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医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医学研究

老年医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中医;心理学治疗;老年肺癌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发病率正在我国呈快速的上升趋势,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肺癌治疗包括放疗、化疗、手术、基因治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绝大部分的肺癌患者经诊断时疾病不仅已发生了远处的转移,失去手术和根治性放射治疗机会,其较差的负性情绪,更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心状况。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并评价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老年肺癌的疗效,尝试着从辅助治疗的角度来探讨中医心理学干预疗法在老年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特点、价值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干休所2007年5月—2010年7月,确诊的42例老年肺癌患者资料,其中,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活检确诊,既往均无精神病病史。将42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老年肺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两组均连续的治疗4周,8周后观察疗效。每四周休息为3—5天。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均具可比性(其P>0.05)。

1.2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两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应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老年肺癌的常规疗法;治疗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两组均连续的治疗4周,8周后观察疗效。每四周休息为3—5天。

2  结果

治疗组在负性情绪、体重变化、生活质量、咳嗽、咳痰、乏力、气短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均具可比性(其P>0.05)。

3  讨论

反映患者健康的程度与疗效的制定不仅仅需要有生物学的指标,也应该包括心理的健康测评与社会活动的功能评估。有关文献报道,癌症的患者中患有抑郁、焦虑障碍的分别高达48%、45%。最近报道,老年肿瘤患者的主观睡眠意识较差,并存在着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 睡眠的质量与焦虑的抑郁情绪也密切相关 。因为,大多数的患者对肿瘤以及其治疗均怀有恐惧的心理。另外,化学疗法中,某些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脱发等不良的反应也给大多数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患者通常在知道自己患有无法进行根治的肿瘤疾病后,其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都会经过——休克期——希望期——愤怒沮丧期——接受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也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并且伴随着整个的疾病过程。

本项研究是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具体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应时期治疗的反应,非常有针对性的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及时并且有效应对。同时,也确定了较为良好的医患之间关系,使患者能尽快的转换角色朝着积极方向进行发展,配合规律的治疗方案顺利的进行,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渐进性的肌肉放松训练以及加上引导性的想象不仅可以减轻患者治疗后最初72小时内产生不良的反应,如呕吐、恶心等,而且还可不同程度的减轻老年患者呼吸困难、焦虑、抑郁以及化疗前的紧张感觉,同时降低了患者生理唤醒的水平、血压以及脉搏。医师对患者应该规范指导其行为训练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同时,结合患者想象等方法。因为这样不仅能够减轻老年患者心理上的困惑,增加老年患者对本身疾病可控制的感觉,而且更能减轻经过化疗而引起的患者心理、生理等反应,更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同时抑制肿瘤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老年肺癌患者的人际关系,使老年肺癌患者的负性情绪适当的得到宣泄,从而也使抑郁、焦虑等情绪有较为明显改善。同时,也增加了老年肺癌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与希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患者抗肿瘤的能力,使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因此,老年肺癌患者应用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是一项综合干预的疗法, 除经典的躯体治疗(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手术治疗)外, 还包括中医心理学干预治疗,值得临床上尽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老年医学研究范文2

1 临床资料

对2005年11月~2006年4月228名年龄在60~85岁的老年疗养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全部经连续3天不定时测血压。其中已确诊高血压患者86例,新发现高血压病17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病诊断标准,患者中男75例,女28例,年龄61~85岁。疗养期间观察记录血压及服药情况。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原则等常识采取了问卷调查。

2 结果

228名疗养员对问卷题目能回答50%或以上的8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8%;其中包括以确诊高血压患者50人。86例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按医嘱服药者达49例(占57%),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30例(控制率35%)。由此可见,老年人对高血压病认知率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导致疗效也差。其控制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由于部队老干部个人素质及就医条件高于一般人群平均水平。

3 讨论

老年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率低,分析原因有以下两方面:①老年人自身不够重视,不注意保健知识的积累,或者由于其生理原因导致记忆力下降,无法掌握和理解新知识。②医务人员和社会向老年人提供的知识不够,对保健知识宣传不够。对药物使用方法和疾病注意事项交待不到位。而由于认知率低导致的依从性差则表现为不按规定的时间、剂量服药,私自减量加量,自行换药或停药,不按医嘱规范日常生活行为等。

