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职英语 英语学困生 转化
一、英语“学困生”概念的界定
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只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时间的快慢。对教学内容理解、掌握较慢的学生常常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渐渐出现知识缺陷和能力欠缺,成为所谓的“学困生”。我们研究的高职院校英语“学困生”,指的是高职院校在读的学生中,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英语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一般学习水平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的学生。
二、英语“学困生”困在何处
1.困在缺乏学习兴趣。认为自己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不可能从事与英语有关的职业,学习英语根本没用。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习英语既无聊又枯燥,提不起兴趣。
2.困在英语基础差,缺乏信心。高职英语“学困生”,大多在初中、高中英语基础就很差。进入高职学习后,知识上欠账越来越多,认为自己距离高职英语需要达到的水平太远,产生焦虑、苦恼和失望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认为不是学习的料,根本不可能学好,怕学、厌学,甚至根本不参与学习活动,造成学习困难。
3.困在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吃苦精神较差,自主自立能力较差,自我要求不严。高职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由一个凭借外界高压学习的状态转入一个自觉学习的氛围之中,难免会因为缺乏自制能力而放松学习,容易受外界一些事情的干扰、诱惑。英语“学困生”中有很多是网吧等娱乐场所的长客,他们的睡眠得不到保证,导致了经常性的迟到、缺课,上课无精打采、瞌睡走神。不良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正是“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难题。
4.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我们对“学困生”学习的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学困生”英语词汇量小,基础知识薄弱。上课不会记笔记,不能按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没有预习、复习课本知识,也没有读英语、听英语的习惯。对很多“学困生”来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学习。
三、高职教师对于转化英语“学困生”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教师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 从“学困生”感兴趣的人、事巧妙导入,适当延伸。通过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营造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活化”课堂,从而加深印象,加强记忆,帮助理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英语学困生”实际出发,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逐步增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学困生”作“局外人”的角色。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英语“学困生”由于英语基础差,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过渡焦虑的心理现象。语言学家克莱申认为,过渡焦虑会导致学习效果的下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并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高积极情感输出,情绪饱满,言语生动,授课轻松幽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进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建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关爱学困生,适当情感倾斜,人都是有感情的,“学困生”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教师要及时地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学困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学困生”的心态,听取他们的意见。甚至要多几分尊重、多几分理解。教学时甚至要有所倾斜和偏爱,让其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老师有了感情,消除了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才会听取老师的教诲。在这种情况下,对学困生及时进行引导,才会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切忌粗暴、训斥或忽冷忽热。
4.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让“学困生”参与学习。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可挖的,只要我们用关爱和赏识的目光来全面、客观地评价我们的每一位学生,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特征,因人施教,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是可塑之才。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收获。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难度不能太深,提出的问题要通俗易懂。多给他们发言、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困生”有事可做。教师还应根据“学困生”的性格爱好,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 在不同的场合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中积极的一面, 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还可从实际出发,进行补偿教学。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补偿教学。
