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1

企业文化绩效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为企业科学地认识自身的文化状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企业如何正确判断他们所建立的企业文化的优劣,就需要通过对企业文化绩效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通过对绩效的评价,了解企业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可及时加以调整和改进。

一、企业文化效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完善的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也是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绩效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为了客观、准确、完整地评价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反映企业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主要从企业文化各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将这些因素划分为对企业文化绩效影响的程度打分,进而算出各因素在评价企业文化绩效时的权重,以加权衡量;再建立五个等级的评语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然后利用模糊评判法对企业文化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拟用了9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1所示。

表1 企业文化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 一级指标 权重

(100) 二级指标 权重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15 企业家精神 4.5

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7.5

员工进取心与观念意识 3

企业道德与诚信 20 企业之间、顾客之间、内部之间关系行为规范 6

银行信贷信誉与赋税情况 8

假冒伪劣恶意倾销情况 6

价值观念 10 员工对企业意义的价值评价

3

员工对企业经营目的价值评价

2

员工对企业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

3

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2

企业形象 10 社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3

地方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4

行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3

企业使命 5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3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责任 2

文化结构 10 企业物质文化形态

3

企业行为文化形态 2

企业制度文化形态 3

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2

经营哲学 15 战略决策哲学 3

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法 4.5

企业特有的管理原则 4.5

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 3

团体意识 5 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5

企业制度 10 对员工强制性的各种规定 3

对员工保障权益的各种规定 2

对员工利益的实际关注度 5

二、实例分析及求解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现实世界中不易明确界定的事物进综合评判的一种数学方法。传统的绩效评价算法如遗传算法,蒙特卡洛算法层次分析法等等,在实际的评价系统中,难以给出较高的评价精度和准确度,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

根据构建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洛阳某公司的考核为例。根据企业文化的各个组成,运用MATLA编程将28个一级指标分成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及诚信( )、价值观念( )、企业形象( )、企业使命( )、文化结构( )、经营哲学( )、团体意识( )、企业制度( )这九个子因素集。考核情况如表3.1。

表2 企业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企业精神 企业家精神 0.3 0.4 0.2 0.1 0

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0.3 0.3 0.3 0 0.1

员工进取心与观念意识 0.6 0.2 0.1 0.1 0

企业道德与诚信 企业之间、顾客之间、内部之间关系行为规范 0.1 0.4 0.3 0.2 0

银行信贷信誉与赋税情况 0.2 0.3 0.4 0.1 0

假冒伪劣恶意倾销情况 0.5 0.2 0.1 0 0

价值观念 员工对企业意义的价值评价

0.2 0.3 0.3 0.2 0

员工对企业经营目的价值评价

0.4 0.3 0.1 0.1 0.1

员工对企业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

0.8 0.1 0.1 0 0

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 0.3 0.4 0.1 0.1 0.1

企业形象 社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4 0.3 0.2 0.1 0

地方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1 0.5 0.3 0.1 0

行业对企业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认可度 0.3 0.4 0.2 0.1 0

企业使命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 0.2 0.6 0.1 0.1 0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责任 0.2 0.2 0.5 0.1 0

文化结构 企业物质文化形态

0.4 0.5 0.1 0 0

企业行为文化形态 0.6 0.3 0.1 0 0

企业制度文化形态 0.3 0.4 0.2 0.1 0

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0.1 0.1 0.6 0.1 0.1

经营哲学 战略决策哲学 0.2 0.3 0.5 0 0

企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法 0.1 0.3 0.4 0.1 0.1

企业特有的管理原则 0.2 0.4 0.3 0.1 0

社会人文经济心理学的创新运用 0.5 0.3 0.2 0 0

团体意识 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 0.3 0.4 0.1 0.1 0.1

企业制度 对员工强制性的各种规定 0.1 0.4 0.3 0.1 0.1

对员工保障权益的各种规定 0.1 0.4 0.3 0.2 0

对员工利益的实际关注度 0.2 0.3 0.3 0.2 0

设专家设定指标权重,一级指标权重为:

