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也是中国发展未来几十年的战略方向。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但真正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因为农村的历史欠账太多了,不是一朝一夕能还清的。

作为乡村振兴服务工作下派干部,乡村在我们工作的第一线,振兴乡村要求我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要求我们充满斗志、不畏艰苦,要求我们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我们要切实发扬发挥“红船精神”,要想作为、有作为、善作为,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党的暖风,让“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

结合工作调研实际和近两年农村的发展来看,农村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变美了,贫困人口生活得到了改善。可是这些离乡村振兴还远的很,这些充其量只是农村问题的皮毛,所以对于当前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值得沾沾自喜。难啃的骨头还在后面,对农民群众而言,最好的乡村振兴就是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老有所养。为此,乡村振兴决不能只是口号,只是专家的高谈阔论,而应是田间地头,农民生计。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培育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农民成为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的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将有利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和底气,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没有产业振兴的内生“造血”机制培育,靠各级政府的资金外部“输血”投入振兴乡村,随着资金投入减少最终还是会沦为衰落。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要实现产业兴旺,首先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是通过培育农业品牌、增强科技创新、强化城乡融合,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促进农村产业集聚。

发展离不开人,乡村振兴自当不例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解决人的间题。由于受前些年农村发展“钱景”不大的影响,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农村缺人特别是缺少能人的问题,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的制约瓶颈。因此,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农村人才政策这篇大文章,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建设。既重视本土人才的培育,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也要广纳懂科技、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的贤才能人到农村来创新创业,让农村成为贤才能人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专业化乡村振兴队伍,增强农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和农村产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2

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小镇,乌镇的发展模式成为古镇景区规划的范本,正被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所复制。

缘起:10年寻觅,曲折种种

在乌镇的周边,不是没有基础条件更好的江南古镇,像南浔,小莲庄的游人络绎不绝,还有周庄,万三蹄卖得全国皆知。与之相比,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乌镇东栅景区,尽管留有茅盾故居,却并不引人注目。

乌镇之所以脱颖而出,不得不提乌镇的西栅景区。2006年,乌镇启动西栅景区开发,一开始就买断了原住民所有的民居产权,庞大的物业资产为包装上市提供了最佳的便利。由桐乡市政府持股的乌镇公司把破败的西栅买下后,被精心规划成“理想中的水乡”。

也曾有媒体和专家对此诟病,但现在的西栅景区,除了旅游商店,便是各种形态各异,却由旅游公司统一管理的旅店:按照需求不同,它依次有私人会所、超豪华的五星级酒店和相对低端的“民宿”。“与东栅相比,西栅宛如一艘豪华邮轮,吸引游客的不仅是窗外的风景,而且可以纵情享受内部的奢华。”有媒体如此宣传。

光是让乌镇“死去又活过来”还不够,乌镇人受日本利贺镇所启发――那山沟里的一座小城镇,有戏剧节,有国际学校。乌镇人也想用一个旧瓶子作为平台,以承接乌镇的未来。“乌镇好一点的初中生都要跑去市里上学,为什么他们不能在这里看到世界顶尖的戏剧和最好的艺术品?”10年中,乌镇做了各种尝试,包括承办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举行乌镇戏剧节等,终于在2014年接来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也迎来了乌镇旅游真正的井喷。

旅游+:平台已具,推广可期

除了互联网大会、戏剧节、国际艺术邀请展这些高端的内容,2016年的乌镇旅游又多了许多玩法:“乌镇国际未来视觉艺术计划”正在筹划中,并将于12月份在乌镇北栅丝厂正式启动;以“一站式的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为卖点,吸引90后、00后新新人群的乌村项目也已上马;此外,乌镇与新西兰维塔工作室即将建立合作。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景区资源的逐渐饱和,旅游业淘汰日渐残酷,没有创新、没有改变的观赏式旅游已经很难再维持下去了。乌镇独有的旅游+休闲模式,为很多类似景区找到了出路。

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媒体将这个镇子冠名“长城下的跽颉薄扒认绲奈谡颉薄…事实上,古北确是由乌镇的设计团队主创的,一砖一瓦的选择,均出自乌镇人之手。

在商业性质、经营模式上,古北用了乌镇成功的经验,但也是独一无二的,它的文化、历史、风情,以及建设的形制都与乌镇有所不同。“旅游是做不一样的放大,而不是做一样的复制。”设计者这样说。今天,古北水镇“提灯夜游长城”,已经是颇具独创意味的体验式旅游标杆。

古北仅是一例。乌镇的成功模式已成为全国建立古镇景区规划的范本。位于贵州遵义,承载历史、保有美丽梯田的乌江村;与乌镇比邻的拥有全国最大毛衫市场的濮院镇等,都已经由乌镇西栅的设计团队担任主创,开始了文化挖掘和旅游开发工作。

未来:广纳理念,兼容并蓄

“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的商业模式、完整清晰的产权、合理半径的较强消费腹地、‘文化旅游’目的地营造”,这样的乌镇模式,除了乌镇自己的团队之外,也被越来越多的旅游开发者所接受。

湖南的凤凰古城,随着游客的增多和旅游设施的陈旧,翻新迫在眉睫。往哪个方向去?这是摆在当地设计团队面前的问题。

结果,当地设计团队一样采用了乌镇西栅的模式。主创彭耀根说:“乌镇公司为了营造社区概念,曾请回了部分老居民,以免费住宿的形式,让他们充任‘房东’。静谧的河畔人家,夜晚的灯火和喧闹,似乎都因此在一夜间复活。”

所以,凤凰古城也请来了武陵山区的居民,以一样的模式,让他们住在新建的房子里,提供最接近原生态的社区体验。武陵山区有71个县市,服饰、建筑、饮食、语言、风俗各不相同,他们最终将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提供游客体验。“我们要把民族文化符号和元素在这里用最美的方式呈献给世人。”

