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1

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办法》第三章对总承包和分项承包的要求,承包单位的施工资质、项目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总承包与分项承包的要求

《办法》第十八条对总承包和分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分别作出了规定。由于总承包单位对承揽工程实行分项发包时,其身份即转换为发包单位,为防止总承包单位逃避对分包单位所应承担的责任,本条规定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负总责,分项承包单位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单位负责;同时还规定,总承包和分项承包单位就分包工程的安全生产,承担连带责任。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条特别强调总承包单位将外包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其外包工程的主体部分应当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并禁止承包单位转包其承揽的外包工程,禁止分项承包单位将其承揽的工程再次分包。

承包单位的证照和资质

《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承包单位应当依法取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等级的施工资质,并在其资质范围内承包工程。本条规定“依法取证”,是指承包单位应当根据《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范围进行取得许可证,其规定范围以外的承包单位则无须取证。承包单位的施工资质是证明其施工能力的依据,为了提高准入门槛,本规定要求承包单位的施工资质必须与其承揽工程规模相匹配,除了矿山建设和闭坑工程应当依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规定的资质要求外,还对金属非金属矿山的生产、作业工程的资质等级作出具体规定。

考虑到石油天然气专业分工种类繁多,除了按照现行的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施工资质外,对国家尚无施工资质规定的情况,本条规定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确定。

承包单位对项目部的管理责任

《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承包单位对所属项目部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项目部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与考核。解决目前普遍存在承包单位对项目部疏于管理、事故频发等问题,本条对项目部管理作出量化规定,强化承包单位对项目部管理的责任。

本条还特别强调,禁止承包单位以转让、出租、出借资质证书等方式,允许他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针对目前外包工程存在大量挂靠现象,一些施工队通过交付管理费后,以项目部身份挂靠有资质的承包单位,并利用承包单位的施工资质承揽外包工程,造成不符合条件的施工队进入外包施工领域,这种现象必须坚决制止。

承包单位及项目部的要求

《办法》第二十一条对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当根据承揽工程的规模和特点,依法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制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等方面提出要求。这是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当具备的安全管理基本条件要素,也是承包单位和项目部承揽工程的安全准入门槛。

同时本条还特别规定,承包地下矿山工程的项目部,应当配备与工程施工作业相适应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项目部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应不低于50%。项目部负责人应当取得安全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承包地下矿山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人不得同时兼任其他工程的项目部负责人。这是根据当前项目部普遍存在缺少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为了加强外包工程安全管理对项目部提出的基本要求。

承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责任

《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承包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施工方案,定期排查并及时治理事故隐患。地下矿山工程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的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应当按照规定执行带班下井制度。施工方案是外包工程设计的细化和施工作业指导,是外包工程施工有计划、有程序,并符合标准规范的基本条件;现场管理是外包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承包单位对其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负责。为此,本条针对承包单位及其项目部应负的现场作业安全管理责任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承包单位信息报告制度

《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承包单位在登记注册地以外的省(区、市)从事施工作业的,应当向作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外包工程概况、本单位资质等级、有关人员和设备设施等。为了便于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外包工程的安全监管,本条明确由承包单位负责将有关外包工程方面的信息,告知作业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在以往的工作中,有些地方安全监管部门将告知性备案当作审查性备案,这样做是不妥的。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条规定以书面报告的方式体现。

政府的监督管理责任

《办法》第四章主要从事故处理、监督检查和信息管理等方面,对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进行了规定。

加强对事故多发承包单位监管

《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承包单位发生较大以上责任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3起以上一般事故的,事故发生地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向承包单位许可颁证机关通报;发生重大以上事故的,要请承包单位许可颁证机关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为使承包单位的许可颁证机关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加强对异地施工的承包单位监管,本条对事故发生地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上述要求,目的是施工地和颁证地安全监管部门要共同加强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监管。

