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1
关键词: 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抗侧刚度构造要求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ress of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standard and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concept,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note to do a simple summary.
Key words: the shear wall structure layout vertical layout of the lateral stiffness structural requirement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利用建筑物墙体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体系,并用它抵抗水平力,这种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同时,墙体亦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剪力墙的间距一般都在3~8米,适用于要求小开间的住宅、公寓及酒店式公寓等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由于其整体性好、刚度大,因而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小,由于墙体截面面积大,强度也比较容易满足,适合建造高层建筑的要求,在30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
高层剪力墙结构承受的竖向荷载大,同时还要承受大的水平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房屋的总高度虽然很高,但由于建筑日照要求进深尺寸和一般建筑差不多,因此造成高层建筑高宽比大,受力大,变形大,产生的次应力也比较大,而且,对一般建筑影响不大的因素,如温度、收缩和徐变等在高层建筑中将产生的一些影响将不容忽视,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该注意这些特点。
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布置,一般考虑以下原则:1.应满足建筑使用要求,这是最基本却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结构设计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要实现建筑的使用功能。2.提高结构的总体刚度减少位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位移过大会造成人们的心里不安全感。3.考虑抗震要求,尤其是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4.考虑沉降、温度收缩及房屋体型复杂等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合理布置和处理沉降缝、伸缩缝合防震缝。对于剪力墙结构的布置,《高规》7.1.1条明确规定,其布置应符合(1).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宜沿两个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布置,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2).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3).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宜避免造成墙肢宽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宜采用上下洞口不对齐的错洞墙,全高均不宜采用洞口局部重叠的叠合错洞墙。单片墙的长度不宜大于8米,一方面剪力墙的长度太长,将使结构的周期过短,地震力太大,很不经济;另一方面剪力墙应该是高细的,呈受弯工作状态,才能使剪力墙具有足够延性,否则,剪力墙太长,形成低矮墙,就会由受剪承载力控制破坏状态,剪力墙呈脆性,不利于抗震。
根据建筑的空间要求和结构的概念设计要求布置剪力墙,到底应该布置多少墙呢?布置的墙过少了,结构的刚度过小,在水平作用力的作用下,结构将产生过大的位移,还有可能引起比较大的二阶效应,布置的墙过多可,无疑将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地震作用也将加大,而且给基础造成的负担也加重,肯定是不经济的。一般,可以由结构的位移比、基本周期、剪重比来综合衡量。剪力墙的厚度可以根据《高规》7.2.1或者《抗震》6.4.1条的要求,并考虑轴压比的限值,具体可以参照《高规》7.2.13条要求执行。
对于竖向的剪力墙,《高规》3.5.1规定,高层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过大的外挑和收进,而且《高规》3.5.3对结构的竖向规则性做了明确的规定。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小上大,逐渐均匀变化。具体设计时,普通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应在整个建筑的竖向延续,上应到顶,下要至底,中间楼层也不要中断,剪力墙结构不连续会使结构刚度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对于框支剪力墙及转换剪力墙结构,应该《高规》第十章的具体严格执行。为避免普通剪力墙结构的刚度突变,剪力墙结构的厚度应该按阶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少宜为50~100mm,使剪力墙刚度均匀连续改变。厚度改变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改变宜错开楼层。为减小上下剪力墙结构的偏心,一般情况下厚度宜两侧同时内收。围墙为保持外墙面平整,可以只在内侧单面内收,电梯井因安装要求,可以只在外侧单面内收。
整体墙和整体小开口墙,在荷载作用下,剪力墙水平截面内的正应力分布在整个墙截面高度范围内呈线性分布或接近于线性分布,仅在洞口附近局部区域有应力集中现象。这是剪力墙犹如一根竖向悬臂梁,在水平力作用下墙肢截面内的应力及墙肢变形可以用材料力学计算。当门窗洞口稍大时,两个墙肢的应力不再是直线分布,但是偏离不大,可在应力直线分布的基础上加以修正。双肢墙和多肢墙,由于洞口较大,剪力墙是一系列由连梁约束的墙肢所组成,可以用连梁连续化方法近似计算。当剪力墙的洞口尺寸较大,甚至于洞口上下梁的刚度大于洞口侧边墙的刚度时,剪力墙的受力特性接近于框架,但它又不是普通的框架,因为此时梁、柱截面尺寸较大,在墙肢与连系梁的交结区有刚域存在,可简化为带刚域的框架,用D值法计算。如下图所示:
所以一般在剪力墙的具体设计时,要求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使剪力墙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成列开洞的规则剪力墙传力直接,受力明确,内力分布清楚,因而经济指标较好,地震中不容易因为复杂应力而产生震害;错洞墙洞口上、下不对齐,受力复杂,洞口边容易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因而配筋量增大,而且地震中常发生震害。剪力墙相邻洞口之间以及洞口与墙边缘之间也要避免小墙肢,墙肢宽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的小墙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比大墙肢早开裂、早破坏,在剪力墙具体设计时,对于这种小墙肢应该按框架柱的构造要求执行。
