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特色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特色课

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1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激励机制;应试教育

一、全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总体状况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开课情况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初级中学和小学每周至少两个课时。然而,实际上农村中小学中大多数学校每周只有一个课时的音乐课,而且这仅有的一个课时也常常成为其他课程瓜分的对象。(二)音乐教师的素质和构成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具有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几乎没有,大部分是中专院校、中师或幼师毕业的,虽然他们在校所学的专业是音乐专业,但由于多数没有进行再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腐以及学校对音乐课及音乐教师的不重视,因此多数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愿提高专业水平。(三)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音乐器材、教材和教学场所等是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它们,即使是面对再有热情的学生和再有能力的教师,教学也不可能成功的。目前农村中小学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钢琴的学校寥寥无几。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有几架风琴或电子琴就很不错了。

二、普遍性中的特殊性

虽然总体上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些农村中小学校,虽然不是乡镇重点学校,学校的资金也不是十分充足。但学校的音乐课不仅按课表正常上课,音乐器材也比其他学校完善,而且学校的艺术气氛也比较浓厚。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学校不是重点学校,为了在高考中提高自己的升学率。学校转变视角,走艺术“特色”教育的路子,扬长避短以此来和重点学校竞争。

三、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因势利导发展农村音乐教育。

(一)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农村中小学还未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许多学校还是视升学为第一要务。他们虽然倡导素质教育,但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单凭说服教育即使有监督也很难取得成效,只有将艺术与“利益”(升学率)挂钩,才能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社会关注音乐学科。其次,目前我国有许多专业院校,而且大部分高师院校都有音乐专业,作为一个专业,却没有一个和其他专业一样的通过“正规学习”而来的生源。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的是从小找专业老师上小课,有的是考前临时学习的,而中小学校正规的音乐课却从未真正的发挥过作用。与其如此,还不如提高学校对音乐与升学关系的认识,使其从一开始就进行有规模的学校音乐教学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二)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可行性1、农村中小学不应仅仅以培养文理科优秀人才为目标。对于有天赋从事有艺术事业的学生要给与足够的发展空间。学校要摆脱单一的培养模式要建立多元的、具有“特色”的学校和班级。强调音乐与升学的关系,不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反而会使有条件的学校和个人多了一份选择。2、目前农村中小学校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合并。合并使得原本较为紧缺的师资、器材和资金等都能够集中到少数学校,从而缓解了音乐教学中的物质条件的问题,这时只要能够让学校和社会认识、关注音乐课,愿意为音乐课程投资就会改变目前的不利状况。3、从调查的农村中小学中我们发现,虽然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升学率,但只要学校把握得当,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还是利大于弊。一方面学校对音乐教学的加大投入会客观上刺激教学硬件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为许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四、关于利用外部激励机制发展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对于如何通过外部刺激来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高中带初中和小学,以上带下高考是所有学校、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终极目标。只要哪所高中能让学生考上大学,那它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赢得更多中小学生和家长的信赖。所以,首先要以高中作为突破口,让大家认识到只要认真上好音乐课,学生同样能考上好大学,学校照样能有高的升学率。而鉴于高中对音乐课的重视,中小学校也会真正承认音乐学科的地位。(二)由“普通”学校开始,由次带优由于较差的学校一般是由升学率决定的,而这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必然很乐意接受这种“特色办学”的思想。而本来就很好的学校迫于其他学校发展带来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加之这些学校资金相对较充裕,所以他们也不会吝啬对音乐课程的一点投入。(三)特色班级和特色学校相协调,点面结合每个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特色班或特色学校应适应不同的学校。对于一些重点学校,由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文化课,所以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要求这些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艺术课程上。我们只能通过对大多数学校在音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来影响和诱导少数的重点学校对音乐关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先在这些学校中开设个别特色班级的形式开始。而对于其他一些学校则可以从整体上加大对音乐课程的投入,为学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五、小结

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育;广西特色

师范院校所培养民族音乐人才将是民族音乐传承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要强化高师民族音乐教育,从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高师民族音乐教育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是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高师的音乐教育课主要是以集体课、综合课的形式展开的,它不仅能教会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与音乐教育教学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教育观,自觉加入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队伍中来。

