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专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师 专业化培养 课程体系 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42-02
随着家长对孩子在英语教育方面投资的快速增长,幼儿英语教育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幼儿园以及教培结构对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纷纷开办英语兴趣班或培训班。但是,针对幼儿的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却是令人担忧的。首先,幼儿英语教师英语水平太差,如英语基础弱、口语能力差、发音不准确、不了解英语文化等,导致英语教学活动达不到目标。其次,针对幼儿的教学理论和技能的欠缺导致幼儿英语活动不能顺利开展。这类教师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技能,用针对成人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使得孩子对英语产生厌倦并对以后的英语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社会需求强劲的情形下,如何有效培养幼儿英语教师英语能力和学前儿童教学能力是有关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严谨地实施教学,有系统、有目标地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在制定幼儿英语教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不仅要重视英语技能技巧的培养,同时还必须考虑学前教育技能技巧的发展。既要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也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英语和学前教育技能同时发展,才能达到培养目标。以下本文试对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课程与实践体系做一简要探讨,以对幼儿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有所裨益。
一、幼儿英语教师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建立以幼儿英语教师岗位需求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搞好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必须根据幼儿英语教师工作岗位要求来正确地定位其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通过对工作岗位的综合分析,幼儿英语教师的典型任务是“幼儿英语活动设计和组织”。所以,要确定幼儿英语教师的核心能力目标,首先要分析幼儿英语教师“幼儿英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工作过程能力要求。
表1 典型任务工作过程与能力要求
工作阶段 工作过程 教师的能力要求
活动的准备 (1)分析活动对象;(2)分析活动内容;(3)分析活动环境;(4)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环境 (1)能运用学前教育、心理和卫生知识以及英语教学法知识和英语知识设计活动;(2)能创设英语环境和制作适合的教具
活动的开展 (1)用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入状态;(2)用有趣的活动导入活动内容;(3)用输入性游戏活动训练听力和模仿力;(4)用输出性游戏活动训练幼儿的说的能力;(5)用延伸游戏活动训练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1)有对幼儿的观察能力;(2)有班级管理能力;(3)有专门用途英语(儿歌、歌谣、故事、日常用语)的运用能力;(4)有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的相关技能运用能力;(5)有对各种形式游戏活动的组织能力;(6)有对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形式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活动的反思 (1)自我反思;(2)吸收性反思
(1)有总结与反思的能力;有与人沟通的能力;(2)有承受挫折的能力;(3)有学习提高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幼儿英语教师典型任务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幼儿英语教师的两大能力培养目标:英语语言和学前教育理论和技能。这两大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制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必须考虑双线的发展,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二)建立与学前教育能力同步培养的课程体系
幼儿英语教师专业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幼儿英语教师所需要的英语和学前教育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而进行的。
表2 幼儿英语教师能力要求与课程体系的构成
序号 能力结构 能力要求 相应课程 课程比重
1
英语基础能力 (1)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2)幼儿园特殊用途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读写、英语听说、儿童英语教学技能、幼儿园一日英语口语
50%
2
学前教育理论与技能 (1)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方法;(2)具有幼儿活动设计和组织技能;(3)具有幼儿教师必备的音乐、美术、舞蹈技能 学前卫生与保健、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幼儿英语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幼儿班级管理、儿童英语教学技能
50%
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从一开始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学前教学能力的培养两条线一直在平行发展,在英语基础和学前基础打牢后,在第四、第五学期,加入英语和教学技能融合的英语教育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最终目的――掌握幼儿英语活动组织与设计能力。
(下转第151页)(上接第142页)
二、幼儿英语教师培养的实践体系
无论只英语能力或是学前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实质上都是技能的训练,而技能训练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因此,要到达两大人才培养目标,英语语言是实践和学前教育教学的实践都是同样重要和必要的。
(一)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
由于英语和学前教学技能相对独立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校内的实践活动,如英语基本功大赛、英语戏剧表演、英语故事演讲以及省级或全国的大学生英语类竞赛。学前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包括儿童舞大赛、手工作品比赛、活动设计大赛、基本功比赛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
英语与学前相结合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所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培养途径。要充分利用仿真实训室进行综合实践,如语言实训室、幼儿园仿真教室、艺术实训室、儿童英语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室满足学生在仿真条件下进行实践的要求;要有计划地开展见实习基地的综合实践活动,幼儿园和教培机构是学生的最终就业场所,积极和幼儿园及教培机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见实习基地,形成以保育见实习、教育见习、教学见实习、岗前技能综合训练、毕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六个阶段的实习实训体系。
总之,在制定幼儿英语教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时,不仅要重视英语技能技巧的培养,同时还必须考虑学前教育技能技巧的发展。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也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英语和学前教育技能同时发展,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Cameron, L. Teaching languages to young learner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2]Cameron, L. Challenges for ELT from the expansion in teaching children. ELT Journal, 57(2), 105-112.(2003).