二级指标权重为

; ; ; ; ; ; ;

对各个子因素集进行一、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

将上述计算结果转换为评语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认为对该企业文化的评价为良好。

三、结论

第一,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或时期,初步形成或显现企业文化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文化结构内容所建立的一系列用来衡量具体企业文化构成要素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程度的评价企业管理的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指标体系,通过确定各项指标的分值和相应的评分准则,采用具体量化的方法准确地对企业文化进行评估,能够帮助企业决策者准确认识该企业文化发展的状况,为打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2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一)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二)企业文化的特点

1. 积累性:企业文化的形成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更新、丰富的,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只是形式性的规定,不会起到增强员工凝聚力和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2. 双重性:当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并没有说明这些企业文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当说一个企业想做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时,这个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就是特指好的企业文化。

3.实践性:企业文化是在实际管理和工作中逐渐丰富和体现出来的,要在企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这个企业文化的特点。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员工凝聚力

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理念、情感、价值观等传达给员工,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的理解,提升员工在企业中的的融入感和集体荣誉感,把员工紧紧联系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付出努力。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经营生产,并在26个国家拥有250多个工厂,员工近30万人,销售额与利润长期居世界前茅,其文化变革理念表现为“善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其核心则是通过领导者言行将所确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传达给公众,争取全体员工的合作,并形成影响力,使相信远景目标的人们形成联盟,得到他们的支持。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出:让员工深刻领悟企业的发展理念和未来方向,使员工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对于企业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和前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找寻到有利的突破口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在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下,每个企业都要树立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唯有企业领导者致力于构建企业文化的风格及内涵,并将企业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员工,使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有所领悟、有所总结,才能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形成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文化氛围。

(三)成就员工,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看似平和,但这种潜移默化的管理方式能起到理想的效果,相对于经济上的激励和管理,文化建设更加深入人心,对于员工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规范和适当地引导,改善企业员工的态度和行为,让员工有所成就,在成就员工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员工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而两者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便是企业内部文化的建设与内涵的逐渐丰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个人能力的增长与对企业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在企业向上攀升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规范加以引导,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四)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优质品牌

品牌形象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种企业文化,正成为一个行业的标准,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才能受到同行和广大消费者的尊敬,受到尊重的企业才有可能打造优质品牌形象。例如麦当劳的经营理念“优质、服务、清洁、价值”是促使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实际的工作中去,让员工时刻以企业文化理念为宗旨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打造经典优质品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3

关键词: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和谐文化

一、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况

在企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许多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同样十分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上对竞争力的讨论。波特在《竞争战略》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的竞争战略。波特认为,在竞争力量的抗争中,总是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无论是哪一种战略,竞争最终落脚在企业的文化差异上。实现企业特有的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不同于其他企业、而且是本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而就中国目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协作、缺乏合作竞争的理念,缺乏共赢的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所以,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战略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关键所在就是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

笔者理解的企业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企业所凝结、弘扬、倡导而形成的以和谐为特征,以体现“以人为本”,并且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一般表现为企业的使命、责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鲜明的企业外在特色等。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我们要构建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包括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内容。所以,社会和谐也必须要通过打造和谐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现代企业制度强调人的核心价值,必然涉及到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与全球环境、企业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因此,企业文化必然要体现出一定阶段的社会价值取向。

二、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从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容角度分析,影响和决定和谐企业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员工的和谐素质、和谐社会的发展程度、企业共同观念的形成、学习型组织、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一)企业员工的和谐素质是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优秀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它们与普通企业仅一线之隔。普通企业的文化处于一般或低水平状态,员工也普遍具有低素质的特性。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投入工作实践、勇于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地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服务,让员工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世界知名优秀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有这种体会: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得多。