同在浙江的绍兴柯岩景区,也启动了“乌镇模式”的改革。随着传统的收门票无法满足日渐复杂的游客口味,柯岩景区已经启动了国有控股项目,重新建设鲁镇和“夜鉴湖”。

目前,鲁镇只是柯岩景区附属的一条商业街区,以旅游纪念品销售、餐饮、文化展示等静态展示为主,与重文化、重体验的现代旅游要求已不相适应,特别是到了晚上,与周边景区差距明显。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表示,升级后的鲁镇将开设绍兴特色小吃店、手艺作坊、多层次的民宿、客栈以及茶馆、酒吧等,使之成为一个现代旅游商业消费综合体,也许,另一个绍兴版的乌镇,即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到我们面前。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3

1.乡土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近代乡村教育运动是多种因素推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既有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有国外思潮的影响。近代以来,外患不断,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生存危机,而封建帝制的并没有把中国人带上民主自由的生活大道,连年战争给人们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乡村破坏尤甚,“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I]兵祸与天灾交织,内忧与外患并存,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农村的经济,农村生产力极度疲软。在“五•四”的涤荡下,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西方各种思想纷至沓来,影响着中国的思想界和教育界。于是,一些爱国人士开始思考和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和方法,他们把教育当作解救中国乡村的一剂良方,“惟中国农民,知识低下,生活枯窘,故必赖教育才能提高其知识,改善其生活,且农村组织不良,文化落后,又必赖教育才能改良其组织,促进其文化,我国谋建设农村,势必注意到乡村教育。”[2】河南百泉乡村师范学校创办的《乡村改造》,是这样论述乡村教育的紧迫性以及对于中国的适宜性的:“德意志国仇的报复,基础是教育的力量;苏俄革命的成功,开始于乡村的工作。至于土耳其的建国,波兰的复兴,莫不是着手于教育与乡村运动。其他如一切社会运动的实验和开拓,也几乎没有一个不是以乡村为起点,拿教育作为手段的。这些事实都是证明乡村教育对于民族、国家,有极大的关系的可信任的凭据。而且,乡村教育运动的进行,比较与他同一性质的,也较为容易;因为他有现成的阵营——乡村小学,不必另起炉灶。而且阵营是星罗棋布似地到处皆有,所以工作推行的力量,是普及而广大的,并不拘于一隅。因此,我们深信乡村教育是目前解除国难,复兴民族,唯一无二,最经济捷易的方法。”

2.民国时期河南乡村教育概况

民国时期的河南,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农村一片凋敝。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能接受教育的儿童寥寥无几,贫穷不可怕,无知更可怕。河南一些有识之士看到广大乡村的贫穷及村民的愚昧落后,从2O世纪2O年代开始,就有一些人士致力于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在河南进行最早也是时间最长的当推王拱璧“青年村”的新村建设和新村教育实验。同时,在地方自治的刺激下,河南民众教育兴起。民国十八年,河南村治学院在辉县百泉建立,梁漱溟任村治学院教务长,一年以后,此学院奉命解散,梁漱溟离开百泉村治学院到山东邹平主持乡村建设研究院。村治学院停办后,村治人士于汲县成立村治同学会,在香泉寺下创办香泉小学校。1931年,梁漱溟莅临汲县,指示于小学校附近创办民众学校7处(后又有增多),并捐款5O元作为创办费。而为了乡村教育的可持续性,亟需为乡村教育培训师资,在村治学院建立的同时,河南省立民众师范院与省立民众实验学校在开封成立,一年半之后,省立民众师范院迁往辉县百泉,更名为河南省立百泉乡村师范学校。而2O世纪30年代河南省教育厅为改造初等教育及为更好地进行民众教育而设立的教育实验区实质上也是乡村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杞县教育实验区、开封教育实验区与洛阳教育实验区。

二、乡村教育与乡土教材的关系

乡村教育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乡土教育,乡村教育离不开乡土教材。首先,从乡村教育的目的来看,乡村教育运动立足于农村生活实际,以改良农村现状,解决农村各种实际问题为目的。乡村教育“从生产教育方面来说,应以乡土教育为目标乡土教育实施的最后目标,也就在改进乡土的生产生活教育的实施,应由乡土出发,以乡土经验作基础。”【4]其次,从乡村教育的内容看,乡村教育的内容是实践的、实用的,也是乡村社会生活的全部。1930年,河南二师附小教师韩照远提出乡村教育教授科目主要为乡土科,“乡村教育不同于城市教育,因它们的环境不同,乡村教育所授科目也不应同于城市。具体内容为:国语要注意民间的歌谣、故事、童话、谜语和乡村的特殊性,以及田地契约的写法,书信的格式等;算术要注意日常的应用,如田亩计算,粮价计算,税款计算珠算尤为重要,以养成儿童对于社会生活的应用;社会,讲地理,应先讲乡土地理,讲历史,要先讨论乡土史,以及现在农村生活的改进,渐次推到远的大的地方去”¨]可见,当时乡村教育的内容的确是广泛而不狭隘、实用而不空泛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事实上是一种包括生产技术、政治观念、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民道德以及自卫教育等多个层面的乡村社会的整体重建运动。最后,从乡土教材方面来看,乡土教材中蕴含的乡土文化更易于民众接受,因此,适宜于乡村教育的需要。这些乡土文化通常以民间歌谣、谚语、俗语、戏曲等形式表现出来。从事教育多年,热心于社会教育事业的赵质辰先生十分重视歌谣、谚语作为乡村教育教材的价值,他说:“中国旧日歌谣、谚语中,包括不少至理名言,且通俗叶龋,教导学生时,加以解释,学生即能琅琅上口,其感人之深,记忆之易,运用之适,实较现今小学教科书,强百倍也。虽此等教材,不免有不合理及带迷信者,教者可慎加选择,或略加修饰,亦未尝不可。”他曾于村夫野叟之口旁搜博采,历时6年汇集编辑成《河南谚语集》作为民众教育教科书。此外,百泉乡村师范学校刊物《乡村改造》设有“乡村歌谣”特辑,在特辑中,收录了百泉歌谣106首,民间歌谣l0首。歌谣来自社会最底层,反映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因为来自民间,所以借此作为宣传的手段和内容,便更易为民间所接受。根据民国河南乡村教育中乡土教材的内容,可以把民国河南乡村教育运动中的乡土教材分为3类:一类是农事农俗教育,以王拱璧在西华县孝武营村的试验为主;第二类是民生教育及乡土活动,主要体现在省立民众师范院和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第三类是乡土调查和民众读物,主要体现在省立教育实验区的民众教育活动中。

