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1

认真执行体艺新课程标准,以课堂教学“五认真”和全面提高音乐教师业余素质为重点,抓实,抓好音乐教育工作,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以进一步提升我校音乐工作质量。全面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为提升本校的体艺活动品位出力。

具体工作:

1、本学期全体音乐教师将认真学习,研究,探索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革,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注意教学目标的分解与落实,注重儿童哲学思想的渗透与提升。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对音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教师多交流,多看教育教学杂志,多写教学随笔。改变和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切实担当起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的重任。

2、以课堂教学五认真严格要求各音乐教师。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是知识要正确,教学内容要精讲精练,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音乐教师带好各兴趣小组

4、音乐教研活动安排:

1、xxxx、9调整各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2、xxxx、10开始常规音乐工作。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2

课堂上严格要求,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本学期,我还充分利用农远资源,让它运用在每个班级中。效果特别的好,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在下个学期里,我会更加有效的利用这个新资源,让它有效的体现在我的课堂中。

课外活动是我校地一面旗帜,对于这方面受益的学生可以说一生受益。根据需要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舞蹈队的训练工作,每周五的下午进行训练。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在三、四年级选了16名老的队员,为了培养新的舞蹈学苗,我又在一、二、三年级选了14名新队员。为了让舞蹈队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我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每天下班回家,我都对自己进行舞蹈基本功练习,然后在进行舞蹈的编排。

回到舞蹈课堂上,首先,我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接着,我有对学生进行了民族舞蹈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汉族民间舞的风格和特点。

又进行了汉族舞蹈基本手位和脚位的练习。秧歌基本舞步的训练。经过学习,我排练了舞蹈《小背篓》,《榴花似火》,《小白船》。可以说我的每节课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孩子,孩子们在我的课堂上学到的舞蹈不会是过时的,我也不是在吃自己的老底儿,而是把新鲜的果实摘给孩子们,让活力和激情在舞蹈的课堂上涌动。看着孩子们的进步我由衷的高兴。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我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利用间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

俗话说,音美是一家。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常常出现让孩子们通过歌曲的学习画出一幅画。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音乐离不开美术,因此,学习美术成了我必学的科目。就这样,从我来到兴隆小学的三年里,我没有间断的同我们学校的尹老师学习国画。在尹老师的精心培养下,我已完成了八个作品。得到了上级领导、家人、老师的一致好评。在这里,我要对尹老师,我的好朋友最真诚的说声“谢谢”。

在这个学期里,我还利用网络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闲暇时间里,我会在我的博客里发表我的一些教学感想和文章,这样,天南海北的朋友会对你的东西各抒己见。在那里,我还认真学习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也把自己好的做法、想法跟大家分享,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我是我校艺术教研组的成员,在课余时间里,我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交流经验。并把实际问题以随笔的形式及时做好解决的办法。这样,让我们艺术教研组的成员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在教育教学中,无疑提供了我们最有效的帮助。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二班的副班主任。我非常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经常深入班级,为自己的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公事外出时,我会尽我的所能管理好我们的班级。让班主任放心的去,满意而归。

1、 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3

音乐游戏 音乐教学 设计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体验音乐艺术的内涵。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游戏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能满足其需要。他们在游戏中能身心放松,能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通过操纵材料,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信心,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游戏不是在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活动。当我们把音乐融入到游戏中,发展适宜的、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游戏,把音乐和游戏整合,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

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游戏,用语言随时提示,这样学生就把教学的任务当作“玩”一样,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寓音乐与游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呢?

一、音乐游戏的设计

1.角色游戏

在小学音乐教材之中,很多歌曲都是以动物、小朋友等角色为主题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如在学习《下蛋啰》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母鸡下蛋时高兴的情绪,进一步感受音乐,使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角色,就设计了《母鸡占窝》的“舞蹈”游戏。在玩这个游戏时,提醒学生倾听音乐,并注意遵守游戏规则:在前奏部分学生两两结伴围着“窝”边走边拍手打节奏,头有节奏地摆动,开始唱歌曲的第一个字时,一个学生做立、跳的舞蹈动作,迅速跳进圈里蹲下占窝扮演母鸡,另一幼儿扮演公鸡,合作表演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对这首歌曲产生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唱这首歌曲表现出积极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动力,很快就掌握了这首歌曲。