[3]Cenoz, J. The influence of ag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General proficiency, attitudes and code-mixing. In M. P. Garcia Mayo & M. L. Garcia Lecumberri (Eds.), Age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pp. 178-187). 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2003).
[4]张文桂.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调查与研究,2005(9)
[5]余珍有.幼儿园活动指导:英语[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张志远,高云智.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杨文.幼儿园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8]袁玲,李寿宁,易小莉. 学前英语师资必备的基本技能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08(7)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2
经研究发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单调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师生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多媒体(包括网络媒体)资源,丰富他们的教育教学内容?如何给孩子提供更利于发现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获得收益……
关键词 教育资源 教育模式 创新
一、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媒体教育资源、互动型资源
我们认为:基于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型资源,应是可以为幼儿提供友好的交互功能,用拟人化形式、多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寓教于乐,融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于一体,把枯燥的学习变成快乐的游戏,使幼儿感受艺术之美,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氛围,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感官。
因此,我们老师就运用这样的教育资源来吸引幼儿,让他们活动中感觉到趣味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一方面,我们开发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资源的多样性和智能性,并将其运用到五大领域中,发挥其特有的资源效应。
(一)语言领域
在语言活动“小动物找工作”中,以往是用图片进行教学,画面是静态的。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制作各种活泼有趣的动物形象,配上动听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小鸭、小羊、小螃蟹、小猫等小动物开始找的工作是否合适?它们应该换什么工作,为什么?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请小朋友帮忙找工作……等情景问题中,幼儿兴趣非常浓厚。
(二)科学领域
在科学活动“活动的身体”中,让幼儿理解头、嘴巴、手、脚、膝盖等外部器官的动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让幼儿动动头、动动嘴巴、动动手、动动脚、动动膝盖就能理解并掌握这些外部器官是可以动的。但要让幼儿去理解那些内部的器官变化,很抽象,幼儿难以理解,是个难点。于是,我们用电脑设计动画,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这种形式便于幼儿理解,突破难点。
(三)健康领域
如在幼儿学健身操的时候,我们用一只小鸡跳健身操的FLASH动画做演示,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跳,看着生动可爱的画面,和着悦耳活泼的音乐,幼儿不仅乐意参与近来学,而且学会、学好的速度明显比平时只有老师示范的快,而老师也可以抽出身来纠正幼儿的动作,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却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四)社会领域
如在“虚拟超市”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式各样的货物(图书、衣物、水果、玩具等),并尝试购物的过程,学会简单的钱币换算。孩子们在人机互动、多种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并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诱发内趋力,获得知识信息。
(五)艺术领域
如“有趣的脸谱”游戏,提供给幼儿不同式样的眼睛、鼻子、嘴巴、头发等,幼儿通过鼠标的操作拼摆出自己喜欢的脸谱造型。这些都培养了幼儿的设计、创新能力。幼儿的成长需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有趣的游戏生动的活动能激活幼儿的思维,把幼儿带到未知领域,促进认知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应用和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和“探究-发现”模式
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以“开放型”为切入点,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孩子的活力,引导孩子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孩子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
“探索-发现”模式中,教师围绕一定的问题为孩子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所要掌握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问题来激起孩子的求知欲,活跃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形成学习的动机,让孩子兴致勃勃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教学模式都体现了“以儿童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活动中,教师由传统的主讲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突出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因此,我们积极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同时探索着:如何使模式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一)研究设计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系列软件
在电脑软件提供的探索环境中,孩子动脑加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亲自体验创造经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一种稳定品质,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素质。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如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取了孩子们熟悉和想要了解的生活在水、陆、空各个层面的动物,把它们布置在不同的场景中,制作了“动物的家”系列软件。在具体活动《制作动物名片》中,提供给孩子的就是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你想了解哪种动物,只要在画面上点击它就可以了。进入每个动物的单独页面,你可以听听它叫的声音,看看它的生活习性,还可以进入知识库回答森林爷爷提出的百科问答……这样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更多的探索性,也进一步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借助开放、交互的环境,突出动态过程
