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1
一、对学困生要爱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们深沉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可见,热爱学生,尤其是热爱学困生,是教师的美德,也是教师的一种责任。很难想象,教育者不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谊,被教育者会向你敞开心怀,倾吐他们的苦衷。
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并非溺爱,而是站在教育者位置上寓严于其中的“偏爱”。挽救转化学困生,就要时时关心、处处爱护、事事帮助学困生。当爱的暖流传遍被教育者周身的时候,才会融化埋藏在他们心底的坚冰,唤醒他们的良知,出现企盼的转机。师生关系融洽,转化学困生才成为可能,才可以使学困生在师爱中奋发,由此构成他们美好而睿智、充实而自信的人生。
二、对学困生要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困生如果不严格要求,就很难使他们走出学困的境地,成为当今日趋国际化社会的合格公民。由此可见,“严”是教育挽救学困生的关键。
严要严得有理、有情。对学困生,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疏导,以理服人,不要以“长者”自居,动辄简单粗暴、讽刺挖苦、训斥体罚。严要寓于爱之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采用封建家长式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一些老师,每接一个新班,每上一节课,首要的是侦查班级的“刺儿头”,之后不问青红皂白先来个“下马威”,让学生惧怕,这种“威慑统治”势必造成师生间沟壑难平,导致教育的失败。严,对于师生双方都是必须的。严格要求学困生,进而又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惟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在老师真诚、善意的规范下,认清自己在学习和发展上的差距,由双方对立转向统一。
三、对学困生要帮
教育挽救、帮助转化学困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应该热心地为学困生服务,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洞悉其致困的根源,然后帮助他们找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品德后进的学生,往往集自尊、自傲和自弃于一身,经常处于烦乱的矛盾之中。他们有改好的愿望,却又缺乏信心;他们有向往进步的希求,却又不得要领。他们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宽严适度的规范。学业后进的学生,因受到局部能力欠缺、健康状况不佳或学法单一呆板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停滞不前,陷于窘境,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去点拨。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每当我上音乐课的时候,他总是用各种方式捣乱,有一回,我教学生们演唱《许多小动物唱歌》这一课,我让同学们跟我学唱歌词里的内容,模仿小花猫的叫声,这位同学却一蹦一跳的,还学青蛙呱呱的叫了起来,跳到了前面,做着各种怪异动作,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教学无法进行,这时我想如果批评他,那他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我灵机一动说你真聪明,看你把歌词的内容变成你自己的内容,老师怎么没想到,快把你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大家听,他顿然一愣,等了好半天不出声,于是我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这时他用很小的声音把小猫唱成小青蛙呱呱叫,唱完之后我表扬了他,夸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又让其他同学也试着把歌词改动,模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很开心,并且轻松地学会了歌曲。以后的音乐课上这位学生都很积极并能认真上好每堂音乐课。
四、对学困生要勉
缺少自信力是学困生的共同特点。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隐藏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闪光点”。对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使其进步的愿望变成自觉的行动,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增强他们改正错误、勇于进取的信心。
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其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悉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给课文划分段落,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它直观形象、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仅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所以,它十分有利于辅助阅读训练,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趣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可以说,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就揭开了兴趣的源泉。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往往能使学生感到“惊讶”、“诧异”,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北京是一座美丽、年轻、现代的城市,那里不仅白天景色优美,夜晚更加迷人。想去看看吗?”学生的兴趣马上起来了,接着我便用多媒体演示了北京夜晚的美丽画面。流动的画面,让学生“惊讶”、“诧异”,从而引领着孩子们开始了一次兴趣盎然的北京之旅。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就出示了关于课文内容的许多画面,让学生一边欣赏画面的美景,一边认识他们不熟悉的景物,如:朝霞、夕阳、霜等,在色彩明丽的图画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就这样利用多媒体以直观、新颖的方式开始了新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效果的优化。
二、再现形象,促进理解
课文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再现生活情境或自然景观的,儿童生活经验少,思维能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弱,单凭阅读和听讲很难想象出课文描述的情境或景观,因此,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或再现课方描述的情境或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表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例如在教《月光曲》一课中“皮鞋的联想”一段时,老师首先播放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并用多媒体播放大海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景象,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观看图画并听老师朗读课文,这样就常常地感染了学生,他们凝神倾听着、沉思着,然后让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1、皮鞋匠倾听音乐时联想出几幅画面?2、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两幅不同的画面?3、乐曲的曲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的感染作用和乐曲的变化,又由乐曲的变化想象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从而准确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段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丰富形式,提高技能
培养学生听和读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利用录音辅助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规范的朗读材料,既可以让他们学习仿效,又可以使学生迅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对照检查,从而改进自己的朗读。这种训练方式对提高学生听、读能力具有其它方式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一边多媒体放映,一边配乐朗读,小壁虎、小鱼、老黄牛、小燕子的语言都以不同的语调来表现,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这些不同特点的形象。我还经常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自己听,然后进行评议和改正,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化了听、读能力的训练。
复述是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录音、多媒体播放、录像再现等电教手段辅助复述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入境动情,情由境生。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文中的关键词、精妙句,使学生进一步从中受到文章思想情感的熏陶。
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 语文阅读;生活化;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
