管理和代办学生人身保险,参与学生安全事故处理;保卫处侧重进行校园安全防范、设施安全检查的组织实施和学生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参与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其他有关职能处室应根据工作职责,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各教学院系具体组织实施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

②完善制度建设。(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实现高校学生安全工作有效预防的有力保障。高校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制定《学生安全工作管理办法》,制定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学生安全工作职责,切实保障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建立学生安全个体档案。为纪律观念较差、抑郁、自我封闭、沉迷网络、网恋、厌学、多门次科目不及格、经济困难以及信仰宗教的学生建立安全个体档案。同时,要多与他们沟通,找他们谈心,给他们鼓励、关心与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自立自强,奋发向上。

(3)严格请假制度。学生办理离校请假手续,相关审批人员应当查明学生请假离校的真实原因;请假期满后,学生本人应当亲自销假。对于请假期满未销假的学生,要积极进行联系,查明学生去向。

(4)严格学生活动审批制度。为规范我校学生活动的开展,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切实保障活动中学生的安全,同时也便于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学生开展各项校内、校外活动,应当办理审批手续,相关审批人员应当严格审查活动内容和安全保障措施。

③实行责任追究制度。高校开展学生安全工作,实行领导承包下属单位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校级领导承包职能处室和教学院系,职能处室承包下属科室和员工,教学院系承包下级部室和辅导员,辅导员承包学生班级,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赋予明确的安全工作职责,形成学校学生安全责任网络体系。实现学生安全工作层层深入,安全责任逐级追究。

④加强安全教育。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是预防学生安全事件发生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认真安排和部署,切实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安全教育计划。

(1)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教学单位要以班级为单位 ,积极组织开展以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学习生活、节假日中要以适当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防盗、防火、防诈骗、防传销、防组织侵蚀的教育,使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系列讲座。通过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预防不健康心理状态、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发生。

(3)组织观看安全教育宣传片。组织学生观看防盗、防火、防食物中毒、防传销以及逃生自救等教育宣传片,以一件件真实的故事案例教育警示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举行消防和逃生演练。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学生抵御火灾和逃生自救能力。

(5)举办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竞赛内容可包括安全知识答题、安全题材剧本征集、情景案例分析等。

⑤加强安全培训。为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善、工作疏忽或操作不规范而造成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应定期对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安全信息员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学校有关学生安全工作的规章制度;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防范传销和诈骗等相关知识;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安全隐患类型及对策、措施;安全信息员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方法、注意事项等。

总之,高校开展各项工作与活动,都要坚持学生安全的原则,以人为本,积极监察、发现与排查学生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安全防范措施,实现学生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切实保障学生安全与学校稳定。

参考文献:

[1]吴彩虹.大学生校园人身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法制与社会,2010(3).

[2]范正生,孙明杰.论大学生政治安全教育.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3]金婵娟.高职院学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科技咨询,2007(8).

德育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轻钢雨篷;长期荷载;悬挑;扭转

轻钢雨篷的饰面材料主要有夹胶钢化玻璃、铝板、不锈钢板等,属于建筑的护结构,其外型美观、新颖,常被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尤其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

与轻钢雨篷有关的规范主要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等。

1.计算书常见问题

1.1计算软件、力学模型及钢结构构造等存在的问题

雨篷钢龙骨布置实例是一种典型的雨篷,在多个项目的施工图审查中遇到(见图1)。雨篷纵梁比较长,约6.0m,雨篷在ZL01纵梁上设置拉杆,纵梁侧向间距2.0m,在纵梁前端,设置小方通横梁。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1采用Ansys等国外结构分析软件出计算书。因Ansys等结构分析软件通常用于复杂结构体系或物体的受力分析,但由于其没有嵌入中国的结构规范,即没有考虑压杆稳定系数等因素,无法验算结构体系和构件是否符合中国结构规范的要求。

1.1.2采用Sap2000等国外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出计算书,虽该软件嵌入中国的结构规范,但计算书缺按中国规范对结构构件安全的验算。

1.1.3采用3D3S、PKPM等国内结构计算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但对构件的支座及约束定义不当,造成雨篷受力体系的不合理、不安全。上述例子中,存在相应的问题有:

