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1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 几何图形方法 数学方法 几何图形谬误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目前对该门课程的一般性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等――已有很多讨论。但对于一些更加具体的问题却未能进一步深入探讨,例如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几何图形与数学方法之间关系这一问题就是如此。西方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关系时,强调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即要从理论上论证清楚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逻辑机制和基本规律,又试图对影响程度大小给出一个精确的数量表示。这使得西方经济学教材和研究文献大量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与数学方法相结合的表述方式,全方位阐释理论。而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与语言文字相配合,大量采用几何图形与数学方法也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显著特点。正确认识几何图形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利弊,从而针对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讲授基本理论,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以“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这一问题为例,论证几何图形与数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互补性。
1 几何图形方法的优点
对于同一个经济学理论,可以采用几何图形或数学方法加以表述。例如,在讲授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这一问题时,可运用IS-LM曲线图来说明:向右下方倾斜的IS曲线代表产品市场均衡时产量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而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则代表货币市场均衡时产量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产出和实际利率(见图1(a));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影响曲线的位置改变了均衡产出和实际利率(见图1(b))。显然,运用几何图形描述模型和理论具有以下优点:
1.1 直观形象
图1运用几何图形将代表多个变量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复杂模型直观形象地描述为两条曲线的组合,这弥补了纯粹语言文字或数学公式的单调乏味,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2 便于应用
在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学逻辑基础上,可以用几何图形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简化为曲线移动对内生变量均衡值的影响。这一点在做“比较静态分析”时特别有用,例如在图1(b)中,用IS曲线自IS向右平移至IS代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对比初始均衡(E)和新的均衡(E),立即可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是同时提高产出水平和实际利率。除了“定性”结论外,运用几何图形还可以得到某些“定量”结论。例如,图1(c)表明,如果LM曲线变得更加平坦(由LM变为LM),则同样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程度就更大(产出的变动由原来的y-y增加为现在的y-y)。在理解有哪些因素决定LM曲线斜率的基础上(如“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影响了LM曲线斜率),就可进一步分析决定财政政策效应大小的各种因素。
1.3 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较低
以上几何图形分析只要求学生具备中学水平的几何学知识,对于高等数学(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知识完全没有要求。只要理解了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这种关系的几何表示方法之后,就可以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这使得教师可以在学生系统学习高等数学之前,就能借助几何图形较为深入地讲授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知识门槛。
2 数学方法的优点
几何图形方法的上述优点正是数学方法的不足所在,但与此同时,数学方法也具有几何图形无法企及的优势,这些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表述更为简练、精确
例如,在讲授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效应”这一问题时,只需使用①式和②式组成的方程组就可简洁地表述模型(假设线性函数和“封闭经济”)。①式代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由此可以解出IS曲线方程;②式代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由此可以解出LM曲线方程。运用方程和函数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述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做“比较静态”分析时,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精确地给出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均衡值影响程度的大小。
y=α+β(y-t)+e-dr+g①
=ky-hr②
2.2 有大量数学定理可以使用
例如,可以直接引用“隐函数定理”证明方程组定义了内生变量(y和r)均衡值与外生变量或参数(包括t、e、d、g、k、h、M、P)之间的函数关系,基于这些函数关系可以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2.3 数学方法要求明确陈述所有假设,从而避免由于假设不明确造成的结论的模糊性。
2.4 数学方法可以不限于二维情况,能够处理n个变量的一般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两个及其以上外生变量同时变化对内生变量均衡值产生的总影响,而这是几何图形无法做到的。
3 几何图形谬误
几何图形方法以其直观和便于应用等优点在西方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不精确性也造成如果使用该种方法不当,会得到错误结论。本文将这种由于使用几何图形不当得到错误结论的情况称作“几何图形谬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基本理论和正确使用分析方法,上述谬误并非少见,甚至一些国内权威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也难以幸免。就以“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这一问题为例,某本权威教材运用几何图形将决定财政货币政策效应大小的因素及其影响性质概括为以下4个“几何”结论:
结论1: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则反是。
结论2: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反是。
结论3: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反之则反是。