三、新村自治与农事农俗:王拱璧新村教育及其自编教材

王拱璧①于20世纪20年代在河南省西华县孝武营村进行了一种新村教育实验,从最直接的因素来看,这种新村教育实验是受以武者小路实笃为代表的日本新村主义思想的影响。从内部因素看,更多的是不满北洋政府统治、拒绝官治的一种被动的农村自治的应对。自1920年,王拱璧在孝武营村渐进开始自治改革,成立青年自治会,改孝武营村为“青年村”。在村自治会的支持下,王拱璧将其父创办的“崇实小学堂”改名为“青年公学”,探索新村建设和普及农村教育的具体道路。新村教育把教育与农村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农教合一”的新教育体制。教师讲课使用自编教材,教材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上注重农事教育和农村风俗改良教育,以“劳动”、“健康”教育为中心。王拱璧还亲自编写“好人”手册作为乡民的训练材料。

四、民生教育与乡土活动:省立民众师范院与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乡土教材

1.民生教育:省立民众师范院的乡土教材河南省立民众师范院与百泉乡村师范学院是前后发展的关系,民国十八年秋,河南省教育厅于开封建立省立民众师范院,建院1年,成效甚微。师范院人士鉴于乡村教育之需要,自动呈请教育厅,建议将学校迁往辉县百泉。在成立一年半之后,民众师范院迁至新乡辉县百泉村治学院旧址,初仍称民众师范院,后更名为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省立民众师范院迁至百泉后,把教育目标确定为解除民众痛苦,改善民众生活,提高民众知识,增进民众健康。目标确定之后,师范院即着手编辑教材,其中一些是与民众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乡土教材,如关于生计教育的《百泉农谚集》。农谚是流行在乡村里的一种语言,其形式素朴、简单,而且多数是有韵的,内容是农民积若干年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得来的经验。师范院教师汇集农谚100余条,并按照季节的顺序和内容将它们罗列起来,一一地加以简明的注释,编纂成《百泉农谚集》,J、册子。从语言方面看,《百泉农谚集》里的农谚语句组织非常简短,最长的不过8句,最短的仅有1句或2句;从内容上看,农谚中蕴含的知识主要有下列几种:种植和收获各种作物的时期,例:椿花落地,麦子断气。预测旱涝(雨量)的方法,例:日头穿鞋不过三;社后雷声发,大旱一百八。预测收成好劣的方法,例:稀麦稠秋坑死人;八月十五云遮月,到了年来好收麦。季节变动的认识,例:清明到小满,一百零五天;蟋蟀叫,秋天到。作物、果树的长成与家畜孕的期限,例:秋四麦六;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胡桃等九年。总而言之,不外乎是对自然变迁与农产收成的关系的描述。除正常的识字教育、生计教育、公民教育等内容外,遇有特殊的生活场景,民众师范院还就地取材,编辑供民众学习的小册子,如在百泉乡四月药材会开始之前编辑的《新刻泉会招牌歌》。此招牌歌共分44节,有字496个,生字301个,重复的字约达50%的比例。歌中除了介绍药材会上最常见的招牌以外,同时也介绍了若干用语、数目字及度量衡的名称,以适应赶会人的需要。在《招牌歌》的后面,还附有一个《招牌歌教授法》。

2.乡土活动材料:百泉乡村师范学院的乡土教材百泉乡村师范学院是当时省教育厅设立专门培养农村小学师资的唯一一所师范学校。确切地说,它是一个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实验区,企图通过乡村教育来培养中小学教师,普及农村教育,振兴农业生产,改造农村社会[。百泉乡师的教育理念受陶行知“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影响,其教育内容多与活动相结合。“乡村民校的教材是要以民众的生活作根据,民众生活需要什么,什么就是应有的教材中国幅员是如此广大,山川纵横,交通不便,南北风俗不同,东西环境各异,因此各地的民众生活自难相同,民众经验亦属各异,所以乡村民众教材,自当因地制宜,随域而异,乡村民校教材应有地宜性的。从此看来,乡村民校的教材应当是活动的,而非固定的。”[8为此,百泉乡师研究部编辑了《乡村里的儿童节活动》、《应用歌曲集》等乡村教育类丛书,以及《天爷会调查》、《四月会调查》等乡村社会调查类丛书。乡师下属民众学校所进行的乡土教育也多体现于乡土活动中,教材多是一些乡土活动类,内容主要兼顾两方面:一是国家特殊日纪念活动,二是乡土农事民俗活动。如,稻田乡校在乡村收获节时,举办了收获节活动——游艺会,编写了《应当取缔的私塾》、《不识字的害处》、《放足运动》3本话剧;演出歌剧《学生与农夫》、《收获节歌》;编排“锄头舞”;编写歌曲《美丽的秋天》、《田家四季歌》、《不识字的痛苦》、《怎样种田》等。剧本、歌曲与舞蹈都是以民众生活为背景,以民众生产生活为内容,期望“在这个混沌的、动乱的、战云迷漫的时代,通过游艺会来把这些无知无识的民众唤醒,改良风俗,增进生产,提倡读书与爱国的种种事情,给他们一种刺激。”③对于儿童而言,更具有吸引力的就是乡村游戏,“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生来就好玩。外界的刺激与内部的行动,都能引起他的动作。所以我们应当说他有适当的游戏。并且当教师的应该想出方法来领导他们游戏,或作他们游戏的伙伴。利用他们这种好游戏的精神,来养成种种良好的习惯。游戏性的教育,是现在新教育中最有价值最值得研究的。”|9]实验研究部曾就“当地之乡土游戏可应用于教学者有几种,其办法如何”与各乡校进行讨论,各乡校就本乡适合于教学的儿童游戏进行说明,由研究部汇集统整为文字材料。如百泉乡校提供的“老鹰捉小鸡”、“开当钱”、“轮转钱和赢牛”;稻田乡校提供的“织十字布”、“老和尚受罪”;等等。各乡校不仅对于游戏的方法、规则、人数及应注意事项等一一作介绍,并说明了该游戏适合于何种年级,应用于何科教学,有何作用等。