(1)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模式。作为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基本任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具备独立的地位,阅读教学仍然只是写作教学的附庸。真正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启迪和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触多元文化的宽松环境, 让他们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净化心灵, 陶冶情操,在与作品沟通和撞击的过程中, 燃起写作的热情。同时, 现代的阅读教学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 分析、 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方式,改变把阅读教学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现象, 要使学生能说会道, 能读书看报, 能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 达到提高认读能力, 理解能力, 欣赏能力, 促进良好个性, 健康人生观的形成的语文阅读目的。
(2)阅读为应试服务的模式。 目前语文教学中很多人将“阅读”与“讲读”混为一谈,有不厌其烦的分析式教学,有应试的肢解式教学,还有展现师生嘴皮子功夫的表演式教学等, 不一而足。完全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 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名言佳句, 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 意、 道则完全不涉及。还有的将课文编成考题, 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找与考题相关的语段去读。这种无休止的、 乏味的训练, 扼杀了学生的思考, 扼杀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所以学生一遇到创新题型、 灵活题型, 就感到束手无策, 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去解决的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浅析
经过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当今阅读教学现状的观察,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将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其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活, 从而懂得生活, 在阅读与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知识性与娱乐性统一的过程, 即 “寓教于乐” 的过程, 它有很强的艺术性, 就当前初中的阅读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可作如下改进:
(1)创设情境,用激情导语引入生活来展开语文教学。学生对平时的生活经验非常熟悉,如能联系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会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留心生活, 用好导语, 用鲜活的导语激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味。于是, 教师在导语引入时就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表象, 使之成为学习本文的路径, 由陌生到熟悉, 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电影、 电视、 歌曲、 新闻、 杂志中的一些信息,往往可以引人课堂,成为别具一格的导语。尤其是撷取那些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心理状态,又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更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可在教学 《乡愁》 时播放乡愁音乐,问住校生初次离家时的感受。让学生感受游子的凄苦。
(2)让生活走进阅读。生活处处皆语文。现代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美丽的自然风光,宝贵的文物古迹, 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学生平常的家庭生活和日常学习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资源。因此,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室,局限于校园,而要把教学的视野拓展到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当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在人生的经历中学习语文。
(3)将阅读延伸到生活中去。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因此, 阅读教学必须联系现实, 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 直接经验、 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 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例如, 鲁迅的《社戏》 一文, 课文所描述的生活与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童年生活比较接近, 因而可以充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拓展, 从课文中读出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影子。
三、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 优化设计 有效性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有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历来都受到重视,引用美国作家德尔文在Reading is writing 一文中指出的:“教科书所编写的阅读文章是写作素材的集散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法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体裁的示范本” ;“语篇内容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词汇、语法等)的主要资源,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载体”(Goodman 1967和 Smith 1971提出),可见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发展到现在,我们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并不轻松,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阅读,怎么样阅读以及阅读的意义,我们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依然以讲解词句为主,常态教学缺乏实效,教和学出现茫然被动的无效局面。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阅读是阅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使英语阅读成为有效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尊重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正确运用阅读策略主动获取信息,提高学生判断、推理或概括信息的能力,从而使英语阅读成为有效。
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的三个策略
(一)优化读前设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立身之本,初中起始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有效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标要求三至五级读前活动做到:明确目的,熟悉话题,预测内容,激发兴趣,激活相关语言,布置任务。在提倡减负增效的今天要完成这项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建立英语阅读的概念,给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现浅谈教学设计如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感知阅读材料,使熟悉话题。引导学生借助单词表和语法项目表自主阅读文本篇章,要求他们养成圈出疑难词句以便向师生提问的良好习惯。以七年级Module unit2为例,一些学生在“city, They’re, friend” 等词处标出 “?”,一些学生标明句子“I’m in Class One with Daming and Lingling.”当中的“with”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四处走动观察每个学生的阅读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在阅读时发出声音或用笔尖指着文字阅读的不良习惯,对坐着无动于衷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与个别辅导和帮助,让全体学生感受归属感和受到重视的满足,并且安排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疑难问题,鼓励小组做好记录和及时举手向笔者提问,笔者做到平易近人,努力营造师生和谐交流氛围。
