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管理体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管理体制范文1
摘要:管理体制作为高校全方位运行的保障,对高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取得新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所以,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和谐构建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本文将从高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创新发展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管理体制的和谐构建。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谐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进而完成预定的管理任务和目标。高校管理体制一般包括: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个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系统五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高校管理体制对外连接政府和社会进行沟通协调,对内维护日常的各项运行。但是,时代在发展,要求在提升,现有的管理体制并不能很好顺应时代促进高校教育的长足发展,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制约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我国高校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
1.思想上,对行政工作模糊不清
思想指导着人的行为,目前,高校管理体制下存在行政工作人员对教育的定位不准,没有明确的意识到教育是国家主导下的具有公益性的育人活动。明了教育的去向找准定位。同时,对待高等教育的行政化趋向日益严重,过度的追求职称、级别一步步向行政级别靠近,扭曲了高等教育的本真,弱化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服务性。
2.组织上,机构冗杂人员冗余
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度日益倍增,在接受重视的同时,高校教育为了取得较快的发展进步,就会增加机构人手来扩大规模提高效率,事实上,结果是相悖的,机构设置过于细化,会增加工作的环节和时间,人员又多使得自身价值发挥不够充分,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造成了大学科层化的现象。学校本应以教育教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力,现在本末倒置,行政工作人员成了学校权利层的核心,参与管理过多,缺乏相应的民主性和简政建设。
3.规范上,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依法治国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教育立法获得了有效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三种现象“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目前,法律制度体系并不健全,在一些方面的立法仍然存在不足和盲区,进而会导致法律落实上的困难。对于后种两现象,就折射出,在管理过程中存在权利滥用的现象,利用自身的职权去挑战法律的权威,无视法律,执行不力,引发一系列的不良行为。
4.管理上,缺乏自主管理性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推动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使得办学自得到一定的下放,但是,受到长期以来的我国的教育教学自由上级掌握的思想的影响,并未能真正的满足高校教育以及社会发展所要达到的教育自主。在管理模式上,要积极主动的去创新,而不是本着一个模式进行,忽略了高校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影响了高校发展的积极性。
5.方式上,存在滞后性
现行的管理体制为高校的发展起到推进的作用,有助于各项工作的系统化进行,但是不良现象的存在,比如: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效果的下降等,就直接反映出,管理体制存在漏洞,人员管理缺乏监督和鼓励机制,使得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人员缺乏工作的动力,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二、高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战略
高校管理体制要改革,要创新,就要立足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时代气质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满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为此,深入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注入创新理念,实现高效管理体制的蜕变。
1.更新理念,准确定位高等教育
树立服务理念,作为高校管理体制下的工作人员应该把高等教育看作是一种服务,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真正做到教育是为社会经济、为人服务的发展目标,学生是中心,社会需求是导向,提供优质服务是目的。与此同时,反思传统观念,对比国际化观念,认清教育的本质,才可以实现最终的服务行政。
2.精兵简政,效率与质量同行
管理的效果不是由机构和人员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决定的。所以说,改革首先就要打破冗杂的管理机构设置,去除不必要的机构,兼并相似的机构,留下必须的机构;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安排,提升战斗力,在工作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要提上去,使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不浪费一个人才的力量。落实精兵简政,力求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共同提高。
3.行政法治,贯彻依法治校
管理人员在具备专业的良好的业务能力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首先,建设完整的监督机制,对管理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考评,加大工作的透明民主化。其次,建立合理的绩效制度,将工作的业绩与工作收益相挂钩,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两种制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规避不良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促使团队正能量的产生。
4.提升素质,打造强兵团队
目前,我国的多数高校管理人员都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在管理知识和教育知识上存在欠缺,这就会在工作的时候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据,工作时候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增强。所以,应定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理论知识,工作人员素养的提升在无形中就会打破工作上出现的懈怠安于现状的局面,相反,会形成有条不紊的团结协作的工作状态。
高校管理体制范文2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完善
管理体制是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等一整套领导管理制度。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协调和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以及学校内部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
一、目前民办高等教育的角色定位
1、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政府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要均衡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注重资源配置的“均等”。政府要在教育分层体制下既切实体现教育均衡,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这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点所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出现本身就是对社会发展多元化的直接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民办教育是一种选择教育。同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性的教育需求,提供部分人需要的、特殊的教育服务,正是民办教育的优势所在,也是民办教育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之一。