五、乡村调查与民众读物:教育实验区民众教育的乡土教材

1.省立杞县教育实验区的乡土教材

杞县教育实验区于民国二十三年成立,目的是通过教育“积极创造其国民适应新环境之生活能力,以达于新形态建设完成之境。”[J0.教育形式是民众教育与短期义务教育相结合。实验区设有调查编辑股,负责社会调查及教材编辑工作。教材编辑既要满足民众教育的需要,又要适合短期义务教育使用。乡土状况调查是进行乡村改造与乡村教育的基础。教育实验区负责人赵邦俊认为,大至国家,小至乡村,都有自己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精神,欲改造之,必先弄清其自身结构、生存之方式与环境是否相适应[11]。为此,调查编辑股进行了农村社会调查、庙会调查和杞县概况调查等乡土调查活动。庙会调查包括对淮阳太吴陵庙会的调查和杞县张庄孟姜女庙会的调查,淮阳太吴陵庙会的调查成果集成《陈州太吴陵庙会概况》一书。书中对太吴陵庙会进行了全景式地扫描,包括“淮阳的历史沿革”;“太吴陵的基本情况如陵墓及建筑、陵园的碑、传说中的人祖爷、朝祖进香等”、“赶会的群众及其交通,如群众人数、组织、经济来源、活动内容及交通状况等”、“庙会中的商业活动,如固定摊铺的统计、各街的买卖分类及总计、商业经营的方法、民间读物、民间游艺”;“庙会管理及税收”等均作了详细的统计和说明。最后阐明了太昊陵庙会的发展,并调查收录了大量流行于民间的关于太吴陵的神话传说。该书籍既是当时实验区进行民众教育的乡土教材,更是研究地域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源。实验区自编教材以应用于民众教育为主,所编民众教材与民众教学,俱为结合杞县实际,“农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教材采取适合新生活运动者,教授以家族伦理的道德,及对社会、国家,世界应有的新知识;农民不知卫生的方法,教授以个人及公共卫生的常识,与养成勤劳整洁的习惯农民不知病虫害之防御,教授以防御及驱除病虫害的方法;农民不知农产合作的关系,教授以贩卖合作、生产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的利益;农民不知自治的运用,教授以团体自治和自卫的组织,使运用团体,以谋农村的建设。”[实验区短期义务教育是在经费困难,初级小学不易普及之时,为救济年长失学儿童的一种教育。与民众教育相比,短期义务教育中使用的自编教材相对较少,但教材除各地方及各书商翻印教育部编辑课本外,并编辑有补充教材,加入含有地方性农工商业的乡土材料}j3]。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4

9月26日至29日,第21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古城绍兴隆重举行。

一边是粉墙黛瓦、幽长古巷,一边是红地毯、追星族、明星秀。电影节,让绍兴成为光影叙事的主角,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

绍兴与电影“缘”来已久

电影节对于绍兴,如同一次文化回归。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康健民说,选择在绍兴举办电影节,是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魅力,也是因为绍兴与电影有诸多渊源。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绍兴籍人士任光、柯灵、钟敬之、洪遒、徐来、卫禹平、吴邦藩、吴性栽、蔡叔厚以及谢晋、韩尚义、陈述、陈澈等,先后进入电影界,或编剧、或导演、或表演……成了为电影事业披荆斩棘的前驱者和拓荒者。

这里走出了“中国电影之父”吴性栽、享誉海内外的电影导演谢晋、著名剧作家柯灵。

说绍兴与电影的缘,不得不说鲁迅。1981年,中国诞生的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宽银幕彩色故事片《阿Q正传》,中国第一部越剧电影《祥林嫂》,都是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鲁迅,这位出生于绍兴周家台门的一代宗师的浩瀚著作,至今仍是电影人的创作范本。

当代,绍兴又涌现了杨佩瑾、金复载、金近、陈道明、周里京、汪流、江一燕等一批电影名家和新秀。

电影戏曲片与绍兴也有奇缘。中国第一部彩《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绍兴籍演员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发行海内外的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绍兴人演的绍剧,曾轰动大江南北……

当今的绍兴人,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但看电影的热情依然甚高,一年的票房收入能达到一个亿,这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非常少见。近两年,绍兴新建了16家影城,目前还有10家正在规划建设,平均每2.76万人便拥有一块银幕,超越了发达国家水平。光在绍兴市区就有3家五星级电影院。一些发达的乡镇如店口、钱清、崧厦等地,还可在第一时间看到美国大片。

百姓喜享电影“盛宴”

诗与画的绍兴,你和我的电影!是本届电影节的主题。

电影节举办之前,绍兴市民早早享受起“惠民版”的电影盛宴。8月24日始,本届电影节绍兴电影惠民系列活动启动,百场电影进社区、广场露天电影周、特定人群院线优惠电影周、全民优惠电影周、10元经典电影回顾展等系列惠民活动纷纷亮相。

看电影成了绍兴市民的一项重要的夜间休闲活动。近一个月,在市区城市广场、稽山广场、治水广场、世茂广场已陆续放映了30多场露天电影。不光是城市的广场,电影放映员还把电影送进社区和乡村。从8月下旬到9月底,绍兴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精心准备了160场电影下基层,其中在社区、村、镇放映120场。

“放映的电影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金陵十三钗》《叶问2》《画皮》等,也有让农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突破乌江》《强攻东团堡》等。”放映员周少军说。社区和乡村居民观影热情很高,每场电影观众少的四五百人,多的上千人。“在家门囗就可以免费看电影,我家的夜生活也丰富起来了。”居民李月梅开心地说。

鲁迅电影城负责人告诉笔者:“《舞台姐妹》《秋瑾》《芙蓉镇》等许多与绍兴相关的老电影以及《卖花姑娘》《叶塞尼亚》《简爱》等经典大片,基本上每场电影的上座率都是100%,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有,有很多市民来迟了买不到票,我们特意加映了几场。”,这次展映的多部胶片影片,他们是专门从中国电影资料馆申请来的。