水平力作用下,整体墙和整体小开口墙受力类似与竖向悬臂结构,根据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在计算的时候,一般可以按平面结构假定地算。楼盖结构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样,楼盖将各片剪力墙连成一体,共同抵抗水平力,在楼盖平面内有相对位移,当结构有扭转时,楼盖只能做刚性转动。各片剪力墙在其自身平面内刚度很大,在其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结构划分为若干平面结构,共同抵抗与平面平行的水平荷载,垂直于平面方向的结构不参加受力,即横向水平力由横墙承受,纵向水平力由纵墙承受。当两片剪力墙正交时,计算一个方向的剪力墙受力,另一方向剪力墙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翼墙予以考虑,这样计算更符合实际,因为纵横墙在其交结面上位移必须连续,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纵墙和横墙是共同工作的。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不考虑扭转影响的情况下,各片剪力墙承担的剪力是按其刚度的大小分配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作用是靠楼板传递到墙的,根据楼板是单向板或双向板受力确定楼板上的荷载是一个或两个方向传递给墙,各片墙的竖向荷载按其受荷面积计算。竖向荷载除了在连梁内产生弯矩外,在墙肢内主要产生轴力。Pkpm在计算时,一般采用有限元理论分析,采用壳元来模拟剪力墙的受力状态,在四节点壳元的基础上,采用静力凝聚原理构造了一种超单元,每个节点有六个自由度,其中三个平动自由度,三个转动自由度,墙元不仅具有墙所在平面内的刚度,也具有平面外刚度,可以较好地模拟工程中剪力墙的真实受力状态。
在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长短、位置对结构的整体信息都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周边地方的剪力墙,一定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考虑,充分发挥剪力墙结构自身的优势,做到结构布置合理,传力直接。经过结构软件分析后,根据总体信息,包括周期、位移、轴压比及各层配筋具体情况、超配筋情况,经过多轮的优化调整,就相对比较优化。
在施工图绘制的工程中,对于暗柱的配筋,不能单看各层构件的配筋,而要根据边缘构件的情况,结合体积配箍率及抗震构造,尤其是对于底部加强区的约束边缘构件,箍筋的直径、肢距、竖向间距及纵筋的面积配筋率一定要注意满足《高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和《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11G329-1的要求。对于梁的配筋,根据软件的计算结果分析采用,再根据《高规》或《抗规》构造要求配筋。对于跨高小于5的梁按连梁设计,配筋的构造措施按《高规》7.2.27的要求,对于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一定要注意其附加腰筋要满足要求;对于跨高比大于5的梁按框架梁的构造要求执行。
剪力墙结构的基础部分和一般高层的一致,天津地区一般采用灌注桩,布置桩的时候,尽量保证桩的整体中心和结构的刚心重合,而且要验算桩抗压承载力,桩身的承载力、抗震情况下的承载力。 总之,剪力墙结构的高层现在越来越多,计算水平及手段也越来越成熟,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将新的理念及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工程实践中,同时多分析一些同行的优秀设计,多和同行沟通交流,多向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请教,设计的明天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联合
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4.《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11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2
1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特点是:
1.1 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1.2 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1.3 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1.4 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1.5 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其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1.5.1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1.5.2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1.5.3 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显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
1.5.4 各墙肢分布要尽量均匀,使其刚度中心与建筑物的形心尽量接近,必要时用长肢墙来调整刚度中心;
1.5.5 高层结构中的连梁是一个耗能构件,在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已类似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不应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控制砼压区高度,其梁端负弯矩钢筋可由塑性调幅70%-80%来解决,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
2 异形柱结构
异形柱结构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它包括异形柱框架和异形柱框架剪力墙,常用的有“L”型、“T”型、“十”字型。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
2.1 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刚度对比相差较大,导致各向刚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差异;
2.2 对于长柱(H/h>4)可以不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控制轴压比较小时,受力明确,变形能力较好。而对短柱(H/h
2.3 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砼协调变形和内力,这种变形协调使各柱肢内存在相当大的翘曲应力和剪应力,而该剪应力的存在,使柱肢易先出现裂缝,也使得各肢的核心砼处于三向剪力状态,它使得异形柱较普通截面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
2.4 特别是异形柱不同于矩形柱,它存在着单纯翼缘柱肢受压的情况,其延性更差。
在进行异形柱结构设计时,除满足高规中对结构布置要求外,还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2.4.1 异形框架的计算
由于其截面的特殊性,在柱截面对称轴内受水平力作用时,弹性分析计算其翘曲应力很小,此时如同承受水平力的偏压构件,仍可按平截面假定分析,按砼设计规范计算,特别是在框――剪,框――筒结构中,对6度及其以下烈度区的Ⅰ、Ⅱ类场地,框架柱只承担水平风载的一小部分,如按一般偏压柱计算,误差较小。此时异形柱可用等刚度等面积代换成矩形柱后由程序进行整体分析。而在水平力较大,且水平力作用在非主轴方向,则翘曲应力不容忽视,按平截面假定误差较大,则应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决定内力和配筋位置及大小。
