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教学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教学培训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1

2019年8月7日至2019年8月13日,我有幸来到了有着浓厚学术氛围的湖南大学xx市初中数学骨干教师2019年的培训。回顾这些天的培训,时间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每天六个小时的讲座(中间穿插交流互动环节),我都边听边记,积极思考。在这次的学习中,专家、教授们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数学思想,崭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论文的撰写技巧,案例的教学与研究等等,这让我在数学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文化,数学观,数学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等等正是我日常教学缺少的理论基础。特别是老师关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非常贴近我们的实际教学。我认为,教师只有汲取丰富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驾驭课堂。

开班第一天湖南师范大学的谢圣英教授从高、微、雅、逸四个方面来阐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每一位教师,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较高的目标,从教书匠——教师——教育家,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其次要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学习,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教学风格,进而形成教学思想;第三,要起点高,要探索,创新,有批判性思维,善于独立思考;第四,学习时接触的朋友、书籍、文章水平要高,要读大师原著;第五,要善于挑战,只有为自己树立强大的对手,才能不断地激励自己。

通过这次培训,我开拓了专业视野,领悟了新课程理念,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升华了专业理论水平。学会了微课制作,还有了课件作品,与外面的老师有了深入的交流,掌握了更多更新的教学信息资源。积极参与初中班的各种活动,获得了优秀班委的称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019年8月16日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2

初中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2017年暑假,我参加了由莱州市进修学校组织的教师全员培训。为期五天的培训,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它为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其中,对于教师职业倦怠这个问题的探讨对我感触颇深。

我1999年参加工作,走上讲台,至今已15个年头。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和许多人一样,自然而然地有了这样一些感觉:工作热情丧失了,和学生距离疏远了,对待学生的态度冷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对教育教学工作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

一、保持一颗平常心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有比较高的目标。一旦工作一时停滞不前,或者工作压力加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高峰的。需要教师量力而行,正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对自己要求要适度,不要过高,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对自己不要求全责备。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

二、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幸福

我觉得影响教师幸福指数的最直接的原因是来自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崇拜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进步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与幸福。教师天天与成长中的学生进行富有教育价值的交往和对话,它影响着、推动着人的生命成长,是学生情感的培育师,精神的守护神,人格的构建者。所以,当教师看到学生身上展现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怎么不会感到幸福呢?因此,学生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中,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成为教师提高幸福指数的砝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的生活是有些重复,但这重复之中也有着许多的变化,我们也应当让学生意识到,一起享用成果学会体验“过程”的快乐。正是这样,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每当看到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进步、竞赛中获奖、考入大学、甚至多年后在社会工作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时,我们所得到的体验和感受不正是愉悦和幸福的吗?

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这是克服职业倦怠的良方。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一个高度跃向一个新的高度,工作得到领导的器重,同事的赞叹,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就会获得新的成就感。而获得了新的成就感,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研究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职业倦怠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久而久之,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日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

教师要想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走出职业倦怠,走向快乐教学,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的成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保持良好心态,做一名快乐幸福的教师。

初中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这一点我可以说早有认识但没有今天这么的深入。

我更加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义。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使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这一点我也是有着深刻地理解。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敞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这一点我们教师中可以说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我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为之。

经过这次暑假期间师德师风学习和新课程的学习,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初中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今年暑假,上级安排了为期四天的教师学习,学习期间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己必先接受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主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当今教师的道德修养有着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如何,直接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影响千秋万代。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出表率,必须要做到: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责任。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为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3

关键词:导游培训;导游基础;宗教;道教;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83-02

目前导游队伍难以胜任宗教景观的导游,成为导游知识结构欠完善的突出标志。因此,加强宗教知识的培训势在必行。

一、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是完成宗教知识教学任务的前提

应该说,受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社会转型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宗教的认识有较大偏差,甚至导游培训的教师对宗教知识的了解也相对欠缺。所以,正确认识宗教,是讲解好宗教知识的基本前提。

(一)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一套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二)宗教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又有它实体方面的社会功能,它为社会提供一种组织社会的形式,一套调适和整合、凝聚社会的机制和体系。

(三)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渊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重要成份。另一方面,宗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全球依据被划分为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西方世界与以伊斯兰教为主的伊斯兰世界和以儒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圈。