不光是老电影,绍兴市区三大影院的全民电影特惠活动也让不少观众过足了新片瘾。市民只要花20元,就能观看《白鹿原》《超凡蜘蛛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全部最新上线的电影。

民族电影展、台湾市场热映电影展、香港经典爱情电影回顾展、韩国电影展……本届电影节密集开展的各种电影展映、观众见面活动,也给了绍兴市民与电影艺术更多接触的机会。“我活了83岁,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机会,能在看完电影后和演员面对面交流,真的很开心!”一位市民在参加民族电影《绝代—末代女土司》观众见面会后激动地说。

在古城,明星们惊艳、感慨

成龙来了,刘晓庆来了,谢霆锋来了,周杰伦来了,祝希娟来了,赵薇来了,文章夫妇来了……还有许多外国的电影演员也来了,众多明星齐聚绍兴,汇成灿烂星群,光耀夺目,精彩纷呈。

明星们走入诗一般的绍兴,画一样的古城,几多感慨,几多欢欣。

“老字辈”影星祝希娟说:“来到谢晋的故乡,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多少年前,这里走出的大师谢晋,领着我开启了灿烂的电影事业。当年恩师让我担纲他导演的《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时,我还只是一名学校的学生。岁月流逝,但带不走我对恩师的怀念。”

绍兴的习俗和土特产,也让明星们兴味盎然。电影《界限》男一号演员蒋一铭在绍兴走街串巷找到一家老店,遇到热情的老板请他饮一坛新开的十年陈喷香老酒,再配上臭豆腐,他兴奋得难以言表。

前来主持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的杨澜,透露了自己的绍兴血缘,原来她母亲是绍兴人,她还临时起意去寻找外婆家——里谷社。

在开幕式文艺晚会上,绍兴元素让人惊艳。水墨画般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边蝴蝶翻飞。随着一声“快点,大家看电影去了”,亮起红灯笼的乌篷船,齐唰唰向戏台大银幕方向划去。晚会的开场短片,将观众带入醉人的绍兴风情。

柯岩、东湖、沈园、鲁迅故里……绍兴的文化“符号”,通过现代灯光技术,流动在舞台背景电子屏幕上,如梦影幻境。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5

论文关键词:成都,田园,居所,环境



引言:



现今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每天繁忙工作后,回到高耸的水泥墙围合的港湾中休息,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松自己疲惫的心情,冷冷的钢筋混泥土的家,以及推开窗还是车流涌动的马路或空荡荡的平地,他们压抑的心无法得到释放。因此他们渴望一种与自然契合的氛围,纯净的环境,向往古人般的田园生活,一种鸟语花香围绕的环境,因此田园居所这个陌生的名词正在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一、重拾自然田园的生活态度



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提出的建立“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引起广泛讨论。人类由此开始反思我们夕夕相处的生活环境。原来我们总渴望一种生活环境,有着便利的交通,方便的生活,便捷是选择居所的首要条件,再加上中国人口的众多,这更造成了很多小区只有高耸入云的高楼,留下的空地也只能通行,最多只是可怜得稀少的树木和小草,无绿化,更不要说景观。而国外的一些国家居所设计首要考虑的是景观,其次才规划在景观中的住宅,如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流水别墅,动态之水与静态之建筑完美结合,充分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成”的现代建筑艺术理论与原始生态的巧妙结合。



随着生态日益被破坏,人们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渐渐学会去欣赏国外的居住环境,去思考自己生存的状态。不是说所有先进的事物都是值得我们去推崇的,我们不再只因为高科技或是经济的迅猛发展而感到沾沾自喜,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姿态去生活,当我们的心渐渐被空气中的尘埃覆盖时,我们想要让自己的心挣脱喧嚣的束缚,好好呼吸,让心灵变得纯净,于是我们开始回味那种红砖土墙,推开窗鸟语花香的单纯田园生活。田园的无限风光也让我们开始放慢了忙碌的生活步伐,开始去寻觅心中的那一份宁谧与和谐。



中国古代就有的田园式的怡情生活向往,五柳先生的田园诗中描绘:“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种恬淡质朴的的躬耕生活,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在其中的淡泊宁静,而田园生活的温馨和田园中真诚朴实的人际关系也慢慢让我们又开始重新拾起我们丢弃已久的自然情怀,开始钟情于这种自然生态的田园生活。



二、成都居所的田园设计



今年成都把建立田园城市放在首要目标中,而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成都的一些楼盘打着田园生态的这个旗帜,打造人们心中理想化的田园景观楼盘。



(一)华侨城•纯水岸





成都华侨城•纯水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开发商在田园山水打造的规划目标,中国自古以来以水而居,而田园的重要构成是水,而当今人类钟情于山水环境,因为只有山水才更利于人居环境而呈现出生命的灵性。人的这种山水情结本质上是人对于自然的依赖。纯水岸利用了大面积的静态水环境设计,产生强烈的镜像效果,扩展和延伸景观物象,倒影、剪影呈现虚幻、轻柔、漂浮、游离和不确定的视觉美感。它打造的大面积中央内湖和生态水系,让居所环境围合出一个的亲水生活圈,让居所与水与山与植物为伴,呈现出一个自然融合的田园居住环境。



(二)华都•美林湾





位处城南的美林湾,它和华侨城的规划手法是如出一辙,它直面160亩梅香湖,它还利用了毗邻国家4A风景区幸福梅林,低密度建筑,大面积的绿化率和穿插其中的主题坡地庭院,形成内部核心景观与外部稀缺生态遥相呼应,作为国家级4A景区内唯一的生态社区,小区的最大特点是让其房子犹如长在森林之中,它创造了比较优美的景观视野,都市人提供释放身心的舒适生活。



不难从上面两个成都最有潜力的田园楼盘中分析出他们都是要为喧嚣都市还原一片世外桃源。打造出一个建筑、景观与人完美和谐共生的高尚住区范本。从大面积的生态水域,到风景如画的风景区,密集而大量的坡地式公园,楼盘不再是一栋栋空荡的骨架,而是让它们生长在葱郁浓翠的森林之中。楼盘中的绿色景观结合绿叶植物和花灌木的搭配,使得户户有景,步移景异,对未来的业主而言,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对成都来说,这些楼盘犹如城市中的一片绿洲,滋润和孕育着闲适而幸福的成都人。在成都不惜重金打造田园城市的今天,田园式生活居所为成都楼市打开了一个新的大门,虽然它们刚出现的时候开发理念被视为一种赔钱的行为,舍弃上亿元的开发利益换来的只是一片绿和林,但是他们正在不声不响地提升并捍卫着成都各片区的区域价值。为成都建造田园城市的终极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田园规划将让成都更宜居