一、树立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民族音乐是在广大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和民族特色。要构建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教育学课堂,首先必须树立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具体操作者,好的音乐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传授民族音乐的精髓;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改变中小学生崇尚流行音乐轻视民族音乐的趋势;发展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性,主动地接触、学习民族音乐;更能够利用学校所在区县现有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让学生学会自己身边的、现存的、活生生的民族音乐,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加深对本乡本土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选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要素,要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课堂,所选教材的具有本土民族性是至关重要的。以现行教材为蓝本,对它进行增删、取舍,增加民族音乐的成分,不失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权宜之计。

在教学中,根据《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配套教材、国家教委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配套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以突出民族性为主要目的进行增删、分类,然后再根据类别充实优秀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应把乡土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和学习广西本地的音乐文化遗产。

在“歌海”广西,优秀的民歌俯首皆是,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节日,如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耍歌堂……在演唱教学中,挑选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民族歌曲,激发学生对广西民族音乐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许多地方都选编了乡土音乐教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郁,内容多为学生最熟悉但从未注意过的音乐。据报道,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县,当地的民间音乐“天琴”已被纳入音乐教学计划,正式走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这是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教学计划或教学任务本身,体现出了中小学音乐老师自觉传承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三、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当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渠道时,民族音乐必须将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传承的重要基地,把民族音乐的活性资源纳入到音乐教育学中,通过高师培养出的音乐老师,将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紧密结合。

教师是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点,只有热爱民族音乐并对其有着深刻理解的音乐老师,只有具备深厚民族音乐素养的音乐老师,才能能够轻松驾驭民族音乐内容的课堂,对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将民族音乐内容引入高师音乐教育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中,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上讲台演唱本民族歌曲、演奏民族乐器,努力提高并充实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充分利用广西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化,使他们能在对音乐美的认识中去了解、热爱广西的民族音乐。

四、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课堂的实践初探

广西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还是占很大的比例,各地方的音乐教材也都加入了乡土材料,音乐教材的编写者努力地坚持弘扬民族音乐从中小学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开始的方针。建立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音乐观,在音乐教学法上要注重与民族音乐的结合。

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在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本民族音乐更容易感染学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要从音乐欣赏教学入手,把民族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素质。在音乐欣赏课堂上,通过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带有典型广西民族风味的歌曲:如《壮乡美》,在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民间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孩子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感情。让学生结合所欣赏的音乐讲讲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去领会民族音乐的精髓,对这些民族音乐创作根源的追溯,会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音乐教学法一向提倡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民族音乐教育也应如此,采用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广西的民族音乐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晓蓓著.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对建立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

[2]孟新洋主编.构建民族高等院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探索与创新――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论文集[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0

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3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13-02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没有有音乐课的开设到音乐课的制定和开设,还有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相对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对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步伐相对城乡音乐教育还是落后的,步伐缓慢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领导学校家长不重视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大张旗鼓的开展,但是对乡村音乐教育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一些领导还还没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很好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重视。有不少学校仍然还是把主课(数学、语文、英语)分数当成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依然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甚少,而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意识淡薄,单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人人都可教的课,还有的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才去教音乐,从而导致音乐教师更加缺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本身素质条件的限制,根本意识不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德育培养、陶冶情操都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孩子在家庭方面得到的音乐教育少之甚少。还有的家长对学校单方面的提出要求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从来没有问及孩子在艺术才艺方面是否有天赋和兴趣,没有很好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超强能力。尽管有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和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要求过高的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本来很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应考科目的教学上,从而牺牲了小学教育。