5.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英语“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针对英语“学困生”的困境,一对一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英语自学能力。例如科学地记忆单词的学习方法就很多:帮助“学困生”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学会根据读音记单词;教会学生运用词根、词缀、派生等方法科学记忆单词等等,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发言和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将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加强反过来会促进学生进一步参与,从而形成课堂活动的良性循环。教师应该坚持恰到好处地多表扬、少批评。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 即使只是作业、学习态度、上课发言中的点滴进步,都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学困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应点到为止,对事不对人,且最好集中处理以免打断正常教学。尽可能地亲近、关注“英语学困生”,让“学困生”感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与赞赏,意识到自己也是很棒的,并不是被老师忽视、看轻的对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心灵之光,强化其求知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钱在森.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
[2]龙婷,胡燕. 论高职“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M]. 江西教育科研,2007.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2
用蚯蚓、鸟屎治病 我们看到《女医明妃传》中用蚯蚓、鸟屎、观音土混合起来治病,用鸡屎治霍乱,捣碎土鳖虫治病,还有男主被光着放入血淋淋的牛肚中回魂……其实在中国古代,指甲和蚯蚓的确用来治过病,它有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的作用,可以消肿、消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人的指甲、头发、蚯蚓、鸟粪都能用来治病。邓杲医生说:“虽然片中许多土方子有出处,但是在明代是否民间通用、是否符合时代背景都有待商榷。放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则是不可取的,不仅缺乏无菌意识,危险时还会致命。”
滴血验亲 在许多古装剧中,都有“滴血验亲”的桥段,比如《九品芝麻官》《洗冤录》《包青天》以及《甄执》等等,而且这种桥段一般都是剧情发展的最。所谓“滴血验亲”,出自古人常说的“合血法”,是将小孩的血与父亲的血滴在一碗清水中,如能融合则为亲生,否则就非亲生。这看似有道理,其实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如果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那么任何两个人,甚至是人与动物的血都会相溶。
用嘴巴吸血解毒 在影视剧中,如果有人被毒蛇咬伤或是中了浸毒的暗器,常见的剧情是会有人用嘴巴一口一口地把毒血吸出来。虽然这样“用嘴巴吸毒”的土办法在民间也会用,但是存在很大风险。邓杲医生说:“用嘴巴吸毒血很危险,因为如果口中有溃疡或嘴唇皮肤破损等,毒液就会通过溃直接威胁到施救者。”
用鸡蛋清医治冻伤 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男主身中玄冥神掌的寒毒,被送往蝴蝶谷交给神医医治。我们看到神医把鸡蛋清涂在男主身上,用来驱除寒毒。许多观众都很好奇,鸡蛋清真的有药效吗?邓杲医生说:“从医学角度来讲,鸡蛋清又名鸡蛋白,的确有一定的医学价值。根据《本草纲目》记载,鸡蛋清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利喉的功效。因此,鸡蛋清是用来治疗烫伤的,而不是治疗冻伤的。”
用银针试毒 古代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砒霜。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砒霜里会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银与之接触就会起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但是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先进得多,不会再掺有硫和硫化物,而金银的化学属性是稳定的,所以在通常条件下不会与砒霜起反应,当然这个方法在现在也就完全不适用了。
白血病治不好 白血病又名血癌,很多电视剧为了制造悲情氛围都会让主角患上白血病丧命,比较有名的是《蓝色生死恋》。邓杲医生说:“其实并不是所有白血病都是不可治愈的,有些是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有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所以白血病并不等于绝症。”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证据意识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04
