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方法;知识技能;学生培养

一、选择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教学方法应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他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学会选择恰当、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这是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也总是在寻求一些有效而简单的音乐教学方法。时代在变化,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逐渐被运用到了教学当中,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视听手段和电子设备。而音乐教学中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被一些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法所取代。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现代教学设备和教育心理学规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陶冶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得到美与善的滋养,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学习的。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以中小学为对象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分类,有按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来分的,还有按音乐家创立的音乐教育体系来分的。我们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和活动方式将中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归纳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观看了辽宁省沈阳市陈运成老师的获奖音乐课《东北好》,很精彩。这堂课之所以精彩,处处都有“亮点”,不仅是因为教师的教学风格,更重要的是教师所用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课风格幽默,方法运用灵活自然,目标明确,内容清晰,让学生在娱乐玩耍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是一堂十分值得学习的课例。就教学方法来讲,让我们来领略一下陈运成老师灵活的教学方法。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可通过欣赏优美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体验音乐给人带来的情感感受,最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能力。它包括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1.音乐欣赏法

课堂的开始,教师就放着《东北好》的背景音乐带着大家扭秧歌。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和感受音乐,引起欣赏音乐的动机和兴趣。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扭着东北大秧歌手舞足蹈地进了教室,给上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教师教授《东北好》的时候,在播放“东北好”的视频之前提出问题:歌曲里提到了哪些事物?大家认真地听着歌曲里的歌词,最后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教师对歌曲里提到的东北特产和名胜做了详细解释,又一次说明了东北之好。

3.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参观实际事物和观察现象而获得知识、感受、认识的一种方法。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此种方法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教育。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实践性音乐教学法主张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学习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它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

1.练习法

练习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东北好》这首歌强弱的教授上,教师没有刻意强调哪个字唱强,哪个字弱,而是让他们按鼓点的强弱去读词,然后分组练习打出强弱节拍。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唱歌,叫他们用东北人的性格去演绎。教师引导学生用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来演唱歌曲,情绪自然就出来了。

2.律动教学法

教师在讲到东北音乐的时候,说到了二人转和东北大秧歌,而且立即让大家站起来学着视频跟着节奏跳起了大秧歌。陈老师带着大家用形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的疏密、情绪的变化和旋律的起伏。将理论的音乐节奏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了实践当中。在律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在东北的音乐中又一次说明了“东北好”。

3.创作教学法

创作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东北的音乐风格特点,并且通过《东北好》的学习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每个人都更爱自己的家乡,所以教师引导学生们根据《东北好》的音调以小导游的身份创编《南京好》,介绍自己的家乡,并且认为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游戏。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又使孩子们能积极地面对课堂,面对学习。

4.游戏教学法

顾名思义,在游戏中去学习、去实现教学目标。其实创编歌曲是一种游戏教学法。如果能在游戏中学习,相信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学习。就像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小孩子是生来就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低龄的孩子。

(三)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活动向学生传达信息,它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

1.谈话法

音乐欣赏结束后,教师的一句“谁没有看到我”,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讲台上。之后,教师开始用幽默的东北话自我介绍,并且以口头语言问答的形式提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去过东北的什么地方?知道哪些东北的演员?于是师生开始了互动,谈论东北的城市、地貌,还有大家对东北的印象。这样以谈话的方式去学习知识,既轻松,又快乐。

2.讲授法

在这之后,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对东北的人文、地貌等领域进行讲授。在此过程中,学生聆听着《东北好》的音乐,看着东北四季的风景,听着教师生动的讲解,极其的认真。教师使用了谈话的方法,并且看着多彩的风景图片、听着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还叫他们学说东北话。这些方法让大家了解了东北各方面的知识。人好,景好,很自然地就让大家体会到了“东北好”。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或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围绕一些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教学的方法。其实在整堂课中,都运用到了讨论法。比如,教师让大家分小组编创《南京好》,大家就要讨论该把哪些事物按什么顺序编到歌里,还有就是分组练习打节拍,大家讨论把认为对的挑出来进行练习。

对于音乐教师来讲,拥有丰富音乐学科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上,教师要学会“教”的艺术,教学机智、教学语言、教学风格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和方法的灵活性都是需要千锤百炼、不断琢磨的。希望在音乐教学岗位上的所有音乐教育者不断钻研,在结合运用已有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能创造出更好、更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淑.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朱小曼.情感教育论岗.南京出版社,1993.