安全监管部门重点检查事项

《办法》第二十九条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就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应当重点检查的事项,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发包和承包单位持证情况;分包单位安全投入、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签订等情况;承包单位施工资质及其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技术力量配备等情况。规定要求,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发包和承包单位双方的监督检查,并应重点检查违法发包、转包、分项发包等行为。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2

【关键词】 建筑混凝土 质量 检测方法

在工程建筑行业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大问题。混凝土质量的还坏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好坏。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早已经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不可或缺的城中材料。因此,混凝土的选材,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检测的方法会直接的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和质量。

1 关于我国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

1.1 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状况普遍存在

生产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状况普遍存在,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忽略对混凝土质量尤其是耐久性能的重视,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过关。

1.2 部分相关从业人员欠缺一定的质量意识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相关从业人员欠缺一定的质量意识,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使得很多质量较差或不合格的原材料投入生产,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1.3 施工单位对于混凝土进场质量的控制力度不够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以及施工进度的影响下,忽略了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出现“以次充好”现象。与此同时,在混凝土的养护或称以及硬化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导致混凝土质量堪忧。

2 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优质商品混凝土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工作性能达标、物理性能合格以及经济效益良好,是建筑施工中优质商品混凝土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裂缝、气泡是浇筑混凝土施工之后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也给混凝土质量埋下了比较大的隐患。为了预防上述问题的出现,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制作标准进行,尽可能避免多种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好的材料是不够的,还需要好的施工技术,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有必要出台相关的、严格的施工过程操作规范。另外,还需要加强混凝土的保养工作,如果不能严格的按照操作标准进行保养工作,也会造成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出现。

3 使用方商品混凝土质量全过程控制的措施

3.1 科学选取优质的混凝土供应商

选取优质的混凝土供应商,这是使用方对混凝土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全面调查混凝土供应商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企业生产能力。具体来说,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审查:第一,供应商资质是否符合要求。第二,供应厂家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部门,与此同时,质量控制部门的硬件设备、资质等方面是否达标。第三,供应厂家的质检员、试验员等相关从业人员的资质与数量是否达标。第四,需要优先考虑资料、信誉比较好的混凝土供应商,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以往的经营荣誉和业绩。通过多方面努力,科学选取优质的混凝土供应商。

3.2 严格监督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1)混凝土的科学、合理配比;在混凝土的优质生产过程中,其科学、合理配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原材料以及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前面提到过的混凝土工作性能、物理性质以及经济效益全部在混凝土配比上得到综合体现,所以说,混凝土的科学、合理配比是进行质量控制与监督的关键。在选择好商品供应商之后,需要质控部门对供应商混凝土配比的性能进行检测,全面检查混凝土配比中的原材料质量、性能是否过关, 以及混凝土配比是否根据原材料变化、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2)原材料质量性能的检查;质量控制必须在源头抓起,要想提高混凝土质量,必须提高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第一,深入到原材料的生产场地,对砂、石等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若质量要求不达标,需要求混凝土生产厂家更换原材料产地。第二,对于粉煤灰、水泥等工业产品的选择,必须要求供应商选择规模大、信誉高、质量过硬的供应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第三,对于原材料的试验以及试验记录进行经常性检查,不定期抽检生产厂家使用的原材料。第四,对原材料的日常存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是否密闭存储、是否收到高温降雨等影响。

(3)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也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对首次供应、重点工程供应、特殊事情供应等进行全面的驻站检查。在进行驻站检查时,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搅拌机的质量、性能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定,商混企业是否进行经常性标定。第二,对混凝土理论配合比以及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进行全面控制。第三,搅拌机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技能等,是否正确输入施工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改变配合比。第四,在开盘之前,全面检查水泥、固体外加剂、粉煤灰等原材料情况,检查粗骨料的级配程度以及细骨料细度。第五,在混凝土出厂之前,需要由专门的质量部门以及质检人员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查,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