第二,企业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在与未来,影响着企业的和谐与气氛。如英国原子能管理局局长约翰・鲍尔认为,只有幕僚和职工之间心心相印、精诚合作,企业才能发挥高效益。努力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为企业的今天与明天努力奉献:而只是追求薪金的员工则只是将眼光放在自己的收入、奖金与待遇上,将企业当作是获得收入的单位,缺乏和谐精神的创造。

第三,优秀的企业员工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文化。和谐的本质含义之一就是员工之间的和谐与合作。因此。当代的企业文化与以往的企业文化的区别就在于更加强调员工的合作与共赢,体现出鲜明的团队合作。团队精神在企业管理中已占据重要位置,这也是企业文化必不可缺的主要内容。真正的团队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二是全体成员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三是团队成员之间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

(二)和谐社会的发展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因素

和谐社会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谐的企业也会从社会责任、利益观念、企业道德等方面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发展共同形成的文化观念的产物。它所包含的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谐企业文化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第二,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是以社会文化的内容、背景为条件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社会精神特征,必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得到反映与表现。社会价值观念、利益观念、和谐观念以及文化观念无不在企业文化中产生相应影响。

第三,和谐社会是和谐企业文化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和谐社会的社会精神是企业精神形成的基础。和谐社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所以,和谐企业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发展前提的,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三)企业共同价值观是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石

文化的本质在于具有社会共识性,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所以,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是和谐企业文化形成的根本性约束条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企业共同价值观从文化角度影响和谐企业文化的形成。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因此,不同的企业文化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与相对的独立性。但是针对具体的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则必须是共同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

第二,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不具有

模式的普遍性。企业共同价值观的成功是指形成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都认同和恪守的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与难以统一性。企业文化主要分为情感型、制度约束型、理念引导型和境界追求型四种。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第一、二种类型,第三种类型较少,第四种类型则更少。原因就在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由此所导致的学习型组织、合作型人际关系的严重缺位,

(四)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实现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织保证

彼德・圣吉在所著的《第五项修炼》中指出,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这种能力获得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和谐的、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环境。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行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组织形式――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进行自我“修炼”,树立共同目标,越超自我,突破思维定式,主动参加团队学习,才能为进行和谐企业文化的建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

三、总结

企业战略性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它需要企业具有恒久存续的文化支撑,构建起的和谐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笔者认为,中国企业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同样应该带有中国特色。企业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企业相应地也有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之一,要使企业形成核心价值观,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教育、提炼、创造的过程。它集中地反映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对自身现实目标和未来使命的认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最高精神境界。

从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就总体而言,在企业核心价值观上,没有形成不同的企业内涵,形式上相互雷同化,缺乏个性,流于形式。没有对特定的企业核心价值科学定位,导致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形式的存在,外表的模仿或者雷同化的产物,没有很好地发挥战略支撑的作用。这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格外关注的问题。在中国“仁”、“和”的文化底蕴上,倡导具有中国特色、具有企业特色、具有不可模仿性、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应该早日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只有将我们倡导的核心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普遍共识,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才能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动。

所以,如何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文化的和谐性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彼德・圣吉,变革之舞[M],东方出版社,2001.

2.李忠杰,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文化[J],半月谈,2006(9).

3.陈飞虎,关于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IN],光明日报,2006-12-13.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4

模型建立的文化结构的脉络影响在于管理中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和“再造”。

企业如同一个人的降生,其身上始终留有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教育的烙印,企业文化同样有来自“活体”所有成员带来的原有各类文化意识的基因“传承渗透”和新的企业文化的后天“再造重塑”,这两种文化构成企业文化结构的脉络,它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文化灵魂。这是企业文化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及特点