[3]李炳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2

一、预设明确的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不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条文,作为教师备课的第一个环节,目标应该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对教材的掌握的基础上,同时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设定以音乐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将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增进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少有教师为确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费神,甚至在一堂课的课件、教学过程全部设计完之后,再把教学目标贯上去,而非在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制订的。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所有教学形式、方法、策略的根,有谁见过先长出枝条和叶片,而后生根的树呢?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够科学和准确,使得整堂课像涂满了色彩的画面,鲜艳却没有轮廓和重点。

因此,预设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那怎样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1、要注意目标的明确、清晰、具体。应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教师本身、教学文本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2、目标的设定要有所选择。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年段的要求,具体、可操作以外,还要根据每课的具体情况来设定。每一节课要有所侧重。以欣赏教学为例,欣赏教学有些要求熟记歌曲或乐曲的主旋律,有些则要求感受乐曲的风格;有的以情感目标为重点,有的知识技能为主线……一课一得,让每个学生每节课上都能有具体、真实的收获。

二、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

音乐审美感受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基础。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如行如影的自然亲和关系,创设恰当的情景,用音乐传递心灵交流的内容。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首先教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首先教师要动情。要把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变成感受美的过程,变成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变成富有个性的音乐美的创造活动。集中优秀的音乐教学案例,我们发现,无论是唱歌和听赏的教材,教师的范唱、演奏、语言、仪表,还是课堂氛围的营造,均具有艺术美感,学生在一种自然、放松、和谐、平等交流的状态下享受音乐学习的过程。

同样以欣赏教学为例,我们常见到在课堂上,教师讲解了很多相关的音乐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该音乐的历史地位或发展等拓展性材料,同时制作了精美细致的幻灯片,可见教师在备课时大量的查阅了参考资料,但是学生了解了这么多,课下却哼唱不出(歌)乐曲的主题,对旋律、节奏、节拍、调式等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缺乏感受,教师没有范唱也没有范奏,一首作品往往只听了一遍就夭折了,还要跟从老师的安排机械地模仿一些看似可以帮助理解音乐的动作,手脚动了起来,心却并没有动。真正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就应坚持以音乐为本,关注音乐本体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将音乐符号具象化,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同时,综合其他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加深理解。

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教学方法。以下是我们常用的一些音乐教学方法――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发现法。

我们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谈话法引导作品欣赏……在初一年级唱歌课《沂蒙山好风光》一课中,教师采用了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反复”法,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欣赏民歌手的演唱,引导学生体验民歌的风格;乐器制作课中,教师运用了讨论法,合作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还运用了评价法引导学生互评,都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好方法。在初二年级唱歌课《长城谣》一课中,教师采用了“学歌词和学歌谱相互交替”的学习新歌的方法,在学习曲谱的时候,用类似与指挥动作的单收画“旋律线”的方法,是学习读谱与身体律动相结合,降低了读谱的难度……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目标的达成。在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也运用“重复”和“对比”两大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大胆实践和创新。

四、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才能生成和实现。促进学生的亲身参与,应当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3

一、钢琴教学的特点

钢琴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技能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都贯穿着实践性和经验性。同时,由于个体的客观条件与经验背景的不同,钢琴教学中也体现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1.实践性与经验性。钢琴教学从技能这一层面来说,是一种眼、耳、手、脚、心同时协调的训练,具有很高的技巧性。而这种技能技巧的习得需要具体而系统的实践活动和经验探索,一般理论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原则、方式、方法都不适用于钢琴教学。钢琴弹奏能力的获得不只依赖于学习者对教师理论讲解的领会,更重要的还依赖于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和经验积累。因此,钢琴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音乐经验出发,引导学习者按照技能训练的步骤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训练,有意识地形成学习者视奏、键盘空间感觉、触键感觉、音色控制、力度控制以及音乐审美等各方面的经验,以利于学习者在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能力,形成稳定的钢琴表现能力。

2.个体差异性。钢琴表现力的培养受到学习者自身条件和经验背景的制约。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学习者具备不同的心理、生理、环境、音乐感知、音乐理解等方面的条件。这就造成了学习个体的差异性,而这种个体差异性会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中教与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中全面考虑、具体对待、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选择方法和教学材料,做到因材施教。

二、钢琴教学的原则

实践证明,任何音乐技能技巧的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钢琴教学的一般原则是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总结钢琴教学历史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法则与要求。这些教学理论与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合发展,在当今的钢琴教学理论领域具有现实性的意义。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钢琴教学实践性与经验性的特征规定了在具体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正确的练习方法与弹奏技能不能脱离开理论的指导,科学、系统的理论是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保证;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消化与领会理论知识,掌握弹奏技巧;再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的演奏风格时,也必须结合学生在具体流派、具体风格的具体曲目演奏中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对作品的内涵分析、技巧运用、声音要求等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独立的思考,去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又会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体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技巧与审美不分离的原则。钢琴技能的学习是“精神”与“体能”并存发展的,钢琴教学中训练与发展学习者技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和开发学习者对乐曲的演绎能力与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审美能力是目的,而技能的训练是完成这种目的的手段。缺乏技巧的音乐表现是笨拙的,而缺乏内部体验感受的音乐表现是苍白无力的,二者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钢琴技能不是通过呆板的训练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音乐美的感受、想象、鉴赏、理解中形成的。