(4)混凝土运输;在运输混凝土以及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结团现象。应该先使用分散机充分分散在进行搅拌。为了保证最佳的分散效果,分散力应在20-60kg/min之间,功率保持在0.75-1.0千瓦之间。其他原材料充分融合,要想进一步预防混凝土结团,必须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以及材料投入顺序。在道路施工中,一般都需要分级投料。先投入砂料、钢纤维,再投入碎石、水泥,先搅拌干料再搅拌湿料。

3.3 科学实施混凝土的施工

施工阶段是混凝土使用的最终环节,在这一环节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必须在一小时内完成混凝土卸料,若果运输距离长或气温过高,需要采取缓凝措施。运送到施工现场之后,应该在半小时内卸料。在首次泵送混凝土之前,首先使用水泥砂浆(1:2)管道。第二,需注意泵送混凝土的持续性,尽可能避免停泵现象。若出现施工间歇,需要及时转动输送泵,防止堵管现象发生。管内混凝土若发生初凝,需要及时排出并冲洗干净。第三,混凝土供应速度必须与现场施工进度相吻合,保障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在整个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浇灌流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浇灌环节的紧凑性。与此同时,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进行浇灌。在整个建筑过程中,如果出现搅拌含水量低的情况,需要通过喷雾形式,预防混凝土水分蒸发,不能直接加水。振捣时间不宜过长,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振捣。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钢筋看护工作,将钢筋进行及时复位。在混凝土终凝前2小时内,进行收光抹压工作。第四,还需注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预防浇筑接头的产生。每次倒料,需要至少相压15cm,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进一步增强其抗拉性与坚固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选择振动棒(插入式)进行操作,很容易导致集中聚集。为了更好的保证混凝土均匀分布,应该选择平板振动器。在进行振捣过程中,需要控制振捣时间,防止过振,“多管齐下”,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混凝土使用质量。第五,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通常情况下应保持在15-20度之间。在浇筑之前,必须彻底清除模板、钢筋上面的污垢。如果风力比较大,需要及时采取防风措施。完成浇筑之后,需要使用保温材料,比如说阻燃草袋或薄膜等进行保温。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易散热的特性,做好全面的测温工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测量混凝土温度。

3.4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还需要及时、全面的进行保障,需要结合气候条件以及混凝土性能确定养护方法与养护方式。若在养护过程中,出现表面失水现象,则需要先养护失水导致的缺陷,再进行混凝土养护,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养护质量。要想做到充分养护,需要保障在整个养护时期内,混凝土不失水,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的质量就越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我国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现状分析、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优质商品混凝土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科学选取优质的混凝土供应商,严格监督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科学实施混凝土的施工,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详细论述了使用方商品混凝土质量全过程控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林树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度若干细节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01):27-31.

[2]张炽升.浅谈混凝土实体结构钻芯法检测[J].广东建材,2011(03):104-107.

[3]林磊.某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5):173.174.

[4]李青松,徐进,熊益博,等.混凝土强度与变形特性的围压效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05)85-88.

[5]张蕊蕊,谷成岳,耿立立,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剪力墙与顶板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36.

[6]许锡宾,林军志,刘新健.混凝土声弹应力测试技术的新进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252-256.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3

关键词:施工质量;质监机制;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监督机制及弊端

现行传统的质量监督机制主要有两个方式:建设单位派代表或委托监理。委托监理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的主要任务是:开工前,到当地工程质量监督站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施工中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施工合同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工程竣工后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竣工验收。这种监督机制弊端为:(1)工程管理人员多为临时抽调的,或建设单位中并无建筑施工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员,这类人缺乏专业知识及现场管理经验。(2)建材的好坏,是不能经肉眼判断的,必须通过先进的检测设备来检测,这点单靠建设单位难以实现,必须与专业检测机构合作。(3)监督人员对建筑质量无明确的责任,责任心不强。(4)单位各级领导干涉,监督人员有职无权.并不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