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是指在企业每一次重大变化(新建或重组并购)所形成的新的状态及日后的运行过程中,各种要素(人员、组织、物质条件)所带来的以原潜意识形式存在的文化基因,以独立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传递或承接,潜移默化地逐步渗透地影响着企业整个发展阶段的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这种文化基因包括:进入企业时,人本身具有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修养;与原有物质基础相联系的生产力组织形式所表现的人与物、人与人的成型文化及交流形式;原体制和组织的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类型所带来的人际关系固有模式(交往习惯、利益架构等)。文化基因的“传承渗透”有时有比较清晰的表达,有时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表达形式,但不管怎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尤其是人作为一种传承载体和通道,使这种力量释放更加合乎其理。众所周知,“哪里有油田,哪里就有玉门人”是石油行业里管理文化传承的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和石油企业。再如,海信集团掌门人于淑珉2000年上任后,一改原有沉稳的经营管理风格,果断地实施“价格竞争”、“恢复利润计划”、“科技计划”、“资本战略”和“职工持股”等战略。新领导新文化,令企业耳目一新。不难看出,高层团队和领导往往更是管理文化的使者,他们的言行给企业直接带来一种新的传统和风格。

企业文化的基因传承特点:领导文化优势。曾有所闻,有一间公司,在每一个员工桌上放着一个牌,上面写到:第一条,在公司时听老板的,第二条,当你与老板的意见不一致时,按第一条做。抛开这种绝对的文化意识不说,领导的个性影响着每一个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员工之间个性的强制磨合,形成新的企业文化风格;随“外脑”带来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的移植;传承文化的影响在新的管理环境中由强变弱。

企业文化的后天“再造重塑”及特点

企业文化的后天“再造重塑”也是一种基因文化,它是指企业各种成员通过高层管理文化的影响、各种培训教育和员工自我修炼,逐步磨练、融合、修正式地重新塑造企业整体文化的过程。它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是与人直接相关的人际关系氛围,如人与人之间包括上下左右关系的联系和交往的松弛和紧张状况。企业管理风格,如人在管理与被管理之间被置于制度与随意的状况。团队风格,如最高管理团队自身及其与外部之间处人处事方式与方法。领导权威树立的方式,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是自身魅力,来自于员工的首肯,还是施与他人,来自于自身的权力炫耀。第二层是与人间接相关的方面,如品牌形象、CIS系统、企业创立和发展历史等。这些内容是通过一下六个方面实现的。

培训教育。这是每一个企业规范员工、部门之间行为的基本而传统的有效手段。

营造人际关系氛围的各类活动。

老板性格、企业家性格与团队风格在公开和非公开场合的展示。

各类型企业的规模。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资源的增多,其文化形态也会随之变化。

产品及其生产力组织形式。人生产产品,产品也在“生产”人。如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权力密集型等等,在生产力要素组织上,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客观上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形态和特点。

产权制度。这个因素具有中国特色。国企、民企、外企、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和产权不清的种种企业,都会有与产权相联系的特定的企业文化。一旦一种产权制度确定下来,企业文化就开始在这种制度的土壤里孕育和形成。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5

【关键词】两型“企业文化”;文化建设;文化自觉

自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验区以来,各级企业纷纷掀起了“两型”企业建设特别是创建“两型”企业文化的。目前来看,各级企业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着不自愿、不自觉地开展创建活动等被动表现。造成这些认识和做法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对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成规律的理解和把握。笔者认为,要积极推进“两型”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文化,其次要把握住文化的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如何建设好“两型”企业文化。

一、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关于文化的定义,目前不下200多种,可以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细加梳理,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把文化当做某种存在物来加以描述。这种描述如果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说,却有失片面,即只强调了文化形成的结果,而忽略了文化形成的过程。如果这样理解文化,在文化实践上就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就文化而谈文化,就文化建设而谈文化建设,而忽视文化中人这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认为,文化不是天生的。相反,文化是现实的、历史的和具体的,是有其发展过程的。文化是人创造的产物,是人活动的结果。一种文化的形成是由人来推动的最终也是由人来体现的。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五分钟了解一个企业”,不需要看它的规章制度,不需要看它的报表,不需要看章法,你只需要感受你看到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能感受企业背后有一股什么样的“精气神”在支撑着这个企业发展,这就是文化。从这点上说,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离开了人,文化没有意义,文化建设也无从谈起。(2)文化是人们普遍自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认为文化是人的一种自觉。文化的形成在人的自身里有一个自觉内化的过程。所谓自觉,是指觉悟到正确而积极、主动、如此的行动。这就突出了人在文化中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从而避免了对文化作一种静态的描述。二是这句话点出了文化形成的关键。一种文化的形成,不是少数几个人的自觉,而有赖于绝大多数人的自觉。如果一种文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上,写在墙壁上,而还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所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话,那这种文化就不能成其为文化,或者说这种文化还远未完成。