(二)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来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的初步建立了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人管理的音乐教育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知道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很的教材课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真正按照教材教学丰富达到理想效果的,还不是很多。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还有少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小学上音乐课只是单纯的当成唱歌课来对待,缺乏对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对音谱和音名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应有的全面的认识。导致专业老师缺乏的另一方面原因有的是校方不愿意特意请专业音乐老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工资的开支,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受正规音乐课的洗涤,必须需要教学条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无可避免的就会多出一些乐器或者多媒体等等一些条件的支出。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老师教学,但是涉及到音乐理论、欣赏等这方面音乐知识的却很少,所以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和目标。而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了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而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质量差本人认为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物质基础。但现在由于乡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一些教育领导的漠视,很少投资到教学设备上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的学校也就是一架老师专用电子琴,还一些乡村比较穷的学校教学设备也就是一架风琴,更无从谈起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了。学生接触电子琴会弹奏电子琴的就更寥寥无几,这在农村这样的现象还很可见。教学设备的简陋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下降,所以即使有专业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也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学设备的简陋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由于内容偏深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以上都是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也就是领导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声望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标准,彻底消除以前“正课”和“副科”的偏见,让农村小学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让孩子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从中受益终身。同时,教育行政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宣传,多组织一些乡村音乐比赛和一些文艺场所,深化村民的音乐教育意识,更新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学校领导要加强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杜绝音乐课因其他科目而被砍掉的现象,把音乐课当成小学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行音乐教师培养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当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为音乐师资力量创造仪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评估科目的评优活动中必须和其他科目一样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必须对定期让音乐教师组织一些音乐比赛和一些音乐小活动,也可以在上学放学或课间多放一些儿童歌曲,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创造一个音乐环境,使小学生每天能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一些音乐专业毕业或懂音乐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加强在校音乐老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在岗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了解,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教师的创造性,以及多了解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音乐,是教师能够全面教学。农村小学还可以制定检测教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成绩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使他们发挥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对乡村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备的简陋可以说是制约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一个感官听觉的教学,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需要去聆听。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上,和增加一些音乐教学图书,使老师获取一些音乐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事业。设备的完善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去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完善设备是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可以利用一些富有的地方特色课堂资源,所以编写音乐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菏泽的山东的地方戏曲,包括山东梆子、柳子戏、大弦子戏、枣梆、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豫剧等,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加了地方特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还让学生认识了的家乡戏曲,增加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乡意识。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小学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内容,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制定教材。

2、挖掘孩子们的舞台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音乐课不单单是灌输给孩子们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课这种教学过程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让听觉、视觉的感受牵动学生思维学,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一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高声齐唱可以,这好像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让他们一个人独唱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多数表现为紧张、害羞、不自信,音色暗淡,有的甚至一句话也唱不出来,勉强的整个歌曲一个调子唱下来的还算不错,前后表现相差太远,缺少独立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我想,这种局面可能是长期以来教师总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总是观众的格局造成的。这种布局缺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得不到临场练习,当从台下走上唱时就出现反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每节课都要留出十五分钟,在学生基本把握好歌曲旋律后,大胆的设置其它栏目。比如我们教案中提到的,自编歌表演,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表演。先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节目了解舞台形象,如身体自然站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重心要稳,面部自然生动,富有表情,加入动作简练、大方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同唱,如:分组后,第一遍6人同唱,两两相对,互相观察比较;第二遍时3位同学唱,3名当“观众”,轮流唱后互评一下;第三遍时,可为1个人唱,其它观看,进而让学生结合曲子内容和歌曲需要添加适当动作。这样,一步步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至学生能独立登台。教师可对此时学生的言行给予表扬,该指正的就指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讲台变舞台,教师走下台,学生不再死气沉沉,心里乐了,课堂活了,又怎能不爆发时时的掌声呢?原先的羞羞答答肯定会成为热情大方,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农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潜力市场,它的落后和迟缓对我国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使孩子们受益,使农村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2]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4]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4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我国出现中小学音乐教育逾一个世纪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不相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实验稿)》颁发,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作了新的阐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应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应将我国务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注意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比如教学模式过多地效仿音乐院校的模式:教学内容又主要学习欧洲17、18世纪的古典音乐,很少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更没有把中国传统的现当代音乐放到合适的位置。培养方向上有“偏”的倾向。学生往往追求主修专业的“高、深”发展,对其他相关文化缺乏最起码的了解,没有正视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缺乏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高师音乐教育应重视本土音乐教育

我国当代音乐工作者应该打破旧有的“欧洲文化中心论”的观念,建立“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观念,另外,在建立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也应加强本民族乡土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我们既不能做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固步自封,排斥甚至拒绝外来音乐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更不能做一个缺乏民族意识的,只对西方音乐文化顶礼膜拜的民族虚无主义者。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就总体而言,多年来以欧洲音乐体系为重,中国音乐为辅。中国音乐中又主要以汉族音乐为主,对中国众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很少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更缺乏深入研究。作为音乐事业主要继承者的音乐专业学生,应首先有权学习本地区、本国、本民族的音乐遗产: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才能继承和发展本国音乐,继而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贡献。事实上,发挥区域优势使学生首先了解本土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本地一员所应具有的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认同、接受和归属感。强化他们与本区域音乐难以割舍的感情和心理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教育中重视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十分必要。

