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1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图 1 所示。 但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成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 关键在于其效益状况是否良好。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中,环境效益涉及到当前人类最为关心的温室效应问题, 而且定量分析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能够为政府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将以苏州市为例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图一 全国各省份绿色建筑主要分布情况
2环境效益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析
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 绿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显性效益又可称为直接效益,其受益主体直接体现为投资者,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是指经济效益;而隐性效益可称为间接效益, 它是绿色建筑可为除投资者以外的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对环境有利、对人类健康有利的效益,隐性效益又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 6 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 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 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50378-2006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 环境效益又可分为 CO2减排效益、 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 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 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2.3 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现在,由于人们使用能源不当,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缺乏、气候恶化。为了减弱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就要尽量保证低碳环保、能源循环使用、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节能上,其充分运用太阳能进行取暖,降低空调以及集体供暖的使用率,最终实现节能。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如下:
(1)护结构节能
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 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
(2)智能化技术节能
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 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 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可再生能源节能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 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 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3结论
根据对节能环境效益的分析和计算可知,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建筑相呼应,而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经走过了“浅绿”阶段,正在从“泛绿”阶段迈入“深绿”阶段,因此,我国建筑领域要紧紧围绕《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发展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 GB50189-2005 公 共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标 准[S].中 国 建 筑 工业出版社,2005.
[2] Dimoudi A, Tompa C.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Indicator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of Office buildings [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8,53(1-2):86-95.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2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设计与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无害、低耗、健康标准,并且在拆除后,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的一类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能对土地、材料、水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节约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二、绿色建筑成本分析特点
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成本分析,是对传统建筑成本效益分析加以改进的一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一)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法为基础。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全寿命周期成本法,该方法强调在评价建筑经济性能的同时,还应从项目规划到项目拆除整个过程,考虑建筑的经济性能,也就是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初始投资,也要考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拆除)中产生的所有费用。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考量。分析绿色建筑成本,除了要考虑到可量化的、显性的成本外,还要考虑不可量化的、隐性的成本。也就是要综合考虑建筑产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时还要让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建筑成本相结合,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低化。
三、全寿命周期下的绿色建筑成本分析
(一)效益指标。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主要在于3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由3方面可将绿色建筑效益归为3类: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舒适度效益。
1.环境效益。绿色建筑所应用的材料比传统建筑更环保,所以能够有效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通常来说,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室内及室外环境两方面,其中室内环境影响,主要指家具材料、装修装饰材料、建筑材料等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由于绿色建筑所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均为绿色环保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无放射性、无毒性、无污染性、可回收性,不但能有效保护人体健康及室内环境,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室外环境影响主要指温室气体(主要为CO2)的排放。所以比起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环境保护,此为绿色建筑所特有的环境效益。将处理CO2及室内环境污染的相关费用量化,表示为ΔQ,即为绿色建筑产生的环境效益。