二、文化的形成规律

文化不是固有的,而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往往是由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新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并由此启发和带动社会上大多数人,使新的文化观念成为一种普遍自觉,文化最终得以形成。从个体的微观角度来看,这个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人们认识、认知、认同的觉悟过程。(1)认识。即人们认识到有“这样的”的一种文化。但是,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人们还缺乏深入的了解。人们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感受到了是“这样的”文化,而不是“那样的”文化。这个过程,有的是主动的,有的是被动的。但不管怎样,人们开始有了识别力,知道有这样的一种文化存在。这是文化的“入眼”过程。(2)认知。认知是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即人们了解到为什么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文化,是对这样的一种文化义理的把握,是知道这样文化的之所以然。这里面有个遵从和领悟的过程。开始人们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不管认识深不深入,心里愿意不愿意,在行动上都会表现出遵从所推行的文化观念。但这并不是都能领悟到文化的精髓,不是真正的认知。领悟不仅意味着对信息的大量记忆、了解,而且意味着对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理解、把握。人们从接触的大量信息中真正悟出了文化的真谛,即知道“如此、这样”一种文化是正确的,是该这样的,是理应得到传承的。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是对这样的一系列观念和规则的通透,是文化的“入脑”过程。(3)认同。认同“这样的”一种文化,即人们已经对这样的文化有了自觉,这样的一种文化已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人们不但认识到文化的意义和重要作用,领悟到文化的精髓,而且对文化有了情感体验,对它形成积极的态度,愿意按照文化的指引行动。人在这时已不由自主,而是由文化作主。这就是文化的“入心”过程。当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变成自觉,文化的导入就真正地完成了。

三、让“两型”企业文化成为文化自觉

“两型”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两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一次全新的文化实践。文化是软实力,软在润物无声、降物无形。因此,结合上述文化的定义和文化的形成规律,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两型”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让“两型社会”建设中所蕴含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责任意识等理念成为广大企业人员的普遍自觉并由此产生一系列行为方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在提高广大企业人员对“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让“两型”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文化自觉。“两型”企业文化的氛围一旦得以形成,就可以成为企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引领良好的时代之风,最终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让“两型”企业文化成为文化自觉,首先要树立长期文化建设的观念。“两型”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需要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其次要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如报纸刊物、新闻传播媒体、内部网络、标语口号、板报橱窗、宣传画、制度文本等多种形式来广泛宣传发动,以提高广大企业人员的关注度。宣传的内容要结合“两型”企业的建设实际,重点突出资源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操作方法和具体规划。(2)组织活动引导。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研讨征文、演讲竞赛、开展节能环保体验等活动形式,塑造浓厚的“两型”企业文化氛围,激发引导广大企业人员的参与热情,利用文化渗透,提高人们的认同度。(3)领导表率示范。企业领导者是“两型”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领导者既要做好“两型”企业文化的宣传倡导者,还要做“两型”企业文化的践行者、先行者,以起到表率示范的重要作用。(4)完善制度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包括节能、节水、节电、采购、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探索能耗统计制度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二是要明确责任目标,建立科学的企业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和企业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体系,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引导企业干部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三是建立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和绩效反馈机制,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探索推进“两型”企业建设的长效机制、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以及联动机制等等。(5)优化管理体制。建设“两型”企业文化,必须要建立和形成与文化建设相应的组织体系。要优化企业行政组织结构,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和职能交叉,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集中统一的企业事务行业管理体制;加快整合管理资源,推进企业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6)挖掘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关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文化精髓。如儒家的天人合一、节用裕民,道家的物无贵贱、少私寡欲等思想,都蕴涵丰富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思想。传统文化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构建“两型”企业文化,打传统文化牌更容易引起广大企业人员的共鸣和共识。(7)反复强化灌输。“两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反复强化灌输才能逐步被广大企业人员所接受认同。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