老年医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 西医药物疗法 老年冠心病

冠心病是因不正常的脂质代谢附着于动脉内膜而引发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由于动脉内脂质斑块逐渐增多,致使动脉腔变窄,血液无法正常流动,从而引发心绞痛和心肌缺血等症状[1-2]。目前医学界并没有明确划分冠心病发病机制,只对冠心病好发人群进行分类:男性50岁以上或女性55岁以上者易患冠心病;有冠心病史的家庭成员易患冠心病;高血压、吸烟、不爱运动等人群易患冠心病。本次临床诊疗以60例患者为例,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现简介临床诊疗效果: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2年4月到2013年4月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诊疗对象,其中有36例患者为男性,有24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从55岁到7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6±2.50岁,本次临床诊疗患者均有典型的冠心病临床症状。我院与60例患者签订自愿诊疗协议后,将60例患者随机成为常规组与对照组,常规组人数30人,对照组人数30人,经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及性别得出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西医药物治疗法,用药为倍他乐克和消心痛等。对照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法诊疗,选用地龙、郁金、当归等12味中草药经科学配比调制出诊疗药剂,每日喂服患者一剂,分两次熬煮,每次取药汁500ml,使患者早晚各服一次,当患者冠心病发作时立即喂服15粒速效救心丸,服药疗程为14d。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临床诊疗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4.00统计学软件计算,以p

2.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9例患者诊疗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有9例患者经诊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有2例患者经诊疗后病情无好转;常规组:3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经诊疗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有12例患者经诊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有7例患者经诊疗后病情无好转。

由表1:可知对照组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比例为63.33%,病情明显好转的比例为30.00%,病情无好转的比例为6.67%;常规组患者病情基本得到控制的比例为36.67%,病情明显好转的比例为40.00%,病情无好转的比例为23.33%。比对结果为p

3.讨论

我国古代并没有冠心病一词,冠心病一词是民国时期由西方国家引入我国的,中医理论认为当今医学界所说的冠心病应归结到心痛和胸闷等病症中,根据中医心主血理论分析,冠心病发病机制是因心肌脉络阻塞麻痹而引起的,该病症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老年人是冠心病好发人群,中医认为冠心病发病机制是因情志失调、年老体衰或饮食不当引起的[3]。病位在心,主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阳虚、阴虚、血虚、气虚,且可表现为气血双亏、气阴双虚、阴阳两虚;标实为寒凝、痰浊、气滞、血瘀[4-5]。在冠心病发病时,血瘀症状尤为严重,血瘀症状的临床表现为血液运行阻滞、如刀削针刺般疼痛,并且在夜间时疼痛感会明显加剧。面部表情呈现口唇暗紫状,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女性患者出现血瘀症状时会发生闭经现象,脉象极其细微,总而言之,血瘀症状就是以疼、瘀、紫为主要特点。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要想治疗冠心病,就必须先治疗血瘀症状,由此可知,活血化瘀的诊疗作用十分明显,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患者痛苦。

笔者经过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法不仅可以有效诊疗动脉粥样硬化病症,同时该诊疗方法还可促进心肌代谢,改善心脏循环功能,有助于消除血液中的脂质沉积。本次临床诊疗中发现,红花和丹参可以通脉络、消除血液中的脂质沉积、皂角和水蛭可以排除血液中的污浊、郁金可以通络行气、地龙可以有效舒缓痉挛,增加心脏搏动能力,增加心肌供血量。

近年来由于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致使我国心脏病患者人数逐年递增,据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我国心脏病病例数位居全球第一。虽然近年来西医诊疗技术不断发展,在冠心病诊疗药物研发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们仍不得不承认,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合理利用中医理疗方法治疗冠心病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本次临床诊疗得出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率较高,应在临床诊疗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Camici PG,Crea F.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J].N Ensl JMed, 2007,356 (8):830840.

[2] Schreyer AG, Finkenzeller T, G6ssmann H, et al. Microcirculation and perfusion with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in Crohn’ disease: First results with linear contrast harmonic imaging(CHI)[J].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08, 40(2):143-155.

[3] 赵彩霞.中药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1-12.