结论4: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反是。
下面我们运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上述结论2和结论4是正确的,但结论1和结论3却不一定正确。由①式和②式可解得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分别为③式和④式:
r=-y③
r=+y ④
由此可知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分别为〔(1-β)/d〕和(k/h)。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Δg,其他外生变量值保持固定不变,那么上述方程组以变量的改变量表示就成为:
Δr=-Δy ⑤
Δr=Δy⑥
将Δr消去,整理后可得:
= ⑦
运用相同的方法可以证明,若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ΔM,其他外生变量值保持固定不变,则可得:
=⑧
由⑦式可知,给定参数d和其他条件不变,LM曲线越陡峭(即(k/h)越大),则政府购买增加对均衡产出的影响程度越小(即Δy/Δg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这与结论②相符。同理,由⑧式可知,给定参数h和其他条件不变,IS曲线越陡峭(即〔(1-β)/d〕越大),则货币供给量增加对均衡产出的影响程度越小(即(Δy/Δ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这与结论④相符。但是,⑦式表明,给定参数d和其他条件不变,IS曲线越陡峭(即〔(1-β)/d〕越大),则政府购买增加对均衡产出的影响程度越小(即Δy/Δg越小),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这与结论①正好相反。同理,⑧式表明,给定参数h和其他条件不变,LM曲线越陡峭(即(k/h)越大),则货币供给量增加对均衡产出的影响程度越小(即(Δy/ΔM)越小),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这与结论③正好相反。这表明,结论①和结论③正是本文所说的“几何图形谬误”。
为什么会产生上述谬误呢?如图2中(a)图和(b)图所示,保持LM曲线不变,如果“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相同的距离”,那么IS曲线越陡峭就意味着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b)图中y-y的大于(a)图中的y-y),此时谬误并未发生。但“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相同的距离”这一前提条件并不成立,而且IS曲线向右平移的距离与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有关。因为IS曲线向右平移的距离等于〔Δg/(1-β)〕,给定d,IS曲线越陡峭(即〔(1-β)/d〕越大),IS曲线向右平移的距离越小。这意味着IS曲线并不会如图2(b)中所示向右平移至IS,而只会如图2(c)中所示向右平移较小的距离,最终导致均衡产出较小幅度的增加。这也与基本的经济学逻辑相符,给定参数d,IS曲线越陡峭意味着乘数效应越小(因为β越小),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应当越小。相同方法可用于说明在分析货币政策效应时,如果未能正确运用几何图形,同样可能导致谬误产生(正如结论③那样)。
产生上述谬误的原因并不在于运用几何图形无法得出正确结论,而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运用几何图形。在运用几何图形分析财政政策效应问题时,IS曲线斜率(绝对值)对政策效果大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直接”影响,即如果“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相同的距离”,那么IS曲线越陡峭就意味着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第二是“间接影响”,即(给定参数d)IS曲线越陡峭,则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平移相同的距离就越小,从而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几何图形方法容易捕捉到“直接”影响,但却往往容易忽视“间接”影响。在此例中,正是“间接”影响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一旦将其忽略,就会得到错误结论,从而产生“几何图形谬误”。
4 结论和建议
前文运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几何图形谬误”产生的可能性,实际上也启示我们运用严格的数理推导可以有效地避免谬误产生。运用数学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凭借其严格性和精确性,我们可以较为完整地捕捉到前文所述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而规避了“几何图形谬误”。但必须注意到,数学方法结论正确性的取得是以“非直观”、“应用不够方便”和“对知识储备要求较高”等为代价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灵活选择是侧重于几何图形还是侧重于数学方法,或二者的某种组合。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4.1 根据大学数学课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课的时间顺序,以及“先微观经济学后宏观经济学”的通常授课顺序,建议教师在讲授微观经济学时主要侧重于几何图形方法,在讲授宏观经济学时适当增加数学方法的运用。
4.2 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每一门课程讲授过程中,前半程侧重于几何图形方法,后半程适当增加数学方法的运用。
4.3 针对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的不同学生,侧重点要有所不同。财经类专业学生要求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故对这类学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多运用数学方法。而非财经类专业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是为了拓宽知识面,所以在对他们的教学中要尽量避免枯燥的数理推导。
4.4 由于“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科类”学生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上有所不同,所以在对“文科类”学生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时,先从直观的几何图形入手,再逐步培养其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而对于“理工科类”学生,则可以尽早培养其分析经济学问题时的数学方法应用能力。
4.5 对于某些包含着经济变量间复杂影响和关系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运用几何图形做出“启发式”分析的基础上,再运用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向学生阐明正确结论,这既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增强了教学的严密性。
总之,“几何图形谬误”产生的可能性并非要让我们完全抛弃几何图形方法,而是要求我们更加合理地运用几何图形方法与数学方法,实现两种方法各自优势的有机互补。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还是要求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经济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描述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岳爱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采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4:42~44.