2.继续布置任务。帮助学生读懂教材设置的各项任务,引导他们利用参考书或其他工具书,以四人一组或相互提问的形式合作完成各项任务,然后采用“next by next”形式对学生个别提问,保证全体学生参与汇报活动,一些学生红着脸向全体师生汇报活动结果,表现了勇敢的精神面貌,这是语言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3.总结活动,指明阅读的目的。在学生充分感知阅读材料各项任务之后,要求学生找到相关话题的实际生活原型,使他们置身于真实情景之中,对相同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还是以七年级Moudule1 unit 2 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在感知文本之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自我介绍。
(二)优化读中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英语有效阅读的可持续性。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大多在“教”上下功夫,对于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做得很少,这样直接导致领悟力弱和语感差的学生对阅读要领不得而知,对有效阅读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课标精神:阅读教学特别要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故此,笔者在八年级阶段侧重设计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课堂教学形式,以保证学生有“法”可依,使英语阅读成为有效。
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材料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文本篇章叙事以名词居多,篇幅短小和叙事简单,便于学生提取信息,随着题材的扩大,叙事的复杂,篇幅的增大,学生提取信息的难度也相应增大,故此,笔者在八年级阶段,根据阅读材料特点,设计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
(三)优化读后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英语阅读的有效输出。
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和实践,最终目的为了输出。当今世界正处在世界信息化时代,为培养未来开放交际型人才做好准备,要求教师提供更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正如张小燕所说,“Post-reading 阶段是一个围绕阅读材料巩固知识的环节,即让学生通过口头、笔头练习进行知识的内化、迁移,从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为此,笔者在九年级阶段改变以往简单机械的授课方式,经常设计以输出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学生“阅读后我做得很好“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检验学生阅读的成效。以输出为主的英语阅读教学是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之上,做到激发学生保持阅读的高涨情绪,为师生始终能够分享阅读收获提供舞台。
总之,在本课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环绕话题和主题词汇,展示听、说、读、写的能力,表达他们对文本思想和篇章结构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本课堂设计侧重以整体规划教材任务,注意教学设计的自然衔接和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带有逻辑顺序的教学步骤,吸引学生步步跟上,积极参与从“输入”到“输出”的阅读活动中。整个教学设计突出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表达的机会,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学生有突出的表现,笔者鼓励大家一起为成功者表示喝彩鼓掌。输出型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感知阅读材料(七年级阅读教学),并且具备熟练运用阅读策略(八年级阅读教学),有自主或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是对学生平时在读前和读中能力的一个检测,也是提供实现语用能力机会的真实舞台。
三、结束语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初中学生英语阅读的有效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起始阶段我们不用急于传授文本知识和完成教材设置的各项任务,应该放慢教学节奏,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文本阅读的全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提取、判断、推断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保持学生英语阅读的可持续性;当学生具备了一定阅读能力之后,教师要敢于尝试设计以输出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积极的准备。
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学;创新;人才;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28-01
一、定位教学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音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对音乐事业推进的能力。为了满足产业化人才的培养,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传统的音乐教学目标只是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审美体验、音乐情趣、职业能力的培养,因而在产业化发展中难以凸显自身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产业化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验美、感知美,激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现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为产业化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二、加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和产业化人才培养是十分关键的。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应该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来促进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应总结出具有针对性、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便于音乐教学改革有序开展,深化产业化发展。
首先,音乐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新手段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积极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合作教学法和对话教学法等。合作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领悟音乐的文化内涵。对话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探讨和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多讨论一些关于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发挥多媒体优势拓展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高校课堂。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活泼、多元的音乐教学课件供学生学习,改变传统的听音乐、识乐谱的单调教学形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本来静态的音乐素材转为动态的表现力十足的教学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拓宽教学手段。高校应该增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相关的音乐资源数据库,便于学生系统学习音乐知识。音乐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眼界,也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了产业化视野。所以,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拓展教学学段,丰富教学内容,为音乐产业化发展做好保障。