“热情与好奇”是人赖以生存的两大因素。孩子对待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富于想象,而这恰恰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科学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科学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思维,而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势必会影响孩子求知的热情。这里,我们借助电脑的高速运算,通过参数的连续变化,使原来抽象的数学表达和模糊的科学概念理解变成形象直观的动态图景,这往往可以启发孩子发现问题、展开想象和大胆猜想,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数学游戏软件《聪明屋》和科学探索软件《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如此,它们给注重的是与孩子在电脑提供的动态、开放、交互的环境中,通过人机互动,使得孩子的思考得到及时反馈;通过孩子的动手实践,使得他们又有新的发现,从而使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加强。
(三)发挥网络优势开展探究活动
电脑的应用已经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而英特网的发展正引发教育的革命,它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第二空间。丰富的思维活动素材和各种免费的工具软件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大课堂,体现着“资源共享”的新理念。
电脑加网络的环境使孩子活动更具选择性。通过资料查询、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等开展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自我探究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如在《动物的躲藏》活动中,不同动物都有其独特的躲藏方法。如何让孩子发现并理解,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利用网络的功能,把收集来的资料利用图片、声音和录象等形式按类别进行了整理。在孩子们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自己来寻求想要了解的答案,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为什么”。在这里,我们把电脑和网络的功效发挥出来,真正实现它在活动中辅助孩子们学习的金手指功能,一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奠定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础,实践中,我们尝试寻找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结合点,让幼儿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培养教师信息应用能力;丰富适合幼儿园教育的网络信息。开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孩子的主体性如何在师生互动型课程中更好地体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开展时与传统教学模式间的冲突等问题引起了课题组的注意,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将调整方案,解决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叶 平.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2002年1期
2.祝智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2001年版
3.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3
第一阶段:调查我区幼儿园数学教学现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问题,策划解决策略,查看相关理论与文献,从中提炼出能支持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教育思想,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同时通过园本教研采用专题讲座和自主学习等方式,明确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内涵及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分段教育目标。第三阶段:课题实施与实践研究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践行数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和基本方法。在这过程中利用教研活动的多样性、教研主体的多元化、教研内容的专题化等策略提高教师数学教育的实践能力。在课题研究阶段,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实践案例,定期组织教师采用案例对比分析式的研究活动,解决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育实践的现场研修活动,针对课题研究中的共性问题,鼓励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寻找答案。让教师在问题—反思—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在课题实施到一定阶段如每学期的期末,要求教师写出阶段性的课题研究小结,同时进行阶段性的专题成果展示活动。第四阶段:总结与提升阶段。整理、归纳教师的教育案例和活动设计并装订成册。课题负责人依据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同时将研究成果向全区幼儿园推广,使之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专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理论引领,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
课题负责人带领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当今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态势以及幼儿数学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学习方式有引发兴趣导读、关键问题引读、自我问题细读等。通过学习教师达成以下共识:
1.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
2.数学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实践能力,在学习、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需要数学活动过程的鲜活和生动。
3.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应该是基于孩子的生活、伴随着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开始的,让孩子们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与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4.幼儿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独创性,关注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求知欲、成就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习惯。
(二)梳理学科概念,提高教师本体性知识水平
课题负责人在翻阅大量幼儿数学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相关概念、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幼儿的学习发展进程,利用多媒体手段与教师分享,帮助教师澄清了相关的数学概念,明确了幼儿阶段所接受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内容中所蕴含的数量关系,以及各年龄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与特点。同时结合区域幼儿园孩子数学发展情况,参考各种文献拟定了幼儿园各年龄班数学教育内容框架,为教师的实践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的反馈,理解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以及10种数学关键经验的前后逻辑关系。