另外,各级建筑质量监督站,代表国家行使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为:开工前,依法审查项目工程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中,复查施工单位基本条件的变化,抽查工程质量,工程完工后,在施工单位验收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检验。质检站由于人员、设备有限,检查检测建材科研所资质偏低彳艮难实行对工程质量进行大范围现场抽检,现场质量监督被削弱,由于反映工程质量及工程验收的试件、试块多在缺乏现场监督的情况下由施工人员自制设备(不能很好地执行三方见证有关规定),各自送具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室不能(无权)到现场抽样,不了解现场质量情况,只好都在试验报告上加印“只对来样负责”的字样。所谓“只对来样负责”,就是只对送来的试样负责,对试样的来源,取样的真实性,对建筑的实际质量一切不负责。这是检测机构推卸责任。可建设单位及质监站就是凭这些试验报告进行验收的。

从以上可见,这种“只对来样负责”监督与验收脱节的监督机制,对当今建筑质量差的状况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表现为:(1)这种监督机制为施工队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提供了可乘之机,它忽视了现场监督,使现场所用材料与送试验室检验的试样大不一祥。(2)这种监督机制,责权相分离,它虽然强调了自己的责任,但实质上对什么也不负责,使监督、测试人员责任心不强,质量意识差,唯利是图。(3)这种监督机制,只重表面,不重实质,只重报告,不重实际工程质量。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原因分析

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及环境。事前对这五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是保证和提高建筑质量的关键,因此,监督机制是否完善,是提高建筑质量的关键。

1、资质审查不力及监督水平不符合要求

(l)资质与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符。资质审查方面问题较多,出现了“关系资质”,如现在很多“皮包公司”本没有基本队伍,找几个人挂块牌子,设法拿到资质等级证书及营业执照。 (2)“挂靠”现象很普遍。近年来,基本建设规模正常扩大,大量农民建筑队涌人城市,这些没受过专业培训、无技术人员及机械装备的建筑队根本不能独立施工。他们通过不正当的关系揽到工程的施工权,通过“挂靠”便成了××建筑公司的施工队了,但这些建筑公司只收管理费不管理,做“甩手掌柜”以定代管。这是在钻现代管理的空子,是因资

质审查不力造成的。

2.主体用材料不合格却能轻易进入建筑市场

主体用材料现场抽样结果的合格率低,不合格的材料能很容易进入建筑市场,而验收又轻易过关。这是“只对来样负责”的监督机制之漏洞。(l)砂、砂浆是组成建筑主体的重要材料,质量问题最多,影响因素最复杂,有原材料质量、配比、称量、工艺、养护条件等因素。但最主要的应为由于现场监督不严,不能严格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施工,技术水平低或质量意识差,有意偷工减料,使混凝土及砂浆强度不足,而验收所用的试块一般又多由施工单位制备,自行送试验室试验。在送检这一重要环节上监督不刭位,使做试块时弄虚作假,出现特别加料,甚至购买试块等虚假现象,使送检的试块与实际工程质量相差甚远。由于送检的试块大多数合格,验收就自然容易通过。(2)钢筋质量差,已不是现在特有的问题,钢筋母材个别质量差,从钢筋的焊件上体现的问题就较多,如大直径钢筋的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由于操作时对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熔程度掌握不准,造成的焊件质量问题就较多,如果这样的产品都用到建筑工程中,给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了无穷的隐患。劣质钢筋在这么多年如此“经久不衰”,也是“只对来样负责”的监督机制的弊端。(3)甲方不坚持标准,严要求,尤其房地产开发的工程更是如此。如抽样涉及的一些工程,抽样明明不合格,可甲方还是轻易地放过了关,也许对建筑质量差已司空见惯,且验收的资料都放手让施工单位各显神通去弄,最好能弄出个优良工程,以便其开发的建筑物能卖个好价钱。这实质上已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