1.1.3.1ZL001纵梁的根部支座定义为固接,前端有拉杆,即在拉杆处为纵梁的支撑点。对该种类型的雨篷纵梁,根部固接对纵梁的截面选择没有多少帮助,只会增加连接及预件的要求。纵梁根部固接和根部铰接的弯矩图(见图2)对比如下:

当纵梁根部为铰接时,且当m=1.5m=L/3=4.5m/3时,纵梁的最大弯矩在跨中:

M1=q×m2/2=q×(L/3)2/2= q×L2/18

M2=q×L2/8

M3=M2-0.5×M1= q×L2/8-0.5×M1=0.097q×L2

铰接纵梁的最大弯矩为0.097 q×L2

当纵梁根部为固接时:

当m=1.5m=L/3=4.5m/3时,纵梁的最大弯矩在支座处:

M1=q×m2/2=q×(L/3)2/2= q×L2/18

M2=q×L2/8=0.125 q×L2

固接纵梁的最大弯矩为0.125 q×L2。

可见,两种类型的支座连接,固接纵梁的弯矩更大些,且固接支座对焊接及后埋件的要求远远要比铰接高得多,故带拉杆的雨篷纵梁一般不宜采用固接支座。

1.1.3.2ZL002、ZL03纵梁的根部支座定义为固接,该纵梁悬挑6.0m,支座弯矩很大,对主体的混凝土梁将产生很不利的扭转作用,且对支座的连接及预埋件的要求非常高,简单地把纵梁焊接在预埋件上是较难达到固接的要求的。

1.1.3.3拉杆的上端和下端直接与埋件及纵梁焊接,与雨篷纵梁形成刚接或半刚接,该种拉杆不是典型的二力杆,杆件存在弯矩。应在拉杆的上端和下端O置连接耳板和销轴,形成典型的二力杆,在建模计算时,应把拉杆上端和下端的强轴及弱轴转动约束进行释放。

1.1.3.4在雨篷纵梁前端拉杆处,没有设置侧向支撑会引起雨篷纵梁的侧向弯曲和扭转变形。

带拉杆的雨篷纵梁为H型钢梁,属于带悬臂端的简支梁,属于受弯构件,翼缘板存在受压情况。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4.2.1条~4.2.6条,当固定在梁上的面板不能阻止受压翼缘板的侧向位移时,H型钢(或等截面工字钢)简支梁受压翼缘板的自由长度l1与翼缘板宽度b1的比值超过表4.2.1的规定,则应按规范验算受弯简支梁的整体稳定。钢梁整体失去稳定性时,梁将发生较大的侧向弯曲和扭转变形,因此为了提高梁的整体承载能力,任何钢梁在其端部支承处都应采取构造措施,以防止其端部截面的扭转(表4.2.1截图)。

其中,对跨中无侧向支撑点的简支梁,l1为其跨度。如本工程雨篷纵梁选用H300x180x10x12的H型钢,材质为Q235B,在拉杆处设置侧向支撑杆件,荷载作用在上翼缘,简支梁的跨度为4500mm,翼缘板宽度b1为180mm,则其比值为4500/180=25,比表4.2.1的13大,应按4.2.2条公式Mx/φbWx≤f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其中φb为梁的整体稳定系数,应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附录B确定。对悬挑构件,仅其前端有侧向支撑时,其l1可按其跨度取值计算。

1.1.3.5雨篷拉杆,在深圳等基本风压较大的地区,并非真的仅是“拉杆”,如果只考虑恒载与活载的组合作用,即N/A≤f,拉杆截面较小,在较大的负风压作用下,杆件会失稳。为避免失稳,应考虑拉杆在受压力作用时的稳定系数因素,即N/φA≤f,其中φ为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附录C采用,C为0~1的数值。因受压杆件的稳定系数φ是由计算出来的长细比λ及杆件截面属性,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附录C采用的。《钢结构设计规范》的第5.3.8条及5.3.8表,如果拉杆按支撑类考虑,雨篷拉杆在轴心受压作用时,其长细比取λ≤200,则杆件会比较粗。在该规范第5.3.9条的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取值表5.3.9下的注释第5条,受拉杆件在永久荷载作用与风荷载组合作用受压时,其长细比不宜大于250,即λ≤250,雨篷拉杆刚好适用该条解释。一般情况下,建筑师不希望杆件太粗大,长细比容许值大,其杆件截面会小些,相对美观些。