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主要渠道。历史教学承担着教育任务,历史教科书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和主观意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探究历史,初中历史教学需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师应有证据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有底气,如果有需要,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资料,从而证明自身观点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厚积薄发。对于不同的书上呈现的不同观点,要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鉴别,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分清真实历史与传说、小说、影视作品的区别,并向学生讲清楚。初中历史教师要有证据意识。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初中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求证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历史要依靠证据来证明。教师本身具有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便会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以科学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二、培养初中生证据意识的主要做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1.从史料中得出正确结论
历史教科书尊重历史事实,是学生@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一般地,我们在做出一个结论前,必须先从教科书中找到依据。比如教科书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君主;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残害我国百姓,并不是为了所谓的“为大东亚共荣”,我们有日本投放的毒气弹的证据,日本在中国恶意遗留60万枚毒气弹,已与中方签署《处理日化武条约》。要求研究需要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的档案、照片、实物等,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是用史实说话。
2.搜集史料,印证自己的观点
初中生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看问题经常带有片面性。为了正确引导学生,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初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搜集史料的渠道要广泛,可以从典籍中找,从互联网上搜,听老师和前辈讲述等;史料的种类多,可以是各种载体的出版物,也可以是其他实物证据。收集到的史料要尽量辨别其真伪,把小说、影视剧的“史料”放到一边,仅作参考,因为这样的史料受作者、导演个人观点的影响较大。
3.逐渐学会用证据说话
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阅历尚浅,可塑性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渗透证据意识,教育学生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见;然后慢慢地强化学生的证据意识,对于有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而对于缺乏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
4.自主求证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容易受影视剧干扰。影视剧受导演个人的喜好影响较大。虽说影视剧播放之前已得到广电总局的审批,但有时为了娱乐大众,其历史人物、事件等与历史事实往往有很大的出入,有时为了剧情的需要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不可抹杀影视剧的教育功能,但我们要告诉学生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杜撰,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是历史研究者经过反复考证写出来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当我们接受其他渠道的“历史知识”时,别把它们当作真正的历史而相信,要逐渐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5.开展实践探究活动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4
1.设置合理而有效的真实情境
为了营造一种学习的情境氛围,老师可根据所教学的内容安排,再结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设置一些真实情景。在情境中可将英语的语法知识融入其中,以此来实现课堂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Teacher: Guys,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s?Did you all have a good time with your family or friends?Student A: I did my homework at home all day.Student B:I struggled to learn how to draw a painting.I found it really quite interesting.Teacher:So next weekends, do you guys have any plans?Student D:I aim to go hiking with my friends.Student E:I’m going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以这种开放而简单的问题提问学生,学生的回答也就更为丰富和自由,学生开始回想自己的周末并积极参与到老师问题中,逐渐让学生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对过去式、将来时以及动词struggle等动词有了一个用法上的巩固,引导学生逐渐对所学的新语法知识有一个消化和巩固的过程。
2.设置故事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