三、本土音乐教育对寓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商丘市是河南省地方戏“四平调”的发源地。从上世纪30年代形成至今已有70多年的风雨历程。它在这块土地上产生、发展起来,流行区域也不是太广。是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形式,这个年轻的剧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辉煌时期,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我们身处它的发源腹地却没有看到过一场“四平调”戏的整场演出,只是在综艺晚会上一位70多岁的老演员偶尔露一次面。我在想,这个极具区域特色的剧种代表者仅仅是一个年逾古稀的老演员吗,它的艺术魅力哪里去了?它的发展历程怎样,现在发展情况怎样?于是我准备带学生进行一次采访活动,这也正是利用区域优势对学生进行本土音乐教育的机会。于是,我带着几名学生采访了这位“四平调”剧种的老演员。在她那里。我们了解到了“四平调”剧种的雏形、创立、发展、辉煌直至今天濒临灭绝的过程。老演员从“四平调”的音乐、表演、剧本、角色、唱腔等各个方面讲解示范四平调的剧种特色,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本土音乐教育课。由此笔者认为,开展本土音乐教育课对高师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从学习本土音乐入手,进而了解民族音乐的多元性。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同学们了解到豫东这个区域特殊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性和世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性格,形成了特殊的地域文化,进而孕育出具有浓郁区域特色的地方音乐、它符合当地劳动人民的性格、爱憎好恶和审美习惯,而这具有区域性的朴拙民风和艺术审美情趣,又决定了本土戏曲文化的审美选择,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由我们涉及的这一本土音乐文化而推想到我国5000年的文化历史,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我们多达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该是怎样的五彩缤纷:我们的民族音乐该是怎样的具有多元性,我们有何理由对它置之不理而去崇拜别国的音乐呢?

2、认识本土音乐生存现状,增强民族音乐的忧患意识。“四平调”这朵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音乐之花曾经盛开过、辉煌过,在周边地区曾经广受欢迎,也曾为河南省的戏曲艺术增光添彩。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吹遍祖国各地,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多角度的变化,“四平调”这一极具区域特色的艺术形式和其他传统音乐形式一样开始走下坡路,直至今天到了濒灭的境地。我们这次采访活动极大地唤醒了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我们高师音乐院校的师生虽然没有能力去挽救一个濒灭的剧种,但我们有责任去接近它、了解它、宣传它,呼吁人们共同努力把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继续绽放它的艺术魅力。

3、通过本土音乐教育,丰富专业知识,足进研究型学习。近年来,我国在高等教育中提倡研究型学习的呼声日高,因此,让学生接触本土的音乐文化,掌握第一手资料,这对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促进研究型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次采访前,我要求同学们预先制订采访计划。列出采访提纲,采访时同学们认真地听写、记谱,获取到书本上没有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关于四平调剧种的创立、发展、剧目、代表人物、音乐特色等知识,只在地方戏曲志上少量提及,同学们是不可能从教材中获得的。可是当我们真正地接触这个剧种的艺人,听她娓娓道来,加之声情并茂的讲解和表演,那些久远的年代,抽象的人物名称变得鲜活起来,同学们既增强了对戏曲的了解又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一个剧种的创立、发展过程。不只是音乐形式变化的过程,而是涉及到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地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这些为将来进行音乐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现状研究、消费与管理的应用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是进行研究型学习的良好开端。

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5

但是,综观所有的乡土音乐教学内容,我们会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占了绝大多数,而既能够体现民族民间特色,又能够展示时代精神与风貌的当代原创音乐却是少之又少。在具有时代气息的乡土原创音乐发掘方面,台湾举办的“本土音乐教材创作征选活动”正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