[2]许晓红,李定庆.《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法初探[J].经济师,2008,08:133~134.
[3]赵成美.实验法和短剧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07,03:240~242.
[4]曼昆.经济学原理(第5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7.
[5]蒋中一,凯尔文•温莱特.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13.
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2
>>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 浅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浅析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实施有效教学浅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浅析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如何有效教学 分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教学现状和有效策略 浅析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教学现状和有效策略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数学在我国的学校教学中一直是一门主要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突破性的改革。高中数学自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部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以更好的展开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出更多的数学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尽快找出有效的解决的方法,以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提高高中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公民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1.新课改后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和问题
1.1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切实执行新课改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大部分的教师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尽管国家教育部已经对高中数学做出了课程改革,但从目前的高中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仍有绝大多数的数学教师依旧采用的是言传声教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负责强行的灌输政策,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吸收。应试教育也是我国传统教学观念中的一大特点,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是以考试的形式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和评判。由于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历史久远,所以在高中数学的实践教学中很难贯彻新课改的要求。
1.2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均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许多的高中数学教师没有及时接受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以致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数学的新课程,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不能做到全面教学,甚至对学生针对新课程所提出的一些基础新问题也不能给出正确的回答,让学生对教师失去信心。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也不够现代化,例如缺少信息技术设备等,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教学设施的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实践教学带来了局限性,使学生不能拓宽视野,及时了解最新的数学资讯。
1.3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偏低,不利于更深层次的数学教学。
不科学的、乏味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长久以来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的强烈的厌恶情绪,仅有的数学兴趣也被这种传统教学打磨光了。所以,当前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高,给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深阻碍。由于基数学础差,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讲的高中数学知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学生就更跟不上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和步伐了,严重影响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2.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的有效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决定了言传声教、应试考核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长此以往,会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会打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使高中数学教学停滞不前。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就傲雪模式不再适用于高中数学新课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探索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如小组合作、情境教学、实践教学等。例如:在高中数学“集合”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我介绍,在学生完成介绍情境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说出学校、家庭、班级、等不同概念中的共同特性。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结合自身生活进行学习活动,展开举例讨论,让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知识的情况下,再进行具体的知识点讲解,通过讲解求不等式x-3>2的解集等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对集合有跟深入的理解。这样的情境教学法会在开课的第一时间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高中数学课堂中来。
2.2完善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巧妙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教学成效的基本前提,二者缺其一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完善高中数学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设施。新课改前提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必须把好教师关,在聘任新教师的时候一定要对其对新课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予录用,即使是考核过关的教师也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使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进行新课程教学。对于原有的老一批数学教师,学校应该给他们创建一个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平台,组织他们参加有关新课程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教学水平。除此以外,教师应该在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花心思去制定一些易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讲解比较抽象的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转化成直观形象的图像分解,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2.3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数学能力。
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出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行,初中与高中在数学学科方面的差异逐渐明显,初中属于义务教育,而高中学生则要面临高考,两个学龄的教育特点出现差异。在初中阶段,数学相对简单,更加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常量研究,对学生数学思维没有较高要求,而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内容多、难度高,学习任务更加繁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同时,新课程指出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在此背景下,针对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初高中衔接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教材原因
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方面具有较大差异,高中教材在广度、深度以及难度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初中教材趣味性更强、内容也更加简单直观,对学生的条理性、基本技能以及解题方法也要求更低。而高中教材概念更加抽象、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加深奥,对学生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要求更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更加注重教学评价、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基本理念以及课程目标。
1.2学生原因