2、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量的需求。目前国家教育资源总量性短缺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和知识贡献力度,都还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因此,为实现从教育中等发达国家向教育较发达国家的跨越,必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也是目前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在当前这种格局下,民办高校的发展战略也必须和国家的发展、国情的变化相适应,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需求的任务,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贡献。
二、我国民办高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l、政府对民办高校的监管乏力。民办高等教育一直未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到现在阶段,若不加大或加强引导、管理工作,国家人才培养的宗旨将会受到挑战。同时,有些重要办学条件和办学的实际行为也并非政府管理部门或评估专家组能真实判定的,致使一些民办高校办学条件长期欠缺,办学行为相当不规范。
2、管理机构缺失。至今,我国真正管理民办高等教育的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未单独设立管理民办高等教育的机构,也无专职的管理人员,这必然导致管理行为的混乱与无序。另外,在我国还缺乏非官方的管理民办高等教育的团体和组织,即一些中介组织
比如各种咨询机关、各种协会及一些社会组织等,管理主体的缺乏必然会引起管理职能的缺失和弱化,从而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民办学校自身问题。(1)学校的个体和总体规模较小,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较差,在学生录取和毕业生分配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2)民办高校专职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其教育质量受到质疑。(3)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多数民办高校缺乏自有校舍和基建用地,经费短缺,硬件设施水平不高,教学评估和管理不够规范,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4)社会地位低。多数民办高校还处于大专学历的办学层次,加上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影响力都不如公办高校,与他们相比,在吸引生源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三、完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1.政府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资金投入
目前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依然主要来自学费,政府的投资微乎其微。笔者认为,政府应当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合理投资,根据地域的不同区分投资力度,根据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教育贡献量力投资,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改变投资数量。政府方面真正重视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社会认同度自然就会上升,以往社会对民办教育的偏见大多是因为民办高校得不到重视,政府对公办、民办的待遇差异所导致。
2.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机构
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应该专门化,尽快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建立统一化的机构;另外民办高等教育不能归为成人教育系统,而应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单独的子系统。还有,在建立独立管理民办高等教育的机构之外,还应放手培育中介组织,如高等教育基金会、民办高等教育联合会、民办高等院校校长会议等,利用这些中介组织,承担咨询、协调、评估、监督、沟通等职能。
3.加强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
高校管理体制范文3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和保障。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关系,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化,经费的来源也发生变革,逐渐转变为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格局。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加强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谈些粗浅认识。
财务管理体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积极为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服务。根据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然而这两种模式或者受自身体制限制,或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都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体系建设较为落后
财会制度上的落后是制约高校教学以及其他方面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尽管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日趋完善,但随着高校结构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深化,现有的财务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制度上的漏洞会导致管理上存在弊端,从而妨碍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高校,财权集中,没有充分地授权和适当地分权,学校下属院系虽然承担相应责任,但并不实际享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而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高校,放权的同时却没有明确部门或院系所应承担的责任,导致权责不清,各院系享有充分的财权却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财务管理体系及监管系统不健全
高校财务制度包括:单位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结余及其分配、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和附则。但是如果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够健全、领导决策缺乏科学严谨性、业务操作和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控制流程,就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加、高校资产流失等情况的发生。
(三)高校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且目前部分高校还停留在消极、被动的核算型、报账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上。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监督乏力。
除了上述具体问题需通过体制改革来解决外,目前高校事业的发展和变化也需要我们对财务管理体制作出相应改革。为了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做到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发展,并切实解决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内容上须作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具体的改革思路是:
(一)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
财务制度的制定是构建财务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是提高管理水平和避免财务工作失误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明确分级管理,分步建立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内容贯穿高校财务工作的全过程。《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应设计总会计师,协助校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财务运行机制的形成,得益于各项制度的规范、约束和塑造。制度建设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括校内财务制度建设在内的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完善。
(二)合理设置财务机构,明确财务处的管理职能