1.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1)幼儿学习数学首先依靠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这是由数学知识的抽象特点和幼儿本身思维逻辑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在尚未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时,不能仅靠教师的语言传授,或是直观演示来理解数学知识。幼儿真正理解数学是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和能动地建构数学关系。(2)幼儿(3~6岁)基本上是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的半逻辑,即思维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二是思维的逻辑建立在对客体的具体操作的基础上,需要通过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去解答那些需要逻辑思维的问题。由于这两个特点的存在,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是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或是依靠直观演示是不能达到理解的。而且幼儿在接受和转换来自演示或讲解的信息时,都要经过自己内部认知结构的同化,受到已有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完整地真实地再造演示过程和再现讲解内容。
2.数学关键经验的前后逻辑关系结合国内外数学专家研究的成果,课题负责人将蕴含在现有幼儿数学教育中的10种数量关系(如把学习“集合”作为计数的逻辑基础,以学习“等量判断”来促进幼儿“数量守恒”观念的获得等)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让教师了解和掌握。
(三)以“园本教研”为途径,开展行动研究
以园本教研为突破口,在园本教研中增强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研究能力,从而改变无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与新理念相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参加课题研究的幼儿园教学园长,在园本教研过程中,考虑教师的现有水平,建立教师数学活动专题研究档案,包括:专题教育随笔、专题教育活动设计、专题研究问题册等。教学园长定期对其进行批阅(面批、本批)起到专项指导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业务园长关注她们的教育行为,并在寻常时刻的教研中针对不同的问题以不同方式加以解决。
(四)在多样的教研方式中引领教师研究
1.在“类比同研”中,激活教师创新思维“类比同研”就是同类活动对比执教共同研讨。强调不断进步、有所创新。在教学现场先后展示两名教师的同类活动,参与研究的教师围绕着现场问题不断地思考并提出新设想。以思维接力的方式填补各自空白或发展自身的优势,使教师变换新视角,看到新层面,获得新思路。
2.以“自主性专题主讲”解决教师共同困惑的问题在深入实践常态的教学研究活动后,捕捉教师行为背后的成因与困惑问题。同时帮助负责主讲的教师有目的地寻找、收集有关方面的教育理论、实践案例,利用专题主讲的时间介绍与数学教育相关的内容……促进每个成员对所研究的专题进行思考,主动去收集资料,构思活动过程,整理主持思路……在解决教师困惑问题的同时教师的自主研究意识在逐渐增强。
3.在“案例研究”中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在案例研究中强调关注教学的寻常时刻、关注课题研究的新招新法。以某一数学中的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反思、实践等方法进行反复的分析与研究,并将实践策略中典型的、适宜性强的招法推举出来,在教师群体的共享中,在教育实践的验证中得以推广。
4.以“换位体验”启迪教育智慧创造适宜的研究情境让教师亲身经历和体验孩子数学学习的过程,去感受数学活动组织与指导的适宜性与方式方法的有效性。结合教学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参与式研讨,促进教师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式教研能增进教师对数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关键经验的把握,“换位体验”增进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理解,进而让教师在体验中进一步转变观念最终落实在教育行为上。
5.以“跟进式教研”培育教师的研究精神通过采用一课多研与同课异构活动相结合,不断进行跟进式教研,以提升研究深度。对一个数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开展多次研究,在多角度的比较中,实现思想的碰撞,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提升专题研究的深度和质量。课题实施阶段,采取“同课异构”和“一课多研”的形式,即两位教师针对同一内容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设计组织活动,在逐一观摩后,对活动中教师观察与回应策略、教师与孩子间的互动等进行对比研讨,通过问题反馈,开拓思路,达成共识后,再由另一名教师进行二次实践,通过对比分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融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如郭永静老师的“感知交集”活动,程艳老师的“认识时钟”等同类活动在全区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受到一致好评。
(五)阶段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成果的自觉转化
在课题研究到一定阶段,课题负责人对全区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调研与相对应的指导工作。同时,在期中、期末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阶段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有教师的教育实践、园长的课题研究经验介绍、教学园长或课题负责人的教学点评,这些活动能有力地促进专题成果反馈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三、专题研究成果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区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明显得到改善与提升,教师的数学教育的执行能力不同程度地得以增强。幼儿的数学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同时也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说通过以上夯实的研究过程,从实践操作层面上看,教师能够较好地在数学本体性知识的支持下,依据自己所掌握的幼儿数学学习特点与规律等条件性知识,结合专题研究过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的数学兴趣与能力得到提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基于孩子学习数学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数学本身的内在逻辑关系,利用不同的教育途径,主要采用探索式的操作学习方式使孩子主动建构数学经验。适宜的教学方式与策略,满足了幼儿好奇、好探究的特性,在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中,幼儿能够带着一定的操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在与材料充分的互动中,不断地观察、尝试、思考、顿悟,不断地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调整,从而形成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操作方法与想法。因而幼儿的观察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操作水平以及思维的变通性、敏捷性及独创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二)教师的教育信心与智慧得以提升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孩子仅仅把手伸进火焰,这还不是经验;当这个行动和他遭受到的疼痛联系起来的时候,这才是经验。从此以后,他知道手伸进火焰意味着烫伤。”我们的课题研究就是让教师在经历无数次的失败与成功中不断建立联系,并以此来指导未来的教育行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逐步具备了以下四种意识与能力来实现幼儿数学教育有效性的初衷。