2.4.2 轴压比控制
对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柱的延性对于耗散地震能量,防止框架的倒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轴压比又是影响砼柱延性的一个关键指标。由试验结构分析,柱的侧移延性比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在高轴压比情况下,增加箍筋用量对提高柱的延性作用已很小,因而轴压比大小的控制对柱的延性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异形柱结构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剪应力使砼柱肢先于普通矩形压剪构件出现裂缝,产生腹剪破坏,加上异形柱多属短柱,这些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因而对异形柱的轴压比要严格控制。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进一步加大时,其水平力的影响会愈来愈显著,对结构的延性要求也愈高。由天津大学土木系对异形柱延性资料可知,影响异形柱延性的因素比普通柱要复杂,且不同的柱截面形式,如L型、T型、十字型,在相同水平侧移下,其延性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因而,轴压比控制应参考天津规程。但天津规程的控制过于繁锁,在结构计算中,柱的纵筋与箍面的直径还没有设定,因而箍筋间距与纵筋直径的比值还无法确定。为在实际工作中便于使用,可按不同的截面形式(L、T、十字型)与不同的抗震等级两项指标从严控制,对低烈度地区的这类结构是能够满足其延性要求的。
2.4.3 配筋构造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3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比较;推衍教学法分析;推导法;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114-02
由于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不断地进入医学教育领域,在教学工作中探讨和研究适合于中专生学习的方法势在必行。然而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教学中如何能做到扬长避短,同时还具有学科特点,是本校教师们不断探讨的问题。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比较,笔者认为推衍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
1 目前我国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几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1.1 传统教学法(LBL教学法)
表现为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 具有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以听和记为主,被动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易于发困,因而不利于学生思考、运用、创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讲授的知识点也只是机械性地记忆,所以对知识的记忆也较差。多数学生习惯于这种教学方法。
1.2 PBL教学法
为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教师课前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学生对知识能加深理解和运用,增加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1]。此法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所需资源较多、对时间要求较多,易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所学知识不系统、不全面。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另外,现实中还存在着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思路不足等问题。
1.3 学导式教学法
其基本结构为:“自学解疑精讲演练” 4个环节。课上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指导、解疑,并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精讲,最后学生作业练习。此方法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知识,能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本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定,要经过逐渐过渡和逐渐适应的过程,适合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有些学生尤其是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则白白浪费时间。
1.4 病案教学法
是PBL教学法的一种,以病案为基本素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造情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寓原理于病案讨论之中,使学生能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推理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此法适合于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学生,因此,在学习某一知识结束后采用较好,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之前,通过病案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但不适合从头到尾使用。
1.5 多媒体教学法
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可用于语言讲述难以理解掌握的内容,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可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中医内科大部分理论主要靠语言来描述,本法只适合少数宜形象、具体、生动的内容,不适合需要用语言来描述的理论部分,不适合经常使用。
1.6 LBL结合PBL教学法
是指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一部分病证用PBL教学模式授课,一部分病证用LBL教学模式授课,以问题为主的授课分次穿插于理论授课之中。具有LBL和PBL两种教学法的优点,没有把LBL与PBL与学科特点三者之间有机地结合起来[2]。
另外,还有其他方法,比如探究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3]、“探索性写作”教学法[4]、循证医学教学法[5]等等。
除传统教学法外,PBL、学导式、病案式及其他教学法均以学生为主体,多属探究性学习。
2 推衍教学法的形成及分析
2.1 推衍教学法的形成