老师通过创设合适的故事情境可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并培养和锻炼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那么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通过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可充分应用不同的语言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例如为了让学生对情态动词的时态有一个巩固学习,老师可通过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借助多媒体在PPT上展示出一张很简单的漫画。教师此时要求学生用情态动词对这幅??中的场景予以描述。Student A:In this picture,I will say:“The old couple may be the young children’s grandparents.”Student B:I think the little baby must be a girl.Student C:The beautiful woman may be waiting for his lover.然后在屏幕的PPT上再呈现一张相对前一张人物更复杂的漫画,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进行情境描述。Student1:The man in black jacket must be asking for help.Student2:The lillte boy who is crying must be hungry.
3.语法教学中应用影视情境
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利用影视情境也是一个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但老师在选择影视材料时必须与课堂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密切联系性,并注意选择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影视作品,以此才能让学生对对语法学习产生积极性。例如可选择《阿甘正传》、《简爱》、《飘》或者是《泰坦尼克号》等经典电影作品。这些经典之作是学生所熟知的,而且台词在语法上比较规范和经典,可供学生充分而有效的学习。例如可选取《阿甘正传》中的一些经典台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e.It was like just before the sun goes to bed down on the bayou. There was a million sparkles on the river.There is an awful lot you can tell about a person by their shoes.在英语语法中进行影视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上台进行台词的朗诵或者是角色扮演,让学生从这些影视剧中去学会模仿并在自己的学习中运用这些发音、词组搭配等各种表达方式。通过这种影视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作品中感染和体会别人的情感,获得更丰富的人生启迪与思考,从而让语法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文化差异 影视翻译 文化语境 动态对等
影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和其他翻译形式并列,比如小说翻译、诗歌翻译和散文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有与文学翻译的相通之处。遵守着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用带上镣铐跳舞来形容影视剧的翻译实在是再生动不过了。我们如何能译出使原影片人物灵魂复活的片名和对白,再现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让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来自异域的译制片。本文就文化语境的把握,和对影视题材的翻译来做以分析说明。
一、影视题材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中国翻译界新崛起的“文化学派”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对于以语言转换为基础的翻译工作来说文化传达就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基于文化与语言的若干特点,翻译工作所能完成的只是尽可能多的文化传递,“文化传真”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或是说,终极的目标。
对于文化这个及其宽泛的概念,很多学者试图给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现代文化学之父,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定义文化为“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即包括显型式样,又包括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罗伯特・拉多和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儿也都指出文化行为的模式化特性。英国学者泰勒做出了另外一种经典的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型整体。”虽然定义的角度各不相同,但无疑文化具有极大的含概性,包容了几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是不容忽视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引起文化意象的失落或扭曲。如双关的翻译就很难用译语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意义。在以下句子“If we do not hang together,we would be hanged together,”中。hang一词在英语里既有“挂”又有“吊死”之意。而汉语中,没有等效得多义词。文学作品中这类双关现象尤为常见。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剧中,第二幕新王问哈姆雷特说:“我的儿子(son),你为什么躲在阴影里(shadow)。哈姆雷特用了一个双关来回答“too much sun”。这里的sun与son同音,是一种含沙射影的讽刺,讽刺哈姆雷特的叔父篡夺王权,又假意亲热。在翻译时,这一棘手的问题,最多只能用注释来告诉读者原文的巧妙又完整的含义表达,原语的睿智用心则在直接译文中出现空缺。再如《苔丝》中,克莱尔抱苔丝、莱蒂、玛丽安、伊兹过河一节中克莱尔说:“Three Leahs to get one Rachel”一句中,没有文化背景的读者就无法理解该句的含义。所以,译者不得不在此采用加注的手法。不胜枚举的此类例子说明这种语言与语言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翻译时是难以处理的。