2.资源效益。绿色建筑产生的资源效益体现在能源、材料、水资源、土地资源方面。由于绿色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秉持了土体优化使用的原则,对各种工业废料进行充分利用,减少了粘土砖的使用,所以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使用;在拆除传统建筑时,除了有80%的钢筋及铝得以回收外,其他建材基本上都无法回收利用,而绿色建筑所拆除的材料中,有60%以上都能回收利用,其在减少了建筑拆除时的清理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利润。由于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建筑的保温隔热、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性能,所以能有效降低居民对照明、采暖、降温等设备的使用率,以节省电能。据相关文献显示,在能耗方面,绿色建筑要比传统建筑低70.0%以上。对传统建筑及绿色建筑的资源能耗进行测量,并对其进行费用量化,二者的差值以ΔL表示。
3.舒适度效益。绿色建筑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了建筑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问题,所以能够明显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绿色建筑还对外墙、屋顶、建筑前后均进行了绿化,扩大了绿化面积,增加氧气释放,从而使建筑周围的空气质量更好,同时外墙绿化也有利于建筑散热、保温,让人们居住感觉感舒适。由于舒适度为定性指标,所以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法,了解人们为提高居住舒适度而增加的费用,这部分费用以ΔS表示。
(二)效益―成本分析。应用“有无”及“差别”对比法,对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效益、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有”代表绿色建筑,“无”代表传统建筑。利用“差别”对比法,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差别部分,差别部分仅为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有差别的内容,而非全部内容,以实现对比信息量、数据量的简化。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效益-成本对比,详见表1。
表1 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效益-成本对比
将绿色建筑的建设期假定为T年,全生命周期假定为N年,每年的建设效益、成本都折算到竣工那一年,则绿色建筑投资净现值增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建设成本、舒适度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均取正值):
ΔNPV=(ΔD-ΔS-ΔL-ΔQ)×(j+1)-1
上式中,j表示社会折现率。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为互斥方案,在ΔNPV不小于0时,两种方案(传统建筑、绿色建筑)均可行;在ΔNPV小于0时,则仅有绿色建筑方案具有可行性。
从目前的绿色建筑研究及应用情况来看,不少技术都还处于研究阶段,也有部分技术较为成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并未推广应用,所以现代绿色建筑建设一次性投入的建设成本会远远高于传统建筑。本次通过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法,对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发现绿色建筑在维护阶段、运行阶段有着明显的经济优势,其产生的效益是持久的,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赵.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3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1.1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
1.1.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1.1.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1.1.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
1.2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
1.3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企业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2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2.1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2.2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
2.3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2.4积极发挥建筑业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作用实施绿色施工,政府的导向作用固然不可或缺,但是关键还在于建筑业企业。企业才是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力军。要依靠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建设各方企业,加强绿色施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把绿色施工理念真正贯穿到施工全过程。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4
一、充分认识绿色施工在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筑业自身也必须符合国家节约资源能源和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要大力组织开展绿色施工宣传活动,引导建筑业企业和社会公众提高对绿色施工的认识,深刻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开展绿色施工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充分利用建筑业既有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加强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建筑工人分类培训,使广大工程建设者尽早熟悉掌握绿色施工的要求、原则、方法,及时有效地运用于工程建设实践,保障绿色施工的实施效果。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5
关键词:绿色 施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在现代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建筑技术水平已经不能单一的以施工技术来进行衡量,施工中必须要结合资源的节约与环境的保护,以绿色施工为新的施工理念。绿色施工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中能源与材料的损耗,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概述
绿色施工是指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在控制自身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在自身管理方式进行优化,降低施工过程中对于周边资源的损耗,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节能、节水、节地与节材的目的。绿色施工强调施工单位对于能源的髙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需要对整体工程进行良好的规划,并且通过有效的组织与人员的管理,完善绿色施工的管理体系,最终达到高效施工的目的。绿色施工还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施工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真正的成为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武器。目前,我国的绿色施工管理模式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障碍因素对绿色施工的开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只有积极的对不利因素进行消除,才能有效的推行绿色施工管理模式的发展。