当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课时以及教材都出现明显的变化,在紧张的气氛下、陌生的环境下,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竞争。同时,一些寄宿生离开父母还要面临生活的困难,心理出现反差,自卑感和失落感随之而来,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种种因素导致学生没有做好数学衔接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知识结构不完善、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严重影响其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同时,一些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缺乏钻研精神、总结能力以及反思能力,让学习变得复杂繁重。
1.3教师原因
新课改实行后,初中数学知识更加简单,教学进度也更加缓慢,教师对学生各项能力没有进行全面培养,教师只是简单根据大纲开展教学,对于一些中考没有涉及的知识就删除掉,而这些知识恰好是初高中衔接内容。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轻能力而重知识,导致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中后,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上课无法紧跟教师思路,自信心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丧失学习兴趣。
2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相关对策
2.1转变心态、认识差异
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初中数学课改,以学生的角度正确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和连贯性,明确初中数学知识的范围和体系,掌握初中与高中阶段数学缺乏的知识,在复习课中进行深入讲解,进而弥补缺失的内容。例如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删除的立方差公式,教师要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顺利开展高中数学学习。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初中教材对三角函数、函数等相关概念定义不严格的情况,开展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开展有意识的训练和补充;其次,学生也要及时调整心态,掌握提炼观点以及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当学生遇见难点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学长经验传授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转变态度,克服对数学的畏难心理。
2.2合理使用教材
与通俗而生动的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其难度却较高,学生突然面对这种教材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简化,并且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让课堂更加生动和充实。在高中阶段,数学学习任务繁重,课时也比较紧张,教师要针对教材体系,对关键知识进行重点把控,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一些学生由于刚升入高中,会盲目的选择一些辅助教材,但是由于辅助教材与教材内容不相符,甚至还出现抄袭和照搬的情况,不仅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知识联系混乱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挑选辅助教材,发挥辅助教材的促进作用。
2.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更加基础,而高中数学知识相对较难,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在高一阶段,学生处于思维转型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二次函数进行教学拓展,在拓展过程中,引入数形结合、转化以及归纳等学习方法,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锻炼。
2.4引导学生开展反思
反思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动力和核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意识。与初中时期相比,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更加深入,知识范围也不断扩大,教师要加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温故知新的方法,通过反思促进学习。同时,在解题中,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完成解题过程,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反思空间和时间,总结知识规律和联系,查缺补漏、纠正错误,进而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提高。
2.5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强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第一,通过让探究式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气氛,进而在良好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且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探讨,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二,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开展针对性教学,进而解决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分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际,针对衔接问题少、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而针对衔接问题多、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开展基础知识联系,通过分层教学保证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
3结语
总而言之,初高中数学衔接是一个重要问题,并不是依靠几次补习或者衔接教程就能够完成的,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的知识差异,并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课程优化,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思维意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数学能力,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薛锋林.论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140+142.
[2]李兴贵,幸世强,张平福.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1,06:17-18.
[3]张嘉月.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296.
[4]郭和跃.对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认识[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117.
[5]梅正锋,黄致新.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50-51+72.
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方向把原先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改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的建立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使更多学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提高学习效率.但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亟待改善.
一、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
(1)缺乏充分的教学准备
如今,有些教师极少备课,他们认为备课缺乏必要性.教师没有进行备课,就无法设立较为合理的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和学习目标,让教学效果拥有充分的依据.通过备课这项工作,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到第二天上课内容的侧重点,错落有致地进行教学,在课程内容的衔接上安排得当,巧妙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在课堂上就能较好地把握课程的进度.
(2)缺乏合理教学方式的运用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如若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相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定是事半功倍.尽管教学方式不断在改进,但是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认为只要让学生埋头于题海之中,就能在考试中无往不利;或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的教学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作进度调整,一味地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而学生在紧张地做笔记,无法根据教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吸收.
2.学生方面
高中阶段的学习不比初中阶段,学习难度和学习强度上都略高一筹.高中阶段,丰富多彩的课程有所减少,如音乐课、体育课等课程比重降低,学生不再有更多的课程去释放疲乏,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学生几乎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室、食堂、宿舍,这是高中学生较为普遍的生活轨迹.除了学习上的负担外,学生还承受着升学压力,以及家长和教师或是有意无意的压力,并且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课后作业会比较多,一些学生除了在学校里的学习,还需应对家长请的家教的补习,学习任务量不可谓不多.种种原因加诸于学生,使得他们无法拥有较好的精神面貌去应对各种压力和提升学习效率.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让所制定的教学策略和采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有章可循,教学效果的检验更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学习道路上,教师不可能永远做引路人.学生必须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学习的道路,进而勇往直前.而教师当前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得新知.