二、影视题材翻译中的文化语境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各类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e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跨文化合作)”、“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或“transculturation(跨文化交际)”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
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对比,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是十分重要的。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背景所导致的。归根到底,翻译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几乎很自然地体现在语言上的不相同。”可见,在翻译这个千里之行的旅程中,始于足下的应当是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这是翻译的一个主要任务,也是一个难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才能跨越语言鸿沟,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认知语言学告诉我们,在人类大脑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母语的影响,因此好的译制片能帮助观众准确的理解原片,满足观众情感需要,令其对影片情节过目不忘。相反观看原版作品时由于对于外语或源语文化学握水平的欠缺,往往观众对看过的影片只能有一个大概了解,囫囵吞枣,不能做到准确生动,甚至于对于某些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语很难理解或出现理解偏差。
例1:英国电影“It Happened OneNight”《一夜风流》里的一段台词:PeterOh,this?Well I like privacy when I retire,Yes I’m very delicate in that respectPrying eyes annoy me Behold the wallsOf Jerichho!Err,maybe not as thick asthe ones that Joshua blew down with histrumpet,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观众很难看懂其中的the walls of Jerichho和Joshua到底指什么。其实the walls of Jerichho指的是 “耶利亚城墙”,而Joshua指“约书亚”,这两个词语都出自《圣经》。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西方宗教文化无法了解的如此透彻,为了帮助中国观众理解这些词语及其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尽可能清晰地把原文涉及的文化因素传达给观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加解释的翻译方法,将其译为:“彼得:这个吗?我休息的时候不想被别人干扰,在那方面我很敏感,不想被别人偷看。你看这像《圣经》中的耶利哥城墙,虽比不上以色列人的军长约书亚用号角吹倒的墙厚,却比它安全多了。”经过这样的翻译润色,观众就能基本了解这些典故的出处与含义,并能看懂影片内容了。
再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美国电影“Waterloo Bridge”,译者把它译为《魂断蓝桥》是非常适合中国观众来欣赏的。蓝桥在中国古代是有典故的:唐代裴铡所作小说《传奇・裴航》的男女主人公为裴航和云英。传说中裴航为唐长庆间秀才,游鄂渚,梦得诗:“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后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因谓欲娶此女,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在这个传说中“蓝桥”已经不再单纯的用来指桥的名字了,而是成为获得爱情的宝地,被赋予了非常美好的内涵。把"Waterloo Bridge”译为“魂断蓝桥”,观众一看电影名字就知道这个电影是关于浪漫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同时这个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脑海中,加大了这部电影的影响度和精彩度。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影视题材翻译既要满足各种限制,又要保持与影片画面的默契,充分表现故事情节、情景和文化内涵。中西文化虽然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但也存在很多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在翻译中也是很难处理的。在以书面形式出现的翻译中,译者还可以采用夹注、尾注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但这种方式在影视剧的译中是万万行不通的。对白译文应设法转换文化意象,弥补文化空白,使观众更易理解电影内涵。
例2:Classmate A:You can lead ablonde to water。but you can’t make herdrink,
译文:你得到她的人也不会得到她的心。
原文的含义是:想赢得这位美丽女子的芳心乃徒劳之举。但其文化意象(lead a blonde to water to make her drink)在汉文化中并不存在。由于字幕的时空限制。译者也不宜采用直译加注的手法。该译文采用意译将其内涵一语道出。
三、文化翻译视角下的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是奈达从交际学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对等问题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给“动态对等”所下的定义是“最切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并进一步解释说在上述定义中有三个关键术语:1、对等是对原语信息而言;2、自然是对目的语而言;3、最切近尚属两者的结合,以达到最高度近似。“动态对等”的理论基础是“效果对等”的原则,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的反映基本一致。而社交语用的对等翻译则是为跨语言、跨文化的双语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它的目的是让读者领会原作所要传递的信息。因此,译文并不一定拘泥于原文,而是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变洋为土,东西互通。