1.对话意识与能力(1)与幼儿对话。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学习情况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们能够在日常活动中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状况和思维水平,以此作为数学活动的基础。教师们经常思考的是:孩子是否具备进行新的数学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孩子的数学概念水平处于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的哪一阶段?怎样的教学方式能支持孩子数概念的建立?怎样的提问能给予孩子思维的空间?(2)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话。“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是教师指导自身教育实践的依据,同时教师们努力在教育实践中诠释这一教育理念。注重从孩子生活经验中捕捉数学教育元素、利用游戏的途径组织数学活动,已成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3)与内容对话。教学内容是实践教育目标的载体,教师们目前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数学学科概念的内涵,能够基于内容的性质为孩子提供适宜的学习方式。比如面积守恒的教学,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操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领悟守恒的实际意义;排序活动中教师能够采用情境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孩子感知顺序与规律。(4)与共同体对话。与同伴、同事、园长、教研员就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已成为课题组成员的一个习惯。大家对共性问题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与建议,不同的想法与设想,都能给对方一些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之间彼此和谐的学术交流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以幼儿为主体的意识与能力幼儿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们能够依据幼儿在探究、交流合作、获得新体验、师生平等交流、个性化需求、被认可等方面的需求设计与组织活动,力争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努力考虑幼儿的需求。同时,教师灵活运用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教学游戏、口头数学教学游戏、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数学智力游戏,让幼儿感知数学、理解数学、喜欢数学,让幼儿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3.整合的意识与能力教师们在有效把握正规的数学教育活动以外,还十分注意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组织方式都十分丰富、灵活。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其他各领域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各领域的知识是相互有关系而渗透的,也就是说,除了数学以外的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都可以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在这些教育活动中结合数学教育,既是该教育内容本身的要求,也是完成数学教育任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能够巩固、加深、补充和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发展,能使幼儿数学学习更为生动和有效。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之一,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轻松有趣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数学。
4.质量效率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幼儿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数学经验。两年的专题研究,教师能够做到:(1)目标切合实际。在目标的发展性上,教师首先着眼于幼儿的发展,充分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在教育的有力促进下得到发展;在目标的全面性上,能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在目标的针对性上,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价的。(2)方法策略恰当。在教学方法上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并灵活有机地运用,如游戏法、实物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表达表述法等,激活数学教学的氛围和孩子的学习动机。同时为幼儿提供数学学习的不同情境:真实情境、模拟情境、故事情境,激发并维持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3)材料结构适宜。在数学材料的提供上力求做到多样性,以给幼儿丰富的感官刺激,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水……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果壳、冰糕棒……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积塑玩具……都已成为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材料;在材料的丰富性上,教师能够做到保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操作,使幼儿置身于材料中与材料进行“交流”;材料的层次性,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教师们注意了数学活动的操作材料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材料的操作性,让孩子通过“玩”材料,获得数学经验,保证材料易玩的功效;材料的教育性,在材料丰富多样具有层次性的基础上,教师还特别注意到,要让材料富于教育性,让材料暗含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总之,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有效的数学启蒙教育,能为幼儿亲自参与各种数学活动并从中得到积极的数学经验提供机会、条件,能诱发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数学的天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渐产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专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英国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7/08-0092-04
近几年,许多国家视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完善为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之一。英国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提供了保障。了解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有参考意义。
一、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