中医内科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应用起来比较分散,不利于融合入知识的整体性中,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尤其在教学中更不能给学生安排较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或讨论问题。综合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分析其实质无外乎包含在讲授、问题、启发、引导、自学、发现、讨论等各种基本方法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学生素质,应该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中医各理论之间密切相关,内容整体性强、难于理解,而中等卫生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难以掌握。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大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在多年的中医教学工作中,参考上述几种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中医内科学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适合中专生学好中医内科理论的教学方法,即“推衍教学法”,它是在推导法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环境的情境、协作、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4大要素,结合中医内科学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综合各种教学方式而形成的教学法。它保留了传统教学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教学互动、学生主体、知识建构等特点,起到了扬长避短的效果。
2.2 推衍教学法的内容
根据中医内科病证所共有的规律性,由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用已知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逐步推衍出新知识。它以含义、病因病机、分证论治之间的密切相联性为主要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病证各项内容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其步骤为 “含义、表现脏腑或病位病机病因证型各证型的表现方药其他” [6]。
2.3 应用推衍教学法的优势分析
2.3.1 能将中医思维贯穿于课堂始终,使病证的各项知识紧密相联,恰当地将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由于推衍教学法重在对新知识逐步推衍而出,以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等思想为指导,遵循疾病的发展规律,由含义推出病因病机,再推出证、证候表现乃至方药等各项内容,巧妙地将中医理、法、方、药等一环扣一环地融合在一起,它能将中医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体现出理法方药于一体的整体性。
2.3.2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极积、主动地参与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在学习中医内科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医医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基础学科,推衍教学法就是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已知的知识,以科学的中医思维方式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通过合理的分析、讨论、判断,从而逐步推出新的知识点,达到构建新知识的目的。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由于不断地出现问题,学生就会不断地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学习。
2.3.3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长期记忆,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整体发展,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推衍教学法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自身知识体系。本法通过问题、讨论、启发、探究、分析、比较、创新等活动,逐步推出新的知识,这样前后知识点的因果关系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长期记忆课程的主要内容。同时可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将各科知识相互渗透、整合运用,对理论知识与临床运用也能融会贯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对病证分析、方药应用的技巧,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4 可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带有一定情感,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7]。本法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思考、探究问题,再到师生之间讨论、推断,直至新知识的生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合作。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而获得知识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对学习《中医内科学》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这种体验下,学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在师生的互动、民主、平等、愉悦、和谐的环境下,彼此之间就会相互沟通、相互容纳,互敬互爱。这无形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3.5 既有传统教学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又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是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集合体。使用推衍教学法教学从开始到结尾都保留了中医内科知识的完整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及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特点,因此是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集合体。
3 总结
推衍教学法是在推导法的基础上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现代教学理念与《中医内科学》特点形成的,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得完整而系统的中医内科知识,达到建构新知识的目的,体现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金锁.“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的过程和方法[J].医学教育,1990,84(6):3-5.