三、措施建议

(1)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现场监督;(2)作为国家检测部门应以现场抽样监督为主,国家检测部门是代表国家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应对工程的实际质量负责,否则,工程项目验收“合格”或“优良”全是假的;(3)“只对来样负责”的试验报告不能作力混凝土验收依据,除非有甲方现场监督人员的签字、证明试件来源的真实性及代表性;(4)检测部门应责、权、利相结合,实行承担检测工程项目的现场抽样、监控质量责任制,是提高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4

小鼠饲养房的温湿度

温度是影响小鼠生理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饲养小鼠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变动缓慢,机体可以本能地进行调节与之适应,但变化过大或过急,机体将产生行为和生理不良等影响,影响实验结果。

一般哺乳类实验动物,当温度过低时,常导致性周期的推迟,而温度超过30℃时,雄性动物会出现萎缩,产生的能力下降;雌性动物会出现性周期的紊乱,泌乳能力下降或拒绝哺乳,妊娠率下降。因此实验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动物易于患病,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甚至造成动物死亡。经长期实践,大家发现动物实验时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1~27℃。

湿度是动物房环境影响小鼠饲养的一个重要因素。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危害极大;湿度过低(如低于40%)容易导致灰尘飞扬,对动物的健康极其不利。空气的相对湿度,也与动物的体温调节有密切关系,在高温情况下影响尤为明显。在低湿度条件下,小鼠和大鼠的哺乳雌鼠常发生吃仔现象,此外仔鼠也常会出现发育不良。所以湿度问题我们需要密切留意。

人类的空气已出了大问题,动物房的空气可不能出一点问题,因为小鼠可比人类娇气多了。空气中氨的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劳动卫生标准对空气中氨浓度的限度,在实验动物房要求不超过20ppm。动物粪便和肠中产生的臭气中含有H2S ,室内H2S浓度增高会使动物妊娠率下降。此外,浓厚的雄性小鼠汗腺分泌物和臭气,也会使雌性小鼠性周期紊乱。

因此,动物饲养室和动物实验室的空气应尽量保持新鲜,注意通风换气;要求氨浓度小于20ppm,气流速度10~25cm/s,换气次数10~15次/小时。

另外,光照,噪声以及鼠笼垫料也是动物房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小鼠科研贡献大,饲养也是马虎不得,需要专业的环境、专业的饲养人员等,实在没有条件自己饲养小鼠的老师,可以寻找有实力、有资质的提供大小鼠代养服务的公司代养!

小鼠的饲养方法

(一)小鼠饲养管理的基本条件

饲养小鼠的基本条件包括鼠舍及笼具设备。由于前述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习性,小鼠对房舍的建筑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鼠舍应满足基本要求,如温度、湿度、噪音、氨浓度、通风换气和气流等条件。

笼具可采用瓦罐、塑料罐或塑料盒,按照体重20 g的小鼠计算,每只小鼠需要饲养笼具面积0.009~0.063 m2,最好是分为5~10只小笼饲养。非同窝的性成熟雄鼠放在一起时,易互斗并咬伤,所以已配过种的雄鼠应单独饲养。笼具上配以合适的上盖,上盖用金属网,网孔大小以逃不出仔鼠为原则。笼具上应配备饮水器具,以玻璃瓶或塑料瓶配以瓶塞组成,瓶塞中间打孔插入铝管或两端烧钝的玻璃管作为饮水管,饮水管的内径5~6毫米,外径7~8毫米。笼具内用清洁、干燥的小刨花或锯末作为垫料。笼具应摆放在鼠架上,以节约鼠舍空间。

(二)小鼠的饲料

小鼠的饲料,要求必须保持营养物质的平衡稳定,富含蛋白质,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生产繁殖(如产仔数下降、不愿喂奶、嚼食仔鼠等)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在断奶时仔鼠死亡率高)。

小鼠对维生素、矿物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物质时,仔鼠生长缓慢,并出现死亡。另外,小鼠的饲料不宜经常更换,如果饲料不稳定,易引起小鼠生长停滞、繁殖率下降等情况发生。