目前,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主要由大学教育系和高等教育学院负责。一般来说,大学教育系或高等教育学院设立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包括大学毕业后的教师证书培训课程(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PGCE)(与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相关的是PGCE中的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儿童、青少年及教育研究文学学士学位课程[BA(Hons)Childhood,Youth and Education Studies,简称CYES]和幼儿园教师教育学士学位课程[Teacher Education(Early Years),简称TEEY]三类。下文将具体介绍这三类课程。
1 PGCE
PGCE是目前英国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主要以已获得学士学位、旨在从事教师职业的大学毕业生为培训对象,培训时间为1年(共38周,分三学期完成)。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为从事3~11岁儿童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目前,英国许多大学教育系和高等教育学院都开设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大致相同。以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开设的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活动两部分。
(1)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基础课程、专业研究三部分。
英语教学法、数学教学法和科学教学法属于核心课程。英语教学法主要包括儿童文学、儿童写作及儿童语言发展三方面内容。设置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激发儿童语言潜力的方法,探索儿童语言发展及语言运用的奥秘。数学教学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促使儿童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科学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帮助其学会正确引导儿童进行探究活动,尤其是学会引导儿童学习科学课程的方法。剑桥大学教育系通常通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上述核心课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成为一名自信的、有反思能力的、包容的以及聪颖的教师”。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艺术、音乐、戏剧、体育、历史和地理、设计、信息交流技术、宗教教育等科目。这些课程与儿童的发展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其中,艺术科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技能水平。
专业研究主要包括儿童发展和儿童学习方式研究,包容性实践及跨学科主题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计划、评价与行为管理)等。专业研究模块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促使其成为具有包容精神和善于反思的新型幼儿园教师。
(2)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活动是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目前,英国剑桥大学教育系与本地多所幼儿园和附设学前班的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争取到大量实习机会。一般来说。教学实践活动包含实习和见习两部分,通常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在参加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前,学生用1周时间到住家附近的幼儿园、小学或是托育中心进行观察。第二阶段是在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学生持续2周到幼儿园或托育机构观察其教学和日常活动。第三阶段是在第一学期末第二学期初,学生到幼儿园或托育机构中选择一个班级,完成正式教师30%~40%的工作量,并参与整个班级的教学活动,持续7周。第四阶段的实习在最后一学期,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持续8周的教学活动,承担正式教师所应承担的全部责任。除了在合作机构进行实地实习外,学生还需为自己建立一份成长档案,全面记录自己的实习情况。这也是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思型幼儿园教师作准备。
2 CYES
完成CYES后可获得早期教育学士学位。目前,英国巴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育系为有意向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学生提供这一课程的培训。CYES的学时为4年,学习内容极为广泛。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儿童、教育与学校,研究方法,儿童、青年与偏差,精神与行为(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概念和著名的心理学研究),教育哲学,早期儿童教育与初等教育等课程内容。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内容,学生可初步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掌握相关的儿童教育、儿童社会学理论以及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在第二学年,学生将学习一系列与教育学和心理学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如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语言、交流与学习,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临床干预(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矫正方法),国际儿童教育等。设置这些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第三学年是教学实习时间。学生在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进行教学实习。实习内容类似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实习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寻找自己的研究兴趣点,为第四学年的专题研究奠定基础。第四学年以专题研究课程为主,如儿童和青少年的当代议题、态度与社会认知、作为消费者的儿童和青少年等,通常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未来工作需要选择专题研究课程。专题研究课程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培养研究型幼儿园教师。
3 TEEY
除了上述两种课程外。TEEY是英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另一形式,学时为4年。目前,英国一些知名学府,如威尔士大学、切斯特大学等,都设有TEEY学士学位。TEEY分为四大模块,即核心课程、职业发展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实践。这四大模块均以专题形式进行,贯穿4年。以专题形式组织课程是TEEY的一大特色。
教学实践通常与理论课程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学实践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到幼儿园或学前班组织教学活动,而且包括儿童学习情况分析、对全体或个别儿童活动的指导、儿童的学习环境创设等。此外,一些高校还通过现代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模拟实习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由于教学实践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校通常会为学
生提供至少两所实习机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早期教育机构,提升其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目前,英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与上述课程挂钩,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须接受1年的PGCE培训,或者是获得早期教育方面的学士学位。