绿色施工方式代表了我国建筑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经济应该“又好又快”发展。建筑业也不例外,建筑业现在面临着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局面,所以,更应该坚持走绿色施工管理的道路,以适当缓解我国建筑业现在面临的资源匮乏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在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的改革创新,可以有效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与环境的和谐。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质量高的建筑物才能占据优势,施工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良好效益,取得很好的发展。因此,建筑企业只有紧跟社会发展,进行绿色施工和管理,才能从理论走向现实,才能切实地进行实践行动,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企业竞争力。那么建筑企业就需要在绿色施工和管理方面,进行相关人才的引进,进行施工技术的创新,不断地优化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更长久地屹立于这个行业之中。
二、绿色施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具体的实施制度,可操作性较低。我国实施绿色施工还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较慢,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也有制度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制度的可操作性较低。另外,很多建筑企业总是将公司效益摆在第一位,而不重视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对于环境的保护,这样就会使得很多高能耗工程也得以通过审批,从而给绿色施工管理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第二,缺乏环保意识,绿色施工管理难以真正落实。现我国社会总体上都缺乏环保意识,整个社会缺乏一种良好的环保气氛,使得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很多管理人员本身就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在进行管理时自然也就不会重视环保问题。另外很多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绿色施工理念,绿色施工管理工作就难上加难。除此之外,绿色施工在短时间内也是需要投入一定成本的,而其收益却较长,导致很多管理人员因看不到其收益而在进行绿色施工管理时采取消极的态度,这也不利于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三,建筑企业对于绿色施工的重视度较低。建筑施工企业为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往往会采取极力降低成本的方法来实现,而成本的降低却经常会带来环境破坏和污染、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很多企业明明知道这一点,然而却因为经济效益的问题仍选择了这条道路。对于绿色施工的重视度较低,自然就会减少对绿色施工管理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及人员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绿色施工管理的发展。
三、推行绿色施工管理的措施
1、施工过程的绿色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最关键的,也是施工单位最应该控制的是施工阶段。项目在施工策划时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特别是环境因素,根据环境因素的影响力评价出需要重点注意的环境因素,对重点注意的环境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施工阶段的重要施工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能源资源管理、材料管理、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的管理和噪声管理等。立足于绿色理念和环保意识,在对施工的用具进行选择时,要认真分析用具的技术含量、能源消耗情况、污染程度等,优先选择技术含量高的、能源消耗相对较低、污染较少或者没有污染的用具。对施工工具要定时进行有效维护,维护时要尽量环保,减少能源消耗。对于施工工地水资源的管理,尽量安装节水型的设备,减少施工期间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2、设定组织机构与目标,要从公司领导到基层层层推行绿色施工管理
施工企业首先要建立以绿色施工为目标的总体战略,明确绿色施工的长期组织目标和企业长期战略;然后将目标分解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每一次短期目标的责任和实施政策分配给明确的组织;最后针对短期目标和企业各个不同的组织结构制定绿色施工战略、措施以及相关规定,以保证目标能够按照国家倡导的绿色施工进行。此外,还要针对绿色施工能否落到实处,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负责绿色施工管理监督检查部门,负责对绿色施工的目标进行分解和责任的划分,对绿色施工管理过程加以监督检查,对施工任务完成的结果予以考核,对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措施不到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整改到位,全方位对绿色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
3、绿色施工管理方案的规划
组织结构和企业战略及目标确认之后,就需要根据战略目标制定专项绿色施工管理方案。针对企业需要设计和执行的总体方案,制定过程中必须凸显绿色施工的思维和理念,将每一个项目的特色和重点工作融入到绿色施工的整体思路中,编制出企业每个组织结构的总体施工指南。其次,总体方案还要涉及到与施工相关的各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具体施工单位、资金部门、设计单位、核算单位、监督部门等,将各个部门需要合作和独立负责的职责明确清楚,避免出现责任分工不明确及扯皮的现象发生。针对各个部门需要设定的绿色施工具体方案,在制定过程中要明确体现出国家的绿色施工政策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首先,目前住宅小区的最高施工环保标准是“四节一环保”政策,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具体施工方案中必须量化这个政策,对能源的消耗、施工材料的使用量、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具体的细节规定。其次,根据《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要求,具体方案中还要针对施工达到的不同阶段进行落实和评价工作,包括对能源的节约、环保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是否进行安全施工检查。最后,具体方案还要设计最后的考核工作,将总施工时间分为若干浮动节点,不定期地对绿色施工管理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
4、做好施工前的绿色施工宣传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环保意识
目前绿色施工管理在我国建筑市场中还未广泛地推行,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的理解程度还不够高,绿色施工管理的社会氛围与国外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在建筑施工开始要在施工企业内部做好环保节能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将绿色施工思维从管理层到施工层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大脑中。首先,施工企业应在内部宣传的同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在施工现场打出关于绿色施工的标语,让人人都有绿色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在整个社会营造出环保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另外,企业在招聘时还需兼顾应聘者的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尽量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可以更好地理解绿色管理理念并且有效地贯彻执行。
结语:
建筑施工管理作为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和资源能源的保护,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将绿色施工管理理念贯彻到企业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并且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落到实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梦洁群,何伟成.浅谈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9).