四、打造高水平的音乐师资队伍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和音乐教师综合素质修养较低是影响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人才创新培养的重要原因。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融合了全面的知识内容。所以,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还需具有综合的艺术素养,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音乐产业化能力培养。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虽然高校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日渐提升,但是目前部分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仍然难以满足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需求,对于人才培养有所欠缺。薄弱的师资力量影响了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使人才素养大打折扣,成为阻碍音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极大阻力。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都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现有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引进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另外,高校还应经常组织音乐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培训,使教师多接受前沿的理论知识与信息,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适应音乐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创新任重而道远,需要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创新。只有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拓宽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加以改革,全面贯彻执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契合音乐产业化发展趋势,就一定能使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开阔。
作者简介:
声乐的教学计划范文6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教师资源缺乏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越来越的学生纷纷进入大学学习,致使声乐教师的数量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凸显。教学改变了传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采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虽然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效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声乐课堂上,学生通常轮流发几遍声音,唱一遍歌,课堂便结束,教学质量不高。并且,教师无法顾及每一名学生,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减少,降低了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
(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习声乐,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如声乐基础、声音条件、音乐修养、音乐素质、音准、节奏及音乐接受能力等方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矛盾,若协调不当便会影响授课质量。此外,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声音条件、音准等方面的欠缺,缺乏自信心,会产生恐惧心理,久而久之会对声乐课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二、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进行小组划分
分组教学模式对高校音乐教学课堂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小组的划分要注意几点事项。第一,要进行多样化的小组划分。小组划分过程中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演唱水平,更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相同小组的成员要具有共同性,更要突出各自的特性,奠定高校音乐教学的基础。第二,由于小组划分过程中主要依据学生的演唱水平,教师在进行小组划分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应向学生解释分组的真正意义,能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增长。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对小组进行适当调整,定期进行小组的重新划分,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步,提高分组教学的效率。
(二)制定教学计划
要严格参照本校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并且要根据小组的划分,有针对性地做出调整,提高教学计划的有效性。初级小组教学计划要增加声乐教学的比例,教材内容要增添小音域、小旋律的音乐,与学生的兴趣保持一致;中级小组教学计划要注意小组中的人数较多,根据学生演唱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歌曲以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高级小组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突出歌曲的多样化风格,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歌曲中提高音乐素养。
(三)加强彼此合作
现阶段,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招聘考核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分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奠定学生未来音乐发展的基础。此外,近几年,我国的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所以,高校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施分组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鼓励其他学生对该学生进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
三、分组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教师数量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及琴房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其次,在短时间不能实现教学资源大规模的扩张。所以,要提高高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切实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此外,通过分组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师及各种教学设施。
(二)竞争的教学氛围
分组教学是通过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演唱水平进行合理的分组,客观上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及在同学间所处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单独在琴房里自我练习,随后在课堂中向教师展示,并得到教师的建议。然而,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小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教师能指点学生声乐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能在听取他人点评时,对照自己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改进自身的问题。其次,学生的每一个表现都会受到同学们的关注,给学生自身带来一定的压力,学生为此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
(三)完善艺术实践部分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目前存在一个问题是缺少艺术实践环节。大多数的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会缺少实践经历,仅仅在考试过程中能获得登台演出的机会。由于缺少实践经验,大多数的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紧张、怯场、恐惧等,影响歌唱水平的正常发挥。然而,分组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增加艺术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现声乐成果的平台,从而提高了学生声乐水平。
(四)增加学生学习热情
分组教学按照演唱者的歌唱水平进行合理地分组,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演唱水平,并能公正进行自我评。其次,分组教学中将学生集聚在一起,能促进学生间的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最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且通过模仿的方式学习声乐,随之向教师进行展示,之后教师会给出适当的建议。因此,分组教学促使学生共同进行练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了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
(五)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会存在害羞、胆怯、畏惧等心理特征,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考试成绩。所以,开展分组教学模式,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和学生面前演唱,并得到来自教师和学生的肯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增加学生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