一部电影及其片名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形成的文化体系中,加之所属文化圈的隔膜和对他者文化的抵抗,其内涵往往不为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而成为语际转换过程中的“超语言因素”,并且直接造成双方理解与交际的障碍。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理解的影响十分显见,影片翻译所面临的困难亦在此。有些语言符号不仅有其直接的指称,更有其丰富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
随着大量的外国影视作品和光碟的涌入,如何翻译好影视作品,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时下,乱译、误译的现象相当普遍。许多译者不顾剧情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乱译,或者不弄清楚原意而误译的情况相当严重,加上网上传播和媒体炒作,以讹传讹,要改正都很难。类似的国产片误译不胜枚举《刘三姐》被译成“第三个刘姐姐”(ThirdSister Liu),《三国演义》则足以让西方人认为是“三个王国的罗曼史”(Romance of ThreeKingdoms),而《水浒传》被讹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同样,西方影片被译介进来也存在此类型的误译。在第58届艾美奖竞逐中落败的美国热播电视系列剧《绝望主妇》,在引进我国播放时被译为《疯狂主妇》,有人认为改得好,其实是败笔,因为违背了原意。其原名The DesperateHousewives强调当今美国主妇们在性别歧视和“大男子主义”肆虐下的绝望心态,连第一夫人劳拉也自称是“绝望主妇”,照原意译“绝望”,比较深刻,而擅自译成“疯狂”,比较肤浅,因为“疯狂”只是“绝望”衍生的一种行为。故此,译者绝对不可以仅凭原片名的语言符号对电影进行简单的直译,而是必须在透彻理解题片主题的基础之上翻译出反映影片主题的片名。
影视剧中的化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英语影视;大学英语词汇;语境;互动习得
著名语言学家River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英语的关键。而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但是,我国大学生词汇的产出能力弱于接受能力,词汇运用水平低,拼写、词性、搭配用法等错误多,在书面与口头表达中自如运用的往往还是初级阶段所学的词汇,缺乏深度。迄今为止,从英语影视视角研究词汇教学的论文屈指可数,主要涉及伴随性附带习得、偶然习得,缺乏深层多维互动习得方面的探讨。本文立足于英语影视片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结合语境与互动理论,探讨大学英语词汇的习得。
一、英语影视片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
英语影视片在英语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听说训练方面。首先,影视材料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生动的语境。它呈现的是真实地道、正常速度、口音多样化的语言,真实地道的英语国家的生活场景。其次,影视材料结合了听觉和视觉刺激、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利于学习者感知并习得语言。再次,影视材料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重复的机会。最后,实现“第二语言的获得,同时也是第二文化的获得”。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堂的热身导入、讨论的开展、主题的延伸等教学活动,可以借助影视“一臂之力”,催生兴趣、语境。
二、词汇习得的语境与互动理论
(一)语境理论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根据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前者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社会环境,而后者是某一交际事件的环境,它包括即时语境、篇内语境、交流语境和篇间语境等。即时语境是语篇产生的外部环境;篇内语境是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交流语境指由讲话者和听话者共同建立的语境;篇间语境就是语篇之间的相关联系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语境。
语言理解是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言意义的理解、表达以及语言功能的实现皆需通过语境。Firth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单词所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语境有助于学生记忆词汇,确定词义、消除歧义,理解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词语,猜测词义、理解词汇的外延和内涵意义。英语影视有语言、情感、视频、音频、互动等多种感知的优势,其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有利于在教学中实现词汇语境的建构,加快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加速心理图式的重构,进而培育和促成学生脑中高效的词汇记忆提取系统。看英语影视片有助于巩固、提高英语词汇量,感知词或短语的意义、深层内涵、语用环境,潜移默化地实现词汇知识能力的习得。
(二)互动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Brown认为,应根据认知、情感和语言学等原理进行互动式(交互式)语言教学。认知原理主要与学习者的心智功能有关,包括自动化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有策略的认知投入等;情感原理包括语言自我、自信心和冒险精神的激励等;语言学原理涵盖母语作用、中介语特征和交际能力培养等。互动式语言教学理论认为,成功的语言学习依赖于学习者内部心理机制和语言环境的共同作用。只有学习者心智能力和语言输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学习者之间进行言语交流和社交互动,语言才会被有效的习得。互动式语言教学理论强调在交际互动中学会语言。互动是多向、多维的,从影视语境角度看,互动包括剧中人际间或场景间、观众与影视剧之间、读者与台词剧本之间、观众之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语言之间、语言与文化之间等。从词汇习得角度看,互动包括词汇与语境、输入与输出、人际间、人机间等。