例如,教师在教授“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前,可布置一项有趣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日全食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两个圆由接近到重叠到远离,探索两圆做相对运动时的位置关系.如此一来,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有效进行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演员如果想要在这个舞台上圆满表演,就必须付出足够的汗水.三尺讲台是教师的舞台,那么教师则需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深入研习教材的组织体系、结构特点,明确每一章节的内容侧重点,并针对这些侧重点创设合理的情境,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情景问答等.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在设计上,不仅要求完整,而且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课堂内容的导入、、总结中,能够及时跟上教师的节奏,从而获得令人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针对学生注意力无法高度集中、长时间集中这一状况,需进行合理的调解.如果课时较长,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比如在课堂进行导入时,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或在学生的注意力渐退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两个关于本文课程内容的小故事、小应用,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如此,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效率、质量为前提的活动.以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为主体地位,二者都需明确自身的角色,并在各自的角色上做好各自的工作.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争取让每一堂课都有趣、充实;学生则需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调节精神压力,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每一个学习上的挑战,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5
一、在高一用最大的精力帮助每一位学生
很多老师或许会说我想多了,怎么可能让每一位学生跟着老师前进的脚步呢?但是,我想说,作为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很多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很迷茫,看着传说中高难度的数学,认为自己肯定和别人一样,征服不了它,便选择了放弃它。高一这个时期是拉开学生之间差距最快的时期,一步错步步错,等到高二开始悔悟,想要追上别人时,要付出的就不止一两倍了。这时候,老师的作用会凸显出来。与学生多沟通,聆听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待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再慢慢融合,努力让他们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模式。高一的时候,能帮助一个掉队的学生归入大部队,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高一时候的“因材施教”的努力在高二高三便会开出美丽的花朵。上一届有一个女孩,由于中考成绩在班上倒数,便很自卑,觉得自己高中也不会有什么进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时常睡觉。我注意到她的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其实是很优秀的,通过和她几次的谈话,激发她学习的兴趣,并在课后为她补习讲题,专攻她的薄弱之处。从高二开始,她的数学成绩提高得很快,高考以128分给自己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最能塑造学生的时候抓紧时间为他们的未来铺路,以“因材施教”的办法,付出自己最大的精力,帮助每一位学生。
二、在高二用最高的水准培养最好的学生
到了高二,每一位学生的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大概确定,除了给大部分学生传授知识和帮助掉队但愿意回来的同学外,我还会拿出自己教学的最高水平,培养数学尖子生,让数学成为他们的优势科目,甚至强势科目,为他们增添信心,也为高三难度上升、综合性增强提前做好准备。适当给学生做一些高考原题或者这类难度的题目,让学生体验高考的难度,并在充足的时间为前提下,讲解一些超纲知识,或者数学创新点,为学生开拓思维,攻克最后一道数学大题打好基础。
三、在高三用最少的时间拿最多的分
高中数学补习方法范文6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而高中的知识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比初中有所加强,因此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之一是我们首先要对高中数学的特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下面是我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几点建议:
1.培养良好听课效率
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我们学习的基本状况。而且上课效率提高,意味着可以节省课后补习的时间。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课前准备。预习即是对旧知识的复习,特别是预习中遇到的自己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可先进行复习补上;预习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因为预习中发现的新知识难点,也就是听课时的重点.;预习后把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同时预习可以培养学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1.2 听讲。听课时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知识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通常是对本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复习时的纲要要认真把握好讲例题的求解过程,理解老师分析例题的思路和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并能结合课堂练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听讲掌握知识的重点,解决知识的疑点,提高数学能力。在听讲的同时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典型的例题与习题、扩充的知识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时用。
2.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
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数学没有捷径可走,保证做题的数量和质量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保证数量就是①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辅导书或练习册。②做完一节的全部练习后,对照答案进行批改。千万别做一道对一道的答案,因为这样会造成思维中断和对答案的依赖心理;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以平稳的速度过一遍所有题目,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不会的题过多时,千万别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对于例题,有两种处理方式:"先做后看"与"先看后测"。③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心得记在自习本上。
3.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割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