(四)宗教与有根本区别,也不完全是一种迷信。

1. 宗教与有本质区别。首先,信仰对象不同。所崇拜的对象是教主,教主即神,神即教主,以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欺骗群众,以所谓“特异功能”招徕信徒,使成员产生敬畏感,从而达到对成员精神控制的目的。其次,理论学说不同。教义是由宗教剽窃而来,并糅合一些危言耸听的歪理邪说。同时,还通过借用、曲解宗教中的一些名词、概念,进行“标新立异”的解释,贬低宗教,神化自己,扰乱人心,造成恐慌,骗人入教。再次,活动方式不同。活动诡秘,内部组织很严密,活动秘而不宣,它们采取地下活动方式,串联、聚会活动多在比较隐蔽的地点进行。最后,与社会的关系不同。具有反人类、性质,蔑视社会的伦理制度,无视法律,对抗政府,它盗用宗教术语装扮门面,蛊惑煽动成员仇视社会,危害社会,甚至带有政治野心。

2. 宗教不完全是一种迷信。虽然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思想基础的,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是,宗教与迷信的也存在本质区别:首先,经典、教义不同,迷信的理论、教义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牵强附会、随心所欲其活动方式是利用骗术、巫术来编造所谓“神迹”,通过鼓吹所谓“神力”,以达到谋取功利的目的。其次,文化内涵的价值不同,迷信从来就没有起过任何积极的作用,更谈不上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最后,组织形式不同迷信,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用来骗取钱财的骗术,其组织形式多为秘密结社,不为社会所承认,某些迷信组织及场所还是藏污纳垢、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庇护所。

二、树立正确的宗教教育观,因势利导,是完成宗教教学的基础

(一)要还原宗教的真实面目,把宗教看成是对人生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探讨与思考

1. 认识到宗教的世俗基础和客观根源。宗教是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用非现实的方式去解决现实的问题的一种社会存在。从宗教的起源上来说,宗教产生的基础,是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和行为能力的局限,一切宗教观念,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无论是佛、上帝,还是鬼神,其实,都是人类向自己的未知领域进行猜测性思维的观念性成果,都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背后的那个“可能存在物”的猜测。

2. 正确理解宗教的功能。对宗教的认识,片面强调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贬低社会实体方面的功能,或者片面强调社会实体方面的功能而贬低其意识形态方面功能,都不符合历史和代中国宗教的实际,因而不是实事求是的。从历史和当代宗教的事实来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的社会功能各有侧重。宗教的社会功能积极或消极,其评判的标准不在宗教本身,而在于其赖以存在的根源即社会本身。

3. 把宗教看成是对人生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探讨与思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宗教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隐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修养与道德教育思想。其实,正如冯今源、胡安所说 “……宗教的主要社会功能,或者说它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是思想道德领域。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思想体系。表面上它信仰神、供奉神,实际上它更关注人,是一门人生的学问、生命的学问……”,宗教与哲学、科学等一样,其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理由,就是其本身也是对人生和未知世界的一种探讨和思考。如佛教认为人有生老病死等痛苦,所以应该用“信、解、行”等办法来实现“四大皆空”;基督教认为人有“原罪”,所以得祈祷、行善以谋求往升天堂;道教则认为要避免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能长生不老,羽化登仙。

(二)正确引导,防止宗教知识培训成为变相的宗教宣传课。

在宗教知识讲述过程中,务必要遵守国家宗教政策,把握好授课的视角和分寸,防止把宗教知识培训变成变相的宗教宣传。一方面,分析当代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长期纷争的宗教学原因及其对中国宗教的影响。如分析道教在一个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持续冲突、我国倡导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如何利用道教的思想资源来为解决越来越多的冲突提供思路和方法。一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其恶劣影响,指出其与传统宗教的区别所在,为维护国家稳定、实现民族振兴出力。

三、贯穿“三教合流”主线是讲好道教的关键

儒、道、佛互相接触、交流、碰撞、包容、吸收、融合,是贯穿近二千年中国思想文化史中一股重要的流,在哲学、文学、艺术、伦理等社会学领域,在医学、化学、天文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甚至在中国文化乃至社会的变迁领域均产生巨大影响,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社会历史价值。可以讲,中华民族如果离开儒、道、佛,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抛弃“三教合流”这条主线,单独来讲授道教知识,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的,也当然是残缺和肤浅的。