经过修改优化后的雨篷钢架平面布置图,见图3。 其中,经过优化、修改的,主要有:

a所有的雨篷纵梁根部与主体结构预埋件铰接;

b纵梁前端的小横梁改成通长的大横梁,大横梁由带拉杆的ZL01纵梁支承,大横梁作为ZL02、ZL03纵梁的梁端的支承点。ZL02、ZL03纵梁的前端与方钢管大横梁铰接,避免大横梁的扭转。

c拉杆的上端和下端设置连接耳板和销轴,形成典型的二力杆。

d拉杆的长细比按照λ≤250考虑。

e在纵梁的侧向设置侧向撑杆,确保纵梁的整体稳定。

1.2雨篷钢化玻璃的强度设计值问题

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的4.1.9表的短期荷载作用取值有误,如4mm~12mm钢化玻璃的强度设计值为84N/mm2,应按4.1.10条及4.1.10表的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取值,即钢化玻璃的强度设计值分别为:4mm~12mm为42N/mm2。从字面看,玻璃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应力计算,只需取长期荷载即恒载进行计算,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该规范的8.2.6条抄摘内容如下:“雨篷的最大应力设计值应按弹性力学计算,且最大应力不得超过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即在恒载与活载的设计值组合、风荷载与恒载的设计值组合作用下,玻璃的最大应力不得超过长期荷载作用下的玻璃强度设计值。

1.3姨粲昱窈舐窦普通化学螺栓的计算问题

悬挑雨篷纵梁后埋件采用普通化学螺栓,但没有按照《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第6.2.2条的要求进行校核。一般悬挑较长(如≥1.5m)的雨篷纵梁,在长期荷载即恒载作用下,其根部弯矩较大,按照该规范的第6.2.2条和第6.2.4条的公式计算,普通化学锚栓难以满足规范要求。该规范第6.2.2条内容抄摘如下:普通化学锚栓承受长期荷载作用,发生混合破坏时,其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群锚NhRd,l≤0.55× NRk,p/γRp (6.2.2-2)

其中,NRk,p为无间距、边距影响时,单个锚栓的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按本规程第6.2.4条计算。第6.2.4条:锚栓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Rk,p=π×d×hef×τRK

其中τRK为粘结强度标准值(N/mm2) ,按本规程第6.2.5条取用。第6.2.5条抄摘如下:

τRK应根据锚栓产品的认证报告确定,无认证报告时,在符合相应产品及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等规定情况下,可按表6.2.5取用。

第6.2.2条和第6.2.4条的公式中,有一个关键参数,即普通化学锚栓粘结强度标准值τRK,如果普通化学锚栓的外侧有玻璃、铝板等装饰面板,锚栓处于类似室内的环境,则应认为属于室内环境;如果锚栓外侧只有抹灰、墙砖或直接,则应属于室外环境。

举例:

悬挑雨篷采用M12x160普通化学螺栓,6个锚栓,锚固深度110mm,没有间距及边距因素影响,螺杆公称直径为12mm,处于室外环境,雨篷属于外装饰构件,即非结构构件。在长期荷载(恒载)作用下:

锚栓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NRk,p=π×12×110×4×0.4=6632(N)

群锚栓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hRd,l=0.55× NRk,p/γRp=0.55×6632/1.8=2026(N)

该群锚栓混合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数值仅为国内厂家的普通化学锚栓的抗拉力设计值17200N的12%,可见,悬挑雨篷的纵梁采用普通化学锚栓,很难满足该规程的受力要求。怎么处理?按照该规程,后埋件锚栓可采用特殊倒锥形化学锚栓、扩孔型锚栓等锚栓,则不受《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第6.2.2条的约束。

2.施工图设计的预埋件问题

2.1雨篷预埋件锚筋为HRB335或HRB400,钢板为Q235B,选用E50系列焊条,是错误的,不同强度等纸的母材焊接,其焊条应就低不就高,即应选择E43系列焊条。