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的原则。高等师范院校招生范围广,新生入学时程度有很大差异,因此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尽快尽可能好地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技巧,以迅速提高演奏能力。造成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钢琴程度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有较大差异;此外,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长短不同,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对学生程度也有影响。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根据其程度差异,钢琴教学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钢琴水平的提高,并且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还要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不断地得到发展,音乐教学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由先前单一的以“教”为主转向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合作。它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目的性真正朝着“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也广泛了许多,包含了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而且由于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学手段、方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手段的结合。

小学低年级音乐是普及音乐课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阶段,所以在众多教学法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法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音乐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如体验性音乐教学发,实践性音乐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法、探究性音乐教学发等等。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性,实践性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中用得较为广泛一些,具体有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

运用练习法,进行唱歌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之中,学习歌曲时一般采取练习法,一般步骤是:听范唱,体验歌曲情绪,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教师提出练习要点,集体或个别练习,师生共同对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小结;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歌唱形式(独唱、齐唱、合唱、接口唱等)进行练习,在活跃的氛围中练习至基本完美。例如:教学苏少版第二册第一单元《再见吧,冬天》时,教学可以设计成:听录音《再见吧,冬天》,让学生说出感觉到的此曲情绪或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听师范唱并可随之哼唱,以便熟悉旋律、歌词;随钢琴模唱此曲,在此基础上继续练习到基本完美为止。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目标要明确、重点突出、步骤要清楚、注重实效、方法要多样,在每次练习之前都要提出新的要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与创造。

运用律动教学法,让学生用身心感受音乐

律动教学可以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训练学生,让学生不仅用听觉去感受,而且学习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的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例如小学苏少版音乐第一册第五单元《雁儿飞》,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初步学会了此曲后,教师便可以采用律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用身体语言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教师可以在让学生进行律动表演之前,先介绍一些基本的律动动作,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演雁儿飞的姿态。低年级学生很有可能做出一些较为粗糙的动作,对这种现象教师应积极地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教师会遇到难以组织课堂的局面,低年级儿童很有可能在边做律动边四处乱窜。这时就可采取分组练习、上台表演、比赛或互相评价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这样既达到了律动教学的目的,又有序地组织了教学,还让学生真正了解要用何种声音演唱《雁儿飞》,真正做到动静结合、疏密得当、活而不乱,而且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运用创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普通音乐教育中运用创作教学法,不同于一般音乐实践活动的音乐创作,而是以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与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正好满足了儿童的自我表现欲。但在创作教学中,仍应注意几点:破除创作神秘感,发挥学生创造精神;将创作知识技能融入其它各项教学之中;重过程,轻效益;注意量力性,无需一致要求。例如苏少版第四册《我家小院嘴巴多》一课,其中可以设计创编歌词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由学生自行编排,无需太过强加理念给学生。如创编各种动物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在这种提示下,有的学生会根据歌词中唱到的内容,如用手放在鼻子前面表现长嘴巴的小猪;有的学生却用睡觉的样子来表现小猪的形态,有的学生还用手在身边画个圈,表现出胖胖的小猪的形态等。在创编中间部分歌词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创编哪一句话,有的学生编的是前两句歌词,有的学生想象中描绘的动物的形容词比较长,教师便可提点他们用最后一句较长的旋律来进行创编。有的学生一时组织不了较好的歌词语言,也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他想表达的意思。但一定要让学生在组织好歌词后,通过演唱的方式根据音乐做创作表演,而不能太随意。总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学法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而绝不是要儿童只做被动的模仿或强加的“创新”。

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儿童兴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而言,他们更喜爱的是游戏。针对儿童这种特性,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可以大量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在游戏教学之中必然渗透了律动教学法和创作教学法于一体。如苏少版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有一课《小花猫与小老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分清楚小花猫与小老鼠两句不同的旋律,教师可以设计游戏,让学生从中分清楚旋律的区别。教师设计的游戏规则是要根据音乐捉对小老鼠,教师将两句歌谱分别画在两只小老鼠头饰上,先让学生学唱歌谱,然后让所有学生听到教师弹奏的是哪个学生头饰上的旋律时,就扮演猫去抓老鼠。这样的游戏教学法和律动教学法结合在了一起,学生感到非常新鲜、有趣,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对旋律的高低有了一定的区分与认识。运用游戏教学法,一定要注意与音乐紧密结合,并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由于教学; 调动; 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自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一个人的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教师魅力,激发兴趣