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学校资金流动及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包括对资金的核定、筹集、运用、收回、分配。高等学校财务机构的设置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财务机构的设置又必须与所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要有利于加强学校财务工作管理。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财务处作为高校校级唯一的财经管理职能部门,应在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各项财经工作。除此之外,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并设置“一处三中心”的财务机构,即以财务处为中心,下设财务管理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全面负责学校各项经济。
(三)抓好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随着高校改革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校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这不仅需要财务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所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会人员政治素质。高校财会人员应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财会人员执行国家财政法规法纪的自觉性,树立主人翁精神,调动财会人员参与管理和核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计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财务会计知识更新很快,且财务工作手段日益现代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加深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理解。具体应采取如下措施:(1)按 1998年财政部颁发的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加强后续教育和会计培训,满足知识更新需要。(2)实施定期轮岗制度,扩大知识面,提高全面工作的能力,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3)定期对财会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升迁、留任、降职及职称、工资、奖惩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黄爱湘.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经济师,2004.5
[2]关于高等院校财务收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审计建议,2004.11
高校管理体制范文4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管理
0 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方国家的文化已渐渐被我们所接受。加强国内高校与国外各高校之间的联系,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探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就需要我国高校具备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本文从全方位、多角度对留学生管理体制进行实例分析,旨在根据我国高校留学生的现实状况,根据各高校对留学生管理体制的经验总结,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对留学生管理的道路。
1 我国高校留学生的发展现状
我国留学生教育市场开放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19所高校具备接受来华留学生的资格。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全年共有来自184个国家和地区的162695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其中长期留学生119733名;短期留学生42962名。本文以某市为例,探讨留学生的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以某市为例,外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外国留学生规模从十五开局时的6136名,发展到十五期末的26190名。整个“十五”期间,留学生规模扩大了近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5%,使某市的留学生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十一五”期间,某市将继续贯彻扩大规模的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留学生规模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到“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某市留学生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全市总规模将达到5-6万人左右。
为了提升留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政府也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对优秀的留学生发放奖学金等。政府帮助各高校开设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国际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互的了解提供平台。
2 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管理主体是政府,学校的作用仅是参与教育和日常生活管理。
第二阶段国家和政府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进行了改革,除政府奖学金生以外,一些学校被授权有限度地接受少量的自费留学生。但这个时期管理体制的特点基本还是延续第一阶段的做法,以政府为主,地方与学校的自有限。
第三阶段扩大了学校自身的办学自,国家和政府将自费留学生的招生、录取、教学和学籍管理等管理权限下放学校,使整个来华留学生的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第四阶段是国际教育服务产业阶段。留学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当然我国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必须要以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为导向,同时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我国各高校要努力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注重留学生的素质培养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与国际化接轨,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全面发展。
3 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的基本概述
3.1 留学生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留学生工作由学校外事处统一管理(以下简称:外办制管理),下设留学生办公室,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管理留学生事务,与学校各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教学工作由学校教学部门负责管理。
学校单独设立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留办制管理),配备处级干部和专职人员,主要工作职能包括招生、管理与协调,教学工作由教学部门负责管理。
以二级学院建制形式管理留学生工作(以下简称:学院制管理),学院采用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负责留学生的全部事务,其中包括招生、教学、管理与生活服务等。
3.2 各管理体制之间的比较
“外办制管理”是目前规模较小的高校所采用的办法。由于吸纳的留学生人员少,不能单独成立起一个留学生学院,因此要采取外办制管理办法。但是这个管理办法有很大的缺陷,不能满足留学生与本校学生更好的文化交流。留学生与本校生分开管理,留学生不能体会到中国的办学模式与教育精髓。
“留办制管理”。作为学校主管留学生事务的行政机构,其主要职能为:管理与协调留学生工作;统筹留学生教育资源;制定留学生发展规划与政策;负责留学生招生、教学、管理与服务。留学生专业化管理程度提高,但在统筹协调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方面,仍然有局限性。
为了适应中国教育的目标,很多有实力的高校会采取学院制管理。学院制管理体制与本校的招生规则大体相同,留学生可以深刻体验中国学生的生活模式,在同样的生活背景下,可以完成更全面的交流。学院制管理体制由本校的师资力量、办公人员专门领导,对留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统筹管理,增进留学生对学校的亲密度。我国高校通常开设国际交流学院,有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师,了解留学生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目前我们需要克服的最大难题就是对留学生的专业化的培养,课余时间培训留学生汉语的同时,课上也要注重对专业领域的学习,不能因为是留学生,就放低标准,注重对留学生人才的养成。
4 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
树立留学生教育新的发展观,形成以市场、资源、经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市场相适应的留学生教育服务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完善招生体系、教育培养体系与后勤保障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竞争,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