有专业人士分析城市的未来卖点就是宜居田园房地产。记得有个开发商的广告语叫‘度假,从回家开始’,以休闲为核心的成都主城区的公园板块,它具备5个之最,“最休闲、最生态、最田园、最单纯、最浪漫”,人在这种状态下,“口、耳、眼、鼻、舌”和全身都会变得非常放松。未来中国东边像上海等地,将有大量的人来成都买房,成都将会变成沿海的后花园,未来这里会成为一个上百万人的田园样板区域。



成都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优美的人居环境是其中“精华所在”。一方面,成都房地产行业要进一步深度挖掘“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宜居成都”的内在联系,向世人展示将自然之美与现代文明和谐相融的宜居城市形象;另一方面成都房地产将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为契机,进行系列成都城市品牌的推广,继续推广“住成都,好安逸”的宜居城市品牌。



四、田园居所的未来展望



中国的城市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平和而不张扬,不得不佩服先哲的睿智。身临这些建筑,可以平复我们日益浮华的性情,田园楼盘的打造也想是要创造一种能在世俗喧闹中安抚我们内心的居所,成都这座承载了几千年文化的古都,虽然孕育了建筑艺术的气息,但目前还没有让城市完整的覆盖这个构想,田园居所的主要区域还没连成片,缺少一个中心,而这个中心则正是以田园化的休闲为核心的“魂”。仅仅靠一个开发商难以支撑起整个区域明天的发展,开发商们不能各自为镇,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一个美丽的主城区公园板块。公园板块,是一个“进可繁华,退可田园”的区域,其真正价值还没有被深度挖掘,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深度沟通和头脑风暴。



建设田园城市构想的提出,让每一个开发商开始重新思考地产开发方向的命题。不少开发商都认为,应该从规划入手,实现多中心发展,才能避免城中村的尴尬局面。田园城市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理念,其实就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结合,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行之路,它并不是一个口号。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将城市与农村结合起来,全面改善农村和城中村的配套、交通问题。



对于成都的楼盘来说,既要吸收外来楼盘设计艺术的精华,又要坚持在本区域风土中酿造出来的美,即将素材置于自然中再组合,在至纯的自然、至大的简素中,展现其臻于极致的美。楼盘的山水田园山水设计也更应该节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使得我们的山水田园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它能让城市人的心灵感受和浮现的联想。景观应该是能够带给人愉悦,提高人生活质量的环境。

现代楼盘景观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大设计公司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发展的方向和捷径,传统园林设计蕴含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自然是风景园林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自然文化是中国园林的核心与精华所在。



居住区田园设计的展望,其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园”形象的形成。要营造亲切平和的空间感受,应有合适的规模以利于配套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小区的归属感,要创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意象,居住区的建筑形象应该是令人愉悦的,色彩总体上应是明快温和的,建筑形体及其细部处理应突出简洁清新,要创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志特征,形成富有生活情趣而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形象。



结束语



成都这个千年古都,他们承载着历史,同时孕育着新生的文化,这是古朴与现代的结合。他们没有上海的小资情调,深圳的浮华夜景。如今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又落到了这个千年古都上,与一脉相承的巴蜀文化结合,未来的成都将是一座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区域枢纽和中心城市,城乡繁荣、产业发达、居民幸福、环境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独具魅力。在这样的城市里,怎样的居所才算富有田园色彩,首先要占地面积大,动辄几百上千亩地,容积率要低,绿化率要高;周边要有山有水有公园,得天独厚,资源稀缺,没有硬件条件的楼盘,也可以结合自身优势量身打造,比如欢乐谷于华侨城,梦幻岛乐园于南湖国际社区,郁金香公园于保利•公园198。其次,如果的田园范围更广,并不仅仅是有绿色就够了,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新风系统、保温外墙、太阳能发电、LED节能……科技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舒适。在建设田园城市的过程中,建筑与城市一起进步,才能真正的做到城田相融,园在城中。



社会发展是无止境的,就像我们现有的一切社会形态、社会模式也都是在经验和摸索中形成的。人类就像飞蛾般,见到光亮就扑过去,以为是走向光明,也许有时候是找到了通向自由世界的明亮窗口;但也时只是灯光的假象;人类就是像飞蛾般,在寻找、努力、碰壁之后,慢慢摸索前进的道路。

参考文献:陈六汀.《艺术之水:水环境艺术文化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2

美丽乡村建设范本范文6

一、 向当代观念迈进

自从摄影被发明以来,就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记录各种社会、自然、科学考察镜头,大大方便了人们对视觉世界的观察、探索,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促使原有的艺术形式产生冲突、发生变化、带来革命。可以说,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生、发展都与摄影的出现密不可分,二者不断互动、相互影响以至于相互挑战。进入到当代艺术的领域与时期后,摄影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带来诸多艺术观念与艺术形态的变化。这是当代影像得以成立的时代框架。

这时候新出现的影像艺术,以其观念性、主体性、实验性和前卫性区别于传统的摄影,并且与传统摄影的分野越来越大,摄影的边界被模糊,摄影自发明以来形成的概念和理论话语受到了挑战。或者说,当代影像是建立在自觉的观念思考与理论话语结构之中的影像,而不是单一地针对摄影技术、摄影采光、摄影取景、摄影美化。它们更多的是与现代艺术发展之后的艺术观念变革相关,而不是单纯地由摄影本身引起。从这一点去看当代影像,应该非常明确地界定并区分开传统摄影与当代影像。