2.竞赛游戏

设立竞赛游戏,通过学生的竞争意思,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大家来劳动》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玩了一个游戏——“劳动接龙”。让学生比赛,做劳动动作,把这个劳动表现完整,做完之后回头看下个同学,接下来的同学做其它的劳动动作,动作不能重复,看看最后停在谁那里,谁就输了。在玩的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大家来劳动》。在游戏结束时,学生都已经会唱这首歌曲,而且还能自己编出新的歌词了。

3.听觉游戏

康拉德·朗格是德国艺术理论家,他认为“从个体发生德角度看,听觉游戏是音乐的先导。”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一课,让学生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设计音乐游戏《一个雨天》,让学生去表现。通过不同音响引发学生不同版本的“雨天”,让学生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4.体育游戏

体育当中的一些趣味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我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学生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学生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学生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二、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学生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设置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设置的情绪及情景背景下,做相应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学会在音乐伴奏的形式下做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聆听《龟兔赛跑》这首曲子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情节活动的内容,给学生营造某种环境,并用语言说明需表达的内容情节。让学生想象如何在乌龟音乐的情境下扮演乌龟,如何在兔子音乐的情境下扮演兔子,怎样才能体现出音乐中描绘的乌龟和兔子。在聆听音乐时,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不同乐段、不同情绪,了解并感受乐曲的结构以及在力度、速度、节奏及音程变化上所表现的表情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变化与情节变化的过程中表现乌龟与兔子的动作和表情,愉快而有趣地聆听了这首曲子,理解了这首曲子。

2.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

学生在玩中能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发展到自己的音乐潜能,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自己创编音乐。如在《牧童》这首歌曲,学生在情景中,扮演角色之后,提出了置疑,“为什么牧童放羊时,牧童哼着快乐的歌,小羊怎么都不叫呢?”学生产生了疑问,我就让学生想想自己刚刚表演过的情景。于是,学生就自己编创出了新的歌词,分组来唱,一组是小羊的叫声,一组是牧童放牧的吆喝声。当歌曲唱到第三段时,学生自觉分成两组表演,当学生唱着自己编的歌曲时很是得意。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以“音乐”为主。音乐游戏的灵魂是音乐,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因此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我们设置游戏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音乐”学习服务,如果只是学生只是单纯地玩,那就脱离了音乐的本质。

(2)音乐游戏要围绕教材,促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及特点设计音乐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音乐游戏要多样化。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因而游戏方案的设计要丰富多彩、多样化。

总之,音乐游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中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音乐游戏的设计,音乐游戏的实践作用都是为学生的个人素养服务。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日常生活及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玮.音乐教学随笔.音乐天地,2007,(01).

[2]倪建春.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添一抹亮彩.中国科技信息,2007,(04).

[3]刘莉萍.音乐教育存在问题及创新途径探究.教学与管理,2007,(03).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4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二

如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2页)三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第2页)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声乐课程;内容设置

一、以集体课为主

1.从教的角度讲,集体课利于学生统一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学生音乐基础差,进入大学才开始接触钢琴和五线谱,大多数学生也只有中小学音乐课基础,严格地说,就是没有音乐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最宜以声乐集体课形式进行统一“充电”。进行集体课教学,在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声乐理论教学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集体课便于讲解学习中普遍遇到的乐理、视唱等基础性问题,并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学成本,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保证了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可减少学生的学费负担。简言之,集体课能提高工作效率,扩大教育对象,缓解师资紧缺的状况。

2.从学生角度讲,声乐集体课教学可以方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1)消除小课的紧张,调动集体积极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善于交流,集体学习会让课堂气氛更活跃,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上声乐集体课,顾名思义是大家一起上,这样就会有唱得好与不好的区别,教师会让学生个别发声,也许只是一句或两句,但学生发声的同时别人在听,别人发声的同时学生也在听,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激励其进步。

二、个别课是集体课的填充和强化

个别课也称声乐小课,是教师面对个别学生进行训练,这种形式对提高学生演唱技能确有积极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能充分因人施教,根据学生嗓音的基本条件、对音乐的感悟力及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音乐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训练。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来说,以小课作为集体课的补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1.小课对于那些在集体课中“吃不饱”的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补充