(一)从宗教三要素的角度讲授道教时注意横向比较

道教是我国的土著宗教,也是中国四大宗教之一。为此,要认识道教自身的主要特征,我们就需要在与其他宗教进行横向比较中进行理解和把握。

1. 从宗教观念来看,道教是唯一以追求长生不老为目的的宗教 。(1)道教长生成仙的基本信仰,它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标志。道教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个信仰使得相对于其他宗教而言,道教更关注于抱朴归真的价值取向和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显得特立独行。(2)道教的道统万物、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的观念与其他宗教思想大异其趣,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他宗教的缺陷的同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3)道教与道家存在一定的区别。原则上说,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学术派别,而道教则是追认道家创始人老子为教祖的宗教。

2. 从宗教体验来看,画符、炼丹、房中术是道教的独特修行方式 :(1)独特的信仰决定了道教修行方式的独特性 ;(2)画符、炼丹、房中术是道教修行的独特方式。

3.从宗教行为来看,道教是最中国化的传统宗教。

(1)道教的思想与道术来源于中国早期文化中的鬼神思想、巫术和神仙方术、谶纬之学、黄老思想,是早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正如李约瑟博士说:道教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道教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塑造中国形象、扩大中国影响做出了重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医中药、山水诗画等。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徒绝大部分为中国人。而道教之所以未能成为世界级的宗教,也与道教自身的中国特色太重有关,如其炼丹、画符、房中术等。道家和道教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塑造、改善产生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中华民族性格中的整体直观、重德求善、柔弱克己、贵和守中、朴实节俭、随遇而安等成分与道教的养生修德、效法自然、无欲自朴等内容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二)从“三教合流”主线讲授道教时注意纵向联系

1. 汉魏时期儒道互补以排挤佛教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因其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勘破红尘、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这就与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纲常、忠孝之道,直接发生了矛盾,受到了儒家的抵制与排斥。

道教于东汉创立后,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借助儒家对抗佛教以求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影响,从出世、消极退避、主张自然、重养性、崇尚天然的主张出发,延续西汉以来儒道(家)互补的做法,尝试弥补儒家入世、乐观积极、规范严格,讲实用、追求功名所产生的种种不足,进而导致中国古代传统的士大夫很少有纯粹的儒家或是道家,他们往往具有进取与退隐的双重矛盾心理,往往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来处世,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2. 隋唐时期佛道合流以抗衡儒家

隋唐时期佛教与儒、道两家所形成的三足鼎立之势,为三教的融合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教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因而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合他人理论精华的主观意向,儒佛道三教在理论上呈现出的进一步融合的趋势。唐朝时期,儒家相对稳定,佛道则受到了帝王政策的严重影响,命运多舛。例如为了抬高李姓的地位,自称是道教教祖老子的后裔,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都采取了“兴道抑佛”的政策。而武则天时期则反其道而行之,针锋相对地采取了“兴佛抑道”的政策。后唐中宗复位,又想“兴道抑佛”。至唐武宗时期则更是大肆灭佛,不但摧毁了佛教所依赖的经济基础,而且损坏大量经籍文书如《华严经》和《法华经》。唐朝帝王整体上采取的是道佛并行的政策,这为佛道合流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首先,为提高地位、扩大影响,改变理论比较粗俗、戒条教规欠缺,缺乏系统性等传统弊病,隋唐道教大力向佛教学习以创立理论体系,完善戒条教规。从宗教理论(成玄英的“双遣”体道,王玄览的“三世皆空”、司马承祯的“净除心垢”、“与道冥合”)到修持方式(五戒、八戒和十戒),乃至宗教仪礼规范(如宫观布局、神仙体系、道教音乐)等,都基本上是模仿了佛教。其次,佛教为进一步适应中国社会,也向道教和儒家进行学习。如在神仙体系方面,吸纳关羽为迦蓝神、改观音为女性神等;在宗教体制方面,实施了百仗改制;在宗教建筑方面,采用了四合院式布局等。

参考文献

[1] 陈宗荣.准确把握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处境下的历史方位[J].中国宗教. 2007,(2).