正像面对当下的中国艺术现状,需要清晰的理论逻辑进行阐释,最后给以历史化的书写一样,当生的影像艺术也需要这样的清晰理论逻辑。首先要确立的是当代的影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传统摄影是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为基础的,而当代的影像艺术则突破了这一藩篱,跨入到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转换时发生的观念表达领地中。现代主义艺术的经典解释是走向媒介化,即绘画追求媒介自身的平面化特质,雕塑追求三维的结构化特质,建筑追求功能的空间化特质。一言以蔽之,“形式自律”成为现代主义艺术的主旨。而随着“当代艺术”作为概念被凸现出来之后,何谓“当代艺术”便争论不休。讨论者各有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争论并没有结束,而且似乎没有得出一致的意见来。这当然是源自不同论说者的知识立场不同而使然,并不需要苛求每个论说者都持有一致的看法。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当代艺术”有着特殊的指向性,否则不会引起激烈讨论和争相以“当代艺术”为名号。在此,“当代艺术”指的是具有鲜明观念性倾向的艺术,这一概念不会因为它与今天的时间性有关,而丧失了它所指向的观念性和主体性。正因为如此,“当代影像”才确立了它与“当代艺术”同体存在的合法性和意义所在,否则以影像的形式而言就难以与传统的摄影区别开,就难以确立当代影像的历史地位和学术意义。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2008年中国的当代影像,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的影像作品或摄影作品是不具备这类观念指向性的当代影像的特质的。对于当代影像的识别,如同对于当代艺术的识别一样,是与文本阅读同步进行的,这也是当今的艺术发展与存在方式的特征之一。没有文本的阐释与理论建构,当代艺术的观念指向性就无以显明,也无法明确我们建构当代影像艺术的自觉行为。对于当下的艺术判断,一定是来自于研究者与批评者的理论话语建构,而不是直观的观看和阅读;是来自于一种文化自觉性的逻辑思考,而不是习惯性的被动接受旧有模式,将各种影像作品混杂在一起不符合批评视角。因此,看2008年的中国当代影像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原则:要看到变化中的中国影像是与中国的当代艺术相关,要看到2008年的当代影像是中国一段时期的艺术追求观念性的延续,是凸现影像的实验性的一种努力,具有了在变化中求自我意识显现的前卫性和自觉性。

因此,在回顾2008年的中国当代影像,就应当看到艺术家首先是对艺术观念的认定和判断,然后才去有选择地创作品,影像是手段,不是目的。渠岩的《权力空间》、《生命空间》系列首先确定的是作者对中国的现实判断和敏感,在这些空间中发现中国的社会存在关系,但作者不是为了记录这些空间的曾经样子,而是将它们作为类型学的范本,揭示出一段时期内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构成元素,在这些平静无语的影像背后是作者的艺术观念表达的介入。黄庆军、马宏杰的“家当”系列是从另一个观念角度去捕获中国社会家庭的生活元素,很自然地将影像特有的摆拍方式放到生活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的结构和生活含义,把中国现实变与不变的矛盾揭示得淋漓尽致。贾有光拍的“人造风景”,是中国现代工业需要的煤炭资源,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似乎是美丽的风景,但社会化的内涵和自然的消耗不言而喻。

姚璐的《中国山水》选取中国当下习以为常的建筑土堆,转换为一种青绿山水图像,巧妙地将历史与当下结合起来,赋予现实的语境以一种理想的乌托邦色彩。杨咏梁也是利用了城市的高楼、建设工地、脚手架等元素组合成中国传统山水画,寄予了单调、冷漠的城市建筑一种幻觉感。这是艺术家以一种重新认识现实的新观念去重造现实图景的尝试;渠岩是从类型学角度发掘内蕴的意义,利用摄影最能还原真实性视觉的特点来强化图像语言背后的所指;姚璐、杨咏梁都是力求利用摄影的手段,改造现实空间下的图景,而且又都利用了数字化技术。

寻找影像的实验性观念语言,也是2008年一部分艺术家的追求。王川的“燕京八景”系列,一是探讨图像元素的数字化结构;二是探讨如何让无表情美学显现已经消失的中国历史景观。许昌昌的枪孔系列新作则实验性地对图像含蕴的视觉暴力加以解构和隐喻化,从而说明艺术家对影像语言驾驭的主动性。作为潮流,如何对图像世界的逻辑和权力进行对话和颠覆,成为国际影像语言的一个重要现象。如美国的理查德・普林斯的广告图像翻拍,已经成为国际上炙手可热的观念艺术,显示出其自由的艺术意识和对当下图像霸权的嘲讽。

当代影像艺术的表达是完全与传统摄影拉开距离的,其接受理论、创作理论与批评究竟如何展开,正是今后需要做的。

二、 数字化手段成为趋势

在这一年里,数字化用于影像艺术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成为艺术家创造作品的有力工具,既丰富了一般摄影的局限性,同业借此更加积极地实现艺术家的观念意图,反过来又改变着中国当代影像的面貌。缪晓春的“重访艺术史”就是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探索艺术史构成模式的一种尝试;而他在2008年创作的“坐井观天”又将静态的数字化技术升级到动态的动画影响创作中,不乏新的创意,彩绘、线条、建模、虚拟、合成等等融为一体,用数字元素创造新的视觉方式,扩大着影像表现领域。张小涛也利用数字化技术创作了《迷雾》动漫影像,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艺术观念,将平面绘画对现代工业中国的变迁史的表达转化为三维动态的历史仿真,虚构了大跨度的历史重合和现实分裂。马永峰的“围棋”作品用虚拟的空间不断变幻围棋的运动,显示着围棋具有的神奇智慧,镜头透露出一种纯粹静穆的意境。这些像作品即意味着三维动漫数字化是影像艺术创作的下一个焦点。