小鼠饲料采用块料,一般是按照配方制作成块料后烘干。我们根据当地的饲料来源,常用的小鼠饲料基础配方为:白面40 %,玉米面25 %,麸皮20 %,豆粉15 %。混合后另加:鱼粉4 %,鸡蛋1 %,酵母粉1 %,骨粉3 %,食盐1 %,鱼肝油1 %。充分混合,加温水拌匀,压实切块,晒干烘干。烘烤的温度不宜超过80 ℃,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容易破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制作小鼠饲料的原料及成品饲料要包装严密,防止污染,放置在干燥、凉爽的环境中。饲料不宜久放,因存放时间过久,营养物质损失过多,则不能满足小鼠的生理需要。对清洁级小鼠,所用饲料应经过灭菌。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5

1、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合格率达到100%。其中一二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30%以上;三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20%以上。

2、依据《辽宁省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树立30个以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样板施工现场,带动本地区建筑施工现场达到标准。

3、杜绝使用国家有关部门指定淘汰的吊车。

4、死亡事故结案率达到100%。5、建筑工程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7人以内,减少一般事故,遏制三级以上重大事故发生,杜绝特大伤亡事故。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条例》,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对于依法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为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建委决定于上半年分期举办《条例》学习培训班,并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广泛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制定学习贯彻《条例》工作计划,企业内部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班。特别是建筑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要针对实际,开展好全员学习活动,重点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教育。二、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是2009年安全生产检查的一个重点。各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同时要在责任制的落实上下大力气,不断探索,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落实办法,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三、进一步加大检查监管和处罚力度2009年继续落实辽宁省建设系统“十五”期间安全达标方案,广泛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同时转变工作重点和工作方法,从重点监督检查企业施工过程实体安全,转变为重点监督检查企业安

建筑资质的基本条件范文6

关键词:基坑;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5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深基坑工程是指包括基坑开挖、降水和支护结构设计、施工与监测在内的总称。20多年来,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因此也是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成为岩土工程的技术热点和难点。通过20多年的工程实践,在深基坑工程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为:设计思想的更新、施工技术的发展、设计方法的进步、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标准化工作的开展等方面。

1 深基坑工程的特点

(1)建筑趋向高层化,基坑向大深度方向发展。

(2)基坑开挖面积大,长度与宽度有的达到数百米,工程规模日益增大,给支撑系统带来较大难度。

(3)在软弱的土层中,基坑开挖会产生较大的位移和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造成影响,因此对深基坑稳定和位移控制的要求很严。

(4)深基坑施工工期长、场地狭窄,降雨、重物堆放等对基坑稳定性不利,基坑工程施工条件差。

(5)在相邻场地的施工中,打桩、降水、挖土及基础浇筑混凝土等工序会相互制约与影响,增加协调工作的难度。

(6)岩土性质千变万化,地质埋藏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和不均匀性,造成勘察所得的数据离散性很大,难以代表土层的总体情况,并且精度较低,给深基坑的设计和施工增加了难度。

(7)深基坑工程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的全部隐蔽工程,常需要经历多次降雨、周边堆载、振动、施工不当等许多不利条件,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

2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内涵

由于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还不够完善,勘察、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多,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建设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之一。保证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构筑期间开展严密的施工监测是很有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施工监测也可以说是一次1:1的岩土工程原型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是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地层在施工过程中的真实反映,是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体现。深基坑工程监测是在深基坑开挖过程全过程、动态地对基坑的围护结构、支撑体系、坑内外水土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以指导后续基坑开挖,因此通常被称为信息化施工。信息化施工指在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进行认真监测并获得准确的数据之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及时进行险情预报,提出合理化措施与建议,并进一步检验加固处理后的效果,直至问题解决。因此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设单位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监测进行控制和管理。