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集体课的基础理论、集体练声及固定曲目的演唱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他们的学习进度可能已超过了集体课的安排,能去胜任较难的作品,加入小课后,教师就更能为他们选择合适的练习曲和歌曲,较快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再者,集体课上教师既然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必然留给个人的演唱时间就少了,学生总感觉一节课还没有唱完就下课了。如果为那些兴趣高、有热情的学生安排加入小课的学习时间,小课作为集体课的补充定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小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

艺术学科强调的是个性、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教材和教学进度,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学生的优点、独特之处,并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形成特色。在集体课上,教师要着重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如果想对个体特性做到很好的引导培养,不太现实。而在一对一的小课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接触,不仅能对学生的嗓音条件、乐感等素质有清楚的认识,也能对其性格特征、学习接受能力等内在特征有较多了解。

声乐教师必须要知晓学生发声器官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发现自我“乐器”的特征,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制订训练方案。性格对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对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需要教师经常鼓励赞扬;对于自负的学生,教师需要经常敲敲警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针对不同的个性,培养出不同的演唱风格。

3.小课对于纠正、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更具针对性

在集体课上,教师很难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加以纠正和指导。即使及时指出了问题并予以纠正了,学生也不能牢固掌握。如果安排小课学习,学生每节课有充足的时间来练声、演唱,教师也能对学生做到“对症下药”,学生也有充足的时间来纠正错误,使不同条件和水平的学生在声乐上都能有很大的提高。再者,集体课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声乐训练时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如何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如何正确、科学地使用气吸等。在小课上,教师和单个学生直接接触,授课过程灵活,教师可以形象直观地启发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更准确的把握,因而能及时调整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技能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只有将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水平才会有较快的提高,学校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本秀.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声乐集体课教学随笔[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09).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范文6

陈璞:作为孩子们音乐启蒙者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怎样的音乐教育?

王艳芳:我想,最好的音乐教育就是等孩子们长大了,我带给他们的那些美妙的东西还留在他们的心中。有一天,当他们充分享受到经典音乐的魅力,能突然想起自己当年曾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听过!我们不能把自己仅仅看作是一名教音乐技能的老师,而应该将深刻的人生道理渗透到每一次音乐教学中,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培养、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就像是花婆婆把鲁冰花的种子撒到山坡上一样,我一直希望自己像花婆婆一样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上播撒美好的种子,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经典童话故事,不仅是对于孩子心灵的呵护,还是对我自己人文精神的滋养。

陈璞: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音乐,但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和恒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分钟热度”,对此您在教学中有何高招?

王艳芳:我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坚持用教材,但不唯教材至上。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音乐课特点,我注意培养孩子一切行动听音乐:问好歌、安静歌、棒棒歌……这些充满智慧的妙招让孩子们对我的音乐课非常期待。我还把央视的金牌节目搬进课堂:招聘小老师、金蛋和银蛋、幸运52打擂台……借助这些有趣的形式,在班上开展音乐常识的知识问答和竞赛,不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还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注意力,我会神秘地对学生说:“孩子们,老师有部DV!”于是,好几个学生都睁大眼睛到处找。看着学生满脸的疑惑,我笑着说:“不用找了,DV就是老师的眼睛。现在我就开始拍摄了,谁的目光和我的镜头对上了,就拍摄成功了。”这样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室里瞬间变得静悄悄的,一双双大眼睛紧紧盯着我。

许多低年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比较好动,欣赏音乐时不能保持安静,歌唱表演时不会唱或者只会大声喊叫,创编活动时不会与同学合作……怎样让音乐课鲜活灵动、贴近孩子、富有特色?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呢?一次课间,我看见有学生吃棒棒糖甜蜜又幸福的样子,心想为何不送学生一支音乐棒棒糖呢?于是我创作了《棒棒歌》,整首歌曲的歌词只有一个字“棒”。怎样使这首歌具有班级特色,让每个班的孩子都张扬个性,更富有激情呢?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棒棒歌》的动作,谁的动作被采纳,就用他的名字命名本班的《棒棒歌》。学生的热情瞬间被点燃,他们各显神通,有的学生用翘起的大拇指来表演;有的用V字型的胜利手势来表演;有的学生做出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的典型动作演绎;有的学生设计出握紧拳头在胸前顺时针转动的动作,他的解释是“只有开动大脑才是最棒的孩子”;有的学生设计的动作竟然是眯着眼睛嘴里舔着棒棒糖……最后每个班的孩子都设计出了个性的、代表各自班级的《棒棒歌》动作。每当他们歌唱得好或者回答问题有创意时,我就送他们一支《棒棒歌》,学生唱歌时神情飞扬,在课堂上掀起一次次。