参 考 文 献

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范文6

关键词: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企业文化”一词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也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所以企业文化所处的阶段属于企业文化发展的初期,对其进行研究还存在很大空间。由于企业文化一词还相对新鲜,所以被大多数企业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但对企业文化的实质了解不深,研究不够,造成企业文化的形式五花八门,对其的理解和应用也出现了偏差,因此,研究企业文化,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很有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现,它不会被其他企业复制。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企业因素,是在员工心理上进行统一,与企业大局的认同观达到一致,形成合力,从而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企业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是一个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企业随着息身的发展,各种因素想到胶着,逐步沉淀下来而形成的自己企业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不仅仅提现在员工与企业的思想统一上,更多地提现在企业品牌的形成及大众对企业的认可上,这种品牌的价值是无形的,但却是在企业中占份额较大的部分。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要想形成规模,就必然在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在提到某个因素时,就可以即刻直联到企业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生产的产品上来,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现。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长青藤》一书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集。这一概念尤其强调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即认为只有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供电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国家电网为例,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覆盖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人,公司员工超过158万人。公司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和巴西7家输电特许权公司。此外,企业的性质是国有大型央企,即具有企业职能,又要担任政府的社会责任;另外企业的经营产品特殊,它是一种都离不开的却又看不到的电力产品,因此,企业文化在电力行业更有研究的意义和必要。

二、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管理原则

供电行业的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的发展成就员工的发展。在供电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价优电能的同时,使员工和企业获得共同的提高和发展。在供电行业要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在遵循企业文化必有的模式下,还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最高领导层认知的原则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应的是企业领导的文化,在电力行业内,这一企业文化的特点也不例外,只是企业领导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文化的雏形,企业文化所反馈出来的在很在程度上是企业领导文化和风格的体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之一就是企业最高层的认知。这种领导的风格体现,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理念上的反映,也会在其他方方面面上体现出来,例如企业领导喜欢某种运动项目,就会带动整个企业的运动氛围发生变化,而逐步趋向于企业领导所喜欢的运动项目上来。

2、坚持员工观点原则

企业文化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达到员工对企业的认可,使员工更有归属感,愿意为企业效力,因此,企业文化需要大部分员工接受,并能正确理解企业文化的实质,从身体力行,去实践企业文化,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反映出企业文化。而对于供电行业而言,企业员工中这种国企观念根深蒂固,不易被简单的导向改变,因此,对电力行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更需在有群众基础,企业文化的效果更能为员工带来收益,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被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文化也才可能发展壮大起来,从而真正形成电力行业的企业文化。

3、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企业文化不是一种静态,它具有动态性,企业文化在发展的过和中会随着企业领导、企业业绩、企业生存环境、企业员工、企业所处行业、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不断作用和变换,企业文化也根据当前的形式不断自身调整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没有那种文化是不变化的,只有变化的,顺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会更好地指导并影响企业员工去进行企业的运作和发展。

三、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供电行业的企业文化反应在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进行整合,便是国家电网的企业文化的描述。

1、企业统一价值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和一致的价值取向。2、统一发展战略:就是要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保证战略的贯彻落实。3、统一企业标准:就是要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做到凡事都有标准可依、有章可循。4、统一行为规范:就是要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等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5、统一公司品牌:就是要加强公司品牌建设,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构建公司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秀的企业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结论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好的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又指导企业发展,同样,企业发展丰富企业文化的形成。供电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文化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反映出来的国网标识,员工风貌、企业形象等都在很大的价值,其中国网标识的颜色就被称为“国网绿”,这也是企业文化的因素。良好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也越来越凸显企业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