鉴于我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输出能力薄弱的现状,充分利用影视语境输入的同时,应侧重输出的互动活动,“学以致用、以用带学”,在语言与非语言的语境中互动习得词汇。
三、基于大学英语词汇的影视资源库的选材
(一) 统计分析台词剧本的词频
借助“Uldict全文词典”软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各级词汇及积极词汇,对台词剧本进行词频统计分析(如下表),可准确搜寻、控制目标词汇,进而指导选材、活动设计,确保可理解性的输入、吸收及输出。筛选出旧词、新词、超纲词列表。整理出较难且影响影片理解的词汇、方言俚语谚语及表达方式等,便于提前印发或上网学习等。
(二)影视片语言含量要适当
要注意影片的语言特色,保证影片有足够的、清晰的语言输入,避免生僻词、俚语、脏话过多、语言表达偏少而打斗过多的场景。所选影视片的语言应尽可能规范,尽量包涵教学大纲和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语言中新词汇与表达的数量要适当。配有自由切换的英汉字幕,以便对照、附带习得词汇。
(三)给影视片或片段分级
影视片的理解难度、语言难度应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匹配。采取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主题和语言难度把影视资料分成初、中、高三级或不同学期的级别,以供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比如,初级的影视片有《狮子王》《白雪公主》等,中级的有《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高级的有《刮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四)影视片主题、内容要贴近生活
情节不宜太复杂,应生动有趣、思想健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整理出相关的背景知识,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多采用主题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可穿插内容同步的影视片段课件。
(五)影视片发音要清晰地道、较为标准。各级影视片语速要适度
选定部分片段让学生模仿和学习语音、语调、节奏,影音可适当分离,以便操练。
(六)注重片段的剪辑
剪辑片段能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或涵盖目标词语。鉴于时间有限,课堂教学应以片段为主,整部片宜课外使用;更多的准备供学生课外自主使用的资源,片段与整片、“精看”与“泛看”、课堂导学与课外自学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构建作用。
(七)互动合作精心构建资源库
影视片的选材编辑、台词剧本的整理校对统计、背景知识的准备、活动的编设等,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有待平时积累挖掘、师生互动合作共享。
四、影视语境下大学英语词汇的互动活动设计
互动活动是语言输出的关键环节,能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词汇产出能力。选编好影视材料后,要根据目标词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活动,协调好放映前、中、后的活动。
(一)词语竞赛游戏
课前,要求学生熟悉网上提供或印发的片中生词、习语、俚语、经典句式、人物、背景等内容;看片之前,学生限时抢答上述内容的相关问题,这样既掌握片中生词、背景等难点,又使观赏等活动顺利进行。当然,看片之后也可进行相关的竞赛游戏活动,检查巩固效果,比如根据目标词猜测人物、片名、拼句等。此外,看片前或后,小组间进行词汇“头脑风暴”,将所学词汇按主题归类,便于学生发散思维,激活现有词汇图式,同辈互补,教师及时纠正补充、提供相应的分类词汇。
(二)设问导看
看片前,依据目标词,就整片或片段细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赏,有意识地捕捉记录信息,看片后交流回答;看片过程中可在关键场景暂停让学生推测下一步的剧情,锻炼听、说、写和思维能力。
(三)听写填空
听写考验词汇的听辨能力,更能检验词汇的拼写能力。台词听写填空的设置注意单词、短语、句子结合,锻炼精听能力。观赏过程中训练记录能力。还可截选主题曲或插曲的歌词,听后填空甚至跟唱。
(四)英汉互译
翻译法利于在语境下明确词的用法,汉译英更能锻炼词的拼写识记应用。看片前或后,让学生翻译片中含目标词的句段,英译汉与汉译英、口译与笔译交互,利于实现英语词汇习得的正迁移效应,培养多学科背景的翻译人才。学生可用中英文字幕切换练翻译。
(五)复述背诵与角色模仿
让学生跟读、复述或背诵片中的经典句子或对话,通过角色模仿扮演让屏幕精彩再现,利于纠正音调、提升语感与听说能力,利于四六级机考的口语复述。给消音的影视片配音较受学生欢迎,富有挑战性。其真实鲜活的语境能推动学生的“主角”作用,自然应用体验目标词汇。
(六)影评与概要的串讲写作
根据目标词编写、讲述或填充影视片内容概要,有助掌握目标词在情景语境中的使用。学生可针对片中某一方面展开评说、讨论。改编或续编故事情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与创新精神。
(七)台词剧本原著阅读
阅读经典台词剧本原著,能身临其境地领略语言的智慧并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知识,巩固和扩大词汇量,陶冶文学情操。可设选词填空等活动配合。阅读赏析和影视观赏相结合。
(八)文化探讨
对缺乏国外生活情景体验的中国学生来说,适当以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或者辩论的形式交流探讨片中异域文化,既利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又习得词汇。
五、结 语
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渐开展,影视资源有着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围绕目标词语选材,建构英语经典影视资源库。影视欣赏、词汇教学与交际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多维互动,让“从生活中来”的词汇“回到生活中去”,最终实现学生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梅丽.贯彻直观原则 提高听说能力――在高年级词汇课上进行电影教学的尝试[J].外语电化教学,1985(01).
[2] 刘鸿宇.以影音资料库为平台的交互式电影英语教学[J].电影文学,2009(14).
[3] 温科秋.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大学英语教学合作[J].光盘技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