[2]卞华,毛秉豫.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 17(7):621-622.
[3]张丽霞 ,谢阳象.中医内科学诊所式教学方法的构思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9(2):84-85.
[4]赵琛,舒静,陈成川,等.探索性写作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87-88.
[5]刘玉苹.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5(14):225.
[6]王玉红.“推衍教学法”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03-104.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4
【关键词】 解构主义建筑;草书;室内设计;书法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单纯从造型艺术来看,草书不同于普通的楷书、隶书,它具有朴素简洁的形象,但又并非不可识别;解构建筑不同于西方古典建筑的繁复和现代主义建筑的简约,但依然具有实用功能而非纯艺术的。无论是草书还是解构建筑,它们都在外在形式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孤傲与不食人间烟火的同时,又具有其本来的实用和使用功能,是唯美与实用的结合。审视解构建筑与中国草书,两者具有诸多共同的造型特征。
一、不规则与简约美
在众多风格流派中,解构主义建筑是对“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的最好诠释。解构主义的简约不是乏味的、没有内容的,恰恰相反,它的内容需要细细体会和感受。那些看似混乱的几何形的构图,内在折射的恰是解构主义打散之后重构的设计原则。和现代主义建筑以前的建筑风格相比,解构主义没有古典时期的严谨对称、繁复的线脚、山花、穹顶壁画,没有哥特教堂刻着精美雕刻的飞扶壁、层叠后退的大门和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没有折中主义的古典元素堆砌,没有洛可可的繁复和奢靡,没有新艺术运动的具象的卷叶草和看似液体流淌的墙体。奥迪尔・德克和伯努瓦・科尔内特1989年设计的苹果电脑总部方案,平面上简单几何形寥寥几笔,线面元素结合,既实现了苹果电脑公司总部的功能性需求,又具有苹果公司本该具有的科技感、时尚感和现代感,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设计方案。
解构主义的简约性还体现在建筑基础构建的模糊性上。比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墙体和屋面没有明显的界限,设计师从总体入手的设计方式,倾斜的墙面从屋面直接而没有转折地延续过来,自然、简约。墙体可以代替天花,或者说难以区分墙体和天花,因着设计师一体化的设计,使得解构主义建筑更显简约。
草书是高度概括的字体,其纯净的点划与线条蕴藏着简约洗练的艺术形象。偏旁部首的构成要素,往往一笔带过,线条能省则省,力求简洁。虞卫毅在《试论草书艺术的美学特征》中认为:“在草书中,一点可以代替一划,一划可以代替数划,一个有着较多笔划的繁体字在草书中往往被简化为寥寥几笔,许多复杂的偏旁与部首被简单的符号所代替,加上笔划之间可以连属与借代,使得草书在形体与书写上都得到了很大简化。”从这个角度讲,草书已将简洁、简约的美学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
解构建筑与草书的另一个造型特征是不规则性。解构主义建筑和以往任何风格的建筑相比独具造型特色。古典建筑时期的最大特点――对称布局不复存在,即使工艺美术运动的手工痕迹、新艺术运动的卷草花纹也不见踪迹。和后现代主义相比,解构主义造型的夸张、变形、倾斜、突变有过之无不及,这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明显特征。解构主义的不规则还体现在它的散乱、残缺、突变。“散乱”,更多体现在解构建筑平面的布局上,点元素、线元素不规则排列,类似平面构成法则里的密集构成,“点”要素随意散落在建筑平面里。“残缺”,是解构建筑不规则特征的另一个体现。有的解构建筑好似一栋没有完工的建筑,还有些工地的特征,用类似脚手架的结构作为装饰,比如贝希尼设计的斯图加特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它们追求一种人为的不完整,好似一件没有完成的雕塑、没有离开画架的油画、一首未完待续的乐曲。“突变”,是指各个构件的连接和转换具有偶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多数观者认为造型还应该延续的部分戛然而止,在曲线流动顺畅布局处突然锐角转折或突然停顿,色彩的交接没有过度,造型的对接突兀偶然,例如矶崎新设计的迪尼斯集团办公楼入口设计。解构主义建筑造型中的散乱、残缺、突变等特点也同样出现在草书形式语言中。“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崔瑗在《草书势》中总结了草书的变形、倾斜、夸张的形式特点。对于草书的不规则的字体变形,孙过庭说:“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他认为草书既有变化、变形,但又合乎书法字体书写规则,不是简单地乱来和乱变。而张怀所说的“发迹多端,触变成态”也是在强调草书艺术在不规则的变形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学特征。