老年医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气虚血瘀型;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360-01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已接近5000万人,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度关注。在临床上单凭西药,对于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有时难以达到降压的效果。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5按就诊日期先后抽取我院老年病科收治的60岁以上气虚血瘀型原发性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0―73岁,平均年龄65.3±2.1岁,病程1.2―23年,平均9.75年,治疗前收缩压167.1±4.656,合并冠心病8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40例,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61~74岁,平均62.5±2.5岁;病程8.5个月25年,平均11.04年,166.5±4.199,合并冠心病10例,糖尿病6例,两组在治疗前均排除严重的心、脑、肾疾病,在性别、年龄及并发症方面无特殊差异。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 WHO -ISH) 高血压治疗指南[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阶,陈可冀血瘀证诊断和评分标准,判断标准以19分以下为非血瘀证,20―49分为轻度血瘀证,50分以上为重度血瘀证[2]。

1.3 纳入标准:纳入病例标准符合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观察治疗期间停服其他相关药物 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脑、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孕妇或哺乳期妇女;不能坚持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中药(益气活血)组方:(太子参、黄芪、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鸡血藤、夏谷草、丹参、地龙、三七、甘草)水煎服,1剂/d,分2次服,150mL/次,加硝苯地平缓释片20;1次/日;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20,1次/日,6周为1疗程

1.6 观察指标:临床有效率,眩晕头痛,气短乏力,失眠,健忘,食少纳呆等;主要相关体征:血压变化。

1.7 疗效判定:治疗1疗程(6周)判定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在本临床研究中发现,瘀证型高血压病患者较非瘀证高血压患者不但在病程上相对较长,两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又以加用益气活血组方中药疗效更好。益气活血组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机理主要在以下方面:其具有扩张微细动脉、降低外周阻力、提高心血管供氧,改善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主要成分为太子参、黄芪、红花、川芎、夏枯草等,具有益气、活血祛瘀之功效,未见明显的副作用。临床药理证明应用益气活血组方抗心肌纤维化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治疗方法。其确切的抗心肌纤维化的机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动物和临床研究。由此看到: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长处来治疗瘀证型高血压病,组成基层医院防治高血压病的特色模式不失为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轻型高血压联合委员会高血压治疗指南小组,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99.

[2] 王阶,陈可冀.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研究[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

老年医学研究范文5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低血糖反应;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为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能使糖尿病的有关并发症得到减少[1]。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能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本文主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中所出现的低血糖反应进行研究,进而使低血糖风险得到有效的降低,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患者为护理干预前期,2012年1月~2013年1月的患者为护理干预后期。有286次出现低血糖反应情况。

1.2方法 根据护理干预将患者分成两组,护理前期组为82例患者,护理后期组有126例患者。按照患者的年纪分为甲(18)、乙(146)、丙(44)三组,甲组患者的年龄在60~64岁,乙组患者的年龄在65~69岁,丙组患者的年龄>70岁。按照患者脏器受损情况,将所有患者分成三组,即a组、b组、c组。a组为22位脏器没有损伤患者,b组为172位脏器损伤患者,c组为14位2个或者是2个以上脏器损伤患者。对患者的血糖情况进行监测。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 15.0软件,采取χ2检验,当P

2结果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等相应的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期间,将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概率进行对比,P

患者受到年龄的影响,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期间,将三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进行对比,P

1个脏器功能损伤患者或者是没有发生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同2个或者是2个以上脏器功能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方面进行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脏器损伤与发生低血糖之间的关系对比情况,见表3。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情况不是很明显,主要的症状为神经或者是精神方面的症状,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耽误抢救的最佳时间。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病程比较长,在肝肾功能方面比较差,容易出现并发症[3]。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病情进行监测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血糖的监测,在使用胰岛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血糖的变化。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能获取近期效果,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外,还要对注射的位置进行保护,对注射的方法进行规范,通常情况下注射的角度在30°~45°[4]。运动疗法也就是患者有规律的进行运动,特别是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医护人员要按照患者的身体状况、体重以及运动情况,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提高。通过临床研究可以看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情况下,患者的植物神经会发生损伤,这就容易造成患者的反应能力下降,通常情况下在血糖下降的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患者没有低血糖反应的情况。

总而言之,在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期间,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明显的降低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聂洁萍,邓洁清,冯丽梅.胰岛素治疗致低血糖反应58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2,(25):122-124.

[2]闫秀娟,张利华,李梁先,陈丽虹,李晶丽.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发生的自我管理[J].全科护理,2010,10,(31):144-146.