二、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主要特点
1 课程结构立足于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近几年,英国的早期教育机构日益多样化。为了满足不同早期教育机构的需求,英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等院校除开设一些普通教育课程和核心课程外,尤为注重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增设了大量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一特点在为期4年的学士学位课程(CYES、TEEY)中表现尤其明显。CYES开设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当代议题、态度与社会认知、作为消费者的儿童和青少年等与现实情境密切相关的研究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TEEY的每一个专题均与现实情境相关。在为期4年的学习中,学生需学习多元文化中的儿童教育、早期教育实践改革、当今儿童的价值及其问题等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题研究课程。学生学习这些与当代学前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不仅可以掌握当今学前教育的新理念,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 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核心
教学实践活动在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综观PGCE、CYES和TEEY三种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体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教学实践活动的持续时间较长。如在为期38周的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中,共为学生安排了近20周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亲身实践所学理论的机会;CYES的第三学年是教学实习年,在这一年里,学生将所有时间全部用于教学实习;TEEY的教学实践活动贯穿4年。其次,教学实践活动与理论课程学习同时进行。在学习TEEY时,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与理论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学习与儿童生活、儿童心理、儿童发展等密切相关的某一理论科目时,学生需要去幼儿园或学前班进行观察和教学活动。在PGCE早期或初等教育课程中,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从而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再次,教学实践方式多样。除了传统的见习和实习方式外,一些学校还采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模拟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最后,教学实践内容广泛。教学实践不仅包括教学,而且还将儿童个别化指导、小组教学、课外活动、教研活动、儿童活动环境的创设等内容纳入其中。如此多样化的实践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幼儿园或学前班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
3 课程内容体现了文化多元性
2007年,英国学校培训和发展机构(TDA)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理解学习者的发展是如何受社会、宗教、道德、文化和语言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的;知道如何将知识有效地提供给学生,包括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面对多样化的群体能够进行全纳教学”。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内容符合这一标准的要求。如TEEY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文化中的儿童与家庭课程,以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儿童的家庭背景和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对不同种族的儿童有所了解,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考虑到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经验。CYES则开设了国际儿童教育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教育和儿童生活环境。这些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念。这一理念有助于学生日后在工作中培养儿童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与接纳的精神。
三、启示
设置一套高标准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是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之一。我国虽也曾进行过这方面的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的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实践时间较少,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当代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改革有借鉴意义。
1 增加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仍以传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为主,很少开设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有深厚理论基础,对现代学前教育发展有深刻洞察力的幼儿园教师。单靠学习传统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增设一些与现实情境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当今儿童教育的主要议题、当今关于儿童教育的政策等,立足于当今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促使学生掌握当今学前教育新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2 延长教学实践活动时间
在英国,教学实践活动格外受重视。反观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安排的教学实践时间较少(一般为5~6周),教学实践方式和内容也较为单一。这种短时间的、形式单一的教学实践活动无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和日常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真正提高。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我们可以考虑延长教学实践活动的时间,丰富教学实践方式。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5
一、分析现状
我于XX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虽然在幼教一线工作XX年有余,但辩证地说,这XX年多,是边工作边犯错误,边反思边学习提高,边鼓劲边向前进的XX年。在这期间,园所为我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挑战和机遇中自己得到了锻炼,成长得很快,工作得到了广泛认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并能够独立承担一些科研活动。但静下心来我也常会自检,剖析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日常学习上不够透彻,学习意识有待强化等,这都说明我在学习上将永远是一个“新人”,那么我想我会紧跟发展的需要以特色学习带动全面的发展,内化学风,促己提升。
二、整体规划