二、动感的线条美
解构建筑和草书都具有倾斜、动感、重心不稳、流动飘逸的造型特点。解构建筑动感的营造主要通过非水平、非垂直的线条排列,或者运用体现动感的曲线构图。解构建筑师常常使用富于运动感的曲线碰撞、锐角倾斜的平面构图、多维直线交叉错落的立面展现,营造出倾斜、扭转、错位、游离、重心不稳的动态效果。从天空俯视古根海姆博物馆,简直就是一个草书风格的中国汉字,流动、流畅、自由、灵动。哈迪德设计的维特拉家具厂消防站也具有明显的动感和张力。里伯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方案,无论从平面还是立面看都是折线反复、连续出现,具有强烈的线条动感。蓝天组设计的德累斯顿综合电影院也有相似的动态效果。对于动感的表现方式,盖里使用扭曲,哈迪德和蓝天组采用倾斜的三角形构图,里伯斯金运用动态折线的方式,都取得了很好的动态效果。
草书艺术的运动感则更加显著,张旭曾观看公孙娘舞剑并从中悟出草书书写的真谛,僧人怀素在观看流动的云彩过程中得到启示。这两位草书巅峰大师,都是从动感的舞剑和流动的云彩中获得草书的巨大进步和启示的,出离自然又融入自然。季羡林曾介绍,博物院将有草圣之称的著名书法大师怀素的作品《自叙帖》中的一段文字,用投影方式放大到和墙壁一样大的效果,结果,作品流动的线条和疾风骤雨的气势撼人心魄,竟然使人不敢在下面走动,甚至连呼吸都困难,可见草书的动感之强烈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中国草书“追求一种破碎、冲突、扭曲和斜置等美学效果”(1)。单一的横向或纵向的线条都给人以静态不变的心理形象特征,而成角度、倾斜的线条和中心点、重心点的倾斜和偏移会产生动态的视觉心理暗示,亦即动感。即使草书在书写过程中以线带面、以点带线,甚至人为地断开或有意的连笔,都不影响动态的效果。形断意连、虽断尤连,气势的贯通不辞一点一划的间断,甚至反而会加强视觉上的张力感。卫恒评草书“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即是对草书的动感的准确而形象的描述。隶书、楷书虽然方正且具有运动感,但还只是隐形的运动暗示,而草书将这种运动感外化并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 多维的时空之美
解构主义建筑不仅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人们只有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建筑的时间性概念。当人们穿过拉维莱特公园时,这种空间――时间的转化尤为明显。人们在公园的建筑、道路、桥梁、水体中穿行的过程中,视角、视点随着身体的移动不停地变换,而身体的移动是在占用时间的前提下完成的,人们因而欣赏到不同于前一刻的空间画面,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移步异景。解构建筑时空艺术的转化和共存在大型公共建筑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当人们游走于毕尔巴尔博物馆内部走廊时,其曲线流动的平面布局,不断变化的建筑立面,不断变换造型的景观小品,水平、垂直动线的规划,都进一步使人们明确解构主义建筑是经典的时空艺术。
解构主义建筑的时空特征还体现在一年之内不同季节、一季之内不同月份、一天之内不同时间段,同一个景观造型、同一个建筑单体所呈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有时一天之间,同一个景点、同一个建筑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风韵。人们评价西湖的美曾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可见当人文景观融入了时间因素以后,时空互溶和转换使作品本身更趋完善和多元。给解构建筑加入时间、自然的因素,它们本身也会展现出另一种美:或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妩媚,或为拉维莱特公园的硬朗,或为IBA社会住宅的沧桑,或为阿尔巴尼亚新议会大厦的灵动,这些美学特征都在不同时空的比照中更加显现出自身的魅力和诸多的审美可能性。毕尔巴鄂博物馆不同浏览路线的设置,使得不同的路线产生不同的时空对比和光影效果――时间在流动、空间在变化、色彩在转换。这就是第四维空间亦即时间在解构建筑中的显现。