陈璞:随着传播媒体的发达,我们的孩子往往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但是让孩子们听什么音乐是个需要思量的问题,您有哪些音乐学习经验想传达给音乐教师和家长们?

王艳芳:面对浩如烟海的音乐曲目,我们该如何慧眼识珠呢?台湾著名学者王财贵给了我们最直接明了的答案――选经典音乐。他在北大的演讲振聋发聩,话语精彩如珠:“有一句话说,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音乐的。为什么?因为音乐教育是耳濡目染,而不是一点一滴的传授,更不是思考分析,它是一种环境的陶冶。怎么陶冶?不是用流行歌来陶冶,不是用靡靡之音来陶冶。”我每学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欣赏20首精选的世界名曲,并挖掘出名曲背后的故事,吸引他们欣赏,我相信这对孩子一生将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给他们欣赏的曲目从古典且具有中国符号特征的《梁祝》《茉莉花》《高山流水》,到国外的《秋日私语》《月光曲》《童年的回忆》等名曲甚至现在的流行歌曲《蜗牛》《爸爸妈妈听我说》,我还会根据气候或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设定不同的音乐欣赏内容:下雪天,我引导他们感受班得瑞的《初雪》和德彪西的《雪花飞舞》;下雨天,我引领他们欣赏布格缪勒的《暴风雨》和李闰珉的《雨的印记》……因为我坚信不管时间怎么流逝,都会有一些由音乐带来的优雅、坚强或感动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

不仅仅是听音乐,学习乐器也是如此。现在有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但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往往局限于音乐技能本身,这样孩子往往是越学越没劲,最终变成一种技能的浅学习。我来讲讲自己当年学拉手风琴的经历吧,这是我在读师范时最开心的事。我和我的好朋友最喜欢到学校的小花园里去练习,记得我们拉的第一首曲子是《小酸梅果》,旋律活泼欢快,主要是练习指法,刚开始手触键没有感觉,经常按错键,我们就遵照手风琴老师的六字教导,练琴时“要想快,先要慢”,先慢慢把每个音符在键上的位置熟练了,熟能生巧,我们俩互为镜子,相互指点手型,一首《小酸梅果》被我们拉得趣味盎然。回顾自己的手风琴学习经历,我越来越觉得要想把一首曲子拉出感觉,首先要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对这个曲子有感觉,也就是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拉出的曲子才能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

陈璞:我知道您在开学前给自己尚未谋面的学生及家长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可以透露一下吗?您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来写这两封信的?

王艳芳:之所以选择给未曾谋面的学生和家长写信,是因为我认为写信是一种自然有效的沟通方式。给学生写信,与学生平等对话,既能让学生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和兴趣,又能表达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为营造生命化课堂打下基础。而给家长写信,让家长参与教学,也是对课堂的延伸,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好伙伴、好资源。

以下是我写给家长的信:

下面是我写给学生的信:

陈璞:您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美国名师雷夫的忠实粉丝,2012年雷夫受邀到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作演讲时您曾被选中提问,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件事吗?

王艳芳:那年,我在雷夫访华网站上看到主办方向全国征集中国教师最想问雷夫老师的问题,经过主办方海选后将有20个问题被选中,提问者还可以获得一张北大百年讲堂雷夫会议门票。我特别用心地读过雷夫老师的文章,所以很快提了7个问题,其中一个被主办方选用。虽然很遗憾因为上班时间我不能前往北京,但雷夫老师回答的第八个问题正是我提问的:“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什么?您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智力书包’。请问雷夫老师,对于这个智力书包,您是如何界定和定位的?对于中国家长应该给自己孩子的‘智力书包’中放些什么?请谈一谈您的建议和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