3深基坑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现场数据分析水平有待提高

现场监测目的是及时掌握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环境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并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但由于现场监测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对实测数据的敏感性差异,往往使基坑监测工作事倍功半。目前大部分现场监测的模式停留在“测点埋设-数据测试-数据简单处理-提交数据报表”阶段,监测人员很少对所测得的数据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更谈不上预测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指导施工。

3.2现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在实际基坑监测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是我国基坑工程界目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说“失真”的监测数据非但不会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甚至会“误导”施工,起到相反的效果。

3.3监测数据警戒值标准

设定基坑监测警戒值的目的是及时掌握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和事故提出警报。但目前对于基坑警戒值暨控制值的确定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大多数还是依赖经验,而且各地区差异较大,很难形成量化指标;即使形成量化指标也很难实际操作。所以基坑警戒值的合理性值得探讨,如何提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报警体系成为基坑工程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3.4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经验积累

现场监测除了作为确保实际施工安全可靠的有效手段外,对于验证原设计方案或局部调整施工参数、积累数据、总结经验、改进和提高原设计水平具有相当的实际指导意义。但目前我国有关各基坑工程监测项目资料的汇总和总结尚无统一规划和收集,建立地区性的数据网络和成果汇集,对于资源共享,提高水平将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4 深基坑监测工作管理的重要性

4.1深基坑工程监测的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深基坑监测的管理,各级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针对基坑工程监测颁布了各种规定,如建设部2003年颁布的“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颁布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等都颁布了深基坑管理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从宏观上对深基坑的监测提出了若干管理的规定。

4.2深基坑监测管理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有关基坑工程监测的相关技术要求,散见于多个国家标准和行业及地方标准的部分条文中,虽没有系统、一致的规定,但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提出了要求。文献[1]规定: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这是对实施监测的建筑基坑工程范围的界定,是强制性的条文。

4.3深基坑工程监测管理的主要内容

文献[1]规定: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文献[1]还规定: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①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基坑工程。②邻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③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实施的基坑工程。④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基坑工程监测既要保证基坑的安全,也要保证周边环境中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及人防、文物等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涉及建设、设计、监理、施工以及周边有关单位等各方利益,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第一责任主体,因此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监测单位实施基坑工程第三方监测。

根据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外,应当逐步由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实施。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法律责任。规范提出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能力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不是降低了对监测单位的资质要求,而是更加强调监测单位本身具有的能力,以及强调监测单位对监测成果负责的责任主体原则。

有相应能力的监测单位是指具备承担基坑工程监测任务的相应设备、仪器及其他测试条件、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数据分析人员、有必要的监测程序和审核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有相应的监测方法标准的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

基坑工程监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要求监测数据分析人员要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了保证监测质量,国内外在监测管理方面开始走专业化道路,实践证明,专业化有力地促进了监测工作和监测技术的健康发展。

实施第三方监测有利于保证监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旦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或社会纠纷时,监测结果是责任判定的重要依据。

第三方监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的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

依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160号令),考虑建筑基坑工程监测的专业特点,为保证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质量,基坑工程监测单位应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和工程测量两方面的专业资质。监测单位应具备承担基坑工程监测任务的相应设备、仪器及其他测试条件,有经过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数据分析人员,有必要的监测程序和审核制度等工作制度及其他管理制度。

监测单位拟定出监测方案的初稿后,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由工程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讨论审定。

当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有重要的市政道路、地下管线和人防工程时,还应组织有相关主管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

5结束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监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各地均有可以从事基坑工程监测的单位,从资质的要求上同时具备岩土工程、工程测量及结构工程的专业资质的单位可以满足开展基坑监测的基本条件。从实施效果看,由建设单位委托、实施第三方监测和对监测单位提出资质要求可以保证监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一旦发生重大环境安全事故或社会纠纷时,监测结果是责任判定的重要依据。专业化也有力地促进了监测工作和监测技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S].

[2]刘俊岩,李仁安,任锋.基于监测的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