草书也具有多维空间特征。由于草书在书写过程中在时间顺序上有着相对固定的规则和技法,所以草书的书写有着可预测的方向性,且过程不可逆转。这里的时间、空间关系既不是承接关系,又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共生共存的统一关系。除去时间则草书的空间感不复存在,离开空间则时间因素没有意义。因而草书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隐含着时间性的――第三维的虚幻空间。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留白常常被造诣极高的中国艺术家故意使用在水墨画和草书中。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都是留白高手,并因此有“马一角”和“夏半边”之称。在“非黑即白”的草书世界里,更是因着二极的黑白艺术效果,在留白的纸面上突出了有与无相生相成的空间视觉印象,给观赏者的思绪留出延展的空间。因为黑色才能彰显出白色,如果没有黑白对比就没有草书艺术,因此黑白二色在一张纸面上共存的草书形成了虚幻的三维意象空间。另外,草书线条的交叉,不同方向线条的飞舞、流动,同样可以在二维平面中获得三维空间的虚幻感受。
四、结语
解构主义建筑的外在造型飞升飘逸,和传统的建筑形式相比没有任何的继承性文脉特征,即不食人间烟火、不按传统规则设计,但它没有脱离建筑设计的根本规则。横平竖直的楷书就好像简约的现代主义建筑,如果把楷书看作现代主义,那草书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解构主义。草书是解构也是重构,是对楷书的形式、线条分解后的重构。草书字体狂放无羁,它将线条进行的重新排列、重构,以及恰到好处的变形和夸张,都完美地诠释了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
注释:
(1)参见王振江《解构主义建筑与中国行草》,《学术探讨》2011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王伶儿,崔初阳.论书法的多维空间感及表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1).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5
如今,纽约正在“盖里化”(Gehrified),这位建筑大师的设计风格获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的认同,并由认同而产生美感。他的一系列建筑形象,从往日正统的审美观出发,会使人觉得怪诞不经;而对于当代社会如果抱有盖里相似的看法的人,则可能从他创作的怪异的建筑形象中读出一种深层、复杂和有震撼力的艺术感染力。
盖里的作品如巴黎的“美国文化中心”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特征,建构物造型的流线和动感,反映出对结构的基本个体部件的重视,认为个体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总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个体的充分表达。他重视空间本身,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打破,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所谓“完整”的空间和形态。
盖里的作品如迪斯尼管理大楼,各种曲线、曲面及明亮的颜色的组合。在其作品中带有前所未有的速度感,建筑的曲线似乎表达了设计师的浪漫气息和无拘无束,同时又有潜在的技术感,洋溢着设计师的激情和天真。
2Gehry建筑物态形式发展探析
2.1标新立异,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解构主义通过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来达到建立新的功能性的目的。解构主义使世人感到新奇,由于建筑设计结构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很难成为普遍接受的风格。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小范围的试验、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个人性。它代表了一个激进潮流,它常常能给城市带来惊喜,以独特的构思和视觉冲击力而具有生命力。
2.2重视个体符号,传承文脉信息
解构主义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将会使我们更多的重视到解剖开的“个体”与“整体”。我们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文章本体”,也需要其他的因素,如语法,语意、语音这些因素而使之有意义。如何延续以及植入新的元素,是Gehry建筑物态形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设计中有了这些信息的符号,建筑就获得了个性和风格的魅力。既分解成典型,又构得和谐自然,显现出设计的文脉与创造价值,不但合乎科学与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合乎观众的接受心理与接受力量,以新的面貌占据了未来的设计空间。