[2] 牟钟鉴、李平晔.对我国宗教问题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J].当代宗教研究.2001,(5).

[3] 夏莹.视界融合下的道德、宗教与文化[J].哲学动态.2003,(5).

[4] 吕锡琛.道家与民族性格[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8).

[6] 沈民权.浅谈导游培训中的道教基础知识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5)..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4

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目标改革

目前,从教师的整体情况而言,培训正向继续教育的方向发展;从教师的个人继续教育看,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很好地适应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以及全面推行有效的素质教育。为此,我们一直以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为重心,将培训提到教学基本功的层次上,甚至提升得更高——强化教师的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信息技术而言,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的培训应以先进观念和教育案例为载体,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创新意识。

就中学教师总体队伍而言,应通过培训具备很强的能力要求:1.具有比较强烈的信息技术意识与态度;2.熟悉和掌握信息知识;3.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4.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和提高的范围应该为全员培训,不分年龄和性别,不分学历和地区,甚至这样的培训还应该涉及即将进入教师这个行列中的新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中学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就现在而言,很多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都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们不再需要进行所谓的信息技术的“扫盲”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可对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使得大部分的教师能够熟练、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深度整合,让一部分教师进行适当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和开发。

二、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改革

根据以上中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目标,现行的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

1.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内容模块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课程,它们是根据教育中的教学手段的发展逐渐成长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用于优化教学过程的基础理论和方式的科学。它应用现代教育教学媒体作为工具在教学中渗透各种教学要素。信息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就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教育技术的特点、概念、作用;各种教学媒体原理、特点、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教学的适应性等。

2.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内容模块

教育技术新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在这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中,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和评价的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教学设计”。可见,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最核心内容,另外,教学设计还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因此,教学设计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各种教学媒体的功能及其教学适应性、多媒体组合教学的知识、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教学媒体的优化与选择、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

3.信息技术能力内容模块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对信息的理解、获取、分析、处理、加工能够传递和活用。主要标准表现在以下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呈现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处理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免疫能力。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5

英语 教学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40-02

当我们学语文的时候,经常会提到要注意文章的语感、语境,其实学英语一样,也要注意其语感,初中生注重培养与训练他们的英语语感,对他们学好英语大有帮助。那有人会问:语感到底是什么呢?语感是人们对于语言的领悟感应的综合直觉能力,包括对语音、语调、词汇、词组、语法、语义、语用等许多方面的敏感的直觉能力,是随着语言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获得积累和加强的一种能力。所谓熟能生巧,在语言上也是一样,这样表现出来的就是语感,对某种语言语感强的人,则对该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强。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好了学生的语感,对学生运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大有帮助,反之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语感培养与训练。

要想学好英语,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尝试发现,分别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从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1听力训练培养语感

初中英语通常没有安排专门的听力课,但是初中教材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一定的听力训练内容,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老师同学之间的说或者磁带读,去感知英语语音和词句。刚开始,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能力可能较差,存在听不懂的现象,但是随着一边看教材一边听,反复多次听,达到从听不懂到听懂,从部分理解到全部理解,逐步产生对外语的良好感觉。在听的过程中,我们也得注意首先要让他们听准确的发音,反复模仿标准的发音,然后学习掌握标准的英语语调,最后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英语句子的意群停顿,把握好英语优美的抑扬顿挫的节奏。这也就是防止学生形成中国式英语发音的毛病,这就要求从一开始就做到发音标准,否则形成了语言习惯就很难更改。所以教师要把教材录音带作为听说训练的第一材料,听之前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掌握标准的发音。其次,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好听力课,听力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边听边看,逐步提高听力。再次,在训练听力的同时,注意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2让学生大胆的说,接受语感