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造价管理;措施
当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国家现也在提倡用绿色、低碳材料进行建筑改良。当然,建筑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所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建筑工程的造价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建筑项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建筑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和竣工之后,所以工程造价对于建筑项目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在建筑行业工程造价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使得工程造价更好的为工程服务,这不仅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也关系着企业利益。
1、绿色建筑
要探讨造价的管理,首先需要对绿色建筑的内涵与定义进行阐述。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可知,绿色建筑是今后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能源。由于自然能是可再生的、取之不尽用的能源,所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页岩烧结砖等。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使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绿色建筑造价管理原则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将可持续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建筑是高耗能行业,据数据统计表明,全球约为50%的能源直接或者是间接的用于建筑。我国建筑耗能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整个社会耗能的47%,而且能源使用效率很低,是发达国家的2倍到3倍。绿色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虽然由于采用的建设技术和材料等使得总投资增加2%左右,但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可估量的。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建筑寿命周期设计原则。建筑项目从最初的立项、构思、设计、直至最后的建造、使用以及拆除是其整个的寿命周期。要遵循全寿命的原则,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成本价值观念的展现,要还从其发展的角度进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绿色建筑显著的特点是初始投资大、后期运营费用低,因此要考核整个建筑项目的经济性,既要计算一次性建设投资,也要计算建成后的日常运行和管理费用,使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达到综合最优。
(2)资源经济型和造价低的原则。绿色建筑较普通建筑拥有更佳的综合效益。首先,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优于传统建筑,虽然它有着较高的前期投入和建造费用,主要是由绿色建筑的技术复杂性、材料的限制以及各种附加设施决定的,但是由于它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可节约更多的后期投入和维护费用,从而缩短了经济回收期。其次,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地域特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拥有更加自然的表现形式和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带给人们愉悦的身心,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特别是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是传统建筑所无法比拟的,环境效益更多的属于隐性效益,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却能保证经济价值的可持续获得。
(3)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原则。绿色建筑要能够在整体上对自身的设计和管理进行优化,采用合理的技术和合格的材料,优化配置资源,建造良好的产品。也要能够降低能耗,最大限度的提高材料、能源和资源的使用率,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并且要能延长建筑的寿命,提高绿色建筑的整体性能,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增加建筑的综合效益,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以广东为例,早在2010年8月,广东就被列为全国5个低碳试点省份之一,节能低碳与转型升级、改革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目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成为广东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大推手。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就是捏住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牛鼻子’。
3、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
绿色建筑由于涉及到初始投资的增大,所以造价管理显得优其重要。绿色建筑的造价管理主要有:
(1)、严格控制项目的成本。建筑项目的工程成本管理指的是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在施工中对项目的整体成本进行规划、预测、实施等一系列的价格管理活动。成本管理是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盈。成本控制需要以项目为根本,建立分层管理、分级核算的体系。通常来讲,建筑成本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人工费用、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其他的一些额外费用。所以在建筑项目开工之前,要按照施工设计的图纸进行成本的预算,做好人工以及材料等的使用情况,从而算出成本,还要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之后便是工程竣工后进行成本核算,做好结算,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调整差价,并且要将成本分析的结果进行归档备案,为以后的施工项目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2)、实行整体化设计。绿色建筑在项目前期的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协作问题,也要考虑项目的利益主体的合作问题,这是因为整个项目涉及到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消费者等多个利益组成。在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相关的项目人员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设计过程,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打破各个行业之间的限制,也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和写作,为项目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绿色建筑造价的管理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利益是一致的,不仅是为了个人进行项目管理,也是为了整个集体进行,所以要在项目的寿命周期内,调整和组织相应的人员各尽其责、良好沟通,充分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将设计前期对于后期工程不利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经济效益。
3、加强关键阶段的造价管理,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造价管理是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的工程中,尤其是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设计时,要通过采取合理的、科学的理念,引入环境概念和绿色设计理念,施工阶段,要采取绿色的施工技术和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做好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项目实施中,要密切关注成本的控制,降低能耗和材料消耗,减少建筑项目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建筑整体的设计思路需要着眼于经济、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造价管理,增强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加强建筑项目的发展性,提高人们对于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的认识,真正的做到建筑物与环境、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玉石.浅谈绿色建筑与造价[J].建筑节能,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