在静态的数字化创作方面,迟鹏、刘韧、陈卓、黄可一、沈阳等年轻艺术家进行了有益的实验和探索。

三、 摆拍与观念有关

摆拍虽然从摄影发明以来一直就是画家、艺术家应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广泛和自觉,摆拍造成了摄影本质的真实性的瓦解,但它恰恰被当代艺术家发现是可以自由传达观念的一种利器,可以很好地实现艺术家的创作构想,搭建想象的世界。但摆拍用不好,就成了孤立的摆设,不能清晰地表达意义。在这一点上,如何摆拍、如何让摆拍更便利地成为艺术观念表达的策略,就不得不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到方法上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中国影响巨大的摆拍艺术家是加拿大的杰夫・沃尔,但他有艺术史专业学习的背景,就如同缪晓春也有美术史学习的背景一样,这成为他们思考影像艺术的一种知识基础和框架;否则他们创作摆拍观念艺术时就无从下手。摆拍既有来自现实的仿拟,也有历史的反思,更有艺术家深入的现实思考。这样才能让摆拍服从创作,不是简单地摆放几个道具就可以的。摆拍往往要做细致、体系的准备,将图像语言的表达能力充分展现出来,而不是仅仅做到图像的完美、精细、好看。故事性、历史性和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摆拍成功的前提。

2008年积极于摆设影像探索的有蔡卫东、芦晓川、邱震、关矢等。蔡卫东受英国艺术家英卡・索尼巴尔(Yinka Shonibare)影响,他试图去探访图像的构成秘密;芦晓川是利用骷髅去寻访飘摇不定、即将消失的中国乡村文明;邱震用“新娘”和“我”做道具,去探险自我在城市化中的流浪和不定;关矢则是利用中国不断建设拆除掉的旧门窗,搭建了一个舞台一样的空间,然后去锯掉一根房梁,视觉地象征了当前的中国历史转型。由此可知摆拍与观念的关系,摄影、摄像只是中间的一个工具,而不是唯美的目的。

四、 行为艺术摄影有弱化之虞

中国的当代影像艺术之所以异军突起,不能不说是有赖于1990年代的行为艺术表演的纪录。这正是当代影像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不是为了摄影,而被拍摄纪录的行为表演也不是为了镜头前的摆拍,而是本身具有现场性、直接性和体验性的艺术过程。只是由于行为艺术具有时间的瞬间性,才借助于摄影、录像将行为纪录下来。这样,被纪录下来的行为艺术,由于其背后的行为特殊性才引起观看者对行为图像的深度解读和语境还原。也就是说,先有行为艺术的观念性和直接性,然后才是行为艺术影像的存在。

而2008年,由于中国的艺术环境的变化,行为艺术倒不是特别突出,有力度、有冲击的行为表演反而被现场表演的观赏性所代替。这既需要反思行为艺术本身,也要反思当代艺术本身,才能不会让行为影像这一最具特殊性的类型减弱或消失。行为艺术作为强烈表达个人心理与体验的一种方式,对艺术家的自我反思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其直觉性、方法论和挑战意味都是决定行为艺术是否成立的要素。反观这类影像,不是新人辈出,而又冷落之感。只有几个人还在表达一下,如李炜的倒悬行为,在2008年还是不断出现于国内外的各种展览上,成为开幕仪式的一部分;何云昌也有几个行为表演,但影像作品还没有广泛流传;刘瑾以天使的形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望京建筑工地、高层公寓等地点进行了行为表演,完成的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浪漫之旅和现实疏离感。

五、 无表情美学影像期待发展

如果说与传统摄影最有相似性的一类当代影像,就是无表情美学摄影(Deadpan Aesthetic Photography)。但是它建立的基础和确立的创作原则完全不同于原有的摄影概念和原则。无表情美学影像有“德国流派”之称,源自贝歇尔夫妇的持续几十年的类型学研究项目,影响了几代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如他们的学生古斯基、托马斯・鲁夫、托马斯・斯图鲁斯等,都是当代国际上重要的无表情美学影像的代表人物,他们采用大机器、大画幅来创作作品,在每次创作前都要进行系统的案头研究、要走访很多地方,寻找那些具有社会性、历史性、自然环境特殊性的景观进行拍摄。虽然不在他们的画面上加上艺术家的主观介入,但其中系统而充分的研究工作和大画面场景的选择却决定了这些作品具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将影像最具有的强大再现功能发挥到了极致,突出了影像作为技术革命的产物的品质和价值。

中国目前从事这类大画幅的无表情美学影像创作的艺术家尚不很多,原因与对它的认识有关,也与对当代影像的本质认同有关。特别是它容易和传统摄影相混,就使得一些影像艺术家回避这类无表情的平铺直叙,而直接以观念介入图像来创作。但是,它因为在中国语境中缺乏,所以显得更加需要艺术家对这一类作品关注,因为最能反应、再现当下中国巨变的艺术手段,非影像莫属,但作为当代艺术的影像也不能完全等同于纪实新闻摄影,虽然后者作为另一类别的创作有大力提倡的必要,但本文先呼吁的是作为观念的无表情美学摄影,当然这两者在某些情况下有归并的可能。

缪晓春曾创作过这类作品,但现在他主要转向数字化图像的探索中;徐震拍过题为问号的“???”上海图景;北京的于洋创作了“北京新山水匡庐图”纪录了中央电视台新建筑的巨大工地,尚未完成的场面历历在目,前景中的巨大建筑扑面而来,晴朗的天空远远而去,作者虽然没有讲述任何的观念介入,但开阔场景的凸现和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都构成了作品的上下文,使人不得不对作品进行连续的阅读和中国现代性对应。但这类作品需要连续地、系统地去表达,而不是孤立的单一作品。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更多的无表情美学影像作品问世。

六、 社会反应姗姗来迟

在2008年有关影像艺术的展览一下密集起来,个展、群展接连不断,在北京各个艺术区,影像展览都是颇为吸引眼球的活动。艺术北京2008还特别举办了“影像北京”专场,并计划举办专门的影像博览会。各种艺术媒体、报刊、网络也都相继介绍、报道影像作品、展览和艺术家群体,有访谈、有批评、有理论研究。过去的若干摄影杂志业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当代影像,但还不是足够的介绍,也说明着在如何看待这类以摄影为媒介的作品存在不同的认识差异和意见。收藏影像作品的国内藏家也开始多起来,但主要的藏家、购买者还是来自海外,因为海外对这类艺术的收藏和研究已经有了相当一段时间,已经肯定了这类艺术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才有众多海外藏家与机构对中国当代的影像艺术产生巨大兴趣,才不辞辛苦、不远万里,来中国参观展览、参观艺术家工作室、与艺术家交流,希望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这些中国的当代影像的发生、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