我国针对文化交流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政策。各高校在党的方针路线的指导下,学校自主招生、自创留学生办学理念、开设汉语文化教学、开展多样化留学生教育、丰富留学生的课余活动来帮助留学生学好汉语,学会汉语专业知识。
5 结语
探索高校留学生管理,旨在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吸纳留学生来华,不仅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联系,同时也可以让国外的人们更了解中国。留学生是年轻的一代,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推动了国与国之间未来的团结。因此探索各高校对留学生的管理势在必行。高校要利用自身现有的力量,提供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的友好团结,相互帮助的平台,让留学生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同时还可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帮助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对留学生的管理能力。积极开展联合办学政策,开办标准普通话语言培训班,开展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文化交流会,提高专业化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
高校管理体制范文5
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与监督
高校主要通过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行使对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职权。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划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与权限。
其一,防止资产经营公司监督管理被弱化,校办产业会计信息失真。校方派出的董事、监事(都是兼职的)以及学校职能部门对企业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导致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使高校作为出资人的产权主体地位被架空、学校利益受损。所以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对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健全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资产经营公司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建立重大经济决策备案审批制度和问责制度。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和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要听取和审批资产经营公司的预算和财务会计报告,审批投资计划和筹资计划,审批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薪酬制度、利润分配和员工奖励方案,制订对经营者的业绩考核制度及任免奖惩办法,审议批准公司其他重大财务事项。使学校作为公司投资主体的职权得到落实,并使资产经营公司的运作符合高校总体建设目标。
其二,高校对资产经营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规定由学校财务处向资产经营公司委派财务部主任,并列席与财务、投资、经济分配等有关的董事会和公司领导办公会议。学校委派会计的工资、奖金由学校支付(年终向公司结算),其工作业绩由学校相关部门参加考核,实行委派会计定期轮岗制度,使委派会计摆脱对派驻单位的依附和利益关系,能够挺直腰杆坚持原则,实施财务监督,既维护学校作为出资人的权益,又真正有利于校办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其三,建立校办产业财务报告制度。资产经营公司必须定期向学校财务处报送会计报表,重大经济事项必须及时向学校分管领导和财务处汇报,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资产经营公司经营财务状况及所投资企业重要经济信息。
其四,加强资产经营公司审计监督。学校审计处直接对学校负责,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对校办产业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加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审计,是强化资产经营公司监督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内部审计不但要做好资产经营公司的年度财务审计和经营绩效审计、公司负责人任期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加强对资产经营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及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的制度执行情况和效果的审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风险警示和改进意见。如果发现有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要报学校和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追究责任,促进公司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内部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通过对财务活动实施管理,把企业的各种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目标。
其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一般可以根据公司规模、领导分工和各部门职责范围,对公司管理实行分工、分权,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合理安排投资决策权、对外筹资权、收益分配权、资产处置权以及财务审批权等。可以根据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决议,在公司经营者职权范围内,采取集体决策、分工负责,侧重集权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审批权要根据工作需要(指财权与事权相适应、与责任相一致)、拥有控制权的现金流和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进行划分,并以规章制度明文规定。必须以最有效地促进资产经营公司运作和发展为目的,既不宜把财权统得过死而失去活力降低效率,又要提防因财权过度分散而引起风险增大和支出失控。
其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必须单独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负责本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编制和执行公司预算,实施财务控制和监督,组织财务预测和分析,编制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如实反映资产经营公司以及所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并承担资产经营公司作为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实施财务监管和检查指导的职责。
其三,加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在校办企业中,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普遍不够重视。事前在编制预算时掌握信息不全、计划考虑不周;事中往往是领导说了算、随意变动突破,预算执行失控;事后则强调客观,无能为力。预算失控的直接后果是费用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资金周转困难、“半拉子工程”出现,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和风险,企业预定目标大打折扣。现在,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都划转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资产经营公司所掌握的资源大大增加,就有可能集中力量办成一些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的大事;但如果管理不好也会造成更大损失。因此资产经营公司必须加强预算编制前的调研论证,强调各部门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合理编报预算资料的责任,财务部门要认真审核、调查研究、综合平衡,突出重点,措施有力,为公司实现年度目标提供财力保证。预算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慎重决策。在执行过程中则要强调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和领导不能做好预算控制的责任,联系所造成的后果,作为考核奖惩的依据之一,以引起各级管理干部的重视,促进公司目标的实现和效益的提升。
三、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投资财务管理与监控