通过Gehry的建筑创作历程的分析,可以看见,Gehry所倡导的解构主义建筑美学,其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美是愉快的心理化”。而对历史文脉的研究与融入将会更尊重人们对历史积淀的怀念与追思,这些陈旧的美好的东西将会受到建筑师的“拾遗”,因此,从这一层面上理解,未来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不仅只是文化的讨伐者,他们也是文化的重构者。在追求建筑的精神审美意义与功能意义的同时,必然会有更多的个体符号承载着文脉信息而出现。
2.3不足之处——易于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
Gehry将建筑语汇玩弄于股掌之间,然而,这是基于大师对建筑结构、构成、造型的深入理解,模型模拟之上,但仍难免设计语言晦涩,片面强调和突出设计作品的表意功能,因此设计作品与观赏者之间难于沟通的现象较为突出。
因此,陷入建筑解构与重构的不成熟的设计师,往往会弄出诸如北京“福禄寿大酒店”这样贻笑大方的作品。作者认为,尊重大师,也尊重设计师的思想和作品,在我们的设计创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城市设计的准则,从整个城市风貌的统一和协调的原则进行建筑的创作,而不要陷入孤芳自赏的境地。
3结语
在这个崇尚多元、宣扬个性的时代,在对待多元性的问题上,我认为我们设计师既要注重个性,宣扬建筑形态的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也要反对权威,消解中心,弘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化差异,充分吸收解构主义的优点,也要足够重视我们传统中值得传承的优良品质。
解构主义建筑特点范文6
一、高技派或称重技派
高技派或称重技派,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并在建筑形体和室内环境设计中加以炫耀,崇尚“机械美”,在室内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
二、光亮派
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折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
三、白色派
白色派的室内朴实无华,室内各界面以至家具等常以白色为基调,简洁明确,例如美国建筑师R•迈耶设计的史密斯住宅及其室内即属此例。R•迈耶白色派的室内,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化装饰、选用白色等表面处理上,而是具有更为深层的构思内涵,设计师在室内环境设计时,是综合考虑了室内活动着的人以及透过门窗可见的变化着的室外景物,由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室内环境只是一种活动场所的“背景”,从而在装饰造型和用色上不作过多渲染。
四、新洛可可派
洛可可原为18世纪盛行于欧洲宫廷的一种建筑装饰风格,以精细轻巧和繁复的雕饰为特征,新洛可可仰承了洛可可繁复的装饰特点,但装饰造型的“载体”和加工技术却运用现代新型装饰材料和现代工艺手段,从而具有华丽而略显浪漫、传统中仍不失有时代气息的装饰氛围。
五、风格派
风格派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荷兰,以画家P•蒙德里安等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强调“纯造型的表现”,“要从传统及个性崇拜的约束下解放艺术”。风格派认为“把生活环境抽象化,这对人们的生活就是一种真实”。他们对室内装饰和家具经常采用几何形体以及红、黄、青三原色,间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风格派的室内,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与个性。建筑与室内常以几何方块为基础,对建筑室内外空间采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穿插统一构成为一体的手法,并以屋顶、墙面的凹凸和强烈的色彩对块体进行强调。
六、超现实派
超现实派追求所谓超越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中常采用异常的空间组织,曲面或具有流动弧形线型的界面,浓重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光影,造型奇特的家具与设备,有时还以现代绘画或雕塑来烘托超现实的室内环境气氛。超现实派的室内环境较为适应具有视觉形象特殊要求的某些展示或娱乐的室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