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有审美能力的人。音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如果不能表现美,就不可能激发学生在音乐中寻找美的真谛,去感受美的兴趣。学生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诱导,教师的自身美和人格魅力十分重要,优秀的教师能够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音乐知识和卓越的表演才能去吸引学生,以对人类的关怀和爱心去打动学生。

音乐教师应把自己的仪表作为营造内耗教学氛围的手段,从发型到服饰应尽量体现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味,要端庄、大方、热情、举手投足间处处洋溢着职业赋予的一种气质美。同时,还要具备能歌善舞的本领,板书漂亮、伴奏熟练,并能充分利用脸部表情及手势等体态语言,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感受。一堂出色的音乐课会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美的回味,这与教师美的课堂语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样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有的教师课上的生动感人,紧紧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把美带给学生,而有的教师课上的平平淡淡,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涣散,没有兴趣,更谈不上感受美的热情。究其原因,固然与教师自身美有关,音乐教师传美传神的范唱、抑扬顿挫的朗诵课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注重参与,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上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所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音乐是一门体验性很强的学科。心理学家认为,自主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一个人的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们都有乐于表现自己、得到集体赞许的愿望和心理,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利因素。教师应当巧妙地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并多采用表扬、鼓励手段,让学生经常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之中。比方说,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这些虽然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是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提高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评价,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这样,学生会因为自己的成功经历而获得乐趣和树立信心,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音乐的愿望。

三、注重互动合作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合作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合作,即生生互动合作和生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它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音乐课堂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搭建起“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学会“学习”。当然,教师是新课堂改革下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

《音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因此,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做学生的朋友,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淡化对学生的求高、求全、求速的心理,自觉敏锐地观察学生细微的反应、变化,广施教育之爱,时时表达良好的期待。正所谓“于细微之处见深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能体现出对学生深深的关爱。课堂中教师还应把爱的目光尽可能平均地撒向全班每一个学生,特别要给予一些差生更多的关注,让每一位学生都感觉如沐春风般舒适。这样才能在细微、微妙、复杂的情感领域里与学生心灵相通情、知交融,从而激发学生自我激励,增强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主体作用。

人的情感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经常使用的东西都会产生好感。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而音乐艺术又是最具情感的艺术,情感因素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师生间的多向互动合作,有利于情感的迁移。当一个对他人有好感的时候那么对他人的言行,往往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认可它,接纳它。因此,教师要充分师生间的多向互动合作,让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显然,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从课堂教学抓起。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才能使他们充满渴求知识的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成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目标。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的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强烈的情感意识、鲜明的音乐体系,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创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是指在学生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一个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处在一个能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的学习氛围中,还要把丰富多样的个体创作和整体统一的群体合作结合起来。创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动态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本能,更能触发学生的自身联想,有利于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的发挥。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既动口、动手、动脚又动脑,就在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音乐世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音乐创造能力得到激发和预备。音乐教学必须创新,有创新才有改革,有改革才有创新。音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无不体现着创新,降低专业要求,提升审美活动的质量,是音乐教学观念的创新之一。每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大胆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才能是学生爱学并愿主动去学。在这一环节中通常的活动方式有演唱、演奏、创编舞蹈、小品、诗朗诵,编故事等等。活动的安排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乐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等进行“二度创作”。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可让学生成立几个小组创编舞蹈,用表情和动作表现音乐,用乐器富于情感地演奏(唱)乐(歌)曲,简单的节奏或旋律创作练习,为歌(乐)曲编配简单的图画、诗歌,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等。在创造活动中注意让每一位学生始终保持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想象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思维上要体现集中,从认识上要达到深化,使课堂教学过程完整。

总之,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音乐教师要有耐心,持之以恒,通过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充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善于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实施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而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从而真正使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得以落实,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3]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要.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

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教学方法改进

一、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感性是儿童音乐学习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就在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学生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动静交替,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使人情不自禁的跟着动起来。对音乐的动作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有高低不同,没有对错之分,所以教师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性的差异,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以发展。培养儿童的音乐创造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如要敢于发表与他人不同的意见;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勇敢的探索精神;要有自信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等。

1.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旋律。视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视唱法即在音乐欣赏前、欣赏中或欣赏后,演唱作品的主题旋律。例如在欣赏《风笛舞曲》前,我把其主题旋律作为视唱练习让学生演唱。加深印象后再欣赏这首乐曲,每当主题旋律出现时,同学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当对乐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视唱主题,一边唱,一边感受风笛的形象。最后,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让学生哼唱一下风笛的主题,很多同学都能够脱口而出。

2.培养发散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本成分,是创造思维的中心环节,训练发散思维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联想和想象一般是指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对相关声音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