2.2雨篷预埋件的锚筋长度都按15倍锚筋直径的长度取值是错误的,《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的附录C的C.0.5之第3条的抄摘内容“当锚筋的拉应力设计值小于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时,其锚固长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5倍锚固钢筋直径。”

该条文的不应小于15D是基本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注意是“不应小于”,钢筋的抗拉强度利用率分别为30%和95%,其锚筋锚固长度要求明显是不同的。

2.3锚筋与钢板采用手工焊,但没有标注角焊缝的焊脚高度,应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的附录C的C.0.4条执行,焊缝高度不宜小于0.6d(HRB335或HRB400级钢筋),d为钢筋直径。

2.4当预埋件的锚筋计算长度较长时,需要采用机械锚固时,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第8.3.3条及表8.3.3的机械锚固形式设置。锚筋末端采用机械锚固时,其锚固长度(包括弯钩或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按计算长度La的60%。锚筋末端主要的机械锚类型,如图4所示。

2.5当预埋件存在扭矩时,在预埋件计算时,漏考虑扭矩对预埋件的不利影响,预埋件的设计也未考虑抗扭转因素。在存在扭矩作用的预埋件设计中,建议采用扭剪焊栓、开口型钢(如十字型钢、工字钢等)单独作为抗扭构造,并应抗扭构造进行扭剪验算。

3.旧楼改造的轻钢雨篷后埋件问题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第3.1.3条: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对于旧楼改造项目,主体混凝土强度经常低于C20,则不允许采用后锚栓,可改用穿过砼梁的对穿螺栓连接,但对穿做法应征得主体结构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认可。《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的第6.2.5条: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否则,不应采用普通化学锚栓锚固。

4.施工图设计的其他常见问题

4.1雨篷一般用于建筑的出入口,除了有遮雨作用,还起着防止其上部物体掉落对人体伤害等保护作用。玻璃倒置(即玻璃面板朝下)的点驳接雨篷,一般难以起到保护作用,建议不采用该种类型的雨篷,如果一定要使用,则建议在玻璃上方设置金属网,或对该类玻璃雨篷按相关规定进行撞击试验,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4.2对采用有组织排水、面积较大的雨篷,设计单位应与主体建筑设计单位共同核实其上部建筑墙面落下的雨水量及雨篷板面的雨水量,是否在雨篷排水天霞奥渌管的容纳量许可范围内。一般应在排水天沟的端头设置溢水孔。

4.3对于整体外形较厚且较宽的带拉杆雨篷,如高度超过1.0m,宽度(进出位)大于3.0m,其两个及以上的拉杆不应平行(正看)设置。如果平行设置,拉杆上下端为铰接,在侧风压作用下,雨篷会有一定量的摆动,至少应有两个拉杆应优化为对称的小角度倾斜(正看)。

4.4铝板雨篷,图纸中常忽略了铝板加强筋的截面、间距等信息,计算书也常漏掉了铝板加强筋的校核。铝板加强筋宜用铝板加工图的形式表达,并应明确铝板脚码的间距等信息。

4.5雨篷整体斜水过小,或玻璃及铝板板块过大、板块较薄、板块刚度较小,导致雨篷积水积灰。参照《采光顶与金属屋面技术规程》JGJ255-2012的4.3.6条,雨篷表面的斜水坡度不应小于3%。

4.6由独立钢柱支承的轻钢雨篷,立柱根部没有按规范采用保护措施。《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8.9.3强制性条文“柱脚在地面以下的部分应采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包裹(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使包裹的混凝土高出地面不小于150mm。当柱脚底面在地面以上时,柱脚底面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00mm”,应按规范要求执行。

5.小结

轻钢雨篷的设计,牵涉到较多的规范,要考虑建筑、机械、结构、力学计算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安全。本文从轻钢雨篷施工图强制性审查及咨询的角度,提出相关问题,指出适用规范的相关条文,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及构造措施,确保轻钢雨篷的安全。

(作者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专家 深圳市土木协会幕墙专家 深圳市幕墙施工图审查专家)

【中图分类号】TU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