老年医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护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出现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中的障碍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人体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糖尿病已经成为人类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发病群体,老年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自我血糖监测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效果。然而众多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O测的依从性并不高,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进一步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主要影响因素

1.1年龄因素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人群体中退休在家的糖尿病患者中其血糖的自我监测依从性要显著的高于仍在工作的糖尿病患者[1],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在不断的提升,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血糖自我监测依从性也在不断的提升。汪刘涛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明显好于非老年组,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更加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维持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除此之外,当老年人退休之后,有更充足的时间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因此血糖自我监测的依从性也会显著提升[2]。

1.2经济状况 邹建英等对26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经济原因也是影响老年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高低的主要原因[3]。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依从性要显著的高于农村患者。主要原因可能与城市人口由于经济能力较高,因此具有更好的血糖监测仪器购买能力和自我监测能力[4];除此之外城市人口更容易获得医疗支持,同时城市人口在获取医疗知识以及相关医疗信息的渠道和途径也更广,因此其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也会更高[5]。

1.3老年患者糖尿病知识的相关掌握情况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多种不同的获取糖尿病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导致患者监测的依从性不高的原因与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的情况有直接关系[6]。患者对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的不足将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对于自我监测血糖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于监测技术的掌握程度也会相对欠缺,因此导致自我监测血糖的依从性降低[7]。程建群等[8]在研究中发现有多大65.2%的患者对于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不知道在糖尿病治疗中提供自我监测报告的重要作用[9]。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普及血糖自我监测知识是提升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若能较好的掌握血糖的自我监测知识和技能,其自我监测的依从性也会大幅提升。因此必须认识到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性。

1.4文化程度 苏兰等[10]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额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的频率要显著低于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这说明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可能与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患者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获取方面具有缺陷有关,同时文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着老年患者对于自我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11]。

1.5家庭及社会支持 家庭及社会支持是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人、朋友对于患者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物质上与情感上的帮助[12]。有效的家庭以及社会支持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的自我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当患者在物质上或精神上遇到困难时,家庭以及社会支持会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13]。家庭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活动场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家人以及朋友给予患者的帮助将有效的提升血糖的自我监测依从性。

2 护理研究进展

2.1强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工作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水平的影响。因此通过针对老年患者展开糖尿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向老年患者普及必要的糖尿病知识以及糖尿病的危害性等,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对于糖尿病中自我血糖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同时也将有效的促进患者积极开展自我血糖监测。通过对老年患者讲解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理、临床病症表现、治疗方式与原则等,能够使患者意识的开展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进而有效的提升老年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更好的控制糖尿病。

2.2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关于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服用药物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等将有助于患者自我监测依从性的提升。使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医嘱遵循科学的用药时间以及用药计量等,禁止患者自行加大药量,或者停药少药等。使患者了解到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接受终身治疗的准备,提升老年人患者对于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重要性认识程度。

2.3注重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首先应该细致的了解患者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以及记忆力状况等,针对存在经济困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对其提供必要的帮助。针对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应该适当选取价格较为优惠的药物,针对患者合理科学的制定用药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爱的关怀,了解患者记忆力情况,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进行定时、定期的自我血糖监测。

2.4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可以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开通医疗咨询专线,确保老年患者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同时提升医患的沟通效率,畅通糖尿病患者的就医渠道,改善医疗环节,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与护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主动理解和体谅患者的困难,做到切实为患者的利益着想,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使患者愿意配合治疗,不断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依从性。

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状况并不容乐观,这不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疾病控制,导致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因素、经济状况因素、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家庭以及社会的支持,以及血糖仪的可靠性程度等。因此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z测的依从性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于自我监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也才能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刘涛,薛燕,侯冉,等.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因素的文献回顾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6,01:57-60.

[2]黄莹,蒋守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01:59-62.

[3]邹建英,蒋青,成兴波,等.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笔应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6,08:925-928.

[4]徐雪梅.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科技,2014,11:41-43.

[5]吴然,陈丽榕.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5,01:33-37.

[6]刘瑞芬,魏淑萍.综合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46.

[7]周玲.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08:1113-1115.

[8]程建群,肖锐霞.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34:4871-4872.

[9]傅海静.家庭访视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及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02:187-188.

[10]苏兰,李迎春,彭金玲,等.护理干预在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04:289-290.

[11]王桂莲.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30:401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