2008、2009年,台湾教育部门指导举办了两次“台湾本土音乐教材创作征选活动”。活动的主旨为“传扬台湾本土文化,征选原创台湾乡土音乐教材,鼓励音乐家从事教材创作,充实中小学音乐教材,推广至各级学校以提升、丰富学校音乐教学内涵。”征选活动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强调乡土性。活动明确规定,所征选的音乐作品要“表达台湾乡土风俗民情、地方特色、富有教育意涵”。在合唱曲的征选简章中还专门规定了歌词所使用的语言为国语、客语等,这样,便从根本上保证了入选作品的乡土性。

第二,强调原创性。参选作品必须是“未经公开发表的新作”。当代音乐家们的原创音乐必然要体现当代人的精神风貌,这种必然的时代性特征也成为此类新作与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间最大的差别。活动还指出,要“鼓励音乐家从事教材创作”,这在保证入选作品的原创性的同时也为音乐家提供了使音乐创作者能够投身到专门的音乐教材创作中来。

第三,征选活动对音乐作品的用途给予了明确的定位――充实中小学音乐教材。而且,征选简章中还将中小学的不同年级进行了细分,小学与初中为“初级组”,高中为“中级组”。这样,便明确了所有的创作都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域特点及审美趣味,有效避免了不符合中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的作品。

从入选作品的题材与风格来看,有体现民风民俗的《过端午》、《火金姑》,有具有地域特征的《鹿港鹿港》,也有体现童心童趣的《小蟋蟀》、《我要给风加上颜色》,以及具有流行歌曲风格的《一天只有一次清晨》。

征选结果显示,活动的主旨已经达到。入选的原创作品充分体现了台湾的民风民俗,而且与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十分契合。比如《火金姑》(“火金姑”即“萤火虫”),便是根据家喻户晓的台湾民间童谣《火金姑》创作而成的闽南语合唱曲。中小学生们在学龄前阶段就已经对这个童谣十分熟悉了’如今根据童谣创作成具有更高艺术水准的合唱曲,一定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我们完全可以想见,这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同时叉符合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作品补充到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必定会起到很好的传扬乡土文化、丰富学校音乐教育内涵的作用。

从上述征选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第一,应该倡导作曲家投身到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创作中来。

目前,我国不乏优秀的专业作曲家,他们的优秀作品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但是,专门为中小学生教材进行创作的却很鲜见。如果作曲家们能够重视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建设,为中小学生创作一些高水平的原创作品,那么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建设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更或者有关部门为音乐创作者们搭建起一个专门为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创作的平台,也―定会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响应。

第二,音乐教材应该体现乡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乡土音乐中经典的、传统的作品固然要保留,但是,面对学生“爱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值得继承与保留的乡土音乐内容如何才能与时代的步伐更为契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音乐素材怎样才能焕发出时代的风采,让学生们更乐于接受?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倡议作曲家们多创作一些乡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小学音乐特色课范文6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活动中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在岗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第二,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城市中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第三,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的渗透,还包括与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感官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是感官听觉的教学。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各学校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拓宽渠道聘用专职音乐教师,尽快解决音乐教师短缺的问题并拿出大量资金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从而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只有教学环境的改变,音乐教师的自身价值才能体现,音乐教师忠诚音乐教育的信念才能坚定,从而使我国的农村音乐教育得到开拓和发展。同时,音乐教学设备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努力完善教学设施。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如键盘、音像器材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乐器及西洋乐器,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等。而且要加大音乐方面的图书、相关期刊与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吸取更多的音乐最新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四、开发农村资源,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虽然农村小学没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音乐教学设施,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醒狮锣鼓、客家山歌、采茶、风俗音乐等等,都可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民族音乐。同时,地区地理环境与地方特产也为农村音乐教育的立体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村学校虽不一定具有雄厚的资金配备现代化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但它地处农村,竹、木、泥等自然资源对师生来说唾手可得,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加工成精美的具有特色的乐器:竹筒可制作双响筒和竹鼓,硬木可制作木鱼,泥可捏烧制成陶埙、陶鼓,用矿泉水瓶装沙子做成沙垂、用钢丝将酒瓶盖串在一起当串铃、用竹片加工成快板……还可以让学生人手一套或组建一支特色乐队等。这就为农村学校基本上处于空白的“演奏”,提供了极为生动的教学内容,并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带动农村音乐教育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五、积极稳妥地改革音乐教材