听和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我们加强听的同时,也要加强说的能力,也就是口语表达能力。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和训练:1、复述。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是英语听说训练中的有效手段。它包括重复性复述和改造性复述两大类。不管是哪种复述都要抓住中心,取舍合理,结构完整,这也就要求理解和把握原文,包括原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复述最重要的意义是能培养语言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就在复述的过程中逐渐的接受语感。2、问答。问答属交流型的说话训练。它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锻炼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对语言的接收能力与组织能力。通过问答,把探讨的问题引向深入,使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达到预期的目的。问答的过程,也是训练的主体答者抓住问题、分析问题、考虑答案、组织语言的过程。问答过程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判断和推理,也是接受语感的能力的过程。3、讨论。讨论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议题,大家各抒己见求得观点一致的交流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普遍关心的、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话题,通过学生分析话题、总结材料、陈述观点、然后组织语言发言,来判断学生的语言掌握和组织能力,看观点是否清晰明朗,语言是否自然、连贯、果断,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很有作用。4、课堂活动。学习英语需要相应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自编、自演英语短剧,用英语讲述短小精彩的故事,通过集体交流,会有效地增强语感。

3记忆朗读与阅读结合,提高语感

学好英语不得不读,这就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记忆朗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背诵,有人会疑问,那不就是应试教育么?其实也不然,因为“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要抓背诵”。“背诵”是培养和提高语感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记忆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感悟,还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感知能力。通过记忆朗读,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便于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另一方面,能够激活他们的语言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学习效果。英语学习,词汇是基础,语法是关键,不朗读记忆理解,谈何掌握充足的词汇量,谈何学好英语的基础。英语学习,不朗读记忆理解,谈何熟练众多语法。对于教材课文的记忆朗读,也是掌握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全文大意,有助于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法特点。记忆朗读过程中,教师适当指点阅读技巧,包括怎样猜测词意,怎样推理判断,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等,使整篇课文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复现,从而使学生由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到运用课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另外一个层次就是阅读,这个渗透在我们平时上课对课文的理解上,也表现在我们对课外材料的阅读上。阅读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另一方面掌握语法技巧和写作的重要手段。人脑就像一个用来容纳知识的容器,输入的语言信息越多,经过大量的积累和巩固,输出的语言就会越来越顺利,水平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教师可适当要求学生阅读好课文,掌握必须的词汇、语法,另外阅读一些文学名著,了解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风俗习惯等,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为实际交流奠定基础。

4从翻译句子到写作文,发展语感

初中教学培训范文6

1.随着现代化教育的飞速发展,在如今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更注重考试,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扎实可靠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良好的运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2.因为高中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专业素养,其次才是向高校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美术表现技巧的训练,来提高他们对物象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评论能力,除了这“六种能力”外,还要求学生以此来发展情感、兴趣、气质、性格、审美、趣味等个性品质。通过以上能力的培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使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画家。因此,我们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

3.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学生和老师对基础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往往忽略最基础的东西才会造成学生在考试中发挥不好,落榜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根据这种情况的出现,追根究底都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漏洞,所以,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和基础训练,只得我们深思。只有把这两者学习的更加扎实才会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在考试中得以发挥自己的水平。

二.高中美术中的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

1.众所周知“速写”是训练造型能力的重要基本功,速写同素描一样,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立形式的确立。它对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直觉的判断力和丰富的表现力是十分必要的。近些年来,虽然反复强调速写的重要性,但由于高考扩招等原因使学生画速写的自觉性远不如过去了。一些学生失去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是抄照片,有的模仿现成范本范画。提高对速写的重视,加强速写训练,对纠正当前专业基础训练中的问题会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一个学生只画长期作业,放弃必要的速写训练,那么他在技能上是有缺陷的,离开了教室的模特儿,有可能变成一个低能被动的作画者,因为速写不仅训练学生直觉的判断力,同时还能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2.德国的门采尔一生共画了八十本速写,每本速写本大概有100张左右的素描,由此可见,是大量的速写训练才奠定了一代画坛巨匠坚实的艺术根基的。当然,画速写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风吹日晒,路途遥远但是也只有这千百张的速写练习才可能练就一身真功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一个艺术家的培养,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速写训练是提高基础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引入创作之门的最佳手段,怎能不引起大家的重视呢?其次,素描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发展艺术的纽带,是提高“造型能力”的核心。速写是一种学习用简化形式综合表现运动物体造型的绘画基础课程。速写是感受生活、记录感受的方式。速写使这些感受和想象形象化、具体化。速写是由造型训练走向造型创作的必然途径。经常练习速写,能使我们迅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熟练地画出人物和各种动物的动态和神态,对创作构图安排和情节内容的组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中的美术教学理应对这种借本训练更加加强。也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