以第三周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培训学习计划,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做到课堂教学有质量;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力争成为教坛名师和培训班的姐妹们一起攀登更新的宏伟目标。
三、主攻方向
1、以培训班集中学习为动力,把工作着眼点放在自身素质提高上,把落脚点放在教育理念的内化上,积极学习前沿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储备隐形能量。
2、以小组研修为平台,在不断储备知识和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把工作重心逐渐转到工作实践反思和提升上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探讨幼儿自理能力的有关特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汇总,形成专业分析理论。
3、以图书漂流为契机,在日常学习中吸收相关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相关经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钻研优势学科的教学技巧,推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策略,并能够在此学科领域起到推动作用。
四、实施策略
(一)立足学习,更新理念。
1、认真学习有关专家引领的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用前沿信息指导自身工作,定期撰写感悟体会,提高文化层次,注重在培训中锤炼自己;
2、积极分享不同种图书的精华,加强业务学习、涉猎不同领域内容,拓展视野,提升自我学习力和践行力。撰写读书笔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升华理论,形成有特色的教育经验与论文;
3、以网络交流为媒介,发表博文,分享经验,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张扬自己的教育特色。
(二)立足专题,促己提升
1、坚持以日省的方式,学习有关有关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依据,形成学习笔记网络,为今后的小组研修提供支持。
2、坚持以月写的途径,将工作心得上升为理论,争取在专题研究报告上有所显现。
3、在教育教学中,将自理能力方面的原理性理论与典型案例相结合,以观察和分析的途径,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的视角和观点。
4、汇总小组成员的的经验案例,形成代表性、针对性、推广性的研究报告。
(三)立足服务,放大影响
以主人翁的姿态大胆承担小组组长任务,明确职责,勇于担当,做好服务:
1、在小组活动活动中做好研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
幼儿专题研究范文6
满足多元发展需求,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二是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满足幼儿需求:依据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寻求适合每一个幼儿的生存点,满足需求,让他们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满足教师的需求:创设园所教师的自主成长模式的研究,注重教师的成长,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一个宽广的空间,让每一个教师在幼儿园都有自主的空间,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自我发展,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求。
一、 适应园所发展需求,走人本管理和谐之路
营造宽松、民主、向上的和谐人文环境,使每名师幼在幼儿园中过得舒心,教得顺心,学得开心是我们积极响应“无为而治”管理境界的核心基础,更是创设和谐班子、和谐干群以及和谐教师团队的指导思想。强调树立“三个意识”,目标意识、协商意识、领先意识。 在“从教师的需要出发”的思想指导下,以制度共定、大事大家办、敏感的事透明办为原则,把握“关注”与“管住”的尺度,在发展规划、教学管理、财务、学校规章、奖惩制度、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校务公开和校务民主政策,形成了民主、开放、人文的干群关系。
二、适应幼儿发展需求,走精细规划实施之路
1.教育活动化,满足幼儿行为塑造的需求。
教育主题系列化:从帮助幼儿自觉养成良好行为的角度,我们构建了系列的教育活动,有效地塑造幼儿规范的行为习惯。
教育方法活动化:以“示范”“流程”代替“说教”,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作为活动载体,通过节日展示、实践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真实活动情境中的问题和冲突,强化幼儿正确的礼仪习惯。
教育渠道社会化:以生活角色体验区为途径,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引导作用,让幼儿更多地了解社区、了解社会,有助于尽快地去适应社会。
2.基础课程精趣化,满足幼儿能力发展的需求。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努力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致力于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逐步构建以《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为主,“玩美课程”为辅的园本课程体系,并围绕课程不断调整、完善幼儿园特色游戏室。目前幼儿园创设了创意美劳室、色彩坊、陶艺坊、音乐活动室4间特色游戏室,确定每个班级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指导教师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提升幼儿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结合时令、季节、热点话题及幼儿的兴趣点确定了“幸福感恩季”“生活创意节”“玩美节”等主题性艺趣活动,不断优化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初步构建具有游戏性、整合性、开放性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们成长中的乐园、生活中的花园与快乐的学园。
三、适应教师发展需求,走专业发展建设之路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幼教教师队伍,培养研究型教师是我园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工作重点。我们通过园本研修这一行动研究有效的实施,以工作项目入手,逐步探索“全员培训+分层培训”共同提高的培训模式,构建教师层级培养通道,努力做到师训教研化、教研师训化、研训一体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爱治德:打造促进专业发展的师德文化,给每位老师定好师德层。
“做品质教师、建温馨团队、创和谐校园”是我园师德工作达成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以项目管理推进为载体,构建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师德文化。
2.以标治本:制定《春天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给每位老师定好能力层。
从基于园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出发,我们在认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多侧面、多等级层次的这个前提下,同时也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园所的专业发展互为提升作为研究的指导思想,既体现园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不同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3.以师养师:成立《春天幼儿园青蓝工作室》,给典型教师定好特色层。
将青蓝工作室定位在依托课堂、项目带动、成果导向上,借助工作室进行专业引领,在确定教师能力层、优势层的基础上,支持有意愿、有能力、有发展空间的青年教师形成特色层,给幼儿园的省级骨干教师提高提炼经验、提升专业成果质量的空间,充分发挥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辐射作用。
4.以研代训,实施“工作项目管理制”,给每位教师定好发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