其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主要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包括企业重大决策、选择经营管理者、收益分配等。需要制订委派董事、监事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受资产经营公司委派的董事、监事的职责,切实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管,以确保学校作为投资者的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他们还有责任将被投资企业董事会决议及重要的经营、财务信息资料带回资产经营公司,及时整理抄送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和投资部,以便进行专业的财务分析和管理。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依据投资方身份,向被投资企业要求定期报送会计报表,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可以向被投资企业提出要求,派财务审计人员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或某些重要经济事项进行审计,提供财务指导和改进建议。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应当及时将所掌握的被投资企业财务信息和重要问题加以整理,编制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报告向资产经营公司领导汇报。
其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应当向全资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实行会计委派制。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还可以凭借具有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本地管理等优势,向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推荐企业财务部门负责人(或主办会计),但须由被投资企业董事会考核聘任(不实行会计委派制),并且对全体股东和企业经营者负责。对于被投资企业中的众多小企业或者财务会计业务量较小的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初创时往往规模小、人手少、管理不规范,需要扶持),我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通过建立会计核算中心,为控股或参股的小企业“代账”(小企业须分摊费用),在每家小企业都独立核算和单独设立银行账户的前提下,提供会计核算、财务报销、纳税申报等专业的财会服务,帮助小企业共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这种做法为小企业减轻负担、提供方便,受到小企业的欢迎。同时,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部“寓监督于服务”,能够及时掌握被投资企业财务信息,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监督,有利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投资效益的考核。
高校管理体制范文6
一、辅导员、班导生、级导生、班导师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辅导员:学生专职管理者,坐班,工作对象是年级或全院学生,从新生入学一直到毕业全程开展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承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光荣责任,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同班导师、级导生、班导生一起工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班导生:由高年级素质高的学生党员担任,工作时限为一年,从新生入学开始进入角色,是新生辅导员的得力助手。针对班级学生个体开展工作,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的指导。级导生:由工作一年且带班优秀的班导生担任,工作时限为一年,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入角色。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指导学生,特别是针对学生科技竞赛、考研进行指导和帮助,主要针对班级层面开展工作。班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不坐班,工作时间从大一就开始,但是从大学三年级才开始进入角色。班导师工作职责:一是保持与学生的联系,关注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对学生个体或班级给予学业、就业以及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指导;三是及时与学生辅导员沟通,对学生工作提出建议。
二、建立健全班导生工作制度
辅导员、班导师、级导生、班导生工作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既教书育人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但他们也有不同点,即工作年限不同、工作层面不同、工作阶段不同、工作对象不完全相同。学院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专职管理者,班导师是系党总支部根据各年级的情况有机分配且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工党员,而级导生是在新生入学一年后,班导生的服务年限到期,从带班优秀的班导生中选拔一至两人担任整个大二年级级导生的学生,主要是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学生科技竞赛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班导生是选聘高年级优秀学生或党员担任。通过公开选拔、培训、聘用和考核,持证上岗,受聘的学生助理班主任,大部分是院团委、院学生会、系部团总支、学生会和各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他们思想品德好,政治素质高,积极进步,热心为广大同学服务,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学习成绩优秀,综合能力强,在同学中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他们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学习活动、文体活动、基础文明建设等事务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班导生榜样的力量,和辅导员相互配合,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辅导员与班导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其中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指导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导生既是辅导员的助理,又是连接辅导员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弥补了辅导员面对新生入学存在大量问题而身单力薄无法一一解决的不足。辅导员的工作以“面”为主,班导生的工作以“点”为主,“点”与“面”结合,避免工作出现盲点,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全面性和系统性。班导生是从高年级的学生党员、干部当中选拔的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自身的良好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生,起到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同时,辅导员通过对班导生的培训与指导,协助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以学生管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意识,使学生由以前的他律为主向现在的自律为主过渡,学生管理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班导生的学生身份优势,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实效
首先,班导生和学生在年龄上是一代人,况且班导生本身就是学生,因此二者之间的心理是相通的,不存在所谓的代沟,彼此更容易交流;其次,班导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班导生分管的系别专业一般与自己所学的相同或者相近,作为成功的过来人,他们的现身说法比教师更有说服力。所以班导生与新生年龄相仿,且经历相似的特点,深受新生的喜爱和欢迎。他们能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以及思想动态,给予学生的关怀疏导,引导和教育更为直接、具体、有效。缩短了新生适应大学的适应期,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富实效性。
三、对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体会
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班导师、级导生及班导生分别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他们四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这里辅导员的角色是最重要的,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始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始终陪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成长,是连接班导师、级导生、班导生的一根线,将学生工作的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紧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